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压力容器热处理控制程序

某公司压力容器热处理控制程序
某公司压力容器热处理控制程序

压力容器热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压力容器热处理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热处理过程的管理。

3.职责

3.1 热处理责任人负责热处理分包方资格评定。

3.2 热处理责任人负责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审核热处理工艺。

3.3 热处理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热处理工艺。

3.4 物质供应部负责与热处理分包方签订热处理分包合同。

3.5 质量检验责任人负责进厂热处理。

4.管理程序

4.1热处理外协分工

4.1.1压力容器整体或者受压零部件的热处理分包方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

4.1.2分包单位的热处理能力及质量控制应符合本公司的产品及质量体系。

4.1.3经过试验的合格的热处理分包方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不得随意更换。

4.1.4分包方的资格评定与认定由热处理责任人、技术部、质量检验部共同确认。

4.1.5热处理工艺技术人员填写《热处理委托单》,由热处理责任人审核后报总工程师批准。

4.1.6物质供应部负责联系实施将需要热处理的热处

理件送往分包方,热处理结束后负责拉回。

4.1.7热处理责任人、质检责任人负责热处理件的检验与评价。

4.2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样、有关技术标准编制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责任人审核,并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工艺内容应包括:

a)待处理件的名称、材质及规格;

b)热处理类别与方法、所需设备名称和加热保温方法;

c)热处理规范(升温速度、保温温度和时间、降温速度和方法、进出炉温度等);

d)热处理后的检验标准及工件在热处理时的放置位置、支垫方法及其保护要求。

4.2 热处理结果

4.2.1 热处理工艺人员对热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热处理工艺的执行情况。

4.2.2 热处理责任人负责审核热处理报告(包括热处理曲线)。

4.2.3 热处理报告记入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档案。

5 相关记录

5.1 《热处理委托单》 Q/TX.RQJL—097—2008

5.2 《热处理工艺卡》 Q/TX.RQJL—099—2008

5.3 《热处理检验报告》 Q/TX.RQJL—100—2008

压力容器制造中的热处理

压力容器制造中的热处理 1.概述 1)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固态金属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并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对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以及合金结构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它们的组合,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固溶处理和稳定化热处理(见本节第5条)。 ①退火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例如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根据钢材成分和热处理目的不同,退火又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下面简要介绍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a)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炉内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由于加热温度略高于Ac3,珠光体和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且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随炉冷却至Ar3以下时,奥氏体中首先析出铁素体,继续冷却至Ar1,以下时,剩余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经过这样的加热和冷却过程的相变,可细化晶粒并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消除钢件中的内应力。 b)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1以下100~200'C,保温一段时间(在压力容器制造中通 常按1h/25mm计算)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冷成形、焊接等所产 牛的砖全应力.稳宁结构尺寸。去应力退火时,钢材并不发生相变,但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淬硬组织(马氏体),从而改善韧性。钢件或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的降低主要是在加热、保温及缓慢冷却过程中通过塑性变形所产生的应力松弛来实现的。 c)再结晶退火 钢件的冷塑性变形(如封头的冷成形等)会导致冷加工硬化,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再结晶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不超过Ac1的温度,经适当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的工艺操作。由于温度升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大,使冷变形时破碎的、被拉长或压扁的晶粒,通过新晶体形核及核长大的过程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从而消除钢件的内应力和冷加工硬化,降低钢件的强度和硬度,恢复其塑性和韧性。应当指出,再结晶不是一个相变过程,没有晶格类型的变化。再结晶也没有恒定的转变温度,一般说来,金属的冷变形量越大,退火加热时保温时间越长,越可使再结晶过程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实际生产中,钢件的再结晶温度一般取为Ac1以下50~100℃。 ②正火 对于压力容器中常用的亚共析钢,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以上50~70℃,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与完全退火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使组织中的珠光体量增多,且珠光体的层片厚度减小,因此,钢件经正火处理后,除能细化晶粒外,还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与完全退火相比,正火处理不但能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而且生产周期短,经济简便,因而在可能的条件下,通常优先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是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对于较厚的压力容器用钢板,正火处理能使钢板在整个截面上具有比热轧状态更为均匀的细晶组织和更为均匀的力学性能,因此GB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相关标准的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及仪表哦那个之、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将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零件。 1、相关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标准 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GB/T18177-1997 钢的气体渗氮;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JB/T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2、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 2.1、加热设备要求: 2.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 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2.1.3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7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 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温度

2.1.5保护气氛炉和化学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能控制和调节。进入加热炉的气氛不允许直接冲刷零件。 2.1.6 对气体渗碳(含碳氮共渗)炉,渗氮(含氮碳共渗(软氮化))炉,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渗层深度均匀性检验,试样放置位置参照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检测热电偶布点位置,检验方法按GB/T9450和GB/T11354的规定。气体渗碳炉、渗氮炉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1和表12: 2.1.7 炉内的加热介质不应使被加热工件表面产生超过技术文件规定深度的脱碳、增碳、增氮和腐蚀等现象。 2.1.8 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2.1.8.1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2.5%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2.1.8.3限时装置:感应加热电源或淬火机床应根据需要装有控制加热、延迟、冷却时间的限时 2.2 淬火槽要求: 2.2.1 淬火槽的设置应满足技术文件条件对工件淬火转移时间的规定。 2.2.2淬火槽的容积要适应连续淬火和工件在槽中移动的需求。 2.2.3淬火过程中,油温一般保持在10——80℃,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 2.2.4 淬火槽一般应有循环搅拌和冷却装置,可选用循环泵、机械搅拌或喷射对流装置。必要时,淬火槽可配备加热装置。 2.2.5 淬火槽应装有分辨力不大于5℃的测温。 2.3 仪表要求: 2.3.1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7要求,检定周期按表9执行。 2.3.2 现场系统校验用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力不低于1Uv,检定周期为6个月。

q)g13j-a-07-08热处理控制程序

热处理控制程序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审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号:0 修改记录:

修改号:0 第 3页-共—4—页 1.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安装、压力容器安装维修及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 中的热处理的控制。 2.职责:技术部负责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质量部负责热处理过程的监督和热处理测试 仪表的计量检定,工程部负责热处理的操作,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热处理质量的控制。 3.热处理设备 3.1锅炉、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的热处理是局部热处理,热处理设备应采用自动记录仪 监控的电加热绳或履带式加热板,采用环状火焰加热器时,只能采用煤气、氧-乙炔气、石油液化气及天然石油气所调成的中性火焰。 3.2温度探测的热电偶应紧贴热处理工件放置,量程为热处理最高温度的1.5倍,精度 等级1.5。 3.3热处理自动温控记录仪与热电偶组成的测量仪表应按公司计量管理的规定进行检定合格 并在有效期内。 3.4热处理设备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和调试,使用时应放置在防雨、防潮的台架上。 4.热处理工艺及实施 4.1技术部工艺人员应按相关施工验收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编制“热处 理工艺卡”(Form9-1),并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和技术部经理批准。 4.2热处理前检验员应确认热处理前所有要求的焊缝检查、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并“工艺过 程卡”上签名并签上日期。 4.3热处理时应严格按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热处理部位应有合适的保温措施,避 免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应注意现场风速,人体感到的风速应设遮挡板挡风。 4.4 所有的热处理操作都应有检验员监督,以确保“热处理工艺卡”规定的热电偶位置、温 度、保温时间等得到严格执行。并应填写“热处理报告”(Form9-3)或“压力管道热处理报告”(Form9-4)与热处理的实际温度-时间曲线图交热处理责任工 程师审核。 4.5热处理结束后,自动记录仪所记录的温度-时间曲线不得涂改,记录纸应有操作人员、 质量检验员的签字。 4.6对新材料或技术负责人认为有难度的热处理,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应组织进行热处理试验 进行验证,合格后再应用于实际施工。 4.7热处理后的工件硬度检查或无损检测应按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5.热处理的外协 5.1如果需要将热处理委托外单位时,热处理责任师和质量部人员应事先共同对外协单位进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 前言 压力容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频繁的冷、热卷,使工件内部不断受到拉力和压力,造成应力不均和应力集中,并且在焊接时引起焊缝区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致使工件焊缝区有残余应力的产生。部分压力容器在毛坯锻造时,有氢进入钢体,当氢逐渐溶解在金属中后,会使钢的强度和塑性明显降低,使工件产生氢脆的现象,要消除工件中的氢,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焊后热处理。 一、问题的提出 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将带来以下问题:由于过量的冷卷、冷矫形等冷加工引起的冷作硬化。由于焊接引起的焊缝区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由于焊接产生残余应力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压力容器焊接时,当母材相邻区域产生一温差大于100度的急剧温度梯度时,在铁素体钢或相当的其他材料中引起不均匀的塑性应变,而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将产生一个峰值应力达到屈服点的残余应力场。 另外,由于压力容器制造中的不均匀塑性应变导致在弹性、塑性材料中产生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变可以是来自机械的(主要是冷卷、冷矫形等冷加工),热力的(主要是焊接过程产生的),或者两者兼有的原因。 因此,在压力容器加工完成的最终产品中将留下残余弹性应变场,并承受相应的弹性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将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性能。为了消除焊接区峰值应变,达到内应变均匀分布这一目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机械振动法、焊后加热法等。然而,由于压力容器中许多潜在的问题主要来自焊缝区的冶金损伤,所以机械方法以降低内应变的手段已经不足以预防日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另外,金属的氢脆现象已经比较为人们所关注。氢进入钢以后,机械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坏。强度和塑性明显降低,溶解于金属晶格中的氢,使钢在缓慢变形时发生脆性破坏。金属材料中的氢可以是在金属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中吸收的,如金属在焊接时液态金属吸收的氢保留在焊缝中,也可能是材料在氢环境中服役吸收的氢。对于焊缝中吸收的氢,比较有效的消除方法就是进行焊后热处理,它既可以达到松弛和缓和焊接残余应力,改善因焊接而被硬化及脆化的焊接热影响区,提高焊缝金属的延性和断裂韧性,也可以使焊接区及附近的氢等有害气体扩散逸出。 压力容器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两类:一类为改善机械性能的热处理,一类为焊后热处理(PWHT)。 广义地说,焊后热处理就是在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构件进行的热处理。其内容包括消除应力退火、完全退火、固溶、正火、正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狭义地说,焊后热处理仅指消除应力退火,即为了改善焊接区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等有害影响,从而对焊接区及有关部位在金属相变温度点以下均匀而有充分地加热,然后又均匀冷却的过程。许多情况下所讨论的焊后热处理实质上就是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二、焊后热处理的目的 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主要就是去应力退火以及消氢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焊缝区的组织应力和残余应力等有害物质。具体有以下几点: 1.松弛焊接参与应力。

热处理控制程序

XXXX铸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LFXSB/CX-T10 热处理控制程序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热处理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热处理操作人员的资格、生产设备的鉴定、工艺及其验证要求、工序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要求及质量记录。 2引用文件 LSB/QM07-13《特殊过程的控制程序》 3定义 4职责 4.1综合管理部 负责热处理操作人员的资格培训、考试及取证工作。 4.2设备动能车间 a负责热处理在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鉴定; b、负责热处理在用设备上参数控制仪表的周期送检。 4.3技术部 a、负责编制热处理工艺及验证要求; b、配合热处理在用设备的鉴定工作; 4.4质检部 a、负责对热处理中各工序实施检查与控制; b、负责记录和保存有关检查记录及检测资料。 4.5热处理操作人员 a负责按图纸、工艺、标准进行热处理的生产作业; b、负责对热处理操作中的各种参数、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并填写有关质量记录;

c、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热处理在用设备和检测设备。 5 工作程序和规定 5.1热处理操作人员的资格 见LGFD /CX-T16《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 5.2热处理生产设备的鉴定 见L G SB/QM06-02《生产设备控制程序》的规定。 5.3热处理工艺及验证要求 见LGFD /CX-T08《工艺控制程序》。 5.4热处理的质量控制 5.4.1热处理工艺编制和审批 5.4.1.1热处理工艺人员负责编制铸件产品的热处理工艺,应保证工艺的内容和数据齐全、 正确,符合铸件产品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的要求; 5.4.1.2技术部长负责审核铸件产品的热处理工艺,审核有关热处理的通用工艺规范、典型工艺和各类工艺标准,并对热处理工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负责; 5.4.1.3热处理通用工艺文件经总工程师批准。 5.4.1.4新钢种或过去没有热处理工艺经验的材料,在编制热处理工艺之前应经工艺验证。工艺验证前由热处理工艺人员先编制验证方案,验证结果应有总结材料。 5.4.2热处理工艺修改热处理工艺文件变更或修改由热处理工艺人员根据修改内容填写“工艺修改通知单” ,由技术部长审核后进行修改。热处理工艺文件修改的程序及审批控制与原程序一致。 5.4.3热处理过程控制 5.4.3.1清整车间负责组织热处理操作过程,并贯彻执行工艺,热处理操作工应保证按工艺进行操作,并把操作参数如实记录,其操作工艺过程的监督由操作工和专职检查员共同进行,记录报告须经专职检查员签字认可。 5.4.3.2热处理装置的仪表、热电偶应定期校准,由设备动能部委托校准并管理,并负责按炉更换仪表自动记录纸,交热处理专职检查员签字认可。热处理前热处理操作工根据热处理工艺负责向电脑输入工艺曲线,并严格按曲线升温、保温,同时做好记录交检查员签字认可。 5.4.3.3质检部在热处理配备专职检查员,负责按工艺、标准、图纸及有关规定对工序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按规定做好过程专检记录;

IATF16949-13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操作符合规范或顾客的要求,并达到持续稳定受控,以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轮辋生产过程的控制。 3定义 无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过程控制的策划,并负责提供生产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所需的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文件/资料。 4.2技术部负责特殊工序的工艺验证。 4.3生产部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将产品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必要的技术文件发放至各相关的生产岗位。 4.4生产部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 4.5保全课负责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4.6生管课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安排。 4.7品管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品质检验、监督和控制。 4.8人事行政部负责组织对特殊工序及影响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操作人员的重点培训,并负责组织对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的资格评定工作。 5程序内容 5.1技术部应确定并策划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过程,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5.1.1生产部应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 5.1.1.1各相关的生产部门应保持有序、清洁的生产场所。 5.1.1.2生管课应准备应急计划(如公用事业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失效等情况)以便在突发灾害性事件时合理保障顾客的产品供应。

5.1.1.3各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关的文件,确保符合所有适用的政府的安全和环境法规的要求,包括有关搬运、回收、消除或处置危险物品的规定。 5.1.2生产部应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有关的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5.1.3各相关的生产部门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1.4特殊工序和特殊特性的确定 5.1.4.1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性等因素,确定浇铸、热处理和喷漆等过程为特殊工序。 5.1.4.2当顾客要求时,技术部应在特殊特性的确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满足顾客的要求,并提供表明符合这些要求的文件。 5.1.5需要时,技术部和保全课应对过程和设备进行认可。 5.1.6品管部和生产部应以最清楚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5.1.7保全课应对新设备或大修后的设备进行设备能力调查,以确保满足要求。 5.1.8技术部应在新产品和产品发生更改时进行过程能力调查,使其与顾客的要求相一致。 5.1.9过程能力如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品管部应对产品进行100%的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5.1.9.1保全课应按《设备管理程序》对生产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过程能力。 5.1.10铸造课和涂装课应对本部门的铸造、热处理和喷漆等特殊工序的过程参数进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5.1.11人事行政部应规定特殊工序和影响产品、过程特殊特性的操作人员的上岗资格,并组织对此类人员的上岗资格进行培训考核。 5.1.12各相关部门应保存特殊工序的过程、设备和人员鉴定合格的记录。 5.1.13技术部应提供生产作业指导书所需的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资料(包括技术图纸、产品标准等必要的技术文件)。

压力容器热处理知识

压力容器热处理知识 一热处理的一般过程 1、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及其合金(钢及其合金)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要求性能的工艺过程。 温度和时间是热处理的主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变化,钢在固态状态下能够发生相变,与低碳钢(含碳量小于等于0.77%)相关的相变温度分别称为A3线和A1线(727°C)。 2、加热时的转变---奥式体A的形成:平衡状态下低碳钢的常温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当加热温度超过A1线时,将发生珠光体P向奥式体A的转变,继续加热时,剩余的铁素体F 将在奥式体A中溶解,直至温度达到A3时全部溶解完,此时钢的组织为单一的奥式体A。刚形成的奥氏体A成分是不均匀的,因此钢在加热之后需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主要是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A组织,以便在冷却后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3、冷却时的转变---奥式体A的分解 如果冷却过程足够缓慢,温度降低到A1线以下时低碳钢将得到F+P组织。如果冷却时间不是一个足够缓慢的过程,即存在一定的过冷度,那么,随着冷却速度的不同,奥式体转变产物的形态、分散度及性能都将发生不同的变化。 热处理名词: 1,临界点(临界温度),是指加热或冷却时发生相变的温度。 A1线---表示钢加热时珠光体P向奥式体A的转变,冷却时A向P转变的温度。 A3线---表示亚共析钢(低碳钢,含碳量≤0.77%)加热时,铁素体F完全溶入奥氏体A的温度,或冷却时铁素体F开始从奥氏体A中析出的温度。 AC1、AC3线,为与平衡条件下的临界点相区别,将在加热时的实际温度A1、A3称为:AC1、AC3。 2,退火 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或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使组织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退火。是加热至AC3以上20-40°C保温后缓冷的工艺,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改善钢的性能。 消除应力退火是将钢加热到500-600°C(AC1以下),然后保温冷却的工艺,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可以消除约50—80%的残余应力,不引起组织变化。 再结晶退火是将进行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温后以适当的方式冷却的工艺,主要用于消除形变硬化和残余应力,以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3,淬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快速冷却,称为淬火。一般来说,淬火时为了得到马式体组织,使钢得到强化。 4,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型组织的工艺。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5回火 钢淬火后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及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把已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机械冷却的工艺。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外协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编号: 外协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石油装备公司 2012年2月 编号: 外协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石油装备公司 2012年2月

外协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对产品外协热处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采取措施保证不合格热处理产品不转序、不使用、不出厂。 2、范围:适用于抽油机产品(或部件),试板在外协热处理前的质量控制,热处理后的质量和原始资料的验收,产品试样的制作和机械性能试验。以及出现不合格项时程序控制 3、职责: 3.1、质检部是热处理产品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对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热处理前后质量的检验和控制;负责对原始资料和有关报告的审查和归档;负责对热处理产品试样的机械性能试验;有权提出不合格热处理品的返修和报废。 3.2、技术部负责对产品热处理工艺卡的设计和编制。 3.3、采购部负责热处理产品的对外联系,过程质量监督,以及热处理资料的收集;返修事项的协调。 3.4、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工艺卡的审核,负责对不合格产品、报废品的审核。以及返修通知单,报废通知单的审批。 3.5、质保工程师负责产品返修,报废的终极审批。 3.6、加工厂负责整个流程中涉及本单位的配合工作。 4、程序: 4.1、产品、产品试板热处理前的质量控制。 4.1.1、质检部对产品试样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通知进行下道工序—探伤。

4.1.2、质检部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进行无损探伤,填写探伤报告,并通知进行下道工序。 4.2、热处理工艺文件编制 4.2.1根据图纸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技术部编制热处理工艺卡。 4.2.2、热处理工艺卡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到有关部门(技术部一份、质检部一份、由采购部连同产品,试样送达外协厂一份)。 4.3、外协热处理控制 4.3.1、采购部将质量合格的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样、热处理工艺卡送达外协热处理厂,详细交代工序要求。在条件可能时,监督其生产过程。 4.3.2热处理完成后,由采购部将产品试板以及热处理工序原始资料【包括:温度、时间曲线图(简称曲线图)和热处理检验报告】一同接收回厂,并通知质检部验收。 4.4、热处理产品质量验收控制。 4.4.1、质检部将原始资料对照热处理工艺卡有关参数进行核查,并填写热处理验收报告中执行工艺部分的内容。 4.4.2、若参数与工艺要求严重不符,则质检部可对产品质量提出异议,并出具产品返修通知单。 4.4.3、质检部对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外观进行检查,若有开裂、过烧、和严重变形现象,则可以提出返修或报废意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范文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是热处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处理全面质量控制,就是对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影响零件热处理质量的因索实施全面控制,全过程全员参与热处理质量工作,把质量保证的重点从最终检验的被动把关,转移到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上来,把零件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从而确保零件热处理质量,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和寿命。 热处理作为一种特殊工序,热处理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常用热处理设备及仪表控制、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产品缺陷及其控制等。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技术标准的过程,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产品。 2.1 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验收 为了确保热处理质量,工件进入热处理车间后首先应对热处理前的原始资料、工件外观、形状及尺寸进行核查或验收。通常这些项目都标注在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中,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热处理生产。 2.1.1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包括待热处理工件的试验数据、供货状态、热处理前的加工方式和加工质量及预先热处理类型。

注:对一般工件,有*号的项目可以省略。 2.1.1.1待热处理件的试验数据 1.化学成分待热处理件的材质应符合国标或部标的规定,要对规定的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进行化学成分复查。因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此外钢的化学成分还影响热处理工艺性能。例如: (1)碳钢中的Mn含量通常控制在甜(Mn) =0.25%~0.8%范围内。在优质碳素结构钢中,Mn含量可适当控制到中上限’,以提高钢的淬趣性。在优质碳素工具钢中,锰含量控制严,上下波动范围小,因为锰量高时会增加钢的淬裂倾向。 (2)杂质元素P,As。Sn,Sb等易在晶界偏聚,增大回火脆性。 2.非金属夹杂物钢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和硅酸盐。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或锻造后形成带状分布,出现各向异性,不但降低钢的力学性能,而且淬火时引起畸变,沿非金属夹杂物方向易产生纵向裂纹。 3.偏析钢中的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影响钢的热加工质量,尤其工具钢中碳化物分布不均,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造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耐磨性。热处理时易过热,增大畸变开裂倾向,引起回火不足,降低钢的红硬性。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1总则 1.1为确保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为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稳定尺寸,改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要求的热处理质量,本程序规定了热处理质量责任及质量控制要求。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2职责 a.压力容器生产中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由技术部门归口管理。 b.生产部门负责热处理外协委托,质检部门负责热处理试件进场验收和热处理报告、记录等文件的确认。 c.供应部门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选择。 3控制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本公司的产品热处理应委托有资格的合格单位进行分包。 3.1.2 热处理的分包方应经公司供应部门组织按Q/XHJ-B703-2010 《供方评价和选择程序》规定对热处理分包方的人员素质,设备条件,测量手段,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审合格,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 之中。 3.1.3需进行热处理的产品或零部件,在委托之前必须检验合格,须返修的焊缝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合格。热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焊接修补或在受压件上焊接装配件。 3.1.4经热处理后返回公司的产品或零部件,应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流转使用。 3.1.5热处理前准备(包括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热处理前对热处理工艺、检验资料审核、测温点的布置,热处理试板在炉内位置等),热处理操作过程、热处理设备和测量装置、热处理检验和试验等方面质量控制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 3.2热处理工艺 3.2.1热处理工艺编制审批和修改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条件允许时,第I、H类压力容器和第皿类简单的热处理(如局部焊后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等)可由本公司编制热处理工艺表卡(表样D06.39)热处理工艺表卡由公司焊接技术人员编制,经热处理责任人审核认可。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类别: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颁布日期: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定义 (2) 4 管理职责 (2) 5 管理内容 (2) 6相关/支持性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目的 对特殊过程进行鉴定、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生产过程中特殊过程的管理。 3定义 3.1特殊过程是指: 1)产品质量不能通过直接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取复杂方法才能测量的工序; 3)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典型的特殊过程有:焊接、热处理、电镀、涂漆、塑料、铸造、锻造、压铸、粘结等。 3.2本公司特殊过程是焊接、涂漆、铆接、粘结等。 4 管理职责 4.1 工艺工装室是特殊过程鉴定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特殊过程的鉴定工作,并按要求做好鉴定报告,公司工艺工装室不能验证的项目,与供货厂家或国家相关检测部门联系验证。 4.2 设备部负责工序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鉴定,确保设备参数符合有关技术文件中的要求。 4.3 质量部负责对鉴定过程中产品质量结果进行检验。 4.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以保证操作者合格上岗。 4.5 生产部负责按技术文件中特殊过程的要求组织、监督作业。 5 管理内容 5.1特殊过程的鉴定及要求 5.1.1 工艺工装室确定鉴定日期及所需鉴定的工件或产品车,及相关技术条件,做好工艺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工艺过程进行监督。 5.1.2设备部对特殊过程鉴定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并对设备参数进行监控。 5.1.3相关工艺人员对鉴定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操作者严格按技术文件中要求操作,并做好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记录。

压力容器的热处理

压力容器可采取的部分热处理总结 热处理作为一种传统并行之有效的改善和恢复金属性能的方法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等环节中一直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压力容器涉及四种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热处理);改善材料性能热处理;恢复材料性能热处理;焊后消氢处理。这里重点对压力容器设计中应用广泛的焊后热处理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 1、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是否需要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是利用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变,从而达到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同时可以改善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的塑性和韧性,提高抗应力腐蚀的能力。这种消除应力的方法在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中被广泛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由于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金属材料比体心立方具有更多的滑移面,因而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和应变强化性能。另外,在压力容器设计中,选用不锈钢往往是为了防腐蚀和满足温度的特殊要求这两个目的,加上不锈钢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相比价格昂贵,所以其壁厚都不会很厚。因此,从正常操作的安全性考虑,没有必要对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提出焊后热处理的要求。至于因使用而出现的腐蚀,材料不稳定,如:疲劳,冲击载荷等不正常操作条件而带来的恶化情况,在常规设计中是难以考虑的。如果存在这些情况,需要由有关的科技人员(如:设计、使用、科研等有关单位)经过深入研究,对比实验,拿出切实可行的热处理方案并确保压力容器的综合使用性能不受影响。否则,如果没有充分考虑热处理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的需要与可能,简单地类比碳素钢与低合金钢的情况而对奥氏体不锈钢提出热处理要求,往往是行不通的。 在现行标准中,对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是否进行焊后热处理的要求比较含糊。在 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10.4.1.3 中规定:“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冷成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可不进行热处理”。至于其它情况是否进行热处理则可能由于不同人的理解而异。在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10.4.1?中规定: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 行热处理。其中的第二、三项为:“有应力腐蚀的容器,如盛装液化石油气,液氨等的容器”和“盛 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只是在10.4.1.1.f)中规定: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奥氏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组织使机械零件或产品获得所需性能并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热处理的质量特性是其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得到完全的验证,并且热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很大,所以在GB/T19000系列标准中,热处理被认定为“特种工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国内各企业热处理的装备、人员素质、零件技术要求、生产纲领、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控制零件或产品质量的各项特殊措施亦存在差异,并且热处理具有连续生产作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达到满足和提高热处理零件质量尤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质量的目的尤为重要。 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转变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 过去,我们对热处理零件的质量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管理重点的思路和观念停留在传统单纯靠最终检验把关,只注重了质量结果,没有把重点工作放到质量形成的控制上来,把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零件缺陷或漏检,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各类人员每天忙碌于零件结果的处理,结果是越忙越乱,重复性和低级错误屡次发生,工作异常被动。我们痛定思痛,静心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和探索成功的方法,对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学习热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借鉴热处理管理成功企业经验,明确了提高热处理质量首先必须转变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即将过去传统的单纯靠最终检验被动把关,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主动控制的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了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明奖惩和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科学方法集中统一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三管齐下”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和观念。几年实施结果表明:思路和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 2.2强化“四种管理” (1)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管理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殊工序,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的要素是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的规范和做的更好的行为准则是真诚地贯彻和实施热处理标准。作为一个生产军工产品和外贸民品的企业,我们首先组织热处理各类人员分阶段,按标准类别学习了热处理基础标准、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工艺材料标准、安全、能耗和环保标准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和注重了用心和责任诚信履约标准的控制要素,用“硬权力”将控制要素贯穿落实热处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于每一个细节,对照热处理标准,从人、机、料、法、 相关文献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

qsp0801热处理控制程序

文件号QSP0801-2005 章节号8 第 1 页共4 页标题热处理控制程序版本:C 第0次修改 热处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压力容器或零部件消除焊接或其它残余应力、防止变形、稳定尺寸、改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要求的热处理控制作出规定,以保证热处理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处于受控状态。 2 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热处理的控制及热处理分包时的控制要求。 3 职责 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实行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制。 技术部工艺组负责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核。 生产部负责热处理操作 质检部负责热处理外包方评估及检验与试验。 4 程序 4.1 流程图

文件号QSP0801-2005 章节号8 第2 页共4 页标题热处理控制程序版本:C 第0次修改

热处理质量控制 热处理设备 审批设计技术条件 焊接工艺指导书 (WPS) 标准规范 编制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准备热处理分包 热处理过程 检查确认 试件同炉热处理检验和试验 审批 加热设备 测温设备 检查确认 记录、报告 时间-温度曲线记录 出厂文件和产品质量档案 图8-1 热处理控制程序图 文件号 QSP0801-2005 章节号 8 第 3 页 共 4 页

标题热处理控制程序版本:C 第0次修改4.2热处理工艺文件 (1)按标准、规范、焊接工艺指导书、材料和设计图样要求,由热处理工艺人员负责编制热处理工艺文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核。 (2)对新材料的热处理或新工艺的试验,由热处理工艺人员或焊接工艺人员提出热处理试验方案,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认可后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提出评定报告,编制工艺文件。 (3)热处理工艺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热处理工艺人员提出更改通知单,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更改。 (4)热处理工艺文件的发放由技术部负责,至少应发放到生产部和质控部,热处理外协时还应发放到设备部,其它事项按《工艺文件管理制度》执行。 4.3热处理设备和测温装置 (1)热处理设备应按设备管理要求保养良好,炉温均匀性和有效温区要满足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2)测温热电偶和测量仪器、记录仪表等应完好,其精度、灵敏度、量程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且经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3)应采用自动测温记录仪记录时间-温度控制曲线,测温点的位置和数量应能正确反应工件的实际温度,确保热处理工艺曲线真实有效。 4.4热处理操作 (1)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完成并检测合格后,于耐压试验前进行。(2)热处理操作者应经培训上岗,熟悉热处理标准规范、工艺、设备、温控和记录装置。 (3)热处理操作者应严格执行工艺,完成热处理操作并做好记录。 4.5检验和试验 (1)热处理检验员对热处理操作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并在自动记录表和其它操作记录上签字确认,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热处理质量控制(20200524195202)

热处理质量控制规定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热处 理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组 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使热处理这道加工 工序顺利有效的执行,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a. 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熟悉本职业务,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热处理生产、技 术和检验人员。 b. 热处理工艺文件。本厂所处理的产品材料45钢、40Cr,所用热处理工艺文件为自编表格:45钢、40Cr热处理工艺规程表。 c. 热处理加热设备: RT3-180-9全纤维中温台车炉(淬火加热炉)一台、RJ2-120-6井式回火炉一台。 d. 热处理淬火槽和淬火介质:发黑、法兰槽7个,热处理淬火槽3个(其中一个为备用槽,另外两个为生产中使用的淬火槽),淬火介质为浓度10%盐水。 e. 检验设备及器具:盐水密度计,温度计(测淬火介质温度),台式洛氏硬度计一台,便携式里氏硬度计一台。 2.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热处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处理质量控制,就 是对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一切影响零件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全过程全员参与热处理质量工作,把质量保证的重点从最终检验的被动把关,转移到生产过程当中的 质量控制上来,把零件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从而确保零件热处理质量,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和寿命。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待热处理工件的核查或验收 为了确保热处理质量,工件进入热处理车间后首先应对热处理前的原始资料、工件 外观、形状及尺寸进行核查或验收。通常这些项目都标注在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或质量 管理文件中,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热处理生产。 2.1.1 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包括待热处理工件的试验数据、供货状态、热处理前的加工方式和加工质量 及预先热处理类型。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碳钢、低合金钢产品,以改善接头性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焊后热处理。其他产品的焊后热处理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452-200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3、要求 3.1 人员及职责 3.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3.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3.1.3 热处理工应严格按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3.1.4 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审查焊后热处理原始操作记录(含时间—温度自动记录曲线),核实是否符合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确认后签字盖章。

3.2 设备 3.2.1 各种焊后热处理及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b)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c)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d)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e)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2.2 焊后热处理设备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 a)电加热炉; b)罩式煤气炉; c)红外线高温陶瓷电加热器; d)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其他加热装置 3.3 焊后热处理方法 3.3.1 炉内热处理 a)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在积累了炉温与被加热件的对应关系值的情况下,炉内热处理时,一般允许利用炉温推算被加热件的温度,但对特殊或重要的焊接产品,温度测量应以安置在被加热件上的热电偶为准。 b)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c) 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的产生,应合理安置被加热件的支座,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1. 前言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组织使机械零件或产品获得所需性能并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热处理的质量特性是其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得到完全的验证,并且热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很大,所以在GB/T19000系列标准中,热处理被认定为“特种工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国内各企业热处理的装备、人员素质、零件技术要求、生产纲领、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控制零件或产品质量的各项特殊措施亦存在差异,并且热处理具有连续生产作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达到满足和提高热处理零件质量尤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质量的目的尤为重要。 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转变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 过去,我们对热处理零件的质量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管理重点的思路和观念停留在传统单纯靠最终检验把关,只注重了质量结果,没有把重点工作放到质量形成的控制上来,把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零件缺陷或漏检,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各类人员每天忙碌于零件结果的处理,结果是越忙越乱,重复性和低级错误屡次发生,工作异常被动。我们痛定思痛,静心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和探索成功的方法,对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学习热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借鉴热处理管理成功企业经验,明确了提高热处理质量首先必须转变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即将过去传统的单纯靠最终检验被动把关,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主动控制的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了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明奖惩和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科学方法集中统一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三管齐下”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和观念。几年实施结果表明:思路和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 2.2强化“四种管理” (1)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管理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殊工序,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的要素是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的规范和做的更好的行为准则是真诚地贯彻和实施热处理标准。作为一个生产军工产品和外贸民品的企业,我们首先组织热处理各类人员分阶段,按标准类别学习了热处理基础标准、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工艺材料标准、安全、能耗和环保标准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和注重了用心和责任诚信履约标准的控制要素,用“硬权力”将控制要素贯穿落实热处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于每一个细节,对照热处理标准,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规范生产的全过程,用“软权力”培养员工执行标准的诚信意识和细节作风,使各类人员自觉主动地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影响质量因素按控制要素内容实施全面、有效、规范的控制。这不仅体现了标准落实的有效性,更主要的是控制要素的规范管理,使员工理解和明确了过程要求、识别和懂得了过程特性,运用和掌握了过程方法,形成了有序和规范的生产秩序。因此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范管理是实现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和重要措施。 (2)强化各类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诚信和细节管理 热处理除具有与其行业不同的质量特性外,还表现在生产特点为集体作业。因此我们在诚信和细节对提高生产过程质量保证能力的作用上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为克服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或避免因一个人不诚信和一件小事做的不到位影响团队情绪和产品质量,我们用“情商”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的忠诚和诚信能力,用“智商”激发员工关注生产过程细节的热情和潜能,培养员工用诚信的精神和细节的作风提高生产过程团队的凝聚力和制度的执行力,引导员工在承认和欣赏别人优点时,学会包容和尊重个性差异,并通过沟通消除误会和分歧。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