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一、线与角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4、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

①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⑥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0、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三角形、多边形

11、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2、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3)欧拉公式:顶点数 + 面数-棱数=2

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5)等边三角形判定: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特殊四边形

1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7、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18、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是矩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9、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0、菱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1、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2、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两条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3、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4、等腰梯形的判定:①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5、等腰梯形的性质:①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四、图形的全等

27、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④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⑤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29、轴对称:(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

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0、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

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相等;(3)经过平移,两个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1、旋转:(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任意

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是旋转角)(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2、中心对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

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

五、图形的相似

33、(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相似三角形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

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⑤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6、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六、圆

37、圆有关的概念:

(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

劣弧.

(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8、圆的有关的性质:

(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

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

(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当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

优弧;⑤平分劣弧.中的两个条件时,就能推出其余三个结论.(简称“知二推三”)

(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国心角的一半

(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6)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到两切点的线段相等,它与圆

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

(10)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相等.

(11)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

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

段的长的积相等.

39、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

离为d,则①点在圆外?d>r.②点在圆上?d=r.③点在圆内?d<r.

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高. 设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

则①直线与圆相交?d <r ,②直线与圆相切?d=r ,③直线与圆相离?d >r

4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则

①两圆外离?d >R+r ; ②两圆外切?d=R +r ;③两圆相交?R -r <d <R+r (R >r )

④两圆内切?d=R -r (R >r ) ⑤两圆内含?d <R —r (R >r )

43、圆有关的计算:

(1)弧长计算公式:180n R l π=(R 为圆的半径,n 是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2)扇形面积:2360n R S π=扇形或12

S lR =扇形(R 为半径,n 是扇形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圆锥: S 圆锥侧=S 扇形=×底面周长×母线=πrR , 并且2πr=(如右图).

(其中r 为底面圆半径,R 为圆锥母线长即展开图扇形半径)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 +b )(a -b )=a 2-b 2; ②(a ±b )2=a 2±2ab +b 2;

2、幂的运算性质

① 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a b )n = n n a b ; ⑥a -n =1n a

,特别:() -n =()n ;⑦a 0=1(a ≠0)。 3、二次根式

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 4、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24b b ac -±-△=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x 1+x 2=a b -;x 1·x 2=a c . 5、二次函数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⑴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

⑵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

0>a

b (即a 、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⑶

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

交于正半轴;③0

6、方差:2s =222121.....n x x x x x x n

7、频率=总数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

8、锐角三角函数:

①sin A =

,∠A 的余弦:cos A =,∠A 的正切:tan A =.

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 α 21 2

2 2

3 Cos α 23 22 2

1 度 数 三 角 函 数

tan α 33 1 3

③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α=。 9、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o(n ≥3,n 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o. 10、如图:Rt △ABC 中,∠ACB =90o ,CD ⊥AB 于D ,则有:

(1)射影定理:①2CD AD BD =?②2AC AD AB =?③2BC BD AB =

(2)①∠A=∠BCD;∠B=∠ACD. ②△ACD ∽△CBD ∽△ABC.

(3) AB ·CD=AC ·BD

11、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

①2a b c r +-=; ②S △ABC =()r c b a ++2

1 12、①S 正△=

a 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 ④1()2

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⑤S 圆=πR 2. ⑥C 圆周长=2πR . ⑦弧长L =. ⑧213602

n R S lR π==扇形 ⑨S 圆锥侧=πrR ,

360

n R r = (r 为底面圆半径,R 为扇形半径或圆锥母线长)

α C

初中几何定理、公式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第六章证明(一)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优良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 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烂熟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初中几何定理大全之欧阳歌谷创编

初中几何概念、定理 欧阳歌谷(2021.02.01) 平面几何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4.将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 互余,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6.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 互补,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7.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8.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9.对顶角相等。 10.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 平行。 13.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 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4.当两条直线互相处置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 15.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6.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 短。 17.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距离。 1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9.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4.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 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25.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 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初中几何定理大全:初中数学几何121个定理总结

初中几何定理大全:初中数学几何121个定理总结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310 C .326+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22(36)3310++= .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如图,已知OP 平分∠AOB ,∠AOB =60°,CP =2,CP ∥OA ,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如果点M 是OP 的中点,则DM 的长是( )

A.2 B2C3D.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DM的长. 【详解】 解:∵OP平分∠AOB,∠AOB=60°, ∴∠AOP=∠COP=30°, ∵CP∥OA, ∴∠AOP=∠CPO, ∴∠COP=∠CPO, ∴OC=CP=2, ∵∠PCE=∠AOB=60°,PE⊥OB, ∴∠CPE=30°, ∴CE=1 2 CP=1, ∴22 CP CE3 -=, ∴3 ∵PD⊥OA,点M是OP的中点, ∴DM=1 2 3. 故选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3.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完整版)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点汇总(一)

平面几何知识点汇总(一) 知识点一相交线和平行线 1.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五、三角形的外角 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六、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2)3 ( n n条对角线;②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初中几何公里、定理、推论汇总

初中几何公里、定理、推论汇总 一、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7、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9、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垂直性质: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一、直线与角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二、平行与垂直 5、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7、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8、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9、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的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10、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 1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5、轴对称的性质: (1)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16、平移: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着相同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平移后,新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现改变,即它们是全等图形。即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绘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己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II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n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人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令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Mj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用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匕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旋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柑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公理和定义 一.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三.(1)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 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七.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八.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九.角的概念 初中角的概念是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360° 高中角的概念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一个位置后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平面几何60条著名定理

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 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 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为L,则AH=2OL 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欧拉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 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1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切圆的半径公式:r=(s-a)(s-b)(s-c)s,s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14、(旁心)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15、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AB2+AC2=2(AP2+BP2) 16、斯图尔特定理:P将三角形ABC的边BC内分成m:n,则有n×AB2+m×AC2=(m+n)AP2+mnm+nBC2 17、波罗摩及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连接AB中点M和对角线交点E的直线垂直于CD 18、阿波罗尼斯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 19、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BD 20、以任意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为底边,分别向外作底角都是30度的等腰△BDC、△CEA、△AFB,则△DEF是正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理

初中几何公理、定理 一、线与角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4、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 ①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⑥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9、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0、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三角形、多边形 三角形、多边形中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2、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3)欧拉公式:顶点数+ 面数-棱数=2 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定理及公式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定理及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苏科版教材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定义公式大全

苏科版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定义公式大全 班级学号姓名以下标注真命题的条目,解答题时要先证明,再使用。未标注的定理、定义、公式可以直接使用。 第一部分相交线、平行线 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直线)。 2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垂线的性质: ①经过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写为: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7、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在空间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 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0、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0、三视图(略) 第二部分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4、三角形的高: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5、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7、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8、真命题: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9、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n-2)180° 1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1、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顶点的直线叫作对角线。从n 边形(n ≥3)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 边形(n ≥3)一共有)3(2 1 n n 条对角线。 1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形。 1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③角角边(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部分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④真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按边分类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三角形按 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例。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③a+b>c,①a+c>b,②b+c>a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②、③得b―ab且a+b>c,再加上b+c>a,便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反过来,只要a、b、c三条线段满足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则一定有|b-c|<a

初中数学几何概念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大全 一、有关“线”的公式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有关“角”的公式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有关“三角形”的公式定理 1、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8、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4、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5、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四、有关“等腰三角形”的公式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4、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0、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知识点大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上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 对于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哦。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以上对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第十九讲平面几何中的几个著名定理

第十九讲平面几何中的几个著名定理 几何学起源于土地测量,几千年来,人们对几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数学分支.人们从少量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得到不少结论,这些结论一般就称为定理.平面几何中有不少定理,除了教科书中所阐述的一些定理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定理,以这些定理为基础,可以推出不少几何事实,得到完美的结论,以至巧妙而简捷地解决不少问题.而这些定理的证明本身,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都颇为有益.有些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引伸出的结论体现了数学的美,使人们感到对这些定理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享受.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著名的定理. 1.梅内劳斯定理 亚历山大里亚的梅内劳斯(Menelaus,约公元100年,他和斯巴达的Menelaus是两个人)曾著《球面论》,着重讨论球面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以他的名子命名的“梅内劳斯定理”现载在初等几何和射影几何的书中,是证明点共线的重要定理. 定理一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延长线分别相交于X,Y,Z,则 证过A,B,C分别作直线XZY的垂线,设垂足分别为Q,P,S,见图3-98.由△AXQ∽△BXP得

同理 将这三式相乘,得 说明(1)如果直线与△ABC的边都不相交,而相交在延长线上,同样可证得上述结论,但一定要有交点,且交点不在顶点上,否则定理的结论中的分母出现零,分子也出现零,这时定理的结论应改为 AX×BY×CZ=XB×YC×ZA, 仍然成立. (2)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即“在△ABC 的边AB和AC上分别取点X,Z,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Y,如果 那么X,Y,Z共线”.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常被用来证明三点共线. 例1 已知△ABC的内角∠B和∠C的平分线分别为BE和CF,∠A的外角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D,求证:D,E,F共线. 证如图3-99有 相乘后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