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猜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猜调》

[教学分析]:《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这首民歌的问句是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年级]:三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色。

3.通过对几首对歌的对比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猜调》,了解其风格特点

2.能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么。

(1)师:嗯,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答案。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猜一种物品

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猜一种动物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猜一种动物

(2)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答案了。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那里的人们还把谜语编成了歌,同学们想听么。嗯,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三、欣赏《猜调》

1.初听《猜调》

(1)师:听完这首歌,大家在歌曲的速度上有什么感受呀?生答。

(2)师:真是首有趣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呢,叫《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歌曲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2.复听《猜调》

(1)师:那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到底都说了什么?生答。

(2)师:听的真仔细,我们一起翻开书本第16页,看看同学们都说对了没有?

(3)师:这首歌曲的第一段都是什么呀?问句。第二段呢?答句。那么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对歌。

3.找特点

(1)师:刚才我们说了,这是首很有趣的对歌,下面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找出你们觉得最有趣、最有特点的句子。

4.说特点

(1)开头小乖乖,声音高,带有呼唤性,吸引对方的注意

(2)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快,因为想考倒对方

(3)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4)结束句衬词,具有地方特色,装饰音的加入,表现了对歌者得意的表情

(5)我们说给你们猜中说的下滑音

(6)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刚才也找到了老师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发现乐句的开头是高音,句尾是低音,你们发现了吗?

5.试着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点

(1)师: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找出的特点总结了下,这么多有趣的特点,这首民歌的问句是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你们能像歌曲里的小朋友们一样机灵么唱么。大家试着唱一唱好吗?(老师弹琴,学生唱)

(2)师: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曲是一问一答,问答歌的形式,我们刚才都在自问自答的唱,那么同学们想想,这样的问答歌我们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呢?

生:对唱

师:对唱?恩,这方式不错,那谁来问谁来答呢?生答。

师:这个建议不错,男生先问,女生回答。(跟琴演唱第一段对唱形式)

师:同学们刚才分段用不同形式演绎了猜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版本的猜唱同学们听听看这两种版本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听合唱版本和独唱版本)

6.欣赏不同版本的《猜调》

(1)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猜调都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把刚才猜的谜语改编成歌曲来演唱好吗。

四、拓展

1.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1)师:其实对歌的演唱形式在民歌中是经常能听到的,这种形式也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的歌曲片段,去领略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吧。生聆听。

五、总结,下课

师: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和搜集谜语,改编成对歌形式来演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