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一分 认识图形同步练习3.2 认识图形

20秋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图形

同步练习

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变成纸上的一个图形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折等方法),对于印、折可以教师演示。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现在,同学们动手试试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 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 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 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 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 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叫《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还记得,都有谁在雪地里画画了吗?(学生回答)出示不同动物的脚印和形状。 师:我们上学期认识的立体图形朋友们,也想去雪地里当一次小画家。看看他们是谁?(请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介绍“三棱柱”)想想,他们会画出什么形状?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我们怎么把他们的脚印搬到这里来呢?他们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脚印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脚印。其实啊,我们就是把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给画了出来。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下面,请看看黑板,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请翻开书P36,用尺子连一连。 全班反馈。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课件展示: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 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长宁中心小学游凤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 2、认识这些形体的简单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 2、从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种形状的物体模型、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国外,到了 12 月,就有一个大家都特别 1 / 5

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瞧,圣诞老人带来了许多礼物,猜一猜,都有些什么礼物呢?(学生发言)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品的样子。 请同学上来摸一件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或手势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好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各种形状是怎样的) 3、归类。 圣诞老人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开始分类。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分成几种情况。 一堆是长长方方的,一堆是四四方方的,一堆是直直的像柱子,一堆是圆圆的的球。 (如果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一组,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让其他小组谈谈分开的理由)如果有的学生直接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名称,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揭示概念。 生给每一类物品起名,再介绍每一类物品在数学中的名称。 能不能根据它们的样子给它们起个名字?学生如果起对了,教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全册分类复习完整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全册分类复习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选词填空 1. 读一读,填一填。(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救护车 B.水壶 C.冰天雪地 D.下围棋 E.帐篷 F.寒风刺骨 G.荡秋千 H.轿车 I.运动裤 J.弹钢琴 K.鹅毛大雪 L.摩托车 1.如果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我们要准备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我会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小区里的李奶奶突发急病,家人拨打“120”,五分钟后,一辆_______就赶来了。 4.描写冬天最象的词语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①吹过②拂过 1.微风(_____),泛起层层波纹。 2.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______)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①异常②寻常 3.春天的郊外,景色(_____)美丽。 4.这不是一个不(______)的经历。 3.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是……就……②不像……而像……③不要……而要…… 1.同学们要记住:放学后(______)在外面玩,(______)及时回家。 2.人们常说“十月有个小阳春”,这时候的天气有时(______)初冬,

(______)是回到了暖春。 3.这件事,你(______)怎么做的,(______)怎么说。 4.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 意思意见意义意志 1、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____)的影片。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____)? 3、邱少云的(____)非常坚强。 4、这句话是什么(____)? 简易简单 5、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___)。 6、灾区搭起了(___)的帐篷。 拼音词组 5. 看拼音写词语。 nán fāng yìxiēbùfen jùdà měi tiān shēng gāo shǎn guāng xiǎo gǒu 6. 看拼音,写汉字。 bùjiǔcháng jiǔhěn jiǔsàn bùsàn kāi sàn rèbùxíng pǎo bùjiǎo b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四有趣的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 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它不能独立存在,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教科书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左侧图形是谁的脚印?试着圈一圈。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 3.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尝试把平面图形分一分,连一连。看你连的和老师的一样吗?(课件演示) 5.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平面图形? 三、巩固加深,灵活运用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2.涂一涂,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涂一涂。 3.想一想,接着画。先让学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数一数。先让学生独立数,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四、课堂小结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风是一位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 个生字,读准“收”、“灿”、“景”“顶”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欣赏四季的美景,了解风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积累词语“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并感受ABAB 叠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 个生字,读准“收”、“灿”、“景”“顶”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感知、欣赏四季的美景,了解风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积累词语“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并感受ABAB 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孩子们,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块儿学习。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最会猜,(点出)请听好:“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小草见它弯腰。”它是什么? 真聪明,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是——风。谁能背一首描写风的古诗(指名背)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写风的课文,请齐读课题。(点出) 3、风是一位画家。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导纲 1、听录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新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哪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一个季节?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三、合作交流 根据导纲,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孩子们,读好了生字,读准了字音就能欣赏风画家画的画了。看,(点出)风画家把这些生字娃娃吹出来了,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风画家特别要提醒大家,(点出)这几个生字娃娃的字音容易读错,可要当心哟!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3、读得真好听,风画家可高兴了,它轻轻一吹就把字娃娃头上的拼音小帽吹走了,(点出)你还能读准吗?试试吧!、圆、象、料、丰、粉、季、收、景、 4、生字娃娃带上他的好朋友出来啦,(点出)来,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四季、不停、涂上、滚圆、一幅、丰收、景象、颜料、屋顶、金灿灿。 五、精读课文,感悟四季的美 (一)感悟春天的美。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四季分别是哪四季?对,风画家画了春天(点出)夏天、秋天、冬天这四幅画, 2、谁最喜欢风画家画的春天这一幅画,(点出)请自己读一读,春天风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对,风画家画了(点红)大山、大地、花儿。图文对照看一看,大山、大地、花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哦,大山是青的,(点红)大地是绿的,花儿是五颜六色的。 自己再读一读,想着画面,读出大山的青,在地的绿,花儿的美。春天,东风把大山染青、把大地抹绿,为花儿涂出五颜六色的脸颊。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 差+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1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 ?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积木的形状,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1.让学生描图形。 师: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以及能描出三角形的那一块,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描出的图形多。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描图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图形、涂色的活动中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亲身感受“面在体上”,为认识图形创造课程资源。】 2.展示结果。 师:大家都描得很认真,谁把你自己描出的图形让大家看一看?指出你描的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个面?说一说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我描的是长方体上一个最小的面,它是长长的、方方的。 ?我描的是正方体积木上的一个面,它是方方正正的。 ?我描的是圆柱的底面,它是圆的。 ?我描出来的是一个三角形的图。 如果交流过程中,有同学直接说出描出的是长方形、正方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如: 师:对,这种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谁还描出了正方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举起图,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的对不对。 师:那种比较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出后,举起画的长方形,进行检查。 师: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圆圆的图形就叫圆。 【设计意图:展示分享自主描图的成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与体的关系。在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修订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 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精灵狗将带我们来到一座漂亮的城堡,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在这个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你们看这些积木,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回答图中的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耳朵上的绿星星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保护环境,懂得给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道理。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明白只有你给别人一分爱,你才会得到更多的爱,才会有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有关互敬互爱、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文题目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老师很有感情地讲故事,直至讲到“没有比这更美丽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把生字读准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开展读书比赛。请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练一练,然后推荐或自我推荐读全文。5提问:读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学习书写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选出难写的字,看笔顺表自己书写。 (4)按正确的笔顺在书上描红。 (5)指导书写,教师板书示范。 (6)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自读入境,质疑深情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星星为何会挂在耳朵上?颜色怎么会是绿色的?耳朵上的绿星星到底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评议。 3小松鼠过生日,它想怎样打扮才会漂亮呢?(生回答。) 4指导朗读: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应该怎么读?小草、玫瑰又是怎样说的?试着读一读。 (期间采用各式各样的读:抽读、范读、齐读、赛读等,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小松鼠为何高兴,小草、玫瑰为何不愿意。) 5过渡:小松鼠没摘小草,也没摘玫瑰,空着手回家了,生日晚会上它会漂亮吗? (1)生自读“晚上……心里甜滋滋的”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们都来祝贺小松鼠的生日。大家一见到小松鼠,都叫起来:“啊!小松鼠今天真美丽!”(教师范读这句话)出示卡片“祝贺”。想想看,朋友们会用什么方式祝贺小松鼠的生日?谁能用“祝贺”说话? (3)小松鼠对着镜子看,她惊讶地发现了什么?请用“”勾画出来,出示卡片“惊讶”,引导学生体会“惊讶”的意思。 (4)讨论:小松鼠为什么会惊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表达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山羊爷爷生病了,不能给自己的菜园里面的菜除草和捉虫了,可是,过了几天,山羊爷爷病好后,发现自己的菜园里面,不知被哪个好心的人给收拾的干干净净,菜长的非常的好,这到底是谁做的好事呢?于是,爷爷请来了聪明的喜羊羊,让它来帮助一下。喜羊羊仔细的观察,发现地上留下了这四个脚印(出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2、师:那么,这四个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呢?经过喜羊羊的侦察,终于找到了这四位做好事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三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先呈现三棱柱,师:这个朋友我们有点陌生,它叫三棱柱,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读一遍——三棱柱。依次再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四个图形的名称。 3、师:谁能来根据这四位朋友,猜测一下:这个红色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呢?(长方形)指生说,师相机演示。依次指生说出绿色的脚印(正方形)、蓝色的脚印(三角形)和粉色的脚印(圆形)分别是谁留下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那么,这些脚印是不是他们留下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把这些脚印取下来吧!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纸和笔,分别把你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拿出来,先用手分别摸一摸这几个立体图形身上的面,自己感受一下物体上的面。 2、再拿出笔,把它们的脚印描下来吧! 3、师:谁能到前面把你描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个物体上描下来的什么图形?指生到前面。 (二)、学习图形 1、师:图形宝宝们看到同学们描的特别的好,都高兴的跑过来了,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些杂乱的图形)师:这么多图形挤在一起,真是太乱了,谁能来把它们分一分类呢?指生站起来分类,说哪几号图形可以放在一起。 2、师指住长方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长方形,师再把长方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在后面板书:长方形 指住正方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师再把正方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正方形 指住三角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就是三角形,贴纸片,相机板书:三角形指住圆,说:你这样的图形就是圆形,贴纸片,相机板书:圆 3、同桌互相说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呢?指生说一说。 长长的,方方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正正方方的图形就是正方形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是三角形 像轮子一样是圆形 4、拿出我们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老师说名字,看哪个同学最快的把这个图形找出来。

北师大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机器人很高兴!它为我们所有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八宝箱,想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吗? 二、分类感悟 师: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师: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后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教材从描出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图形,只是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认识并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猜一猜”、“找一找”、“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学习经验,认识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平面图形。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 难点:在多种探究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2018年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提升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飞溅.支援. 旅.行仙鹤. 二、辨字组词。 三、看拼音,写字词. 四、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位朵颗片座粒一()浪花一()宫殿一()种子一( )婆婆一()玫瑰一( )星星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升起—()善良—( ) 光明-( )美丽—() 六、补全词语。 胸有()() ( )奇( )怪 ( )( )遍野 一帆()( ) ()滋( )味 ( )( )喜地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们都来祝贺 ..小松鼠的生日。(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照样子,写句子。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就都弯卷起来,像羊毛一样。 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就都,像.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看看自己的上衣,的裙,十分可爱。再看看四周,像他一样的很多. 2、《耳朵上的绿星星》一文中,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星其实是。从小松鼠身上,我们学到了。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碧空尽,天际流”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九、课外阅读. 变色房子 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它把小种子拌在泥里,刷在房子上…… 春天,小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绿房子藏在绿叶里,狐狸看不见。 夏天,小苗开花了,红艳艳的,房子藏在花丛中,灰狼看不见。 秋天,小树结果了,金灿灿的,房子藏在果子中,老虎看不见。 冬天, 小兔住在会变色的房子里,日子过得很快乐。 1、根据短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春天,小兔的房子是;夏天,小兔的房子是;秋天,小兔的房子是。 2、你知道小兔的变色房子有什么用吗?快写下来吧!

3、冬天,小兔的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呢?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来。 4、假如让你造一座房子,你想造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呢? 十、看图写话. 图上画的都有谁?她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想一想,写下来。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1.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例: 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用加下划线的词语造句)(2)例: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小河边______ (3)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妈妈在打扫卫生。→______ 2. 照样子,写句子。 例:兔子一边跑一边大叫。 3. 仿写句子。 (1)小狗嗖的一声从门缝里跑出去了。 小鸟______向天空飞去。 (2)铁罐斜着眼,撇着嘴,双臂抱在胸前傲慢地问:“你敢碰我吗?” 小红______,______,笔尖不停地敲打着桌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4. 按要求写句子。 (1)奶酪全被他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2)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用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5. 按要求写句子 (1)狐狸吓跑了百兽。(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 被字句:______ (2)将下列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老虎狐狸朝跟着深处走去森林 6. 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照顾小妹妹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1)小猫______,觉得______。 (2)______,觉得______。 7. 按要求写句子。 (1)他已经化成水了。(用下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2)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例: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水变成了一朵小雪花。

8. 照样子,补写句子。 (1)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______像______。 (2)例:我学会了洗毛巾。 ______学会了______。 (3)例:小白兔和雪孩子又唱又跳。 ______和______又______又______。 9. 照样子,填一填,写一写 (1)温温暖妈妈的怀里真温瞹。 甜______ ______ (2)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解释划线词语) 异常:______ (3)乌云压下来。(满天的黑沉沉地)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他把禾苗往高里拔。(高兴地一棵一棵的) (4)毕竟______,风光______。 接天______碧,映日______别样红。 10. 照样子,写句子。 (1)例:请你爱护小青蛙。 ______爱护______ (2)例:阳光像金子。 ______像______。 11.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弟弟高兴极了,欢蹦乱跳地跑回家。 ①小花狗______,______地躲进了狗窝。 ②爸爸______,______地向医院跑去。 12. 按要求写句子。 (1)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2)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用下划线词说一句话)(3)加标点符号 雾呢不知道消失到那里去了 13. 照样子,写句子。 (1)例: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______是______。 (2)例: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