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日期:

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学12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秀丽山川,构成了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国内外游客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经济”、“无烟产业”,它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重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字:旅游业发展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DW检验

(一)引言

1998年,旅游业与经济产业和房地产业一起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2009年,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更赋予了旅游业“国计民生”的战略高端地位。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经济结构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回笼、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积累建设资金和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等。除此之外,发展旅游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外需不振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内旅游,对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本文将我国旅游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统计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研究方法,通过相关模型的设定分析,量化研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各省市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明晰旅游业增长原因,为实现中国城市和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及旅游业经济管理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二、定性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了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旅游收入不仅直接反映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也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效果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更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探究旅游收入增长规律,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量化数据,为其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使我国旅游业实现更好、更快、可持续的发展,在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的同时,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从全国角度来看,关于影响旅游业发展主要因素的文献,多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选取指标。一般而言,旅游收入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旅游发展的状况,故多选取旅游收入为自变量来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影响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很多,如政策、消费者收入、交通条件、宣传力度、服务水平、从业人员等,根据实际研究情况选定分析。

(三)指标体系建立依照以往学者分析,将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两个指标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自身产业规模的发展水平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两个指标对其说明。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2013年的旅游业相关数据和四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t

参数说明: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

X1——旅游业从业人员/人

X2——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

X3——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X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见表2.1):

表2.1 2013年全国旅游业营业收入及相关数据(按地区)

地区营业收入从业人

固定资产外汇收入

可支配收

北京145249.01 145466 694252.3 541600 32903.03 天津48712.37 24787 93529.67 175553 26920.86 河北182226.87 79643 420342.74 44765 18292.23 山西29465.03 57719 121809.74 56719 18123.87 内蒙古70313.07 36264 206819.12 67097 20407.57 辽宁25665.3 64816 46573.27 271314 20466.84 吉林20389.3 29066 87827.16 38528 17796.57 黑龙江38367.81 30341 137426.27 91762 15696.18 上海194762.3 91106 563007.44 575118 36230.48 江苏316051.65 140154 1195000.6 565297 26340.73 浙江385976.92 132459 1110975.2 454173 30970.68 安徽79562.75 55840 139769.02 117918 18606.13 福建155378.95 80303 151897.69 363444 24907.4 江西54961.66 41791 85528.05 41500 17494.87 山东116995.67 143026 327733.29 255076 22791.84 河南222108.33 70164 482005.32 54903 18194.8 湖北104565.58 62767 243794.62 94018 18373.87

湖南118180.87 80615 257226.7 101434 18844.05 广东476345.5 226539 1160675.4 1390619 26897.48 广西66195.55 49876 143982.03 105188 18854.06 海南29081.6 30759 70386.55 37615 18368.95 重庆86713.67 50160 230124 90806 20249.7 四川218624.03 70756 464763.52 59383 17899.12 贵州42214.14 27683 62415.21 13507 16495.01 云南135897.97 62679 348426.04 160861 18575.62 西藏30406.73 6023 462971.03 12963 16195.56 陕西48692.17 57077 154529.19 129505 18245.23 甘肃30949 31280 56684.68 1740 14988.68 青海638.43 8741 9851.28 2659 15603.31 宁夏49509.86 12196 123149.9 620 17578.92 新疆28993.11 40451 52280.36 46519 15513.62

0估计模型参数,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表中的样本数据,模型估计结果为

^Y=32371.18+0.603826X1+0.234269X2+0.044557X3-1.912656X4

( 39570.55)(0.366141)(0.041219)(0.060735)(2.097998)

t = (0.818062) (1.649162) (5.683504 (0.733628) (-0.911657)

R^2 =0.879713 R^2=0.861208 F=47.53752 DW=2.006476

可以看出,可决系数0.879713,修正的可决系数0.86120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还可以。但是当α=0.05时,X1、X2、X4系数均不能通过检验,且X4的系数为负,与经济意义不符,表明模型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2、X3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系数,证实确

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检验和回归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对X1、X2、X3、

X4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变量X1 X2 X3 X4

参数估计值 1.978224 0.31512 0.316946 12.54525

t 统计量8.635111 12.47495 6.922479 4.005547

可决系数0.719983 0.842924 0.622988 0.356191

修正的可决系数0.710327 0.837508 0.609988 0.333991

其中,X2的方程修正后的可决系数最大最大,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变

量逐步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变量X1 X2 X3 X4 修正的可决系数

X2,X1 0.711446

(2.679675)

0.230304

(5.891959)

0.866053

X2,X3 0.258113 0.087950 0.853546

(7.016265) (2.043471)

X2,X4 0.312045

(9.319239)

0.293708

(0.143226)

0.831828

经比较,新加入X1的方程修正后的可决系数0.866053,改进最大,而且各参数

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1,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变量X1 X2 X3 X4 修正的可

决系数

X2,X1,X3 0.603269

(1.652919

) 0.227087

(5.630196)

0.024860

(0.439370)

0.862078

X2,X1,X4 0.773017

(2.741794

) 0.237243

(5.833838)

-1.36411

(-0.701920)

0.863581

当加入X3或X4时,修正的可决系数均没有增加,且其参数t检验不显著。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X3、X4与X1、X2之间相关系数较高,这说明X3、X4引起了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当取α=0.05时,tα/2(n-k-1)=2.048,X1、

X2的系数t检验均显著,这是最后消除多重共线性的结果。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最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国内旅游业现状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7个方面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业发展趋势对策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旅游者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散客为主,老年组团为辅。2000年以来,散客旅游者比例处上升趋势,占80% 以上。在国内,由于单位公费旅游为主,故中青年业务骨干结合业务的旅游居多,而老年人旅游仅仅是其中少数人为主的行为。 从旅游者的费用来源看,以公费旅游为主,自费旅游为辅。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从地域分布及客源流向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及县镇为辅。由于我国经济往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一些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旅游者获得出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受访旅游者来说,最赞成由单位出面组织出游,亲友同事的介绍以及旅行社/旅游公司的推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捕获他们出游的眼球,而对于时下电视电台等媒体报道以及报刊、旅游书籍等传媒的宣传则不是特别敏感。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以上结果,第一,受访者对于单位组织出游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单位组织的出游基本上会占据他们以往所有出游的大部分比率,这让受访者把票投向了单位组织。第二,诚信度方面决定了媒体广告宣传的不受欢迎。从心理特点上来说,人们对外出旅游都比较谨慎,他们愿意依赖眼见为实或者周围可信赖人的亲身经历来做出决定。 (二)旅游者选择出游方式的分析 图2显示受访旅游者出游时的方式及其占比情况,与家人一起(26%),单位集体出游(23%),与朋友结伴而行(22%),这三种方式对于他们是不错的选择,而参加旅行社(19%)方式也是除上述三种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对于独自出行这种现今流行的出游方式,旅游者的反应则非常冷淡。究其原因,大多数的旅游者更愿意集体活动,因为旅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饱览秀美风景的同时,身边有亲人、朋友相伴,其满意度高。因此,受访者对独行的选择会慎之又慎。 (三)旅游者选择出游交通工具的分析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范畴,对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特色旅游不断涌现,而医疗旅游业就是其中一个新亮点。 一、什么是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医疗旅游、贩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传统旅游项目一样,并非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面向全世界。 从狭义上讲,所谓医疗旅游,是指患者去外国接受治疗,同时享受医院安排的配套旅游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旅游已突破单纯的就医看病模式。它的受益群体不仅是有医疗需要的病人,而且向着服务大众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仅包括相关的医疗项目,而且还包括提供各种养生、健康等有关的服务,这一突破使得该项目的受众群体得到极大的扩展,不仅病人可以参加医疗旅游,而且众多渴望健康的人士也可以参与其中。医疗旅游成为一项集医疗、养生、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一个接受医疗旅游的游客,在通过相关审核之后,即可入住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度假村。在那里,病房干净舒适.通信设备齐全,完全按照星级饭店的标准进行管理。如果游客需要,还可以配备翻译;医院会为那些需要接受医疗的游客安排专业的医生和专职的护士,并提供便利的医疗照顾。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为游客(病人)家属提供相关的服务,包括安排食宿、交通工具、代订车(机)票等,甚至在度假村内,游客也可以获得医护人员适当的照顾和跟进治疗。度假村除了提供适合游客病情的健康美食、保健按摩、水疗等服务外,还可根据游客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旅游娱乐活动。正因为如此,汇聚医疗和旅游为一体的“医疗旅游业”具有极为庞大的商业潜力。 二、我国周边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医疗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潜力,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纷纷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在泰国,医疗旅游正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品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0 年 月刊旅游经济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为了加强对旅游业的定量理解,从而深化旅游业的改革,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一些可能影响因素的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方法,建立了回归方程的模型来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旅游业的需求方,即旅游者,主要体现在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二是旅游业资源的供给方,这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业的建设等。 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居民的旅游消费属于对奢侈品的消费,因此其收入弹性较大,也就是说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就越大,因此居民就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来满足旅游这种精神消费,从而旅游业的收入就会提高,可见旅游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二)主要消费人群的人数 除了经济条件外,潜在消费者的生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对旅游需求就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年龄反映出人们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基础。对于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拥有对旅游的欲望,但是他们一般没有经济来源,故无需将他们考虑在影响范围内。对于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储蓄和消费能力,以及相当多的空闲时间,因此他们也不是旅游的主要消费人群 (三)旅行社个数 这个指标主要是反映旅游服务业的建设情况,旅行社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优良的旅游路线,并且为旅游者解决了出行工具和住宿、吃饭等一系列问题,还在旅游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讲解,这些全面到位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的出行,也同样提升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从而增加人们的旅游次数,因此旅游收入就会随之增加,可见旅行社的个数也影响着国内旅游业的收入。 (四)星级饭店个数 星级饭店的个数也反映了旅游服务业的建设情况。星级饭店为旅游者提供了住宿和餐饮,这就省去了旅游者的一些额外的担心,这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外出。从而也会刺激人们的旅游欲望,从而会增加旅游次数,旅游收入随即提高。 (五)旅游者的人均花费 旅游者的人均花费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不言而喻,人均花费越高旅游收入越高。 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设立模型 以国内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并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定七个解释变量。 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如下: Y=β0+β X +β X +β X +β X +β X +β X +β X +U i 其中 Y: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X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X : 到 岁的总人数(万人) X :旅行社个数(个) X :星级饭店个数(个) X :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元) X :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元) β0、β 、β 、β 、β 、β 、β 、β 表示要估计的参数U i 表示随机扰动项,代表了影响Y的其他综合因素 利用EViews软件,经过对模型的统计推断检验和计量经济检验,最后确定模型为 ( . )(- . )( . ) R =0. F= . 0 四、提高旅游收入的相关建议: .参数β 为0. ,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会带来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定量描述为在其他两个解释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 元,国内旅游业的收入就相应增加0. 亿元,可见想要提高旅游业的收入,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参数β 为-0. ,表明旅行社个数与国内旅游收入成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旅行社个数的增加带来了国内旅游收入的减少。而经验表明旅行社个数的增加,提高了旅游服务,增强了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因此旅游收入应该提高,但这与统计结果背道而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差异呢?我认为是由于国内旅行社市场早已饱和,而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不完整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供给商持续进入该市场。旅行社个数的持续增加,导致供给远远超出需求,使得市场的均衡价格下跌,从而旅游者的消费降低,使得旅游业的收入降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化文君 (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烟台 264670) 摘要:本文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再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设立了相关模型,最后,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国内旅游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EViews软件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包括旅游者的主观选择,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旅游中介和企业等。另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辅助作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环境和突发事件等。本文通过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来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旅游业发展几项发展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措施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发展 1、我国旅游业随着经济增长快速发展 自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七年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即使在2009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也维持在9%,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也在10%左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行业的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也有较大增长,旅游业规模无论人数还是收入都不断扩大。 2、我国旅游业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以旅游外汇收入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旅游大国,但与排在前6位的国家相比,特别是与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四个世界公认的旅游强国相比,中国尚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旅游的外汇收入不到美国的1/3,人均旅游外汇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17%,意大利的3.4%,法国的2.9%,西班牙的2%,差距可谓相当明显,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名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4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9处,国家地质公园13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43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3个,还有1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雄伟壮观的历史遗迹,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等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2、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低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却又缺乏旅游精品。西部的大漠风情、高山峡谷熔岩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地吸引力,但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等原因,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另外,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大多处于最低的观光层次 旅游产品数量少,品种少,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 (三)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利用行政体制动员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使我国旅游业超前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1998年,我国接待人境旅游者达6347万人次,是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商学院 期末论文(A卷)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旅游客源国概况 班级:旅管1302班 姓名:蒋文丽 考核日期:2016年4 月20日

浅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之一。中国旅游产业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里,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数据增长明显:旅游业总收入从 2001 年的4,995 亿元增长到 2012年的 2.59 万亿元,旅游总人数从 2001 年的 8.85 亿人次增长到 2012 年的 31.7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16.14%和 12.30%。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本文主要从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阐述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市场继续活跃、入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格局。 关键字:两高一平、出入境、基本格局、旅游业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

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出境旅游现状 随着居民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出境旅游更加便利,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10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中国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一大旅游购物客源国。2013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因私出境人数9196.90万人次,同比增长19.4%。2013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1290亿美元;环球蓝联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中国游客的免税消费占全球的27%,蝉联全球第一。2014 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首次过亿,达到 1.17 亿人次,同比增长 19.5%。至2015年国内出境游总人数超过 1.2亿人次,出境游规模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是因为港澳游的降温,剔除港澳游后的出境游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 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院:经济与统计分院 专业班级:经统1501班 学生姓名:姜文钰 学号: 指导教师:毛雪莲 完成日期:2017年12月9日

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其次,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 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 2010-2012 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第三,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业市场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因素程度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适合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内旅游业 Eviews模型旅游收入多重共线性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

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由于旅游业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业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内容涉及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统计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合适的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现实研究意义,凸显本文的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以统计调查数据为依据,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的成因。 第四部分:通过相关数据、指标建立模型进行模型,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第五部分:根据上述研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收集数据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所处的1994-2016年阶段的统计数据,如图所示。 表2-1 我国1994-2016年旅游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摘要:由于我国政府逐渐对旅游业的重视,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得作用日益显著。旅游业作为当今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只有详细分析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 各种因素才能真正使得旅游经济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人力资本;制度变迁;环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旅游业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因此,对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由《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在2011年旅游人数已经达到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1.93万亿元。虽然旅游经济每年都有良好的 发展,但是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尤为重要。 一、内生因素 (一)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既离不开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又离不开旅游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经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片面追求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在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优化旅游经济结构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旅游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使旅游产业外部和内部各种重要的比例关系不断趋于协调,并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从而充分有效的发挥旅游经济的产业功能和经济优势,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 1.旅游资源的理论分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