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3?

二、无菌技术操作3?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5?

四、口腔护理技术8?

五、褥疮得预防与护理 (8)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9

七、鼻饲技术 ................................................................................... 10

八、皮内注射技术11?

九、静脉输液技术12?

十、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13

十一、静脉输血技术 (14)

十二、输液泵/微量泵得使用技术 .................................................... 15十三、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16?

十四、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16十五、心电监测技术 (17)

十六、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18十七、穿脱隔离衣技术?19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得及洗手指征

目得: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与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得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得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得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得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得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溶液、纱布、弯盘、2%碘酊、75%酒精、储槽(内盛治疗碗)、治疗盘、瓶启子、无菌棉签。

(二)操作程序

1、取无菌溶液、擦去尘、核对药名、检查有效期、瓶盖就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等。

2、启开瓶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翻起橡胶瓶塞并松动,常规消毒瓶颈及瓶塞,取下瓶塞。手握无菌溶液,标签向上,先倒少量溶液冲洗瓶口于弯盘内,再由所冲洗得瓶口处,倒所需浓液量于治疗碗内、

3、取用后立即塞上橡皮塞,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得溶液有效使用时间就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得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容器及物品。

(二)操作程序

1、查瞧无菌容器标识与灭菌日期,封闭情况、

2、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上,查瞧灭菌指示卡。

3、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中取出无菌物品,放于治疗盘内,然后将容器盖严。

4、注明打开无菌容器得日期与时间、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与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无菌持物钳包、

(二)操作程序

1、取治疗盘放于合适位置,查对无菌包得名称及消毒日期及包皮情况。

2、选择宽敞、干燥、平坦得位置,解系带绕好放于包布边下,先打开包布外角,再打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

3、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得对面,轻松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

5、放入无菌物品(治疗碗)边缘对齐盖好。

6、将开口处向上反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

(三)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得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戴无菌手套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手套1副。

(二)操作程序

1、戴手套前先核对手套袋面上得手套号码与灭菌日期、

2、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均匀地涂擦双手。

3、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4、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无菌手套得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得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同法将手套戴好。

5、将手套得翻转部分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得手不可触及手套得外面,戴手套得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得手或者另一手套得内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不可硬拉、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体温得测量

(一)目得:

1、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体温计、纱布、弯盘、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准备润滑剂卫生纸等、

(三)操作程序:

1、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确定合适得测体温方法及体位。

2、测腋窝时擦净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下,贴紧皮肤,嘱病人屈臂过胸5—--10分钟后取出。

3、测口温时,应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不可用牙咬,闭口3分钟后取出。

4、测肛温时应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得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3分钟后取出擦净,为病人擦净肛门,盖好被子取舒适卧位。

5、读取体温数,记录结果,将体温计放于弯盘内待消毒、

(四)注意事项

1、测体温前应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就是否甩至35℃以下。

2、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格得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3、如有影响测体温得因素时,应推迟30分钟测量、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

5、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

6、若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得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者牛奶延缓汞得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得排泄。

脉搏得测量

(一)目得:

1、测量患者得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得情况、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计秒手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三)操作程序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得体位,手臂自然放好。

2、以食物、中指、无名指得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接触到脉搏搏动为宜。

3、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测得得脉搏乘以2记录,脉搏异常得患者应测1分钟。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前病人应保持在安静状态下,否则休息30分钟后测量。

2、脉搏短绌得患者,应由两人测量,一人数脉搏,一人听心率,同时数1分钟,以分式记录,心率∕脉搏∕分。

3、婴幼儿有心脏疾病,使用毛地黄药物得病人,用听诊器听计心跳次数,测量1分钟记录。

呼吸得测量

(一)目得:

1、测量患者得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秒表、记录单、笔、棉球、

(三)操作程序

1、将手放在病人桡动脉,似数脉搏状。

2、观察病人胸部与腹部得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测量30秒乘以2记录。

3、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吸动情况,计数1分钟、

(四)注意事项

1、呼吸得速率会受到意识得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则得患者及婴儿应当测1分钟。

血压得测量

(一)目得:

1、测量记录患者得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检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得功能状况。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秒表、记录单、笔、血压计、听诊器。

(三)操作程序

1、检查血压计。

2、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3、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

2-3㎝。

4、戴好听诊器,将其胸件放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搏动处固定。

5、打开水银槽开关,关紧橡皮球气门,握住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至肱动脉搏动

失、

6、缓慢松动气门,使水银柱缓缓下降、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此时即为收缩压。搏动声突然变低而弱或消失此时即舒张压。

7、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8、协助病人穿好衣袖,安置舒适体位、

9、记录血压数值即:收缩压∕舒张压、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前病人应保持安静状态下,有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时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

2、保持测量者得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3、对长期观察血压得患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4、为偏瘫病人应从健侧肢体测量,若上肢不便测量可测下肢血压,记录时注明下

肢血压。

5、袖带不宜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测得得准确性。

6、测量时应将血压计放平,充气不易过猛,勿使汞柱超过玻璃管最高刻度。

7、测量完毕,应将袖带气体排尽,关闭水银槽开关,将血压计放在水平位置、

8、定期检测血压计。

9、如血压过高或过低,不宜告诉病人,执行保护性医疗原则。

四、口腔护理技术

(一)目得:

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观察口腔内得变化,提供病情变化得信息。

3、保持患者舒适。

(二)用物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治疗碗2个(内盛漱口水、生理盐水及棉球数个)弯盘、弯血管钳、镊子、压舌板、吸水管、开口器、治疗巾、石蜡油、外用药、

手电筒、医嘱执行单、笔、

(三)操作程序:

1、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姓名、床号,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2、协助病人侧卧,头偏向护士一侧,将治疗巾围于颌下,弯盘置于口角旁。

3、用手电筒观察口腔黏膜及齿龈得变化。

4、协助病人漱口后,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撑开患者颊部、以弯血管钳

夹住湿棉球由内向门齿纵向擦洗,同法擦洗对侧。

5、嘱病人张口,依次擦洗一侧牙齿上内侧面、咬合面、下内侧面、咬合面,弧形擦洗一侧颊部。同法擦洗另一侧、

6、擦洗舌面,舌下与硬腭部、

7、每擦一个部位更换一次棉球并观察。

8、擦洗完毕,帮助病人用吸水管漱口后,擦干口角,口腔有溃病者可酌情涂以药

物、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撤去治疗巾,清理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四)注意事项

1、擦洗动作要轻柔,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2、对昏迷者应当注意棉球得干湿度,禁止漱口。

3、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

4、擦洗时要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必要时清点棉球数量、

5、如患者有活动得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6、按规定处理感染病人得用物。

五、褥疮得预防与护理

(一)褥疮得定义:

褥疮就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也称为压力性溃疡、

(二)褥疮发生得原因

1、局部组织持续受压:⑴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出现

血循环得障碍;⑵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2、理化因素刺激: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如大小便失禁、床单不

平整、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3、机体营养不良,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得病

人。

(三)褥疮得好发部位:

枕骨粗隆、耳廊、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得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俯卧时还可发生在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足趾。

(四)褥疮得预防

1、定时检查病人皮肤状况,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①鼓励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一小时一次、

②可在病人受压部位垫气圈、棉垫、软垫、气垫褥等、

③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得病人,应随时观察局部皮肤与肢端皮肤颜色、温

度得变化。认真听取病人反映,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

④避免潮湿及摩擦刺激,保持床铺平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⑤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温水擦浴与进行皮肤局部按摩。

⑥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得膳食。

2、对已发生褥疮得病人根据褥疮得分期给予护理

①淤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

护。

②炎性浸润期:对未破得小水泡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

抽出液体,用无菌敷料包扎。

③溃疡期: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治疗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

促进创面愈合、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一)目得:

1、协助不能起床得病人更换卧位,增进舒适。

2、减轻病人局部组织受压,防止褥疮得发生。

3、减少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等、

4、适应治疗护理得需要。

(二)操作程序:

1、一人协助病人翻身法

①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

②先将病人两下肢移向护士一侧得床缘,再将病人肩部外移。

③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轻将病人推向对侧,使病人背向护士。

④按侧卧位法,用枕头将病人背部与肢体垫好,使病人舒适安全。

2、两人协助病人翻身法

①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对躁动病人注意适当约束双手)两腿屈曲。

②护士两人站在床得同一侧,一人托住病人劲、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病人臀部与

腘窝,两人同时将病人抬起移向自己、

③分别扶托肩、腰、臀、膝部,轻推病人转向对侧。

④按侧卧位法,用枕头将病人背部与肢体垫好,使病人舒适安全。

(三)注意事项

1、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托拉,以免擦伤皮肤。

2、移动体位后,须用软枕垫好,以维持舒适位置。

3、两人协助翻身时,注意动作协调、轻稳。

4、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做好交班。

5、若病人身上置有多种导管,翻身时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检查各导管就是否扭曲、受压,注意保持导管通畅,防止管道脱落。

6、为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就是否脱落,如脱落或分泌物浸湿敷料,应

先换药再行翻身,颅脑手术后,头部翻转不可剧烈,以防引起脑疝。应卧于健侧

或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七、鼻饲技术

(一)目得:

对不能经口进食得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得营养,水分与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一个内盛温开水、另一个盛鼻饲饮

食)、纱布、镊子、压舌板;外备:治疗巾、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20—50

ml注射器各1,石蜡油、棉球、胃管、胶布、水温计、橡皮圈或夹子、别针、挺

诊器、手电筒、医嘱执行单、笔、松节油(拔管用)

(三)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姓名、床号并做好解释,有义齿取下、

2、协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颔下,弯盘放于方便可取之处、

3、用手电筒观察鼻腔,用棉签清洁鼻腔、

4、用注射器检查胃管就是否通畅,戴一次性手套,用石蜡油球润滑胃管,测量胃管

放置长度并做好标记(成人为45—55㎝)

5、一手用无菌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另端,沿一侧鼻孔先向上,然后

平行再向下缓慢插入。当胃管通过咽部时(约15㎝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顺势

将胃管向前推进、昏迷患者将头部托起,使下颔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预定

长度。

6、在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若发现

病人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拔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7、确定胃管就是否在胃内得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

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快速至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③将

胃管末端置于盛水得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8、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

9、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先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

然后注入流质饮食或药液,注入完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

10、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夹子夹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或大单上。

(注意不要影响患者翻身)。

11、协助患者清洁口腔、鼻腔及用物整理床单位,取舒适体位。

12、停止鼻饲或需要更换胃管时,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13、置弯盘于患者颔下,夹紧胃管末端,轻轻揭去胶布、用纱布包裹鼻孔处得胃管,

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时拔管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到咽喉处快速拔出,将胃

管放入弯盘、

14、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病人漱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对患者配合表示感谢,记录拔管日期时间与病人反应,并签名。

(四)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

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约15㎝,左手托起头

部使下颔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得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

度。

3、鼻饲前检查胃管就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

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

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砸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ml水冲洗导管防止管

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得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一次,硅胶管每月

一次)每日口腔护理2次、

八、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得:

用于药物得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得前驱步骤。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2%碘酊、75%酒精、消毒棉签、沙轮、瓶启子、一次性1毫升、5毫升、10毫升注射器各一具、药液遵医嘱、弯盘一个、注射卡一张。

(三)、操作程序:

1、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进行核对,做好解释,详细询问三史(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2、按规定配好皮试液,用1毫升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下1/3处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5%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

4、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放平注射器,右手拇指固定针拴,注射药液0、1毫升,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得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15—20分钟观察反应。

6、结果判断: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并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厘米,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严

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四)、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如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皮试后应密

切观察反应,如有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青霉素停药三天以上或改换批号,均需重做过敏试验。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于注明。

附:常用易过敏药物得皮试液剂量

青霉素类 200—500微克/毫升;头孢菌素类500微克/毫升;破伤风抗毒素150微克/毫升;普鲁卡因0.25%原液;碘造影剂皮试。

九、静脉输液技术

(一)、目得: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2%碘酊、75%酒精、一次性输液器2个、消毒棉签、胶布或输液贴、网套、纱布、止血带、治疗巾、按医嘱准备药液、输液卡与笔、(三)、操作程序:

1、核对药液,用纱布擦去药液上得浮土,检查药液质量,揭去瓶盖中心部分并消毒。检查一次性输液器密封效果及有效期,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入瓶内、

2、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进行核对,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管内空气,关好调节器,将针头挂在茂非氏滴管上。

3、向病人做好解释,协助取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部位,铺治疗巾,放好止血带。

4、以进针点为中心,用碘酒消毒穿刺部位,由内向外,范围不小于5×5厘米。备三条胶布于治疗盘上。扎止血带距穿刺点以上6厘米处。用酒精脱碘两次待干。再次核对。

5、松开调节器,再次检查输液管内空气就是否排尽,关闭调节器。

6、嘱病人握拳,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立即打开调节器,病人松拳,视液体滴入通畅后固定,根据病情、年龄与药液性质调节滴数。

7、操作后再进行核对,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签全名。

8、处理用物,洗手。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得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定针头刺入静脉内再加药、

3、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与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可例外)。昏迷、小儿等不合作病人选用易固定部位静脉。

4、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人主诉。观察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注意有无溶液外渗。

5、根据病人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数,成人一般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

分钟2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病人滴数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加快、

6、需连续输液者,24小时应更换输液管。

7、及时更换输液瓶,并记录时间与签名。发生输液反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于处理。

十、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一)目得:

1、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

2、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同静脉输液物品,另备静脉留置针1个,透明贴膜,适量肝素溶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25000U)。

(三)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病人取合适卧位,做好解释。

2、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漏气,打开留置针外包装,取出留置针。

3、将已排净空气得输液器头皮针插入留置针肝素帽中、

4、将治疗巾置于穿刺部位下方,放好止血带选择静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面积8×8㎝待干,备透明贴膜。

5、再次核对,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排净留置针内空气,针尖斜面朝上,手持碟翼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导管推入少许,嘱患者松拳,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一手固定碟翼,一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排出。

6、视液体滴入通畅后,用无菌透明贴膜作封闭式固定,并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与时间。

7、调节滴速,再次核对,并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签全名。

8、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

9、输液结束,将输液器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拔出,消毒肝素帽用一次性10ml 注射器抽取肝素液5—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完毕,将注射器置于弯盘内;固定好留置针延长管,整理用物。

10、告知患者保留期间得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保护使用留置针得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及用力过猛,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11、洗净双手,在治疗本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上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输注药液、患者反应等,并签名。

(四)注意事项

1、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2、静脉留置针停留时间可参照产品使用注明或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3、每次输液完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十一、静脉输血技术

(一)目得:

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同静脉输液,另备血液、配血单、生理盐水、输血管、输血卡、笔等。

(三)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

2、进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得有效期,质量与输血装置就是否完好、八对指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后果,血袋编号,血液种类与血量;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名。

3、携用物至床旁,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与血型。将血袋挂于输液架上、

4、建立静脉通路:按静脉输液法输入生理盐水少量,待输液管通畅后,将输血管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插入血袋内。

5、调节滴数缓慢滴入后观察15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可调到所需滴数、

6、操作后再进行核对,并在输血卡上签名,记录输血时间。

7、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8、输血完毕,更换生理盐水滴注,直到将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完再拔针、

9、整理用物,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

(四)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热,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3、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得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盐水防止发生反应。

4、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

5、输入血内不可加入其她药品,如钙、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防止血液变质、

6、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原因。

十二、输液泵/微量泵得使用技术

(一)目得: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

用。

(二)物品准备

与静脉输液同:另备输液泵一台,微量泵一台,电源插座,20~50ml注射器。

(三)操作程序

1、输液泵:①准备好输液后,按常规排除输液管内得空气,打开“泵门"将输液器茂

非氏滴管下段得输液管部分呈“S”形放置在输液泵得管道槽中,关闭泵门,按医嘱设定每毫升滴数以及输液量限制。

②穿刺成功后,确认输液泵设置无误后按压,“开始/停止”键启动输液、

③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剧烈活动,不要搬动与调节输液泵,如有不适请按呼叫

器。

④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得“输液限制量"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揭

开胶布再次按压输液泵“开始/停止键,停止输液。用棉签按压穿刺上方,快速拔针,然后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

⑤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⑥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微量泵得使用:

①将用物携至床旁,进行核对、

②按通电源,打开开关,将抽吸好药液得注射器妥当地固定在注射泵上,遵医嘱设

定注射速度、

③将微量泵延长管与注射器连接后,再与静脉穿刺针连接,按常规排净空气、

④穿刺成功固定后按“开始"键,注射开始。

⑤当药液即将注好完毕时,“即将结束"键闪烁报警,待药液注射完毕,机器自动停

止,按压完毕键与操作灯。

⑥拔出针头按压注射部位,分离注射器或微量泵延长管与静脉穿刺针得连接取下

注射器,关闭微量泵开关切断电源。

⑦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

(一)注意事项:

①正确设定必须参数,以防延误治疗、

②随时巡视输液情况与工作状态。

③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发生外渗给予相应处理。

十三、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

(一)目得: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与度,纠正缺氧。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氧气流量表一套,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一个内盛生理盐水,另一个盛镊子、纱布)一次性鼻导管、弯盘、棉签、灭菌蒸馏水、吸氧卡、笔、手电筒。

(三)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进行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2、安装流量表连接吸氧导管,在湿化瓶倒蒸馏水至1/3或1/2处,安装后检查整套装置就是否漏气。

3、用手电筒观察病人鼻腔,有无疾患,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孔。

4、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好氧流量,将鼻塞前端置于治疗碗盐水中检查有无氧气流出,然后轻轻插入鼻孔固定。

5、记录用氧时间,并随时观察病人用氧情况。

6、停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开关,用纱布擦净病人鼻面部、记录停氧时间,整理用物、洗手。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得患者,应保持管道畅通,必要时更换鼻导管。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十四、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一)目得:消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无菌治疗盘内置:一次性吸痰管、治疗碗、生理盐水、纱布、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筒,必要时备无菌包内:压舌板、舌钳、开口器。(三)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做好解释,取舒适卧位。

2、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成人为0.02—0、04mpa/c㎡)。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润滑冲洗吸痰管前端、

5、一手返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戴手套或持钳)夹住吸痰管前1/3,将吸痰管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吸痰管末端、边旋转,边上提吸痰管进行吸痰,吸痰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堵塞。

6、口腔吸痰困难时,可由鼻腔插管到咽部、气管,将分泌物吸尽;为昏迷患者吸痰时可使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下压舌板与口咽气道。对有颅底骨折或鼻中隔偏曲得患者不宜从鼻腔吸引。

7、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将负压吸引管冲洗干净。清洁患者口鼻,将病人取舒适体位。

8、整理用物、洗手。

9、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

①吸入高浓度氧1—2分钟,以防吸痰造成得低氧血症。

②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纱布上,并轻轻返折吸引导管前端,戴手套得手迅速将吸痰管沿气管导管插入,边上提、边移转,吸尽痰液。

③吸痰完毕,立即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吸高浓度氧。待血氧升至正常水平,再调节氧气至原来水平。

(四)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痰,应间隔3—5分钟。

3、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如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减慢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并记录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十五、心电监测技术

(一)目得: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操作程序:

1、遵医嘱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2、连接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检查监护仪功能及导线连接就是否正常,告诉患者与家属避免在病室内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效果、

3、用酒精纱布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4、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护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

5、根据病情选择导联,保证监测玻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得报警界限。

6、告知患者电极片周围如有痒感,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并且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尽可能保持平卧位。

7、停用心电监测时,先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关机,断开电源取下电极片及导线,观察贴电极片处皮肤有无皮疹、水泡等现象,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8、整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

9、监测血氧饱与度: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告诉患者不可随意摘去传感器,监护时不要做剧烈运动防止滑脱。及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十六、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一)目得: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得自主循环,自主呼吸与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得患者。

(二)物品准备:弯盘1个(内备纱布2块)、护理记录单、笔,必要时备木板1块。

(三)操作程序: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听、瞧、感觉(听有无呼吸音,

瞧有无胸部起伏,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若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与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得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4、将床放平,协助患者取枕平卧,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如软床胸下垫木板)

5、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有义齿取下。

6、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7、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将口腔打开,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深吸气-屏气—吹气(吹气时双唇包绕患者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送气时间为1秒,使胸廓扩张,连做2次。

8、确定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该手背上,手指并拢,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得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以胸骨下陷4-5厘米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频率为100次/分。

9、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判断病人,如呼吸心跳恢复,散大得瞳孔缩小,收缩压大于60毫米汞柱,抢救有效,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进行抢救,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到达。

10、抢救成功,安置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尿量得变化、

11、整理用物,洗手,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抢救过程。并签名、

(三)、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得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得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

十七、穿脱隔离衣技术

(一)目得:保护工作人员与患者,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二)物品准备:隔离衣1件、衣架1个、夹子1个、洗手用具、污衣袋、

(三)操作程序:

1、取衣: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将隔离衣清洁面朝向自己,污染面向外,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肩袖内口。

2、穿衣袖: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一侧袖内,举起手臂使衣袖上抖过腕,穿好衣袖;换手持衣领,同法穿好另一袖。

3、系衣领:(两手持衣领中央,沿着领边由前向后扣好领扣。

4、扎袖口:将双侧袖口对齐扎好袖口后系上袖带,需要时用橡皮圈束紧袖口。

5、系腰带:将隔离衣得一侧逐渐向前拉,见到衣边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两手在背后将衣边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再回到前面打活结系好。

6、解腰带: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7、解袖口: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衣袖内使两手露出。

8、消毒双手,擦干。

9、解领口:双手解开领扣,向前下方拉至过肩、

10、脱衣袖: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于(遮住手),再用衣袖遮住好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

11、挂衣钩:双手持衣领,将脱下得隔离衣污染面向外两边对齐,挂在衣架上(病室内);不再穿得隔离衣脱下后反折清洁面向外,卷好投入污衣袋中。

12、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洗净双手。

(四)注意事项

1、隔离衣得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如有破洞,应补好后再穿。

2、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3、穿、脱隔离衣过程中避免污染衣领与清洁面,始终保持衣领清洁、

4、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

5、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她物品。

6、脱下得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卫生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臵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臵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溶液、纱布、弯盘、2%碘酊、75%酒精、储槽(内盛治疗碗)、治疗盘、瓶启子、无菌棉签。 (二)操作程序 1、取无菌溶液、擦去尘、核对药名、检查有效期、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等。 2、启开瓶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翻起橡胶瓶塞并松动,常规消毒瓶颈及瓶塞,取下瓶塞。手握无菌溶液,标签向上,先倒少量溶液冲洗瓶口于弯盘内,再由所冲洗的瓶口处,倒所需浓液量于治疗碗内。 3、取用后立即塞上橡皮塞,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容器及物品。 (二)操作程序 1、查看无菌容器标识和灭菌日期,封闭情况。 2、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上,查看灭菌指示卡。 3、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中取出无菌物品,放于治疗盘内,然后将容器盖严。 4、注明打开无菌容器的日期和时间。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和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⒈⒈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得患者,首先有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得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得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得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就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得量、色、味与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 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得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与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得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高热 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 高在39℃以上为主证。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士岗前培训(二) 护理常规及制度 目的:制定基层医院护理常规,人员职责护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根据本院护理人员情况及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实 际工作需要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并严格督促护理人员实施。 结果:医护人员对护理常规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的 满意度评价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⑴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⑵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指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⑶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⑷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 护理常规-注意 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 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

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3、喘息者给予半坐卧位。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情况 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 7、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及平喘祛痰药,茶碱类药应观察有无恶心、心律失常症状。 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痰多者及使用激素类喷雾剂者注意及时漱口。 9、鼓励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戒烟,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指导其坚持长期低流量氧疗,提高生活质量。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灸法 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 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 4.⒈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 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 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cm。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中医护理常规_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3) 二、无菌技术操作 (3)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5) 四、口腔护理技术 (8) 五、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8)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9) 七、鼻饲技术 (10) 八、皮内注射技术 (11) 九、静脉输液技术 (12) 十、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13) 十一、静脉输血技术 (14) 十二、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15) 十三、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 (16)

十四、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16) 十五、心电监测技术 (17) 十六、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18) 十七、穿脱隔离衣技术 (19)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教学内容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 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⒈⒈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有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高热 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证。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西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某些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疾病、部分急性血液病、肿痛性疾病、中暑等引起的高热,均可参照 本症护理。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

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二、术中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 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8 、暴泻9 、脱证 10 、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8 、肺痈9 、肺胀 10 、胃脘痛11 、呕吐12、便秘 13 、泄泻14 、黄疸15、积聚 16 、水臌17 、水肿18、肾衰 19 、淋证20 、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 19 、噎膈20 、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 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 12 、子痫13、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 15 、产后缺乳16、阴挺17 、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8 、水肿9 、麻疹 10 、水痘11、痄腮12、顿咳 13 、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 16 、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8 、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黄水疮 3 、蛇串疮 4 、面游风 5 、脚湿气 6 、粉刺 7 、瘾疹 8 、湿疮 9 、药毒 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 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 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 规 4 、牵引术护理常规 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 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 10 、骨盆骨折11、脱位12 、伤筋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 、椒疮 4 、天行赤眼 5 、聚星障 6 、凝脂翳 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 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 13 、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 、耳疖、耳疮 3 、耳鸣、耳 聋 4、耳眩晕 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6 、鼻槁 7、鼻鼽8 、鼻渊9 、鼻衄 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 13 、喉喑14 、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口疮 3 、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1.doc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 流程1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1.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应至少每2年修订一次医院及科室现行的护 理管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所制定和修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必须符合当前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立足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施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备一定的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符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 3.制度、操作常规如有变更需求,科室应报请护理部同意,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履行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由护理部主任报请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4.变更程序: 4.1 对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4.2 对新出现的工作,需要制定新的制度或操作规程。 4.3 将修改的或新制定的制度、操作规程提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进一步完善。 4.4 制度、操作常规变更后或新制定的,应当设臵3-6个月的试行期,经过可行性再评价后方可正式列入实施。

4.5 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或新定后,文件上均标有本制度执行起止时间及批准人。 5.变更后的制度、操作常规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与人员,在认真组织培训与学习的基础上在执行。 6.重大制度、操作常规变更要多部门做好协调,保持一致性,并向全 院通报。 7.护理部及临床各科室必须定期对现行及修订后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以期达到持续改进的成效。 护理文件修订流程 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制定、修订相关制度 提交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 试行期3-6个月 组织培训、学习、执行

护理分级制度及标准1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分级护理原则

2、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 1 - 二、无菌技术操作............................................................................................ - 2 -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 6 - 四、口腔护理技术.......................................................................................... - 11 - 五、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 12 -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 - 14 - 七、鼻饲技术................................................................................................. - 16 - 八、导尿技术(女病人) ............................................................................... - 19 - 九、灌肠技术................................................................................................. - 23 - 十、皮内注射技术.......................................................................................... - 25 -十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 27 -十二、静脉留臵针输液技术............................................................................... - 29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 30 -十四、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 - 32 -十五、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臵)............................................................. - 34 -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 35 -十七、心电监测技术.......................................................................................... - 37 -十八、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 - 38 -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就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得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采取相应得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得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pdf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