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洛阳都市圈,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设想

构建洛阳都市圈,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设想
构建洛阳都市圈,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设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试题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1 我国进行城市群规划的意义在于: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网络化 B 同步化 C 科技化 D 飞跃式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城市群发展规律特征-100828

城市群发展规律特征 摘要: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城市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其城市产业和结构形态上有特定的发展特征,通过揭示规律,可以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提供有益的帮助,对城镇体系规划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积聚区,是人类经济的核心区,人类的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在城市这一载体上进行的。 早期的城市是单独发展的,其辐射区域也仅限于周边地区,而随着工业化革命,城市也逐渐形成体系,共同对区域产生影响。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发展,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群体系,这种城市群影响范围是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以特有的内部结构,通过辐射和传导作用,管理或影响国家或世界的发展,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从单个城市发展到城市体系,再从城市体系发展到城市群体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体系发展和城市群现状,对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总结一些规律,希望对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城市群的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的城市化进入新的高潮。自法国戈德曼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以来,城市经济界和规划界对城市研究进入新的领域。在通常来说,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为单个城市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城市体系发展阶段,在规模经济形式逐步形成稳定的发展架构;第三阶段是城市群阶段,以世界城市核心,由若干个具有城市组成城市群体网

络,形成明显的巨大城市带,其经济辐射范围是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其经济结构和规模体系稳定,如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地区。 城市群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第一,一般位于世界的中纬度平原地带,沿海一或水系发达;第二、资源(包括物质、人力、交通资源等)非常丰富;第三、经济发展稳定,政府服务意识浓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 当一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是城市群高速形成并发展的有利时机,当城市化达到70%以上时,城市群的发展进入稳定期,其有关指标为人口占国家人口的1/10以上,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10以下,人口密度一般大于450人/平方公里,GDP占全国的1/5以上。 二、城市城市群发展规律特征 从城市到城市群是社会、经济集聚的结果,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通过城市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经济协调化,导致整体区域经济实力增长。国外城市群发展与工业化密不可分得,区域分工和产业协作导致经济优化,经济规模化和专业化导致整体经济实力发展。城市群的发展有内在的动力和规律,通过研究规律,可以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的帮助。 (一)、城市群地域空间结构演化规律 由城市发展到城市群是长期过程,主要是产业变化导致城市之间功能调整演变,从而影响城市体系间地域空间变化。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您的得分 94/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B 江津

C 荣昌 D 南川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8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9 关于都市圈理想场景的描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现代服务业在外围地区集聚 B 制造业集聚在核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的发展

合肥都市圈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范毓灼刘复友程国辉 (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安徽省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必要性 都市圈构建的理论基础源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理论。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绝不能把影响区仅囿于安徽皖中一隅,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决定着合肥要从省域以至于更大的区域角度来看待都市圈的发展,都市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建成具有省域影响或省际影响的中心城市集结地。 其次,合肥都市圈建设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国内外都市圈概念上一般指以特定的通勤时间为半径,可以接受城市的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发展中的合肥,其自身的辐射力和集聚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据《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合肥市实际居住人口近期(2005年)达200万人,远期(2010年)达300万人。其相应的腹地和影响区域也在逐步拓展。 合肥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建设强大的省域中心城市,带动省域经济腾飞的需要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规模偏小,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安徽省域城市首位度低,中心城市实力不强,省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经济实历程强大的中心城市带动,合肥都市圈的空间拓展必将增强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和腹地范围都必然随之发展,以支撑中心城市的发展,合肥城市的发展在从“点”走向“面”的同时,都市圈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增强省会城市竞争力,赢得与周边都市圈竞争优势地位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竞争。谁占有的地域空间和腹地范围越广阔,谁就能在运筹空间和资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合肥周边东有南京都市圈,西有武汉都市圈和昌九经济走廊,北有徐州都市圈。这些都市圈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徽省边境的一些城市。合肥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努力扩大腹地范围,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3、整合区域资源,实施联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进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要求中心城市建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整合区域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保、设施共建,避免重复建设。 二、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原则及区域范围 合肥都市圈构建按以下原则: ①中心城市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②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③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原则; ④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将半径200公里范围或2小时通勤圈从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分为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经济协作圈层。 (1) 核心圈层。包括合肥市区、肥东、肥西两县城以及长丰县南部中心城镇,基本和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区范围基本一致。远期城市发展规划中肥东、肥西两县将撤县设区,合肥北面的双墩镇也将发展为卫星城镇。核心圈层即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的建设范围。远景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应达到300万人左右;GDP的中心度要大于45%;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要不小于其本身人口的15%。 (2) 紧密圈层。指与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的商圈和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是指在一条交通干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京滨、阪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嬗变过程。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我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第二个问题是都市圈怎么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做了全方面的分析,我想结合长三角,特别是X都市圈建设中的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我的基本观点。 一、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相继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各类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也相继发布,但是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城市群也需要进行分类引导,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符合学理标准与现实要求的城市群在我国并不多见。在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还有一个新的空间尺度,即都市圈。 (一)都市圈建设是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单元

都市圈建设为什么在今天这么重要?我认为这种小尺度,相对精准的,又是以跨区域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建设,是我国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第一个特点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第二个特点是区位导向型政策的重要空间单元,第三特点是城市群建设的基础空间单元。具体来讲,为什么说都市圈是区域政策实施的空间单元。 首先,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都市圈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大城市要有胸怀和周边小城市合作,把自己的公共资源和周边城市进行匹配,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我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需要放在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空间尺度来思考、做规划。我们讲多规合一,城市之间的多规合一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在进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X、杭州、西安这样的城市也有一个城市功能疏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都市圈是缓解大城市病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 其实,都市圈是区域导向政策性的重要空间单元。区域导向型政策最小的空间尺度是最早从1984年开始的开发区,发展到今天又有很多新区,但是这种小的尺度大多不跨行政区域。区域导向型政策大的空间单元如城市群,在城市与城市群之间,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导向型政策,可能有一个新的空间地带,这个空间地带就是都市圈,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发展战略)我国三大均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我国三大均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壹、从战略视角深刻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协作趋势 由长江三角洲均市圈、珠江三角洲均市圈、京津唐均市圈的发展所引发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正于实践和理论俩个层面同时展开,且且呈不断深化之势。我国目前对区域经济协作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比较。当然,这壹方法比单个城市之间的比较显得有深度和厚度,可是这种比较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是有缺陷的。 缺陷于于缺乏战略的高度,更没有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和谋划。我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如果脱离了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其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且且对区域经济协作的推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于区域经济协作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晰目标的引领,我国刚刚起步的区域经济协作将从壹开始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不但区域之间、而且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也进行相互抑制性的竞争,且且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于于忽视区域经济协作是服务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区域经济,更不是服务于区域中的某壹城市。 那么,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如何推进?以什么目标来引领?壹个越来越清晰的迹象为,于经济全球化势头日益增强的环境下,于不断加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国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分散化发展倾向,于有效的市场基础上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

的发展道路,且加快营造若干具强劲竞争力的区域性经济高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具有若干层次性要求。 第壹层次为区域内的合作。以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城市和地区为核心,于我国搭建若干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性高地,使其不但具有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而且应能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对外拓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层次为区域间的协作。以若干区域性均市圈为节点,建设和形成功能互补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其意义于于均市圈和区域经济协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民经济组织水平和竞争能力,是为更大范围的经济协作联动、资源要素组合提供壹个高效率的平台。区域经济协作且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是于长三角均市圈、珠三角均市圈、京津唐均市圈中各自封闭地进行,而是首先进行这些区域的经济社会整合,然后把这些区域作为壹个整体,以功能建设为导向,再进行更具开放性的经济协作整合。 区域经济协作应是开放性的,而不能封闭性运作。所谓的开放性其含义于于产业结构的动态性调整和组合,区域经济协作为更大范围的经济协作联动、产业组合重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供平台。区域经济协作的实质性意义是通过集聚和辐射进行要素资源的优化重组:集聚是内敛性的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而辐射是开放性的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区域经济协作、或者是均市圈建设的意义不可能对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 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纽约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基于其地缘 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依靠其港口的优势,通过海运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等,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这一核心力量不断地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城市的蔓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九年十月 前言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主导功能,明确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滇中区域一体化,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带动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引领云南不断向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和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特制定《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滇中地区“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其中: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 摘要: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开发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要素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不断向各级规模的城镇集聚,许多小城镇升格为城市,中小城市演化为大城市,大城市演化为特大城市,城镇的规模与数量和城镇的空间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城市群体化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有关城市群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对所要研究或要规划建设的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或对策与措施。 1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研究起步较早。以戈特曼的研究为例,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区域人口、产业、空间及城市生活方式等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把纽约都市圈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以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的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的成熟阶段(1950年以后)。比尔·斯科特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中心(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阶段)、多中心(中心城市和郊区相互竞争阶段)和网络化阶段(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关系)。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成熟期、工业化后期等四个阶段。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刘荣增将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发展、过渡发展和相对成熟三个阶段;王成新、姚士谋综观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区域差异,将城市群发展大体划分为初始、发育、稳定和成熟四个阶段。方创琳等将城市群按发育程度把我国城市群分为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如呼包鄂城市群;快速发育阶段城市群,如武汉城市群;发育成熟阶段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趋于鼎盛阶段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育鼎盛阶段城市群。张京祥认为城市群空间的形成和扩展,经历了多中心孤立城镇膨胀阶段、城市空间定向蔓生阶段、城市间的向心与离心扩展阶段和城市连绵区内的复合式扩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官卫华、姚士谋将城市群按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城市群组阶段、大都市带阶段。还有将城市群按发展水平分为四个等级:高级发展阶段、中等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前期阶段。 以上可见,虽然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划分视角,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包含着以下几个共同点:①城市群的发展必然是由低级到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计划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1.1 功能定位 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黄河百害,独富宁夏”,宁夏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宁夏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 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

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1 宁夏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 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宁夏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宁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宁夏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银川”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加上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白银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西峰市的环县、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 1.1.2 西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 宁夏沿黄河地区是被荒漠和半干旱山区包围之中的一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4月

附件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6) 第三节主要目标 (7) 第三章定位与布局 (8) 第一节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8) 第二节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 (10) 第三节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13) 第四节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15) 第四章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16) 第一节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16) 第二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18) 第三节整合发展产业园区 (19) 第四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0) 第五章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1) 第一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2) 第二节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 (25) 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26)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 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29)

第六章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30) 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30) 第二节实施环境共治 (33) 第三节建设绿色城市 (35) 第四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36) 第七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36) 第一节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 (36) 第二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38) 第三节参与“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39) 第八章建立健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39) 第一节建立要素市场一体化管理机制 (39) 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41) 第三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43) 第九章规划实施 (44)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4) 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4) 第三节营造舆论环境 (44)

都市圈规划

《都市圈规划》读后感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7年的29.9%发展到2005年的42.99%。与此时同时,中国已经有若干个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都市的急剧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国内的都市圈规划才刚刚开始,但发展较快。《都市圈规划》分理论方法篇和规划实例篇。全书系统的介绍了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篇主要介绍都市圈概念及其特征、现代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规划理论、都市圈规划编制、都市圈规划实施。规划实施重点介绍国外都市圈规划实例,国内介绍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实例。 都市圈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市圈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城市群体空间现象,是由强大的中心城市及周边邻近城镇和地域共同组成的高强度密切联系的一体化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心城市人口进一步集中,首位城市产生集聚不经济(环境问题、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竞争力下降,并把一部分经济活动和人口分散到周围区域。区域、城市的空间演化过程于是表现为大范围的集聚和小范围的扩散,形成了各种都市扩展区形态。最终在核心城市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周围地区以工业为主,并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的、结构上相互依赖又各具特色的有机整体,并在空间上表现为若干的圈层结构。这正是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其直接动因是社会因素(城市化、郊区化),基础动因是技术因素(现代交通与通信),内在动因是经济因素(产业扩散与转移),外在动因是政策因素(政府政策与规划)。 都市圈规划正是在对都市圈概念和演进机制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战略性的空间规划,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政府提供关于城市和空间发展战略的框架,规划内容则以都市圈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策略、区域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方案为重点。都市圈规划的本质在于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