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牡丹花会

历届牡丹花会
历届牡丹花会

洛阳牡丹花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至2012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30届。

洛阳牡丹花会创办历程

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花作为洛阳市“市花”,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至今(2014年),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32届牡丹花会。

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也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

第1届(198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来自7个国家、地区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游客250万人次。

第2届(198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人300余万。

第3届(1985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及16个国家、地区的250万中外游客。花会期间,首次举办了中外经济技术洽谈会,签订协议书和合同书86项。

第4届(198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300万人次。和日本、法国、瑞士等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十几个省、市代表团就引进技术、资金,经济技术合作,补偿贸易,输出技术,承包国外工程等200多个项目进行了洽谈,签订了七十多份合同书、协议书。牡丹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一举夺魁。

第5届(198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前来赏花的中外游客达300多万人次,经济贸易成交额达2.5亿元,外汇286万美元。

第6届 ( 1988年4月15日-4月25日) 本届花会赏花观灯游客达300多万人,经济活动成交额逾12亿元。

第7届(1989年4月15日-4月25日) 本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300余万人,经济贸易成交额5.3亿元。

第8届(1990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200余万人次。经贸活动成交额6.6亿多元。

第9届(1991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160万。经贸成交额8.7亿元。

第10届(1992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160万人次。经济技术贸易成交额14.3亿元,其中我外资金额8126万美元。

第11届(199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150

万人次。

第12届(199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140

万人次,经贸洽谈活动总计签约项目312项,成交总金额15.17亿元。

第13届(1995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接待中外游客130余万人,各类经贸洽谈活动成交总金超10亿元。

第14届(199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90多万人次,各类经贸洽谈活动成交额达21.612亿元,其中外资金额 5834.5万美元。

第15届(199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牡丹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170多万人次。各项经贸成交额7.7亿元。

第16届(1998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各类经贸活动成交额39亿元,是1997年的5倍多。

第17届(1999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开幕式暨庆典晚会首次在互联网上直播。本届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各类经贸活动成交额达21.54亿元。

第18届(2000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其中外宾6492人。花会期间,经济贸易成交额17.6亿元(含外资5.46亿元)。

第19届(2001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来宾4000多人花会期间,经济贸易成交额达20.5亿元(含外资4.08亿美元)。

第20届(2002年4月10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共接待游客219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7449人花会期间, 共签订各类合同38个,投资总额64亿元(含外资4.2亿美元)。

第21届(2003年4月10日-4月25日)本届花会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77.3 万人次,花会期间,共签订各类合同160个,投资总额127亿元(含外资6.5亿美元)。

第22届(2004年4月10日-4月25日) 本届牡丹花会共接待国内游客241.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6亿元;境外游客5615人次。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共签订合同176个,投资总额196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55亿元。176个合同项目的平均投资额为1.1亿元,上亿元的项目有50个,投资总额170.8亿元,占总投资的87.3%。

第23届(2005年4月8日-5月8日) 本届花会共签订各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84个,投资总额205亿元;花会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88.4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19亿元。

第24届(2006年4月10日-5月10日) 本届花会期间共签订各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项目214个,投资总额352.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8个,投资总额5.6亿美元。花会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938.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3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6.37%和44.48%。

第25届(2007年4月1日-5月10日) 本届花会共接待国内旅游1281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49.08亿元,较上届花会增长37.15%、39.83%。接待入境游客8.76万人次,旅游创汇2253万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81.74%和81.76%。

第26届(2008年4月1日-5月10日)

第27届(2009年4月1日-5月10日) 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暨河南省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2009年4月9日晚8时开幕。

第28届(2010年4月1日-5月5日)本届花会以“花开五洲、情系洛阳”为主题开展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活动共34项。

第29届(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本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后的首届活动,以“洛阳牡丹、富贵天下”为主题,精心策划了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24项主要活动。

第30届(2012年4月5日-5月5日)此次文化节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23.5%。接待入境游客16.35万人次,旅游创汇396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25%;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689.5万人次,同比增长24.5%。

第31届(2013年4月1日-5月5日)

第32届(2014年4月5日-5月5日)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节徽(上)、吉祥物(下)

节徽是牡丹文化节的重要标识,作者陈云,标识以汉字“洛”融合“文”变形为主体设计核心,勾勒出绽放的牡丹、腾飞的祥龙、黄河浪潮等元素,“洛阳”融合“文化”。

吉祥物是牡丹文化节的形象代表,作者郭文俊,以“洛阳红”牡丹卡通形象为元素,以花为头、绿叶为衣,花蕊为冠,表示洛阳拥有“花之冠、花中王”的“国花”美誉。取名“红红”和“丹丹”,则寓意洛阳红牡丹,也寓意洛阳人民构建“中国牡丹城、和谐新洛阳”的一片“丹”心。

主题宣传口号是牡丹文化节的重要对外宣传语,由朱来君提交的“千年帝都神韵,满城国色天香”当选。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陈茂同 我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便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统治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各级官吏,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管理和压迫人民的,各类职官机构,都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王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全国的土地、奴隶及平民都属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把一部分土地、奴隶及平民分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是受封区的统治者,但须服从王命,对王承担徭赋义务。在诸侯封地内,也建立一套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政权机构和官吏,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地方政权。诸侯又把土地、奴隶及平民分封给奴隶主贵族卿、大夫。卿、大夫是其封地内的统治者。有的卿、大夫担任着王国或诸侯国的重要官职,辅佐王和诸侯进行统治。 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百官之中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和事务官三类。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周朝的官制在商朝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组织和较完整的官僚制度。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其权力很大,是国家的总管。协助周王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是六卿,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太宰是朝廷的政务总管,太宗管宗庙谱系,太史管起草文告、编写史书,太祝是最大祭祀官,太卜是占筮官,太士是神职官吏。此外,周朝还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分别掌管土地、军赋、工程、群臣爵禄、刑罚等。 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他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这就是所谓世卿制度。春秋时期由于诸侯间强凌弱,大并小,互相间进行无休止的兼并争霸,周王朝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的权力,贵族分封制度行不通,各诸侯国称王称霸,设官分职,各行其是,职官制度也因而发生了变化。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

动态规划作业 1、1、设某工厂自国外进口一部精密机器,由机器制造厂至出口港有三个港口可供选择,而进口港又有三个可供选择,进口后可经由两个城市到达目的地,其间的运输成本如图中所标的数字,试求运费最低的路线? 把A看作终点,该问题可分为4个阶段。 f k(S k)表示从第K阶段点S k到终点A的最短距离。 f4(B1)=20,f4(B2)=40,f4(B3)=30 f3(C1)=min[d3(C1,B1)+ f4(B1), d3(C1,B2)+ f4(B2), d3(C1,B3)+ f4(B3) ]=70,U3(C1)= B2 或B3 f3(C2)=40 ,U3(C2)= B3 f3(C3)=80 ,U3(C3)= B1或B2 或B3 f2(D1)=80 ,U2(D1)= C1 f2(D2)=70 ,U2(D2)= C2 f1(E)=110 ,U1(E)= D1或D2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最短路线,

E→D1→C1→B2 / B3→A E→D2→C2→B3→A 2、习题4-2 解:1)将问题按地区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地区的编号分别为1、2、3; 2)设S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销售点数, X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的销售点数,S k+1=S k-X k Pk(Xk)表示为Xk个销售点分到第k个地区所得的利润值 fk(Sk)表示为Sk个销售点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最大利润值 3)递推关系式: fk(Sk)=max[ Pk(Xk)+ f k+1(S k-X k) ] k=3,2,1 f4(S4)=0 4)从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向前逆推计算 第三阶段: 设将S3个销售点(S3=0,1,2,3,4)全部分配给第三个地区时,最大利润值为: f3(S3)=max[P3(X3)] 其中X3=S3=0,1,2,3,4 表1

我的家乡菏泽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菏泽优秀作文 菏泽又称曹州,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齐鲁大地上。菏泽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下面我们来看看我的家乡菏泽优秀,欢迎阅读借鉴。 菏泽,位于山东西南部,处于鲁、苏、豫三省交界。古称曹州,人口约15万。是中国的牡丹之都,古称曹州。 大家都知道“曹州牡丹甲天下”这句。其实,菏泽的牡丹不光美,历史也很悠久呢!菏泽牡丹早在明代就开始崭露头角,连大作家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中写道:“曹州牡丹甲齐鲁”。来菏泽,不去牡丹园欣赏一下那雍容华贵的牡丹,肯定是一大遗憾。每年四月,牡丹花开放之时,牡丹园中定会游人如织,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地、外国游人。还有许多摄影师,将盛放的牡丹的最美姿容,记录在相机里。 菏泽不光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就是其中之一。曹州面人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各个流派的传承人都仿佛长了一双富有魔力的手,一团面与几个不起眼的工具,在他们的手下混合、提炼、升华,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出来了,它们神态各异,却都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这就是我的家乡———菏泽。你们喜欢吗? 我的家乡菏泽坐落在美丽而富饶的齐鲁大地上。素有“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的美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到谷雨前后,牡丹花就会竞相开放。一走进公园,你就会闻到一阵清香。有的牡丹还是花骨朵,看起来仿佛是害羞的小姑娘;有的牡丹含苞欲放,正准备迎接远方的客人;有的牡丹已经昂首怒放,争奇斗艳。牡丹花有很多种颜色,有的金黄金黄的,好像金色的太阳;有的火红火红的,好像大大的火球;有的雪白雪白的,好像盛开的白荷花。一团团,一簇簇,看得使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如果把牡丹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到了傍晚,新天地公园的音乐喷泉会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断忽续,再加上不断变化的花形和五颜六色的灯光,蔚为壮观。 我的家乡菏泽还有很多小吃呢,如羊肉汤、烧饼、驴肉、壮馍……一定会让你大饱口福。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动心了吧?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我和家乡都会张开双臂欢迎你。 我的家乡在菏泽,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非常的喜欢这里。 菏泽市位于菏泽、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篇一:东汉官制简表 东汉官制简表 州 刺史(牧) 县 县令(县令) 乡 乡佐游徼三老有秩 亭 亭长 里 里魁 篇二: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最高统治阶层注意总结前人尤其是秦朝用人经 验和教训;根据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形,建立和推行了一套新的选官用人制度。 一、惩秦之弊,信用士人 “士人”、“士子”、“儒(生)”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俗称。西汉创建者刘邦,由秦的泗水亭 长起家,曾经对“儒”等有识之士颇为轻视。《史记》郦食其传载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 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称帝后,著名辨士陆贾劝导他,在马上打天下,不能在马上 治天下,应该依靠武力夺取政权,而以知识治理天下国家,“长久之术”在于“文武并用”。刘邦 从此开始改变对士人的态度。 在倒秦战争中, 刘邦又亲眼目睹了秦王朝短命而亡的情景。 因此, 当西汉王朝一建立,刘邦便比较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吸取了秦朝排斥士人参政暴 虐而亡的教训,开始信用士人。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原秦博士、投奔刘邦的大儒叔孙通提出建议:制定朝 纲国典、礼仪制度。刘邦采纳了,征集原鲁国地区的儒生 30 人,研究和制定国家礼仪,以明 君臣、上下的尊卑秩序。刘氏朝廷因之威风肃凛,等级森严。刘邦情不自禁地说: “吾今日乃 知为皇帝之贵也。”他懂得了信用士人作用何在。此后,西汉王朝政府对知识分子是比较信用 的。 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后,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此 后长期成为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指导思想。董仲舒做了一件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很不利的事 情。但由于对汉王朝专制统治益处很大,所以备受重用。从此汉朝君主已经不再存在信用士人 与否的问题,而是要更重用代圣立言的儒士。汉昭帝死后一度掌管朝政的霍光,也曾深有体会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修订稿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动态规划作业 1、1、设某工厂自国外进口一部精密机器,由机器制造厂至出口港有三个港口可供选择,而进口港又有三个可供选择,进口后可经由两个城市到达目的地,其间的运输成本如图中所标的数字,试求运费最低的路线? 把A看作终点,该问题可分为4个阶段。 f k(S k)表示从第K阶段点S k到终点A的最短距离。 f4(B1)=20,f4(B2)=40,f4(B3)=30 f3(C1)=min[d3(C1, B1)+ f4(B1), d3(C1, B2)+ f4(B2), d3(C1, B3)+ f4(B3) ]=70,U3(C1)= B2 或B3 f3(C2)=40 ,U3(C2)= B3 f3(C3)=80 ,U3(C3)= B1或B2 或B3 f2(D1)=80 ,U2(D1)= C1 f2(D2)=70 ,U2(D2)= C2 f1(E)=110 ,U1(E)= D1或D2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最短路线,

E→D1→C1→B2 / B3→A E→D2→C2→B3→A 2、习题4-2 解:1)将问题按地区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地区的编号分别为1、2、3; 2)设S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销售点数, X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的销售点数,S k+1=S k-X k Pk(Xk)表示为Xk个销售点分到第k个地区所得的利润值 fk(Sk)表示为Sk个销售点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最大利润值 3)递推关系式: fk(Sk)=max[ Pk(Xk)+ f k+1(S k-X k) ] k=3,2,1 f4(S4)=0 4)从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向前逆推计算 第三阶段: 设将S3个销售点(S3=0,1,2,3,4)全部分配给第三个地区时,最大利润值为: f3(S3)=max[P3(X3)] 其中X3=S3=0,1,2,3,4 表1

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景观现状调查

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景观现状调查 摘要:通过对曹州牡丹园改造前后景观的实地调查,对曹州牡丹园的主要改造内容做了阐述与分析,并通过现场照片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前后对比展示,以期向人们展示曹州牡丹园的规划成果,展示菏泽“牡丹之乡”的历史特色。 关键词:牡丹园;规划;景观改造;调查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aozhou peony garden landscape before and after reconstruction, the main transformation contents of the peony garden were expounded and analysised. and through the scene photos on transformation effect comparing and showing, the planning achievements and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 of heze peony will be showed to people. key words: peony garden; planning;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菏泽“牡丹之乡”特色历史悠久,但一直缺少展示的窗口和良好的宣传。曹州牡丹园位于菏泽市牡丹区,公园原面积为51公顷,是市内最大的牡丹观赏区。但由于公园长期存在观赏空间局促、景点稀少、设施老旧、功能薄弱等问题,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评价均欠佳,以至于每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一直兴盛不起来,牡丹的展示链一直没有形成。2008年11月,菏泽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委托北京北

历代职官品位表

历代职官品位表 (一) 汉代百官秩禄表* 万石 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前后左右将军 中二千石 太常光禄勋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卫尉执金吾 真二千石 诸侯相詹事 二千石 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詹事将作少府大长秋长乐少府长信少府典属国水衡都尉京兆尹左 冯翊右扶风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司隶校尉诸侯相郡太守长

信中太仆诸侯太傅诸侯 御史大夫诸侯中尉中少府左曹右曹大郡都尉州牧长陵令 城门校尉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 比二千石 丞相司直光禄大夫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监羽林中郎将西域都护奉都 尉驸马都尉骑都尉郡都尉 护军都尉 千石 丞相长史大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太常丞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鸿胪丞宗正丞大司农丞 少府丞廷尉正监廷尉左丞廷尉右监诸侯郎中令诸侯仆万户县令 将军长史执金吾丞 比千石 太中大夫郎中车将郎中户将郎中骑将谒者仆射期门仆射

谏大夫 六百石 将作少府丞詹事丞水衡都尉丞廷尉左平廷尉右平京兆丞左冯翊丞右扶风丞京辅都尉丞 左辅都尉丞右辅都尉丞郡长史州刺史郡太守丞郡都尉丞万户县令朔方刺史太子门大夫太子 庶子太常掌故武骑常侍公车司马令大厩令未央令家马令车府令路軨令骑马令骏马令式 道左候式道右候式道中候廪牺令闾师 比六百石 博士议郎左中郎右中郎五官中郎戊已校尉太子洗马谒者 五百石 县长

县丞县尉 比四百石 五官侍郎左侍郎右侍郎 三百石 次县长 比三百石 五官郎中左郎中右郎中 二百石 左冯翊卒史县丞县尉 百石

御史属左右内史卒史郡国五经卒史大行卒史长安游缴长安狱吏 比百石 斗食佐史 *本表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写成。 (二) 三国魏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黄钺大将军三公诸国王、公、侯、伯、子、男大丞相 第二品 诸四征、四镇、车骑、骠骑将军诸大将军 第三品 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尚书令左、右仆射尚书中书监、令秘书监诸征、镇、安、平将军 光禄大夫九卿司隶校尉京兆、河南尹太子保、傅大长秋太子詹事中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大一统 官僚与文治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大一统 官僚与文治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一是“大一统”的传统;二是官僚政治的传统;三是文治的传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其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充分重视、认真研究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近代政治,历时甚短,新传统尚未定型。而古代政治传统,则相对凝重,影响深远,其中,最值得研究的,主要有三。 一是“大一统”的传统。“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在政治实践中,特别是明清两朝,它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属机构,国家号令统一于中央,重要事务决定于中央。秦汉以降,尽管知识界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讨论时有发生,但并未产生重要的实际政治影响,“不过迂儒之常谈”。“封建” 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明代,“国家罢除丞相,设府、部、院、寺分理庶务,事权归于朝廷”,皇帝实现了对国家重要政治权力的垄断(傅恒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00)。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康熙帝语,《清圣祖实录》卷144)。乾隆皇帝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王先谦:《乾隆朝东华录》卷28)秦汉至明清的中国政体,实质上是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一统漠北,即在蒙古高原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在历史上,它往往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攻掠骚扰,给中原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甚至汉朝文景之世,

菏泽民间文化

菏泽民间文化 牡丹之乡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中国牡丹之乡”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该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 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 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 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 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我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是继洛阳牡丹花会后的全国第二大牡丹节会。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156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菏泽牡丹园是菏泽牡丹最多的地方,来菏泽不可不去牡丹园。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我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菏泽牡丹还曾经被新闻界拍成电视、电影。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国际牡丹旅游文化节”。 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含例题及答案)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195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动态规划问世以来,在经济管理、生产调度、工程技术和最优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排序、装载等问题,用动态规划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求解更为方便。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 动态规划程序设计是对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不象前面所述的那些搜索或数值计算那样,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清晰的解题方法。动态规划程序设计往往是针对一种最优化问题,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解题方法,而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因此读者在学习时,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分析、讨论,逐渐学会并掌握这一设计方法。 基本模型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当然,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是任意确定的,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如图所示:(看词条图) 这种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就称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记忆化搜索 给你一个数字三角形, 形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找出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的一条路,使得所经过的权值之和最小或者最大. 无论对与新手还是老手,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题了,很容易地,我们写出状态转移方程:f(i, j)=a[i, j] + min{f(i+1, j),f(i+1, j + 1)} 对于动态规划算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状态转移方向,比较容易地写出动态规划的循环表示方法。但是,当状态和转移非常复杂的时候,也许写出循环式的动态规划就不是那么

浅谈洛阳牡丹花会的新发展之路

浅谈洛阳牡丹花会的新发展之路 摘要 伴随各地“经贸搭台,特色唱戏”的招商引资理念,各类文化节层出不穷。近年来,大大小小的牡丹节、牡丹花会呈愈演愈烈之势,同以牡丹为主题,运作手法相似,贪大求全,殊不知热闹的场面下潜伏着产品同质化的危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牡丹因其生长地域、栽培历史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深入研究牡丹的地域文化,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牡丹花卉旅游产品。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牡丹花会带来的挑战,经过三十年经营升格为中国牡丹节后的洛阳牡丹花会将如何脱颖而出?本文将以民俗文化旅游的角度探索洛阳牡丹花会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洛阳牡丹花会;民俗旅游;SWOT分析 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洛阳市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阳市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洛阳牡丹花会不仅彰显了洛阳市的魅力与特色,而且起到了“依花会造势,因花会发展,以花会兴市”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洛阳牡丹花会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有一些因素还制约着洛阳牡丹花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发挥乃至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牡丹文化开发的滞后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旅游产品品质的高下和品位的高低、吸引力的强弱和竞争力的大小,而且还决定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最终走向。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看,旅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一个成功的旅游节庆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使旅游者情不自禁地陶醉于某个文化氛围之中。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景观性旅游节庆,其特色和魅力就在于牡丹文化。如何彰显牡丹文化,并外化于洛阳牡丹花会的旅游产品之中,从而提高洛阳牡丹花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其长盛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是洛阳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严绍荡简介

严绍璗简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20 更新时间:2004-12-15 严绍璗的学术履历 严绍璗,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4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64-1989年任职北大古典文献专业,1984年担任专业主任,1985年兼任副文献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至今任职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998年6月起担任研究所所长。其间又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佛教大学、宫城女子大学和日本文部科学省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与National Institute of Japa nese Literature等担任客座教授,学术访问日本30余回,先后数回走访海峡两岸和港澳、韩国和美国等。严绍璗长期从事以中国文化研究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其主要学术兴趣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东亚文化与文学的历史联系和各自的民族特征,阐明了构造成各种联系的文化的内在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理解东亚文化本质的“变异体”理论,从而把对东亚文化与文学的“双边关系研究”提升为以“文化语境”为生存环境的“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研究。以《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和《中国与东北亚文化关系志》及相关论文为代表,其理论价值与演示模式在比较文学的一般研究中具有普遍性意义。 第二,从最基本的原始材料的积累开始,建立并推进了“日本汉学”与“日本中国学”的学科建设,成为当今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汉学(中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严绍璗在这一领域中主要做了以《日本的中国学家》为代表的“基础性资料编篡”,以对日本中国学者的大量的学术论著的翻译为基础的“基本文本建设”,和以《日本中国学史》为代表的学术史研究,从而构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体系。 第三,以《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为基本标志,严绍璗长期从事对国内外汉籍善本原典的追寻、整理和编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在理论上的一系列原创性见解和在方法论上的原典性实证的特征,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人文学者的最基本的学术基础。 自1980年以来,出版了13部专著,发表了120余篇论文、读书札记和调查报告,新建了4门课程,培养了2位文学博士和8位文学硕士、指导着8位博士生,学术出国24次,累计在国外工作研究五年有余,其中1985年应邀担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日本学部客员教授,1989年担任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客员教

动态规划法求解生产与存储问题

动态规划 一·动态规划法的发展及其研究内容 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把多阶段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1957年出版的他的名著《Dynamic Prog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动态规划问世以来,在经济管理·生产调度·工程技术和最优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组合·排序·装载等问题,采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比用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二·动态规划法基本概念 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的动态规划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阶段 阶段(stage)是对整个过程的自然划分。通常根据时间顺序或是空间特征来划分阶段,对于与时间,空间无关的“静态”优化问题,可以根据其自然特征,人为的赋予“时段”概念,将静态问题动态化,以便按阶段的顺序解优化问题。阶段变量一般用k=1.2….n.表示。

1.状态 状态(state)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也叫系统)在过个阶段的初始状态或客观条件。它应能描述过程的特征并且具有无后效性,即当某阶段的状态给定时,这个阶段以后的过程的演变与该阶段以前各阶段的状态无关。通常还要求状态是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可以观测的。描述状态的变量称为状态变量(State Virable)用s 表示,状态变量的取值集合称为状态集合,用S表示。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称为允许状态集合(set of admissble states).用x(k)表示第k阶段的状态变量,它可以是一个数或者是一个向量。用X(k)表示第k阶段的允许状态集合。 n 个阶段的决策过程有n+1个状态变量,x(n+1)是x(n)的演变的结果。 根据演变过程的具体情况,状态变量可以是离散的或是连续的。为了计算方便有时将连续变量离散化,为了分析的方便有时又将离散的变量视为连续的。 2.决策 当一个阶段的状态确定后,可以做出各种选择从而演变到下一阶段的某个状态,这种选择手段称为决策(decision),在最优控制问题中也称为控制(control)描述决策的变量称为决策变量(decision virable)。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称为允许决策集合(set of admissble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沿革史中国历代职官 中国官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国家出现以后,作为统治阶级要建立政府来管理这个国家。政府实际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了国家而产生,而存在的。为了治理国家和管理政府事务,在人类历史上,无论什么类型的政府,都需要建立起一套管理国家事务的职业官吏,官吏是政府的代表,政府则是国家的权威性代表形式。 中国的君主制政府与职官之发展,经历奴隶制政府和封建制政府 前后两个历史阶段,长达四千余年的历史。 夏建立了第一个国家,从而产生了国家机构与职官,氏族首 领的职能被国家官吏所取代,并赋以新的形式与国家强力统治内 容。到商代,国家机构与职官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据社会发展与国 家统治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和职官。至周,国家机构与职 官设置已基本规范。但就夏商周三代而言,国家机构与职官设置比 较简单、凌乱,缺乏系统性,分职设官随意性较大,一职一官,许多机构与职官界限不清,往往一个职官就是一个机构,职官分工既不明确也不固定。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他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这就是所谓世卿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适应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在国家机构与职官设置上有了很大突破。在用人制度上,更是出现了飞跃,传统的世袭管制被打破,周王朝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的权利,贵族分封制度行不通,各诸 侯国称王称霸,设官分职,各行其是,职 官制度因而发生变化。 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了 以皇帝为核心,以三公九卿为主体的新型 封建官制。这种新型管制既有流过管制的 综合借鉴,又有秦始皇本人的发明独创。 秦官制在中国官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就整个封建社会官制而言,都是秦官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由于秦王朝的速亡,只建立起了国家机构,官职设置体系,而官吏管理制度缺乏系统的规章。汉代继承巩固了秦官制,为其二千余年的历史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一套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在官吏任用上以汉武帝最为开放,独具特色。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打破商人不得做官禁令,重用商人为官,实行以商沿商的皇帝。开放的用人思想造就了一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事堂制度 唐初制度,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议政场所即为门下省的政事堂。故时人一般皆以三省长官为真宰相,而真宰相参加政事堂商讨军国大政,乃有当然资格(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但唐代宰相,一如隋代,自始就不限于三省长官。隋代柳述以兵部尚书参掌机事,裴矩、裴蕴以黄门侍郎知政事,已开他官兼任宰相之风(注:《册府元龟》卷三○八《宰辅总序》云,“(隋)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另参见《通典》卷二一《职官典》三,《历代职官表》卷三。)。到了唐代,此风更盛,《新唐书·百官志》云:“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注:见《新唐书·百官志》,同书《宰相表》上。 宰相于门下省政事堂议政,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已成为制度,但由政事堂议政发展为唐代中央最高权力机构,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却经过了一百年左右的漫长岁月。《旧唐书·职官志》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注:《旧唐书·职官二》注。) 贞观年间,由于中书出令与门下封驳之间发生流弊,不是知非不纠,就是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唐太宗看到了这种情况,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注:见《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贞观元年》。)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太宗整顿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凡“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注:见《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贞观元年》。)。为了防止政府机构随意扩大和官员冗滥,唐太宗还用法律制度加以保证。同时,他又提高政事堂地位,改变国家总枢机构中政务活动的某些程序。贞观以前,诏敕虽多由中书出令,但承受者多,拟进者少,故宰相议政,多不在诏旨拟定以前,而是在诏旨拟定之后。诏敕之下,事先议论少,事后检查多,所以政事堂之初设于门下,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自武后光宅元年至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684-723年),为中书省政事堂时期。这个时期,政事堂始正式成为宰相议决军国大政的最高国务会议。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裴炎执政事笔,迁政事堂于中书省。李华《中书政事堂记》云:“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注:《全唐文》卷三一六,清光绪辛丑年广雅书局刊本第**册。)《唐会要》卷五一《中书令》条亦云;“永淳三年(即光宅元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注:《资治通鉴》卷二○六《唐纪·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载:十二月,丁巳,高宗崩。甲子,中宗即位。甲戌,以裴炎为中书令。“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征为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及裴炎迁中书令,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政事堂迁至中书省后,在制度上明显的变化,是宰相于政事堂议决政务时,有轮流“秉笔”

学历史必读的几本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必读书 说是“必读书”,不过是老金个人读书的一点经历,想想提出一个书目,对初弄历史的朋友检索历史类书籍或许能提供些方便,就略加整理,不避嫌疑,贴上来。大方之家,必有以教我。 第一阶段—— 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 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 10·顾頡刚主编《古史辨》1-7册 11·钱穆《国史大纲》 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历史》 13·塔西佗《编年史》 1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15·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16·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18·《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必备工具书—— 1·《辞源》 2·《中华大字典》 3·《中外历史年表》 4·《中国历史地图集》 5·《新编万年历》 6·《历代职官表》 第二阶段—— 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 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 4·毕沅《续资治通鉴》 5·唐杜佑《通典》 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8·汉刘向《列女传》 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整体策划方案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整体策划方案

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行销京津沪广深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曹州牡丹园是世界十大花海之一。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浓香。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菏泽被中国花协授予“牡丹之都”称号(洛阳仅是“牡丹之城”)。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237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菏泽成功举办了20届牡丹展览会,展览的牡丹或含苞待放或争相开放,远远望去貌似一片花海,展览的牡丹品种更是多种多样,数量达六百多种。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此项活动,实现合作双方社会效益与经

济效益的双丰收。 2、借此扩大菏泽牡丹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曹州牡丹品牌。 3、借此向世人展现菏泽风貌,传播菏泽悠久历史文化,提高菏泽社会知名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带动鲁西南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4、丰富菏泽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菏泽精神文明建设。 三、指导思想 1、要本着“站位高,起点高”的原则,提升市各活动的档次和品位,吸引高层次游客。 2、景观及活动设计应体现出新、奇、特的概念。 3、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山东实际消费特征、文化环境以及曹州牡丹园现有条件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切忌盲目照搬照抄以往经验,脱离现实实际。 4、高举绿色花会旗帜,将本次活动对曹州

原有绿化景观的破坏将到最低限度。 5、整个活动策划应具有可延续性,为菏泽牡丹旅游品牌文化品牌的后续推广做好铺垫。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5日---5月中旬 四、活动地点 菏泽市演武楼、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 第二部分:前期宣传方案 由承天策划部策划,包括前20界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精彩回顾、精彩开幕式片段、明星宣传、牡丹怒放、花都林海等五个部分,突出菏泽牡丹的久、美、多的现实。 由承天集团乐天传媒制作广告宣传片,由菏泽籍全国著名歌唱家素有“牡丹仙子”之称的彭丽媛代言,在cctv1、cctv7和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广告,形成强大影响力。在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网络视频中大量传播,同时在传统媒介如报纸中大量刊登广告,在齐鲁晚报中设置牡丹花

明代营造史料-单

单士元:《明代营造史料》,《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一期,页116-137。 目次 (一)工部组织沿革述略 (二)内府与营造 (三)工匠供役法 (四)征用夫役法 (五)木料之来源及采木官 引言 明代立国垂三百年,营造之事至繁,本社搜集此类文献,首重发表史料,俾与学者共同研究,但史料搜集,求备綦难,故本社对于史料之发表,不期其备,虽片纸只字,以早获公开为原则,想为读者所乐许页。 一工部组织沿革述略 工部之名,在隋代始列六曹,主营缮者,则有匠作寺,官名曰将作大匠。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将作监,见隋书百官志。唐承隋制未改,至龙朔时乃改为缮工监。武后临朝,(光宅)改为营缮监,中宗复国,复为将作监,宋代仍之,旧唐书职官宋史职官志可考也。五代时局扰攘,官制紊乱,史文略而不详,辽金略仿宋制,泪至元世,则工部官属名称较多。辽金以下说采清代官修历代官职表明代立国,事事皆上仿唐宋吴元年,(洪武纪元前一年)即置将作司,主营缮,洪武元年,始定六产之制,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八月,中书省奏定六部官制,部设尚书正二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主事正七品,先是中书省惟设四部以掌钱谷礼义刑名营造之务,上乃命李善长等议建六部,以分理庶务,至是乃定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先是惟设四部一语,四部何名,阙而未言。按吴元年四月辛丑,与将作司同时立者,尚有太常,司农,大理三司。单安仁为将作司卿,成立六部,以将作隶工部,又以安仁为工部尚书,则所谓四部者即此四司也。 明初工部设尚书侍郎,内分四部,曰营部,(初名总部)曰虞部,曰水部,曰屯部。后改营部为营缮,虞部为衡,水部为都水,屯部为屯田,俱称清吏司。见明会典营缮司以下复设营缮所,营缮所即将作司之改组。将作于洪武元年隶工部,但不属于四司,至廿五年改司为营缮所,将作之名,至此乃革。太祖实录《洪武廿五年四月庚申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各二员,以木匠瓦匠漆匠土工匠搭材匠之精艺者为之》又历代官职表,于明工部组织沿革考曰:《洪武置工部及官属,以将作司隶焉,六年增尚书侍郎各一人,设总部,虞部,水部,屯部为属部,总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余各一人,总部主事八人,余各四人,又置营造提举司,八年增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十年罢将作司,十三年定官制,设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四属部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十五年增侍郎一人,廿二年改总部为营部,廿五年置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二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清吏司。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督大工。……》按洪武初,既设工部,将作仍存,其后将作司改为营缮所,终明之世承之不改,欲考明代营造,则将作营缮其重要机关也。 二内府与营造 明会典卷百八十一《内府造作,大者莫如宫殿,……》又《……凡内府造作,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宫殿门舍墙垣,如奉旨成造及修理者,必先委官督匠度量材料,然后兴工。……》又《嘉靖二十九年题准,凡内府及在外各项大工,例应内官监估计。……》自上观之,工部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 引言:本人在做过一些题目后对DP有些感想,就写了这个总结: 第一节动态规划基本概念 一,动态规划三要素:阶段,状态,决策。 他们的概念到处都是,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说我对他们的理解: 如果把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看成一个工厂的生产线,阶段就是生产某个商品的不同的环节,状态就是工件当前的形态,决策就是对工件的操作。显然不同阶段是对产品的一个前面各个状态的小结,有一个个的小结构成了最终的整个生产线。每个状态间又有关联(下一个状态是由上一个状态做了某个决策后产生的)。 下面举个例子: 要生产一批雪糕,在这个过程中要分好多环节:购买牛奶,对牛奶提纯处理,放入工厂加工,加工后的商品要包装,包装后就去销售……,这样没个环节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产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状态,刚开始时只是白白的牛奶,进入生产后做成了各种造型,从冷冻库拿出来后就变成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_=||)。每个形态就是一个状态,那从液态变成固态经过了冰冻这一操作,这个操作就是一个决策。 一个状态经过一个决策变成了另外一个状态,这个过程就是状态转移,用来描述状态转移的方程就是状态转移方程。 经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对动态规划有所了解了吧。 下面在说说我对动态规划的另外一个理解: 用图论知识理解动态规划:把动态规划中的状态抽象成一个点,在有直接关联的状态间连一条有向边,状态转移的代价就是边上的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向无环图AOE网(为什么无环呢?往下看)。对这个图进行拓扑排序,删除一个边后同时出现入度为0的状态在同一阶段。这样对图求最优路径就是动态规划问题的求解。 二,动态规划的适用范围 动态规划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最优化问题都可以用动态规划解答呢? 一般在题目中出现求最优解的问题就要考虑动态规划了,但是否可以用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最优子结构(最优化原理) 无后效性 最优化原理在下面的最短路径问题中有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无后效性呢? 就是说在状态i求解时用到状态j而状态j就解有用到状态k…..状态N。 而求状态N时有用到了状态i这样求解状态的过程形成了环就没法用动态规划解答了,这也是上面用图论理解动态规划中形成的图无环的原因。 也就是说当前状态是前面状态的完美总结,现在与过去无关。。。 当然,有是换一个划分状态或阶段的方法就满足无后效性了,这样的问题仍然可以用动态规划解。 三,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拿到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后,第一步要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动态规划解决,如果不能就要考虑搜索或贪心了。当却定问题可以用动态规划后,就要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解决问题了:(1)模型匹配法: 最先考虑的就是这个方法了。挖掘问题的本质,如果发现问题是自己熟悉的某个基本的模型,就直接套用,但要小心其中的一些小的变动,现在考题办都是基本模型的变形套用时要小心条件,三思而后行。这些基本模型在先面的分类中将一一介绍。 (2)三要素法 仔细分析问题尝试着确定动态规划的三要素,不同问题的却定方向不同: 先确定阶段的问题:数塔问题,和走路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先确定状态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先确定状态的。 先确定决策的问题:背包问题。(详见解题报告) 一般都是先从比较明显的地方入手,至于怎么知道哪个明显就是经验问题了,多做题就会发现。 (3)寻找规律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耐心推几组数据后,看他们的规律,总结规律间的共性,有点贪心的意思。 (4)边界条件法 找到问题的边界条件,然后考虑边界条件与它的领接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也很起效。 (5)放宽约束和增加约束 这个思想是在陈启锋的论文里看到的,具体内容就是给问题增加一些条件或删除一些条件使问题变的清晰。 第二节动态规划分类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