薛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薛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薛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集备

——人民币的认识

中心发言人:薛燕

活动地点:洋河小学

活动时间: 2010 年 4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

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

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

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

算。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你存了多少钱” 的问题及

“数一数就知道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自主练习中“认一认,填一填”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第

二个信息窗是去文体商店购买文体用品的情境图,通过解决“买一枝铅笔和一块橡

皮应付多少钱”、“拿 1 元钱买一副三角板应找回多少钱”等一系列问题,学习人

民简单加减计算。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教具准备:人民币

课时数: 5 课时

信息窗 1: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内容 :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10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

教学重点 :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人民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我搜集的有关钱的知识”

[ 设计意图 ] 收集信息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丰富课程资

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我让学生用数学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收集的信息是我在这

节课的一个尝试。为了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具体的了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

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信息。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收集到的信息不但丰富而

且有价值。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

谈话: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我们中国叫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全面的认识一下人民币,好吗?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

(一)在分类活动中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出示储蓄罐。这是咱班陈金双同学的,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想用自己积

攒的钱给妈妈买件礼物,(倒出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以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2、分组活动,进行分类。(每组都有一个储蓄罐)

3、全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

4、你最熟悉哪一种钱?每人找出一个,跟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认出的。

5、小结:认识一种钱。我们可以从钱上的颜色、文字、图案等来辨认。相

机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 设计意图 ]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学生已有

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而认识人民币已不再是难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加

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

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拿一拿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并通

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整洁、维护人民币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因而在教学时要向学生

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练习

抢答比赛。

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00 元50 元20元10元5元2元 1元 5角

小结:有关元的人民币,你都认识了哪些?角的呢?分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人元:1 元 2 元 5元10 元 20元50 元100元

民角:1 角2角5角

币分:1 分2分5分

向学生说明:元、角、分是人民币的 3 个单位。我国已经发行了 5 套人民币,现在使用的是第四、五套人民币。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

[ 设计意图 ] 通过这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很明显地看出人民币的 3 个单位及各

种面值的人民币。

三、引导探究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陈金双要乘坐4 路车到佳乐家去为妈妈买礼物,你知道车票是多少钱吗?(1 元)

1 元钱,陈金双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投法呢?请小组同学一起想想办法吧,看

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付 1 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 ?10 角就

是多少 ?1 元就是多少 ?

板书: 1 元= 10

1、根据 1 元 =10 角,请你们大胆猜一猜: 1 角是多少分?板书: 1 角=10 分

2、你觉得在人民币的 3 个单位元、角、分中,谁最大?谁最小?

[ 设计意图 ]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本环

节创设投 1 元车票的情境,通过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

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 10 角就是 1 元, 1 元

就是 10 角,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课间休息:同学们一起唱《一分钱》,这首歌说了件什么事情?如果平时你捡

到了钱怎么办呢?可是有的小朋友想,一分钱太少,又做不了啥事,丢了就丢了吧,

你们说呢?

四、在情境中运用新知识。

1、现在咱们知道了许多关于人民币的新知识,下面我们就用新本领,帮韩

露数一数她积攒了多少钱吧。

( 1)学生每个人填写一张统计表。

10521521521元元元元角角角分分分张张张张张张张枚枚枚

(枚)(枚)

( 2)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我是怎么想的。

2、小组活动。自主练习第 1 题,填一填,小组同学换一换人民币。重点说你

还能怎么换。

3、请你来当小参谋。(包含课本第 2 题)

在超市里看好了这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是多少钱?

可爱的小飞机木头梳子一枝玫瑰皮手套

一个 5元3个 1元8.00元一个 20元

一个 1元一个 5角一个 5元

1个1角一个 2角3个 1 元

4个 2 分

小布猴一本书一瓶化妆品

1个10元2个5元一个 50元

1个5元一个 5角2个 1 元

1个2角一个5分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小脑筋,动口又动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回家后,怎么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收获呀?

课外实践作业: 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2

[ 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和帮妈妈购物活动,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为下节做了准备,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有关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教具准备 : 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钱?组内交流。你和家人去买的什么?它是怎么标价的?你们是怎么付钱?

[ 设计意图 ] 这样做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实践作业,又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唤起学生的知识准备,激起学习的兴趣。

一、基本练习。

1、口答:一张1角可以换()个1分。

一张1元可以换()张1角。

一张 1 元可以换()张5角。

一张 5 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 10 元可以换()张2元。

一张 20 元可以换()张5元。

一张 50 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

一张 100 元可以换()张50元。

2、小组换钱练习。你还想怎么换?

[ 设计意图 ]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提高练习的灵活性。为下面的综合练习做准备。

二、综合练习。

1、第3题自己先做做试试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说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补充练习:(创设情境)咱们一会要进行购物活动,每个人都有一张入场券,( 1)请算出你的入场券上的题目,咱们一起去购物吧。( 2)小组内交流一下

入场券上的题目。以下是每个小组的入场券上的题目。

1元=()角3元=()角6元=()角10角=()元20角=()元80角=()元1元4角=()角5元3角=()角42角=()元83角=()元()角100角=()元100分=()角

[ 设计意图 ] 这是练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而需要补充练习。尤其是

单、复名数之间的互化,需要让学生会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你知道这些信的邮资吗?

⑴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封信的邮资。

⑵独立填书上的第4题。

⑶全班交流几个信封。仔细观察这些信封,你发现了什么?

3、第5、6题:

⑴你观察到超市里是怎样标价的? 7.68 元是什么意思?看课本第6题,你

知道第二行的价钱是多少吗?连连看。⑵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次模拟购物活

动,好吗?选出几个售货员,要仔细看

清他交的钱对不对。提出要求:第一,要认真观察物品的标签(采用小数表示形

式),想好它们的价钱;第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第三,你想怎样付钱?

⑶ 学生购物活动。

⑷ 组内交流购物活动。

⑸ 全班交流购物活动,注意引导说不同付钱的方法。

[ 设计意图 ] 把第 5、6 题合二为一,变为活动的形式能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现实生

活中物品的价格小数表示方法,进一步熟悉人民币以及正确灵活使用人民币,体会

到付钱方法的多种多样。

三、课外实践:买一件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注意看清标价,自己是怎么付

钱的,怎么找钱的。

[ 设计意图 ] 既可以巩固所学,又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

并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信息窗 2:购买文体用品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2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购物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

简单的计算。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在进行人民币简单的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知道只有相

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看情境图,小朋友,你们逛过超市吗?今天我想去超市买点东西,我们

一起去逛逛好吗?

2、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有哪些?(学生回答,师逐个出示各种钱币)

二、创建购物情境,探究新知——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1、探究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1)大家都很聪明,现在可以去逛超市了。丁丁想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呢?)谁能帮帮丁丁?·学生可能回答:一只乒乓球

拍是 7 元 6 角,一个乒乓球是 8 角,把这两个加起来就行了。(师:你真聪明,懂得运用我们学过的加法来计算,真棒!)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一共是 8 元 4 角(师:你怎么知道的?)因为7 元 6角加 8 角等于 8 元 4 角。(你算的真快,肯定有自己的好办法!)

(2)谈话:我们买东西首先要知道物品的——价钱。那你知道一只乒乓球

拍和一个乒乓球分别是多少钱吗?(知道!)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商品的前面都有价钱)

一只乒乓球拍多少钱?( 7 元 6 角)[师板书: 7 元 6 角]

一个乒乓球多少钱?( 8 角)[师板书:8角]

(3)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一共多少钱,就是把两者的价钱合起来。

那你知道怎样计算吗?有同学已经举手了,还有同学皱着眉头,没关系,我们和

周围的小伙伴互相是商量一下,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 7 元 6 角是 76 角, 76 角加 8 角等于 84 角,,

6角加 8角等于 1元 4角,7元加 1元 4角等于 ,,

(学生用哪种方法算出,教师不必强求,但要强调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2. 探究人民币的减法计算

( 1)丁丁说: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我知道了一共需要8 元 4 角钱,可是我手里只有 10 元钱,阿姨要找多少钱给我呢?)

·学生可能回答: 1 元 6 角

用10元减去 8元 4角

(2)提问:为什么用10元减去8元4角等于1元6角,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强调: 10 元不能和 8 元 4 角直接相减,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才可相减。

(3)提问:你还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认识人民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熟

悉人民币。“丁丁逛超市”就可用于学生使用人民币的场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

境中体会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购物,自主学习。用学生熟悉

的文具和玩具等物品及价钱代表性的反映了购物活动中常出现的需要换算的情况,可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三、,巩固新知、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谈话: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和周围的同学进行简单的购物游戏,把你付出的

钱贴到表格中,然后把找回的钱也贴到表格中,看看哪些同学能顺利的买回商品。(学生开始活动)

完毕后,教师集体订正。

2、总结:同学们,以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去购物的时候,你就可以当他们的小

助手、小会计,帮助父母算算物品的价钱了!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前部分人民币换算的巩固,也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实践的

机会,让学生在与周围同学的交流中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购物活动——小小售货员

1、谈话:小朋友,今天都把自己要出售的商品带来了吗?现在就请你把物

品的价钱标好,放到统一的地方,然后每组选出负责的小小营业员,其他人做顾

客排好队,拿着钱去买你需要的物品。

(学生小组合作买东西)

2、购物完毕后,师生进行交流

师:你买了什么东西?用去多少钱?找给你多少?(指名3-5人回答)

【设计意图:商店购物活动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特点。教师通过创设

购物环境,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

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处理,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1、师: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叫小明,吵着要妈妈买玩具,你说他做的对不对?(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妈妈说:“我提几个问题,只要你能算对,就给你买一样奖励你。”请大家帮妈妈一起想问题,考考小明。(出示课件:各商品的价格)

学生提问题,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

学生可能回答:·X和X一共多少元?

·X比X贵多少元?

·X比X便宜多少元?

师:你会计算吗?(学生计算出结果并口答)

2、师:妈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拿10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出示妈妈的问题)谁来帮小明解答?

(学生解答 ,教师板书 .)

小明也很聪明,很快回答出了妈妈的问题,妈妈终于奖励给他了小鸭子和机器人。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旨在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组织学生进

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相互补充,使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商品价格,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

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能力。

3、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反思的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调查

到超市调查玩具小鸭拖车、房子形闹钟、学生水壶、塑料拖鞋、玩具机器人

的价格。

[ 设计意图 ] 信息窗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生活中用到的,课前让学生到超市去调

查商品的价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有助于学生课堂上积极的思考,用心

的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本课知识的欲望。

二、介绍超市

谈话:同学们,水壶、玩具、闹钟、拖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可

是他们是妈妈花多少钱买来的呢?你们调查过吗?

今天我们就走进我们班的小超市,去了解了解它们的价钱吧。

[ 设计意图 ] 创设超市的情境,以了解物品的价钱和走进超市为谈话内容,可

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走进超市,去购物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提问:小超市到了,进去看看吧,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各种商品的名称。(小鸭玩具、房子形闹钟、学生水壶、

塑料拖鞋、玩具机器人)

2、根据调查,提供商品价钱

提问:你调查了那种商品?它的价钱是多少?

教师选择一位同学调查的结果在商品名称的下面板书价钱。

3、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谈话:你想购买哪种物品呢?能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解决好以下 3 个问题。)

1、买小鸭玩具和玩具机器人大约需要多少钱?

2、拿 10 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

3、拿 20 元钱可以买上面的哪些东西?

4、解决问题

(1)谈话:太棒了,同学们!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意义的问题,恭喜你们!能够自己解决吗?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谈话:你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做的?能把你的想法跟我们说说吗?

重点要求学生要谈出解题的思路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5、拓展延伸

(1)谈话: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你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么做的?能把你的想法跟我们说

说吗?重点要求学生要谈出解题的思路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 设计意图 ] 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从汇报物品价格、整理信息、到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活动都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可以全面的检测出学生对本单元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整理信息、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小组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

合作的乐趣,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四、购物收获

谈话:购物活动结束了,通过这次的购物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借助“丰收园”栏目来全面评价自己的收获。)

[ 设计意图 ] 将“丰收园”栏目放在购物活动之后,学生他自己收获的时候,

可以有序的帮助学生整理自己在本单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交流的同时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己所学的知识。

课本记录内容

1、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P37红点右边)

2、学生先做做试试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说单名数和复名

数之间的互换。(P38 自主练习 3 下面)

3、把第 5、6 题合二为一,变为活动的形式能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P39 自主练习 5、6 旁)

4、学生用哪种方法算出,教师不必强求,但要强调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P41红点 1旁)

5、创设超市的情境,以了解物品的价钱,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可以有序的帮助学生整理自己在本单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P44丰收园旁)

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整体观察二、互动交流 合作探究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集体备课记录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东官庄镇刘坡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后附:精备课教案

《方程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宋屯小学王付丽 教学内容:课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找出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揭题示标: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4页的主题图。 师:刘叔叔去加油站加汽油,工作人员给他加了一些后,可刘叔叔说还不够,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求出工作人员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吗? 生:能! 师:请在本子上试一试。 指名回答,师板书:50-28=22(升)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①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106页的例1,仔细读题,分析题目。重点看分析题目的过程,思考: 1、认真读题,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除了题中所给的等量关系,你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 3、根据你写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4、总结出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自研时间6分钟,自研后先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展示,比一比哪组展示的最精彩) 要求:坐姿端正,看书认真。 自研共探 自主学习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自研完成后,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组长负责收集统一答案,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下一步展示。 汇报展示

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数学集体备课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开学初上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学案的流程,学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总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三节课后,在各自办公室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记录。 2.安排人员整理,确定了每位老师备课的内容,以及上交时间。负责人进行初审。

3.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我组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组员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拿到学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教学片段回顾,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一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主备教师李学雄课题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综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通过实际计算,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在自主探究、协作小组集体探究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活动目标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3、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教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 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 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板 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 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 书:循环)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1、从王鹏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出示王鹏赛跑图,问学生: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 (2)信息:王鹏75秒跑400米。 (3)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4)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5)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400÷75的竖式。)

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②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③“3”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5.3333…,让学生说 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78.6÷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4和5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③“4”和“5”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7.14545…)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5.3333…、7.14545…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2)什么是循环节?(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4)怎样读循环小数?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 5÷8 6.64÷3.3 (四)第四个环节是: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

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学科 2015 年下学期

五年级数学科 下册教案(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容小数乘整数主备教师罗盼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1日组长审核罗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小数乘整数。 (1)师:有3个小朋友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忙列出算式(3.5×3)。(2)仔细观察列的 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容。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根跳绳 3.5元,学校买了5根跳绳。一共花了多少元? 3.5×5=17.5(元)答:一共花了17.5元。 2.尝试计算。 (1)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2)引导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算法, 板书并归纳。(3)引导学生对比,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3.一台笔记本电脑重3.12千克。4台这样的笔记本电脑重多少千克? 3.12×4=12.48(千克)答:4台这样的电脑重12.48千克。 3.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0.72×5,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A.计算时应怎么乘? B.积怎么处理? C.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2)3.6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数方法。 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4.在积中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1)1.3×5=65 (2)5.04×2=1008 (3)1.06×4=424 答:(1)6.5(2)10.08(3)4.24 5.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科下册教案(总课时:第2课时)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主备人,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工作要点: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组织教师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新课程课程标准》等,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教师。 2、规范集体备课,形成研讨风气。 (1)备课分工:开学初我们组将本册教材进行合理分工。

(2)基本流程:集体备课采取个人自备,提前设想→集体研讨→修改完善→预案增补→实践教案,课后反思的基本流程来进行。 (3)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a.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理念,大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开发学习资源。精心组织组内的每次学习活动,认真参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b.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研讨氛围。 c.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完善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活动。 d.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每位老师都要同上一个教学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一名教师上完后,进行集体评课,对教案再修改,另一位教师再上,再评,再上,直到上出比较理想的课为止。 四、研讨时间和地点:每周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一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活动安排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员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组内成员间的共同备课,提升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二、工作目标: 1、数学学科活动丰富开展,强化学科特色,争创区优秀备课组。 2、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3、努力学习,转变教研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反思评比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每位组员定地点、定内容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五八”数学课堂,围绕《单元前》、《单元后》、《总复习》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2、强化数学教师个性化备课,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在内容、设计、整体把握上提出“四备”、“四好”、“四点”的“四四四”要求。即内容上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备练习设计;设计上注重四好:课型确定好,问题设计好,训练安排好,重点把握好;整体上把握四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辨析疑点,抓住要点。 3、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和复习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有效的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是保证数学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确保堂清日结。鼓励学生坚持做好每日一题,每日一题要与二次备课相符,教师要做到及时讲解,认真批改。 四、备课活动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主备人 1.轴对称…………………………………………鲁柏兵 2.旋转…………………………………………张小玲 3.欣赏设计…………………………………………鲁柏兵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鞍湖实验学校(小学部)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2.16出席情况张石标刘忠全 主讲人张石标记录人刘忠全 二、讨论记载: (讨论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研究教法和设计作业,以及课件准备等等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单元要点交流 张石标: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

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例3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四幅图,第一幅图在20=20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第二幅图在X=50的基础上,得到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情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单元要点交流: 刘忠全: 1.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数学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编写时间:2014年 2 月 22日

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 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 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 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 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 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5.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 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6.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变换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师出示主题图:大家看这些漂亮的图案,你知道它们是 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看一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可能会根据图 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 类,教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 习。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出其它 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在 书上画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 巡视,给出指导)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备课人: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精彩活动记录簿

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会议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安排 人员: 全体教师 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会议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 课记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惯游戏到适应学习的变化中,适当建立一些课堂学习常规是十分需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六、调整意见: 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 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第二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5、6、7页。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 二、本课的知识点 1.认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 学生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答案,即比较的结果,而比较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模糊的。尤其在两个物体的长度、轻重、大小、多少的差异悬殊时,更不会关注比的方法与过程。本单元教学“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 五、教学建议 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积极性。 我们平时见过的很多物体,比如绳子呀,树木呀,水果呀等等,它们有长有短,有高有矮,有轻有重。(可出示准备的一些物体),想不想知道它们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谁轻谁重?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弄明白。 2.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稿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 本单元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科书27页-59页。本单元共有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②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③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

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又逐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 三、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 1 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稿) 学科组:5年级数学组负责人: 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科教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2、在观察、操作、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等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的方。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数学兴趣在利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程的对称美和数学的严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与检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 森林10-14亿年前的古老地层繁衍着2600多种生物其中不乏7000 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成为人类难得的生 态王国。这里生活着一种被称为“世界独生子”的动物人们都称它们 “仰鼻猴”、“牛尾猴”或“灰金丝猴”因其数量最少栖息地环境 最窄生态学资料最缺被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度最高的“E”级保 护动物这就是“黔金丝猴”。 出示据央视国际频道2004年6月1日报道,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黔金丝猴数量已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提问根据以上 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21993年比2004年大约少多少只黔金丝猴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出示问题“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2、算一算交流结果。 860-600=260只

3、谈话并提问。 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研究。 11993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600只 2增加了一部分黔金丝猴 ---- x只 32004年大约有多少只黔金丝猴---- 860只 4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说明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出示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 5你能用方程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吗出示600+x=860 6怎样求未知数x呢请大家一起借助教具天平来研究一下。 二、实验探究体会领悟 1、实验一天平的一边放上2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另一边放上1瓶啤酒使天平平衡。 提问 1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 2听啤酒等于1瓶啤酒。 2如果在天平两边再各放1听相同的啤酒易拉罐天平会有变化吗 左右两边仍然一样重还是平衡。 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小结天平在平衡的情况下两边再放上同样重的物体天平还是平衡的。 2、实验二将天平的右边放上20克的砝码左边放上等重的物体。提问1左边不知道有多重用x来表示右边重20克天平两边平衡说明了什么左边的物体重20克所以天平才会平衡。板书x=20 2如果天平两边再同时放上10克的砝码会发生什么变化天平还是平衡没有变化。 3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吗板书x+10=20+10 4通过这样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实验三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一幅图。提问观察这幅图你有哪些发现天平左边有1袋盐和50克的味精天平的右边有3袋50克的味精天平平衡现在将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1袋50克的味精天平仍然平衡并且可以知道1袋盐的重量与2袋味精的重量一样重是100克。 4、实验四1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二幅图的第一部分。提问你能根据图示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吗板书x+10=10+10 2出示62页对话框下面第二幅图的第二部分。提问观察第二部分你有什么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了10等式仍然成立。板书x=10 5、根据以上的实验同学们对等式有没有新的认识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数等式仍然成立。 新知应用巩固深化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五

《分数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5年9月20日 地点:河口中心小学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 主持人:王军 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老师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6页例1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点 1、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3、知识点: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4、能力点:掌握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5、教育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及学法 1、教法:讨论、推理、归纳 2、学法:观察、思考、理解、记忆法。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提供“猜想”素材:Flash动画故事引入.(教师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同学们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教师出示Flash动画故事,学生欣赏。同时教师提出欣赏要求,) 师:(欣赏后)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欣赏为学生提供素材,设悬念,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二)用事实“验证”,完整性质。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0°。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 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

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 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 几个特点。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 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 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 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 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 换,增强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计划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学校教师: 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形式和做法 1、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应按“集合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教学思路,然后又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负责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案后进行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课后还要对本节上课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丰富实践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2、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在一楼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主要谈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也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