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水泥工业、平板玻璃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非金属矿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5个专项规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规划》的同时,经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充分发挥作为应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为行业、企业服务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本《意见》以《纲要》和《规划》为指导,重点丰富和延伸、扩展了规划的内涵,补充完善了新时期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特征,继续秉承了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突出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面对的艰巨任务与挑战等内容,以期达到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和更多层面的指导作用。期望通过《意见》的发布,能够为各地区、建材各产业和广大企业在推进、实施《规划》的实践中提供导向和参考作用,引导建材行业在

“十二五”期间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建材工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我国建材工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工艺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窑拉丝玻璃纤维等先进工艺技术比例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烟气粉尘排放量持续降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利用量逐年增长;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五年期。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80.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6亿件,其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7%、10.3%、14.2%、21.3%。

2010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7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5%;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4.2%。

(二)主要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

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具备了成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新型干法水泥在预分解窑节能煅烧工艺、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整体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建筑陶瓷和玻璃纤维的生产技术装备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的研制与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2万吨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水泥、平板玻璃分别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4亿吨、6000万重量箱。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达到81%,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浮法玻璃产量比重达到87%,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单线最大规模达到日熔化量1000吨;池窑玻璃纤维产量比重达到85%,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产量4.7亿吨(其中有2家企业水泥产能过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较2005年增长9.6个百分点;全国前10家平板玻璃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有8家大型建材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市场供需秩序有所改变,区域竞争有所规范。

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传统的能耗高的产业增加值

比重下降是“十一五”时期建材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水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43%下降为2005年的34%,2010年下降到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用石、云母和石棉制品、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土砂石开采、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传统的能耗高的行业增长速度。2010年低能耗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建材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3%,其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传统的能耗高的建材产业。

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转移等政策引领下,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主要建材产品生产能力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高于东部地区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综合利废成效显著。2010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3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了52.6%,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量由2005年的702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380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4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70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150万吨,下降了12%。

2010年,建材工业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6亿吨,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到全国利用总量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利用总量的50%以上。工业副产石膏也得

到有效利用。

水泥行业余热利用技术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到2010年年底,累计约有700条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800兆瓦;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也已得到开发应用。

水泥行业已基本掌握了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陆续启动。同时,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研究与实施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五)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7.3%。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为依托,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目前已占到国际水泥工程建设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成套技术装备和劳务的出口。玻璃纤维行业大企业启动实施了海外投资战略,瞄准海外市场,“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总结“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最根本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拉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建材行业坚持科学发展,在进一步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提高了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进一步把握了行业发展的特点,是全行业提升了驾驭发展的能力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十一五”建材工业的发展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一是坚持依靠国家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划、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是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据与保证。

二是坚持技术创新是实现行业进步发展与提升水平的重要支撑。无论是新的生产能力超越原有水平,还是原有生产能力运营水平的提升和效能提高,根本的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新出强”。

三是坚持将国际先进技术与自有技术相对接,使自有技术跃升到当代的顶端技术水平,进而延伸产业链,并向相关产业与相关领域扩展发展空间是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是坚持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总要求,是提升行业内在总体素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外双重动力,是行业发展融入推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进程之列的必然举措。

五是坚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提高各产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以其为榜样并与其对标是加快行业总体水平提升的一个捷径。大企业代表着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竞争趋向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实施兼并重组之后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提升了被兼并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但是,总体来看,建材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仍然缓慢。行业的发展整体上尚处在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以生产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发展路径窄,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的新产业的发展总体

跟不上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仍是当前推动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其落后产能仍有生存空间。二是节能减排虽有进步,但发展很不平衡。真正能够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得以突破的是少数,多数企业仍处于被动应变之中。三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如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5%,与国际先进的75%左右的水平差距甚大,非金属矿及制品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等,致使完成万元增加值能耗指标的压力剧增。四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少,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小,科技对行业发展贡献率较低。五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尤其还有相当数量小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资源配置能力与利用效率比较低,效益亟待提高。加之,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进一步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无序。

“十二五”发展的环境和面对的挑战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一个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开始回升与恢复,我国传统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国内看,我国以内需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目标为建

材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既为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严峻挑战。

1.发展机遇

(1)以内需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必将继续推动建材需求的增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国房屋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城轨、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成为投资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

水泥制品、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电子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

(3)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建材行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又一空间。目前包括我国建材工业在内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尤其在一大批新兴国家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既有商品市场,又有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在拓展对外投资、办实体、开矿业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面对的挑战

(1)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能耗高的产业目前仍然是构成建材工业增长的主要来源。建材工业总体上发展还极不平衡,仍然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建材工业“大而不强”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改变传统建材产品多,原材料产品多,靠窑炉工艺制造、附加值相对低和产能比例高状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已经制约行业发展

未来国际竞争主要围绕新的技术革命,在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抢占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科技进步是未来一切产业、一切领域生存发展与

竞争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建材行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技术贡献率低,由于缺乏主导方向明确、顶层设计清晰、能够围绕主要产业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展研发的产学研联盟和行业创新体系,使得科技研发和创新在总体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进步与发展的瓶颈。

(3)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建材行业既承担着共同推进社会进步的紧迫责任,又存在着自身生产力的发挥受节能减排的约束限制,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导致纳税增加和环保处罚的风险。因此,建材行业必须主动地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善于运用政策机制,包括主动与节能和环保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节能减排的攻坚与实施。

(4)市场配置资源水平与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建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出资源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组合与配置,产品同质化,资源组合与利用水平相对低,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流程缺少创新与优化等问题。加之一些企业经营仍然粗放,成本缺乏规范,利润缺乏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总体上仍比较低,使其与建材系统

大企业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怎样在全行业树立资源配置意识,建立起各自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与方法,是推进建材行业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又一个现实挑战。

(5)增强与上下游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联手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历史形成的部门分工,使行业上下游之间本来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受体制影响往往造成相互制约;由于相关联的部分产品标准和设计应用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协调,产品质量提高与建筑寿命延长的进程不一致,新品种不断增加与建筑设计施工采用材料的变更进程不同步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建材产品提升质量与水平、扩大新产品市场应用的瓶颈。因此,强化和建设系统等关联部门的协调、互动与联手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协同建筑设计标准、产品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等,将是建材行业扩展产品应用领域,增加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6)作为建材大国必须在国际合作与贸易诸方面有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目前建材行业在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存在着在国外投资办实体少、开发矿业和制造业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出口贸易少等问题。作为多个主要产业的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50%以上的建材大国,必须具备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渠道,并在国外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建材相关组织中有一定的席位和影响力、在国际标准制定等国际性活动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话语权。这是建材大国必须有的作为与责

任。为此应尽快构建与形成重点突出、目标目的明确的多元投资与贸易、多方位合作与组织多种联盟的国际化合作体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发展环境在为建材工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十分现实的严峻挑战。

“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传统建材业在改造提升水平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增加制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提升技术、产品标准与提高进入门槛的前提下,依据市场容量适度发展;重点支持和发展新材料、新兴产业和深加工制品、高档特种建材产品,拓宽新的发展领域,使其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

要把调整结构、产业升级作为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把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与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主攻点;把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提高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把做好与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合作、推进生产与应用共同发展作为行业增加发展空间的突破点;把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与

合作作为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立足点。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和拓展为导向。要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服务建筑业发展为主要方向,加快发展加工制品业,积极开发满足建筑业发展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生态城市建设所需的材料和制品,并主动开发与拓展建筑业未来的需求。

坚持结构调整双向并举的调整目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鼓励节能环保、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发展,促进产业低碳节能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提高行业总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道路。对已有生产能力要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强化管理,使其总体达到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要求;对新建设的生产能力,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标准,率先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

坚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既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又要在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重视技术革新和各种生产工艺的小改小革,以多层次的技术进步使建材工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发展。

坚持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效能。要根据社会进步对资

源、能源、环境科学利用与治理,建立以企业为基础的科学的优化资源配置体系,选择正确配置路径,优化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要统筹和协调地区之间、大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防止同质化与重复现象,把优化产业布局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机统一起来。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是建材工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向两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进程的重要五年规划期。到“十二五”末,建材工业将在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与结构、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初步实现“由大变强”的阶段目标。

综合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

主要产业技术进步目标: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要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浮法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池窑玻璃纤维等主要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赶上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结构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落后产能的任务;低能耗新兴产业和制品加工业等产品的累计工业增加值在全行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有1~2家企业(集团)进入

世界500强。

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材主要行业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均达到国家规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

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新兴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共性基础材料、新兴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材料及节能环保材料在建材工业中占有一定份额与比较优势,成为发展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际化水平提高目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由主要以原材料产品输出和工程总承包为主的经营格局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和各种实体并举的国际化发展格局,使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成为在国际建材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一)结构调整重点

以促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坚持推进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品业、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存量重组调整为主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

加大新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等低能耗、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

发展,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对建材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改变水泥、平板玻璃、石灰制造、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等传统产业在建材工业增长中的主导与拉动作用,促进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高,带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组织结构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推进企业规模优化和提升产业资源效能。横向重组做优做强做大主业,纵向重组延伸产业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建材企业实施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兼并重组。

3.产品结构

在满足能源、交通、电力、电子通讯、国防军工等已进入的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建材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重点发展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无铬耐火材料、石英陶瓷坩埚、复合材料等及其深加工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需要,积极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加快大宗产品向高端化升级,推广42.5级及以上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无铬耐火制品等产品。

专栏1:重点发展产品

推广42.5级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等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精深加工玻璃及制品,太阳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特种石英玻璃、风挡玻璃、建筑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制品、耐热玻璃等。

特种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碳纤维和岩棉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深加工,以及风电叶片、高压容器、汽车部件和高温过滤材料等复合材料和制品。

薄型陶瓷砖,轻型化洁具,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温、节水等多功能型产品。

大规格展石英陶瓷坩埚、水泥预热器内筒陶瓷挂板、陶瓷纤维材料、陶瓷膜过滤材料等高性能陶瓷以及特种陶瓷。

以复合多功能墙体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以石膏板材、硅酸钙板、纤维增强水泥板、天然石材复合板为主体的建筑墙体和装饰产品,以建筑节能、保温墙体产业的发展,带动岩棉制品、泡沫玻璃、泡沫陶瓷等高性能外墙防火保温材料以及隔音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密封材料及配套组件等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以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萤石、珍珠岩等为重点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产品。

适应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建筑一体化发展需要,发展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墙体及屋面产品。

适应城市屋顶保温、防水、绿化发展的需要,发展相应的屋面材料及产品。

适应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需要,发展应急安置装配式房屋。

4.区域结构

水泥工业。东部地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推进以节能减排和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及污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适度兼顾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仍有增长,可根据市场需要,以依托或与当地现有大型水泥企业合作为主适当布局建设水泥项目。

平板玻璃工业。严格核准新增产能项目,除西部地区可建设超白、超薄等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外,其他省(区、市)主要以提高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率为主,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特种玻璃生产主要选择在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或相关下游产业较发达的省区。在各大中城市和物流条件较好地区,支持建设节能门窗幕墙、功能玻璃、精品装饰及家居玻璃生产基地。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东部地区以提高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淘汰落后,引导产业转移为主。中部和东北地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上,适度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满足地区经济建设需求,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及配套能力。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工业。在大中型城市,布局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依托大型煤矿、火电厂、煤化工、磷化工等

企业的固体废弃物集中产生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目的,重点建设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材综合利用项目。

非金属矿工业。在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地区,建设采选和深加工产业基地。萤石: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引导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内蒙古等主要产区为重点,整合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耐火黏土: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开采产能,以山西、河南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石材: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依托水运、港口和区域市场优势,以及西部资源优势,规划建设2~3个大型国际化石材加工集散基地。石墨:依托资源产地及产业基础,在黑龙江鸡西和萝北、湖北宜昌、内蒙古兴和等地建设专业化石墨系列深加工产品及下游产业基地。滑石:依托山东平度、广西桂林、辽宁海城加工基地,稳定原矿产能,开发高性能矿物材料及制品。高岭土:重点支持江苏苏州、广东茂名、广西北海、福建龙岩以及内蒙古、山西煤系高岭土基地建设,发展高性能高岭土系列产品。硅藻土:以吉林白山地区资源优势为依托,建设硅藻土生产加工基地,开发助滤剂、催化剂、沥青改性剂、保温材料等系列产品。珍珠岩:以河南、内蒙古、山西、辽宁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用于节能、环保、防火等复合型高性能材料及制品。

其他建材产业。积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干粉砂浆等加工制品物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广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装饰装修材料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创意设计,形成装饰装修材料的系统设计和配套体系。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建材专业化服务产业。完善农村市场建材流通渠道,保障“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

5.进出口结构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装备机械、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从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高端产品和技术、资本、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出口结构,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与服务的国际化经营新格局。鼓励进口国内稀缺类资源和高端技术装备。

(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

1.提高生产节能水平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加快对现有生产线实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强化能耗管理,全面提高建材产品生产的能效水平。

专栏2: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水泥: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高压变频电机、生料立磨、水泥辊磨、等节能粉磨技术,粉尘减排与烟气脱硝技术。

混凝土及制品:高效减水剂技术、固废资源化与高性能化技术。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谈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于去年10月份,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通过研读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便不难会意识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 济发展发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现在这种状态,十二五规划建议担出指导性的建议。"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 ”。这也就是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的最大的特点。那么在这五年内,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基调,在“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 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界情况、国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是发展的必 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 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增加了两项内容,即第二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将这两方面单独立项 并上升为主体国家战略层面。 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我认为,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 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 ,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要减少外部需求,而是继续拓展和稳定 外部需求的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 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同时,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一个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上海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一)发展成效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8) (一)“十二五”发展环境 (8) (二)“十二五”发展趋势 (8)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8)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8)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9)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0) 四、“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11) (一)强化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12) (二)扎实推进能源审计,切实挖掘节能潜力 (12) (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 (12) (四)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节能技改专项 (12)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13) (六)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再制造 (13) (七)协调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促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13) (八)开展“两型”企业创建,推进低碳示范工业区建设 (14) (九)积极营造社会节能氛围,组织节能宣传展示培训 (14)

五、“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14) (一)建立健全能效监控体系 (14) (二)深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15) (三)推进落实“批项目、核能耗”制度 (15) (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 (15) (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5) (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16)

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形成能效提升、监管有效、低碳发展的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对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本市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成效显著的五年。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全市工业系统把做好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个率先”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年均下降6.4%,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约56%,比“十五”期末降低5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这一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系统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节能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18%,超额完成上海市下达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新网10月27日电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今日公布。《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对此,《建议》以五个方面“坚持”提出了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 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 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28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领域将坚决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他透露,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是依法规范工业企业用能行为、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推动出台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结合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需求,印发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加大标准的制定、宣贯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在标准制修定方面,制修订了400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初步形成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基础。在标准实施监督方面,通过加强标准宣贯,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推动企业淘汰低效设备,采用高

效节能、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节水标杆企业,规范再生资源利用,不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在标准宣贯工作基础上,通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落实;通过实施基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转型,为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标准覆盖面不够、更新不及时、制定与实施脱节、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国务院标准化改革也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好未来几年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决定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