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景德镇陶瓷学院

科技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

策略

学号:201030336120

姓名:袁远兰

院系:法商系

专业:10市场营销

指导老师:胡颖

完成日期:2012年11月24日

摘要 ........................................................................................................................................................................... I I 第1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出口分析.. (1)

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

1.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

1.1.2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 (2)

1.2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分析及影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因素 (3)

1.2.1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总体分析情况 (3)

1.2.2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因素 (3)

第2章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市场的前景分析 (5)

2.1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欧洲市场的意义 (5)

2.2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潜力 (5)

2.2.1 Strength(优势) (6)

2.2.2 weakness(弱势) (6)

2.2.3 opportunity(机遇) (7)

2.2.4 threat(威胁) (7)

第3章开发欧洲市场的国际营销策略 (8)

3.1产品策略 (8)

3.1.1产品出口策略 (8)

3.1.2产品开发策略 (8)

3.2价格策略 (9)

3.3人才策略 (9)

3.4售后服务 (9)

参考文献 (11)

I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各国汽车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我国传统汽车出口进一步下滑,国际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我国汽车出口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本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通过评估欧洲市场环境,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而提出相关营销策略,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环保标准逐渐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同时欧洲市场对环保型汽车需求巨大,因而我国新能源汽车量产上市后能够在欧洲市场获取一定市场份额。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欧洲市场前景营销策略

ABSTRACT

In 2009,the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set forth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 standard of vehicle emissions from each countries.The outbreak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in our country,even led to a further slippery towards on the traditional automotive export .As for our country's automotive export,both the huge world-wide marketing demand for vehicles and the severe situation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with environment require a transition to energy-saving,environmental direction.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by evaluating the European marketing environment,then have a deep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al prospect of our new energy automobiles exporting to European market.Furthermore,it raises relevant marketing strateg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iming to achieve " leap frog development"of our country'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core concept of this article is,our country's new energy automobiles have got the great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environmental standard gradually me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quirement.At the same time,European market have an enormous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vehicles, as a result,after our country's new energy automobiles were on the market,they would able to receive a certain marketing quota on the European market.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European Market ProsPects

Marketing Strategy

II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第二大制造基地。我国汽车的出口也日益呈现迅猛势头。然而,每年的汽车消耗成品油占全国总消耗量的60%,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2009年12月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也对各国汽车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我国传统汽车出口进一步下滑,国际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我国汽车出口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

第1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出口分析

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00年开始起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预期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热度不断高涨,国内汽车厂商纷纷推出发展计划。2001年,国家“十五”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就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其中,在计划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以混合动力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我国在“十一五”计划中又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新战略,种种都表明我国政府正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经历了几年的积淀之后,在2005年,天津清源电动车辆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实现国内电动汽车的首次出口。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2006一2007年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2006年6月,比亚迪纯电动轿车F3e研发成功,成功搭载了以ET-POWEER技术为基础的铁动力电池,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三无目标,续航里程达350KM。

2008年可以被称之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一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已经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态势。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投入500余量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会服务,宣传了新能源汽车节能与环保的理念,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影响。鉴于新能源汽车在奥运期间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2009年1月23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13个城市(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出租、公交、环卫、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邮政等公共服务部门推广使,并对推广单位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进行补贴,地方财政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给予补助。

总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不到1%。然而,它在中国市

1

场上的增长潜力己开始显现。

1.1.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发展状况

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比亚迪、奇瑞等为代表的模式,一种是以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为代表的方式。第一种模式中,比亚迪、奇瑞等企业只能通过自身拥有的资源寻求道路。

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早已有之,而大规模地推出概念车和试运营则出现在2009年《规划》的出台之后,大到一汽、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小到一些不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投入到了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各汽车产业大省吉林、安徽、广东等地政府也纷纷跑马圈地,并出台政策鼓励当地大型车企建立新能源汽车基地,试图获得政策给予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国已有近百家汽车企业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

不仅是汽车生产厂家,能源供应商、配套设施建设企业和技术研发企业也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的热潮之中。由国资委牵头,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 16 家中央企业组建的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于 2010 年 8 月 18 日成立,各大集团的纷纷介入标志着技术口径将更加统一,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参与联盟的车企为一汽、东风、长安汽车这 3 家,其他央企包括东方电气、南车股份、中海油、中航科工、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南方电网等。

(二)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从“十五”时期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投入 20.4 亿元科研经费,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10年间,形成了以纯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科技攻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开发出系列化规模应用产品,总体水平位于国际前列。

(三)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汽车工业市场状况良好,表现在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10年国产汽车产销统计。2010 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 万辆,高于2009 年的1300 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第二次超过1000 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2010 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蝉联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慢慢启动,截止到2011年1月,我国已售出新能源汽车共33万辆,其中80%为混合电动车,同时国外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累计销量为16万辆,仅丰田prius 就占58%。

1.1.2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别领域,比如锂电池开发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

2

还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其次,成本原因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特别是发展前期,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不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很难具备竞争优势。成本原因依然是妨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原因。

第三,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严重依赖于消费市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最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突出。在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迎来了一轮热潮,其中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代表。但是在这一轮热潮的背后隐藏着种种问题。变现为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标准未统一,借"充电站"之名圈地现象明显。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不可分,若不建设充电站,将会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举歩维艰,而建设充电站则存在使用率过低的问题。

1.2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分析及影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因素

1.2.1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总体分析情况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融资渠道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传统汽车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发达国家晚,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比较分散,各个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全盘规划,政策的颁布也缺乏系统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缓慢,处于发展时期,产品虽然达到允许批量生产的阶段,但又由于成本,技术壁垒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除了在总体上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出口面向的国家也越加广泛,展现出较好的开拓前景,虽然出口主要市场仍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汽车大国出口的市场相比较为低端,但总体趋势不断向好,尤其是开拓欧洲市场的可喜成绩为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在欧洲市场上前景广阔。

1.2.2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因素

(一)产品质量

在新产品开发领域,特别是在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中,我国生产企业必须注重汽车产品的质量,把好质量关,从根本上保障品质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纵观我国汽车发展史以及出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我国汽车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汽车质量不过关,近年来,消费者的投诉越来越多,这与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相比呈现劣势。而新能源汽车面向的是欧洲市场,其消费水平高,消费者整体要求水准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是突出,所以想要进入欧洲市场,质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售后服务

这是另一个影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因素,汽车作为大型耐用产品,无论是保证质量还是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在传统汽车的出口中,我国企

3

业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够,中国汽车的服务质量差一直是汽车可持续出口的阴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汽车出口企业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忽视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此外,中国汽车的出口一直以价格取胜,为了保证己经压缩到很低的利润,许多企业不得不减少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对服务的重视显得格外突出。并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售后的跟踪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加电站的建设,电池的维护都至关重要,因此,建设好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关键因素。

(三)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由于近年来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发展迅猛,欧美等国家对此出现了强烈的反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还未散去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国外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壁垒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此外,我国部分企业在质量认证标准上尚未取得相关证明,或者未达国际标准等等,都被利用作为抵制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原因,而在相关标准的建立问题上,欧洲地区的高标准和各种贸易壁垒将会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大因素。

4

第2章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市场的前景分析欧洲历来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大受欢迎。除欧盟委员会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消费。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市场,不仅可以和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之间交流经验,互相完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还可以在欧洲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2.1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欧洲市场的意义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也快速发展成长起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正是如此。跟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同许多跨国公司展开了国际化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国内企业利用机会,接受国际汽车发展的模式,渐渐使中国汽车业走出国门,向国际发展。

目前,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成熟,汽车的普及率高,更换周期短。我国汽车一直大量引进欧洲技术,产品返销欧洲的可行胜也很大,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拓欧洲市场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由于国外的配套设施更为完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销售的阻碍会更小,从而使销量得到保证,实行全球化的战略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此外,由于欧洲消费者普遍的环保意识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小于国内市场,能够接受较高售价,企业也能由此获得更高的利润。

其次,寻求新的市场机遇。目前,我国国内传统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量外国品牌的涌入加剧了这种竞争,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到新的市场。与其在发展障碍更大的国内市场竞争,不如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外的市场占有率,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再次,有助于品牌建设。中国汽车品牌的建设和宣传还过于单薄,而品牌的影响在汽车销售中占有很大的部分,想要占有市场,品牌的建设必不可少。我国新能源汽车选择开拓欧洲市场,如果能够打开局面,也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建设提供帮助。

最后,发展欧洲市场有利于交流和学习技术和经验。欧洲作为汽车发源地,其制造技术一直世界领先,虽然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起步在各个国家之间差距并不大,但是应该承认,在许多方面欧洲汽车制造业有许多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开拓欧洲市场能够更直接的获得与欧洲企业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和交流,更快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升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开发欧洲市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一步成熟,成本进一步下降,配套进一步完善,实现产业化之后,选择开发欧洲市场将会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2.2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潜力

SWOT 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S 代表strength(优势),W 代表weakness(弱势),O 代表opportunity(机遇),T 代表threat(威胁)。市场分析人员经常使

5

用这一工具来扫描、分析整个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的市场咨询,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这里就利用这一工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发欧洲市场进行分析。

2.2.1 Strength(优势)

资源优势。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永磁电机等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根据已探明储量,我国锂资源储量380 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8%,居世界第一位。

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及相关零配件产业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体系的快速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同时为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后发优势。在汽车制造领域,大量外资的涌入也带来了相应的技术外溢,特别是当一些跨国公司将成熟技术转向中国生产时,中国企业利用合资机会学习大量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大大降低了风险成本,这使得中国汽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后发优势。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当今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时机,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行动,抓住此次新的发展机会,争取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成本优势。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显然超越其他国家。目前许多欧洲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而在今后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的生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分,在相同技术水平下,中国制造将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反,这种成本优势很难在那些与跨国公司合资的厂商中得到体现,特别是本地化研发成本更是很难降低。

基础设施后发优势。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基本已经结束,在城市内新建或改建充电网络的难度远远大于中国。我国大中城市建设还处于发展期,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2 weakness(弱势)

技术弱势。虽然各国都在近几年大力发展新能源车,但国外在整车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技术弱势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可靠性、工程化上仍落后于国外产品。

缺乏经验。我国汽车的出口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在世界总量中占的比重很小,缺乏国际化运作的经验,特别是在欧洲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经验的缺乏是一个较大的劣势。

服务意识。汽车售后服务是影响汽车出口的重大因素,我国企业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推广中不遗余力,但长期运作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保持下来,对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立的忽视也是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一个问题。

品牌。消费者对汽车这一特殊商品的青睐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品牌的认知,对于中国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缺乏时间的历练,缺乏品牌知名度是其出口国外市场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在开发欧洲市场时,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品牌熟悉度不够,定位较差都是很大的不利因素。

售后体系弱势。维修成本和保养费用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维修成本高昂、维修站点不多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弱势。在充

6

分竞争的普通车市场上,竞争带给消费者许多价格优势、选择区间和配套服务,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所无法比拟的。欧洲国家很注重各种产品的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否能进入并占领欧洲市场的一定市场份额。

2.2.3 opportunity(机遇)

需求机会。石油价格高增长、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高、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等能源、排放目标使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必然。特别是欧洲国家相继提出低碳环保经济的消费观念,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并出口欧洲市场。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让我国的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吸取经验,能够弥补我国在国际化运作时缺乏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的障碍将会有所减少,而我国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也将增强最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政策机会。国家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扶持政策,其力度和速度均超市场预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欧洲市场。

低碳环保议题持续升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我国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由于在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成熟,但是对投资新能源汽车所付出的投资成本慎重考虑,步伐迟疑。这使我国新能源汽车抓住机遇进入欧洲市场显得更为有利。

2.2.4 threat(威胁)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后的挑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西方大国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贸易保护主义又有上升的势头,国外特别是欧洲擅长利用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劳工标准等等非关税壁垒阻碍我国出口。这将是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威胁。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虽然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但由于股市低迷、银行利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及消费指数的上升,消费者消费结构已经趋向保守。企业受国内外经济影响,节约成本也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想要开发欧洲市场,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关键是我们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势,回避外部威胁,抓住机遇与挑战,新能源汽车开发出口欧洲市场的前景必定相当广阔。

7

第3章开发欧洲市场的国际营销策略

国际营销是指企业超越本国国境进行的市场经营活动。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一样,需要企业文化整合,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组合、实行目标营销等一系列营销过程的战略确定及战术实施。在确定正确的市场定位后制定适当的营销组合方案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国际营销既要适应国内环境,又要适应国际环境,国际市场营销比之国内市场营销具有更大、更多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比较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整,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又不成熟,不能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需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国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不多,大多为政府企业等,更别说国际市场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营销策略可以借鉴,但是由于近几年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且由于技术等方面的条件也更加成熟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不断扩大,也逐渐走出国门,出口到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要想开发并且占领欧洲市场一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国际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成功开发欧洲市场的前提。

下面从产品,价格,人才,售后服务战略来谈谈我国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开发欧洲市场。

3.1产品策略

3.1.1产品出口策略

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技术水平要求高,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必须要有技术层面上的支撑,才能在各大汽车厂商林立的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中国车企应该以出口一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为主,发挥技术优势,打开局面。世界上主流的三种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车型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成熟的一种,但是中国车企在该类车型中并不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燃料电池车型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方向,可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连量产都比较困难;在电动车型方面,中国车企具有技术优势,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应该以电动汽车为主。

3.1.2产品开发策略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出口到欧洲,光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是不行的,只有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整车设计开发

在整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开发时就想好市场定位,做成本分析,考虑用户的类型和接受程度。因此,整车设计开发应包含从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研究开发、商业化应用等环节。

整车设计开发的核心环节是中国车企的自主开发。中国新能源汽车只是在核心部件,如发动机、电池等拥有技术优势,对于汽车的整体设计还是落后于跨国企业。

整车设计在开发时就应该注重产品的创新。人们在购买汽车时,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其性能,更不是节能环保,而是汽车外形。所以,中国车企必须在新能源汽车的外形设计上下

8

功夫。只有迎合了欧洲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二)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考虑

产品是指人们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而提供给市场的一切东西,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求。欧洲各国之间文化有所差异,人们的品味不同,由此导致对于汽车的选择不同。在开发欧洲市场过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设计成功,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正确认识不同市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即产品的跨文化元素。

3.2价格策略

相比欧美产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有着先天的低成本优势。中国车企应当充分发挥价格优势。应当注意的是,低价并不代表低质,新能源汽车的实用功能和安全性能与其定价应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定价方式上,应当首先考虑与欲定价的新能源汽车性能相似的传统汽车的价格。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制造价格还是高于传统汽车。因此,定价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差价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另外,尽管欧洲采用了单一货币政策并运行多年,基本上是一个内部市场,但并不能把欧洲汽车市场当做一个整体只制定一个价格。

在价格制定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就是汇率问题。十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汽车企业也是一个考验。如果频繁调整售价或价格波动过于剧烈,会使得消费者和投资者产生不信任。

3.3人才策略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的人才储备难以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跨国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员工之间能建立融洽的关系。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则缺乏优秀的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也缺乏高素质人才发挥的平台。为此,中国车企必须制定好人才战略,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储备和激励等措施,以提高中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中国车企应该广纳贤才,积极吸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才,尤其是有新能源或汽车行业相关技术背景又对欧洲市场了解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拥有这样的人才加盟能够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欧洲。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任用和奖励制度,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要放手让他们施展,给予他们重要平台和关键职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骨干和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可以给予产权激励。

最后,要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想立足世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长期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这就要靠企业与高校联手协作,培养一批具有机械、电子、能源、管理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4售后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汽车行业出口到欧洲市场的汽车数量不足,使得中国汽车在欧洲基本没有售后服务,在出口之后厂家售后服务是一把“双刃剑”,售后服务不好甚至没有售后服务将使得产品销售量下降、品牌信誉度下降,更严重的将使企业长期建立的信誉毁于一旦,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优良的售后服务则能够提升产品的口碑进而提升销量、提高企业和品牌的影响力。只提供少数技术人员完成售后服务。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把售后服务当做企业的生命线,以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欧洲消费

9

者的信赖。而建立一套优秀的售后服务支持系统,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过硬的技术力量和业务骨干队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结构与传统汽车有很大差异,售后服务人员必须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有足够了解才能完成良好的售后服务。维修技术人员应接受专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培训。

第二:布设维修网络,作为售后服务的强大载体。欧洲汽车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汽车企业要做到车卖到哪里,维修网络就布设到哪里。这样,才能为售后服务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于用户反馈的问题和维修网点遇到的疑难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创造持久性的服务优势。

10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1980)

【2】Johny K.Johanson,“Global Marketing:Research on Foreign Entry,Local Marketing,” 【M】in handbook of marketing 【3】国务院,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一试点上作的通知【J】

https://www.360docs.net/doc/fa2644995.html,/zwgk2009-02/05/content-1222338.htm

【4】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行业年度报告系列之汽车【N】,2009年

【5】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王铁男:企业战略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兰永霞: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汽车界,2009年第10期:68一69

【8】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年第8期:5-7

【9】和金生:企业战略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24~74

【10】王红岩,李景明,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N】,石油学报,2009,30(3)

1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1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真正症结在于,多数企业仍然在等待政策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培育、开发市场,缺乏主动性、自信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上,传统整车企业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甚至不及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积极和有魄力。 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也无形中加重了2012年各城市及生产企业的压力。 据电动车时代网综合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两万辆左右;德国去年纯电动车销量也只有2154辆,混合动力车12622辆。法国去年共有43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而油电混合车型全年则销售了13341辆。而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称,在日本大地震后零件供应链中断,一度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的影响下,丰田旗下的普锐斯销量仍达到万辆,连续3年在国内销量居首位。这一成功

论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论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0级交通运输2班 袁格格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均属于新能源汽车。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急迫形势,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传统汽车技术快速提升和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双重挑战,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方向。如何有效地选择“过渡”和“转型”协调发展战略,是当前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纯电动汽车:基本情况纯电动汽车问世于19世纪90年代,但由于电池性能不能满足需求,一度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应用,纯电动汽车再次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纯电动汽车已在续驶里程、动力性、快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即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纯电动汽车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小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日前世界上有近4万辆纯电动汽车在运行,主要应用在市政用车、公交车、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等预域。 2.混合动力汽车:基本情况自1997年丰田首先在日本推出Prius混合动力汽车以来,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如本田Insight、通用SaturnVUE、福特Escape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大幅下降。1999~2008年,美国市场共销售19种混合动力乘用车,总销量达132万辆。 日本最早开始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并最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总销量已经达到200万辆以上,并开始赢利。欧洲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起步较晚,采取与美国合作方式共享混合动力总成技术,主要应用于采用传统技术油耗较高的车型上。 混合动力商用车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已开发了混合动力公交车、市政用车和军车等。尤其是,美国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前已有多个车型在运行。欧洲客车和卡车生产商已将目光聚焦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德国奔驰和曼、瑞典沃尔沃和波兰索拉丽斯等相继开发了混合动力商用车。 3.燃料电池汽车:1基本情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在潜心致力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除国内的燃料电池开发计划外,美国通用与日本丰田、美国国际燃料电池公司与日本东芝、德国奔驰与西门子、法国雷诺与意大利DeNora公司等纷纷组成强大的跨国联盟,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燃料电池汽车。

全球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比研究

全球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比研究 一、课题概况 该课题作为百人会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于2014年底立项,时至今日历时1年,对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四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工作。课题组建立了来自四个地区的专家形成的研究团队,并寻求了包括能源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组织(GIZ)的支持,主要以当地视角来研究该地区的政策情况。 课题组成员包括以下: 课题负责人: 张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 课题召集人: 龚慧明能源基金会(中国)交通项目主任 国际支持单位: Christian Hochfeld 德国国际合作结构(GIZ)可持续交通项目高级顾问白云峰德国国际合作结构(GIZ)项目经理 主要研究人员: Drew Kodjak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执行主任 何卉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高级研究员 王云石加州大学戴维斯交通研究院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 李春利爱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钟允爱知大学博士候选人 刘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主任方海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副主任 张百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研究员 董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研究员

李振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数据分析师 刘晓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咨询部研究员 课题形成的研究成果包含了以下板块: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激励工具包总体评述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乘用车激励工具分析 (三)、美国各级政府电动乘用车激励政策量化评估 (四)、日本电动汽车相关政策发展综述 (五)、欧洲新能源汽车政策综述及分析 附录 附录1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摘编 附录2 美国电动汽车政策概览 附录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市场发展综述 附录4 日本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现状及趋势综述 附录5 加州零排放车政策实施回顾和介绍 第一、二部分及附录1、3主要由百人会研究人员完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协助完成了中国政策的梳理;第三部分内容及附录2由ICCT美国研究人员完成;第四部分内容及附录4由李春利教授提供;第五部分由ICCT欧洲研究室研究者完成,GIZ对其提供了国际方面支持;附录5由王云石主任提供。在前期课题组的召集和搭建过程中,能源基金会(中国)提供了大力支持。各部分报告最终由百人会汇编合并。 二、研究成果简介 经过了一年的持续研究,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讨论,在相对一致的框架下完成了以下研究结果: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投资计划书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投资计划书 xxx集团

摘要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该新能源物流车项目计划总投资11922.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607.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58%;流动资金2315.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42%。 达产年营业收入1558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103.52万元,税金及附加202.96万元,利润总额3480.48万元,利税总额4163.51万元,税后净利润2610.3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53.1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19%,投资利税率34.92%,投资回报率21.89%,全部投资回收期6.07年,提供就业职位231个。 项目概论、背景及必要性、市场研究、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工程方案分析、工艺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卫生、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投资方案分析、经济效益可行性、总结评价等。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背景及必要性 第四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项目工程方案分析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七章环境保护、清洁生产 第八章项目风险性分析 第九章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章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 第十一章人力资源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可行性 第十四章总结评价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5月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3) 1、新能源汽车定义 (3) (1)纯电动汽车 (3) (2)混合电动汽车 (4) (3)燃料电池汽车 (5)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驱动 (6) 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选择 (8)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1、新能源产业链主要业务及上市公司 (11) (1)传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2)TESLA引领的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13)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及相关企业 (14) 2、锂电池产业及分析 (17)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 (17) (2)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锂电有望保持25%以上的增长 (18) (3)锂电产业链已日趋成熟:电解液、负极材料具有国际优势 (19) 3、超级电容器情况分析 (22) (1)超级电容器及特征 (22) (2)超级规模应用初现,市场潜力较大 (23) (3)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尚任重而道远 (24) (4)国内超级电容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相对落后 (25) (5)超级电容器产业链情况 (26) 三、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分析 (27) 1、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的市场表现及分析 (27) 2、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方向选择 (29)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1、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获使用常规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而根据我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范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而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被划为节能汽车,无法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不包含在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内。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由电力驱动的车型。电动汽车主要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组、电机、控制系统和辅助设施蓄电池六部分组成。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汽车;在制动与减速时,电机作为发电机回收能量。由于电动机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因此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纯电动汽车车速由控制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机转速实现。整车厂需要完成电机及电池布局,优化底盘结构,利用整车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

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

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细分原则的原则: 市场细分按照以下几种原则分类: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消费者心理、购买用途。 1.地理环境: 中国地域经济差异较大东南沿海人士相对收入较高,对新能源汽车这种相对高端的汽车具有更多的购买能力,而在一些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就具有局限性,农村更加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也不够,所以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应该关注东南沿海或者大城市。2.人文环境: 在寻找合适细分市场时要注意人文环境。不同地域的人群对汽车消费偏好是不同的。人文变量是区分消费者群体最常用的基础,原因之一是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使用率经常与人文变量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人文变量比大部分其它类型的变量更容易衡量。年轻有活力的城市应更多推广个性、新潮的车型;经济活跃、收入高的城市应多推商务车型和高端品牌。女性消费力强的地域应推广容易驾驶、外形设计时尚的车型。 3.消费者心理: 当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会趋向多样化。抓住消费者心理可以帮助企业成功进行市场定位。比如成功者较为偏好能证明其成功与地位的车型。有思想者往往喜欢耐用、有功能性和有价值的车型。好尝试者一般属于年轻、热情、冲动和有反叛意识的人,不断尝试新鲜与刺激。行为细分可以帮助企业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可以在国定 假日和特定的节日进行促销活动。 4.购买用途 新能源汽车市场按购买用途分为家用车与公交车 对于国内外家用车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1丨:2012年末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309万辆,增长18. 3%。民用轿车保有量5989万辆,增长20. 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308万辆,增长22. 8%。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薛一平透露,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继续平稳发展,头两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31万辆和338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尤其是乘用车市场产量和销量增速更快。国际权威染志英国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同样对中国汽车市场信心十

物流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车电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能环保、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路权开放等政策的支持下高速发展,电动物流车也随之呈现快速发展之势。网购等网络经济盛行带动了城市物流业的发展,使得电动物流车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城市运输和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将会是电动物流车的一个巨大的市场。数据显示,物流车领域将是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仅次于乘用车的市场,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 万辆。 一、国内电动物流车发展趋势 (一)在政策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物流领域将是下一步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方向 环保压力。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治理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物流车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物流车辆的“三高”特点决定了其将是我国污染物排放治理的重要领域,而电动化将是推进物流车辆排放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策压力。与此同时,国家在物流车领域发布了多项政策,为物流车全面电动化铺路。比如 2018 年初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快递物流领域加快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 年 6 月交通运输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公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通知》,确定深圳、天津、石家庄等 22 个城市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将完善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车辆便利通行的政策,为物流车全面电动化铺路。 目前我国电动物流车产销已突破 26 万辆,城市物流车电动化

的态势已经形成。许多物流企业都已采取了实际行动,顺丰速运2018 年底前投放纯电动物流车将近 10000 辆,主要用于替换全国各个城市末端配送的燃油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心已由乘用车逐渐转向物流车板块 在近期工信部公示的第 288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总共有 366 款新能源产品(含新能源车底盘)。其中汽车纯电动专用车 147 款,占比 40.1%。纯电动物流车131 款,占比89%。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心已由乘用车逐渐转向物流车板块。 路权是物流企业购买动机。随着电动物流车路权的全面开放,物流企业入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路权自然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对于末端配送的车辆来说,路权,也就是通行权是非常重要的。像深圳等城市的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应的管控政策时,会把路权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其支持电动物流车应用,也就是对环境有利的电动物流车给予通行权利,对燃油车在这方面则增加许多限制。所以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来说,路权,是其使用电动物流车的巨大动力。 发展物流车是电动化的必经之路。纯电动汽车有两个特点:1.续航里程较短。2.充电时间较长。这两个问题是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博弈一直存在,与之匹配的电动汽车就剩下了物流车。 物流车作为生产运营工具。在短途配送这个领域,较为固定的路线恰好匹配了电动物流车续航里程较短的特点。在分拨中心装卸货物的时间也可以进行短暂的快充补电,因为分拨中心装卸货通常在晚上,使用谷电正好使用了白天富余的电量,大大的提升了节能环保的效率。 (三)在物流车电动化实践上,深圳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其经验也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与学习 推广方面,深圳是推广电动物流车的先行城市,已经连续 3 年成为全球电动物流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及营销策划

目录 摘要 (2) 1 凯程公司的企业文化及管理结构 (2) 2 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3 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 (3) 3.1 优势 (3) 3.2 劣势 (4) 3.3 机会 (4) 3.4 威胁 (4) 4 新能源营销策略分析 (5) 4.1 市场营销 (5) 4.2 生产运营 (6) 4.3 人力资源 (6) 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6) 6 结论 (7) 1

凯程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及营销策划 摘要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消耗大污染重的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石油资源日渐短缺,石油的价格也不断攀升,这是油耗大的汽车必须所面对这些问题。另外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加剧了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汽车噪声也是环境噪声污染之的大量CO 2 一,这些问题也是汽车行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汽车行业催出了废气排放量比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就此以凯程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凯程汽车环境分析营销策略发展前景 1 凯程公司的企业文化及管理结构 凯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中在,在全球设立的生产工厂有中国、美国、英国和巴西。公司董事会设立在中国,也就是公司的总部。董事会负责制定总的战略规划。旗下的四个生产工厂各设置一名总经理,他们的责任是向董事会定期汇报生产工厂的情况并到总公司参加例会。凯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有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财务中心等部门。总公司负责制定各厂相应的战略政策。汽车的产品研发部门也设立在总公司中国,研发部门由总部直接控制,总公司开展国际调研以确保所生产的车型满足全球市场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需求,并交给研发部门进行研发生产。总部的市场营销总监所要尽的职责是确保公司聚于高销量的市场,与公司的核心目标。在各职能部门内,还设有大量的主管和普通员工岗位,人员数量取决于各个生产工地当地的业务规模。各厂的日常管理独立运营,就此各个生产工厂拥有各自的企业文化。这样虽然是企业文化多样化,但也使得各厂很难统一,又因各个工厂所在的国家不同,可能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虽然总公司制定策略,但是各厂的市场营销总监负责生产工厂所在国的具体营销活动,例如促销、渠道和定价等项目。 2 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以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真正症结在于,多数企业仍然在等待政策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培育、开发市场,缺乏主动性、自信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上,传统整车企业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甚至不及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积极和有魄力。 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也无形中加重了2012年各城市及生产企业的压力。 据电动车时代网综合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两万辆左右;德国去年纯电动车销量也只有2154辆,混合动力车12622辆。法国去年共有43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而油电混合车型全年则销售了13341辆。而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称,在日本大地震后零件供应链中断,一度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的影响下,丰田旗下的普锐斯销量仍达到万辆,连续3年在国内销量居首位。这一成功经验显然也激励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了混合动力车型。包括一汽、北汽、上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几乎所有整车厂商都有在2012年推出混合动力轿车的计划。 2012年的第一个月,由于春节假期,再加上各地召开“两会”,减免车船税等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但也有长安、比亚迪、众泰等厂商有所动作。其中长安E30电动车碰撞测试并将投放北京房山区的消息、王传福高度评价将于今年推出的“秦”系列混合动力车、夏治冰就任浙江众泰总裁,都引起了业内的不小震动。春节收假后,还有多款新车型曝光或宣布上市日期,这对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也是企业调整心态和方向的良机。 二、新能源汽车路线分析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能源领域无疑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 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之后,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360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 车。

新能源物流车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新能源物流车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一、主要商业模式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物流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化运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商业模式: (一)新能源货运车辆中长期模式 开展新能源物流车中长期租赁模式,并提供移动互联网及车联网平台服务,完成同城物流接单及市场资源整合。 (二)新能源货运车辆分时租赁模式 重点针对大件或一次运送数量较多的同城货运业务,可满足货运频率低、次数少、送货时间不固定的广大零售业商户和小微企业在开展同城送货上门服务时对货运车辆的需求。 (三)厂商自有物流定向租赁模式 运输公司以控股的方式与知名厂商在全国各地成立新能源物流车辆租赁公司,厂商直接承租物流车辆,在立足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按照提货券额度或年度销售额提供一定数量的物流车辆供经销商免费使用。 (四)新能源专用车辆定制模式 新能源定制车辆包括装载有道路救援系统的救援车、移动式吧台专用车、移动式超市专车、移动式早餐车、移动式冷链车等。 二、新能源物流车租赁模式 为满足终端企业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广电动物流车,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电动物流车租赁运营企业,电动物流车以租代售的模式日益风行。作为电动物流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科泰电源已经在电动物流车租赁领域深入布局。2015年1月,科泰电源与子公司捷星新能源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捷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新能源汽车开发定制、租赁、运营、充电桩建站充电等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截至2015年底,捷泰新能源已在全国投入运营数百辆电动物流车,为韵达、邮政等公司提供租车服务。

2012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1至8月,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共销售新能源车型601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61辆,混合动力汽车3358辆。受“5.26”事故余波及各地方政策影响,7月份(三家)主要整车厂仅销售新能源汽车49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81辆,混合动力汽车313辆,均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虚位以待车型上市”蒋城先摄 进入8月份,随着广汽丰田凯美瑞-尊瑞的陆续到货,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大逆转,整个8月五款主要新能源车共售出1065辆(较3月份的1020辆多出45辆),而812辆混合动力轿车的销量(2012年月度纪录)也令纯电动车253辆的数字黯然失色。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突如其来的“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系汽车销量遭到较大影响,而日系合资品牌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型也难免“殃及池鱼”。而由于国内自主混动车的羸弱,想要在日系车受到打击的空档期收复失地的难度相当的大,混合动力车的强势反弹恐怕会是“昙花一现”。 一、综述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表:电动汽车时代网 自6月底以来,在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特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后的利好推因素推动下,各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明显升温,采购需求不断增加。 政策方面,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会议确定了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以贴息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要用好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目前,财政部等部委有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新政策尚未出台,但在研发经费上力度不足的自主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政策。 8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主要任务”中的公路运输、城市交通、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中的节约和替代石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内容都与汽车产业未来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在9月1日开幕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新能源汽车大作业 作业名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我国与先进国家同行业的差距,提出改进方案建议。 学院:工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年级:交通运输1201 学号: 策划人:张弟 二零一五年六

月 能源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 1360 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 1800 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 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20年新能源专用车分析

2020年1-9月新能源专用车分析 近5年来,我国城市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内短途派送运力需求持续大增,为具有零排放、适合短途配送等特点的电动物流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2020年1-9月新能源专用车3.5万台的走势相对较平稳。但2020年9月的新能源专用车的销量6814台,同比增速405%,这也是低基数的因素,今年新能源专用车走势仍与市场脱节。 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柴油车的发展面临巨大危机,非限购的大中城市的新能源车占比增长较快。路权是新能源物流车的核心,电动物流车获得优势路权,促进行业发展,在使用成本方面,新能源汽车理论上大有优势,但目前技术差,体现的不充分,主要是因为物流车的产品较差,未来只有主力传统厂家参与,才能逐步改善。 1、2020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表现

2020年专用车走势增长放缓,但月度相对异常,20年的9月的销量增速偏高,相对19年9月的走势改善较大。20年1-9月有19年全年销量的60%,体现专用车市场的回暖较快,市场走势平稳。未来看补贴运营等政策的效果。 2、专用车增长特征 专用车的年初一般较低,但2019年1月的销量特别高。随后的5月到6月的表现也很强,7-11月的走势逐步回落。 新能源专用车上牌走势相对复杂,20年9月同比增长很强,但低基数因素干扰较大。19年的专用车增长压力逐

步加大,因此2020年过渡期的最后一个月基数较高。9月开始的表现改善。 3、专用车产品特征 新能源专用车市场的潜力巨大,目前向中大型化发展,N3类车型逐步增加。5.5米到6米车型的独特优势局面有已经改变。 随着大吨小标等不规范问题长期存在问题逐步改善,未来的专用车面临规范化的痛苦过程。N1类新能源专用车车型主要包括纯电动微卡、纯电动轻卡和纯电动微面类物流车;今年的新能源专用车市场中,3.5吨以下的纯电动物流车是最为畅销的车型。 N2类新能源专用车主要包括纯电动轻卡类物流运输车、纯电动类(也有少量的混合动力)的中重卡环卫车(如清扫车、洒水车、养路车、垃圾车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