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

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
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

图1 2007 年度EOR 项目数分类百分比[2] EOR —CO 2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

班 级:11秋

学 号:11602101031

报告人:都 军

EOR-CO 2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

【摘要】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尤其是,CO 2驱在近年来随着技术成熟和中大型CO 2气藏的发现而得到大力发展,

在越来越关注温室效应、考虑如何封存CO 2的今天,有效利用这种温

室气体进行油田开发更能保护地球,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字:CO 2驱 CO 2混相驱 CO 2非混相驱 EOR CO 2单井吞吐 前言

20世纪70年代,注烃类气驱主要在加拿大获成功使用。随后,由于烃类气体价格上涨和天然CO 2气藏的发现以及CO 2混相驱技术适用范围大、成本较低等

优势,CO 2混相驱逐渐发展起来[1]

。到80年代,CO 2 混相驱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三

次采油方法。由图1看出,2007年世界范围内EOR 项目中,项目数排第一位的是蒸汽驱,占总项目数39.3%;第二位是CO 2混相驱,占29.9%;第三位是烃混

相/非混相驱,占10.5%。至2007年底, 在世界范围内计划中的EOR 项目共有32个, 其中CO 2

混相项目数12

个,CO 2非混相4

个,CO 2驱计划

的项目已经占

到50%,比例越

来越大。

1979年,

我国将三次采

油列为油田开发十大科学技术之一,揭开了我国三次采油发展的序幕。由于缺乏足够的气源和

我国油藏具体特征,我国主要发展了化学驱和热力采油,气驱和微生物驱基本处

于室内实验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国部分地区发现CO

2气源,CO

2

气驱的三采开发

项目也将快速推进。

CO2在地层内溶于水后,可使水的粘度增加20%-30%,运移性能提高2-3倍;CO2溶于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30%-80%,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增加采油速度、提高洗油效率和收集残余油。CO2驱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 -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3]。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各国随之制定的不同优惠政策和排放税等措施,使得CO

2

混相驱得以迅速发展,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利

用CO

2

驱油后,将其埋存在油藏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且能消减温室效应。

在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三次采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比例持续增加情况下,世界丰富稠油资源决定了以蒸汽驱为主的热采仍是未来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注聚合物技术的使用在急剧减少,但近年随油价升高而有所增加;由于具有环保特

性和成本优势,注CO

2

驱的发展空间极大。

1 CO2驱的机理[4]

CO2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了其驱替机理主要是:

(1)降低原油界面张力,减少驱替阻力;

随着注入压力的增加,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CO2和原油界面张力降低,同时油的黏度降低。

(2)降低原油粘度;

(3)使原油体积膨胀;

实验证明,CO2溶于原油可以使原油体积增大,相当于增大了原油的弹性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

(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

CO2驱油过程中,一方面CO2在原油中产生溶解、混合、降黏等作用,另一方面也将部分轻烃抽提到气相中。试验结果表明: CO2优先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 原油越轻,CO2的抽提油量越大;抽提后残余油黏度普遍提高, 残余油样黏度是原油黏度的1.1-2.0倍,且温度越低,黏度比越大;提高注入压力或降低CO2注入量可防止油气性质差异变大。产生抽提作用的条件:CO2原油体系出现非单一油相, 即油、气两相;两相产生了分离。体系出现非单一油相的情况有两种:① CO2注入量超过了所处压力下的溶解气量,或体系压力下降,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气必然分离成两相;②当CO2在原油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出现两个液相,即饱和CO2的油相及富含CO2的液相。CO2非混相驱及CO2吞吐采油过程中存在CO2抽

提原油中轻质组分的条件。抽提后残余油黏度增加,采出的难度加大,CO2驱油技术应优先使用在原油物性相对较好(轻质原油)的油藏[5]。

(5)压力下降造成溶解气驱;

二氧化碳溶解进入原油可以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当油层压力降低时,CO2会从原油中析出,形成溶解气驱。

(6)酸化解堵作用, 提高注入能力;

二氧化碳和地层水混合形成弱碳酸,可以溶解颗粒之间的部分碳酸盐胶结,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注入能力。

和油水的相互作用[6]。

(7) CO

2

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水乳化实验,考察了溶解CO

前后油水乳化程度

2

在油、水中溶(以乳化带体积占油水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实验结果表明,CO

2

解后,地层水的粘度增大,原油的粘度减小,CO

的溶解有利于改善水油黏度比,

2

且初始压力从0.1MPa增至6MPa时,水油黏度比增大至原来的4.67倍。溶入CO

2

油水体系的,且含水率为40%时,碳的油水体系的乳化程度远远大于未溶入CO

2

和油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改善水酸水/原油体系的乳化程度可达96.43%。CO

2

驱微观驱油效率,扩大气驱宏观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2 CO2驱的驱替类型

在不同的油藏条件下,CO2的驱油机理并不相同, 现场实施注CO2项目的躯体类型主要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2.1 非混相驱

在非混相驱中, CO2溶入原油后, 使油膨胀, 并降低油的粘度。但是由于非混相驱对原油中的轻烃组分具有抽提作用,导致剩余油中重烃组分含量很高,黏度增大,使剩余油难以开发,因而驱油效率相对较低,非混相驱一般多用于原油性质较好的轻质油的开发;但是随着技术升级,最新的开发实践表明,非混相驱在轻质组分较少的重油开发中也同样有很好的效果,土耳其石油公司(TPAO)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几个油田采用非混相CO2驱提高重油采收率,此时CO2主要起到降粘作用和膨胀作用[7]。

吞吐。CO2吞吐技术能够降低原油黏度,膨胀原非混相驱中最典型的是注CO

2

油及相对渗透率转换,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界面张力,阻碍水的产出等。CO2吞吐技术室内研究表明: 将液态CO2注入油层, 在地层温度下, CO2快速汽化混溶于原油,可降低原油粘度85.9%,从而增强原油流动能力;同时地下原油体积膨胀27.9%,使储集层孔隙压力升高, 在局部形成饱和地带,使部分残余油被驱动,提高了油相渗透率,可使驱油效率提高7.5%,从而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8]。

2.2 混相驱

鉴于非混相驱的限制性因素和较低的驱替效率,目前国外注CO2项目以混相驱为主。原油中的溶解能力强,工程混相条件下,摩尔含量达到0.7。注入CO2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烃,甚至C19+以上的重烃,和地层油在前缘达到混相。CO2注入量增加,混相带增长,CO2波及区域增加,有利于驱油效率增加。随着注入压力的提高,从非混相到混相,CO2在地层油中的溶解量增加,界面张力降低,油的黏度降低。达到混相后,继续增加压力对驱油影响变小[9]。目前注CO2驱油项目适用油藏参数范围较宽, 在能达到混相的条件下, CO2具有极高的驱替效率, 能大幅度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3 CO2驱对六类油气田的使用实例

利用二氧化碳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EOR方法所使用的油气藏范围很广,可以用于普通稀油油藏、复杂断块油藏、超稠油油藏、特低渗透油藏、缝洞型碳酸盐油藏、气藏等。下面将以开发实例对各类油藏的二氧化碳驱效果进行叙述。

3.1 普通稀油油藏[10]

本次实验在辽河稀油区的双北124块、马20、兴北S3、欢26以及杜4等五个区块进行,在进行CO2吞吐后发现四条规律:

(1)各个区块原油的粘度在注CO2以后均呈下降,总趋势是随CO2注入量的增加, 粘度降低, 但是不同区块原油粘度下降速度有所不同;

(2)各区块原油注CO2以后饱和压力随CO2注入量的增加而升高, 各区块上升速度较为一致;

(3)原油的膨胀能力随CO2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

(4)注入CO2以后的地层流体密度和地层原油性质密切相关,中间烃含量相对较低的原油,注入CO2后的地层流体密度呈下降趋势,而中间烃含量相对较高的原油,注入CO2后的地层流体密度呈上升的趋势。

根据对不同油区的有代表性的五个区块进行地层原油相态特征和注CO2后流体相态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 稀油区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潜力。如果原始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那么可以实现CO2混相

图2 注CO2工艺流程示意图

驱,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3.2 复杂断块油藏[8]

CO 2单井吞吐工艺增油技术是一种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在调研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1998年在胜利油区孤岛采油厂垦利油田垦95断块油藏的K153X2井进行现场注入试验, 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在K153X2 井进行的注CO 2吞吐试验,流程见图2,注入65t 液态CO 2,平均注入速度13t/h,采用套管连续注入,浸泡期23d 。注前产液9.2t/ d, 产油5.1t/d ,含水45%;注后产液23.6t/d ,产油10.3t/d ,含水56%,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同样的岩心试验结

果见表1,分析可得:在

残余油饱和度基本相同

的情况下,CO 2注入量越

大,吞吐增加的采收率

越大;在CO 2注入量相同

的情况下,残余油饱和

度越高,吞吐增加的采

收率越大;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注入压

力越高,浸泡时间越长,吞吐增加的采收率越大。

3.3 超稠油油藏[11]

我国发现的稠油资源相当可观,其中特超稠、超稠油占60%,主要集中在辽河、新疆、胜利等油田。普通稠油资源已基本得到开发,动用特超稠油资源正成为弥补稠油产量递减、稳定稠油产量的手段。胜利油田分公司单家寺油田单113块的超稠油开发工艺,主要对CO 2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增能助排、溶解降粘、传质等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在该区块进行了CO 2蒸汽吞吐工艺的矿场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注入CO 2对超稠油油藏的增油机理是:原油体积膨胀增能助排;溶解降粘降低原油粘度;热量传递;动量传递(CO 2扩散过程中, 其气泡带动周边原油和降粘剂渗流扰动, 为原油充分降粘及扩散提供了条件)。

单113块位于胜利油田分公司单家寺油田西区,含油面积1.0 km 2,地质储量788万t ,地面脱气原油粘度30×104 -133.2×104mPa ·s,属于超稠油油藏。超稠油油藏注入CO 2配合蒸汽吞吐能够提高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对单113块超稠油油藏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技术和开采方式。

3.4 特低渗透油藏[12]

图3 各方案累计产油对比曲线 注CO 2驱油已成为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注水难以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的特低渗透油藏。

将周期注气使用到特低渗透油藏芳48和树101区块的方案编制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和连续注气相比,周期注气可以有效提高CO 2的换油率,减缓油井气窜, 最终提高采收率; 并且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周期注气可以明显降低油井油气比上升速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周期注气和其他注入方式的优缺点对比见表2。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难以实施水气交替的情况, 提出采用周期注气改善注CO 2驱油的流度比。周期注气结合了连续注气、水气交替和注气吞吐的优点, 能够增大CO 2的波及系数, 改善层间矛盾。树101区块的方案编制过程和现场实施效果说明周期注气适合特低渗透油藏。

3.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岩溶缝洞型块状油藏,其非均质性极强,基质孔隙度低,基本不具有储油能力,裂缝和溶洞是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注水替油是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

的主导技术。但是,随着单

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周期

的增加,周期产油量越来越

低,吨水换油率越来越高,

注水替油效果越来越差。开

展碳酸盐岩油藏注二氧化

碳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为塔河油田下一步提高采

收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S86区块油藏数值模拟

模型,在生产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衰竭式开发、注水开发、注CO 2、注 表2 各种注入方式优缺点对比

烃类气体共4 类开发方案,对塔河油田S86区块注气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测

的采收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计算。根据主要预测指标的对比图3可以看出,注CO

2

的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方法。说明,注CO

2

3.6 气藏[14]

随着天然气开采, 地层压力将下降至废弃压力, 不可能再进行自然衰竭开采。此时, 注CO2恢复地层压力, 从而提高采气量和促进凝析油蒸发。随着天然气的大量采出, 一部分CO2将会保留在地层中, 这就是所谓的CO2没收存储。此方法的好处, 是可以避免沉淀和水侵的发生。

注CO2提高气藏采收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类似于油藏水驱的驱替;二、对剩余天然气恢复压力。驱替原理:通过压缩机,将CO2从注入井注入地层。在地层条件下, CO2一般处于超临界状态,粘度大大高于甲烷粘度,密度也远大于甲烷,并且随着注入量的增加,使CO2向下运移可稳定地将甲烷驱替出采出井。

4 CO2驱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的解决方案[4]

4.1 腐蚀问题

采用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会将CO2带入原油生产系统。CO2溶于水后, 对油气井管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在相同的pH值时其总酸度比盐酸还高, 故它对井内管材的腐蚀性比盐酸更严重。

截至目前, 世界各国在涉及CO2的油气生产实践中, 已经试验和使用了多种防腐措施,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主要的防腐措施包括: 选用耐腐蚀金属材料、涂层和非金属材料、缓蚀剂处理等。

4.2 过早气窜和较小的波及系数

由于CO2的粘度和原油粘度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引起流度比很不理想, 又进一步导致了气体的过早突破和很小的波及系数, 这对注气开发是非常不利的。目前, 如何控制注气开发的流度比, 从而推迟CO2的突破时间以及增大CO2的波及系数, 是注CO2开发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国外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和其他EOR相结合, 比如在注气过程中加入表活剂形成泡沫,可降低气体流度和减小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 从而提高注入气体的波及效率;二是发展新的注气方式,2001年D.Malcolm提出SAG注入方式,其想法和注CO2吞吐的想法类似, 即首先注入1个周期的CO2,然后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在浸泡期间,CO2溶解到原油中,使原油体积增大,粘度降低,待浸泡期结束后再开井继续注入,也就是说在2个注入周期中间加入一个关井浸泡时间段;三是利用智能井技术, 通过智能完井用井底流量控制阀控制生产井见水区CO2产量和注入井中CO2注入量,减少CO2在注入井和生产井间不必要的循环,可以提高波及效率,增加原油产量,并提高

最终采收率。

4.3 最小混相压力的降低

目前在国外, 特别是美国进行的注CO2采油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混相驱替, 但是最小混相压力主要和油藏的压力、温度以及流体的组分相关, 对于有些温度较高的油藏很难实现混相驱替, 而采用非混相驱替其采出程度要比混相驱替小很多。我国油藏埋藏较深;温度均较高,基本没有低于60℃的;密度没有明显的规律;黏度比国外高,地层温度高,所以不易混相[15]。

如何有效地降低最小混相压力从而实现动态混相驱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最近在这一问题上J.Bon提出在CO2中加入少量的C5+可以有效地降低最小混相压力,文中针对澳大利亚中部Cooper盆地的油藏进行了研究,指出在CO2气体中加入0.3% mol 的C5+使得最小混相压力从23.7MPa下降到19.8MPa, 可以看出加入C5+以后, 原油的混相压力降低明显。

4.4 气源问题

在国外进行的CO2-EOR项目气源主要分为天然气源和工业废气,目前的发展方向逐渐向工业废气方向转移,并且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天然CO2气源的利用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中国由于缺乏天然的CO2气源,因此加大工业废气的利用可以作为一举两得的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华.全球热衷三次采油技术.中国石化月刊.2010,11.

[2] 眭纯华,厉华,毕新忠.世界三次采油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外油田工

程.2010,26(12).

[3] 缪明富,彭子成,钟国利.利用二氧化碳资源提高气田开发效益[J].石油和

天然气化工.2005,34(6),470-481.

[4] 高慧梅, 何应付, 周锡生.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特种

油气藏.2009,16(1).

[5] 杨胜来,杭达震,孙蓉,吕文峰,武明,邓惠.CO2对原油的抽提及其对

原油黏度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33(4).

[6] 王锐,吕成远,岳湘安,伦增珉.CO2和油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

研究[J].油田化学.2010,27(4).

[7] Kayhan Issever.非混相CO2驱提高重油采收率[J]. 国外油田工程.2000.

[8] 梁福元,周洪钟,刘为民,崔军汉,李志华,刘艳平.CO2吞吐技术在断块

油藏的使用.断块油气田[J].2001,8(4).

[9] 陈文,汤勇,梁涛,孙雷,刘伟,陈祖华.超临界CO2动态混相驱过程

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1,34(3).

[10] 熊钰,孙雷,李士伦,孙良田,张方礼,武毅.辽河稀油区注CO2提高

采收率潜力实验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23(2).

[11] 王桂华,王宝霞,刘先勇,吴友军,王明波.注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

研究.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

[12] 何应付,周锡生,李敏,高慧梅.特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注入方式研究

[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6).

[13] 刘学利,郭平,靳佩,汤勇.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CO2可行

性研究[J].钻采工艺.2011,34(4).

[14] 胥洪俊,孙雷,常志强.注CO2提高气藏采收率.天然气勘探和开发.2006.

[15] 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和启示[J].天然气工

业.2009.

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1注烟道气、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1.1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 由于烟道气驱的成本较氮气驱高,因此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烟道气驱油技术又有了发展的空间。因为如果考虑环境效益,烟道气驱要比氮气驱经济划算。所以烟道气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1.1烟道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烟道气通常含有80%~85%的氮气和15%~20%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也称排出气体,处理过的烟道气,可用作驱油剂。烟道气的化学成分不固定,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烟道气中所占的比例。烟道气具有可压缩性、溶解性、可混相性及腐蚀性。根据烟道气中所含气体的组成,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二氧化碳驱和氮气驱机理。 1.1.1.1二氧化碳机理 由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所以不容易达到混相驱的要求,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非混相驱机理。即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膨胀、降低界面张力、溶解气驱、乳化作用及降压开采。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还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及形成酸性乳化液。CO2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降低时,饱和了CO2的原油中的CO2就会溢出,形成溶解气驱。与CO2驱相关的另一个开采机理是由CO2形成的自由气饱和度可以部分代替油藏中的残余油[18]。 1.2.1.2氮气驱机理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有:(1)氮气具有比较好的膨胀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驱替、气举和助排等作用;可以保持油气藏流体的压力;(2)氮气可以进入

水不能进入的低渗透层段,可降低渗透带处于束缚状态的原油驱替成为可流动的原油;(3)氮气被注入油层后,可在油层中形成束缚气饱和度,从而使含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4)氮气不溶于水,微溶于油,能够形成微气泡,与油水形成乳状液,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氮气与地层油接触产生的溶解及抽提效应,一方面溶解效应使原油黏度、密度下降,改善原油性质,使处于驱替前缘被富化的气体黏度、密度等性质接近于地层原油,气—油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则不断降低,在合适的油层压力下甚至降到零而产生混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注氮气驱油效率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抽提效应使原油性质变差,这种抽提作用在油井近井地带表现更明显、更强烈。 烟道气驱更适用于稠油油藏、低深透油藏、凝析气藏和陡构造油藏。 1.2注CO2提高采收率 在各种注气方式中,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境要求的需要,二氧化碳驱显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注二氧化碳驱的现场实验。 1.2.1 CO2驱油机理 将CO2作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已研究多年,在油田开发后期,注入CO2,能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CO2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因有: (1)CO2溶于原油能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促使充满油的空隙体积也增大,这为油在空隙介质中提供了条件。若随后底层注水,还可使油藏中的残余油量减少。 (2)CO2溶于原油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促使原油流动性提高,其结果是用少量的驱油剂就可达到一定的驱油效率。 (3)CO2溶于原油能使毛细管的吸渗作用得到改善,从而使油层扫油范围扩大,使水、油的流动性保持平衡。 (4)CO2溶于水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当注入粘度较高的水时,由于水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水油粘度比例随着油的流动性增大而减少。 (5)CO2水溶液能与岩石的碳酸岩成分发生反应,并使其溶解,从而提高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究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究 石油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因此需要对我国的石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三次采油技术能够对老油田中未开发的石油资源进行开采,从而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压力。本文对三次采油技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介绍。 标签: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1 三次采油技术概述 一次采油是通过消耗天然能量来进行石油开采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而缺点则是采收率过低,通常只有5%~10%。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了油井产量和压力梯度之间有些密切的联系,油井产量和压力梯度成正比,因此人们通过注水来弥补天然能量的消耗,对石油进行进一步开采,这就是二次采油技术。虽然相对于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技需要的操作和技术都变得更加复杂,并且投入也相应增加,但使石油的开采率提升到了30%~40%,不过依旧有大部分的石油没有被开采出来,这是由于二次采油后期注水量发到一定程度,无法通过继续注水来进行石油开采,因此三次采油技术应运而生。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目前形成了以热力驱、化学驱、注气驱和微生物驱为主要方法的三次采油技术。 2 三次采油技术的主要方式 2.1 热力驱油技术 热力驱油采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提高油藏温度,改变原油的物理特性,使原油的粘度降低,从而使原油的流动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热力驱油采油技术主要应用于稠油的开釆,其主要特点是成本较低,并且安全环保。热力驱油技术主要包括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以及火烧油层等方式,近几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基于地热来进行原油开采的方式,也称为地热采油,这种方式更加的节能和环保。 2.2 化学驱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表面活性剂、碱水、聚合物等化学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油技术技术水平较高,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目前,聚合物驱油应用较多,复合驱油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应用。使用化学驱的方式进行原油开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如地层水矿化度、原油pH 值和粘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化学驱油的效果。目前,热/化学复合驱油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种复合驱油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热驱油之后的油田的采收率。 2.3 注气驱油技术

提高采收率之复习题

提高石油采收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EOR:即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向油层注入现存的非常规物质开采石油的方法。或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 2.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3.洗油效率:波及区内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 4.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5.毛管数:驱油过程中粘滞力和毛管力的比值。 6.流度比:表示驱替相流度和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 7.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8.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 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9.特性粘度:聚合物浓度趋近于零时,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的粘度之差除以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粘度的乘积。 10.CMC:开始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1.泡沫驱油:泡沫驱油法是在注入活性水中通入气体(如空气、烟道气或天然气),形成泡沫,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任意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注混气水提高采收率法。 12.原油的酸值:中和一克原油使其pH值等于7时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3.协同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存时的性质强于相同条件下单独存在的效应14.初次接触混相:注入的溶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能混相。 15.蒸汽驱油:以井组为基础,向注入井连续注入蒸汽,蒸汽将油推向生产井的采油方法。

16.热力采油:凡是利用热量稀释和蒸发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统称为热力采油(Thermal recovery)。这是一类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17.界面张力:单位长度的表面自由能称为界面张力,单位mN/m,其方向是与液面相切。18.粘性指进:在排驱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而引起的微观排驱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 19.水的舌进:是指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 20.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21.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2.微观洗油效率:也叫排驱效率,就是已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是衡量水波及区微观水洗油效果的参数。 23.宏观波及系数:面积波及系数与垂向波及系数的乘积定义为宏观波及系数。波及系数是衡量水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的参数。 24.流度:地层隙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 25.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26.机械剪切降解:在高速流动时,具有柔性的长链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被剪断,使分子间结合力下降,粘度降低。 27.化学降解:是指氧攻击聚合物分子长链上薄弱环节,发生氧化,从而使分子长链断裂,分子量降低;或发生自由基取代、水解等。 28.不可进入孔隙体积:在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有些孔隙能让水通过,却限制了聚合物分子的进入,称这部分孔隙体积为不可进入孔隙体积,简称IPV。 29.阻力系数:水通过岩心时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时的流度比值。 30.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盐水流度的比值。

提高采收率原理总复习

《提高采收率原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泡沫特征值: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2、最低混相压力:指气驱中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3、波及系数:指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4、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 5、色谱分离现象: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6、流度:流度是指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等于流体的渗透率与粘度之 比。 7、牺牲剂:在驱油过程中为了减少驱油剂在地层中的损耗而首先注入的廉价化学剂。 8、 PI值:PI值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策的 重要参数。 9、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10、 Jernnings碱系数: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界面张力对碱质量分数的关系 曲线和0.01~1.0 mN.m-1所包的面积与0.01~1.0 mN.m-1和0.001%~1.0%碱质量分数所包的面积之比乘6。 11、酸值:将1g原油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KOH的质量,单位是mg/g。 二、填空题 1、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 2、注蒸汽有两种方式,即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3、进行过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两种聚合物为HPAM 、XC 。 4、原油采收率= 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5、调剖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6、在亲水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Jamin效应是水驱油的阻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 7、地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将注水采油的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0。 8、CaCO3在含Na+、K+、Ca2+、Cl-的地层水中表面带正电。砂岩零电位点时的pH 为5,在pH=6.5的地层水中表面带负电。 9、调剖堵水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从水井注入地层的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冀东油田开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岳湘安 2001.4.7

一、概述 (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 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 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加,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为此,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物驱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使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调整吸水剖面包括浅调、深调和调驱三类技术。调剖剂分为无机类水泥、无机盐沉淀、有机聚合物凝胶、树脂类、颗粒类及泡沫类等。 气驱包括混相、部分混相或非混相的富气驱、干气驱、CO2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注入方式分为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热力法包括热水驱、蒸汽法、火烧油层、电加热等。其中蒸汽法又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与天然气驱;火烧油层又分为干式、湿式、水平井注空气等。 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此外,声波物理法采油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上述提高采收率技术,部分已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部分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部分尚处于

提高采收率原理习题2010

《提高采收率原理》习题 第一章:原油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概念 1.EOR 2.原油采收率 3.面积波及效率 4.洗油效率 5.流度比 6.剩余油 7.残余油 8.毛管数 9.界面张力10.指进11.舌进 二、简答 1. 写出流度比与毛管数的定义式,说明流度比、毛管数与原油采收率的关系;从流度比与毛管数的定义出发,分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和方法。 2. 推导原油采收率E R与波及系数E V和洗油效率E D的关系,说明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有那些? 3. 影响体积波及系数的因素是什么? 4. 影响洗油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5、用什么参数表征地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第二章:聚合物驱油 一、概念 1.聚合物 2.水解 3.水解度 4.不可入孔隙体积 5.机械捕集 6.阻力系数 7.残余阻力系数 8.特性黏度 9.机械降解10.化学降解11.筛网系数12.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13.堵水14.调剖15.单体16.聚合度17.构型18.构象19.流变性20.假塑性流体22.视黏度23.过滤因子 二、简答 1.聚合物溶液产生降解、溶液粘度下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影响聚合物溶液溶解性能的因素。 3.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因素。 4.影响聚合物溶液静吸附的因素。 5.选择聚合物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6、调剖堵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是什么? 7、什么叫过滤因子和筛网系数?如何测定? 8、比较残余阻力系数与阻力系数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9、影响聚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稳定性问题? 10、当含盐量增加时,HPAM的吸附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11、写出特性黏度的表达式,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室如何测量,并绘图说明。 三、计算 室内在绝对渗透率为0.8μm2的饱和水的天然岩心中用聚合物溶液进行驱替实验。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在一定注入速度下注盐水,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0.5 MPa,然后以相同的速度注聚合物溶液,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5.5 MPa;最后又以相同的速度注盐水,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0.7 MPa。据实验结果确定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并说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物理意义。

浅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浅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我国大多数油田都是陆相沉积,具有油品密度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的方式开采,效率较低,约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并未开采出来。目前,陆上已开发油田的主力油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剩余油层水淹严重、采收率低、产量减少以及经济效益差等,如何提高原油田的采收率是目前我国各大油田所需解决的主要难题。 标签:原油;采收率;提高 1 原油采收技术的作用 采油是油田开采的重要环节,而采油技术的应用则是影响油田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油田开采工程在后期采油技术的应用上仍有所不足,因此,对后期采油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以下为原油采收的作用: 1.1 提高石油开采的采收率 从众多采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这些采油技术虽然具体的适用范围与效果不同,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取率,使油田的产量大大增加,而这也是采油技术最为直接的作用。以三次采油技术为例,在这一采油技术的应用初期,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的采取率提升幅度都在20%以上,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2 降低石油开采成本 采油技术的应用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石油开采的成本,虽然在采油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随着采油技术的应用,石油开采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会随之减少,同样以三次采油技术为例,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传统技术无法开采的油井能够实现再次开采,也就不必再选择新油井进行开采,这其中所节约的成本是非常多的。 1.3 推动石油开采工程发展 在采油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油田开发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高素质的采油队伍也随之建立起来,油田产量同样不断提高,这些对于石油开发工程的发展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2 提高原油田采收率技术措施 近些年以来,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深入,原油的分布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油田开发的难度。相比于国内外的采收情况来看,国内的采收措施效果较差、耗水量大,从而降低了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原油采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标签:采收率发展现状CO2驱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气,天然气的混相压力小,由于这种压力限制,所以CO2混相驱对浅层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混相压力随着油藏深增大而增大,当原油密度大于0.9218g/m3时则不适用于CO2混相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当原油密度小于0.8251g/m3,埋藏深度小于762m时也不适合CO2混相驱。除此之外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一、概述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1 第一章 1.波及系数:指注入流体波及区域的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 2.洗油效率:指注入流体在波及范围内,采出的油量与波及区内石油储量的体积之比。 3.采收率:油藏累计采出的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从理论上来说,取决于波及效率(系数)(EV )和驱(洗)油效率(ED ) 。因此,采收率(ER )定义为: ER (η)=EV · ED 4.影响采收率的因素:(1)地层的不均质性(2)地层表面的润湿性(3)流度比(4)毛管数(5)布井 5.流度比:指驱油时驱动液流度与被驱动液(原油)流度之比。 w ro o rw w o o w o o w w o w wo k k k k /k /k M μμμμμμλλ= === 6.毛管数:粘滞力与毛管力的比值。 毛管数增大,洗油效率提高,使采收率提高(即剩余油饱和度减少)-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 σμd d V Nc = 7.增大毛管数的途径: (1)减小σ 水驱油时,毛管数的数量级为10-6。从图1-8可以看到,若将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零。若油水界面张力由101mN.m-1降至10-3mN.m-1数量级,即满足此要求。因此提出表面活性剂驱和混相驱的采油法。 (2)增加μd 这也是提出聚合物驱的依据。 (3)提高Vd 但有一定限度。

8.、 第二章 1. 2.在亲水地层,毛细管上升现象是水驱油的动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下降现象是水驱油的阻力。 2

3 3.Jamin 效应:是指液珠或气泡通过喉孔时由于界面变形而对液流产生的阻力效应。 ) R 1 R 1(2p p 2112-=-σ 4.(1)Jamin 效应始终是阻力效应,亲水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前;亲油地层Jamin 效应发生在油珠或气泡通过喉孔之后。 (2)Jamin 效应具有叠加作用即总的Jamin 效应是各个喉孔Jamin 效应的加和。 5.润湿现象:固体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引起表面能下降的过程。 类型:沾湿润湿、浸湿润湿、铺展润湿。 按照润湿类型的概念,水驱油过程应属浸湿润湿,而一个分散的液珠重新沾回岩石表面应属沾湿润湿。 6.润湿滞后:所谓润湿滞后,就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时,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一种现象。润湿滞后的大小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和界面移动速度有关。由于润湿滞后,水驱油通过均匀毛细管时会产生附加阻力。 7. 物质在相表面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正吸附是指界面浓度大于相内部浓度的吸附:负吸附是指

提高采收率原理总复习

实用文档 《提高采收率原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泡沫特征值: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2、最低混相压力:指气驱中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3、波及系数:指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4、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 5、色谱分离现象: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6、流度:流度是指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等于流体的渗透率与粘度之 比。 7、牺牲剂:在驱油过程中为了减少驱油剂在地层中的损耗而首先注入的廉价化学剂。 8、PI值:PI值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策的重 要参数。 9、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10、Jernnings碱系数: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界面张力对碱质量分数的关系 曲线和0.01~1.0 mN.m-1所包的面积与0.01~1.0 mN.m-1和0.001%~1.0%碱质量分数所包的面积之比乘6。 11、酸值:将1g原油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KOH的质量,单位是mg/g。 二、填空题 1、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 2、注蒸汽有两种方式,即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3、进行过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两种聚合物为HPAM 、XC 。 4、原油采收率= 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5、调剖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6、在亲水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Jamin效应是水驱油的阻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 7、地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将注水采油的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0。 8、CaCO3在含Na+、K+、Ca2+、Cl-的地层水中表面带正电。砂岩零电位点时的pH为5,在pH=6.5的地层水中表面带负电。 9、调剖堵水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剂叫调剖剂,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剂叫堵水剂。 10、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碱驱中使用的流度控制剂主要有聚合物和泡沫。 11、聚合物的四种稳定性是指热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剪切稳定性。 12、为使二次残油变成可动油,必须克服毛管阻力,解决此问题的两种途径是改变润湿角、_降低界面张力。 13、调剖堵水存在的两个问题是堵剂使用的数量限度、堵剂起作用的机理限度。 三、选择题 1、下列表面活性剂体系驱油采收率最高的是。 (A)上相微乳(B)中相微乳(C)下相微乳 2、下列哪种火烧油层方法要加水。 (A)干式正向燃烧法(B)干式反向燃烧法(C)湿式正向燃烧法 3、若地层水中含有Na+、K+、SO42-、CO32-,则方解石带。 (A)正电(B)负电(C)不带电 4、下列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最高的是。 (A)活性水(B)微乳(C)胶束溶液 5、碱驱用碱的最佳pH值为。 第2页共10页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孙超张金功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710069) 摘要国内外所采用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主要基于降低石油运移的阻力来实现,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3种:化学法、热力法和混相法,新兴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和地震法等, 其中电渗法和声波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应是各种方法的进一 步优化和结合,另外,从油气成藏机理角度开发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能是今后重要的 研究方向,有望能导致新的突破。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 1概述 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 率。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当天然 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二次采油)。它的采 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 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Recovery”,即EOR)。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40%,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 重视。〔1,2〕。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原油流动的动力或降低其阻力。增加 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天然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降低阻力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方法为化学驱、热驱和混相驱,还有 新兴的微生物驱;其二为扩大运移通道,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看,一次、二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相对比较成熟, 而三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方法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下面主要对后者作详细论述。 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2.1化学法 化学驱可分为3种主要的工艺技术;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表面活性剂和 碱水驱油的机理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为基础的,而单注聚合物或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又注入聚合物,则可以控制流动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注入到油藏中的碱水与存在于石油中烃的衍生物中的脂肪酸发生化学反应,就地形成脂肪酸的钠盐,形成这些表面活性剂促使造成超低界面张力〔3〕。 表面活性剂驱的研究始于50年代, 60年代中期,美国已开始用磺酸盐投井使用。目前该 法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于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最近有人研究用交联聚合物的方法驱油, 经微观和宏观渗流实验方法研究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在高含水期的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4〕。 应用更广泛,研究得更多的是复合驱。例如粘土含量高,原油酸值较低,单独用碱水驱 无法获得较高产油量的油田,应用复合驱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采用常规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即使使用最优的胶束系统,三次采收率也没超过原始地质储量的50%。但如果用碱液首先驱走原生水中和固定在粘土上的钙离子,然后注入表面活性剂、聚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主要因素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姓名:韦景林 班级:021073 学号:20061000005 一.前言 油气田是指,在地质意义上,一定(连续>地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地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地或多种地地质因素控制地地质单位.而油气田地采收率则是指油气田最终地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地比值.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地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地工作了.然而,任何一个油藏地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也就是说少花钱,多采油,最终采收率高.要达到这个目地,首先就要了解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继而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控制着油气

田地采收率呢? 一.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地因素很多,总体而言,一是内部因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地地质特性所影响地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凡属于受人对油气藏所采取地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地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高.在开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地合适地部署和有效地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地地质特性得到改造,从而使油气藏地采收率得到提高.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内在因素有: (1)油气藏地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2)储层地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3)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地活跃程度; (4)油气本身地性质,如油、气地相对密度、原油地粘度、气油比、气田地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等.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外在因素有: (1)开发方式地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干气回注方式开采; (2)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3)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地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4)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地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5)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除了上述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主要内外因素外,还有其他地因素影响着油气藏地采收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知道了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在油气田地开发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以最少地经济投入,得到最大地采油率,实现利润与效率地最大化.因此,从内外因上综合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是目前地质学家门急需解决地一项重要课题. 二.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 一个油气田地开发总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用最少地经济投入得到最大地采油量,即使采油率最大化.那如何从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内外因素来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呢? 首先,通过外因方面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地方法主要是开发方式地选择和提高三次采油技术.当在某一个区域发现一个有工业价值地油气藏后,就要考虑如何去开发它,要以怎么样地开发方式来开采才能达到最大地采收率.作为对一个油田地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地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地原油,有一个高地最终采收率及好地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然而,因为各个油田地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地大小不同,以及原油地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地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地位置?油田地年产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方法概述 提高采收率的定义为除了一次采油和保持地层能量开采石油方法之外的其他任何能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采油方法。EOR 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入的流体改变了油藏岩石和(或)流体性质,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EOR 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即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其中化学驱进一步分为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一表面活性剂一碱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一气体泡沫驱,聚合物一泡沫驱等)。气体混相驱可分为二氧化碳驱、氮气驱、烃类气体驱(干气驱和富气驱)以及烟道气驱;热力采油方法可分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方法可分为微生物驱、微生物调堵及微生物降解原油等方法。 一、气体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的目的是利用注入气怵能与原油达到混相的特性,使注入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消失,即界面张力降低至零,从而驱替出油藏的残余油。气体混相驱按混相机理可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次接触混相驱。按注入气体类型可分为烃类气体混相驱(如LPG 段塞驱、富气驱、贫气驱)和非烃类气体混相驱(如CO2驱和N2驱)。 (一)LPG 段塞混相驱 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段塞混相驱是指首先注入与地下原油能一次接触达到混相的溶剂段塞,如LPG、丙烷等,然后注入天然气、惰性气体或水。LPG 段塞混相驱工艺中水段塞是用来控制流度、提高波及效率的)。一般来说,LPG 段塞尺寸约为10%~15%孔隙体积,而后续的天然气或水的段塞尺寸就非常大。 LPG 段塞混相驱非常有效。注入的LPG 段塞与原油达到混相后,残余的油滴及可动油都可能被采出,因此这种方法的采收率较高。此外,混相压力低、适应性强等都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优点。但是,LPG 段塞混相驱的成本高以及波及效率低等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二)富气混相驱 富气是富含丙烷、丁烷和戊烷的烃类气体。富气混相驱是指往油层中注入富含C2—C6中间组分的烃类气体段塞,然后再注入干气段塞,通过富气与原油多次接触达到混相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注入富气与原油接触时,注入气中的C2—C6组分凝析而进入油相,形成一个由C2—C6富气和原油的混相带,如果注入的富气能保证足够的量时,混相带就会向前不断地把油推向生产井。由于富气成本要比干气高,因此通常是富气段塞后紧接的是干气。尽管富气驱的成本低于LPG 段塞驱,但是要求的混相压力相对较高。富气驱的优点是基本上能完全驱替油层内所接触的残余油,而且一旦混相带被破坏能后自身修复,重新获得混相。 但是,富气驱仍然成本较高,而且重力超覆、粘性指进现象严重,波及效率较低。 (三)高压干气温相驱 干气是甲烷含量超过85%的天然气。高压于气混相驱是指在高压下将甲烷为主的于气连续地注入到油层,通过于气与原油多次接触达到温相的驱替过程。注入的干气与原油多次接触后形成了一个由富含C2—C6的气体与原油的混相带。这种

最新提高采收率原理总复习

提高采收率原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泡沫特征值: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2、最低混相压力:指气驱中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3、波及系数:指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4、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 5、色谱分离现象: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6、流度:流度是指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等于流体的渗透率与粘度 之比。 7、牺牲剂:在驱油过程中为了减少驱油剂在地层中的损耗而首先注入的廉价化学剂。 8、PI 值:PI 值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 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 策的重要参数。 9、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10、Jernnings 碱系数: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界面张力对碱质量分数的关 系曲线和0.01 ~1.0 mN.m-1所包的面积与0.01 ~1.0 mN.m-1和 0.001 %~1.0%碱质量分数所包的面积之比乘6。 11、酸值:将1g 原油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KOH的质量,单位是mg/g。 二、填空题 1、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 2、注蒸汽有两种方式,即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3、进行过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两种聚合物为H PAM 、XC 。 4、原油采收率= 波及系数× 洗油效率。 5、调剖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6、在亲水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Jamin效应是水驱油的阻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 7、地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将注水采油的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