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案之法律法规

禁毒教案之法律法规
禁毒教案之法律法规

安全法制禁毒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毒品专题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2. 使学生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

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教学重点、难点

法律如何惩处吸毒,毒品犯罪。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案说法。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知道

1. 有关禁毒的国际公约,声明

2. 我国对吸毒,毒品,禁毒的法律法规内容,条款。

教学设计

禁毒法律法规(板书)[导入] 我国政府历来对吸毒,毒品违

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的打击。不仅加入国际禁毒公约认真履

行权利和义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律法规,充分利

用法律武器开展禁毒工作。

一、禁毒法律法规(板书)

1 、我国加入的国际禁毒公约(板书)(1)国际禁毒公约指

国际性的反毒品条约

(2)加入的国际禁毒公约I. 1985年加入《麻醉药品单一公约》和《精神药物公约》II. 1989年加入《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3)1990年2月我国参加联合国禁毒特别会议。在美国纽约举行,包括中国在内一百多个国家派团参加。会议通过《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严正声明,“发动决心与麻醉药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祸害进行斗争,使人类免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祸害”。

大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纲领和宣言,对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国际毒品犯罪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2、我国禁毒的法律法规(板书)我国政府依据国际公约,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管制,开展国际禁毒工作合作,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1)《关于禁毒的决定》(板书)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为禁毒斗争提供有力法律武器。

(2)《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板书)对吸毒、毒品犯罪惩处,都做了明确规定

二、毒品犯罪(板书)[教师讲] 国际公约,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为了对吸毒、毒品犯罪的行为给予严惩1.什么是毒品犯罪(板书)

(1)国际规定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

售、兜售、分销、出售、经营、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上述活动的行为是毒品犯罪

(2)我国的法律规定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从事毒品危害社会治安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依法要受到刑罚的行为。毒品犯罪是具有典型的,跨国性的国际犯罪行为。2.常见的毒品犯罪行为(板书)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法律规定

1)论数量多少(少到0.几克),都构成犯罪,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2)利用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私藏、拾得、保存毒品的行为也属于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行为见图——案例(3)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人大常委会通过第八条规定:

1、一般吸毒行为吸食、注射毒品,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单处或者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吸食注射器具。

2、吸毒成瘾行为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

3、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可以实行劳动教养,

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禁毒有关法律法规

一.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练、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5)走私制毒物品罪;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10)强迫他人吸毒罪; (11)容留他人吸毒罪;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一)什么是走私毒品罪? 1.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2.走私毒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刑法》对走私毒品分别情形,规定了不同的刑罚:

(1)走私鸦片1000克以上的、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走私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走私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贩卖、运输、制造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或者其他毒品,违反国家禁毒管制的行为。 4.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事责作: (1)依照《刑法》第347条规定,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挽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贩卖、运输、制造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3年以下有期处刑、拘役或者管理,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持有毒品罪: 1.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持有一定数量毒品的行为。 2.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348条之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织金五小付雨 教学内容: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用罂粟花图片导入,出示课件。 同学们喜欢这些花吗(喜欢)但人们常说:“最美的蛇有最美的花纹,最毒的花有最美的风姿”。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的果实最终会成为什么吗-------(毒品)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有关毒品的话题。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谈到毒品,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生答) 三、认识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谈话:看来同学们知道不少毒品,那么究竟国家是怎样给毒品下定义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禁毒法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讨论禁毒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讨论禁毒法的心得体会 毒品会让人失去理智,人格扭曲,变得贪婪堕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 色的阴影;让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染上毒瘾的人,对毒品就抱有依赖性,想再次戒掉它就成了比登天还 难的事。 许多人在他们毒瘾为发作前,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当他们的毒瘾上来时,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去买毒品来 止住毒瘾。没钱的时候更会想到去偷钱甚至去杀人。而其原因只为了得到一小包白粉状的毒品,等待他们的最 终是一副冰冷的手铐。许多有钱人和一些及富声望的官员,只为了尝试一下毒品对人体的吸引力,而越发堕落。最终成为了遭人唾弃的千古罪人。 毒品理当被人唾弃、遗忘。它会让一个人失去家人,失去一切人间美好的事物,让他觉得人间已无值得他留念 的了,从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会让一个和睦的家庭,充满硝烟的战火。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人吸毒, 他的儿子患病没钱治疗去世了;他的妻子因为心中感到悲愤而自杀,吸毒者不久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真是一 人吸毒,家破人亡。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 走险,进行偷扒强窃、贪污,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 播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学习、宣传、贯彻《禁毒法》是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禁毒法》实施的重大意义,结合各地禁毒工 作实际,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在着力抓好《禁毒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上下功夫、见实效,开展面向社会的集中宣传活动,抓好试点工作,全力推动禁毒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一、充分认识《禁毒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这是指导我国禁毒工作的根本大法,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禁毒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禁毒法》是适应当前禁毒斗争实际需要,在全面总结禁毒工作经验,合理吸收 已有法律法规规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 重要法律。《禁毒法》的颁布,是我国禁毒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又一重大立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国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禁毒法》在总结多年来戒毒工作的成 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戒毒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禁毒法》的实施,对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 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禁毒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对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参与禁毒斗争,巩固和深化禁毒人民战争成果,全面推进我国禁毒事业,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 二、深刻学习领会《禁毒法》的内容和精髓 《禁毒法》共7章71条,明确了禁毒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法律责任,规范了禁毒宣 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国际合作等业务工作。其中有五大亮点,是我们学习领会《禁毒法》的重点、 贯彻落实《禁毒法》的关键。 第一大亮点: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机制。第二大亮点:第一次将禁毒委员会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禁毒委员会的职责,依法 确立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第三大亮点:依法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 禁毒工作方针。第四大亮点:明确规定了禁毒保障机制,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

《禁毒教育 》 主题班会教案word版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为帮助青少年了解毒品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学校开展禁毒教育,那么关于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要怎么开展?下面来看看最新的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范文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害急时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难点]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学生已观看学习过法制教育演出“昨天、今天、明天”以及关于《远离毒品》的禁毒教育的VCD,并收集了有关禁毒的资料,对毒品有了一定的认识。 3.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卡片。 4.师生协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禁毒主题班会的标题横幅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呢?“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有关知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联合国于1987年6月12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确定2006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为“毒品不是儿戏”。2006年我国禁毒日的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和创设的禁毒主题环境入手,揭示活动的主题——“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禁毒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禁毒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C) A. 2007年12月29日; B. 2008年1月1日; C. 2008年6月1日; D. 2008年10月1日; 2、(B)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公安部 D全国政协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A)规定。 A .国务院 B.公安部 C.卫生部 D.商务部 4、《禁毒法》规定,(D)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海关 B.公安机关 C.边防 D.邮政企业 5、《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C),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6、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C)。 A.进行劝导 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7、戒毒人员应当在(B)接受社区戒毒。 A.居住地 B.户籍所在地 C.抓获地 D.案发地

8、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 C )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A . 7日 B 3日 C 24小时 D 12小时 9、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B)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A.户籍地公安机关 B.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 C.居住地公安机关 D.案发地公安机关 10、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臵、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A)规定。 A .国务院 B.公安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11、(B)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A.公安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药监部门 D.禁毒部门 12.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C)。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3、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为(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4.医疗机构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D)。A、临时控制措施 B、临时强制措施 C、临时保护措施 D、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15. 对被解除强制隔离解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C)的社区康复。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织金五小付雨 教学内容: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用罂粟花图片导入,出示课件。 同学们喜欢这些花吗?(喜欢)但人们常说:“最美的蛇有最美的花纹,最毒的花有最美的风姿”。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的果实最终会成为什么吗?-------(毒品)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有关毒品的话题。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谈到毒品,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生答) 三、认识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谈话:看来同学们知道不少毒品,那么究竟国家是怎样给毒品下定义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禁毒知识法制教育课教案

吸毒者都是因为对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诱骗吸毒,有的为了“治病”而滥用毒品,结果成瘾而不能自拔!为了教育广大青少年,以达到识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们戒毒中心制定了这个《禁毒宣教》手册,旨在加强对禁毒的 禁毒知识法制课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认识毒品,远离毒品,提高防范毒品的能力。教学内容: ⒈毒品知识; ⒉毒品的危害; ⒊面对吸毒人员,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从案例引出课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家强制戒毒所。这家戒毒所,有一位姓王的女医生,她每天看见大量的戒毒人员因吸毒而痛不欲生。一贯好强的她对此表示怀疑:“难道毒瘾真不可抗拒吗?”她决定要以身拭毒,要亲身“获得感受”,用自己的自信来征服毒品,她要写一篇震动世界的论文,以自己的“伟大”实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从戒毒人员那里获取了购买毒品的渠道,然后开始了她的“伟大安验”。王医生开始了她精心计划的第一步,开始吸了第一口毒,并在专用记录本上描述:“极难受,呕吐。”第二次,她接着记录:“开始有些舒适感。”第三次,她写道:“较适应。”如果这时她毅然止步,她仍然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医生,但她没有。第四次,她又写道:“完全适应”。这时,她已认定自己是真正的海洛因征服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吸毒人员,她要将亲身实验告诉世人,她是毒魔的唯一征服者。她要像丢弃一双破鞋一样地丢弃毒品。然而当她象饿虎扑羊般地扑向海洛因时,一切就变得那么地可悲、可叹又可笑了。这时她后怕了,她开始挣扎了,然而越来越大的毒瘾,使她难以自拔,先失去了丈夫,然后把存款吸光,把家俱变卖,然后变得一贫如洗。没多久,她的身体开始变得丑陋:身体消瘦,头发开始

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什么的制造方法

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什么的制造方法 2020年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十二周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2020年禁毒工作安排,不断推动禁毒各项工作往纵深发展,全面实现创建无毒辖区总目标。金湖路街道公共安全办以“清源断毒、净土齐鲁”为主题,为广大居民整理了《禁毒法》重点知识问答题,通过答题宣传讲解毒品的基本常识,加强居民识别毒品的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为实现“无毒社区”打下扎实的基础。 《禁毒法》重点知识问答 1.《禁毒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2.《禁毒法》如何规定公民依法禁毒的责任和义务? 答:《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3.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答:实行预防为主,结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4.《禁毒法》所指的毒品包括哪些种类? 答: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5.《禁毒法》对公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6.国家为什么实行毒品管制? 答:因为毒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个人。 7.毒品的危害性有哪些? 答: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一是毁灭自己。毒品摄入人体后产生戒断反应,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导致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

禁毒法律法规

禁毒法律法规 1、我国有关禁毒的刑事法律有哪些? 答: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有关毒品犯罪作了进一步规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惩治毒品犯罪最完善的刑事立法。《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2、什么是毒品犯罪? 答: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制、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3、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答:毒品犯罪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对自

己所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4、《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答:(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禁毒法制教案

禁毒教案 五尺小学三年级:李圆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及艾滋病的预防。。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防艾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二.教学过程: 提问:“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6月26日) 提问: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 (毒品蔓延的社会现象和“让我们远离毒品”的警示) 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一般吸毒者吸食成瘾后,有时能带来短暂的快感,更多的时候只是满足难以忍受的毒瘾,根本没有什么快感,但只要吸毒,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破坏。一段时间以后,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心理变态。另外,吸毒者常常因为多人共用没有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同时,由于吸食者难以掌握毒品的纯度,经常发生因毒过量死亡的事例。 毒品有什么危害。 (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 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

禁毒教案之法律法规

安全法制禁毒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毒品专题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2. 使学生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 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教学重点、难点 法律如何惩处吸毒,毒品犯罪。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案说法。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知道 1. 有关禁毒的国际公约,声明 2. 我国对吸毒,毒品,禁毒的法律法规内容,条款。 教学设计 禁毒法律法规(板书)[导入] 我国政府历来对吸毒,毒品违 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的打击。不仅加入国际禁毒公约认真履 行权利和义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律法规,充分利 用法律武器开展禁毒工作。 一、禁毒法律法规(板书) 1 、我国加入的国际禁毒公约(板书)(1)国际禁毒公约指 国际性的反毒品条约 (2)加入的国际禁毒公约I. 1985年加入《麻醉药品单一公

约》和《精神药物公约》II. 1989年加入《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3)1990年2月我国参加联合国禁毒特别会议。在美国纽约举行,包括中国在内一百多个国家派团参加。会议通过《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严正声明,“发动决心与麻醉药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祸害进行斗争,使人类免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祸害”。 大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纲领和宣言,对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国际毒品犯罪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2、我国禁毒的法律法规(板书)我国政府依据国际公约,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的管制,开展国际禁毒工作合作,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1)《关于禁毒的决定》(板书)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为禁毒斗争提供有力法律武器。 (2)《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板书)对吸毒、毒品犯罪惩处,都做了明确规定 二、毒品犯罪(板书)[教师讲] 国际公约,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为了对吸毒、毒品犯罪的行为给予严惩1.什么是毒品犯罪(板书) (1)国际规定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售、兜售、分销、出售、经营、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

177法制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法制禁毒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 (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 .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 .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 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八年级177班

禁毒教育教案一

禁毒教育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 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 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 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 吸食禁药、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 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禁毒法制教育

禁毒法制教育教案 邱聪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3、让学生了解毒品犯罪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特点。 毒品的基本特征是:(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7类118种。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第39条的规定,国家对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三、毒品危害毒品的危害 毒品危害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

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三、学校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

知晓禁毒法律

第三课知晓禁毒法律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建议 一、课程导入 (5分钟) 【讨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 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 理都不成熟,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很 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另外,许多青少年并不清楚 我国禁毒的法律法规,缺乏法制观念,很容易受人 引诱,误入歧途,因此学习了解禁毒的法律法规迫 在眉睫。 积极参与、 互动讨论。 结合生活实 例导入新课, 能迅速吸引 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积 极参与和探 讨,专注课程 教学内容和 过程。 在讨论前进行分 组,指定小组负 责人,关注各小 组讨论情况。各 小组应用纸笔简 要记录讨论情 况,并由发言人 进行大组分享。 二、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惩罚(15分钟) 【案例分享】搜集并分享与青少年有关的毒品犯罪 的案例和材料。 【教师小结】国家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要警惕被他人利用,成为毒品犯罪的共犯。目前我 国《刑法》规定了十二类毒品犯罪,除了课堂上列 举的一些毒品犯罪之外,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自 己学习刑法相关知识,了解其他的毒品犯罪。 积极参与、 互动讨论。 通过案例的 搜集和分享, 加强学生对 我国禁毒法 律法规的理 解,规范自己 的行为。 课前请同学们搜 集与青少年有关 的毒品犯罪的案 例和材料。 三、对禁毒法律法规的运用 (8分钟) 【案例分析】 a.张某为筹集毒资,经常在学校附近以解乏、提神、 增强智力等名义诱骗中小学生服用安定、三唑仑等 精神药物。 b.小米家在城郊买了一栋别墅。为了美化自家的 花园,小米种了一片漂亮的罂粟花。 c.16岁的小俊在一次打车的时候,在出租车后排 捡到一个纸袋,打开一看,是几包“洗衣粉”,小 俊心想,这肯定是上一个乘客忘拿走的,反正就是 几包洗衣粉,自己拿回去还可以用,一种贪小便宜 的思想让小俊下车时带走了“洗衣粉”。可是,到 了家一看,知道可能是海洛因,他犹豫了,但最终 没有把毒品交给公安部门。没过几天,警察就找上 门来。 d. 唐某的外甥女李某来到唐某家做客,谈兴正浓 的李某突然哈欠连天,眼泪、鼻涕流个不停,还不 时说“很不舒服”。在唐某一再追问下,李某说出 自己已经吸毒数月,现在正是毒瘾发作,并要求李 某提供一个房间,供其吸食随身携带的毒品海洛 因。唐某早就听人说过海洛因是毒品,不能吸,但 又考虑到李某是亲戚,难得来做一次客,加之又是 在家里,只要自己不说,也没人知道,不如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算了。于是唐某在说了一句“少吸点” 后,即听之任之。 e.赵某在医院负责管理着国家法律进行管制的精 积极参与、 互动讨论。 通过分析让 学生运用获 取的知识来 解决当前遇 到的问题。使 学生通过这 个环节学会 自学、自解、 自悟,为自主 学习奠定基 础。 在讨论的过程 中,给学生充分 的自我表达机 会,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禁毒知识法制教育教案

禁毒知识法制教育教案 班级:四年级(1)班教师:向萍时间:2016、11、7 教学目的: 1、认识毒品的种类。 2、知道毒品的危害。 3、了解毒品的传播途径,增强防毒意识。 4、积极参与禁毒活动,共创平安社会。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毒品知识的书籍,毒品危害的照片、影片、资料等。 教学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后集中组织测试。 教学过程: 一、播放毒品危害的影片,让学生感知毒品的危害,从而产生想了解毒品的欲望。 二、介绍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海洛因最早是1874年英国人工合成的。冰毒最早是由日

本人工合成的。在二次大战时,日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用以提高战斗力。我国海洛因的主要来源地是金三角。 冰毒在人体同内的作用快而强,用药后精神兴奋,对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导致激动不安和暴力行为,易形成强烈的依赖性。 兴奋剂是加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大多通过人工合成,常见的有苯丙胺类(冰毒)、苯丙胺类衍生物MDMA、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 “摇头丸”意为会摇头的药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精神依赖性。用药后常会过度活动、情感冲动、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 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的范围共7类118种,属于我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共2类119种。 三、介绍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等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冰毒、摇头丸、K粉、咖啡因、麦角

禁毒知识及法律法规问卷测试题(含答案)

禁毒知识及法律法规问卷测试表 您好!我们诚邀您参与本次答题,请选择您认为符合的选项填写或打“√”谢谢您的配合! 单位:姓名: 1:请问您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 A:6月15日 B:6月16日 C:6月26日 D:6月6日 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以及 ( )? A:农药 B:摇头丸 C:氰化物 3:"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的毒品指的是 ( )? A:老鼠药 B:海洛因等 C:砒霜 4:吸食注射毒品是 ( )? A:合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违法行为 5:吸毒能传播艾滋病是因为 ( )? A:毒品本身带有艾滋病病毒B:吸毒者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C:吸毒者相互接触 6:下列关于戒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戒毒有特效药 B:毒瘾能够轻易戒除 C:戒毒主要靠个人意志力 7:吸毒对人体的影响是 (多选)? A:感染各种疾病 B:精神障碍 C:缓解精神压力 D:行为变态 8:毒品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多选) A:诱发违法犯罪 B:国民素质下降 C:经济衰退 D:污染环境 9: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禁毒知识的 (多选 ) A: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B:街头宣传活动 C:未接触此方面知识 D:报告、讲座等有组织的学习 10:假如你有位邻居或熟人朋友吸毒时,你会(多选) A:依然与以前一样,不会有任何改变 B:不再与他接触并少交往 C:建议戒毒 D:好奇,可能试试 E:告诉别人,以防沾染 11:你认为以下哪种做法不可能对毒品成瘾() A:与用毒者身体接触 B:偶尔尝试 C:滥用麻醉品 D:被迫吸毒 E:不知道12:您最关心的和毒品有关的问题(多选) A:毒品对人体到底有无危害 B:吸毒成瘾者只要有决心就能彻底戒断吗 C:吃摇头丸、氯胺酮是否会上瘾 D:毒品的二次诱惑到底有多大 E:脑手术真能戒毒吗?有无后遗症 F:是不是所有的毒品都会上瘾 G:是不是吃了一次就会上瘾 H:毒品上瘾的医学原理是什么 I:目前,我国对毒品违法犯罪有哪些打击措施 J:怎样才能远离毒品,接触不到毒品K:怎样识别身边的朋友、同学、家人是否吸毒 L:怎样识别毒品 M:其他 1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如何处罚?() A、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处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C、不负刑事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 14: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 A.强制检测 B.强制拘留 C.强制搜查 D.强制隔离戒毒 15: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也不用行政处罚 B.应行政处罚 C.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D.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行为 16:依照《刑法》第353之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情节严重的,

禁毒法规

问:1、《禁毒法》如何规定公民依法禁毒的责任和义务? 答:《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问:2、《禁毒法》有何作用? 答: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问:3、《禁毒法》有何作用? 答: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问:4、《禁毒法》所称的毒品是什么? 答:本法所指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问:5、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答:实行预防为主,结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问:6、学校对禁毒宣传教育有何要求? 答:《禁毒法》第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问:7、对强制隔离戒毒有何具体要求? 答: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取强制隔离戒毒:(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2)在社区戒毒期吸食、注射毒品的;(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问:8、强制隔离戒毒由什么单位决定? 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作出决定。 问:9、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一般多长时间? 答:2年,根据诊断评估,可以提前一年或者延长一年。 问:10、《禁毒法》规定什么情形下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答:尚不构成犯罪的下列行为:(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2)非法持有毒品的;(3)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4)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5)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6)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7)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问:1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多大数量就要追究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答: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问:12、对种植罂粟、大麻原植物的,受什么样的刑事处罚? 答:种植罂粟500株以上、不满3000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3000株以上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强制铲除、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13、各级政府如何保障禁毒工作? 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并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国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问:14、各部门通过哪些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答: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