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和元素,促进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寻找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中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依照惯例,语文教学目标中要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德育和情感目标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德育目标就是当前思政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思政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德育目标"的成为方式换成思政教育目标进行表述,使得语文教学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和语文教学自身完善的需求。

二、时代背景分析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切入点。语文教学中的时代背景分析包括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和作者生存的生存的时代背景分析两种情况。对于历史时代背景的分析中,可以有效地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来有效的开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时代对比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作者写作意图或者思想情感的抒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切入点。无论何种文学载体,都是为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抒发作者的观点、看法和思想情感,否则就学会成为无病呻吟,文学作品就没有了灵魂。作者所要抒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观点是语文教学所要明确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在体会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素质进步升华的过程,因此,由他人到自己、由古思今、正向和负向情感的转换便可以有效的发挥语文教学思政教育的重点要作用。

四、教学任务推进过程中的独立完成与有效协作是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与协作推进的过程。教育的功能发挥最终要通过学生自主的、主观积极的行动来完成。因此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语文教学中必经过程。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思想和心理品质;同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与能力,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切入点。

五、对事件发展过程分析和对事物的分析说明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分析和对事物的分析说明等都可以从正面或者反面加强学生的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对实践发展过程和事物的分析来培养学生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语文教学中的作品中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正向思想和心理品质的重要切入点。语文作品中的重要特征在于情感的抒发。读者充分体验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是语文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平平淡淡,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所要抒发的感情。没有情感体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得不到预期的升华和震颤,自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学生自身学习、教师讲解、表演、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品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真实体验,使其感受到应有的震颤作用,成为培养学生正向思想和心理品质的重要切入点和载体。

七、教学中的动作、语言、人物形象分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人物描写分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形象、思维的描写深入地反映人物的思想观点、心理品质等。这种描写其实质在于抒发作者的思维、价值观和阶级立场,其最终的用意在于抒发作者的正向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观点的成长和成熟,因此成为语文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载体。

八、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深入的体验到人物的情感、场景的氛围,从而产生自身的观念和看法,成为影响学生思想观念、阶级立场、心理品质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正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去自主的深

入的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体验文学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正向情感和思想品质,教师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和加强巩固,实现步步递进,增强体验的效果。就能够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的思政功能。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中重要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成长。这也是人文学科的普适性价值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寻找适当的无处不在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切入点,促进语文教学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事物方向、数量、取舍等情况会有选择性的抉择,其抉择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人所做的选择,任何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看成是博弈。所有博弈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1)局中人,(2)策略,(3)报酬。博弈可以是合作的,在这种情况下,局中人能够达成协议;博弈也可以是非合作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

面对中学语文和政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在时间硬约束的前提下,局中人(教学主管方及教师、学生)必然会在这两科教学课时的设置、教学时间的长短、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有所博弈并进而做出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取得不同的报酬(教学效果)。但在通过高考这一一致结果的指引下,局中人(教师和学生)对政治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权衡决策属于合作博弈的范畴。

一、从xx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看语文教学的缺失

在xx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陕西考区的阅卷过程中,许多高质量的语文试卷令人叹为观止,但不可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中学语文和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已受到了思想政治的很大冲击。以xx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试题为例(原题见xx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

1、现代文阅读选取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阳光的香味》,文中描述了作者在一个南方小镇与一位曾上过大学但却在发现了"阳光的香味"之后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农夫的交谈。在对城市的浮华与农村的自然、阳光下花儿的壮美与夜来香、昙花的阴香的对比描写后,告诉人们应当选择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试题第17题要求写出本文的主旨,试卷中有相当部分的考生断章取义,未能全视于散文的整体优美而做出了如下几种形式的答卷:

(1)、通过大学生回家当农夫的选择,说明作者警示现在的大学生要有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大学生要勇于回农村工作,尤其在西部大开发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对农夫在打谷场晒谷的丰收景象的描写,说明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本文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环境的对比描写,揭示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重要问题,关注环境已是刻不容缓,告诫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以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破坏。

2、作文为材料作文,文体不限。材料为一篇寓言故事,大意为:一只乌鸦看见一只老鹰俯冲抓获了一只小羊,随后因羡慕而练习,结

果在自认为练习成功之后在对一只绵羊的俯冲中,却被羊毛缠住了爪子而被农夫抓获,农夫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是什么的鸟。小孩抚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许多考生在作文写作中突出了如下主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发扬"八荣八耻"精神,我们就能认清自我。

(3)、告陈水扁的一封信: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陈水扁要认清自我,不要玩火自焚。

于作文试卷中,不可否认会看到许多闪光的文字,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试卷与政治有着太为紧密的联系,在阅作文试卷的过程中,大量的篇幅似乎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作文试卷而应该是政治方面的论述。

通过对以上两题的简要述评,似乎能够看出:在中学语文教学和政治教学的博弈中,教师和学生在对待政治的势头似乎强过了语文,从而使学生在语文答题中选择了以政治语言为重成为一种占优策略。

这是政治教学的可喜,还是语文教学的可悲?

二、语文退为次优的成因

在政治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博弈中,其博弈结果使学生在语文试题的答卷中选择了以政治语言为主流语言而使文学语言退居于次优的位置,这里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1、长期僵化的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几乎

不可动摇的定论:思想政治必须要背。所以,在此状况下,政治教师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课成绩,以"背"为法宝,甚至学生将该属于语文的背诵时间退让于政治,导致学生在"背"中将政治语言发展成为自己的主流语言。

2、由于国家发展及媒体自身的需要,各种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对国内外时事、党政政策的宣传成为每日必不可缺的部分,随着新闻的贴近生活,新闻媒体的主流语言也日益渗透到了学生的语言中。

3、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知识载体日新月异,作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中学生,容易轻松接受的电影、电视、网络、MP3、MP4等视听媒介深入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对名著名篇进行视觉欣赏的时间及可能性,造成学生文学语言缺失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以看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与政治教学的博弈中,中学生选择政治性思维和政治性语言为主流语言为占优策略,而使文学思维及文学语言退居于次优位置,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博弈过程中博弈方将思想政治提高到一个较强势的位置导致,而是由于无论在课堂内外,政治日益贴近生活而使语文教学退居于很弱势的位置。结果导致虽然语文试题的命题人未必要考生"紧跟形势"或联系政治,但长期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之薄弱的语文教学,使许多考生在语文科考试中,也一看考题就往思想政治方面靠拢。在主流话语的制约下,绝大多数考生表现了认识上的贫乏、拘谨与被动,不得不以泛泛之论敷衍或从读过听过的类似题材中套袭成文。

因此,语文教学效果退居政治教学效果之后,必将是如此博弈的

结局。尽管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不断改革,从中可看出命题人员未必不想提倡个性、激发创造,但由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上述缺陷,这种美好的愿望竟然很难实现,以致面对本该令人耳目一新、思入泉涌的考题,考生却不知写什么好!

三、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教学应该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张扬的过程,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个性的张扬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是真实而不是完美,从这个角度来说,应允许语文教学缺憾的存在。

课堂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亮学生求知的阳光,不是让学生带着口袋来,装着答案走,而是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在生成中达到自我个性的张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应是对教参的简单取舍,而应是用心灵去解读文本,用情感去传递思想,在教师个性张扬的主导中培养学生张扬的个性。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厚实自我的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其具有感染力;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情感教学更加丰富。

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出指导性要求,教育学生要正确并合理使用和利用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知识载体,加大学生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及背诵量,提高学生主流语言为文学语言的能

力,也要引导学生区别科目的不同,避免在语文中对政治语言的频繁使用。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可以更科学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的过程必定是思想教育的过程,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固有之义;语文教育必须伴之以思想教育,离开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就难以实施;语文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教育妙境。语文教育中思想感情教育与表现形式教育之间应该是互相依存、相得益彰的并列关系。

一、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固有之义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将语言文字看作形式,将思想感情视为内容。比如,刘国正先生在《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中写道:"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如果离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空泛的说教;反之,如果离开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好在哪里就说不清楚"。长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施东向先生的《义理、考据和辞章》,则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归结为与"文章的内容"相对举的"文章的形式",认为"一个作者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和章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如,能够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这种认识习惯的形成基础是语言在认识论层面的实用价值――为思维提供"手段",是用来认识世界、交流思想的工具。

然而,人们在语言教学和运用中发现,光有"文从字顺"的能力并不一定就能写得精彩、说得出色。要写得精彩、说得出色,还得具有

"真知灼见"。许多人之所以写不出、说不出,主要并不是因为缺乏"文从字顺"的能力,而是由于缺乏"真知灼见",无内容可写、可说。更何况阅读、聆听的也主要是其"真知灼见"而非其是否"文从字顺";更何况表现形式终究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从应心的角度把语言及其活动视为人的本能、人的生命的需要,为人们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必须重视人文性的呼声日趋高涨。作为对"工具论"的批判与反拨,"人文论"应运而生。由此,也就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之争。

笔者以为,从现代哲学的维度来考量,语文在本质上是一种介质,是思想内容与其表现形式水乳交融的结晶。无论哪种语文,都是语音与语义,或者字形与字音、字义的结合体,都是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形式因内容而有意义;内容因形式而得以存在。离开了形式,语文就无从表现;离开了内容,语文就沦为行尸走肉。既如此,对语文这个"硬币"而言,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就是同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两个"面":语文就不仅是表现形式,而且是思想内容。既如此,将语言文字视作与"思想内容"相对的"形式",以"语言形式"("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对举,也就有失偏颇。语文教育也就必然包括思想内容的熏陶和表现形式的学习这两个相并列的要素,思想教育也就不再是"外加给语文教育的包袱"。既如此,"工具性"、"人文性"之争,也就成了无谓之争。

汉语文是世界上最具思想文化内涵的语文。汉语繁多的同音现象,产生出"连年有鱼(余)"、"外甥给舅舅打灯笼――照舅(旧)"、以谜

底"贾岛(假倒)"扣谜面"佳人半醉索人扶"而构成"梨花格"谜目等等丰富的"谐音取义"的独特文化。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使字义与字形联系密切,成为世界上最具思想内涵的文字。汉语文作品更以其丰富、深刻、鲜活的思想性而独具魅力。《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这样最简单、最基础的启蒙读物,都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将开蒙识字与认识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诸子百家、历代诗文,更是思想道德的载体。读《老子》,可以理解贵"柔"守"雌"、"无为而治",懂得谦退不争、以退为进。读《论语》可以认识"仁"与"礼",理解"以仁释理"、"和而不同",把握"中庸"原则。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谁不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所感染?念过文天祥的《正气歌》,谁不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精神所激动?

二、语文教育必须伴之以思想教育

从语文功能的实现上看,交际是语文的一大社会功能。交际的过程是接收或输出思想的过程。说写输出的时候,总要先下一番炼"意"的功夫,总是意在笔(口)先,确定了主旨之后再寻找表现形式;听读接收的时候,总是"披文以入情",透过表现形式来探求其思想内容。而无论接收与输出,都强调"文质相称"――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在一定语境中的完美统一。所以,实施语文交际,不能没有思想。脱离思想,就无法实现语文交际功能,语文交际教育也就名不副实。只有注重思想的打磨,使之日趋科学、深刻、新颖,才是真正的语文交际教育,才能学好语文交际,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交际场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伴之以思想教育。

从语文教育实践来看,思想道德因素对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学生的语文水平与其思想水平成正比。只有具备健康的思想情感,足够的道德辨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含义,才能深刻认识陶潜的高洁、杜甫的赤诚、苏轼的旷达、方孝孺的骨气。只凭"文从字顺"的技能,缺乏深刻思想、丰富情感的熏陶,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不作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是难以下笔成文、出口成章的。作文能力弱,常常是因为其缺少锤炼、丰富、深化思想的机会;作文能力强,往往得益于阅读课外"杂书",思想丰富、思维开阔。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实践表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决不能只凭知识讲透,训练扎实,而必须伴之以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

从母语素养的提升来看,现代语文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而且涉及习惯、情感、价值观等态度因素。母语素养的提升必然包含思想意识范畴的教育。舌战群儒的诸葛亮所以能大获全胜,是因为他见解高明,道理正大;张昭等东吴文臣谋士所以张口结舌败下阵来,并不是他们的语文功夫比不上诸葛亮,而是由于他们见解平庸,道失理亏。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知识、技能固然重要,思想情感等态度因素也很关键。光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熟练的语文技能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就难以很好地开展包括交际在内的语文活动,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所以,立足于素养培育高度的语文教育,必须伴之以思想教育。脱离思想教育的语文教育,充其量只能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

三、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教育妙境

进行思想教育忌讳强行灌输,枯燥说教,而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的影响与实践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变化的环境,积极开展有利于思想变化的实践。就学生而言,学校课堂就是影响他们的重要环境因素,学习生活就是他们从事的主要实践活动。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实施熏陶、濡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xx年的"癸卯学制"。此前的语文教育都是与哲学、历史、政治、社会、自然、科技教育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包含了语文在内的综合形态的教育,其目的乃在于立人,使学习者能够"易天下"。因此,高度重视"人伦",十分强调道德精神,充满了思想教化的色彩。这种思想教育不是孤立的、架空的,而是渗透、隐含在语文等其他教育之中的。所以,我国自古以来的思想教育就是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的。从先秦到明清,我国语文教育中始终贯穿着思想教育;从孔孟到程朱,经书诗文从来都是他们"传道"的工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通过语文教育提升思想素养,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遗产。我国古代的教育实践早已充分证明,语文教育是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

将语文独立设科的现代教育虽说分成许多课程来分别教学不同的内容,专门开设了思想教育课程,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语文教育中不再适合进行思想教育。事实上,这种分工是相对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除了主要由某一门课程教学的特殊教育内容之外,还有由各门

课程共同教学的一般教育内容。思想教育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思想教育课程的特殊教育内容。思想教育的丰富性、复杂性、艰巨性,又使它成为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一般教学内容。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实施思想教育的优势。语文及其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包含诸多文学作品在内的语文教材拥有比其他教材更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更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语文比其他课程更具情意性、感染力、震撼力:因此,语文课堂为学生思想的积极变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就成了其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这样,语文课程也就比思想课程之外的数理化天地生等其他课程更加适宜于进行思想教育而成为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

内容仅供参考

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的发展 成功的数学教学以对数学学习规律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数学家们通过对自己数学创造活动过程的反思,概括出关于数学思维活动规律的理论。像数学活动中的顿悟、思维策略、思维模式等,本质上都涉及了数学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作为人类数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这种主要发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活动的特点进行心理学分析,是数学认知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因此,数学学习应当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认识数学学习的含义,首先必须理解数学学习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的符号和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数学在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不但给人以实用的技术,而且也给人以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因此,从社会价值来说,数学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和进步、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知识资源与动力;从个体价值来说,数学为人们提供了探索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必要知识、思想和方法手段。当今,数学已同时具有科学与技术两种品质,这是其它科学所难以具备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个体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所必需的。随着个体身心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深入,个体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从而刺激了个体数学学习的需求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看: 1.数学学习首先是个体为适应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一种活动适应,心理学上指个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就数学学习而言,这种适应具体落实在个体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应答上,其结果是个体的数学认知结构获得发展。个体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动力,宏观上,是因为现代社会处于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需要人们掌握较高水平的数学知识,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数学学习;微观上,来自于个体的认知需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个体与作为客体的数学知识体系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两者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并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固有的规律,这种发展变化会打破个体与数学知识体系之间原有的平衡,并引起个体在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反映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数学认知行为变化,形成个体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个体与数学知识体系之间在新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例如,当学生感到,以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很难解释“常数函数”为什么也是一种函数的时候,原有的对函数的认识平衡就被打破了,从而产生了学习以“映射”的语言定义函数的需要。所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个体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主客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非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不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 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培养兴趣——爱思 如何使学生爱思考问题,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让。皮亚杰说:说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培养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有新鲜的感觉,从而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了兴趣才会有爱好,才会去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求新知得欲望。 第一,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步骤的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思, 会思,多思,深思疑是思之始,教师激发学生再求知的过 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索知识, 让学生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去感知,去认识,去理解,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和特点,精心设计, 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 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当然,问题也可以有学生提出,经教 师筛选而定,如: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的《食物从何处来》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内容很抽 象,教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本文主体逐层深入地进 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回 答:动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怎 样才能获得食物,来源是什么,等问题,在叫学生根据这 些问题改写成人物对话,这样就把比较深奥的理论知识通 过口语的形势表达出来了,既通俗,又易懂,既加深了对 课文的理解,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彻底摒弃 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养成了爱思考的好习惯 第二,质疑要有启发性、,如教《孔乙己》一文时,我提出作者在写孔乙己一两次到店买酒时掏钱的动作有的是那两 个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作业时是“便排出九文大 钱的,排,字与他破衣袋里摸出四和前后不同的情况变化,有的说一个排字,反映了孔乙己有钱,故意炫耀自己,有 的说排字不能说是孔乙己有钱,既然有钱,那么,他又为 什么站着喝酒,大家觉得越想越有味,越想道理越明白:一个排字反映了孔乙己虽然穷,但有爱虚荣,爱面子,一 个摸字反映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制度下受迫 害的悲惨命运,这样质疑即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主次,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质疑即不能超越学生思维发 展的可能性,也不能一味顺应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就好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目录 一、逆向思维方法 二、对应思维方法 三、假设思维方法 四、转化思维方法 五、消元思维方法 六、发散思维方法 七、联想思维方法 八、量不变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 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 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 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

列式计算为: 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 答:(同上) 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

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这是因为在较复杂的应用题里,间接条件较多,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虽然不一定是题目的最后结果,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这种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实际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题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钱爱银 【关键词】: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正文】 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可见,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他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里,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 2、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发散思维。 用发散性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和答案解析]

班级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要用() 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 ()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名男同 学。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8、 15、10、13、12、11、()、() 1、4、3、6、5、()、() 1、2、4、8、()、() 8、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9、小明、小林和小红一起比体重,结果是小明比小林重,小林比小 红重,小明比小红重。他们三人中()最重,()最轻。 10、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小红用 了11秒。那么,()是第一,()是第二。 11、强强的体重是27千克,芳芳的体重是25千克。东东的体重居于第三, 他和强强体重相差5千克,东东的体重是()千克。

班级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猴在熊的左 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的右边。()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1、2、4、5、7、8、()、() 15、1、12、1、9、()、()、()、() 75、()、()、60、()、50、()、()、()10、5、9、6、8、7、7、()、()、(9) 3、拔河比赛结束后老师买了些饮料给同学们喝,可乐比雪碧多4瓶,可乐比芬达多6 瓶。老师买的是()多,多()瓶。? 4、举行跳绳比赛。秋秋跳得比丁丁少,小牛跳得比阿婷多,比秋秋少。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5、在 1=1 1=21 1=11 1=9 1=15 6、你能把0、1、2、3、7、8、9填入下面的算式,使等式成立吗? + 7、6()3()2()7() +5-7+57-48 ()3()48()2() ()8()8()8()() +1()-3()-8()-()7 7664926

数学的奥秘本质与思维

开头的话 1 天王星被称为“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正确答案:× 2 数学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载体。() 正确答案:√ 3 弦理论认为宇宙是几维的?() A、4 B、3 C、11 D、10 正确答案:C 4 什么可以解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矛盾?() A、质子理论 B、中子理论 C、夸克理论 D、弦理论 正确答案:D 5 哪一年发现了海王星?() A、1854年 B、1864年 C、1846年 D、1856年 正确答案:C 数学思维 1 美国哪位总统喜欢通过学习几何学来训练自己的推理和表达能力?() A、华盛顿 B、罗斯福 C、林肯 D、布什 正确答案:C 2 仅存在有限对孪生的素数。() 正确答案:× 3 下列哪个是孪生数对?() A、(17,19) B、(11,17)

C、(11,19) D、(7,9) 正确答案:A 4 在赤道为地球做一个箍,紧紧箍住地球,如果将这一个箍加长1m,一只小老鼠不可以通过。() 正确答案:× 5 谁写了《几何原本杂论》?() A、杨辉 B、徐光启 C、祖冲之 D、张丘 正确答案:B 数学学习 1 偶数和正整数哪个多?() A、偶数多 B、正整数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C 2 高斯解决了着名的七桥问题()。 正确答案:× 3 七桥问题解决的同时,开创了哪一门数学分支?() A、泛函分析 B、数论 C、图论与拓扑学 D、抽象代数 正确答案:C 4 数学的抽象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 正确答案:√ 5 以下哪个汉字可以一笔不重复的写出?() A、日

B、田 C、甲 D、木 正确答案:A 从圆的面积谈起 1 以下什么成果是阿基米德首先得到的?() A、圆周率的值 B、圆的面积与圆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C、抛物线弓形的面积 D、穷竭法 正确答案:C 2 从中国古代割圆术中可以看出什么数学思想的萌芽?() A、极限 B、微分 C、集合论 D、拓扑 正确答案:A 3 穷竭法的思想源于欧多克索斯。() 正确答案:√ 4 下面哪个人物用穷竭法证明了圆的面积与圆的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A、刘徽 B、欧多克索斯 C、欧几里得 D、阿基米德 正确答案:B 5 欧多克索斯完全解决了圆的面积的求法。() 正确答案:× 曲线的切线斜率 1 圆的面积,曲线切线的斜率,非均匀运动的速度,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和式的极限。() 正确答案:×

数学与思维的关系

数学与思维的关系 人类生活在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现实世界里,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并结合数学方法去认识、利用、改造这个世界,从而不断地创造出日新月异、五彩缤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说,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一切的科学都是通过数学计算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然而,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是无限的,所以数学的发展与思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从数学诞生那天起,它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数学,构造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都是思维的过程,所以说数学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数学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人的头脑分为左右脑,因此,不同的部分也负责不同的思维。逻辑思维属于左脑思维,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属于右脑思维。因此,要讨论数学与思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对数学思维的深刻理解,必须经历一番深沉的思索。当然,这种思索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它应该充满机智、幽默和创造的活力。“深沉”的含义在于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该有一种深入事物内部穷追不舍的精神。 一.数学与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它是舍弃认识对象及具体形象,通过语言表达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思维。它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反应现实的过程,具有抽象概括、间接反应、借助语言等特征。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常常成为其主线。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数学还是一门经验性科学的时代。在残留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我国古代数学史料中,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迹象。经过古希腊数学家们,特别是亚里斯多德和欧几里德的工作,数学同比较完善的形式逻辑体系结合起来,真正变成了一门演绎科学。从此,数学与逻辑总是密不可分地一起发展,数学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中成为逻辑性最强的一门科学。当然,数学与逻辑的结合程度并不总是一样的,有时十分紧密,有时却相对地松散一些。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都具有极强的符号化和形式化特征,并且在现代数理逻辑中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2)数学的形式结构和逻辑的形式结构都是从人这个认识主体对于客体所加的作用和动作的最普遍的协调作用中抽象出来的。 (3)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都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客观的思想事物,它们的规律在科学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 逻辑思维在数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证明的工具,是检验数学真理的时间标准。我们知道,在数学中逻辑证明起着判断数学命题真伪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数学中,由于高度的抽象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6课时,每周一课

数学的奥秘:本质与思维 满分期末考试

数学的奥秘:本质与思维王维克课程评价《数学的奥秘:本质与思维》期末考试(20)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单选题开始 1 设,则=?()(1.0分) 1.0分 A、 B、+C C、 D、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2 设,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3 求反常积分=?(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4 从中国古代割圆术中可以看出什么数学思想的萌芽?()(1.0分) 1.0分 A、极限 B、微分 C、集合论 D、拓扑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5 求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6 多项式在上有几个零点?()(1.0分) 1.0分 A、1 B、0 C、2 D、3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7 设,,则()。(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8 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为,则 ()。(1.0分)

1.0分 A、 B、1 C、2 D、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9 求不定积分?()(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10 设幂级数在处收敛,则此级数在处?(1.0分) 1.0分 A、条件收敛 B、绝对收敛 C、发散 D、不确定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结束单选题开始 11

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

建筑中的数与形论建筑中的数学关系 学生:陈文琦 学号: 20135401 指导教师:舒永录 专业:建筑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15年4月

Math in Architecture Undergraduate: Chen Wenqi Supervisor: Shu Yong lu Major: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April 2015

摘要:金字塔雄踞一方,长城虎踞龙盘,鸟巢、水立方以其惊艳的造型和空间体验使人流连,他们绝不是建筑设计师拍拍脑袋设计的方案,无论建筑如何异形,不管体量如何巨大,他们背后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撑起精美绝伦的建筑----数学。在近代建筑的发扎过程中,柯布西耶对数学的炉火纯青的使用,使其建筑达到了一个无可比肩的地步,在现代建筑的发展加速的时期,更需要了数学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支持,数学在数、形方面支持着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建筑中的数学应用,明确数学在建筑中的地位,为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能源。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学之美,形式,影响,新方向。 Abstract:Pyramid, a bird's nest, the water cube, a forbidding strategic point of the Great Wall, with its beautiful shape and space to hang around people, they are not designers design scheme of building a pat on the head, no matter how shaped building, regardless of how much volume, they are behind a huge support from the exquisite beyond compare building - the math.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hair, Corbusier on mathematical perfection in one's studies. use, make the building reached a comparable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acceleration period, need more support for Mathematics in the form, structure,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the number,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e, clear the status of mathema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vide new energy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Keyword: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the beauty of mathematics, form, influence, a new directio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全面地系统地规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工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思维训练要以语言训练、读写训练为主。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们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读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们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分性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加强思维训练对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比如,语文课强调逻辑性,以便有意识地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要求学生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具有逻辑性,以发展其逻辑思维。具体地说,语文教学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认知速度和认知水平。按照科学方法组织训练过程,既能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效率,又使思维训练由隐转现,由自发转为自觉。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文教学过程保持统一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维训练因素,紧密配合语文知识教学,不加重学生负担,使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已打印.docx

小学二年级上册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5+5+5+5+54-5+5=( 2 + 2 + 24-2-1=( )X ( )+ ( ) 2、找规律填数: (1) 6 11 16 ( ) 26 ( : ) (2) 20、 16、 ( )、 8、 4 (3) 2、 5、 8、 11、 14、 ( ) (4) 2、 3、 5、 8、 12、( ) (5)100, 95, 90, 85, 80, ( ), 70 (6) 2, 4, 6,( ),( ) )X ( ) 4+4+4+3=( )X ( )+ ( ) (7)15, 5, 12, 5, 9, 5,( ),() (8) 1. 3. 6. 10. 15.( (9) 14. 5? 12. 5. 10. 5.( (10) 1. 11. 2. 3、 13. 3. 15.( 4、 ).( ) )。 5、☆。☆△△☆。。☆△△厶 第20个是 ________ ,第30个是 _______ 6、如果△ + △ + △ +△二32 A +A + 0=25 O + O + ^ +☆二26 那么:△ + (? + ☆ = ( ) 7、 小芳今年8岁,他比爸爸小27岁,5年前爸爸比小芳大( )岁。 8、 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 )段。 9、 教室里8盏灯,全部亮着,现在关掉了 6盏灯,教室里还有( )盏灯。 10、小明做计算题,第一天做了总数的一半, ) 个题,正好全部做完,小明一共做了( 11、 右图1 一共有( )正方形。 12. 数一数,右图2中有( )个圆? 第二天做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做了5 个计算题c 二、下而的图形算式中,他们各表示几? ⑴△ +△+△ =18 ⑵□ + △ =11 2、 04-04-0 = 18 o=( ) 3、 16+16+16 + 8 = △+0+0 图2 (9分) 30 □=< A 4-0=14 △=( )X ( ) ☆+☆+☆+☆=20 ☆=(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全面地系统地规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工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质量决定着语言的发展水平。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也就是训练其思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思维品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但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识地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思维训练要以语言训练、读写训练为主 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们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读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们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分性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加强思维训练对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文教学过程保持统一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总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一周)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a 为任意自然数,包括a 在内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 ) A .a -2,a -1,a B .a -3,a -2,a -1 C .a ,a +1,a +2 D .不同于A 、B 、C 的形式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零不是自然数 B .最小的自然数就是自然数的单位 C .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总能找到一个比它大的自然数 D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计算题:(动动脑筋,可能会有简便的解题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56875=? 2.____________2006200420022000...12108642=+-+-+-+-+- 3.__________________8567785667855678=+++ 4.()()__________888...6428002...888488868888=++++-++++ 5.______________125.017 12 517125625.05.0171251753=?-?+?+ 6.______________12346 12345 1234512345=÷ 7. _________________3 1313131 =-+ - 8._______________99 163135115131=++++ 9. _____________2004 2004 ...200432004220041=++++ 10._____________90 1 9721856174216301520141213612 1=++++++++ 三、应用与创新: 1.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3分钟,每下一层需要1分30秒。小贤于下午6时15分开始从最底层不断地向上走,到了最顶层后便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他在7时36分返回最底层。这座高楼共有多少层?

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的经典数学书籍推荐

1、王树和:《数学聊斋》 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主编《好玩的数学系列》之一。 读者对象为中学生、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及数学爱好者。推荐的理由是这本书的趣味性非常足,适合作为休闲阅读,休闲时间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俗事烦恼;也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编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会把很多有趣的事例和数学思维巧妙的联系起来,在开拓思维的时候了解数学的奥秘。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悖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数学危机,哥德尔不可判定命题、混沌、NPC理论等非平凡问题;算术、几何、图论、组合当中的有趣问题;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当中的敏感问题等共计151个问题。如将来数学还会产生悖论与危机吗?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是否为不可判定命题?既然是确定性系统为什么会产生紊动?愚公移山式的穷举法为什么可能无效?2+2为什么等于4?三角形内角和究竟多少度?核武库的钥匙有几把?牛顿创立的微积分能得100分吗?数学家是些什么人?数学定理为什么要证明?等等。 2、永野裕之:《写给全人类的数学魔法书》 这本书适合的年龄范围是很广的(中学生及以上),它不是一般的数学著作,讲述的是有关数学的思维方法。编辑特别喜欢作者的主张:作者反对死记硬背数学公式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学通、学透,进而领略数学的魅力,真正提高数学能力。其中为什么你学不好数学?数学差生也能当数学家;甚至包括成年人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学?等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哲理深厚。它让数学=枯燥乏味,完全变成了过去的想法会让孩子觉得数学简直神奇、有趣。把原始的概念简单化似乎是日本学者的专长吧! 全书只讲解了10种基本解题思路,却足够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初高中数学难题,甚至连那些冷僻的高考试题你也可以轻松拿下。更重要的是,你将通过这10种解题思路,将所有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对数学开窍!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民族的兴衰成败。鉴于对这一形势清醒而深刻的判断和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江泽民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这中特殊性使它区别于成人的思维,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还处于一种低级的状态,但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活跃性和巨大的潜力。它可借助某一专业领域经验的深化,逐渐由量变到质变,向中级和高级的创造力发展。 教育要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维道德素质,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平等、融洽、和谐、接纳和互尊互重的师生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我们的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以及许多机械化的管理。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以人教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可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幽默、激励的话语,生动灵活的教法……都如同和煦的春光,明媚的阳光,清甜的甘露轻抚着,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这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看

高中数学解题八种思维模式和十种思维策略

高中数学解题八种思维模式和十种思维策略 引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习数学应该看成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学思维结果这二者的综合,因而可以说数学思维是动的数学,而数学知识本身是静的数学,这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作为思维载体的数学语言简练准确和数学形式具有符号化、抽象化、结构化倾向。 高中数学思维中的重要向题 它可以包括: 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高中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解题常用的数学思维策略 高中数学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问题研究; 高中数学思维的指向性(如定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研究;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评估: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 高中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分析,作为理性认识的人的个体思维题可以分成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间的逻辑关系,a同一关系b从属关系c交叉关系以及d对立关系e矛盾关系2、判断是逻辑思维在概念基础上的发展,它表现为对概念的性质或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是认识概念间联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对判断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 二数学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1图形表象是与外部几何图形的形状相一致的脑中示意图,2图式表象是与外部数学式子的结初关系相一致的模式形象。3形象识别直感是用数学表象这个类象(普遍形象的特征去比较数学对象的个象,根据形象特征整合的相似性来判别个象是否与类

象同质的思维形式。4模式补形直感是利用主体已在头脑中建构的数学表象模式,对具有部分特征相同的数学对象进行表象补形,实施整合的思维形式。5形象相似直感是以形象识别直感和模式补形直感为基础基础的复合直感。6象质转换直感是利用数学表象的变化或差异来判别数学在对象的质变或质异的形象特征判断。7图形想象是以空间形象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形表象的加工与改造。8图式想象是以数学直感为基础的对数学图式表象的加工与改造。9关于联想和猜想,它们既是数学形象思维中想象推理不同表现形式,也是数学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 三数学直觉思维的基本形式1、直觉是运用有关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对当前问题进敏锐的分析、推理,并能迅速发现解决向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2。灵感(或顿悟是直觉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直觉思维是一种敏锐、快速的综合思维,既需要知识组块和逻辑推理的支持,也需形象、经验和似真推理的推动。 意识又可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直感是显意识,而灵感是潜意识。 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反映同一律:等值变形,等价变换 二思维相似律:同中辨异,异中求同 数学思维的特性 一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数学思维能揭示事物之间抽象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这些本质特征和规律,能够把握一类事物共有的数学属性。数学思维的概括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 二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是与数学知识的问题性相联结的,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队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数学问题的变换过程,数学问题的推广、引申和应用过程,是新的数学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的深化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三数学思维的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相似性是思维相似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反映。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数学关系和结构的样式,从已解决的问题中概括出思维模式,再用模式去处理类似问题。并进而形成新模式,构成相似系列,即各种概念、命题与方法的相似链。 数学思维的材料与结果 数学思维的材料就有外部材料与内部材料的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