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口三中-杨超-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磊口三中-杨超-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磊口三中-杨超-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物理设计者杨超单位(学校)磊口三中授课班级九年级

认识内能导学案

⑥A、举出两个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B、再举出两个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 ⑦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的。不同的是做功是能量发生了,热传递是能量发生了。 2、合作探究(对学或群学) 3、展示板演 四、巩固训练: 1.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3.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4、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列实例中属于通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因摩擦而发热 B 用火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 古人钻木取火 5、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五、拓展延伸 1、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为什么? 2、老爷爷站在雪地里手冻的很冷,请你给老爷爷想一想办法,怎样做可以使手暖和些?说出两种办法来,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典型剖析】 (一)内能的概念 例题:仔细观察16-2-1中甲、乙、丙三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2kg 20℃0.5kg 20℃0.5kg 50℃ A 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 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 乙、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启示]: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等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例题:做功和热 [启示]: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热量的概念 例题: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个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热量多,温度低时含有热量少 B 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C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D 搓手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热量增加 [启示]: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因此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边练边清、巩固提升】: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5《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主题】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能的概念,说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描述客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说明改变内能的途径,认识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试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画折射光路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热能)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

冰也具有内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改变内能的方法 引入: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 3. 用手搓 4. 用手焐 5. 在地上摩擦 6. 用锤子不断敲击 7. 反复弯折8.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1)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 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解释: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 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 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 的多少。 联系与应用: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热运动,有分子动理论做基础,同时还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知道影 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加进步。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但感性认 识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因此,本课应以感性知识为依托,借助实验 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 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 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 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电热器等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 键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 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 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认识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铁丝、砂纸、压缩空气引火仪、热功互换器、矿泉水瓶、橡皮筋、温度显示器、酒精、点火枪等

内能教学设计(1)

《内能》教案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理解仍占主要地位,理性理解上还存有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合学生好奇心,以感性理解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平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教学,及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的教学。开课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理解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知来理解到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本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度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协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第十三章 《内能》导学案

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____ 第十三章热和能课时1:分子热运动(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解扩散现象 2、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二、自主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m. 2、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2)分子在不停的做。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_. 4、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探究过程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构成(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知识归纳一: 1、物质是由_ ___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_____ 2、原子由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其中 ______带正电,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带负电。 点对点训练一: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学习任务二:分子热运动 1、阅读教材,了解扩散现象 知识归纳二:气体、液体、固体_____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热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和热水中同时滴入红墨水,

13.2内能导学案

内能 【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理解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并能举出生活简单的实例。 一、温故互查: 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相讲、听、检查)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___________。 2、)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和_______力。 4、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物体 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 5、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弹性 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 问题1:内能的概念:阅读课本P7-8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的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物体都具有动能,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__能。 2、受到地球吸引的石块、杠铃、吊车等物体如果被举高了,他就储存了(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也存在相互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________能。 由以上得出:所有分子都具有__________,同时分子之间也存在___________。 3、结论: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②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________(“一切”或“有些”)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问题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内能越_____。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2、质量:同一个问题,在相同状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___________。 3、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化,多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 如:0℃的冰吸热变成0℃的水,质量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 综上所述:影响内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探究如何改变物体内能:阅读课本P8-9完成下列问题 1、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途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

《物体的内能》优秀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案设计 执教人:张鑫海 一、教案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温度、内能的关系 三、教案准备: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 四、教案过程: (一)引入 复习机械能。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什么是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3)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速度、质量、高度等) (三)新课教案

1.通过上面内容的复习,我们发现物体的机械能是从物体的宏观方面来说的,并且大小可以为零。那在物体内部呢,是否也存在着能?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从而得出内能的定义,并板书。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思考与讨论: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1)冬天的冰块具有内能。 (2)高温熔化的铁水具有内能。 (3)静止的石块具有内能。 (4)运动的汽车具有内能。 总结: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内能。 强调并板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启发与思考: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大;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不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小。所以,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通过知识扩展与补充,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有关。 1.质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温度相同时,大铁球的分子个数多,总的能量就多。可见,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温度、状态相同时,内能也不同,可见,物体的内能与材料有关。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复习学案(无答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知识梳理: <一 >、分子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 说明了 分子之间存在 力和 力 <二>、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3、内能和物体的 、 、 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4、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 有关,而内能与 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和 ,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温度相同的物体, (会/不会)发生热传递。 3.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 , 能转化为 能。 <四>、物质的比热容 1. 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 。水的比热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1kg 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与物体的 、 有关 二、基础训练: 1、0℃的冰块有没有内能? 答: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的冰块是由分子按一定的稳定结构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晶体结构,由 现象可知,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着 的运动,运动着的分子具有 ,0℃的冰块也不例外。由于水分子的晶体排列形成稳定结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因而水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和势能的 。所以0℃的冰也具有内能。 2、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 0℃的冰内能为0 C. ml 20的水的内能比ml 200水的内能小 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3、在图中,(a )杯中水量较少、(b )(c )(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_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

内能 导学案

课题二、内能(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 3.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4理解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现象.扩散现象表明:①分子在_______;②分子间有_______.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4.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自学课本9—12页内容,完成: 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自学课本12页内容,完成: 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即有一定的_____,又有一定的_____;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_____,但占有一定的_____;气体中,分子离得较____,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 [课堂导练] 1.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高/低)这一过程越快. 2.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 3.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力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2.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3.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固体由分子组成 B、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 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内能 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2: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探究点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 活动2:如图所示,让一生来回弯折铁丝,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总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活动3:演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活动4:让一学生吹气球,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捡起时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变低。 总结: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变小。 活动5:学生交流、讨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探究点三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出示课件,分析下列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是做功?它们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怎样? 归纳总结: (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探究点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初中物理沪科版全套学案之---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的一些事例. 4.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预习导学 1.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质的分子在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具有。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力和力,并且分子间 有,所以分子还具有能。 2.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以及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自然界能量的存在的一种形式.能量的单位是,符号是。 3.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运动的越,分子具有的能就越大,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因此,同一物体的内能和有关。 4.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和。 5.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用符号表示。热量的单位 是,符号是。1Kg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 J。 6.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向转移的过程,它转移的是,而不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理解内能 ●小组讨论 1.物体的温度为0℃时,内能为0吗温度为-100℃时,内能为0吗为什么 2.固体液体有内能,气体有内能吗为什么 3.运动着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有内能吗为什么 总结:物体在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4.同一物体,如一杯水,温度是0℃时和温度是100℃时相比,那一次内能较多为什么 5.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不同,如一桶水和一杯水,温度都是20℃,谁内能较多为什么总结:同一物体,越高,内能;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越大,内 能。所以,内能和、有关。 6.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请从是否为零、研究对象两方面方面加以考虑并回答。 总结:内能为零,机械能为零;内能研究,机械能研 究。因此,内能和机械能没有必然联系。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没有内能 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 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探究点二:改变内能的途径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35-36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 1.教材第35页图13-3实验中,对做功,使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所以棉花燃烧了。实验说明:对物体可以(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2.如图,瓶内有一些自来水。向瓶内打气,打到一定程度时,塞子将会被,同 时发现瓶内出现大量白气。出现白气的原因是因为瓶内气体将塞子顶起时,对塞子做 了功,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内能减少,这样,瓶内的水蒸气就会形成白气。 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可以(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在塞子被顶起这 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3.总结: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其实质是能量的。 4.烧水做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这是利用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5.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从向转移的过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①热传递传递的是而不是温度.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温度。③热传递的方向是从物体向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向内能少的物体.④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而不是能量的转化。 6.热传递有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发生热传导时,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要接触;对流一般发生在流体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据此回答图13-5、13-6和13-7分别是哪种热传递方式。 ●跟踪训练 1.把一根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发热,温度,内能,这是用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2.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 C.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3.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发热 C.用热水袋取暖D.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4.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D.它们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探究点三:理解热量 ●小组讨论

13.2内能导学案第一课时(个案)

13.2内能第一课时 【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 一、温故互查: 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相讲、听、检查)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和_______力。 3、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具有的能量叫重 力势;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 4、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 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学习探究:设问导读 问题1:内能的概念:阅读课本P7-8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的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物体都具有动能,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__能。 2、受到地球吸引的石块、杠铃、吊车等物体如果被举高了,他就储存了(重力)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也存在相互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________能。 由以上得出:所有分子都具有__________,同时分子之间也存在___________。 3、结论: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________(“一切”或“有些”)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问题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内能越_____。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2、质量:同一个问题,在相同状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___________。 3、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化,多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 如:0℃的冰吸热变成0℃的水,质量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 综上所述:影响内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物体的内能是()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物体所含一切能量的总和

【知识学习】《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案 第5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4、知道燃料的热值重点难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教学过程: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一、内能(热能)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内能(internal energy):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降右升。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解释:

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⑴如课本112页的实验⑵生活例子: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⑶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看到塞子被冲出。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联系与应用:⑴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⑵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第2课时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复习回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使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2节《内能》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课前预习: 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 2、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 在。 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4、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5、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进行新课: 学生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 当堂检测 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___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_______相同时为止。 2.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_________,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能 4.“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但其实质不同,__________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___________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6.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 7.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最新导学案--内能

学科:物理(九上)编写:严军 13.2《内能》导学案 一、示标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含义。 2、了解内能的改变。知道热传递。 3、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学习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二、导学 (一)、知识回顾、预习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分子具有_______能; 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__,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_____能。 (二)、自主学习 1、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 ..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总和。(2)、特点: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 ①.物体内能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___; 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跟物体的________有关。(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 内能________。)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___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实例剖析: (1)、将水加热后,分子动能__________,势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0C的物体没有内能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C、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 ①.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高温物体 的温度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②.实质:内能的_________。(即: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_, 低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 ③.条件: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_____________。 ④.方向:从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到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 热量(Q)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的多少。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学案(新版)沪科版【目标导学】: 1.回顾并熟悉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顾能量的概念,了解能量的一些存在形式 2.知道并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理解热量的概念,能区分“热量”和“内能”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导引】: 1.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分子动理论内容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并会举例说明 【课前导问】: 思1:什么是能量?能量存在的形式你能说出哪些?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课堂导学】: 一、物体的内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分析: 思考2: 1)物体的内能可否为零?为什么? 2)分子是否具有内能?为什么? 3)根据上图,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你能说出原因吗? 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大吗?为什么? 思考3:物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吗?

例1:如图所示,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内 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请从内能概念和分子动理论角度去分析其 微观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1.做功: 1)压缩气体做功: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能量转化:; 2)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如图所示,将试管内注入一些水,塞紧瓶塞后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瓶塞被顶出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能量转化:; 3)克服摩擦做功: 能量转化:; 思考4: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吗?请通过举例分析并说明:

九年级物理内能复习导学案

四、内能复习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先看书梳理学习过的知识点,再不看书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地做___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叫扩散,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知识点二: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5.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条件:,传递方 向:。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功: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比热容: 6.比热容: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 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水的比热容 c水 = ;物理意义:。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_____________ ,Q放=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合作互助学习:请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 3.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