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永丰中学赵道久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

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

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

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最新小学数学《凑十法》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凑十法》 评课记录

《凑十法》评课记录 《凑十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任课教师时间 课题总分评价项目评价要点权重得分 学 生 学 习 行 为(50)参与 状态 1.学生对问题情境关注,参与面大,参与时间充足。 15 2.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教学中各个环节。 3.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习惯和一定的教学素养。 思维 状态 1.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主动地收集、加工学习信息,积极地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 20 2.能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并乐于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 见。 3.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 活动,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4.在学习过程中能正确地评价同学和自己。 达成 状态 1.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基本训练到位。 15 2.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综合发展,能运用所获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能力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 3.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 师 教 学 行 为(50) 教学 目标 1.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 要求,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10 2.表述明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教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 词。 教学 处理 1.准确把握教材,正确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及相互之间 的内在逻辑关系。10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落实教学目标。 教师 活动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10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注重 学生的数学思考。 课堂 调控 1.能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给学生自尊、自信。 10 2.能根据反馈信息恰当地调整教学进程,合理处理动态生成的各种情 况,时空分配合理。 教师 基本功 1、表情乐观,手势、站立及走动适当,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简练,演 示规范,指导得法,板书合理、规范。 10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具备宽广的知识 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综合描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参考模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 1、目的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 2、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及兼顾学生差异; 3、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纳入教学目标; 4、教学重心定位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处理: 1、能掌握课程标准,通过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 2、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创造性的改组。 3、强调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处理教材,采用灵活且贴近学生实践的教法,设计出有创意、有新意的教案。 三、教学过程: 1、学生 (1)态度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情绪饱满,求知欲强;有竞争合作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无“死角”、无“闲人”。 (2)思维活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控制单向授课时间)课堂上较多的时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等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为解决问题积极生动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假设、观点。学生练习时间充分,能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提高。 (3)气氛和谐:(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多边多向,互动性强的自主信息交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独特的感受的能力。 2、教师: 一、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新,在教学过程等的设计中能体现当前教育教学中新的理念,注意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二、教学方法 ①、注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②、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文化课教学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

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

(推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提高我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制定《葫芦岛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理念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高中数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挖掘德育资源,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要求。数学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发挥数学在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形成正确世界观方面的特有作用。 3.体现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兴趣、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促进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适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够严格

遵循《普通高中

数学课程课标》要求,符合课程目标、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具有多元性、操作性、适度性、层次性和体验性。 2.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全过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中能注重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 3.内容的选择有助于“四基、四能”的提升。知识点的挖掘与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注意阶段性、螺旋提升,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容量适当,重点突出。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合理,有理论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结构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实用,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一般认知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教学切入点精准,重难点突出;教学结构合理、简明,紧而不拘,活而不乱。

小学数学微课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本题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线段中,选出所有可能的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我先讲解了根据三角形的三边性质两边之和不许大于第三边,得出可以拼出两种三角形,然后拍摄了用铅笔和尺子画出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再观看微视频后可以顺利解决本题,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操作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 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 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生:(讨论、汇报略)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 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

小学数学微课

小学英语微课——微视频应用于课后作业实践案例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本题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线段中,选出所有可能的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我先讲解了根据三角形的三边性质两边之和不许大于第三边,得出可以拼出两种三角形,然后拍摄了用铅笔和尺子画出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再观看微视频后可以顺利解决本题,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操作题中也可以快速想到画图的过程。 但是教师精力有限,也没有必要将全部作业题目都制成微视频,可以挑选其中几题经典的或学生完成有难度的题目来制作,以达到其主题明确,实用性强的特性。比如我在暑假期间制作的其中一道题目 经过一周利用比较级微课教学的模式,3、4班(实验班)和1、2班在作业上形成了对比。我们不仅对4个班的书面作业进行检查,同时还对网络作业进行了抽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微课形式进行单词比较级变化,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动画的表达形式,更直观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程度,能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观察得出,孩子们还是特别乐于去用微课形式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呈现此知识点是,3、4班学生注意力较参照班集中的人更多(说明微课更为吸引学生),从而参与记忆的学生也多。课堂中老师提问时,实验班的正确率也高于参照班,这恰恰还说明,微课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通过直观的物品结合给予学生一个立体记忆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实物联想更能促进记忆。 以上均是我对课堂中观察到的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在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表现的也比较明显。网络作业3、4班分数高出1.2班5-6分,而书面作业中,学生特殊变化比较级1、

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分标准表-新版.doc

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分标准表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分值能熟练使用、拓展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运用得体、规范 教师 素质 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能力强 教态亲切自然;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0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等的培养 10 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 课堂设计有层次,能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难度适合学生水平,可操作性强 (具体可依据教案)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创设民主、平等、积极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整个教与 教 学的过程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师 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能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富有数学价值的讨论、质疑、为 80 教学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疏密适度,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0 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需要,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包括: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简便、实用的传统教学手段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身心愉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学实效高 教学在某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和信心;做到教学相长;教学有特色。 通过评价引导、调控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 践 学 自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并掌握数学知识 生 参与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维活跃。 行 20 合作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观法,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进一步 为 探究学习的愿望。 20 最新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娄底二小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授课教师课题 听课 教师 评价 项目 评价指标分值得分 教学目标 1、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教学 进度;2、目标是否准确具体,符 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3、是否 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 育和行为训练。 10 教学过程 1、是否能准确把握本节课的 知识内容,无科学性错误;2、是 否创设了生动有效的生活情景, 是否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2、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3、对 教材的处理是否抓住重点,揭示 本质,详略得当;4、教学环节是 否灵活多样、形式多变、恰到好 处;6、是否从学生实际和本节 课的教学需要出发,恰当选择并 35

有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7、评价方法是否得力有效,是否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教学方法 1、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循序渐进,逻辑性强;2、是 否恰当运用了讨论、合作等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新、 实践;3、内容讲授和学法指导是 否简单明了,开发学生潜能,发 展学生个性差异;4、是否面向了 全体学生,并允许学生有异议,“走弯路”、“犯错误”;5、学生的 学习是否愉快、轻松、有序、和 谐。 20 教学素质 1.普通话流利,语言生动, 富于美感2.教态亲切端庄,有 感染力3.课堂组织能力强,有 课堂应变机智4.知识面广,教 育观念新 15

教学方法 1、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认知规律,;2、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内容讲授和学法指导是否简单 明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 个性差异;4、是否面向了全体学 生,并允许学生有异议,“走弯路”、“犯错误”;5、学生的学习 是否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20 教师素质 1.普通话流利,语言生动, 富于美感2.教态亲切端庄,有 感染力3.课堂组织能力强,有 课堂应变机智4.知识面广,教 育观念新 15 教学效果 1、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 教学目标;2、是否培养了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能指导学生如何 学习;3、是否促进了学生思维能 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0 听课总分

小学数学微课

小学数学微课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英语微课——微视频应用于课后作业实践案例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 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本题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线段中,选出所有可能的三条线段画出三角形,我先讲解了根据三角形的三边性质两边之和不许大于第三边,得出可以拼出两种三角形,然后拍摄了用铅笔和尺子画出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再观看微视频后可以顺利解决本题,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操作题中也可以快速想到画图的过程。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共2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习、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

重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重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作者:————————————————————————————————日期: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提高我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特制定《葫芦岛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理念 1.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高中数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挖掘德育资源,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要求。数学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发挥数学在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形成正确世界观方面的特有作用。 3.体现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兴趣、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促进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适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够严格

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课标》要求,符合课程目标、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具有多元性、操作性、适度性、层次性和体验性。 2.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全过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中能注重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 3.内容的选择有助于“四基、四能”的提升。知识点的挖掘与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注意阶段性、螺旋提升,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容量适当,重点突出。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合理,有理论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结构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实用,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一般认知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教学切入点精准,重难点突出;教学结构合理、简明,紧而不拘,活而不乱。 2.学习情景、学习活动的创设呈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内容呈现科学合理。能有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积极引导学生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内容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重点难点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策略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 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不满 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 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5分钟 .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练习(1-2题)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 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1.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2)底=6.4dm,高=7.5dm。 参考答案:(1)8 cm2(2)48 cm2 2.小明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120平方米,量得底是20米,它的高是多少? 参考答案:6米 教学反思 1.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喜欢上数学。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年级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一年级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一年级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指标权重指标要求优秀良好合格一般 目标导学15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恰当、有趣的导入情 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5 3 2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恰当、具体、可测,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 10 8 6 4 自主学习25 学习内容明确,时间充分,指导具体,安 排科学有效。 15 10 5 3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自学习惯 好,敢质疑会质疑。 10 6 5 3 合作交流20 小组合作机制健全,养成善于思考、善于 展示、善于倾听的习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气氛活跃。 10 8 6 4 小展示(组内)展示成果,暴露问题;大 展示(班级)围绕问题,予以反馈。展示形式 多样,参与面广,效率高. 10 8 6 4 点拨升华20 善于捕捉动态学习资源,点拨时机恰当; 点拨富有启发性。评价机制具有激励性,能引 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10 8 6 4 教师示范能力强,有良好的专业素养。10 8 6 4 达标检测20 创新达标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有广度有梯 度。作业能当堂完成。 7 6 4 3 利用口头、书面、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检 测课堂达标情况,目标达成度高(80%的学生 完成80%的目标) 7 6 4 3 反馈及时并得到矫正,做到“堂堂清”。 6 5 4 2 总分: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基本模式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新的教学观念为先导,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新授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解决问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一、新授课的基本模式与操作流程: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从生活实例、直观操作、旧知迁移、情景设疑、动手计算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揭示目标。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自主探究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小组讨论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形成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又有类似的表述语言,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3、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热烈的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