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合提升密码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合提升密码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合提升密码

专训一:三角形中的五种常见证明类型名师点金: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与此相关的几何证明题的类型非常丰富,常见的类型有:证明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线段的和差关系、倍分关系、不等关系等.

证明数量关系

题型1证明线段相等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 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

(第1题)

题型2证明角相等

2.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为AC的中点,AE⊥BD 于F交BC于E.

求证:∠ADB=∠CDE.

(第2题)

证明位置关系

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且BD=CF,BE=CD,点G是EF的中点,求证:DG⊥EF.

(第3题)

4.如图,在△ABC中,AB=AC,AD,BE是△ABC的高,AD,BE相交

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第4题)

5.如图,在△ABC中,∠ABC=2∠C,AD平分∠BAC.求证:AB+BD=

AC.

(第5题)

6.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P是AD上的任意一点,且AB

>AC,求证:AB-AC>PB-PC.

(第6题)

专训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六种常用方法

名师点金:在进行几何题的证明或计算时,需要在图形中添加一些辅助线,辅助线能使题目中的条件比较集中,能比较容易找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问题得以较轻松地解决.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构造法、平移法、旋转法、翻折法、加倍折半法和截长补短法,目的都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基本图形法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

求证:∠ADC=∠BDF.

(第1题)

翻折法

2.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第2题)

旋转法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 +DF=EF,求∠EAF的度数.

(第3题)

平移法

4.在△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点P,BQ平分∠ABC交AC于点Q,且AP与BQ相交于点O.

求证:AB+BP=BQ+AQ.

(第4题)

加倍折半法

5.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于D,且AB+BD=DC,求∠C的度数.

(第5题)

截长补短法

6.如图所示,AB∥CD,BE、CE分别为∠ABC、∠BCD的平分线,点E 在AD上.

求证:BC=AB+CD.

(第6题)

专训三: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名师点金: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等腰三角形中,往往会遇到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分类讨论.通过正确地分类讨论,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其解题策略为:先分类,再画图,后计算.

当顶角和底角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A.40°B.100°C.40°或70°D.40°或100°

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于D,且AD=1

2BC,则等腰三角形

ABC的底角的度数为()

A.45°B.75°C.45°或75°D.65°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64°,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

当底和腰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4.(2015·荆门)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8或10B.8C.10D.6或12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9,则其周长为________.

6.若实数x,y满足|x-5|+(10-y)2=0,则以x,y的值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由腰的垂直平分线引起的分类讨论

8.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B的度数.

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

9.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BD把其分为周长差为3 cm的两部分.求腰长.

点的位置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第10题)

A.7个B.6个C.5个D.4个

11.如图,已知△ABC中,BC>AB>AC,∠ACB=40°,如果D,E是直线AB上的两点,且AD=AC,BE=BC,求∠DCE的度数.

(第11题)

专训四:三角形中常见的热门考点

名师点金:本章主要学习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等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考点较多,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互逆命题、基本事实、互逆定理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B.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

C.对顶角相等

D.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下列命题及其逆命题是互逆定理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若两个角都是直角,则它们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若a=b,则|a|=|b|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3.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3对B.2对C.1对D.0对

(第3题)

(第4题)

4.如图,在△ABC中,AC=5,F是高AD和BE的交点,AD=BD,则BF的长是()

A.7 B.6 C.5 D.4

5.(2015·杭州)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

(第5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6.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分别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

(1)∠DEF=∠DFE;(2)AE=AF;(3)DA平分∠EDF;(4)AD垂直平分EF.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7.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60°,BC=6,把△ABC沿直线

AD折叠,点C落在C′处,连接BC′,则BC′的长为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若AB=6 cm,AC=9 cm,则△AMN 的周长为________.

9.(中考·淄博)如图,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第9题)

尺规作图

10.如图,已知线段a,h,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且BC=a,BC边上的高AD=h.张红的作法如下: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相交于点D;

(3)在直线MN上截取线段h;

(4)连接AB,AC.

△ABC即为所要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上述作法的四个步骤中,你认为有错误的一步是()

(第10题)

A.(1) B.(2) C.(3) D.(4)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11.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分∠ABC

B .△BCD 的周长等于AB +BC

C .A

D =BD =BC

D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BA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ADC =130°,那么∠CAB 的大小是( )

A .80°

B .50°

C .40°

D .20°

13.如图,已知C 是∠MAN 的平分线上一点,CE ⊥AB 于 E ,点B ,D 分

别在AM ,AN 上,且AE =12(AD +AB).问:∠1和∠2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13题)

思想方法

a .分类讨论思想

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________.

15.(2014·安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 ,b ,且a ,b 满足

2a -3b +5+(2a +3b -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7或8

B .6或10

C .6或7

D .7或10

b .方程思想

16.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BD ,AD =DE =EB ,求∠A 的度数.

(第16题)

c .转化思想

17.如图,已知在△ABC 中,∠ABC =3∠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E ⊥AD

于E ,求证:BE =12(AC -AB).

(第17题)

答案

专训一

1.证明:连接AD.∵AB =AC ,D 是BC 的中点,

∴∠EAD =∠FAD.

在△AED 和△AFD 中,???AE =AF ,

∠EAD =∠FAD ,AD =AD ,

∴△AED ≌△AFD(S .A .S .).

∴DE =DF.

2.证明:过点C 作CG ⊥AC 交AE 的延长线于G ,则CG ∥AB ,

∴∠BAF =∠G .

又∵AF ⊥BD ,AC ⊥CG ,

∴∠BAF +∠ABF =90°,∠CAG +∠G =90°.

∴∠ABF =∠CAG .

在△ABD 和△CAG 中,???∠ABF =∠CAG ,

AB =AC ,∠BAD =∠ACG =90°,

∴△ABD ≌△CAG(A .S .A .).

∴AD =CG ,∠ADB =∠G .

又∵D 为AC 的中点,∴AD =CD ,∴CD =CG .

∵AB =AC ,∴∠ABC =∠ACB.

又∵AB ∥CG ,∴∠ABC =∠GCE.

∴∠ACB =∠GCE.又∵CE =CE ,∴△CDE ≌△CGE(S .A .S .).

∴∠G =∠CDE.

∴∠ADB =∠CDE.

(第3题)

3.证明:如图,连接ED ,FD.∵AB =AC ,

∴∠B =∠C.在△BDE 和△CFD 中,

???BD =CF ,

∠B =∠C ,BE =CD ,

∴△BDE ≌△CFD(S .A .S .).

∴DE =DF.

又∵点G 是EF 的中点,∴DG ⊥EF.

4.证明:∵AD ,BE 是△ABC 的高,∴∠ADB =∠AEB =90°,

又∵∠BHD =∠AHE ,∴∠EBC =∠EAH.

在△BCE 和△AHE 中,???∠EBC =∠EAH ,

BE =AE ,∠BEC =∠AEH =90°,

∴△BCE ≌△AHE(A .S .A .).

∴AH =BC.

又∵AB =AC ,AD ⊥BC ,∴BC =2BD ,

∴AH =2BD.

5.证明:如图,延长CB 至E ,使BE =BA ,则∠BAE =∠E.

∵∠ABC =2∠C =2∠E ,∴∠E =∠C ,∴AE =AC.

∵AD 平分∠BAC ,∴∠BAD =∠DAC.

∵∠BAE =∠E ,∠E =∠C ,∴∠BAE =∠C.

又∵∠EAD =∠BAE +∠BAD ,∠EDA =∠C +∠DAC ,

∴∠EAD =∠EDA.

∴AE =DE.

∴AC =DE =BE +BD =AB +BD.

(第5题)

(第6题)

6.证明:如图,在AB 上截取AE ,使AE AC ,连接PE.

∵AD 是∠BAC 的平分线,∴∠BAD =∠CAD.

在△AEP 和△ACP 中,???AE =AC ,

∠BAD =∠CAD ,AP =AP ,

∴△AEP ≌△ACP(S .A .S .),∴PE =PC.

在△PBE 中,BE >PB -PE ,∴AB -AC >PB -PC.

专训二

1.证明:如图,过点B 作BG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 .

∵∠ACB =90°,∴∠2+∠ACF =90°.

∵CE ⊥AD ,∴∠AEC =90°,∴∠1+∠ACF =180°-∠AEC =180°-90°=90°.

∴∠1=∠2.

在△ACD 和△CBG 中,???∠1=∠2,

AC =CB ,∠ACD =∠CBG =90°,

∴△ACD ≌△CBG(A .S .A .).

∴∠ADC =∠G ,CD =BG .

∵点D 为BC 的中点,∴CD =BD.∴BD =BG .

又∵∠DBG =90°,∠DBF =45°,

∴∠GBF =∠DBG -∠DBF =90°-45°=45°.∴∠DBF =∠GBF.

在△BDF 和△BGF 中,???BD =BG ,

∠DBF =∠GBF ,BF =BF ,

∴△BDF ≌△BGF(S .A .S .).

∴∠BDF =∠G .∴∠ADC =∠BDF.

点拨:本题运用了构造基本图形法,通过作辅助线构造△CBG 、△BGF 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

(第2题)

2.证明:如图,延长AD 交BC 于点F.(相当于将AB 边向下翻折,与BC 边重合,A 点落在F 点处,折痕为BE)

∵BE 平分∠ABC ,∴∠ABE =∠CBE.

∵BD ⊥AD ,∴∠ADB =∠BDF =90°.

在△ABD 和△FBD 中,???∠ABD =∠FBD ,

BD =BD ,∠ADB =∠FDB =90°,

∴△ABD ≌△FBD(A .S .A .).

∴∠2=∠DFB.

又∵∠DFB =∠1+∠C ,∴∠2=∠1+∠C.

(第3题)

3.解:如图,延长CB 到点H ,使得BH =DF ,连接AH.

∵∠ABE =90°,∠D =90°,∴∠ABH =∠D =90°.

在△ABH 和△ADF 中,

???AB =AD ,

∠ABH =∠D =90°

,BH =DF ,

∴△ABH ≌△ADF.∴AH =AF ,∠BAH =∠DAF.

∴∠BAH +∠BAF =∠DAF +∠BAF ,即∠HAF =∠BAD =90°.

∵BE +DF =EF ,∴BE +BH =EF ,即HE =EF.

在△AEH 和△AEF 中,???AH =AF ,

AE =AE ,EH =EF ,

∴△AEH ≌△AEF.∴∠EAH =∠EAF.

∴∠EAF =12∠HAF =45°.

点拨:图中所作辅助线,相当于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使AD 边与AB 边重合,得到△ABH.

4.证明:过点O 作OD ∥BC 交AB 于点D ,∴∠ADO =∠ABC. ∵∠BAC =60°,∠C =40°,∴∠ABC =80°.

∴∠ADO =80°.

∵BQ 平分∠ABC ,∴∠QBC =40°.

∴∠AQB =∠C +∠QBC =80°.

∴∠ADO =∠AQB.

易知∠DAO =∠QAO ,OA =OA ,∴△ADO ≌△AQO.

∴OD =OQ ,AD =AQ.

∵OD ∥BP ,∴∠PBO =∠DOB ,

又∵∠PBO =∠DBO ,∴∠DBO =∠DOB.

∴BD =OD.∴BD =OQ.

∵∠BAC =60°,∠ABC =80°,BQ 平分∠ABC ,AP 平分∠BAC , ∴∠BAP =30°,∠ABQ =40°,∴∠BOP =70°.

∵∠BAP =30°,∠ABC =80°,∴∠APB =70°.

∴∠BOP =∠APB ,∴BO =BP.

∴AB +BP =AD +DB +BP =AQ +OQ +BO =BQ +AQ.

5.解:在DC 上截取DE =BD ,连接AE ,∵AD ⊥BC ,BD =DE ,∴AD 是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AB =AE ,∠B =∠AEB.∵AB +BD =CD ,DE =BD ,∴AB +DE =CD.而CD =DE +EC ,∴AB =EC ,∴AE =EC.故设∠EAC =∠C =x ,∵∠AEB 为△AEC 的外角,∴∠AEB =∠EAC +∠C =2x ,∴∠B =2x ,∠BAE =180°-2x -2x =180°-4x.∵∠BAC =120°,∴∠BAE +∠EAC =120°,即180°-4x +x =120°,解得x =20°,则∠C =20°.

6.证法一:用截长法,如图①所示,在BC 上截取BF =AB ,连接EF.

(第6题)

因为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

所以∠ABE =∠FBE ,∠FCE =∠DCE.

在△ABE 和△FBE 中,

因为???AB =FB ,

∠ABE =∠FBE ,BE =BE ,

所以△ABE ≌△FBE.

所以∠A =∠EFB.

因为AB ∥CD ,

所以∠A +∠D =180°.

因为∠BFE +∠EFC =180°,

所以∠EFC =∠D.

在△EFC 和△EDC 中,

因为???∠FCE =∠DCE ,

∠EFC =∠D ,EC =EC ,

所以△EFC ≌△EDC.

所以FC =DC.

所以BC =BF +FC =AB +CD.

证法二:用补短法,如图②所示,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G .

因为AB ∥CD ,

所以∠ABE =∠G .

因为BE 平分∠ABC ,

所以∠ABE =∠CBE.

所以∠CBE =∠G .

因为CE 平分∠BCD ,

所以∠BCE =∠GCE.

在△BEC 和△GEC 中,

因为???∠CBE =∠G ,

∠BCE =∠GCE ,CE =CE ,

所以△BEC ≌△GEC.

所以BC =GC ,BE =GE.

在△ABE 和△DGE 中,

因为???∠ABE =∠G ,

∠AEB =∠DEG ,BE =GE ,

所以△ABE ≌△DGE.

所以AB =DG .

所以BC =CG =GD +DC =AB +CD.

专训三

1.D 2.C 3.32°

4.C 5.23或25 6.25

7.解: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D ⊥AC 于D.

(1)当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时,高一定在△ABC 的内部,如图①,∵∠DBC =25°,∴∠C =90°-∠DBC =90°-25°=65°,∴∠ABC =∠C =65°,∠A =180°-2×65°=50°.

(第7题)

(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时,

如图②,高在△ABC 的内部时,

∵∠ABD =25°,∴∠A =90°-∠ABD =65°,

∴∠C =∠ABC =(180°-∠A)÷2=57.5°;

如图③,高在△ABC 的外部时,∵∠ABD =25°,

∴∠BAD =90°-∠ABD =90°-25°=65°,

∴∠BAC =180°-65°=115°,

∴∠ABC =∠C =(180°-115°)÷2=32.5°,

故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为:65°,65°,50°或65°,57.5°,57.5°或115°,32.5°,32.5°.

点拨: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8.解:此题分两种情况:

(1)如图①,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边交于点D,∠ADE=40°,则∠A=50°,

∵AB=AC,∴∠B=(180°-50°)÷2=65°.

(2)如图②,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D,∠ADE=40°,则∠DAE=50°,∴∠BAC=130°.

∵AB=AC,∴∠B=(180°-130°)÷2=25°.

故∠B的大小为65°或25°.

(第8题)

9.解:∵BD为AC边上的中线,∴AD=CD.(1)当(AB+AD)-(BC+CD)=3 cm时,则AB-BC=3 cm,∵BC=5 cm,∴AB=8 cm;

(2)当(BC+CD)-(AB+AD)=3 cm时,则BC-AB=3 cm,

∵BC=5 cm,∴AB=2 cm;

但是当AB=2 cm时,三边长为2 cm,2 cm,5 cm,而2+2<5,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故舍去,故腰长为8 cm.

10.B

11.解:(1)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都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①,

(第11题)

∵BE=BC,∴∠BEC=(180°-∠ABC)÷2,

∵AD=AC,∴∠ADC=(180°-∠DAC)÷2=∠BAC÷2,

∵∠DCE=∠BEC-∠ADC,

∴∠DCE=(180°-∠ABC)÷2-∠BAC÷2=(180°-∠ABC-∠BAC)÷2=

∠ACB÷2=40°÷2=20°.

(2)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点D在D′的位置,点E在E′的位置时,如图②,

与(1)类似地可以求得∠D′CE′=∠ACB÷2=20°.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a (a ≥0);(2 ;( 3) ??? ??<=>== )0___()0___()0___(____2a a a a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计算公式:___(0,0) ___(0,0) a b a b ?≥≥??=≥>?? 4. 概念: 1.2.?? ?最简二次根式:(1) (2) (3)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 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培训资料

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知识点小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意义 形如)0(≥a a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0≥a 当a 0<时,a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因数因式的次数为1); ③分母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双重非负性:)0(0≥≥a a (2)还原性:(a 2)=a )0(≥a 。 *(3)绝对性:?? ???<-=>==)0()0(0)0(2a a a a a a a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 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 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 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去。 (2)有理化因式与分母有理化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步骤:一化二找三合并 (4)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除),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 式。 0,0).a b ?=≥≥ = (0,0)b a ≥> (5)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华师版初中数学九年级试题 全册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习题24. 1 月日星期 1. 选择题: (1) (A)(B)(C)(D) (2)下面给出的图形中,不是相似形的是() (A)由同一张底片印出来的原尺寸的照片和放大印出来的照片; (B)一张巨幅画像和用照相机把它拍出来的照片; (C)同一个人在平面镜和哈哈镜里看到的图像; (D)在两幅用不同比例尺绘制的地图上,上海市的边界线所围成的图形. (3)关于两个相似图形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大小都相同; (B)形状、大小都不相同; (C)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 (D)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 (4)关于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应角都相等,且对应边的长度也都相等; (B)对应角都相等,但对应边的长度不全相等; (C)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但对应角不一定相等; (D)对应角都相等,且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2.在下列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一个与△ABC、四边形DEFG相似的图形. 3.已知△ABC与△A′B′C′相似,并且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是对应顶点,其中AB、BC、CA 的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10厘米.A′B′的长为4厘米,求B′C′、C′A′的长.

4.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相似四边形中,求未知边x 、y 的长度和角α的大小. 11 109 α y x 72? 83? 83? 72? 117? 18 *5.(1)四个内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一定相似吗?所有的菱形呢?为什么? **6.将一张长方形的报纸对折,对折后半张报纸构成的长方形与整张报纸构成的长方形相似,求这张报纸长与宽的比. 习 题 24. 2(1) 月 日 星期 1.填空题: (1)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AB=250米,画在地图上的距离A'B'=5厘米,则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为 . (2)已知a 、b 、c 、d 是比例线段,其中a=12厘米,b=3厘米,c=4厘米,则第四比例项d 的长度等于 . (3)如果线段m 是线段n 和p 的比例中项,那么列出的比例式为 . (4)已知线段a 、b 、c 、d.如果ab=cd,那么a :d= . (5)如果 23 a b =,那么a b b += . (6)如果45x y =,那么 x y y -= .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华师版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a ≥0 3. 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4.二次根式的乘法---------)0,0(≥≥? ?b a ab b a 5.二次根式的除法--------- )0,0(>≥? b a b a b a 6.最简二次根式: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9.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 ①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② a 的有理化因式是a 。 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c b a c bx ax ,,(02 =++是已知数,)0≠a 。 其中c b a ,,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常数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若()02 ≥=a a x ,则a x ±= (2)配方法-----步骤:①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②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③方程两边同时 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公式;④直接开平方。 (3)公式法-------求根公式:)04(242 2≥--±-= ac b a ac b b x 步骤:①把方程化为()002 ≠=++a c bx ax 的形式,确定的值c b a .,(注意符号);②求出ac b 42 -的值;③若 042≥-ac b ,则.,b a 把及ac b 42-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21,x x 。 (4)因式分解法-----------要求方程右边必须是0,左边能分解因式。 注意:形如“ ()()为常数b a b a x b a x ,02=+++可将左边分解因式,方程变形为()()0=++b x a x ,则 00=+=+b x a x 或,即b x a x -=-=21,。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 - ①△=ac b 42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ac b 4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ac b 42-﹤0?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逆用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a (a >0) a -(a <0) 0 (a =0);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第 6 题图 N D A M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时间:10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9± (B )9 (C )3± (D )3 2. 实数 14.3,1010010001.0,6,27,0,3 3-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3. 若5233=?m ,则m 的值是 【 】 (A )2 (B )9 (C )15 (D )27 4. 若()()n mx x x x -+=-+234,则n m ,的值分别是 【 】 (A )12,1=-=n m (B )12,1-=-=n m (C )12,1-==n m (D )12,1==n m 5. 某校八(3)班有50名学生,他们上学的方式有三种:①步行;②骑车;③乘公共汽车.根据表中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12,18==b a (B )%12,18==c a (C )%40,12==d b (D )%40%,24==d c 6. 如图,若NDC MBA ND MB ∠=∠=,,则添加下列 条件后不能判定△ABM ≌ △CDN 的是 【 】 (A )CN AM // (B )N M ∠=∠ (C )DB AC = (D )CN AM = 7.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 cm,两条直角边长之比为3 : 4 ,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 )27 cm (B )30 cm (C )40 cm (D )48 cm

8. 如图,在Rt △ABC 中,?=∠90C ,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 AB 2 1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M 、N ;②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③连结AD .若?=∠64ADE ,则CAD ∠的度数为 【 】 (A )?32 (B )?34 (C )?36 (D )?38 第 8 题图 第 13 题图 优 良28% 及格 36%16%不及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 两个连续整数y x ,满足y x <+<23,则=+y x __________. 10. 若()(),11,172 2 =-=+b a b a 则=+22b a __________. 11. 因式分解:=-+-y xy y x 271832________________. 1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一边长为6 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cm. 13. 期末考试后,小红将本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优等生人数为__________. 14.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c b a 、、,若c a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 15. 如图,长方形ABCD 中,,4,10==AD AB E 为AB 的中点,在线段CD 上找一点P ,使△APE 为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P 的长为__________. l 第 14 题图 c b a 第 15 题图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走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a是最简二次根式,则a的值可能是() A.-2 B.2 C.3 2D.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2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3.如图,一个正六边形转盘被分成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任意转动这个转盘一次,指针指向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A.1 3 B. 2 3 C. 1 9 D. 2 9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3= 2 B.3 3 =1 C.(2 3)2=24 D.3 5×2 3=6 15 5.已知tanα=5 12,α是锐角,则sinα的值是() A.13 5 B. 12 13 C. 5 13 D. 12 5 6.若一元二次方程x2+bx+5=0配方后为(x-3)2=k,则b,k的值分别为() A.0,4 B.0,5 C.-6,5 D.-6,4 7.将点A(-2,3)平移到点B(1,-2)处,正确的移法是() 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

8.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 018(x-2)2=2 019的两个根判断正确的是() A.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3 B.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2 C.两根都小于0 D.两根都小于2 9.如图,已知AD⊥BD,AC⊥BC,D,C分别是垂足,E为AB的中点,则△CDE 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10.如图,Rt△ABC中,∠C=90°,AC=12,BC=5,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顶点D,E分别在边AC,AB上,且ED⊥AC于点D,连结AF并延长交BC 于点G.已知DE=EF=2,则BG的长为()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水东江中学九年级上期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5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21x y += (B ) 21121 x x =+ (C )2 4535x x --= (D 0= 2.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化简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 (B (C (D 3.若 b a b -=14,则a b 的值为 (A )5 (B )15 (C )3 (D )1 3 4.△AB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2,4)-,先将△ABC 沿x 轴对折,再向左平移两个单位,此时A 点的 坐标为 (A )(2,4)- (B )(0,4)- (C )(4,4)-- (D )(0,4) 5.用配方法解方程2 420x x -+=,下列配方变形正确的是 (A )2 (2)2x += (B )2 (2)2x -= (C )2 (2)4x += (D )2 (2)4x -= 6.如图(1),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 (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7.某服装店搞促销活动,将一种原价为56元的衬衣第一次降价后,销量仍然不好,又进行第二次降价,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现售价为31.5元,设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A )2 56(1)31.5x -= (B )56(1)231.5x -÷= (C )2 56(1)31.5x += (D )2 31.5(1)56x -= 8.已知x 1 x π -++ 的值是( ) A 、1 1π - B 、1 1π+ C 、 1 1π - D 、无法确定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40x x a ++=有两个实数根12,x x ,且1227x x -=,则a 的值为 ( ) A 、-3 B 、-4 C 、-5 D 、-6 (B ) (C ) (D ) (A ) C A B 图(1)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教材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2) §25.1 测量 (3) §25.2 锐角三角函数 (4) 1.锐角三角函数 (4)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7) §25.3 解直角三角形 (9) 阅读材料 (13) 小结 (14) 复习题 (15) 课题学习 (18)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量物体的高度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22c b a =+ a b B = tan

§25.1 测量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 练习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的相反数,即-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数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最全最实用知识点大全

b a b a b a a a b a b a a a --= +==1,,1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a≥0,b≥0); (b≥0,a>0). 6.实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值 (1)大小比较的方法:平方法、倒数法、作差法。 (2)实数的估计值,例如:__5的整数部分是2_______________- 7.绝对值、二次根式、平方的和为0,那么每个加数分别为0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a b ab b b a a = (>0) (<0) 0 (=0);

21212121211 (3)()4,(4) ___________,(5)_____x x x x x x x x -=+-?+=+=2222,;();,a x a mx n p x n p a b a ==±+=+=±=±若x 则若,则m 若则=b 提公因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十字相乘法: 2 2 24()24b ac b ax bx c a x a a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1)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四开方. (4)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当b 2 -4ac ≥0时,x =____________. ( 5)换元法:2222 (21)3(21)40,()3()40x x x x x x +-+-=----= 3.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配方: …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 (1)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2)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3)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__________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则x 1+x 2= 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 【 注意:(1)222121212()2x x x x x x +=+-?(2)22 121212()()4x x x x x x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定)

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09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50,.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优生率为5.2%、及格率22.8%;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五、本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期末考试优生率8%以上,及格率30%以上,平均分57分以上。 六、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数的开方 1、让学生经历又一次数系的扩展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发展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2、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认识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间的关系;会用平方、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况)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61.16分,最高分108.5,最低分12分,有23人几格,及格率为41.81%,全乡前10名有2人;11~20名有4人;21~30名有7人;31~40名有2人:41~50有4人;51~60有5人,总体来看,成绩一般,但缺乏中等生和尖子生。与前一期相比较,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有所提高,全乡前六十名人数个数未变(24人),11~30名增加6人,但及格率下降八个百分点、全乡前十名减少2人。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半数以上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根本就不学习数学,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m 本掌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二十二章《二次根式》,本章通过平方根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根式的化简、求值。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材从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景出发,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该章的最后,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索”一小节,目的在于通过一两个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这种能力。第二十四章《图形的相似》的主要内容是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相似多边形、位似变换。在本章学习之前,已经研究了图形的全等以及图形的一些变换,如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本章将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进一步研究一种特殊的变换(位似变换),结合一些图形性质的探索、证明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十五章《解直角三角形》,本章是在图形相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变换这一有效的数学工具探索发现直角三角形边角的关系。第二十六章《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是在前几册统计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概率的随机事件的频率,统计定义的概率,古典定义及特点的关系。通过学习,应初步具备概率的运算能力。利用概率的基本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概率论是研究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科学,是近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备一些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对于经济工作人员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随机事件的概率,对内容觉得新鲜和抽象,学习起来感到难。 三、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掌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进行描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相似的基本性质,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3)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思考 (1)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山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芙系。 (2)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似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4)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5)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最全最实用知识点大全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a≥0,b≥0(b≥0,a>0). 6.实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值 (1)大小比较的方法:平方法、倒数法、作差法。 (27.绝对值、二次根式、平方的和为0,那么每个加数分别为0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a (a >0) a -(a <0) 0 (a =0);

12122112 11 (3)___________,(5)_____x x x x x x x x -=+=+=(1)n a x b ± =2222,(),a x mx n p x n a b a ==+=+==±若x 则若,则m 若则=b 提公因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十字相乘法: 2 2 24()24b ac b ax bx c a x a a -++=++22,102m n x x m m n --=--是的两个根,求的值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四开方. (4)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当b 2 -4ac ≥0时,x =____________. ( 5)换元法:2222 (21)3(21)40,()3()40x x x x x x +-+-=----= 3.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配方: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 (1)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2)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3)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__________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则x 1+x 2= 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 注意:(1)22 2121212()2x x x x x x +=+-?(2)22121212()()4x x x x x x -=+-?; 注意:代入降次法也是常考题型,例: 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审、设、列、解、验、答) (1)图形(面积、体积)问题(2)经济问题(3)增长率问题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华师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期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请你估计81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 、2与3之间 B 、3与4之间 C 、4与5之间 D 、5与6之间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523a a a =? B 、22)(ab ab = C 、923)(a a = D 、236a a a =÷ 4、当x=2010时,计算x x x ÷-+-)]96()3[(2的值是( ) A 、2010 B 、2010- C 、1005 D 、4020 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o,一条较短边长为5,则其对角线的长为( ) A 、5 B 、7.5 C 、10 D 、15 6、下列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角相等 B 、邻角互补 C 、内角和为360o D 、对角互补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心对称图形必是轴对称图形 B 、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C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图形 D 、角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8、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B=3,BD=2,DC=1,则AC 等于( ) A 、6 B 、4 C 、5 D 、6 9、如图在△ABC 和△DEF 中,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可得到另一个三角形,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FD ,AB=FD B 、∠ACB=∠FED C 、BD=CE D 、平移距离为线段CD 的长度 10、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BC 分别为6、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数3.14、3、π、0.1212…、 722、25、12-中,无理数的个数有___个。 12、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13、计算:??3a a m ____________=23+m a 。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完整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1. 二次根式(1)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 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 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五、 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