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 教案

音调 教案
音调 教案

声音的特征——音调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建立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发声体的振动为主线,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征——音调,为后续超声波、次声波、音色、噪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是形成完整的声学知识链的重要桥梁。

本节可以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声音的音调,学习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可以通过对我国古代编钟的知识学习,激发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课堂,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感受“观察”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学习过程,认识到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古代对韵律的研究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探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难点: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结构有关。

四、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塑料尺(钢尺)、塑料吸管、剪刀、梳子、一次性塑料杯、发音齿轮、玻璃水杯、尤克里里、敲琴、笛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以设问点拨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并通过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结构有关。方法是:以发声体的振动为线索,从生活中的小实验着手,借助演示实验,学生自主体验,引发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自主探究,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探究。通过交流、探讨,归纳结论,并通过设问激趣,引发新一轮的猜想、设计,并进行课外的自主探究实验活动,把探究的过程由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情景(演示实验1)

复习响度:敲击同一个玻璃杯,让学生听响度的不同。

再敲击装有不同质量水的烧杯,让学生体验声音的变化,引出音调。

(二)新课

2.播发一段音乐

(1)问题:你们听出这三个音符的不同了吗?怎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小活动

3 学生活动1

用塑料尺(或钢尺)和梳子进行活动,猜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1)学生交流

4、演示实验2

旋转固定在同一根轴上齿数不同的齿轮,拿一个塑料一次性杯子的杯沿去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听声音的高低区别,把结果记录在活动纸上的表格中。

(1)学生交流结果

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生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教师总结:物理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因此,音调高低就和发生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符号f,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3)介绍自然界动物能发出和听到的频率

5、问题

为什么物体会发出不同高低的频率呢?同学们是否可以用桌上的吸管和塑料尺(或钢尺)实验来找出什么原因?

(1)学生实验1 想办法使桌上的吸管和塑料尺(或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演示实验,并说明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发生体的粗细,长短,大小,松紧,其实就是发生体的结构。发生体的结构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因此,振动的频率与发生体的结构有关。

(3)教师拨动尤克里里等乐器,发出不同音调,学生解释原因。

6、巩固

图片展示我国战国时期的编钟,听编钟的声音

问题:“大弦小声,小弦大声”中“大声”和“小声”中的“大”和“小”指的是什么?

(二)总结

(三)巩固练习及作业

学习活动纸

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有关,振动越_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_

二、学生活动

1、分别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压住钢尺桌面以内的部分,用手指拨动钢尺桌面以外的部分使其振动发声,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仔细分辨音调的高低。

2、分别吹响长吸管和短吸管,仔细分辨吸管发生时音调高低的变化。

结论:振动的频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巩固练习

1、蜜蜂飞出去采蜜时,双翅每秒振动440次,采蜜回来时双翅每秒振动300次,蜜蜂出去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赫兹,回来时双翅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赫兹,蜜蜂________(出去或回来)时发出的音调较高。

2、挑选西瓜时,通常用手轻弹西瓜,如果西瓜发出声音较清脆,音调较______,则是_____瓜;如果西瓜发出声音较沉闷,音调较______,则是_____瓜。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基本判断保温瓶里的水位高低,这主要是依据( )

A、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降低

C、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强

D、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弱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 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 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 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 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 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 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 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 究愿望约 4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 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 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 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 其中的奥妙。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 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约 16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 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 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 探究 1 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 还能分辨高低音, 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 设计实验和 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 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引导 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如 19 图 13-1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 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预习提纲:(预习要求:根据预习提纲,仔细阅读课本P32—P35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将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 1、声音有哪几个特性? 2、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 3、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音调 探究1: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第一次伸出桌边大约1/3,第二次伸出桌边2/3;两次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振动的快慢。 思考:哪一次振动的快,哪一次音调高 活动二:将硬纸片从梳子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的划过,第二次较快的划过,注意听它两次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的不同。 思考:哪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你的发现是: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 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 .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符号Hz) 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形状有关,一般而言,大而长的物体振动频率低,小而短的物体振动频率高;物体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物体越薄、越细,振动频率越高。想想议议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次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然而救援人员当时在清理海滩时却几乎没发现除了人类以外其他动物的尸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读一读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范围”,聪明的你就会明白。) 问题: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探究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成果展示与总结】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声音的特性》的教学,本教材和课程标准与老教材和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内容上,增加了“超声波和次声波”、“观察不同声波的波形”以及“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等联系实际的知识与问题;方法上,将“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改为“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要求上,由“常识性了解”,提高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生活和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可见,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论证和交流评估,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对“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问题的探究,只各安排了一个实验,略显论证不够充分。我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移置过来,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既能使论证更有力,又能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我设计了游戏: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让学生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辨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游戏活动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有各自的特色。进而,认识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也就很自然了。在联系实践,了解应用方面,通过设计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得见蚊子嗡嗡叫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你了解多少?”,让学生阅读课文、充分讨论交流、发表见解。这样处理,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关注身边的物理、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增强学生与人合作、发表见解的意识和愿望。 另外,观察不同声音的波形,教材是分几次观察的。我把不同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集中在同一时段观察,既能使操作方便、省时,又便于学生观察、比较,还便于教学进程的发展、升华。由于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加强探究、讨论、交流,用时较多,第23页的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就留给学生课后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声音的特性教案(探究式)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

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 何雅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频率、振幅的波形,以及不同音色波形的区别。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理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难点:会分辨不同频率、幅度和音色的波形图 三、教学准备 1、“音调”的引入演示实验:古筝、非洲“巴林琴”、铁片琴、每位同学准备一把铁尺 2、“响度”的引入演示实验: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音叉、敲锤 3、“音色”的引入演示实验:纸杯、棉线、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音的产生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声音的产生,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振动 师:很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要通过什么? 生:声音要通过介质传播 师:很好,那么什么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 生:气体、液体、固体 师:真空可以传声吗? 生:不能 师:很好,大家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我们这节课来进一步学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音调 【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好吗? 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都很热烈,很好,同学们想过吗,掌声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你们想一下,刚才的掌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生:手掌间的振动 师:对的,我们都知道了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我听到的掌声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掌声好像都不太一样呢?同样是振动,为什么会有区别?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声音的特性 【进行新课】 师:大家喜欢听音乐吗?知道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 我们先请胡潇桐同学给我们演奏一首古筝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乐器是通过什么物体振动发声的? 2、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待会请同学来回答 师:我这里还有别的乐器,给同学们演奏一下,进一步思考以上提到的两个问题 用手指琴(卡林巴,非洲土著民常用的一种古老的乐器)演奏天空之城 用8音铁片琴演奏 师:大家觉得好听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玩的简单乐器,但是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 何雅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频率、振幅的波形,以及不同音色波形的区别。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理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研究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难点:会分辨不同频率、幅度和音色的波形图 三、教学准备 1、“音调”的引入演示实验:古筝、非洲“巴林琴” 、铁片琴、每位同学准备一把铁尺 2、“响度”的引入演示实验: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音叉、敲锤 3、“音色”的引入演示实验:纸杯、棉线、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音的产生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声音的产生,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生:振动师:很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又

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呢?要通过什么? 生:声音要通过介质传播 师:很好,那么什么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 生:气体、液体、固体 师:真空可以传声吗? 生:不能师:很好,大家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我们这节课来进一步学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音调 【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老师,好吗?生:(鼓掌)师:大家的掌声都很热烈,很好,同学们想过吗,掌声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你们想一下,刚才的掌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生:手掌间的振动师:对的,我们都知道了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我听到的掌声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掌声好像都不太一样呢?同样是振动,为什么会有区别?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声音的特性 【进行新课】师:大家喜欢听音乐吗?知道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我们先请胡潇桐同学给我们演奏一首古筝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乐器是通过什么物体振动发声的? 2、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待会请同学来回答 师:我这里还有别的乐器,给同学们演奏一下,进一步思考以上提到的两个问题 用手指琴(卡林巴,非洲土著民常用的一种古老的乐器)演奏天空之城 用8 音铁片琴演奏 师:大家觉得好听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玩的简单乐器,但是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我之前的问题呢?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生:1、乐器是通过振动铁片/铝片/琴弦来发声;2、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师:很好,同样是物体振动发声,有些按键却发出了高音,有些按键发出了低音,各种不同的音调组成了一首悦耳的歌曲,音调是什么?有多少种音调? 生:do re mi fa so la xi do 师:那么,为什么这些乐器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呢?和什么有关?我们注意观察铁片琴,有 什么发现? 生:铁片的长度不一样,有长有短师:对,我们发现长的音调比较低,短的音调比较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和声音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生:议论

声音的特性实验教案

一、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或假设】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三个共同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理解音调。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0Hz.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明确音色。 [教学重、难点] 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教学设计] 1.从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声音入手,提出声音的特性。导入新课。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夏天来了,让人讨厌的长脚蚊的飞舞声与草地上的牛吼叫声的声音是否相同呢?通过讨论与分析,导入教学。 二、新课教学 【声音的特性】 生活中,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如牛、羊、马;猫、狗、猪和公鸡等。尽管这些声音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称之为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与频率】 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放在桌 子的边缘,伸出一定的长度,用力 按下,观察尺子的振动快慢与聍听声音。若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每次都用相同大小的力按下,尺子的振动与声音有什么变化? 实验表明: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尺子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可见;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常用频率来表示,即1s内物体振动100次,那么物体振动的频率是100Hz。因此。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研究表明,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0Hz的声音。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响度与振幅】 声音不仅跟音调有关,还跟响度有关系。 什么是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图所示: 把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用线悬挂起来的 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若改变音叉声的大小,乒乓球被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 一、教师演示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

《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

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 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声音的特性》教案B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更加了解声音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六、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

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讲解: 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1、轻轻敲桌子和用力敲桌子,听到的声音大小有何不同? 2、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声音的强弱就叫响度 响度:声音的大小 3、引导思考: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4、分组实验: (1)做2次实验,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 (2)根据乒乓球振动的幅度大小,判断音叉的振动幅度大小。 (3)观察当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时,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5、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6、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7、观察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 用同一个音叉,轻轻地敲一下,跟用力地敲一下,得到两个波形。引导学生对比一下两个波形的高度(高度不同,说明振幅不同) 8、小练习:区别音调和响度 (1)以下说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 振聋发聩引吭高歌低声细语声音很尖锐女高音 (2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女高音歌手轻声为他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二、声音的高低──音调 1、 提问:这两个音叉发出来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2、声音的高低就是指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 引导猜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的不同是否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呢? 4、分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第2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运用钢尺,想办法使钢尺发声。我们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观到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此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如果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声音的特性(教案)

乐音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 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 2、学习从屋里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一直的科学规律去 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提出“不同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能不同”的观点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乐音的三要素? 2、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3、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教师精讲 1、什么是音调 播放两段音乐(刘德华的《来生缘》、韩红的《天路》),请学生回答两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刘德华的歌声粗厚深沉,韩红的歌声高亢嘹亮 教师指出“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或从生活中举例,证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教师做点评与总结 ②、展示视频:让纸片接触发音齿轮的边缘 ③、引导学生得到结论: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音调就低3、什么是响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周次 第三周 授课人 张文权 教学目标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提问

创设情景 导入新 进行新 一、回顾复习 简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什么是骨传导? 二、导入新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请同学们回忆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三、进行新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声音的特性-教案

习水县东皇镇中学八年级物理 教 案课题:乐音与噪声 主讲:朱大宏 2017年4月25日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 执教:朱大宏(习水县东皇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音乐的音色不同。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常识性了解用分贝划分声音的等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调高低之间的关系。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噪声危害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乐音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仪器材料: 吉他鼓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以歌曲《回家》引入新课 一、乐音和噪声 1、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 通过敲鼓的实验总结出: (1)、声音的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2)、振幅:振动的幅度 (3)、在声学上,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响度大小,符号为dB (4)、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2、音调 通过实验得到: (1)、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频率的单位:赫兹(Hz) 3、音色 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梁祝》,让学生体会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不同发声体的声音。 三、噪声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渗透法制教育 我国已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1)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八年级物理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初步体会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分析论证这两个环节。 3.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设计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进行实验: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低。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