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年职工平均工资表

上海市历年职工平均工资表

上海市历年职工平均工资表

全省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全省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览表 年度平均工资 1996 367 1997 427 1998 467 1999 467 2000 482 2001 582 2002 659 2003 775 2004 881 2005 1077 2006 1278 2007 1496 2008 1848 寿县统计局 (2010年3月28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双向融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3%;第二产

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6850元(折合1003美元),比上年增加69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41:29.5:29.5调整为2009年的38.6:32.6:28.8。 从业人员收入平稳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51.5万人;第二产业11.8万人;第三产业12.9万人。2009年末在岗职工2.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42元,同比增长8.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工业项目投资规模不大,高新企业和高附加值企业较少,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财政收入总量低,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2002年全国各省职工平均工资对比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础统计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个完整的社会统计分析 题目(中文):2002年各省职工平均工资 院(系):法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凌丹丹 学号:20110359 指导老师:曾丽萍 2013年06月25日

一、前言 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各地的人们平均收入差异很大,又由于各种单位之间的投资和发展差异,导致个工作单位之间的薪工待遇差别很大。地区之间的巨大收入差异,是导致地区之间人们生活水平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收入的不公使得人们无法很好的公平的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收入差距过大亦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社会的不稳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当积极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各个单位之间的待遇差距,会导致人才的流动不合理,不利于一些单位的发展,如城镇集体单位,由于其工资待遇不高,可能无法招到高素质人才,不利于其发展。这两大问题困扰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当尽自己的所能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为了详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职工收入差异及其原因,以及各种单位待遇差距,我们搜集了2002年除港澳台三个省之外的其余31个省的职工工资数据,并运用社会统计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运用基础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运用基础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统计分析; 3.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职工平均工资地区差异大,地区职工平均差异受到除经济发展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表1.1 从表1.1中我们得出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24766元,是西藏自治区,而平均工资最低的是9174元,是河南省。地区差异大,这是社会共同感受。但这个结果又大大的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认知以及平常的生活所感觉到的不一样。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是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省份竟然是西藏自治区,人们通常认为会是上海或者北京地区,很难相信会是西藏。事实上上海、北京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西藏地区,为何却无法超过西藏地区?这是因为除了经济发展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而影响该地的职工平均工资 中/央政府每年对西藏都有大量的财政补贴和直接投资,其他省份每年也都有对西藏各地的对口援助,2002年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是131亿,占当年当地财政支出的95%;而当年西藏的GDP总量是160亿。20-02年西藏的总人口是270万,这131亿摊到每个人头上大约是近5000元钱。这是造成西藏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只抓主要的,却忘了其他因素,这样会导致判断的失误。 2.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待遇差别明显,有些单位地区待遇差别大 表2.1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年蒸发量882.4㎜;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

上海年度温度情况

上海年度温度情况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出现在光绪十九年1月19日。冬天温度的确并不是很低,最冷也不过-6°C。但是,上海因为靠海,所以湿气大。穿再多,但还是冷的刺骨。北方是干冷,多穿点就没觉得那么冷了。春秋较短,冬夏较长。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4月至5月)秋(10月至11月初)不明显,似乎一晃眼就过去了,大约20-25度,夏天6月至9月,30-38度,非常热,冬天11月至次年3月,5度左右,湿冷,最低大概到零下2至5度。以下为2017年上海的天气概况。绿点-5表示雨,-7表示多云晴。蓝红点为当日最高最低气温。

日期最高气 温 最低气 温 天气风向风力 空气质 量指数 45雨 2017-01-01星期日16 10 晴~多云东南风1-2级54良42 2017-01-02星期一15 8 多云北风1-2级92良42 2017-01-03星期二14 9 晴~多云东风1-2级131轻度 污染 42 2017-01-04星期三15 11 小雨~中雨东风1-2级75良45 2017-01-05星期四12 11 中雨~小雨东风1-2级44优45 2017-01-06星期五14 11 小雨~中雨东风1-2级36优45 2017-01-07星期六13 9 小雨东风1-2级29优45 2017-01-08星期日10 5 小雨~阴西北风3-4级105轻度 污染 45 2017-01-09星期一8 4 多云北风1-2级82良42 2017-01-10星期二9 6 多云~阴北风1-2级109轻度 污染 42 2017-01-11星期三9 5 小雨东北风1-2级50优45 2017-01-12星期四8 3 小雨~多云西北风1-2级72良45 2017-01-13星期五11 2 晴西北风1-2级127轻度 污染 42 2017-01-14星期六8 3 多云~阴北风1-2级47优42 2017-01-15星期日7 2 多云东北风1-2级27优42 2017-01-16星期一8 5 多云东北风1-2级31优42 2017-01-17星期二10 7 阴~小雨东风1-2级58良45 2017-01-18星期三9 7 小雨东风1-2级50优45 2017-01-19星期四9 0 小雨~阴北风1-2级102轻度 污染 45 2017-01-20星期五 3 -1 晴~多云西北风3-4级103轻度 污染 42 2017-01-21星期六 6 0 晴~多云西风1-2级48优42 2017-01-22星期日 6 0 晴西北风1-2级70良42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_樂樂_新浪博客 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 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是1978年的40.5倍,年均增长13.6%。 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1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 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64元,比上年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 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 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40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 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 200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870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 200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 1999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346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 199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7479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1997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470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1996年,全国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210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详解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详解 社平工资全称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与劳动者有着切身利益关系。 一、社平工资标准决定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基数的上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可见,经济补偿基数的上限受制于社平工资标准的3倍,社平工资决定着高薪入群的经济补偿上限,超过社平工资3倍的,劳动者工资再高,对经济补偿已经无任何意义。举例,同样月薪3万的高管,同样的工作年限,在不同城市获得的经济补偿数额是不同的。全国社平工资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标准相差近一半,即使拿的工资一样多,但经济补偿可能会相差一半。 二、社平工资标准决定了经济补偿征税的起点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57号)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比如某地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000元,则劳动者获得的经济补偿金在90000元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注意这里是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而非上年职

工月平均工资3倍,一字之差,结果截然不同。 三、社平工资标准决定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上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二条规定,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四、社平工资标准决定了工伤待遇中“本人工资”的下限和上限 工伤待遇中很多项目均是以“本人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的,比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五、社平工资标准决定了工伤死亡的丧葬补助金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

上海历年平均气温

一、平均气温、年日较差、极端气温 平均气温上海市区℃,郊区~℃。7月最热,平均气温市区℃,郊区~℃。1月最冷,平均气温市区℃,郊区3~℃。上海有系统、规范化的气温观测记录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1990年累年平均气温为℃。历年平均气温有升高趋势,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显示。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的平均气温℃,1931~1990年平均气温℃。80年代平均气温16℃,其中1990年17℃,为最高记录。1951~1990年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地区年均气温差异不大,崇明、嘉定两县略偏低,为℃、℃,与温度偏高的宝山区和上海市区比较,相差不超过℃。 年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市区℃,郊区~℃。日较差℃,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6~7时。日较差以春季4~5月和仲秋到初冬的10~12月为最大,达到~℃。年较差比内陆地区略小,上海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西部内陆地区,冬季气温则略高。气温日较差较小,白天气温低于同纬度西部内陆地区,夜间则略高。9~11月平均气温℃,3~5月℃,秋温高出春温℃。最冷月与最热月比内陆地区略为滞后,1月与2月平均气温差值℃,8月与9月平均气温差值℃。 极端气温 7、8月是最热季节,平均气温℃、℃,午后平均最高气温℃、℃。全年高温日数不多,一日内最高气温大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有天,占7、8月总日数的12%,占全年炎热天气天的90%。极端最高气温,出现过℃(1934年7月12日)。出现最高气温大于37℃酷热天气的年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1948年,有28年出现频率67%;1949~1990年有11年,出现频率26%。1月和2月上中旬是全年最冷季节,各旬平均气温3~5℃,早晨平均最低气温0~1℃,一日内最低气温小于-5℃的严寒天气日数,平均约有4天,占1月和2月上中旬总日数8%,占全年严寒天气日80%。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过℃(1893年1月19日)。光绪三十三年至1948年,平均每年严寒天气有7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出现过6年(1916、1917、1920、1931、1940、1943年)。1949~1990年,平均每年有4天出现严寒天气,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出现过1年(1977年1月31日)。 二、四季分配 上海四季,春季约4月2日~6月15日,75天;夏季约6月16日~9月17日,94天;秋季约9月18日~11月19日,63天;冬季约11月20日至次年4月1日,133天。依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平均气温,上海温度年型可分为暖年(年平均气温≥16℃)、平年(年平均气温~℃)和冷年(年平均气温<15℃),分别占21%、64%、15%。1930~1990年,暖年占37%,平年占61%,冷年占2%。暖年四季温度都偏高,尤以冬、夏最明显。夏季最高气温35℃以上炎热日数比平年多1倍,冬季多温暖,秋季低温天出现推迟,初霜也迟;春季回暖偏早,终霜也早。无霜期较长,“倒春寒”很少。冷年四季温度都偏低,尤以春、秋最明显。秋季降温较早,初霜也早。春季回暖较迟,终霜也迟。无霜期缩短,常有“倒春寒”。夏季较凉爽,炎热期不长。冬季较寒冷,有严重冰冻。平年四季温度有的季节偏高,有的偏低。春秋季气温多数偏高,少数年份夏热而冬寒,或夏凉而冬暖。也有春温较低或秋温较低的。 三、无霜期 清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年均无霜期214天,平均始于4月8日,终于11月7月。1931~1990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始于4月2日,终于11月15日。70、80年代,无霜期延长至230天。 四、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为4月1日,终日为11月22日,共236天,和无霜期基本相近。全年10℃以上的有效积温平均为2699℃·日(活动积温为5202℃·日),1990年最暖为2994℃·日(活动积温为5664℃·日),1957年最冷为2449℃·日(活动积温为4859℃·日)。积温地区差异不大,宝山区和市区积温值略高,崇明县最低,其他郊县积温都较接近。

国家发布的2010全国在年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一、国家发布的2010全国在年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公布了2011年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涉及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标准,具体数额为每日142.33元。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即原“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数额为37147元,比上年增加4411元,日平均工资为142.33元,比上年增加16.9元。 二、伤亡赔偿标准 伤亡赔偿标准2011年已施行最低额数39.8万元。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 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有关赔偿计算 1、医疗费赔偿计算公式 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医用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计算公式 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18元×住院天数 3、营养费赔偿计算公式 营养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 4、受害人误工费赔偿计算公式

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固定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或者(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365日)×误工天数 5、陪护费赔偿计算公式 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人的原收入×陪护时间或者同等级别护工报酬标准×陪护时间 6、交通费赔偿计算公式 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凭票) 7、住宿费赔偿计算公式 住宿费赔偿金额=一般公职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 8、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 (1)受害人在60岁以下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 (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3)受害人在75岁以上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年×伤残赔偿指数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上年度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年×伤残赔偿指数 9、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计算公式 残疾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 10、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计算公式 (1)被抚养人在18周岁以下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 条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 15.8℃,1月最冷平均为3.6℃,7月最热为27.8℃。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4.5M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 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

2012中国职工平均工资

2012中国职工平均工资:金融业年薪近9万最高国家统计局17日按“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两个组别发布了2012年的职工平均工资,两组平均工资均跑赢GDP和CPI,但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不同组别、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差距仍然较大,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 经济放缓工资增幅回落 据发布,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与2011年的41799元相比,增加了4970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与2011年的24556元相比,增加了4196元,同比名义增长17.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去年我国GDP增长7.8%,CPI上涨2.6%,即两个组别职工平均工资均跑赢了GDP和CPI。但同时,去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回落2.5和1.2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分析,去年我国GDP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工资增幅有所回落。去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23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以上,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解决“招工难”现象,也促进了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不同行业工资差距大 数据显示,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较大。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61.5%。 此外,不同行业工资差距仍较大。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年薪最高的是金融业89743元,是该类别全国平均水平的1.92倍;而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从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18元,是该类别全国平均水平的1.37倍;最低的也是农、林、牧、渔业219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 国家统计局指出,2012年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

【上海】1995~2004逐年气候公报

【上海】1995~2004逐年气候公报 2004年上海气候公报 基本气候状况 2004年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总量正常,光照较充足。冬季温暖多雨;春季气温显著偏高,光照充足;夏季酷热,高温天数多,降水少;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 1.气温 本年度上海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7.2℃,比常年偏高1.4℃。市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24天,比常年多15天;极端最高气温达36.0~39.1℃;年极端最低气温市区为-4.6℃,郊区为-6.8~-5.3℃。 冬季(2003年12月~2004年2月)各地平均气温为5.4~7.2℃,市区最高,比常年同期偏高1.7℃,郊区偏高0.5~1.6℃。季内12月气温正常;1月气温变化为前高后低,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异常偏低,旬平均气温仅在0.5~2.1℃,比常年偏低1.9~3.1℃,大部分地区为1985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或次低值;2月气温迅速回升,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市区偏高4.0℃,郊区偏高2.7~3.5℃。 春季各地平均气温为14.8~16.2℃,比常年偏高1.0~1.8℃,极端最高气温为31.7~33.6℃。3月份气温各地在9.0~10.5℃之间,偏高0.8~1.5℃;4月平均气温为15.1~16.6℃之间,偏高1.1~2.0℃,中旬气温偏高达2.1~3.4℃;5月平均气温为20.0~21.6℃,偏高0.9~1.7℃。 夏季各地平均气温为26.8℃~28.2℃,市区比常年平均偏高1.7℃,郊区偏高0.8~1.6℃,北部高于南部。6月份各地平均气温为23.6~25.1℃,比常年偏高0.2~1.3℃;7月份平均气温为28.6~30.2℃,偏高1.3~2.3℃;8月份气温继续偏高,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0.9~1.7℃。 秋季由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强度弱,全市气温仍然偏高,各地季平均气温为17.9~19.8℃,除奉贤比常年偏高0.1℃,其它地区偏高0.7~1.6℃。 专家解读 本年度上海气温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是持续异常偏暖,是1961年以来第二个高温年,仅次于1998年(17.3℃)。市区平均气温达18.1℃,创有气象记录132年以来的最高值。年内各月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尤以2月最为显著,该月各地平均气温偏高2.7~4.0℃,创历史同期最高值。 由于盛夏期间高温日数多,7月16日到26日出现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对本市供电、供水、卫生、交通等各行各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电力供应,7~8月全市用电量屡创新高,在采取错峰、避峰和限电等措施后,最高用电负荷仍创1501万千瓦历史新高。 2.降水 全市年降水总量为1050毫米,各地降水量在921~1122毫米,奉贤、金山、青浦和松江比常年偏少12~21%,其它地区与常年基本持平。年内3、6、7、8、10月降水偏少,其它各月降水偏多。今年6月15日入梅,7月16日出梅,梅雨期为32天,比常年偏长。崇明雨量达452毫米,偏多约1倍;市区、浦东及北郊为208~238毫米,属正常;南郊在112~159毫米,比常年偏少。全年降水日数104~123天,比常年偏少14~26天,其中日降水量≥25毫米的大雨日数有7~15天,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崇明有4天,金山未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1-07-16 16:55:05) 标签: 2010年城 镇 在职职工 平均工资 2010年全国各省各行业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汇总(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最新公布)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1-05-03 11:00:04 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汇总工作已经完成,现予以公布。 一、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 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与2009年的32736元相比,增加了4411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分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2009年2010年增长率 总计32736 37147 13.5 东部地区38002 42810 12.7 中部地区27478 31594 15.0 西部地区29120 33130 13.8

东北地区28383 31882 12.3 北京58140 65683 13.0 天津44992 52963 17.7 河北28383 32306 13.8 山西28469 33544 17.8 内蒙古30699 35507 15.7 辽宁31104 35057 12.7 吉林26230 29399 12.1 黑龙江26535 29603 11.6 上海63549 71874 13.1 江苏35890 40505 12.9 浙江37395 41505 11.0 安徽29658 34341 15.8 福建28666 32647 13.9 江西24696 29092 17.8 山东29688 33729 13.6 河南27357 30303 10.8 湖北27127 32588 20.1 湖南27284 30483 11.7 广东36355 40358 11.0 广西28302 31842 12.5 海南24934 31025 24.4 重庆30965 35326 14.1 四川28563 33112 15.9 贵州28245 31458 11.4 云南26992 30177 11.8 西藏48750 54397 11.6 陕西30185 34299 13.6 甘肃27177 29588 8.9 青海33561 37182 10.8 宁夏34082 39144 14.9 新疆27753 32361 16.6 表2:2010年分行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上海历年平均气温知识分享

上海历年平均气温

精品文档 第一节气温 一、平均气温、年日较差、极端气温 平均气温上海市区15.8℃,郊区15.2~15.7℃。7月最热,平均气温市区27.8℃,郊区27.4~27.7℃。1月最冷,平均气温市区3.6℃,郊区3~3.7℃。上海有系统、规范化的气温观测记录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1990年累年平均气温为15.5℃。历年平均气温有升高趋势,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显示。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的平均气温15.2℃,1931~1990年平均气温15.8℃。80年代平均气温16℃,其中1990年17℃,为最高记录。1951~1990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平均最高气温3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平均最低气温0.5℃。地区年均气温差异不大,崇明、嘉定两县略偏低,为15.2℃、15.4℃,与温度偏高的宝山区和上海市区比较,相差不超过0.5℃。 年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市区24.2℃,郊区23.7~24.7℃。日较差7.5℃,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6~7时。日较差以春季4~5月和仲秋到初冬的10~12月为最大,达到7.9~8.2℃。年较差比内陆地区略小,上海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西部内陆地区,冬季气温则略高。气温日较差较小,白天气温低于同纬度西部内陆地区,夜间则略高。9~11月平均气温18.1℃,3~5月13.8℃,秋温高出春温4.3℃。最冷月与最热月比内陆地区略为滞后,1月与2月平均气温差值1.1℃,8月与9月平均气温差值4.1℃。 极端气温 7、8月是最热季节,平均气温27.8℃、27.7℃,午后平均最高气温31.8℃、31.5℃。全年高温日数不多,一日内最高气温大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有7.6天,占7、8月总日数的12%,占全年炎热天气8.5天的90%。极端最高气温,出现过40.2℃(1934年7月12日)。出现最高气温大于37℃酷热天气的年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1948年,有28年出现频率67%;1949~1990年有11年,出现频率26%。1月和2月上中旬是全年最冷季节,各旬平均气温3~5℃,早晨平均最低气温0~1℃,一日内最低气温小于-5℃的严寒天气日数,平均约有4天,占1月和2月上中旬总日数8%,占全年严寒天气日80%。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过-12.1℃(1893年1月19日)。光绪三十三年至1948年,平均每年严寒天气有7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出现过6年(1916、1917、1920、1931、1940、1943年)。1949~1990年,平均每年有4天出现严寒天气,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出现过1年(1977年1月31日)。 二、四季分配 上海四季,春季约4月2日~6月15日,75天;夏季约6月16日~9月17日,94天;秋季约9月18日~11月19日,63天;冬季约11月20日至次年4月1日,133天。依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平均气温,上海温度年型可分为暖年(年平均气温≥16℃)、平年(年平均气温15.0~15.9℃)和冷年(年平均气温<15℃),分别占21%、64%、15%。1930~1990年,暖年占37%,平年占61%,冷年占2%。暖年四季温度都偏高,尤以冬、夏最明显。夏季最高气温35℃以上炎热日数比平年多1倍,冬季多温暖,秋季低温天出现推迟,初霜也迟;春季回暖偏早,终霜也早。无霜期较长,“倒春寒”很少。冷年四季温度都偏低,尤以春、秋最明显。秋季降温较早,初霜也早。春季回暖较迟,终霜也迟。无霜期缩短,常有“倒春寒”。夏季较凉爽,炎热期不长。冬季较寒冷,有严重冰冻。平年四季温度有的季节偏高,有的偏低。春秋季气温多数偏高,少数年份夏热而冬寒,或夏凉而冬暖。也有春温较低或秋温较低的。 三、无霜期 清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年均无霜期214天,平均始于4月8日,终于11月7月。1931~1990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始于4月2日,终于11月15日。70、80年代,无霜期延长至230天。 四、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为4月1日,终日为11月22日,共236天,和无霜期基本相近。全年10℃以上的有效积温平均为2699℃·日(活动积温为5202℃·日),1990年最暖为2994℃·日(活动积温为5664℃·日),1957年最冷为2449℃·日(活动积温为4859℃·日)。积温地区差异不大,宝山区和市区积温值略高,崇明县最低,其他郊县积温都较接近。 五、地温 地表最热月(7月)平均地温30.5℃,最冷月(1月)为4.1℃。4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8月,平均27.1℃;最冷月为2月,平均7.4℃。16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9月,平均23.1℃;最冷月为2~3月,平均11.4℃。32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10月,平均20.0℃;最冷月为4月,平均14.5℃。深度增加,地温年较差减小,最热月与最冷月愈推迟。清光绪二十九年至1944年对井深4.9米处井水温度观测统计,最热月为11月,平均16.9℃;最冷为3月,平均12.7℃。深度达20米,地温年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01年度主要城市平均气温资料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01年) 单位: 摄氏度 城市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年平均 北京-5.4 -1.5 7.3 14.4 23.1 25.7 27.3 25.8 21.2 13.8 5.3 -2.4 12.9 天津-4.9 -1.6 7.6 14.4 23.0 25.8 27.1 26.4 21.2 14.8 5.3 -2.5 13.0 石家庄-3.5 0.5 10.8 15.4 24.1 27.3 28.2 26.3 21.8 15.5 7.3 -0.9 14.4 太原-4.6 -0.2 6.2 12.4 20.2 23.5 24.8 22.1 17.2 12.0 2.9 -4.6 11.0 呼和浩特-9.9 -5.1 0.7 10.4 18.2 23.2 25.0 22.1 16.1 9.3 -0.7 -10.5 8.2 沈阳-16.2 -9.1 0.2 11.8 19.2 24.1 25.7 23.7 18.4 11.9 1.0 -10.2 8.4 大连-5.6 -2.6 3.7 10.9 18.2 23.0 24.6 24.7 21.3 15.2 6.9 -1.9 11.5 长春-19.8 -13.9 -3.0 9.8 17.0 23.0 24.2 22.2 17.0 9.8 -1.5 -12.2 6.1 哈尔滨-22.8 -16.5 -4.4 8.6 16.5 22.8 24.5 21.7 15.8 8.2 -2.4 -13.9 4.8 上海5.9 6.8 11.0 15.2 20.8 24.2 29.7 27.0 24.9 20.2 13.7 7.1 17.2 南京4.0 5.8 10.7 15.6 22.7 24.7 30.2 26.7 24.0 18.8 10.8 4.8 16.6 杭州6.1 7.1 12.3 16.0 21.9 24.4 30.3 26.4 24.1 19.5 12.7 6.6 17.3 合肥3.7 5.8 11.7 16.1 23.8 25.4 30.6 26.7 24.0 18.3 11.2 4.4 16.8 福州12.9 12.9 15.6 18.2 23.2 26.8 29.1 28.8 26.3 22.9 17.3 13.6 20.6 南昌6.7 8.4 12.7 17.1 23.3 25.6 30.6 27.1 25.8 20.9 13.8 6.5 18.2 济南-1.5 1.6 9.6 15.8 24.6 27.2 27.4 25.7 21.0 16.2 8.4 -0.5 14.6 青岛-0.4 2.0 6.1 11.3 17.8 21.2 25.0 25.4 22.1 17.2 9.1 1.1 13.2 郑州-1.3 2.6 11.6 15.4 23.9 26.9 27.6 26.0 21.7 16.5 9.1 0.7 15.1 武汉4.7 6.9 13.2 17.3 24.0 26.9 31.8 28.6 26.2 19.4 12.9 4.4 18.0 长沙5.4 7.5 12.7 16.5 22.9 25.7 30.4 27.4 25.0 19.2 13.2 4.9 17.6 广州15.4 15.1 19.4 21.7 26.5 27.2 28.2 29.1 27.8 25.4 19.7 14.9 22.5 南宁14.4 13.8 18.2 21.6 24.9 26.9 27.8 27.7 26.1 23.6 17.3 13.1 21.3 海口20.0 18.9 22.6 26.8 27.8 28.6 28.7 28.6 27.9 26.7 22.2 19.5 24.9 桂林8.7 10.5 15.1 18.1 23.5 26.1 28.3 27.6 26.4 22.2 16.1 8.3 19.2 重庆8.3 11.1 16.1 17.7 22.5 24.1 30.7 27.2 24.5 19.7 15.1 8.6 18.8 成都7.0 10.0 15.1 17.3 22.7 23.8 27.6 24.3 20.8 18.8 13.6 6.8 17.3 贵阳4.9 6.7 12.1 14.4 17.4 20.2 23.2 21.6 20.6 16.3 11.3 4.7 14.5 昆明10.3 11.7 14.9 19.6 17.0 20.0 20.9 20.5 19.4 16.4 11.4 10.3 16.0 拉萨1.1 4.7 4.9 8.1 12.4 14.6 15.9 15.4 14.3 9.2 3.8 1.0 8.8 西安1.1 5.0 12.1 14.6 22.2 26.3 29.1 25.4 20.0 15.0 7.9 0.7 15.0 兰州-3.2 1.1 6.5 11.4 17.7 22.2 23.9 22.4 16.9 11.9 4.3 -3.1 11.0 1

当前中国人平均工资水平

当前中国人工资水平 ---报告称中国员工平均月薪4134元不到全球均值50% 2012-04-03 如果全球工资能够“猪肉均分”的话,每人能赚多少钱?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称,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日发布72国工薪阶层收入调查报告,称全球平均月薪水平为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7元)一个月,一年工资不到1.8万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4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位列72个调查国家(地区)中的57位,也就是倒数第16,不得不说寒酸。此外,中国香港和澳门分别排在30位和52位。 世界人均月收入1480美元 忽略全球最贫穷地区,ILO首次粗略地计算了全球平均工资,范围涉及72个国家(地区)。其中,卢森堡工资水平高居榜首位置,月平均工资达到4089美元,将近全球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 ILO经济学家是这么计算的:首先,收集列入统计的每个国家各个领域平均工资,与该国劳动者人数相乘,得出各国的总收入后,将所有列入统计的国家总收入相加,除以全球劳动者人数,以此计算出世界人均月收入应为1480美元,也就是一年接近1.8万美元。 1480美元的月收入不算小数目,但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事实上,ILO的这组数据并不尽善尽美,首先,它无法统计所有国家的收入状况,没有包括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其次,统计的仅是工资,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内。在发达国家,九成劳动者都是工薪阶层,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要低得多。 尽管中国工资水平并不高,但BBC报道称,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计算,因为人数较多,中国员工的平均工资对全球数据的影响巨大。 工资反映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