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南阳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丁利旺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实验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

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

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

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1)

实验二:土地需求量预测(2)

实验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

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预测

(1)

实验编号:No 1

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

否(√)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

计算机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

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变量。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年份X年次Y耕地面积

1970 1 95.47

1971 2 98.8

1972 3 108.11

1973 4 110.22

1974 5 110.24

1975 6 113.16

1976 7 111.61

1977 8 112.01

1978 9 109.84

1979 10 105.03

1980 11 100.46

1981 12 105.94 1982 13 100.51 1983 14 100.77 1984 15 100.77 1985 16 100.77 1986 17 98.77 1987 18 98 1988 19 90.11 1989 20 88.39 1990 21 85.3 1991 22 84.6 1992 23 85.08 1993 24 83.98 1994 25 83.35 1995 26 83.07 1996 27 83 1997

28 82.63 1998 29 82.61 1999

30

82.61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71016 R Square

0.758669 Adjusted R Square 0.75005 标准误差 5.471074 观测值 30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Intercept

113.2894

2.048768 55.29633

3.85E-30

109.0927 X Variable 1 -1.08273 0.115404

-9.38208

3.86E-1

-1.31913

Y=-1.0827X1+113.29

20406080100120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原始数值 预测值

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

我认识到了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并且掌握了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以及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量预测

(2)

实验编号:No 2

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

否(√)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

计算机

实验内容及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实验过程:

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变量。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年份序号x1人口x2粮食总产(亿斤) Y耕地面积(万hm2) 1970 1 44.39 1.17 95.47

1971 2 45.21 2.17 98.8

1972 3 45.77 2.41 108.11

1973 4 46.12 1.79 110.22

1974 5 47.02 3.21 110.24

1975 6 47.88 3.39 113.16

1976 7 48.65 4 111.61

1977 8 49.78 4.26 112.01

1978 9 50.34 3.47 109.84

1979 10 44.03 2.33 105.03

1980 11 35.89 2.03 100.46

1981 12 38.79 1.65 105.94

1982 13 40.6 2.42 100.51 1983 14 40.21 2.87 100.77 1984 15 41.81 2.74 100.77 1985 16 43.64 2.95 100.77 1986 17 45.89 2.74 98.77 1987 18 48.19 2.97 98 1988 19 50.6 2.94 90.11 1989 20 53.09 3.3 88.39 1990 21 54.12 3.5 85.3 1991 22 55.49 3.68 84.6 1992 23 57.26 4.13 85.08 1993 24 59.56 4.69 83.98 1994 25 60.92 4.21 83.35 1995 26 61.65 4.53 83.07 1996 27 62.22 3.68 83 1997 28 62.64 4.57 82.63 1998 29 63.06 3.68 82.61 1999 30 63.3 3.8 82.61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775141139

R Square 0.600843785

Adjusted R Square 0.571276658

标准误差7.165309747

观测值30

Coefficients 标准误

t Stat P-value

Lower

95%

Intercept 152.8694749 8.99497

3

16.9949

9

6.04E-1

6

134.413

3

X Variable 1 -1.363550729 0.27047

2

-5.04137

2.73E-0

5

-1.91851

X Variable 2 3.836312754 2.37743

1

1.61363

8

0.11823

4

-1.04177

Y=-1.363X1+3.83X2+152.87

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而且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图的编制

实验编号:No 3

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6楼机房

1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

否(√)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掌握借助计算机工具编制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流程、内容及表示方法;

2.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3.熟练掌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上内容的计算与分析;

实验设备:

计算机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对于提供的一定区域现状测绘或卫星影像底图,利用AutoCAD\ArcGIS等软件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2.认真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预测各类土地类型的需求量和供给量;

3.根据现状和预测数据,依据相关制图规范,应用ArcGIS制图软件绘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级或乡镇级);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4.统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总主要用地类(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其他用地等一级类)经济技术指标数据(如总面积、人均土地面积、增减面积数据等);

5、插入图框、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地图修饰;

6、打印出图,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四、注意事项

严格核算规划图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划编制要求,以及是否与上级规划衔接。

实验过程:

打开ArcGIS

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

工程文件名:淅川九重镇规划图

YX(晕线面)

DLTB(地类图斑面)

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

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

DLJX(地类界线)

XZQJX(行政区界线)

XZDW(现状地物)

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

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

ZJ(注记)

TK(图框点)

TK(图框线)

TK(图框面)

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

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0.0001,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

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12Generalization-------Dissolve 并区,打钩的表示要留下的属性,基农全删;Editor-----more advanced Tools 打散,再核一次面积,每操作一次最好都要去核面积。

13把工作底图的属性判上去:打开Analysis Tools---overlap---Identity基本农田、工作底图、NO FID、0.0001、不打勾。打开基本农田属性表,可看到属性已附上去了

14在Dissolve-Identity的基本农田中加入字段:TDYTQLX 20;TDYTQLXDM 3;GZQLX 20;GZQLXDM 3。右键,添加字段“基本农田保护区”“01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保存

15在基本农田identity的属性表

再打开属性表,有很多小于1平方米的面,则要把这些删掉

在基本农田里选中小于100平方米,在Generalition-------Eliminate-----input feature基本农田identity,打勾OK

剔除面积

打开“基本农田Eliminate”,可以看到仍有一些小碎片,可以删掉,还有一些子区,可以并区(merge)

保存,回到catalog,则“基本农田Eliminate”是最后需要保存的文件,其余删掉。

再次统计“基本农田”面积,(每删掉一次面积,都要记录)

打开属性表―――options-----statitistics------ Select by Attribute

“GHFL”―――get value(各类用地对照用地分类,看属于哪个一级分类)对照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Select by Attribute

(1)“农民点”and“shape area”>=0.2公顷,select;统计这些>0.2公顷面积图斑总面积,然后删掉。

(2)“林地”and“shape area”>=10000平方米,apply(农田水利、园地、坑塘水面先不管)

――――open attrubutes---select shape area----selection statistic of 基本农田面积100多公顷。

(3)“水工建筑用地”,删掉(因为水工建筑用地属建设用地,不能划入基本农田,记录除去水工建筑用地面积。)

(4)“特殊用地”暂不处理

(5)“自然保留地”and“shape area”>=6666.67,记录面积,删掉。

(6)“采矿用地”记录面积,>.=0.2公顷,删掉。

最后统计“基本农田”的最终面积―――保存

地类图斑

1-11和基农是一样的。

12 Dissolve 并区:加入工作底图,将ID,面积,周长,TBBH,TBMJ,TBDLMJ,SM删掉。

(二)建设预留地

1-11和基农是一样的。保留SM和项目名称。

12江小图版合并到相邻属性相同的大图斑中,统计面积,保存。注意不要把新增和建新合在一起。

13在“新增Dissolve”的中加入字段:TDYTQLX 20;TDYTQLXDM 3;GZQLX 20;GZQLXDM 3。另外增加一个“SM”,text 30

右键,添加字段“城镇建设用地”“030”“村镇建设用地”“040”(要区分是城镇用地还还是村镇用地,电站作为其他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区”“012”保存。14打散,统面积,保存。

(三)提取现状建设用地

1Analaysis Tools------Extract-----Select---inputDLTB,output,SQL为DLMC=”农村居民点用地”or DLMC=”城镇建设用地”or DLMC=”采矿用地”,ok.

2打开现状建设用地属性表加4个字段:

GZQLX现状建设用地区GZQLXDM011

采矿用地----TDYTQLX独立工矿用地区050

城镇用地----TDYTQLX城镇建设用地区030

农村居民点-----TDYTQLX村镇建设用地区040-----ok

3现状建设用地erase拆旧就是真正的现状了。

(四)拆旧区

若从Mapgis中导入,就和新增1-13一样。

TDYTQLX一般农地去020 GZQLX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拆旧和现状Intersect.

合并小图版。同面积,ok

(五)土地开发

若从Mapgis中导入,就和新增1-13一样。

TDYTQLX一般农地去020 GZQLX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农村居民点不作为开发

(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070禁止建设用地区040

(七)风景旅游用地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06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080禁止建设用地区040

拓扑检查

基本农田vs现状建设用地、拆旧、新增、开发

新增VS现状、拆旧、开发

现状VS拆旧、开发

拆旧VS开发

若风景旅游和生态安全控制区中有现状等小的合并去中,大面积留下。

当基农和其他有重区的时候,保其他;

当新增和其他有重区的时候,保新增;

当现状和其他有重区的时候,保现状;

当拆旧和开发有重区的时候,保拆旧;

修改重区的时候只需要选中重区部分,点菜单栏的一箭头一红十字架,点右键Merge,看属性。Ok

并区

将基农、新增、现状、拆旧、开发、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安全控制区合并,在genenral___merge中。.

DLTB擦并区

在erase中,讲得到的加入属性:

耕地--------一般农地区02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坑塘水面-------一般农地区02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农田水利+设施农用地------一般农地区02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园地----------一般农地区020------030限制建设用地区

林地------------林业用地区09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公路用地-------其他用地区990-------不写

河流水面-------其他用地区99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水工建筑用地-----其他用地区990------不写

水库水面-------其他用地区99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滩涂-------------其他用地区990-------不写

风景名胜-------其他用地区990-------不写

自然保留地------其他用地区990------限制建设用地区030

在Arcgis中feature to line不勾,feature to point 打钩。到Catalog中导出线点放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中,转成Mapgis中刷图例:先看TDYTQLX是否为空,空就加上:

先刷DLMC

再刷用途分区:一般农地区,基农,林地,环境,文化。建设用地不刷。

最后刷DLTB中的坑塘、农田水利、设施农用地。

最后将多有的图斑参数只留上下各一个,中间的全改为0

用途分区就做好了。

做边界

有条件的边界

先做有条件和新增、拆旧、现状、开发、基农检查是否有拓扑错误,保其他。有条件建设区专线,加BJLX现状、新增边界,然后有条件、现状、新增线合并为允许建设区边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倒出来,到Mapgis中刷图例。到此规划图完成了。

(八)管制分区

检查有条件与其他用地无重区,在有条件中加入ys,20,有条件建设用地区,把有条件判给用途分区,命名为管制分区,打散处理小图版,选出ys,改为GZQLX020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就可以了。组图。

(九)土地整治图

复垦F03,开发K04,农用地整理Z02,建设用地整理z01,删属性,不保留任何属性,加属性:YSDM102003020510,

TDZZLXDM2(01)

ZZQBH4(K)

ZZQMJ双精度/1000

JZGDMJ双精度

开发=面积/1000*0.87;

拆旧=面积/1000*0.67;

农用地整理=面积/1000*0.05;

合并导出,整理。

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掌握借助计算机工具编制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流程、内容及表示方法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的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上内容的计算与分析;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 单位: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背景 (6)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29)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5) 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0) 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47)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 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5)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1)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 第十三章附则 (73)

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 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合肥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 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 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2006-2020 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 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 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第4页至第6页 (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 (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 (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土层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一、单选题 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C )。 选择一项: A.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B.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C.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D. 属于战略性规划 题目2 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D )。 选择一项: 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 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 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3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是(A)。 选择一项: A.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 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 D. 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E.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 题目4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容的重点是(B)。 选择一项: A. 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B. 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 C. 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方针 D. 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题目5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D )。 选择一项: A. 经济分析 B. 环境分析 C. 社会分析

D. 土地评价 题目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 D )。 选择一项: A. 法律措施 B. 行政措施 C. 经济与技术措施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7 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 B )。 选择一项: A. 少 B. 多 C. 差不多 题目8 对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是不含传染病菌和有毒物质或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至于致病,再就是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不损害身体健康,最好是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 A )。 选择一项: A. 矿质元素 B. 维生素 C. 氧 D. 微量元素 题目9 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 A )来控制。 选择一项: A. 温度 B. 肥力 C. 风力 D. 湿度 二、判断题 题目10 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可塑性很大,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扰动很容易造成土地退化。错 题目11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2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规划前提 (2) 第2条指导思想 (2) 第3条规划原则 (3) 第4条规划依据 (3) 第5条规划范围 (3) 第6条规划期限 (4) 第7条规划重点 (4) 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 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 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 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 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 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 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 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 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 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 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 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 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 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 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 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 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 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 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 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 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 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

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 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 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 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 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 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 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 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 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 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 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 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 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 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 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 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 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 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 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 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 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 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 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 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 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 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 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 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 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 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 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 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 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 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 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 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a14902481.html,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 一、概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我市处于长江、珠江两人水系的分水岭地带,长江水系面积7631.6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4.8%,珠江水系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主要河流有长江水系的南明河、猫跳河、鱼粱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全市天然径流深545-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6.3万立方米,高丁全国平均值;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9%。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

卢真珍 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 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 YX(晕线面) DLTB(地类图斑面) 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 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 DLJX(地类界线) XZQJX(行政区界线) XZDW(现状地物) 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 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 ZJ(注记) TK(图框点) TK(图框线) TK(图框面) 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 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 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0.0001,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 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12Generalization-------Dissolve 并区,打钩的表示要留下的属性,基农全删;

(推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言 SS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SS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SS市域土地总面积7286.55平方公里,地处珠江入海口。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丰富,用地结构“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 SS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将建设成为SS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15.82亿元,位于SS省首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SS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要求下,规划以《SS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为指导,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根据SS市土地利用特点,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山、水、城、田、海”生态城市框架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立足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解决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及生态保护刚性不足等问题,确定“优化、协调”土地利用战略,旨在通过城区提升改造,新区理性引导,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与结构,实现旧城功能提升,新城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边界控制、土地复合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础上,提高各类用地的综合效益,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对《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修订,制定《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的政策意见,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纲要》编制的原则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纲要》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到2030年。 《纲要》的内容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略) 二、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997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15春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

15春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 A. 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 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C. 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 是普通商品 正确答案:D 2. 基本农田是()高产稳产田 A. 种植农作物的 B. 土地高产稳产田 正确答案:B 3.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A.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 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以上三项都是 正确答案:D 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1.()2.前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经验 4.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 6.提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7.提出提 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 A. 基本情况概述 B. 自然现状概述 正确答案:A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的关系:()各专业规划在土地利用上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其用地数量和布局上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和利用方向。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专业规划 B. 指导专业开发土地的规划。 正确答案:A 6. 牧草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地形和()植被类型以及畜群结构等,合理划分季节放牧场、割草场、轮牧小区、牧道、设计畜圈、围栏等。 A. 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 B. 水源 正确答案:B 7.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面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 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正确答案:C 8. 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及() A. 土地估价服务 B. 土地经营 正确答案:A 9. 耕地规划就是在已确定的必保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A. 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B. 土地利用结构控制 正确答案:A 10. 果园用地规划设计原则:() A. 选树适地 B. 适地适树 C. 选地适树 正确答案:B 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土地有限性由地球面积所决定指那方面()。 A. 面积总量(地球表面积、国土面积) B. 可利用面积(高山、沙漠等限制) C. 特殊功能(耕地、特产基地)等 正确答案:ABC 2. 土地固定性主要包括()方面。 A. 空间位置 B. 地理环境 C. 永久性 正确答案:AB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系别:建筑学部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姓名: 序号: 指导教师:

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 2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3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2提高以利用土地潜力分析 三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1土地利用目标 2土地利用方针 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农用地 2建设用地 3未利用用地 五土地用途管制 六土地利用分析 七实施规划的措施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根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577.27万亩),耕地面积10.12万公顷,人均耕地0.032公顷。1996年户籍人口316.12万人。全市现辖城区、石湾区,代管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 佛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丘陵台地次之。佛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1.7℃,年降雨量1646.9亳米。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岭南重镇,曾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有我国古代“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是全国24个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96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37.44亿元(当年价,下同),接近全省总量的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3万元。城镇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佛山市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7.5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29平方米。公路通车总里程2851.5公里,公路密度74.09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5.5万门。 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 根据1996年10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汇总,全市土地总面积384849公顷,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详见表二): 1、农用地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送审稿) 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4) 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7) 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14) 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15)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6) 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1) 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23)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3)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26) 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8)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33)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33) 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4) 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6)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37) 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38)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39)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41)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42) 附表 (44)

前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完成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发展重任,进一步增强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能力,增强重庆市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增强重庆市服务于云、贵、川、服务于长江上游、服务于西南地区的功能,建设“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和“两江新区”,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编,制定《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即作为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40个区县(自治县),幅员面积8.23①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1064平方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①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22.69万公顷(12340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