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事务与公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事务与公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国际事务与公共

(封面)

论文题目: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汶上县为例

英语题目: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the Wensh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第1页,)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海洋大学

--------------李瑞宁小二号,黑体

乡镇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

——以蓬莱市潮水镇为例

(小二号,黑体)

学位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独创声明(黑体小三)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第3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第4页,摘要页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汶上县为例

摘要(三号,黑体,居中)

基层社会治理是涉及基层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基层社会和谐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起点。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要维持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期,面对巨大机遇的同时又存在突出的社会矛盾,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突出表现在社会治理观念落后、社会治理方式单一、体制机制僵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致使思想认识难统一、利益分配难协调、纠纷矛盾难化解、管理服务难满意、治安维护难持久,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应该看到,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是我国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和职能责任,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治理研究对于完善社会治理理论、指导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理论阐释部分,着重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特点、任务及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汶上县社会治理的现状。第四部分对汶上县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思路。

本文重点分析了汶上县社会治理存在的矛盾隐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社会治理存在一定难度、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四大解决途径:一是更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制建设;三是培育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四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更好的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汶上县(小四,黑体)

英文摘要页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the Wensh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居中)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s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grass-roots social problems.Facing the new situation,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efforts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become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nagement activities as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o maintain the normal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social governance methods must be adapted to.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le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there are promin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problem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especially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concepts backward,social management way is single,rigid system, do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hich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unite ideology, to coordinate benefits,to resolve conflicts,to satisfactorily manage service,and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 So social management is facing a grim situation.It s hould see that strengthen and grass-root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urgent realistic subject, is the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of our countr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ocus and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is one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focus. The research of social governan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ance theory, guiding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part, which focuses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task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he third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Wenshang County social governance.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existing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of Wenshang County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grass roots so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Wenshang County Social Governance exist contradictions hidden problems are still quite prominent,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enthusiasm is not high,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exist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s still not perfect, put forward four solutions: one is to update the idea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second is to promote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he third is to cultivate a wide range of social governance subject; the fourth is to strengthe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governance mechanism. Through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Wenshang county

(字体:times new Romar,五号,标题为小三)

目录(第5页,目录页,黑三)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研究综述 (3)

(二)国外研究综述 (3)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方法 (4)

四、研究的创新点 (5)

第一章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概念与理论基础 (6)

一、基层社会治理概述 (6)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 (6)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宋体小四,行距1.25)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汶上县为例(宋体5号,单页)

绪论(黑体3号,居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宋体4号,加粗)

(一)研究背景(宋体小四,加粗)

社会治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一般来讲是通过指挥、组织、协调等方式对除政治、经济之外的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①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国内背景下,社会潜在矛盾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征地拆迁利益纠纷;社会组织和团体规模性与自主性矛盾;流动人口、食品安全、生态破坏、社会治安等。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着眼点放在广大基层社会,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繁荣程度大幅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同时,中国社会正快速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相互交织,加剧了社会分化的趋势,利益多元化格局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是党内文献首提“国家治理”一词,同时也是继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之后执政党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建设,因此备受瞩目。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尤为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决定》在社会建设部分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在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社会治理还必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此次《决定》是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十六字方针”后,执政党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理论进步。从管理到治理,虽一字之差,但核心要义却大相径庭,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治理则更强调协同、合作。从这个意义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基于社会合作与政府有效整合的合作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正文宋体小四,行距1.25)

①龚维斌.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4-6. (宋体五号)

(页码从绪论开始编号,居中) 1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双页)

同时,本人自2006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汶上县从事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工作,研究生学习期间更是对对基层社会治理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因此阅读了很多关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期刊,积累了大量理论资料,为开展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论文研究目的旨在从指导思想、制度规则、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设性对策。

研究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大多数是对社会治理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整个宏观体系等理论研究,而对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论述则相对较少,对具体化的一个县级社会治理进行剖析论证则更为少。

........

研究的现实意义: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措施能有效解决和缓解基层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加深。在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遵循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更要依据基层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对不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需运用最新的理念和方法,结合相关概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达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目标,在更高层次和范围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秩序良性发展,推动基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是保证基层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日益提高,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产生巨大冲突,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阻碍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关系,利益冲突日益加剧,贫富悬需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众多,诸如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失业和社会治安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发和恐怖事件等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影响我国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就需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正文宋体小四,行距1.25)

.......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对社会领域事务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两个核心概念上:一是社会管理,二是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则颇有深意。在“社会管理”概念中,社会还带有明显的“被动”特征,“管

2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汶上县为例(宋体5号,单页)

理”的目标也正是实现某种社会功能,而并不在意其实现途径。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时,才真正地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层面,其中同时包含着对理念与技术的需求。真正的难题不再仅仅是我们该走怎样的道路,而且还包含了“如何能够通过新主体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由此,沿着宏观的发展思路进入到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上。经过对以往文献的分析研究,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在文献数量上,社会治理相关研究总体还不够丰富,2013年之后才有较大增长;二是从学术关注度上,社会治理研究在2013年以后关注度发生显著上升,而社会管理研究相对应的呈下降趋势;三是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仍就十分有限,在这个主题上可以有所作为,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

.........

2、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

社会治理是个较新的概念,在此之前,人们更偏重于谈论社会管理。郑杭生认为,社会学和政治学学者认为,社会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社会治理指整个社会的管理与治理,即指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管理。狭义的社会治理,主要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或者社会生活子系统的治理与管理。

.......

3、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

基层社会治理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张康之(2008)则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提出基于信任的社会合作治理模式。于建嵘、党国英、温铁军等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转型中国农村社会治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金太军(2002)、贺雪峰(2003)分别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角度进行了研究。徐勇(2006)等人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对农村基层治理多有涉及。近期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思路有包容性建设(杨爱杰、杨瑞,2013)、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敬嘉、刘荣春,2007;江治强,2013)。

从实践上看,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目前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基本以创新实践、推广经验为主,如网格化管理(温州模式,2008)、联动机制(上海闵行,2012)、政社合一(太仓实践,2008)。

(二)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

(页码从绪论开始编号,居中) 3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双页)

在传统西方学者的视野中,国家治理通常首先指国家的最高权威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分权,从而对社会实施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徐湘林,2010)。从现代政治分析的角度看,国家治理实际上是保障政府能够持续地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伊斯顿,1999)。国家治理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目的是维护政治秩序,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政治制度化的水平(亨廷顿,2008)。从历史的角度看,战争与税收汲取对于国家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蒂利,1975)。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者的观察下,国家具有自主性,国家治理与阶级统治密不可分(Miliband、Ralph,1969;Poulantzas、Nicos,1975;Korpi、Walter,1978;Roemer、John E,1982)

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过程,学者们则更多地将其与市场化社会转型结合看待,并认为国家在转型期治理中仍占主导地位,并没有从经济社会治理中退出,而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来重建国家治理机制。(Geld,1997;Laliberte and Lanteigne,2004;Solinger,1999;Gries and Rowen,2004)

2、关于社会建设及社会治理的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必须有此部分的内容)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术关注,国内外对于社会治理研究的学术成果较为丰富,这些学术成果为研究基层的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主要应该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评价,找到前人研究的不足,以锲入自己的研究显得有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基层社会治理是解决基层矛盾,发展基层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论文围绕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开始,沿着从可行性分析到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展开研究。并针对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图找出论文研究的空间。然后,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为基本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

1、系统方法。

4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汶上县为例(宋体5号,单页)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论文构建的五个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因此,在进行论文的研究论述时,既注重在微观上对每个部分自身内容进行论述,也注意从宏观角度对五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体的把握。

......

四、研究的创新点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必须了解基层社会的矛盾所在,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本人实地到山东汶上深入调研了解基层社会真实状况,这在案例研究上是一个突破和创新。

(页码从绪论开始编号,居中) 5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双页)

第一章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概念与理论基础(每章分页)一、基层社会治理概述

基层社会治理着眼于我国广大基层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相对于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在特点和任务上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概念

认识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是把握社会治理概念。目前学术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认识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倾向于从狭义上理解社会治理,认为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是政府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社会组织和团体起参与协同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所形成的基本国情的反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历史遗留性、相互牵制性、复杂性、反复性,增加了社会治理的离散性,使得有效的社会规制和宏观调控更加重要,①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以协调社会关系,优化配置资源。

因此,社会治理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通过制定具有广泛社会约束力的政策规范,对各类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培植、协调、指导等,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在政府的核心作用下,社会组织、公民团体按照各自意愿和能力水平,自发自觉地依据一定准则参与到社会事务的处理和建设中来,建立一种长久机制,二者是一种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关系。

基层社会治理是基层政权下的社会治理,较社会治理内涵更具体、外延更狭窄,主要是指在基层政权主导下的以基层社会为主要载体并且以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目标,对各类社会事务进行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活动。国内学者多强调城市社区作用、公众参与作用、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作用等三个方面。②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地域方面,有学者总结为城乡社区村居和乡镇街道,前者是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治理,后者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治理,③二者相互依赖和谐并存共同构成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倾向于将基层社会治理限定为在基层政府的领导下,针对乡镇、农村的广大公共事务而开展的一系

①陈振明.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②冯希莹.对中国基层社会管理核心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2(11):16-17.

③龚维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35-40.

6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汶上县为例(宋体5号,单页)

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活动,以完善公共服务、维持社会稳定。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乡级政府、基层自治单位等。此外,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在表达意愿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民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为社会治理带来活力。

图形

图2-1:东中西部环境类词频10年数据对比折线图

(2为章号,1为序号,每章开始编号:宋体5号,图标题在图下方)

表2-1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主要考察对象

(2为章号,1为序号,每章开始编号:宋体5号,表标题在表上方)

(页码从绪论开始编号,居中)7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双页)

结语

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顺利进行。我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型格局的着力点在于基层,在国际国内发展情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一是基层社会治理需有系统、可行、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在综合公民社会理论、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善治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综合,提出要以政府主导的多元治理理论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理论,在理念、目标、任务、主体、运行机制等方面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理论建构。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要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使社会治理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首先要从更新理念开始,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协同、法治理念;要健全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体系,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理清基层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关系,规范各自权责,为社会治理增添活力;要健全基层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使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的各项内容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

8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汶上县为例(宋体5号,单页)

参考文献

[1]龚维斌.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2]陈振明.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曾保根.评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改革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文中注释格式与参考文献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每条后面可以不加页码。

(页码从绪论开始编号,居中)9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双页)

致谢

研究生的三年是我收获颇丰的三年,不仅学术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也认识了许多新的老师和朋友,随着论文的定稿、答辩,研究生生活也随之结束。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XXX老师,能成为王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十分荣幸。王老师不仅传授我许多最前沿的公共管理学知识,而且教我做人,时常鼓励我要努力向前。在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定稿整个过程中,老师给与我许多悉心的指导和细致的修改,我的毕业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其次要感谢三年来,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中,都给我许多指导、关怀和帮助的诸位老师,让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此外,论文的修改过程中,同学们都提供了许多帮助和修改意见。在此,谨对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10

增强法治观念推进社会治理

增强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堪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如果把国家发展比作动车飞驰,法治就是铁轨;如果把治国理政比作建桥筑楼,法治就是钢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观念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矛盾交织,民众期盼公平正义。今日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平稳运行呼唤法治保驾护航。今日中国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中国问题只能用中国的办法解决已成为广泛共识。让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理念,让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信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必然是要让法治支撑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是要让法治深入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各个环节,促进各项工作依法而行。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决策出台必须于法有据,以法治主张贯穿改革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行稳致远。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

[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务实措施,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科技手段创新,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深入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是聚智创新主题,有效应对基层社会治理新挑战。从全局工作看,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看,创新是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推动理念创新。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改进管理、完善管理;坚持主动防范与底线防守相结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持发扬优良传统与运用现代科技相结合,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并不断丰富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推动机制创新。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依靠专门力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少,采取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办法少等问题,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做到网格统一规划、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业务统一培训;创新群防群治机制,建立纵向覆盖市县镇村四级,横向拓展到城管、环保、教育、交通、住建、物业等行业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负责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在“融”上发力,推动建立科学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标准体系和交换体系,打破信息数据部门“壁垒”;在“通”上使劲,推进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建设,努力实

四川省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社会公共事务(含文秘)类专业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社会公共事务(含文秘)类专业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多选、错选、不选,该小题都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1.秘书工作的宗旨( )是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 A .辅助性 B .政治性 C .服务性 D .依附性 2.领导活动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领导者 B .被领导者 C .作用客体 D .自然物 3.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的相关信息是( )信息。 A .上级 B .平行 C .下级 D .社会 4.不以既存的方案模式为基础的决策设计法是( )。 A .仿照法 B .组合法 C .推演法 D .比较法 5.秘书对内协调时,要依照( )及实际情况,妥善协调好出现的各种问题。 A .组织纪律 B .组织原则 C .管理制度 D .组织程序 6.由美国人于1964年提出的是( )调查方式。 A .头脑风暴式 B .哥顿式 C .特尔斐式 D .现场观察式 7.属于会议管理文书的是( )。 A .日程安排 B .各种记录 C .开会须知 D .会议公告 8.值班室工作主要是承办( )的事项。 A .治安保卫 B .领导交办 C .收发文件 D .日常工作 9.安排领导公务活动,大多表现为对领导整体工作布局的( )。 A .联系 B .落实 C .检查 D .协调 10.秘书部门最经常,最基本的保密工作是( )工作。 A .涉外保密 B .会议保密 C .文件保密 D .科技保密 11.秘书人员要有良好的记忆力是( )素质的要求。 A .职业道德 B .知识 C .思考 D .心理 12.档案来源于( )。 A .文书 B .文件 C .材料 D .工作积累 13.行文制度是指( )。 A .行文关系 B .行文方式 C .行文规则 D .行文关系.行文方式.行文规则的合称 14.收到下级机关上报需要办理的公文.应当由( )审核。 A .业务部门 B .领导 C .文书部门 D .人事部门 15.立卷就是将具有( )的文件材料组合成案卷。 A .保存价值 B .正在办理 C .还未办理 D .所有办理 16.最有价值的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为( )。 A .永久 B .长期 C .短期 D .一般

调研报告: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这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给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为新时期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形式。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能力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弱。多数社会组织处于无人无钱的尴尬局面。由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非营利性组织。多数社会组织活动经费来源有限,工作人员兼职的居多,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自身建设能力薄弱,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很有限。有的社会组织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 管理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性体现弱。社会组织中由于兼职人员居多,一些人员还处于临时聘用状态,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在开展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公益性反而弱化,在社会上很难建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社会公信力不足,开展活动难以持续。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

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现有的社会组织处于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领导,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时,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实际上处于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并且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自己的主张和声音难以独立地展现出来,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 培育不到位,大量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处于灰色地带。由于目前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门槛相对较高,大量的“草根”社会组织距离拥有真正合法身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缺乏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利于社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对这些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 抓紧制定社会组织法,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方式、奖惩办法。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通过立法,明确非营利的定义与标准,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所从事的必要的有偿服务与营利之间的界限模糊,造成人们对非营利社会组织公信力的误解和责难,同时造成对人们参与社会组织工作积极性的伤害。有些新社会组织特别是中介组织,大多以营利性的逻辑来展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作者:刘佳义《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8日 01 版)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即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使基层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阶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村委会组织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修订实施,地方性法规不断修订完善,社区居委会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文件先后下发,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载体不断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城乡自治组织不断涌现。各地基层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便利群众。随着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相关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治理已经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客观来看,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在立法方面,立法冲突现象突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同部门规范性文件相互矛盾冲突,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立法漏洞,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法规来调整。一些立法过多地体现部门和地方利益,为部门和地方通过自行立法谋取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比如,随意设置审批、特别许可和收费等。而与此同时,在一些行政法规、规章的起草、审查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不够。比如,在涉及城市建设、市场物业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拆迁管理办法、环境资源保护、见义勇为等方面,由于举行立法听证不够规范,一方面造成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行政法规、规章的质量。另外,一些法律法规中的具体条款已经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没有及时进行“立、改、废”,在一些基本法和单行法之间、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之间、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还没有完全配套,必须抓紧研究、抓紧改。在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方面,公检

1 所谓社会公共事务

1 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2 所谓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3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 所谓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5 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 6 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7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8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垄断导致效率损失和降低商品服务质量;公共产品无法按定价收费或交易成本过高;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等价交换原则不能贯彻;市场机制和竞争会产生收入上的不公平;市场机制的难以全面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9 公民社会基本含义: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综合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社会多元化治理格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中国社会在经过过去三十余年的强势改革之后,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由于社会组织的日益成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问题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治理是个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现,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个已经出现深度社会分化的社会中,传统的社会治理形式已不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如果不进行变化,仍然采取过去的社会管理模式,只会让这种矛盾日益加深,且愈演愈烈,加大社会矛盾。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调节、民间主动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壮大是社会发育的基本标志,通过社会组织发展带动公民社会发展,限制过强过大的政府权力,进而形成社会多元治理的格局,并最终形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局面,是实现我国社会有效治理,从而达到“善治”目标的基本途径。自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通过政府报告等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转型”,这一转刑即意味着政府将告别过去的全能形象进行适当放权,而社会组织被引入到社会治理之中,将二者进行结合,完善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 我国党与政府所提倡的党为主导,政府管理,社会配合,民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局面,这一新模式是对马列主义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基于我国现实情况的选择。本文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研究考察的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寻找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论文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借鉴了现代中外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最新理论或研究成果,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撰写。本篇论文共有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于国内外研究综述,重点、难点、创新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交代来闸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根据社会的发展规律,当下我国政府把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放在政府改革转型的重要地位,同时在变革中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组织发展对于今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do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设.doc]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近年来,XX省XX市立足本地实际,牢固树立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理念,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努力打造规范、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政民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主要做法是:一、解放思想,以创新实践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改革精神XX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中央深化改革精神,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XX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由市政府信息办牵头,立足XX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博采众家之长,围绕公民从生到逝全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化“生命树”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体规划建设贲通上下、横向协同、反应快捷、覆盖全体市民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将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能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应用促进社会治理从“多头分管”向“协同服务”转变,延伸政府服务触角,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二、打破壁垒,以为民服务“一站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破信息壁垒。2007年,XX市抓住全省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对全市政务基础网络进行了全面整合,组建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外网,依托网络基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实用高效”的原则,启动全市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市委、市政府用“不换数据就换人”的态度,坚决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字壁垒,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统筹为民服务。数据共享带来了业务协同,XX市自主开发建设了社区服务“一站通”平台,对传统的管理和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和居民相关的审批和办事项陆续整合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上,并将服务窗口设到公共服务中心和偏远的社区、村,近距离综合受理城乡居民的各类行政审批和办事项,能办结的当场办结,需审批的通过网络流转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上审批,审批结束后通过邮政快递将批准件直接寄给申办居民,真正实现了“一站受理,一点办结”。“一站通”平台实现了政府为民服务“一网通”,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体现了依法治理和阳光政务,极大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诚信。三、重心下移,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源头治理能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托自主开发建设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XX市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提升源头治理的能力。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根据区域地形特点和居住人口密度合理设置网格。对全市民政、计生、人社等基层社工进行整合,按城区每500户左右配备一名网格员,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

最新整理、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预测试卷(一):资料分析(社会公共事务类民政服务与管理)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预测试卷(一)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21-125题。 据初步统计,2004年西部地区(不含西藏,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76.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5.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75.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75.93亿元。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高于全国增速3.3个百分点;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10%,增幅最低的甘肃也达到10.9%。 2004年西部地区GDP总量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四川、广西、云南和陕西,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6.01亿元、3320.00亿元、2959.48亿元和2883.51亿元,排序与上年相同;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712.08亿元,取代重庆而排在西部第五位。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2004年内蒙古以19.4%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居西部首位;陕西经济增长12.9%,由上年的第6位跃居西部第二;四川增长12.7%,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青海增长12.3%,居第四位;重庆增长12.2%,位次与上年相同;广西增长11.8%,位居第六,比上年提高了两位。 121.西部地区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 A.27376.33亿元B.5325.38亿元C.12175.02亿元D.9875.93亿元122.2004年西部地区GDP总量居于第五位的是( )。A.广西B.云南C.四川D.内蒙古 123.2004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省区是( )。A.重庆B.内蒙古C.陕西D.四川 124.2004年全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 )。A.12.8%B.12.9%C.9.5%D.10% 1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04年西部各省区均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只有甘肃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B.2003年重庆GDP总量在西部区居第五位C.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在2003年同样居于西部第一的位置 D.在GDP总量方面西部地区前四名的排序于2003年相比没有发生改变 二、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回答126~130题。

最新中职幼儿教育学习题集:第七章幼儿园游戏(社会公共事务类幼儿师范)

幼儿园游戏 一、填空题 1、幼儿游戏的特点主要有、、 2、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方式一般有和。 3、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4、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5、对幼儿园幼儿游戏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6、幼儿象征性游戏活动中有两个重要的象征行为是、 7、在游戏中幼儿感受的主要是,这就是幼儿为什么最喜欢 游戏的原因。 8、游戏水平反映的正是水平。 9、幼儿的、、主要就是通过游戏技能反映出来的。 10、幼儿在游戏中经常由于和而致使游戏中断。 11、幼儿园游戏可两大类,一类是,它包括、、和;另一类游戏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设计编定的,它包括、、一般将其用于教学中,称。 12、儿童的_____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 、、。 13、有规则的游戏一般都由______、、、四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 1、幼儿游戏 2、幼儿园游戏 3、创造性游戏 4、角色游戏 5、结构游戏 6、表演游戏 7、有规则游戏 8、间接介入 三、选择题 下列各题列出了几个答案,请选出其中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1、幼儿园要以( )为基本活动。 A、上课 B、游戏 C、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 )幼儿园不得少于2小时。 A、整日制 B、寄宿制 C、半日制 3、3岁以后幼儿的游戏活动逐渐以( )为主。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有规则游戏 4、游戏的( )是有规则游戏的核心 A、玩法 B、规则 C、结果 5、进行表演游戏必备的条件是() A、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 B、服装道具 C、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 6、创造性游戏不包括下面哪一种游戏形式?() A、角色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7、明确规定了游戏任务、玩法、规则、结果这四个基本因素的游戏,是下列哪一类游戏?()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 C.创造性游戏D.有规则游戏 8、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的主要指导方式。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自由游戏 D、体育游戏 四、判断题 1、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是尊重幼儿的一种表现。 2、幼儿自发游戏时,教师的任务仅仅是观察。 3、游戏环境的创设应该做到玩具材料越丰富越好。 4、幼儿是通过游戏学习的,他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知识经验都可以在游戏中获得。 5、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一般以隐性指导为主。 6、游戏成为幼儿基本活动的根本原因是游戏活动的趣味性。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时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建设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意味着在社会治理的诸方面和全过程中,都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健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机制。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核心是要建立多元主体互动协商、合作共治的法律机制。 一是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机制。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和网上公开运行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公开征求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后评价等程序制度。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征地拆迁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健全公众意见的处理反馈机制,公众意见征求和采纳情况及其理由应当向社会公布和说明。二是健全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及时调整行政权力库,完善行政权力法制监督平台,确保行政权力全程网上阳光、透明运行。坚持把行政审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点,完善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和改进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舆论民意表达机制、反馈机制,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公众对政府治理工作的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社会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突出社会评议,通过公开述政、网络问政、民意调查、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公众评价机制。突出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评价考核,加快形成以群众满意2度、舒适度为导向的政府治理社会工作评价机制。 切实转变和创新政府治理社会的方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重点是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激发和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一是进一步压减和规范社会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凡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一律交南社会组织承担。要从明确审批项目的名称、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等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全面推行清单和目录之外无审批的管理制度。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思考与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

关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4573617.html, 关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作者:齐帮明 来源:《活力》2015年第20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过去传统管控式社会治理模式反思的结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法治化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这是党中央对传统管控式社会治理模式反思的结果。这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确立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法制建设,不是简单地用法治去保障,更不是将法律视为一种工具去推动和保障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而是以法治为保障的社会治理,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各类主体在遵守法律规定、尊重法治精神、遵循法制逻辑的前提下,坚持以法治精神来引领社会治理,以法治思维来谋划社会治理,以法律规范来实施社会治理,以法治标准来评价社会治理,以法治秩序的实现作为社会治理的目标,最终形成在法制轨道里实现社会良治的法治化过程。 因此,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化程度越高,社会治理越接近善治。 一、社会治理建设的法治困境 确立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比较而言,法治社会建设仍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短板。 (一)在社会意识层面。集中表现为民众权利意识高涨,但责任意识、义务观念相对滞后,在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常常难以做到理性表达诉求,甚至非法维权。民众利益日益多元,但协调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发挥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作用,一些群众性组织还难以做到依法自治。民众更熟悉和遵从人情道德而不是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更愿意托人情、找关系来解决自身纷争,信奉“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讲法律不如讲人情”。 (二)在制度体系层面。集中表现为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并支撑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但制度的总供给仍不足,特别是社会领域的法律制度尤为短缺。

思路决定出路 四种思维推进社会治理

思路决定出路四种思维推进社会治理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推进现代社会治理,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一道必答题。正确解答现代社会治理考题,需要树立科学的解题思维。 一要树立民主思维。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广大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维,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国家政权运行的民主化。社会是基于人的活动而构成的关系总和,协调好社会关系的主体也只能是人本身。在阶级社会,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只能将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交由统治阶级的工具即国家代为履行,并运用国家机器实施强权统治,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阶级意识深重的历史条件下夺取政权并开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方式基本沿着统治——管制——管理的权统思维摸索前行,体现在社会秩序维护上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权力或行政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文化文明的持续发展,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党的执政方式也跟着不断地创新发展,特别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政治理念的确立和实践,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极大地激发和保障了广大人民参与国家政治实践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庄严宣示,既是我国政治民主的制度化,也是党的民主思维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广泛实践,有力推动了我国由权统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社会治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历史潮流和显著特征。回应历史呼声,做实人民关切,应遵循现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切实克服阶级社会权统思维的惯性,树立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思维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回归到保障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协调发展的主人翁位置上来,释放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无穷力量,用人民社会人民管,管好社会为人民的民主实践,来凸显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做主的特质,展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以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互联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金江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除了现实社会,还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社会。互联网对提高现实社会治理水平作用巨大,而互联网本身也需要进行治理。(资料图片) ■金江军 提要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而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全民守法,促使社会公众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也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来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互联网+”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治理强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一道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治理的局面。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而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全民守法,促使社会公众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 通过互联网曝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规范社会行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格化、可视化社会管理平台,明确责任范围,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互联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其遭遇信任危机时,需要及时通过互联网公开网民关注的信息、回应网民关切,重新获得网民的信任。需要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者公开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提高社会组织运转的透明度。社会组织透明度越高,就越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利益者的支持,促进社会组织公平竞争,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而互联网是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最便捷、最廉价的渠道。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动员、救援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互联网集聚正能量,应对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准确界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那么,究竟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哪些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实践中如何"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地把握和界定呢?这是目前机构编制部门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以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必须面对且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一、何谓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大家都知道,公共事务是指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王惠岩教授在《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一文中分析了公共事务的产生过程,他指出,个人经由社会契约而结成国家后,把裁判纠纷等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形成了政治权力。由此,国家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这些个人无法完成或不愿承担的事务,即公共事务。展开来说,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政治性公共事务是指与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相关,涉及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加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军事、外交、司法、维护公共安全等;社会性公共事务是不必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的公共事务,如教育、科技、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等。伴随着公共事务的产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分工:一种是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其主体是

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另一种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即公共事务管理。目前,在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国家机关,二是执政党,三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四是依靠法律、法规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各类事业单位,五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治组织,六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组织。我们通常所讲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针对后一种社会分工而言的。 从理论上说,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一般由政府行政机关承担。正如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澜明同志在2004年西部地市编办主任培训班上的发言中,讲到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时所指出的那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把过去由企业承担的和不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收回来……地方政府是社会管理事务的主要承担者,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比较紧,机构也有总量限额,加之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往往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管理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变通的办法,将一部分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种授权、委托的作法虽说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性的变通措施,但却是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客观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历次机构改革要行"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是相悖的。长久以来,这些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我省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仅市直414家事业单位当中,初步界定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就有98家,从业人员达1600余名。这些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广西日报时间:2014-04-23 14:23 谢舜王玉生傅金鹏 社会治理既是对全社会的治理,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事实表明,社会共治是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政府、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被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社会共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社会组织具备政府和营利性组织所没有的独特属性,即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互益性或公益性,因而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组织的“井喷式”增长,其角色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如何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在理论层面研讨和在实践层面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 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在了解和反映民生需求、递送公共服务、调节公共冲突等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因而在社会治理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传统的社会管理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单方面、单向度、单手段的管理工作。社会管理的主要行动者是政府,权力自上而下地、单向度流动,管理手段较为单一,以管控等“硬方法”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是被动的管理对象,即便是发挥作用也处于被号召、被组织的地位。可见,传统社会管理的理念主要是管治。而社会治理强调权威来源的多元化,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营利性组织及其他机构和个体;各主体平等协商、密切合作,形成共识,而非一家独大;综合运用法律、规则、权力和习俗等治理工具,刚柔并济。显然,现代社会治理的理念是共治。从管治到共治的转型,意味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充当着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是民生需求的扫描仪。了解和反映民生需求是有效开展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大量的社会组织来自于社会基层,活跃在基层,与民众关系密切。一方面,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201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作为稳定工作总基调的重要举措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 当前,社会矛盾逐渐加大,国家稳定风险加大,正是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候。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治理凸显了合作共治理念,通过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来维护社会公正、和谐与安定。现在更要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逐渐对社会建设任务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把握越来越准确、运用越来越科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和群众关切,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从传统社会管理转向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既进行有效处置,又探索建立新机制,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法标准,要求社会治理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政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抓紧修改政府组织法,明确政府社会治理职责,有序转移政府社会治理权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功能。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维护公共安全。制定行政程序法、修改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社会治理权力运行。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社会治理为科学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只有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山市为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统筹就业;率先实行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率先启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服务管理;率先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率先建立“2+8+N”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率先探索社会力量动员机制;率先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率先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所以我们党更要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维护治理体系的规则秩序,确保社会治理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律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