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内容:错例:一辆吉普车限载4 人,运送298 名运动员,至少需要()辆车。错误:74 辆分析:学生没有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本题,认为商即是答案,而忽略了余下的2 人。

提示:本题是除数是一位数当中的一道练习,学生能写出这个答案说明他们对于除法计算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在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查或教师质疑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1)当学生说至少是74 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验算一下,74 辆吉普车一共载走了多少人,这时学生会发现只能载296 人,那还有2 人怎么办?也应要一辆吉普车,所不正确答案应该是75辆。

(2)教师在学生完成后,还可以问学生,列式时刚好除尽吗?哪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

从而得出应用进一法,在要一辆车。。因此答案应该是74+1=75(辆)。

三年级下数学错题

第一单元位置和方向 1、芳芳在操场上面向东方,她向左转后,就面向()方了。 2、张丽面向南站立,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早晨上学,芳芳走出家门,太阳咋背后,她家的大门对着()面。 一辆汽车由南向北行驶,在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后,变为由()向()行驶。 早晨,芳芳坐车上学。她面朝前坐着,发现太阳在右边,这时汽车向()面开。 3、聪聪向南走顶风,这时刮的是()风。 4、升旗台上的五星红旗向东南飘,说明刮得是()风。如果刮的是北风,红旗向()飘。 5、喜洋洋站在外婆家的阳台上望远处,南面是长江,外婆家在长江的()面。 6、小红家在工商银行的东面,工商银行在小霞家的东面,那么小霞家在小红家的()面。 7、军军的东南方向是李华,那么李华在军军的()方向,军军在李华的()方向。 8、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1、 2、苹果有84个,刺猬每次能搬3个苹果,猴子每次能搬4个苹果,如果一只刺猬和一只猴子一起搬,那么他们搬多少次能把这些苹果搬完 3、飞乐大厦要安装长370米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每根管材长7米。至少需要多少根这样的管材 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54÷8=6……7()209÷3=103……2() 856÷7=122……2()100÷7=13……9() 324、435、220、45、123这些数中

除以2没有余数的有() 除以3没有余数的有() 除以5没有余数的有() 把0、2、4、8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接近200的算式是() 840÷5= 493÷7 (601-246)÷5 (88+2)÷5 700—600÷5 乐乐的U盘容量是256兆,乐乐的U盘的存储量大约是可可的U盘存储量的8倍。可可的U盘的存储量是多少兆 老师的光盘的存储量大约是乐乐U盘存储量的3倍。老师的光盘的存储量是多少兆 已知290÷6=48……2,你能很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48×6=() (2)288÷6=() (3)290÷48=() 不计算,根据9243÷3=3081填空。 9245÷3=()9242÷3=() 9 4÷3,要使商的中间有0,余数也是0,里只能填()

三年级数学下册错题分析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三年级数学下册错题分析 宝城街道东埠郭小学郭秀敏 错题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零)的笔算除法 错题分析: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个别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往往把商中间的零漏写 如: 1 8 5 ) 5 4 0 5 4 0 4 0 教学建议: 1、加强估算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例如:540÷5通过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 如漏掉商中间的零商变成18 变成了两位数 2、明算理 加强训练 3、发现问题再分析诊断 及时纠正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错题分析 错题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错题分析:百位不够商1的情况出现的错题少 当百位的商大于1 的情况出现的错误多 教学时对前者强调得多 对后者强调得不够 造成学生形成都是百位和十位先除以除数的印象 受口算除法的影响 直接将除数除前两位的商写在百位和十位(中等学生)

主要是第一位商的数位错误 可以用算理、估算等方式让其明确上所在的数位 (中等学生 后来学生自行订正 已能做对 ) 这两位是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 第一位同学的商都是正确的 竖式的书写却完全错误 第二位同学却屡次将数字看错 真如书中所言 这些学生的感知、视线是能以与书面保持平行 数字在他们眼中简直是跳跃的 教学建议: 1、名算理 加强说的训练 结合小棒、图示等方法 让学困生再次动手 理解从高到底逐次除以除数的程序 将分的过程与竖式的书写相结合 进行说算理的训练 譬如:5﹞789 "先用百位的7除以5 商1 在百位写1 1乘5等于5 写在百位的7下面 余下2个百 与十位的8合并成28个十 再用5除......" 2、合理迁移 进行对比练习 5 )78 5﹞789 5﹞34 5﹞345 3、巩固练习 检测效果 发现问题再分析诊断 及时纠正 为后续的学习扫清障碍 6﹞84 7﹞845 7﹞457 6﹞786

五年级上数学错题整理

五年级上错题 一、填空。 1. 一袋豆奶粉外包装上标着“净重1200±10克”,表示这袋豆奶粉净重的标准为( )克,最多为( )克,最少为( )克。 2. 小明家在大西桥东边200米处,记作+200米,现在他从家往西走8分钟,每分钟走55米,8分钟后小明所处的位置可以用( )米表示。 3. 1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00千克=( )克 82.2毫升=( )升 15.17米=( )分米 6角4分=( )元 5吨20千克=( )吨 1.5时=( )分 150公顷=( )平方米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我国领土的面积大约960万( )。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 5.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m ,下底3m ,高20dm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6.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0cm 2,它的底是18cm ,它的高是( )cm 。 7. 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用一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红纸,做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的指教三角形小红旗,做多可以做( )面。 9. 如右图,用4 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成一个梯形,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1)如果它们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如果它们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分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分米。 (3)如果它们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 )厘米。 11.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cm

小学三年级数学常见错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常见错题整理 一、面积单位有()()()。 1m2=()dm21dm2=( ) c m22m2=()dm22dm2=( ) c m2 3m2=()dm23dm2=( ) c m26m2=()dm26dm2=( ) c m2 100cm2=( )dm2 100dm2=( ) m2 300cm2=( )dm2 200dm2=( ) m2 16m2=()dm2 9000cm2=( )dm2 12m=( )dm=()cm 6m2=()cm2 3dm2=( ) cm2 1500dm2=( ) m2 一个茶杯高约13() 一支铅笔约长16() 我走一步约是30()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为6() 小红手指甲盖面积约为1() 数学作业本的面积约是4() 数学作业本长18(),面积约4()

一块正方形丝巾的面积400() 北京颐和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90000()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60() 操场面积约10000() 二、列竖式计算。 39×11= 18×29= 37×64= 35×26= 三、脱式计算。 37×49-1703 25×8×7 (136+72)÷2 280-100÷5 48×52÷2 18×27-320 78×59 快乐填空 1、□46÷6,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2、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3、用一根长20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5、亮亮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错题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错题汇总 一、填空。 1、=()cm3 5200ML=()L=()cm3 2、如果自然数A是B的5倍,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在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顶角锯下一个棱长1厘米的 a)小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4、的分数单位是(),它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5、把两个棱长为3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cm,它 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 6、一箱果汁有24瓶,其中23瓶质量相同,另一瓶质量略轻。用天平至少称()才能保 证找出这瓶比较轻的果汁。 7、在,,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8、在2,23,36,47,65,71,111这些数中,奇数有();偶数有 ();质数有();合数有()。 9、9÷15===()÷5 10、立方分米=()升=()毫升 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75时=()日 11、用木料做一个长5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的长方体,至少需要()立方厘米的木 料,如果要在长方体木料的表面涂一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3、一个两位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而且是偶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 14、小明、小李和小凯三人读同一篇文章,小明用了小时,小李用了小时,小凯用了小时, ()的速度最快。 15、有12个苹果,其中11个一样重,另有一个质量轻一些,用天平至少称()次才能 保证找出这个苹果。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8cm、5cm和4cm,从中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 的体积是()。 17、一个教室大约占地80()油箱容积16() 18、kg表示把5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kg;也表示 把()kg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每份是()千克。 19、把3米长的钢筋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三年级下册错题 1、( )加上1个91是95,再加上( )个91是9 7。 2、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每份是这张纸的( )。 3、把一根木料锯成相同的长度,共锯5次,锯成了( )段,每段 是这根木料的( )。 4、5个81○7个81 5、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 )<452 ( )×7<514 6、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76年( ) 2004年( ) 2011年( ) 2100年( ) 1900年( ) 2010年( ) 7、王叔叔4月27日去上海出差,月底回来,王叔叔出差了( )天。 8、□40÷5,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大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 □最小填( )。 9、869÷8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627÷7的商是( )位数。 10、在算式595÷□中,如果商是三位数,除数可能是( ),如 果商是两位数,商有( )种不同填法。 11、2□7÷2,如果商中间为0,被除数的十位可能是( )。 12、84□÷4,如果商末尾为0,被除数的个位可能是( )。 13、0除以( )都得0,0乘任何数得( )。 14、用249厘米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条边同样长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 的边长是( )。 15、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在它下面的括号里打“√”。 A B C S Z F G M ( ) ( ) ( ) ( ) ( ) ( ) ( ) ( )

16、6厘米=( )米 52时是( )分 12 1时=( )分 17、在○里填上“﹥”“﹤”或“=”。 5角○2 1元 103元○3分 5分○12 1时 18、公鸡和母鸡共16只,其中41是公鸡,公鸡有( )只,母鸡的只数是这些鸡的( )。 19、把50吨煤平均装在10辆卡车上,每辆卡车装的煤是50吨的( ), 3辆卡车装的煤是50吨的( )。 20、一个游泳池占地210( ),深140( ),小明游一个 来回,游了100( )。 21、学校操场大约2400( ),绕操场跑一圈约250( )。 22、1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3、小数中间的点叫做( ),小数点的左边是( ), 右边是( )。 24、92×39的积比( )大,比( )小。 24、估一估,连一连 11×52 3600左右 63×39 2400左右 78×21 1600左右 42×91 500左右 二、选择 1、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分子比分母小2,这个分数是( ) A 、52 B 、53 C 、35 D 、7 5 2、用一块地的52种白菜,51种青菜,剩下的地与种( )的地一样多。 A 、白菜 B 、青菜 C 、白菜、青菜的总和 5、一个三位数除以7得八十多,这个三位数的百位上可能是(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A ,填空4:用铁丝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B ,填空12: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3分米的的硬纸箱,用绳子捆扎(见图),一共要用( )分米。 C ,选择题3: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 )平方厘米。 D ,应用题5:一段铁丝正好能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段铁丝做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 书本29页思考题:典型的综合题目: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厘米? 练习七第9题, 一个花坛,底面是边长1.2米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高0.9米。(1)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3)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P48第7题,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去了多少人? P51第6题 P .53页 第8题: 小芳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比小芳多1/3,小华比小芳多多少张?小华有多少张? 分数除法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 P61:

2.小华看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P65页第7页 (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 (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5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5,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6:第4 题: P67:第7题: 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占5/12,草地面积是多少? 草地是森林的5/2,森林是多少面积? 填空: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 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 1、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全书共有多少页? 2、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苹果的3/5,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苹果比甲筐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整理

时、分、秒 1.再过()分钟是2:05,再过35分钟是()。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 学校周—升国旗大约用了5( ) 。 小红跑100米用了18() 3.秒针从4走到6是()秒,分针从4走到6是()分钟,时针从4走到6是()小时。 4.2时=()分 180秒=()分 4分=()秒 1分-5秒=()秒 120分=()时 1分30秒=()秒 75分=()时()分 1时20分=()分 3时=()分 5.判断对错:时针从1走到6经过了6小时。() 小杰晚上9:00睡觉,小雪晚上9:20睡觉,小雪比小杰睡得晚。() 6.选择题:分钟走了4大格,用了()。 A.4时 B.4分 C.20分 7. 起床_____________ 刷牙洗脸____________ 吃饭____________ 上学________________ 8.解决问题。 星期天下午小明从图书馆回家,到家的时间是4:25,路上一共走了12分钟,那么小明是什么时候离开图书馆的?

万以内的加、减法 1.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2.一本书有368页。小明已经看了172页,大约还有()百页没看。 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3.选择: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直接写得数:42+29= 60-34= 76-53= 270+360= 430-260= 33+43= 398-102= 450+59= 350-70 5.笔算:185+206= 235+45= 597+385= 验算:300-285= 305-138= 600-545= 验算:6.计算下面各题: 87-28+34 8×8-27 103-6×9 267+81÷9 7.解决问题。 一年级有197人,二年级有195人,小剧场有400个座位,估计一下,一年级和二年级同时在小剧场看木偶戏,坐得下吗?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经典题型易错题

五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42 错误率 32.8% 采集者 郑国平 采集 学校 鹤池苑小学 错题来源 第四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作业本 综合 √ 单元 练习课 √ 相关知识 分数的意义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本题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对分数意义的综合性练习题,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但仅局限于对某个分数意义的理解,如 6 5 表示将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如果是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典型错题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错解:1/5 、5/6或其他一些答案 正解:1/6、5/6 ◆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求平均数时总数比份数大这一方面上,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如果总数比份数大,在求每份数时是非常快速和准确的,比如把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份,那么每份是10÷5=2米等一些类似的问题,哪怕学困生也比较容易地解答出来,但一旦变成总数比份数小时,比如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时,问题马上就出来了,答案五花八门。说明学生对每份数=总数÷份数还是掌握的,问题出在总数和份数的大小上面。 2.遇到问题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此类题目可以通过画图等数形结合的方法比较容易理解。 3.学生对两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楚,没有理解它们真正的含意和区别,即份数和数量。 教师方面:平时引导此类题目时不够到位,对两个问题的概念讲解不够清晰。 ◆教学建议 分数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到分数时,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哪是份数,哪是数量,这也是理解分数的难点所在。 1.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区分份数和数量的。像这样“每份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所表示的就是份数。求份数首先要有标准量,如上面的“总量”、“乙”就是标准量,份数是没有单位的。像这样“每段长几分之几米”、“每分是几分之几时” 所表示的就是数量,数量是有单位的。 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问题1“每段长多少米?” 求的是数量。把5米平均分成份,列式就是5÷6=6 5 ,问题2“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份数。以钢管的全长为标准,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份,每份就是6 1。 2.数形结合理解题意。可以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 一些方法来理解意 ◆资源链接 这样区分份数和数量 例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问题1“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份数。以钢管的全长为标准,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 31。 问题2“每段长多少米?” 求的是数量。把1米平均分成份,列式就是1÷3= 3 1米 例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分之几块,是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错题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54+450= ()÷5-23=102 12×5×9= 3.竖式计算(打*的验算) 4.605×98= 4050×708= 32×24= 69×46= 705×56= 1023×46= 60122÷32 50032÷48 5.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189×25÷189÷25 350×8+1096÷2 1264-456+736-244 654÷11×22 3600×25-459 125+749+351+275 2300÷4÷25 37×44+55×37 837×999 7500÷25×4

280×(800-145)÷5+265 (14×5+15-34)÷17 25×32×125 236×0+1÷(1-0) 109×9-(200-5400÷54) 125×(8+80) 4. 列式计算 用308与299的差去除9,商是几? 一个数的8倍是6408 ,这个数比567多多少? 二、填空 三、1. 3500g+()g+705g=10kg 2.课桌长80(),面积是144()。 3.春天到了,小朋友去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占地10000()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间有一个大约320()的喷水池,一群长尾猴也在旁边跳来跳去,它们的尾巴长约1()。小朋友在游乐场里玩了大约1(),又去玩碰碰车。一辆碰碰车玩一次的单价是8(),时间真短,只能玩3()。 4. 108米/分,读作(),表示()。 一百二十七千米每时,写作(),表示()。 5.小胖50米跑测试速度6()江船的速度是20() 叔叔骑电瓶车的速度18千米/时,他每分钟能开()米。 6. 4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4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五年级上单元知识要点与数学错题整理

五年级上单元知识要点与数学错题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利用加减法、乘除法各数之间的关系,求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掌握 一步逆推的方法和格式: 例: 73 +□=101 □÷ 7=11 □ =101- 73 □=11× 7 □ =28 □=77 (注意等号对齐) 加减、乘除法之间关系: (补充) 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 =被减数-差 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 =被除数÷商 2、找规律填数 例: 1、1、1、1、4、7、 13、□ 3、小数的性质:小数部分末尾添上“ 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单位换算易错点:进率较大的单位换算:例如平方米——平方千米 吨——克 4、能根据树状图用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方框里的数,掌握两步逆推的方法和格式 例:□ +9.32-36.49=30.71 方法 1:画树状算图并逆推 先算: 30.71+36.49=67.2 (想:被减数 =减数+差) 再算: 67.2-9.32=57.88 (想: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方法 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根据计算顺序,把□ +9.32 先看成一个整体) □ +9.32-36.49=30.71 □ +9.32=30.71+36.49 □ +9.32=67.2 □=67.2-9.32 □=57.88 杜杜第一单元错题整理 被减数 =差+ 减数 被除数 =商×除数

、竖式计 算:0.037 ×2.5=

二、填空: 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近似到百分位是7.80 ,这个三位小 数最大是(),最小是()。 2.130.6 亿人=()人。 3.一个()的数乘(),积一定等于这个数。 4.50平方米40平方厘米=()平方米。 5.0.8 ÷ 2.5= (0.8 × )÷( 2.5 ×)=÷ 三、列式计算 1.1.5 的 4 倍比一个数多 1.7 ,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 5 倍是105,这个数除0.63 ,商是多少? 四、应用题: 1.把一根8 米长的竹竿对折插入水中,0.75 米竿子沾泥, 2.25 米 竿子沾水,有多少竿子是干的? 2.2007年夏季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 1.6 万吨以上,每吨垃 圾约能发电290 千瓦时。 1)如果将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用来发电,一天就能发电多少千瓦时? 2)一千瓦时电可以炼铁0.178 吨, 6.5 万千瓦时电科院炼铁多少万吨? 3)如果用生活垃圾来发电炼铁,上海2007 年夏季一天生产的生活垃圾可以炼铁多少万吨? 3.小胖和小丁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8.5 分钟后相遇,小 胖的速度是78 米/分,比小丁每分钟的速度慢9 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错题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错题整理 一、填空 1. 闰年的2月比平年的多1填;为( )天。 2. 演出从下午3时开始;经过2小时15分钟后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3. 奥运会每4( )举行一次。 4. 340÷2读作( );也可以读作( )。 5. 79×42的积大约是( )。 6. 共有12根小棒;这些小棒的62是( )根;这些小棒的4 1 是( )根。 7. 0.5吨= ( )千克 8. 一根铁丝正好围成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如 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一根铁丝长 5 4米;比另一根短51 米;两根铁丝共( )米。 10.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6份是( ) 个( );写作( )。 11. 一堆煤4吨;可以烧15天;平均每天烧这吨煤的( );5天烧这吨煤的( );平均每天 烧( )吨。 12. 把6块饼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6块饼的( );是( )块。 13. 王师傅每天的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他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全天的( )。 14.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15. 把2米长的丝带平均分成5份;1份是( )米;2份是( )米。 16. 3天是一周的( );3个c 加上( )个81是87 。 17. 2除以4;商是两位数且没有余数;□ 里最大能填( )。 18. 小明家住6楼;他从1楼上到5楼一共走了60级台阶;他上下一次楼;要爬( )级台阶。 19. 6□8÷3的被除数是中间是( )时;结果没有余数。 20. 小红在数学考试时;把一个数除以3错算成了乘3;结果得378;正确的结果是( )。 21. 6□2÷3要使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 )。 22. 8□2÷4要使商中间有0而没有余数;□ 里可以填( )。 23. 214÷4的商是( )位数;420÷4的商的中间有( )个0。 24. 要使7□6÷7的商里面有0;□里最大能填(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错题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 )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 )公顷,3份占这地的( )。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 )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21小时,做英语用了4 1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1,做英语用了4 1,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五年级上册错题整理

五年级上册错题整理 填空。 1、一瓶矿泉水的外包装上标有“净含量250ml ±3ml ”,说明这瓶矿泉水的净含量最多( )ml ,最少( )ml 。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 ),周长(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 ),周长(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cm ,高是18cm ,它的面积是( )cm 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 2。 4、一个梯形上底是12cm ,下底是20cm ,高是30cm ,面积是( )cm 2。 5、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底长30米,高2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 )。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底是36厘米,高是( )厘米。 7、一块梯形装饰板,上底6分米,下底10分米,高1米。装饰板的两面都要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8、在面积是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 )。 9、把一个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如果每个梯形上、下底之和是8米,那么梯形的高是( )米。 判断。 1、在+4,—6,0,9,—0.08,20.56,—4 3中,一共有4个整数。 ( )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侯,周长和面积都不会变。 ( ) 3、一个平行四边形,底16cm ,高10cm 。如果它的底增加1cm ,高减少1cm ,那么面积将保持不变。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5、一个三角形的高延长到原来的4倍,面积就是原来的2倍。 ( ) 选择题。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分米、2分米,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2 B.6 C.3

五年级下册数学错题整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错题整理 第一二,单元 一、填空 16、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5倍,若从乙仓库运出24吨放 入甲仓库,则甲、乙两仓库存粮正好相等。原来甲仓库存粮()吨,乙仓库存粮()吨。 二、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比X少0.4的数,再扩大5倍,表示得数的式子为:(X-0.4)×5.( ) 四.计算 2.解方程 0.5X-0.5+0.8=1.38 10×7-5X=9.2 五、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B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8千米,乙每小时行15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2.4千米。求A、B两地这间的路程。 6、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做50个,可以按时完成,每天做75个,可提早10天完成。原来完成这批零件要多少天?7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一共放有245本书。上层每天借 出15本,下层每天借出10本,3天后上、下两层图书的本数一样多。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错题原因及解题方法:

第三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小于20的自然数中,合数有( )个,质数有(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分解质因数。 将84分解质因数:( ) 9.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大是( )。 三.选择题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12.符合条件的数有( )组。 A 1 B 2 C 无数 五,操作题 1. 小华骑车从家去距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 拆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 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六、解决实际问题 4.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72,且a 、b 不成倍数关系,则两数各是多少? 5.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和56朵黄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最多可以分成几束?每束里红花和黄花各有几朵? 7,绿化工人在一段公路的两侧每侧隔4米栽一棵树, 0 错题原因及解题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错题集讲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错题集1. 小明在计算“145-□÷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7。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2. 龙龙在计算36×(□+3)时,把运算顺序搞错了,先算了36×□,这样得到的 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3. 妈妈从家里到工厂上班的单程路线是3000米,昨天妈妈从家中走出4千米,又回家去取一个重要的工具,然后又来到工厂,妈妈这次从家到工厂共走了多少千米?

4. 京京每天步行去上学,她每分钟走70米。今天早上去学校时,走了两分钟后发现忘记带数学课本了,立即沿原路返回家去取,当她到达学校时发现今天上学一共用了13分钟。他家到学校有多远? 5. 把下面每组中的几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380÷20=19 19×5=95 240+140=380 列综合算式:(2)60÷30=2 2+25=27 540÷9=60 列综合算式: 6.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7. 有一条小路,沿小路两边每隔10米种一棵柳树(两头都种),共种40棵柳树。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8. 工人叔叔用货车5 次共运了1 吨的货物,照这样下去,运22次一共能运多少千克的货物? 9. 大小卡车同时运货,大卡车运4次,小卡车运5次,共运货66吨。大卡车2次的运货量等于小卡车3次的运货量,大小卡车每次各运多少吨? 10. 一个工人平均每3天制造零件150个,该名工人10天能制造多少个零件? 11. 钱老师的手机充满电后可以连续使用2天,田老师共有两块这样的电池,都充满电后可以连续使用多少小时?

12. 109减去49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列式为: 13. 明明在计算150-口×4时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480 。口为多少?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应是多少? 14.判断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这两个数。()(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它们的积。() 15. 小欣把4+△×15,错算成(4+△)×15,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16. 小欣把14×(△+3),错算成14×△+3,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错题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 01填空题。 1、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 2、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了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张和小李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3、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驶4时,货车要行驶5时,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 4、100克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的含糖率为12.5%,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 5、若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6、把甲队人数的1/4调入乙队,这时两队人数相等,甲队与乙队原人数的比为()。 7、六(1)班今天到校40人,请病假的5人,该班的出勤率是()。 8、把一个半径是10cm的圆拼成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9、()米比9米多40% , 9米比()少55% ,200千克比160千克多()%;160千克比200千克少()%;16米比()米多它的60%;( )

比32少30% 。 10、钟面上时针的长1dm,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11、一根水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3,两次共截去全长的()。 12、某种皮衣价格为1650元,打八折出售可盈利10%.那么若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元。 13、正方形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 。 02判断题。 1、某商品先提价5%,后又降阶5%,这件商品的现价与原价相等。() 2、在含盐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盐水的含盐率不变。() 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5%。() 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大小不变。() 03选择题。 1、数学小组共有20名学生,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5︰1 B.4︰1 C.3︰1 D.1︰1

三年级下册数学错题

三年级数学错题集 一、填空题 1. 2□4÷3=☆……2,□内可以填 2、5、8 ,☆相应为 74、84、94 。 2. □72÷4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 ), 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4、5、6、7、8、9 )。 3. 618÷□,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6 ) 4.要使875÷□的商是三位数,□中最大能填( 8 )。 要使□64÷6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大能填( 5 )。 5.如果6□8÷3的商的中间是0,那么□里最小是( 0 ),最大是( 2 )。 如果□96÷6的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大可以填( 5 )。 ☆6.如果□96÷7的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大可以填( 6 )。 1.早晨面向太阳是(东)方,左右平伸双臂,右手指的是(南)方,左手指的是(北) 方,背对的是(西)方。 2.东于(西)相对,南于(北)相对;面向东,背对(西),伸开双手,左手指向(北), 右手指向(南)。 1.口算150×6时,我们可以把150看成15个十,每计算15个十乘6得( 90 )个十, 是( 900 );也可以先计算15乘6的( 90 ),再在末尾添上( 1 )个0,得( 900 )。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3 )位数,也可能是( 4 )位数。 3.52×80的积末尾有( 1 )个0,是( 4 )位数。 1.□3×2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4 )。 2.如果38×□8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2 )。 3.最大两位数乘最小的一位数的积是( 99 )。 1.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 2.把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个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分米)1.体育老师买了28个篮球,每个48元,老师大约要带(1500元) 1.6040平方分米=(60)平方米(40)平方分米 2.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学校7月5日放假,9月1日开学,暑假共有( 58 )天. 2.化肥厂在年底完成生产任务,结果提前18天完成了生产任务,这个工厂在( 12 )月 ( 13 )日完成任务。 31-18=13天 1.计算除数一位数的除法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高)位不够除时,从被 除数的(前二位)除起。 2.笔算37×29,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2乘37得(74)个(10),因此积的末尾和第一个 因数的(十位)对齐。 1.1900年、2100年平年 1600年、2000年1996年闰年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错题整理集(排版)

2011年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错题整理集 2011年9月11日(周日) 《补》P3:第3题: 一袋饮料的外包装上标有“净含量500±5克”,你能解释这个标注的含义吗? 《补》P5:第5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麦地,底40米,高25米。去年计划收小麦550千克,实际每平方米收小麦600克,能不能完成计划? 《补》P8:第2题: 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补》P9:第2题: 一块白菜地的形状是三角形,它的底是30米,高是20米。如果每平方米种8棵大白菜,这块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大白菜? 《评》P2:第5题: 把9、+7、-7、-3、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评》P2:第3题: 5名同学一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5分,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和平均分相差的部分。分别是:A+1分;B-2分;C+2分;D+4分;E-5分。在下表中表示出他们的实际分数。 (1)该电梯()楼上的人最多,()楼下的人最多。 (2)在二到七楼之间,()楼没有人上电梯,()楼没有人下电梯。 (3)该电梯到八楼后又继续往上运行,此时电梯里有()人。 2011年9月17日(周六) 《评》P4:第2题:判断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周长变了,面积大小不变。() (3)底和高都不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评》P5:第2题:判断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评》P5:第6题: 如图,涂色部分面积是60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评》P6:第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评》P7:第1题: 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 《评》P7:第2题:计算下面各梯形的面积。 5米 7米 4米 4米 《评》P7:第5题:如图,用50米长的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鸡舍。鸡舍的面积是多少? 20米 《评》P8:第1题:(1)梯形的上底是4分米、下底是8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2)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30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评》P8:第5题:有一堆钢管,下面一层比上面一层多1根钢管。最上层有3根,最下层有11根,共放了9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 《评》P9:第3题: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24 36

三年级数学常见错题

一、直接写得数600+4000= 3000+700= 二、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325-112+88 三、填空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 2. Stella在计算时,把一个加数的十位上的8看成了3,把另一个加数的个位的6看成9,计算得到的和是95。正确的和应该是几?() 3. Jenny在计算时,把一个加数的十位上的9看成了8,把另一个加数的个位的7看成1,计算得到的和是95。正确的和应该是几?() 4. 用多连块画出4x3的长方形和4x4的正方形。 四、应用 浦南路小学学生秋游,三、四年级各去了200人,五年级去了226人,三个年级共去了多少人?

0929 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489-345+511 1864-(864+23)2653-(1653-59)= = = 875-566+125 2653-(729+653) = = 一个因数是7,另外一个因数是408,积是多少? 39×8的积在()和()之间,更接近() 43×7的积在()和()之间,更接近() 要把1、3、5、7这四个数字分别填入□里,写成乘法算式。(1)要使积最大,应该怎么填?□□□×□ (2)要使积最小,应该怎么填?□□□×□

2489-(489-511) 1884-(159+884)875-(275-99) = = = 48×8的积在()和()之间,更接近() 21×7的积在()和()之间,更接近() 要把2、4、6、8这四个数字分别填入□里,写成乘法算式。(1)要使积最大,应该怎么填?□□□×□ (2)要使积最小,应该怎么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