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62B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目标1:掌握系统科学的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系统工程问题解决的步骤、程序与方法,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目标2:掌握复杂系统分析的内容、步骤与程序,能够针对复杂系统建立模型并优化。

目标3:掌握评价方法,能针对复杂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目标4:掌握复杂系统决策步骤、程序与方法,形成系统决策能力。

目标5:具有形成团队综合分析和优化复杂安全工程系统的应用能力。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2、课程教学过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2.1;9.2)

本章课程内容:

1、系统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

2、系统工程概念、理论基础及系统工程的发展沿革。

3、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基础理论。

4、大系统与复杂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及展望。

教学重点、难点:系统的概念、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基础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定义、特性,系统工程含义、特征及基础理论。理解霍尔方法和切克兰德方法及其比较。了解大系统与复杂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系统分析(2.1;3.3)

本章课程内容:

1、系统分析的内容和意义、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概念,系统分析方法。

2、系统环境分析内容与方法。

3、系统目标分析内容与方法。

4、系统结构分析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系统分析、环境分析和目标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系统分析、环境分析和目标分析方法与内容,理解系统生命周期的含义、三个阶段五个环节以及阶段划分。

第三章系统模型化与最优化(5.1;6.3)

本章课程内容:

1、模型的分类、特征和作用。

2、构建模型的一般原则、建模步骤。

3、结构模型、马尔科夫分析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蒙特卡罗法。

教学重点、难点:上述模型的应用条件和建模方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结构模型、马尔科夫分析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理解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四章 系统评价(6.3;9.2)

本章课程内容:

1、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综合评价的作用、步骤与规则。

2、费用与效益理论评价方法。

3、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内容。

4、评价指标建立、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内容。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上述全部评价方法,掌握评价指标建立和权重确定方法。

第五章 决策分析(6.3;9.2)

本章课程内容:

1、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决策过程的分类和决策方法、决策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2、期望值法、决策树法、多极决策树。

3、灵敏度分析方法。

4、完全信息价值和抽样信息价值的含义,决策方法。

5、效用和效用值、效用曲线制作。

6、等优曲线化多目标为单目标重排次序法。

教学重点、难点:期望值法、决策树法、多极决策树;效用和效用值、效用曲线制作。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决策树法、多极决策树;效用和效用值、效用曲线制作。理解灵敏度分析、信息价值。了解:决策过程的分类和决策方法、决策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2、成绩评定:期末笔试70% ,平时成绩30%。即p=0.7;q=0.3(为下面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使用)。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i j i i M q m N p n // ,

其中i N 表示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期末期望分值,i M 表示平时期望分值;

n,平时成绩为m。

学生实际得分(平均值)期末成绩为

六、其它

1.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参考:工程教学认证要求。

2.本课程教材:《系统工程(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汪应洛院士主编,2011年6月。

七、主要参考书

1、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汪应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系统工程概论夏绍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系统科学钱学森科学出版社 1995。

4、系统工程王众托编著,2010-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5、系统工程吴祈宗主编,2011-08-0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系统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刘军,张方风,朱杰编/2014-09-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7、系统工程原理谭跃进等编著 /2010-11-01 /科学出版社。

执笔人:王勇毅、乔剑锋系审核:***学院审核:***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721352100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化工生产可能遇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化工安全工程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性及其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危险性以及化工企业公用系统及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并介绍了化工生产预防性检查及化工事故预案与事故处置,力图从机理上探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1章概论 1.1 安全工程学基础 了解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等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1.2 化工生产及其危险性 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1.3 化工事故的致因与控制理论 掌握化工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化工事故控制理论。 第2章化工生产主要危险与危害 掌握物质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害的原因和控制规律。 2.1 泄露 了解泄漏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掌握泄漏事故易发位置和主要原因。掌握泄漏量计算及泄漏后的扩散规律。 2.2 燃烧 掌握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等与燃烧相关的概念,了解燃烧的特征参数,掌握燃烧过程及燃烧类别;了解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等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可燃性三角图及应用。 2.3 爆炸 掌握爆炸及爆炸极限理论、爆轰、爆燃、压力波等概念,了解TNT当量法、TNO多能法等爆炸能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爆炸的其他伤害,掌握蒸气云爆炸与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2414265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5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围绕一个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展开,介绍从立项到收尾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既能学习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又能快速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实际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先修课程:管理学。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本课程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项目的整个过程管理。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张友生.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2.左美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3.杨小平、余力. 项目管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4.覃征等《软件项目管理》(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5.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经验之外,还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是“双师型”教师讲授,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床上一体书桌

设计时间:2012年4月18日 目录 1 技术背景 (1) 现有技术 (2) 现有状况 (3) 存在的问题 (3) 2 设计原理 (4) 设计方案 (4) 设计原理 (6) 创新点............................................................... .. (6) 3 产品功能 (7) 产品结构 (7) 产品功能 (11) 产品优缺点 (11) 产品优点 (11) 产品缺点 (12) 使用方法 (12) 使用注意事项 (12) 4 市场应用价值 (13) 5 展望 (13) 结论 (13) 不足 (13) 展望 (13) 心得 (14)

6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我们作为学生,深知当今一种习惯——就是很多学生喜欢在床上看书、做作业或玩笔记本电脑。可今天学生所用床上电脑桌琳琅满目,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在床上使用的书桌,功能和样式比较单一,不能符合大众的需求。并且在书床上看书时,由于书本放置的角度不适当,而导致用眼疲劳,影响视力,还有看书时间过长,手臂变得僵化,翻页不是特别方便。伴随各种设计问题也是不可避免。本文将会提出全新理念,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配合床的结构而设计出一套新颖的集床、柜、桌于一体的床上一体化电脑桌,使同学们应用更加舒适、方便。关键词: 人机工程安全床上电脑桌人性化一体化产品设计 正文: 1 技术背景 学习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课程之后,更加发现我们自身的生活空间——寝室,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床铺的设计不合理。我们每天都要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床上环境一直是影响一个大学生寝室生活体验的核心。但是想要改善床上环境,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许多制约。比如寝室本身结构的制约,床铺本身设计上的制约以及每个人生活方式的制约。 而这一切又往往集中体现在床上空间不足上。没有放杂物的床头柜,没有在床上使用电脑或者学习用的桌子,没有足够的空间堆放多余的书籍。哪怕我们斥资购入一张传统的电脑桌,其清理上的麻烦与空间占用又成了问题。于是我们着眼于床上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开创性的将床头柜与电脑桌合二为一,并且利用墙面书架旁的空余空间,将桌子、床和小型储物柜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以此实现床上空间的最大利用。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寝室生活体验。 所以作为一张好的电脑桌,必须从符合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征出发,以提高人们在电脑作业时保持舒适度与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改进及设计符合人们需要的床上电脑桌,首先必须对市面上现有床上电脑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进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性

《物流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学时/ 学分:34学时/2 学分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学、统计学、运筹学面向对象: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物流设施与设备规划设计,物流中心的设计,搬运、配送和运输设计,仓库规划及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物流系统工程概述( 2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学科定位,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内涵,初步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流业和物流学科; 2.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物流系统工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 4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系统的六种一般形态及系统内部各个事件的关系形式,了解系统的三项核心内容和系统工程的技术学科,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及其三维结构,重点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目标、构成要素及其集成

原理,熟悉物流系统管理的几个相互联系的观念和物流系统工程的几种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2.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3. 物流系统管理观念; 4.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物流系统分析(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理解系统分析的概念,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意义,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一般步骤,以及物流子系统分析的相关理念,熟悉并掌握几种系统分析常用的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分析概述; 2. 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3.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4. 物流子系统分析; 5.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物流系统建模(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了解系统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充分理解建立和使用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要求、原则和建模方法,掌握四类建模变量及四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几种常见物流系统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 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使用的知识,获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根据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建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 1.1信息化与管理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 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组织与信息系统; 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 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范畴,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学习其它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对网络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安全攻防的能力,为培养网络安全管理员奠定理论基础和培养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 1.掌握网络安全的研究体系、了解实验环境的配置 2.熟练掌握网络安全协议基础知识; 3.掌握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4.熟练掌握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原理和操作方法; 5.熟练掌握网络入侵原理和操作方法; 6.熟练掌握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原理和操作方法; 7.掌握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基本知识; (四)教学时数 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 (五)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所发展”是本课程的指导方针: (1)“理论”即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理论。 (2)“实际”即众多的网络安全攻防工具。

(3)“发展”即利用编程技术编写一些网络安全工具。 本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广泛、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上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课时比例应保持在2: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本文 理论部分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教学要点: 1.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掌握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 3.理解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4.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 5.了解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6.具备实验环境的配置能力; 7.能够进行简单的抓取网络数据包实验。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1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学时) 网络安全攻防体系,攻击技术,防御技术,网络的层次体系: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联网安全等。 1.2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学时) 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有害程序

《施工技术与组织》教学大纲2017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教学大纲(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 课程归属:建筑工程学院课程编号: 总学时:16 学分:1 讲授学时:16 实践学时: 修习类型:选修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是/否 一、课程概况与教学目的 《施工技术与组织》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专业选修课,它是关于建筑设备与管道系统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重点介绍建筑设备安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安装工程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技术,以及安装工艺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与要求,讲解了管道与通风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生产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多方面的和技能,使学生在本专业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得到提高,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实际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以及辅之以生产实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具体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学习目标及要求 1.了解并掌握建筑设备工程安装常用材料,熟悉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的有关知识。 2.熟悉室内供暖、给排水、室外热力管道、通风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用制冷系统的主要施工安装工艺、要求、技术与方法。 3.理解并掌握流水施工基本原理,横道图基本知识。 4.熟悉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内容及编制。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建筑设备工程安装常用材料(4学时) 1.常用管材及附件 2.管道的加工与连接 3.常用的板材与型钢 4.防腐与保温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智能系统集成控制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渗透。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智能建筑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施步骤,以及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目前国内、外楼宇智能化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2、理解楼宇智能化的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3、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述......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智能建筑的组成;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掌握智 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述 一、智能建筑的组成 二、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第二节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特点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楼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熟悉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了解楼宇智能化集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各种典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楼宇智能化的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三、算机控制、网络、通信三大技术 第二节典型BA系统设备 一、各种典型传感器和执行器 二、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 三、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 二、常用楼宇智能化技术 三、分散控制技术 第三章智能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0 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重点和难点: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第一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二、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功能 第二节暖通空调监控系统 一、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组成 二、暖通子系统工作原理 第三节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 一、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组成 二、建筑给排水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第四节供配电监测系统 一、供配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供配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五节照明监控系统 一、照明电监测系统组成 二、照明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六节电梯监控系统 一、电梯电监测系统组成二、电梯电监测系统工作原理第七节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安全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安全经济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afety economics 课程编号:AQ-11 课程类型:专业课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选课程:安全系统工程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务》田水承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安全经济学导论》罗云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宋大成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安全经济学》罗云 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灾害经济学》何爱平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安全经济学的学习,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和现代安全科学意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内容:安全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研究对象和任务、内容和特点、研究方法及其学习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2.理解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了解安全经济学与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掌握安全经济学的特点; 5.掌握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理解安全经济学的内容与本书的结构; 7.理解学习与推广安全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经济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安全的基本属性,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安全经济的三个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安全的基本属性,理解其与安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2015.8.28交回)

系统工程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de: 1610018/1610019 Academic Hours: 4 /per week Credits: 4 Credits (10)Instructor: XXX Nature of Study: TAUGHT MODULE Probable Numbers attending: 30 I. Course Aims and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III. Course Content and Learning Outcome Statements(课程内容及要求)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科学产生与发展,熟悉系统的特征与分类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步骤等。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二、系统的类型。 三、管理系统问题举例。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二、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 三、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1、何为系统?何谓系统工程? 2、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9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环境技术等。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管理系统工程基本观点 1.系统思想、系统分类 2.系统工程观点 3.管理系统工程发展及应用 (二)管理系统工程方法和步骤 1.管理系统工程基本方法概述 2.Hall三维结构 3.管理系统工程工作步骤 (三)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 1.明确问题 2.系统详细调查 (四)系统环境分析 1.环境分析目的与意义 2.环境因素分类 3.环境分析的内容 4.系统环境分析举例 (五)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结构分析概述 2.系统结构分析内容 3.系统结构分析举例 (六)系统目标分析 1.目标分析的作用和要求 2.目标体系的建立 3.多目标分析 4.系统目标分析举例 (七)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 1.备选方案综合的原则 2.备选方案体系的确立 3.系统约束条件的确立 4.系统目标、备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关系 5.系统备选方案综合举例 (八)系统定量分析方法 1.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的关系 3.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综合运用举例 (九)系统定量分析的模型化技术 1.系统模型的概念、举例 2.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3.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则 4.模型的检验、运用 5.系统建模举例 (十)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 1.方案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2.方案的完善 3.方案的实施 4.系统方案的确定、评价与实施举例 (十一)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描述 2.定性分析 3.备选方案的综合 4.定量分析 5.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二、课外作业内容 每一章布置1~3道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习题来源可从教材或相关参考书中选取。习题的类型可以是概念题、案例分析题、建模题和计算题等。 对于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于大型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题和建模题可安排专门的习题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提问,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教学内容。 三、实验无 四、实习或上机内容无 五、课程设计内容无 六、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系统工程》,汪应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新编系统工程简明教程》,钱颂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引论》,王众言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经济系统工程》,赵松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系统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步骤,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运筹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各类系统的各个阶段复杂的“硬工程”或“软工程”的管理问题,使该系统在整体目标上达到优化的方法论性质的工程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所包含和涉及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内容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将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认识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问题时是如何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的。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概论性质的课程,对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已学和未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人机工程学和产品设计

人机工程学和产品设计 班级:机械107班姓名:刘清勇学号:Z1005017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服务以及舒适操作的需求,人机工程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本学科所下的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问题的学科。 顾名思义,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本宗旨是使人能够更加方便舒适的操作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误操作,使人与机器能够和谐共处。所以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提水壶时要考虑水壶方便、适应手提;往里装水,盖子可以用手打开;水烧开后壶会热,要有隔热手柄;要把水烧开的信息告诉使用壶的人;把烧开的水倒出来。这是人机工程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其中人、机、环境构成了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着三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 人机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最优的人机关系、最佳的系统效益、最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机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如何合理分配人与机在系统功能以及人机间有效传递信息是系统整体设计的基本问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的是大量快速传递的信息,要求操作时精度高、快速准确。同时人机界面由硬件向软件转移,这时人与机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新系统中人的特性如何体现,人与机的功能如何分配,机器系统如何更宜人等成为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七种:1. 观察法可借助摄影或录像;2. 实测法借助仪器进行实际测量;3. 实验法在实验室或作业现场进行多次反复观测; 4. 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6. 分析法;7. 调查研究法。对于每种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设计环境、现有生产条件、资金水平、以及人的技术水平来具体选取。 下面我以手套为例来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产品设计过程。 第一,手套的号码人手的尺寸: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手套的尺寸如何适合于人的形态和功能范围的限度,相对于人的参数主要是人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人的结构尺寸指的是静态尺寸,而功能尺寸指的是动态尺寸。当我们买一双手套时会发现没有与我们的手完全相符的手套,不是有点大就是有点小,所以要考虑功能尺寸。手套的不合适会对我们的手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生产线上,不合适的手套很有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然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手尺寸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不同尺寸的手套,来满足各种年龄的需求。 第二,手套的松紧程度: 手套如果过紧就会是人佩戴起来不舒适,如果是在工业环境,佩戴不舒适的手套就会影响工作心情,进而会影响工作效率,给工厂效益带来损失。 而手套过送的话则容易产生松脱,对于冬天保暖用手套,过松还会保暖效果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INDE2034 英文名称: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郭镇宁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 系统工程是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和特点的一门学科。它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各类系统提供分析、评价、优化及总体运筹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它为人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 教学目的: 1. 通过介绍一系列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分析方法、建模、评价及决策方法,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 2. 使学生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结合行业特点及生产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与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等; 二、掌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共性即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通过这些特征的学习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掌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类型; 五、掌握系统思想的含义要点; 六、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方法的特点; 七、能运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八、本章为全课重点之一。 第二章系统工程理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系统工程理论的新发展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的分类; 三、熟悉系统工程的三个基础理论及三个新理论; 四、熟悉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构成、系统的结构, 五、了解黑、灰、白箱法和功能模拟法 六、熟悉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概念、特点、模型和信息方法; 七、熟悉一般系统论,了解其基本观点: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和系统的有序性。 八、熟悉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 九、了解协同学产生与发展,了解协同效应原理、支配原理、自组织原理。 十、熟悉突变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观点。 十一、了解运筹学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十二、熟悉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路原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18 考试科目名称:电路原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内容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及其在电工技术中应用的学科。目标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及各种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充分理解和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理,熟练掌握和应用等效变换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分析,理解自由分量,强制分量,时间常数的概念。掌握正弦量及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学会分析具有互感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运算电路的应用及电路状态方程的列写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熟悉电路、电路模型、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等概念 2.熟悉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 3.熟练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熟悉受控源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熟悉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电阻连接的等效变换 2.熟悉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电源的等效变换 3.熟练掌握一端口输入电阻的计算 (三)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熟悉节点、支路、回路的概念 2.掌握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熟练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四) 电路定理 1.熟练掌握替代定理、叠加原理 2.熟练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熟悉特勒根定律、互易定律及对偶原则 (五) 一阶电路 1.掌握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2.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六) 二阶电路 1.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掌握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阶跃响应 3.了解二阶电路的冲击响应 (七) 相量法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101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中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预防、控制技术和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开阔视野,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应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安全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掌握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等理论与知识,熟悉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提高学生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工程应用能力,能将知识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安全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我国安全生产和环保做出应用贡献。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教学。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在执行本大纲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可以适当增减部分内容和调整学时分配。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大学物理、化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可以安排适量作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工业安全和环保主要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成绩构成:通过案例分析、大作业、论文等考查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总成绩综合考虑案例分析,论文,课堂发言及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七)参考书目 《安全工程概论》,王福成等,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5 《安全工程概论》,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8 《安全系统工程》,田宏,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程发良, 孙成访,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7 《清洁生产》,曲向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 二、中文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