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摘要:水库的建设给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以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河流开发单向思维模式修建水库,却忽视了河流的其他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水生生态平衡,对库区、库周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库建设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水库建设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在时间、空间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水库的建设与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诸如河流枯竭、物种减少、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等问题。伴随公众生态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水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要也越来越大。水是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共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和大量其他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好水库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健康水库,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我国及云南省水库建设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约 5 万座大坝,另有 10 万多座超过 10 万方库容的小坝,几百万座小于 10 万方库容的更小的坝。全球最大的 44 座水库总库容为 2.5 万亿方,约提供了 5000 亿度水电。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约为 55 万亿方,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约有 9 万亿方,至 2007年,全球水库大坝的总库容接近 7 万亿方,其中 98%为大坝库容,全球水库的有效库容约为 4 万亿方,约相当于世界河流年流量的 7.3%。水库总面积为 50 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地球天然湖面的 1/3。目前,我国现有约8.6万座水库。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统计结果,到2003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坝高30m以上的大坝4694座,总库容约5843亿m3,控制着河流20%以上的径流量。截至2002年底,云南省已建或在建30m以上大坝中土坝为386座,重力坝为18座,堆石坝为30座,拱坝为8座共计442座;2003年以来已建或在建100米以上大坝全国共有108座,其中云南省建设的有诸如小湾、漫湾等9座①。中国现代化的大坝建设以三峡、二滩和小浪底工程为代表,其中二滩和小浪底工程已分别于 1999 年,2001 年完工投产,三峡于 2009 年竣工验收。三峡、二滩、小浪底这三座工程标志着中国大坝建设在建设技术上由追赶世界水平到与世界水平同步。我国的水库主要修建于解放后的50多年间,解放前,我国仅有水库23座。建国后,为控制洪涝灾害,充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我国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力度,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期间,是我国水库建设开发高峰期。这期间,由于全民动员修建水库,致使我国水库数量剧增,除兴建了新安江、密云、三门峡、丹江口、刘家峡等一批国家级水库水电站外,还修建了一大批地方级的小型水库。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走入了稳健的发展阶段。这期间,由于技术的成熟,资金充足,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开发加快了步伐,建成了葛洲坝、乌江渡、龙羊峡、岩滩、隔河岩、二滩、万家寨等一大批大型水库水电站,并推动了三峡、小浪底等一批投资大、技术难度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上马建设。2003—2020年,全国规划建设的重点水库建设项目243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水电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作为全国水电资源大省的云南,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979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水电工程和水库在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影响类型可以分为直接影①数据来源:中国大坝委员会,https://www.360docs.net/doc/fa5014625.html,/chincold/dbtj/zgdbtj/A271001index_1.htm

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1.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拦断江河,对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地下水位变化、含沙量及冰清等。这些都会间接的影响到流域生态环境。

(1)对河流流量及水位的变化

水库建设对河流流量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多年调节型水库,影响较小的是日调节型水库。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江河大不相同,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水库,其水位的变化在季节上与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变幅较大,汛期水库处于低水位;在汛末蓄水,水库处于高水位。与天然情况相比,增加了江河枯水期流量,减少了丰水期流量,尤其是对洪峰流量有明显的削减作用,提高了下游防洪标准。如三峡大坝汛期蓄水为145m,汛末最终水位将达175m,改变了河流本身的流量和水位。

(2)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提高下游工业和农业灌溉的用水保证。由于流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坝址上游水库蓄水使其周围地下水水位抬高,从而扩大了水库淹没范围,导致土地的盐碱化和沼泽化。此外,拦河筑坝也减少了坝库下游地区地下水、河流水的补给来源,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原有地下水自流灌区失去自流条件,降低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甚至造成大范围干旱。以三峡大坝为例,由于枯水期三峡大坝蓄水拦水,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清水冲刷河床的能力加强,河床下降,导致鄱阳湖水补给长江,鄱阳湖出现连年干旱。虽然原因仍有争议,但似乎也有联系。

(3)对河流含沙量和冰情的影响

拦河大坝的建设,对河流含沙量及冰情都有显著的影响。以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为例,其工程开发的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小浪底水库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由于其上游三门峡工程的失败,不仅是其原始设计的主要目的没能实现,而且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大坝抬高水位后降低流速,加速上游淤

积,加剧了上游渭河地区的水灾。而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成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同时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由于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因此,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对于控制和保护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对河流形态的影响

河流自身的存在也需要用水来维护,也才能保持河槽的相对稳定。水库的修建,拦蓄河道水,以致不能满足河槽相对稳定的最低要求,并且坝库下泄的河水剥蚀下游河床与河岸,使靠近坝址下游的河道偏移、河床加深,异常的淤积物聚集等会造成下游河道萎缩,降低其行洪能力。同时大坝蓄水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使河道流量的流动模式发生变化。以三峡大坝为例,大坝建成后,下游河床将发生明显冲刷,对护岸工程有所影响。尤其是下荆江河段,工程建成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导致下荆江监利站年平均流量由10100m3/秒增大到13000m3/秒①。因此,河床冲刷和局部河势调整将对两岸岸线和护岸工程的稳定构成威胁。

3.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承受的外界扰动程度。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合生态系统[1]。从直接影响来看,流域水库的建设,工程浩大,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对区域物质能量的扰动,使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了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过程。主要表现在:开山取土取石,影响原生植被、土壤质量,加速水土流失;改变陆面形态及过程。同时,施工中产生的弃渣需要占用一定的场地堆放,并且工程弃渣堆积体结构松散,表层无植被覆盖,若管理利用不善,则易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此外,水库的修建需要占用大量耕地以及部分草地、林地,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下降;爆破、开挖等措施以及施工的废气、废水排放将会导致河流内悬浮物增加,水质恶化,并使周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影响动植物的生境质量和水生生物的正常生产;各种噪声还会对周围野生动物产生惊吓。从间接影响方面看,比较复杂。由

①数据来源:健康长江,https://www.360docs.net/doc/fa5014625.html,/p-695666302.html

于食物链的关系,陆生植被和水生生物的受损将影响陆生动物、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存。

4.对流域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库蓄水,淹没大量的原陆生植物和动物栖息地,不仅从植物数量上减少了陆生植物,而且因淹没水位上抬减少了陆生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以三峡库区为例,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三峡环境监测公报中的调查结果,三峡库区共有高等植物6088种,特有植物3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6种;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100科298属575种,其中国家特有种5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76种①。水库蓄水对陆生植物、动物物种资源和生境的直接淹没,以及淹没而改变范围的人类活动对陆生植物于动物,尤其是库区特有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影响较大。

5.对水质的影响

拦河筑坝改变了河流的水动力特性,河流因建坝而经历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变化会极大地改变原有水质状况,主要表现为水库水体盐度增高、水库水温分层、库中藻类繁殖加剧等。

(1)藻类的变化

水库大坝在截留沉积物的同时也截留了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使得水库水体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在气温较高时,藻类可能会在营养丰富的水库中过度繁殖,使水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以三峡大坝为例,藻类在蓄水前面发生明显的变化,见下表。

表1 三峡水库湖北库区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比较

(2)温度的变化

①数据来源: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通常,从水库深处泄出的水,夏天比河水水温低,冬天比河水水温高;而从水库顶部附近出口放出的水,全年都比河水水温高。水温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水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生长,也影响到水质。

(3)盐度的变化

大坝拦水以后会形成面积广阔的水库,与天然河道相比,大大增加了曝晒于太阳下的水面面积。在干旱地区炎热气候条件下,库水的大量蒸发会导致水体盐度的上升。此外,坝址上游土地盐渍化也会影响地下水的盐度,通过地下水与河流的水力交换,又会影响河流水体的盐度。

6.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水库的修建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增加湿度,但也可能增加了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及降水量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以三峡大坝为例,从常年平均来看,沿三峡库区1988—2007年平均气温为17.3度—18.8度。云阳与重庆的年平均气温最高,秭归的年平均气温最低[2]。2004年—2007年蓄水后,库区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均有明显增加,见图1。

图1 2004—2007年三峡库区沿江12站年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比较①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各地相对湿度明显较常年值有所下降,奉节、秭归除外。三峡库区总体来说相对湿度大,特别是库区西段万州至重庆。从常年同期来看,三峡工程蓄水后,年内各月的平均相对湿度较常年值都有所下降,除2月、11月偏高外、具体说来,年内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呈现多峰型,最高值分别出现1月、6月和10月,见图2。

图2 三峡库区2004—2007年平均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与常年值

①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2001-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三峡库区冬半年少雨,夏半年多雨。从库区平均降水量的各月分布来看,三峡工程蓄水后各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同,总体上各月降水量有低于常年同期的趋势,见图3。

图3 三峡库区各月平均降水量与常年值(2004—2007)

7.水库蓄水导致的生境变化

水库蓄水运行后,对于河流上下游的负面影响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问题是栖息地特征变化,主要指库区淹没、泥沙淤积、水库下游冲刷引起河势变化等。第二类问题是流量、水温、水质等变化。特殊的水环境因修建大坝而消失,对原来鱼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以三峡大坝为例,对渔业来说,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

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

8. 对流域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的修建,特别是大型水库大坝的修建,蓄水以后,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些还甚至引发地震,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以三峡为例,三峡库区,跨越川东平行岭谷和鄂西山地两个地貌单元,是历史上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由于三峡水库库容量大,江宽水深,既是出现部分江段大型缓坡,泥石流物质入江,都不会对坝体建筑物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发生阻塞长江主航道灾情几率也将不复存在。但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高水位的库水长期浸泡两岸坡体,淹没安坡范围加大,加之高水位是侵蚀基准面抬高,侵蚀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在水位下降时,动力水压,浸泡软化作用最容易引起坡面变形,对山坡稳定也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水位下降的同时有可能发生滑坡。库区水位的抬高,还会使得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上升较高,使土壤岩隙含水大增,促使古滑坡复活,产生新滑坡、泥石流。不仅如此,清水下泄还对长江中下游最险的荆江河段堤防构成威胁。近几年,荆江崩岸险情频次明显增多,崩岸长度明显增加。研究分析表明,今后长江河床将发生长距离的沿程冲刷和横向扩展,对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带来较大影响,并引发新的崩岸[3]。

三、结语

水库在发挥调蓄区域水资源、降低洪涝灾害、获得清洁能源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流域水文特征、河流形态、周边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需要对水库的生态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把生态与民生理念纳入到法制规范中去,同时研究建立一套生态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经济评价引入到项目评价体系中。对未来水库建设,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保证水库开发建设既能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又起到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少魁.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三峡建设(人文版),2008,14(3).

[2]赫治清.“后三峡时代”的生态环境安全[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生物,但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生物,这是为什么呢而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远古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本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在19世纪初世界人口为,到了2011年世界的人口突破了 。 2、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 5、湖泊污染导致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6、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人口形势 讨论

1、什么时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侯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1、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森林遭到破坏,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滥伐森林将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不能为森林中的消费者提供营养和食物,影响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轻者导致依靠森林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重者导致生物灭绝、森林消失。 2、工厂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直接导致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大气循环,影响降水,导致江河湖海污染。如果浓烟中含有大量硫酸物质,还会形成酸雨,从而影响建筑物、农作物。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湖水变臭鱼虾难于生存。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湖泊以清澈秀美的貌 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4、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不赞同这种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的重要成果有“三北”防护林等等。 5、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0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故本次环评将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10.1 生态环境现状 10.1.1 拟建场址 10.1.1.1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北郊李营镇北尧村北,济宁至宁阳公路以东,日东高速公路北侧,距济宁市城市规划区边界约11km,厂区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厂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本项目所在厂区土地利用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见附件11。 2、生物分布现状 (1)植物现状 该区域受人类干扰历史长、强度大,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动物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该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区域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表 鸟类喜鹊、大山雀、大杜鹃、楼燕、家燕、鹌鹑、大嘴乌鸦、黄雀、灰燕、小嘴乌鸦等 兽类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野猫等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等 爬行动物壁虎、蛇等 节肢动物蜜蜂、蜻蜒、螳螂、蚱蜢、蝉、蚊、蝴蝶、萤火虫、臭虫、三化螟、黄蜂等

(3)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经逐一对照查询,评价区无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现场踏勘亦未见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区及周围也无国家保护动物。 3、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10.1.1.2 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省土壤图》(1990年3月)中的具体划分,厂址范围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黄色耕土。通透性较好,褐土肥力一般,适种性广。 项目区所在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地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采、乱堆乱放以及陡坡开荒、铲草皮、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产生或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国家关于全国土壤水蚀和风蚀按6级划分的原则和指标范围,具体见表10.1-2。评价区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680t/km2·a。评价区每年土壤流失背景值为65t。 表10.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 侵蚀模数(t/km2·a)<200 ~2500 ~5000 ~8000 ~15000 >15000 流失厚度<0.15 ~1.9 ~3.7 ~5.9 ~11.1 >11.1 10.1.1.3 景观生态现状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评价区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现有厂址,评价区附近主要为本项目东侧的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区以及济宁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均为明显受到人类干扰痕迹的区域。 评价区内的道路、沟渠作为景观内的人工廊道,起到分割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的作用。总体看来,拟建项目区的景观异质性较低。 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人类干扰比较严重,人工化现象比较突出,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目的 本次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恢复、改善建设区域的生态功能方面论述建设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提出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生态系统产生新的干扰和破坏的措施,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10.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0.2.1土地利用现状及周围环境概况 拟建项目用地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经调查,拟建厂址位于现有厂区内,周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另外还有田间杂草,黄背草、狗尾草等,植被单一。厂址周围以人工生态为主,主要是农田、道路以及村落等 10.2.2生态系统现状 经实地调查,拟建厂址周围共有5种生态系统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分布广;林地生态系统以农田林网和果园为主,点、片、带相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体系;湿地生态系统以河道两侧为主,另外低洼地零星分布,生活着部分水生生物;村镇生态系统中生产、生活建筑、绿地和非农用地有序排列。路际生态系统中各级别道路和道路防护林贯穿于各类生态系统。拟建项目厂址周围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表10.2-1。 表10.2-1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10.2.3植物多样性及常见植物 境内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植物有320种。其中,被子植物72科,206属,303种(双子叶植物56科,147属,214种;单子叶植物16科,59属,89种);苔藓植物l科1属1种;蕨类植物4科,4属,6种。

拟建项目厂址周围主要乔木有旱柳、刺槐、毛白杨、榆;灌木有白蜡、杞柳、荆条、酸枣、铁扫帚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苦菜、白莲蒿、狗尾草、结缕草、芦苇、苔草、灯心草、香蒲等;藤本植物有葡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谷子等;果树有苹果、梨、桃、杏等;豆瓜菜物种有黄豆、绿豆、豆角、豌豆、茄子、番茄、葱、白菜、菜心、萝卜、芥菜等。 10.2.4植物群落类型 1、农作物群落:大部分面积为农田,种植农作物。主要的农作物群落为小麦和玉米群落。 2、农田杂草群落:生长于宅旁、地头、沟边、路旁等地段,植被分布零散,草本植物种类较复杂,以一年生禾草为主,如马唐、狗尾草群落,伴生有鹅观草、小蓟、米口袋、蒺藜、苦菜及胡枝子、酸枣等小灌木。多为伴人植物,受人为干扰较大。 3、杨林群落:主要以毛白杨为主。杨树林下主要有野古草、狗尾草、苦菜、牡丹等。多为用材林和农田林网,人工群落,除有少部分人工栽培的灌木外,其它一般无野生灌木。 4、湿地群落:分布于低洼地和河道两侧,多以湿生草本植物为主。天然植被有芦苇、苔草、灯心草、香蒲、白茅、节节草等。 10.2.5动物分布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2-2。 表10.2-2主要动物资源情况一览表 10.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1.1生态背景调查 (1)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划 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丘陵东部强烈侵蚀农业生态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功能主要为农业生态区。 (2)区域内的主要动物分布 区域内主要的鸟类有:雉(野鸡、山鸡)、石机(嘎拉鸡)、啄木鸟、麻雀、燕子(家燕)、鸽子(白鸽、灰鸽)、小杜鹃、戴胜(臊布谷)、斑鸠(斑斑扑鸽)、鸿雁(咕噜雁)、红嘴山鸦、乌鸦、猫头鹰、凤头百灵(铜铃儿)、大杜鹃(布谷鸟)、云雀(渐渐高)、地雀等。 区域内主要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有:花鼠(居里猫)、刺猬、中华鼢鼠(瞎瞎)、达乌尔鼠兔(青台子)、达乌尔黄鼠(黄鼠)、褐家鼠(老鼠)、小家鼠(耗子)、蝙蝠(野别狐)、旱貂(崖獭子)、黄鼬(黄鼠狼)、蒙古兔(野兔)、五趾跳鼠(跳鼠儿)。 区域内主要的昆虫有:马蜂、麻子蜂、蝶、蛾、蝉、螳螂、蜘蛛、蚯蚓、蜈蚣、蚰蜓、蜻蜓、蝎、促织、蜗牛、蚊、蝇、天牛等。爬行动物主要有黑脊蛇、枕纹棉蛇、乌稍蛇、黄脊蛇。两栖类动物:花背蟾蜍(癞蛤蟆)、青蛙(田鸡)。 (3)区域内主要植物分布 乔木:白杨树、核桃、柳树、榆树、椿树(香椿、臭椿)、槐树、柏树、松树、桐树。 灌木:樱树、花椒树、沙棘、山毛桃。 草的品种:苦苣菜、白黎(灰条)、野胡麻、马莲、艾蒿、白茅(倒生)、蒺藜(八楞)、荠菜(荠荠菜)、腺茎独行菜(辣辣)、狼柴草(绵蓬)、骆驼蓬(臭蓬)、鹤虱(羊然然)、宾草、苋麻、苦荬菜(马苦苣)、黄花、狗尾草、大蓟(驴杏儿刺)、桃叶蓼(燕儿草)、地肤(简简扫竹)、细果角茴香(牛延水)、羊胡草、天旋子、野葵(小七花)、小车前、丝叶芽葱(黄鼠草)等,人工种草主要草种是苜蓿。 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胡麻、豌豆、扁豆、油麦、谷子等等。 经济树种有:苹果、桃树、李子树、杏树、梨树。 药材主要有:甘草、冬花、地骨皮、艾叶、秦艽、地黄、天仙子、茵成、蒲公英、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Document on measures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 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文档6篇 小泰温馨提示:整改措施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让原本事情得到改善。本文档根据整改措施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2、篇章2: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3、篇章3: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文档 4、篇章4: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5、篇章5: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文档 6、篇章6: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文档 生态环境是各种物种在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它包括所有我们需要的资源,如果不采取措施好好保护生态环境,那地球会加快走向灭亡。以下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文档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环境管理)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文物保护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1. 目的 本评价的目的是分析项目建设前后对此区域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性保护措施,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7.2.范围 项目建设区及周边1km2生态环境。 7.3. 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及周边1km2生态系统。 7.4. 内容与方法 7.4.1内容 分析本项目建设前后区域内的土壤、水、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绿地、水土流失、景观等生态因子的时空分布变化。 7.4.2分析方法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文字的定性对比分析描述为主,适当辅以预测分析。 7.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5.1 土壤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市境决口、泛滥、改道,使微地貌起伏不平,显著差异,形成临黄滩地、新积土地、背河洼地、冲积和风积沙丘沙地、黄河故道条带状沙丘地、黄土岗地、脱潮土地、泛淤平地等地种。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受黄河冲积影响,成土母质主要为黄河冲积

物。在经历长期的自然变化和农业耕作种植之后,现在#市境内的土壤可分为潮土、盐土、风沙土、新积土四个大类,其中潮土类占整个土壤面积的97%,而且大部分地势平坦,适宜农作物种植。 7.5.2区域生物多样性 据调查,区内养殖动物主要有猫、狗、兔、鸽、画眉、百灵、鹅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虫类等。 区内植物以栽培种植为主,乔本科主要有泡桐、刺槐、毛白杨、沙兰杨、榆、椿、松、柏、格、银杏、合欢等;花灌木类主要有木丁香、碧桃、榆叶梅、紫蔽、月季、红叶李、海棠、迎春、连翘等;常绿灌木主要有冬青、黄杨、侧柏等;草花类主要有各种菊花(2000多个品种)兰草等。野生植物主要有刺槐、蔷蔽、酸枣、构相、圣柳、芦苇、蒲草、艾篙、目稽、狗尾草等。 鱼塘内水生生物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如鲢鱼、鲤鱼、鲫鱼、白条、泥鳅。 7.5.3区域植被 实地调查显示,项目区有1年左右的人工栽培的毛白杨20多棵,高度3~4m,胸径2.5~3cm;地上草本植物多为喜光植物,高度在35cm 以下;由于这里原来分布着对外进行垂钓经营活动的7个鱼塘,人为活动的干扰严重,此地草本植物较为稀疏,物种较少。 项目区西侧作为项目的周边环境,在该项目的评价范围之内;该区有10m宽大堤防护林带,植被发育较好;乔木层居多,毛白杨林群落为主要植物群落,同时伴生着数量较少的其它树种;毛白杨高度3~4.5m,胸径2.5~4cm,郁闭度为0.4~0.55;基本无灌木层,林下的草本植物较为茂盛,且多为喜光植物,高度在35cm以下;物种较为丰富,主要有鹅观草、知风草、狗尾草等,草本层盖度80%。 由于该区土壤较厚,水分较为充足,植物生长良好,有较高的物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提纲(风景名胜区)

B B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编写提纲 前言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2 编制依据 1.3 论证目的与原则 1.4 生态环境影响论证范围及时段 1.5 生态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 1.6 论证内容 1.7 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技术路线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2 规划符合性分析 2.3 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2.4 生态影响源及其强度 3 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 3.1 主要生态功能 3.2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3.3 陆生动植物调查 3.4 水生生物调查 3.5 水资源调查 3.6 水土保持调查 3.7 自然遗迹调查 3.8 土地利用调查 3.9 历史沿革与管控要求 3.10 既有项目现状 3.1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3.12 论证区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论证 4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2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3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4 风景名胜影响分析 4.5 水资源影响分析 4.6 水土保持影响分析 4.7 自然遗迹影响分析 4.8 景观影响分析 4.9 累积生态影响分析

5 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 5.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5.2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5.3 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 5.4 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5.5 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清单 6 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项目建设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6.1 生态功能影响分析 6.2 国土空间性质影响分析 6.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4 保护面积影响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图件 8.1 附件 8.2 附表 8.3 附图 8.4 其他提交材料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对国家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起着积极作用。而水利项目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在改善城市供水及农田灌溉等同时,其施工过程及后期实施中难免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此,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施工控制与预防措施对保护环境及促进生态发展具有一定价值。文章结合辽宁省凌源市水利项目施工为例,就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为后期项目有效施工提供依据。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1.1正面效益分析 就长远利益来讲,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兴修水利可对发电意义重大;如水利发电主要是利用水位差所产生动能推动叶轮机转动而发电,避免了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②航运问题,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使上游水位抬高,可形成较高的深水巷道,增加了通航船舶的吨位及载重率,使得原不能通航的河流实现了通航可能性。③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如水库具有消洪减灾作用,在减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减轻了人们人力、财力损失,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如凌源市某地区常年内涝严重,对社会经济及居民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而水库的修建加大了洪涝期蓄水能力,减免及预防了洪涝期灾害损失的发生。④灌溉效益,如水利设施的修建,极大改善了灌溉区生态条件,提高了农业

产能,增加了居民生活水平。⑤水利工程的调水作用缓解了城市供水环境,减少了城市及工业用水短缺情况,拉动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⑥水利工程对恢复水质及减免水土流失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水利工程运行有利于净化水质及促进水体富氧化,可推动经济发展。 1.2负面影响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及实施运行,其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河流起到了阻隔作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水生生物活动。②对水体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如水库蓄水后,区域水温逐渐下降,泥沙含量也逐渐降低,同时还伴随着河流径流量改变,江水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及鱼类种群发生结构性改变,使得鱼群总体呈小型化及幼龄化变化。③兴修水利及调水工程使得入海径流量发生变化,导致入海径流减少,水体营养物质降低,对河口鱼类繁殖造成影响,而同时,河流中污水的大量带入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各类藻类大量繁殖,影响生物生存。④水利工程大量集中修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域周边的地理环境及地壳情况,增加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该理论已被大量实例所证实,影响不得忽视。⑤水库得以修建后,库区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对区域气候发生较大变化,如降水、气候等变化,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应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考虑。⑥水利工程项目修建在对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隐患,如水库蓄水后会增加部分传染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间为追求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向自然的无限索取和掠夺,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够,制度的缺失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历史制度人与自然全球化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地关系认识不够,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百年来的掠夺,已使大自然千疮百孔。近几十年来,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副作用,生态危机依然摆在眼前,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二从历史角度看生态问题 纵观人类文明史,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形态, 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尽管已经具有自觉能动性,并且可以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石器等来改造自然,但是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力量。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自然生物一样,其生存规律基本上遵循着自然界中必然性法则,以渔捞、采集、狩猎等天然的劳动方式,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人类遵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自然视为万物的主宰。马克思在谈到古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时, 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_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

( 整改措施)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154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_保护生态环Measures to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_ Measures to protect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_保护生态环境的 举措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生态环境及其现状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

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 全国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xx年同期增长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xx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一、赤潮问题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赤潮的原因 a.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b.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 赤潮的治理 对有害赤潮的治理,物理方法有隔离法、超声波破碎法、电磁波处理技术等,化学方法有用除莠剂直接杀灭法、絮凝剂沉淀法、天然矿物絮凝法,生物方法有营养物质竞争法、生物捕食法、生物排斥技术等。 二、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d.带来危害: 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相关知识点海洋资源主观题解析) 三、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原因 a.影响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

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酸雨 (1)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请查看高二文科地理知识点) (2)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五、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

生态改善及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改善及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树立工程良好的社会口碑,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1.环保型材料的使用 装饰和机电选材:选用环保型的涂料、油漆、石材、管材等材料进行甲醛、苯含量复检同时对施工后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环保规定要求。 2、施工现场防水污染措施 2.1砂浆拌合处设置沉淀池,污水经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2.2现场排水用的集水坑,加设泥浆栅,防止泥浆进入市政污水管线。 2.3气焊用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用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 2.4食堂设隔油池,指派专人或委托有资格的单位每半月清理一次。 2.5厕所化粪池定期由市政部门清理。同时设专人定期对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进行消毒杀菌,防止蚊虫滋生。 2.6油料存放设置专用仓库,库房地面和墙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由专人负责。 2.7土方回填中不得掺杂任何有毒有害废物。 3、施工现场防扬尘及大气污染措施 3.1施工道路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洒水,减少扬尘。 3.2拆除旧建筑时,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3.3水泥必须入库存放。细颗粒材料露天存放严密苫盖,运输和卸料时防止遗洒飞扬,减少扬尘。 3.4砂浆拌合处搭设封闭的搅拌棚。 4、施工现场防噪声措施 4.1振捣混凝土时,避免振钢筋,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混凝土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及电源开关,减少振动棒空转。加强对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及时进行监测,对超过噪声限值的混凝土泵及时进行更换。使用电锯时及时在锯片上刷油,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 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9.1区域概况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地生态亚区—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地生态亚区,113 -1攀西矿产-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 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 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 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该矿区建设项目建设未涉及《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