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第四章 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第四章 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第四章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一、本章基本内容:

1、聚合物的结晶

2、成型过程中的定向作用

3、聚合物的降解

4 热固性塑料的交联作用

3、聚合物液体流动性测量方法简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聚合物的结晶过程,明确结晶对性能影响

2、能够分析制品的流动取向程度及对制品性能影响,掌握拉伸取向的影响因素

3、注意不同聚合物对不同降解的敏感性,如何有效的防止降解,注意硬化、熟化、交联度之间的关系

三、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1、冷却速率、成核剂、拉伸对结晶的影响

2、拉伸取向收缩问题

3、热降解,氧化降解

难点:1、结晶过程

2、结晶速度分析取向和解取向的分析

3、降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课时:6

第一节成型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的结晶

塑料成型、薄膜拉伸及纤维纺丝过程中常出现聚合物结晶现象,但结晶速度慢、结晶具有不完全性和结晶聚合物没有清晰的熔点是大多数聚合物结晶的基本特点。聚合物加工过程,熔体冷却结晶时,通常生成球晶,在高应力作用下的熔体还能生成纤维状晶体。

一、聚合物晶体的形态

结构形成条件

单晶:折叠链晶片极稀溶液

树枝晶:折叠链晶片聚集体稀溶液

球晶:折叠链晶片聚集体浓溶液、熔体

微丝晶:折叠链晶片聚集体搅拌

伸展链晶:伸展链拉伸、高温高压

串晶:折叠链、伸展链拉伸等

柱晶:折叠链晶片聚集体搅拌等

二、结晶过程和结晶速度

1. 成核过程: 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

2. 生长过程: 有序链折叠在一起,有晶区和非晶区。

3. 结晶速度: T>Tm,热运动显著,难形成有序结构,不能结晶。

T

接近Tm,自由能高,晶核不稳定,成核慢;

接近Tg,链段冻结,生长慢。Vmax介于Tg~Tm间;Tmax=0.85Tm

球晶生长过程示意

球晶晶片的扭曲结构

热处理时间对制品结晶度和尺寸的影响

4. 结晶速度的定量分析——Avrami 方程

n = n1 + n2

n1:成核方式,n2:生长维数

结晶性质对n

值的影响

晶体生长的方式 成核作用的性质 n 值 一维生长 (针状的) 异相成核 均相成核 1 2 二维生长 (片状的) 异相成核 均相成核 2 3 三维生长 (球形的)

异相成核 均相成核

3 4

二、加工过程中影响结晶的因素

聚合物在等温条件下的结晶称为静态结晶过程。但实际上聚合物加工过程大多数情况下结晶都不是等温的,而且熔体还要受到外力(拉应力、剪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产生流动和取向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结晶过程。常将这种多因素影响下的结晶称为动态结晶。

以下分别讨论影响结晶过程的主要因素。 (一)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速度是决定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的最重要的条件。 冷却速度取决于熔体的温度tm 与冷却介质tc 之间的温差,即冷却温差Δt=tm -tc ,tm 依加工条件而定,因此主要取决于tc 。

)

exp(1)

exp(0n c n t kt w kt v v v v -=-?-=--∞∞

1. tc→tmax,缓冷过程

Δt小,结晶速度缓慢,接近于静态结晶。

温度高,晶粒大,制品发脆,力学性能差;

同时冷却速度慢,生产周期长,冷却程度不均匀,制品易变形。

2. tc<

a 链段重排困难——结晶度不高

结晶温度低——结晶不完善。

b 骤冷甚至不结晶,体积松散,收缩性大。

c 厚制品,各处冷却温度速度不同,微晶生成,内应力大。

如PP、PE、POM结晶能力强但Tg低,制品的尺寸稳定性不好。

3. tc略大于tg,Δt不很大,中等冷却程度

表层和内部都在Tg以上,结晶速度快,成核生长较快,结晶度高,结晶较完善,结构稳定,生产效率高。

最佳tc: tg~tmax

PE的密度(1)结晶时间(2)结晶温度(3)与冷却速率的关系

(二)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的影响

1. 熔融温度

熔融温度低,熔融不完全——残余晶核多,晶粒多,晶体尺寸小。

熔融温度高,晶粒少,晶体大。

2. 熔融时间

t短,残余晶核多;

t长,残余晶核少。

因此:

(1)熔融温度高,熔融时间长,晶核少,均相成核,所以结晶速度慢,晶体尺寸大,产品质量差。

(2)熔融温度低,熔融时间短,晶核多,异相成核,所以结晶速度快,晶体尺寸小,力学性能好,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

聚合物熔体中晶核数与熔体温度和加热时停留时间的关系

(三)应力作用的影响

聚合物在纺丝、薄膜拉伸、注射、挤出、模压和压延等成型加工过程中受到高应力作用时,有加速结晶作用的倾向。这是应力作用下聚合物熔体取向产生了诱发成核作用所致。

应力对结晶速度和结晶度的影响

剪切力、拉伸力的作用使分子取向,形成有序排列,结晶速度提高,结晶度提高;

静压力提高使分子链运动减弱,不利于分子链运动,相当于提高了结晶温度,提高了结晶度;

但应力作用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取向结构松弛,结晶速度会下降。

应力对晶体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τ ↑ ,σ ↑ ,纤维状晶体。

随γ ↑,ε↑,伸直链晶体↑,Tm ↑

低压时,生成大而完善的球晶,脆

高压时,小而形状不规则的球晶,韧

例如:螺杆式注射机→微丝晶。(拖曳流动,拉伸流动)

柱塞式注射机→直径小而不规则的球晶。(压力)

应力对结晶速度和最大速度结晶温度的影响

初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带习题与复习资料

讲义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 学前准背 1.常见化学元素和符号 2.常见元素化合价 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口诀如下:“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3类: ①物质状态的改变(气液固三态变化): 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 ②物质外形的变化: 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砂石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③电、磁、声: 电磁现象、电热现象、灯泡发光、振动发声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照相底片曝光等等。(3)物理变化Vs化学变化:

A.铁锅生锈B.水的蒸发C.粮食酿酒D.酒精燃烧答案:B 例题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 冰雪融化 C. 灯泡发光 D. 石蜡熔化 答案:A 例题3.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炬成灰 B. 木已成舟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A 例题4.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B.食物腐败C.切割玻璃D.水的沸腾答案:B 例题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导电 B. 煤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酒精挥发 答案:B 例题6.春节中的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包饺子 B、看春晚 C、放烟火 D、贴窗花 答案:C 例题7.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挥发 C.过滤D.消毒答案:D 例题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黄金铸币 D.海水晒盐 答案:B 例题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17413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 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 2 0.045 g,能溶解N 2 0.02 g。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 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 2和N 2 ,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 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 2和N 2 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O 2和N 2 的质 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 2 和N 2 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 习题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 b ,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 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在18 C,气体压力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g,能溶解N2 g。现将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 2和N 2 ,并干燥之,求此干燥 气体在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 2和N 2 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 kPa下,O 2和N 2 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完整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练习题

修正液 使用方法: 使用前摇匀修正液, 涂于修正处少许, 待完全干后书写。 注意事项: 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 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我国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请总结氯气的有关性质: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2)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 。 2.今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在灾后防预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化学式:ClO 2)作消毒剂。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请你回答: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各写一条)。 3.甲型H1N1流感病毒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达菲” (C 16H 28O 4N 2)是目前世界上治疗H1N1流感病毒的良药。生产“达 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可从茴香中提取。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为莽草酸理化性质的描述,其中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4.下列是对酒精的描述:①无色的液体 ②易挥发展 ③能溶解碘制成碘酒店 ④易燃烧 ⑤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以上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以下填文字)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以下填序号)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5.当氯气泄漏时,我们会发现在空气中散发着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消防队员可向空中喷水进行稀释。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氯气的物理性质有① ;② ;③ ;④ ;化学性质有① ;② 。 6. 如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 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 的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7.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 和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校它们的质量;③点燃木 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8.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铁生锈 ②水是无色液体 ③矿石粉碎 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⑤酒精挥发 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 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⑩纸张燃烧 9.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四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 。 (2)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熔点185℃∽191℃,气味辛酸。 B .莽草酸为白色精细粉末。 C .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苯和石油。 D .能与活泼金属、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1.火柴燃烧 2.氢氧化钠变质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氧化镁 4.植物光合作用 5.盐酸除锈 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7.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8.食物发霉 9.久置(因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硫酸腐蚀铁块 1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12.镁条的燃烧 13.鞭炮爆炸 14.比赛时发令枪 15.葡萄酿成酒 16.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7.白磷自燃 18.水的电解 19.氢氧化铜高温分解 20.氢气燃烧21.纸燃烧; 22.木材燃烧; 23.食物被胃酸消化 24.抽香烟 25.打火机打出火焰 26.过年放烟花 27.点煤油灯 28.石油液化气打火点燃 29.手上有油渍,用洗洁精洗手 30.用洗涤剂洗污垢 31.氯酸钾受热分解 32.生米煮成熟饭 33.粮食酿酒 34.蜡烛燃烧 35.铜生锈生成铜绿 36.硫在空气中燃烧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8.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9.钢铁的冶炼 4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2.煤炭的燃烧 44、指甲断了; 45、山体滑坡 46、水蒸发; 47、汽油挥发; 48、矿石粉碎; 49、研碎胆矾; 50、衣服晾干; 51、碗摔碎; 52、粉笔折断; 53、冰糖敲碎; 54、菠萝榨汁; 55、蔗糖溶解; 56、冰雪消融; 57、电灯发光; 58、石墨制铅笔芯; 59、铁水铸成锅; 60、蜡烛受热融化; 61、水制冰块; 62、切菜; 63、划破皮肤;

64、水的三态变化; 65、胆矾的研磨变成粉末; 67、铁水铸成铁锅; 68、木棒折断; 69、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70、水化为冰。 71、玻璃打碎。 72、花瓶打碎。 73、米磨成粉。 74、水结冰。 75、水到达100摄氏度会变成水蒸汽76、汽油久置不密封会变少; 77、矿石有一整块变成小石块; 78、胆矾被磨成细小的粉末; 79、衣服晾在阳台被太阳晒干。 80水蒸发和凝固 81糖块融化 82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 83碘单质在加热是升华为紫色蒸气 84放久的面粉结块 85玻璃软化 86镜子摔裂 87砍倒大树 88绘画的颜料变干 89纸巾揉成一团 90把灰尘扫到一起 91揉橡皮泥 92把木棍折断 93吃饭时把米嚼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质都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说区分两种性质比较难,化学姐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来区分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 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 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 具体体现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ρ。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的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说明。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生活是化学方面的教学,生活与化学教学统一起来。不单纯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三、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难点是真正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准确判断每个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学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白糖。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了物质,知道了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制成不同的物体,铁可制成铁钉、铁锅、铁锒头……我们还学了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如水可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 活动一: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在18 C,气体压力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g,能溶解N2 g。现将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 kPa下,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易错专题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训练题 班级:姓名: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沙里淘金 C、高粱酿酒 D、汽油燃烧 ()2.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铝抽成铝丝 B、铝具有导电性 C、铝粉可以燃烧 D、铝丝用作导线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B、凡是有沉淀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凡是发光、放热、变色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石油蒸馏 B、酒精挥发火药爆炸 C、钢铁生锈水结成冰 D、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体积膨胀 D、物质种类减少 ()6.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铝抽成铝丝 B、铝具有导电性 C、铝粉可以燃烧 D、铝丝用作导线 ()7.某物质受热后由固态全部变成气体则此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 D、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8.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挥发性 ()9.在试管中加热2~3mL某液体时有如下操作:①点燃酒精灯,加热;②向试管中加入2~3mL溶液;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正确的操作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0.酒精灯必须在不用时盖上灯帽,其理由是 A、防止酒精自燃 B、酒精易被空气氧化 C、酒精挥发引起中毒 D、酒精蒸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使用时难以点燃()1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如果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平衡时,砝码为10g,游码为10g,游友计数为1.9g,这种做法可能导致:①称量方法不正确,②称量方法正确,③无法确定称量物的质量,④可知称量物的质量为8.1g,⑤可知称量物的质量为11.9g,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物理化学第四章例题

第四章例题 1.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 ,静止足够长时间后有何现象发生? (A) A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 A 杯变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 (C) B 杯水减少,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D) B 杯变空杯,AB 杯水满后溢出 1. [答] (B) A 杯为纯水, B 杯为稀溶液,因而B 杯中水的蒸气压小于A 杯中水的蒸气压 A 杯达饱和而B 杯未饱和因而水蒸气从A 杯蒸发而凝结于B 杯 2. 保持压力不变,在稀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随温度降低而 (A) 降低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2. 答: (C) () 0,<-=??m B p T S B μ 3 .温度为273K ,压力为10×O 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化学势μ(l)和μ (s)之间 的关系为 (A) μ (l) > μ (s) (B) μ (l) = μ (s) (C) μ (l) < μ (s) (D) 不确定 3 . (C) m T B V p =???? ????μ对纯物 则 m T B V p ?=???? ?????μ ()()()()[]010<-=?=-? dp s V l V s l O O p p m m μμμ 4. 有四杯含不同溶质,相同浓度 m=1 mol ·kg -1 的水溶液,分别测其沸点。则沸点升得最高者是 (A) Al 2(SO 4)3 (B) Mg SO 4 (C) K 2 SO 4 (D) C 6H 5 SO 3H 4.答 (A) 沸点上升值取决于溶质数量(此处为离子数) 5. 烧杯A 中装有0.1 kg 273K 的水;烧杯B 中装有0.1 kg 273K 的冰水混合物,(水和冰各占一半)。用滴管分别向两烧杯中各滴入数滴浓H 2SO 4,则两烧杯中的温度将如何变化?(假设无其他热损失) (A) T A 升,T B 升 (B) T A 升,T B 降 (C) T A 降,T B 升 (D) T A 降,T B 降 5 . [答] (B) 由于H 2SO 4溶于水放出溶解热,故A 杯中温度升高;由于稀溶液 的冰点降低,故只要达平衡时,B 杯中的冰未全部熔化,则B 杯中温度降低。 6 . 在温度T 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A P ,化学势为*A μ,并且已知在O p 压 力下的凝固点为*f T ,当A 中溶入少量与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

物理、化学变化的总结

关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总结 编辑教师:丁海峰时间:2016-5-6 一、化学知识点考察分类练习 (一)考查化学、物理变化 1.今年四月,全省旅发大会在润天湖地,花海鹤乡的毕节试验区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2010年毕节中考题) A.气球升空B.歌舞表演C.焰火表演D.放飞白鸽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2012年毕节中考题)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氢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为以高粱为原料酿酒D.金属物品生锈 3.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物质的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4.(3分)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2014年毕节中考题)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2015年毕节中考题) A.春风得意 B.如鱼得水 C.百炼成钢 D.草木皆兵 注:主要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存,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如果在变化过程中有:燃烧、氧化、发光、发热、吸热、气体、沉淀、颜色等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形态,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在考试中遇见不会做的就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解决,就是假设变化前后是不是同一物质(同一物质用途是一样的),是就是物理变化,不是就是化学变化。现将有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诗句总结如下: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变化)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 3、零落成泥碾做尘,唯有香如故。(物理变化)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化学变化)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物理变化)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物理变化) 7、丝丝入扣斗转星移飞沙走石水滴石穿(物理变化) 8、山崩地裂(物理变化)水乳交融火上浇油釜底抽薪(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性质)与化学变化(性质)辨析

物理变化(性质)与化学变化(性质)辨析 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1.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 3.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1.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 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 (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 物质的三态变化 (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 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②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③汽油挥发 ④蜡烛熔化 ⑤木头加工课桌, ⑥铁铸成锅, ⑦黄金打造成金箔 ⑧灯泡发光的属于物理变化 ⑨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嘴还没有从管内吸气时,管内外液面是相平的。这时,管内外液面上的气体压强相等;在嘴从管内吸气时,管内气体减少,管内液面上的压强也减少,这时管子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作用的液面上的大气压。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吸进嘴里。 ⑩月亮跟着人一起前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等现象发生,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①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②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③氧气的氧化性、氢气的还原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都需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 ④如石灰石是一种白色固体,煅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煅烧后可以产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 ⑤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⑥风化是化学变化吗?这很简单,是化学变化。因为风化之后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就是化学变化。 ⑦砂糖炭化 ⑧生活中的化学---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可减缓气候变化

如何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何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xx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定义

(图片导入)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上课之前,同学们先来看一下电脑上的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中展示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孙悟空啊,三十六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这是不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呢? 学生是。 师既然变化多端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那么在化学的世界里,变化又何止千千万万种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化学课堂来学习化学世界中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板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了点水成冰的实验,实际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小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来观察实验现象,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4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结束,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实验一 师好的。这个实验我们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有人自愿站起来回答吗?好,袁淑娥同学。 学生1、变化前的物质是液态的水2、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液态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受冷又凝结成液体3、变化后的物质是液态的水4、变化后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师大家来说一下她描述的正确吗?那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呢?好,没有的话说明她回答的很正确。 师下面我们再看做第二个实验,同学们同样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观察实验现象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4、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下面我们开始 实验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变化前的物质是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2、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固体渐渐由绿色变为黑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3、变化后的物质是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4、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成。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图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实验, 实验一的特征是什么呢?学生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师实验二的特征呢? 学生变化后有了新的物质产生 师下面老师来再总结一下实验一的特征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师实验二的特征是变化后有了新的物质产生。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备战中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备战中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等。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 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 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 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 ,“就” ,“会” 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 ,“易” ,“在”等词语,往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 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 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ρ。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 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 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 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 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微观上可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 c ,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B 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 ,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 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0.02 g。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0.045 g,能溶解N 2 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习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初三化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相关练习题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A.矿石粉碎 B.火药爆炸 C.轮胎爆炸 D.金属生锈 E.熔化 F.沸腾 G.汽油挥发 H.食物腐烂 I.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J.用高梁酿酒 K.氢气燃烧 L.湿衣服晾干M.铜抽成铜丝 N.白糖熬成糖块 O.油脂和火碱熬成肥皂P.泥土压成砖坯Q.冰化成水 R.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S.空气被液化 T.燃放烟花爆竹 U.海水晒盐2、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A.酒精易挥发 B.汽油可燃 C.水可变成冰 D.食盐有咸味 E.空气无色无味 F.银能导电 G.钠很软 H.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I.铁的熔点为1535℃J.木头能浮于水上K.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L.铜绿受热可分解M.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以粮食为原料可酿酒O.食物放置时间长了易变质 3、下列描述属于 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 ⑤煤气燃烧⑥铜器生锈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4、判断正误。 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⑵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⑶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5、给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给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你能说出这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初三化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相关练习题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A C E F G I L M N P Q S U 化学变化 B D H JKO R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