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上课)

大气的热力作用(上课)
大气的热力作用(上课)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大气运动习题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①②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五大湖积雪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图中a,b两地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a = b

D.无法确定

4. 符合a地河流流量变化的曲线为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图6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A.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围夏季大于冬季

6. 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图3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 PM2.5曲线变化与气候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 低压系统

B.高压系统

C.冷锋

D.暖锋

10. 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大小

B.下垫面状况

C.正午太阳高度

D.太阳活动

12.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环境污染

C.冰川消融

D.人口增加

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13、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14、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5.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16、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下列各题。

19、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0、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读图,回答23~24题。

23.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

A.水汽来源不同 B.风力大小不同C.温度高低不同 D.阴晴状况不同

24.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大风降温 B.晴朗温暖C.晴朗无风 D.阴天下雪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A.热岛效应 B.绿岛效应C.温室效应 D.狭管效应

26.下列地区最适宜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北美大五湖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天气现象。低于0 ℃的雨滴落到温度为0 ℃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读图

27.图甲所示区域冻雨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 B.受冷气流影响C.冷锋控制 D.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

28、此时图乙中最能反映贵阳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29、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被该国称为“白色黄金”的棉花,近年来产量持续下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西非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利亚物产分布图。

材料三近年来尼日利亚棉花产量持续下降,该国棉花发展协会呼吁本国农民尽快重新种植棉花,增加国内棉花产量,但据该国纺织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说,本国纺织品单产成本是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布匹)价格的2倍左右。

(1)运用大气环流知识分析尼日利亚降水分布季节差异的原因。

(2)描述尼日利亚棉花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气候条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3)你对该国政府呼吁农民重新种植棉花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大气运动习题参考答案1.D2.B

3.A

4.C

5.B 6B

7.B8.C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中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土壤盐碱化、中国南方区域

【知识拓展】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PM2.5浓度最低。冬季PM2.5浓度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燃煤供暖、不利于空气扩散的气候。其次,多大风扬尘天气。夏季PM2.5的浓度明显降低,这与人为排放和以供暖为目的燃煤减少有关。此外,悬浮颗粒的大规模湿沉积以及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洁净空气对空气污染有着很强的稀释作用。

9.B10.C

【答案】11.A 12.C

答案】13、D 14、B

【答案】15. C.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雨。

16D

17C 18B

19D 20D

21D 22A

22A23C

24C25B

答案:26D27B解析:本题考查冻雨频发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时间为初冬或冬末春初,并结合区域位置可确定冻雨是由昆明准静止锋造成的。

30、【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8分)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6分)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8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天气状况的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结合已知信息读图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1)由攀枝花周边地形图可知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北部为山地,冬季能够阻挡北方冷空气,使得当地气温偏高;由于地处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所以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2)由于地处谷地,受冷空气影响小,盛行下沉气流,可推出1月份攀枝花多睛朗天气,风力较小,气温较高,变化小,较稳定。(3)攀枝花是典型的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矿城市,工业及城市交通排放的废气较多;又由于地处谷地,地形封闭,盛行下沉气流易形成逆温,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该市虽然冬季气温较高,但空气污染可能较为严重,不适宜打造“避寒之都”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 .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 .多云比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D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 .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 .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 .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A .7日 B .10日 C .12日 D .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 .3日 B .6日 C .11日 D .16日 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 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14~15题 14.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一月 0℃等温线将南移 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 气为暖空气 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 射作用 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 温 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 辐射A减弱 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 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 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 以用上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题。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课题】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材版本】旧版人教版 【授课时间】2011.10 【授课班级】高111班 【主讲】秦宏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大气知识的第二个内容,在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后,学生对于大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课主要是讲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材分三部分进行讲解,首先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旧版教材和新人教版有所不同,内容比较详细,在新人教版中则省去这一节的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在教材中讲解的比较仔细,对于散射还有图片进行说明,图文结合比较生动形象;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新人教版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些相似,主要是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大地这两个过程,只是教材没有把图给画出来。另外还有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让学生很直接的知道大气对于我们地球的作用,促使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第二个内容,教材还讲到了全球的热量平衡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自然的平衡还有受人类活动的导致的不平衡。在活动板块,用有大气的地球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相比,凸显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还举例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应用,让地理更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并且记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三种方式,以及大气各成分对太阳辐射 不同波段的作用。 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画图分析各过程。 3.知道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了解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4.理解全球的热量平衡是如何形成。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和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大气的温 室效应等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得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得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得比较,正确得就是() A.青藏高原得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得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得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得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得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得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得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得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得。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得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得点就是( )

A.a ?B.b C.c?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得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得气压带被大陆上得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11.此时,图示半球得季节可能就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受海陆分布得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3题。 2.该地得空间位置可能就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 3、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得高空,则此时上海得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必修1 2.1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

学案12 大气的热状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中①为区,②为 区,③为区,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区, 可见光可以分为: 、橙、黄、绿、青、、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在三种削弱作用中,作用最强,作用次之,作用最弱。 2、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 根据物体辐射原理:太阳辐射为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被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使地面增温,地面升温以后放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辐射,由于它属于波辐射,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和吸收。大气吸收以后会升温,放出大气辐射。 大气还大地:图中②为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 三、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 白天的近地面气温,使白天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的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四、练习 1、完成下列“大气的热力作用”中有关知识的框线联系图。 a. , b. , c. , A. , B. ,C ,D. . 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作用。 (2)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作用。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作用。 (4)夜晚多云时比晴天高:作用。 (5)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作用。 6、读“大气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过程的名称: A. , D , E . (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臭氧、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字母) 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 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 (4)因吸收地面辐射被称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是气体。 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温升高 D. 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削弱作用形式参与削弱作用的 大气成分 特征上图中 的字母 有无选择性 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越。选择性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容易被散射 选择性 吸收平流层。吸收波长较短的选择性对流层和吸收波长较长的

《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记住大气受热的完整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和地表把热量传给大气这三个环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自选或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2、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之本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板书设计 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六、教学过程 生活化导入:今天天气如何?如果晴天(阴天)你的感觉会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思考承转:地表吸收的热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问:太阳辐射是如何使大气升温的呢? 小组活动:画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小组间点评)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环节:首先穿过大气层,然后到达地表,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自学填出导学案: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2013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刻,乙地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回答5~6题。 5.喀什比青岛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深居内陆C.纬度较高D.寒潮侵袭6.下列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降水量大的地区日较差大D.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8.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9.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0.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第六课时——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部分能力最强,它的吸收波长范围主要在0.93~2.85微米。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臭氧对0.6微米附近的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4.3微米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这部分的太阳辐射很微弱),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一般情况下,云的反射率平均为50%~55%。

(完整版)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可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的温度。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提取信息】①燃烧湿草产生大量浓烟;②防御寒潮。 【思路整理】浓烟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御寒潮。【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温度比较高。 5、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

大气热力作用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纬度低②距海近,降水多③晴天多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3.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5.海拔 5895 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若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约是: A.20℃ B.-5℃ C.-10℃ D.-20℃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7.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1.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其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12.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强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A.保温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散射作用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子夜时分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来源:学*科*网]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据此完成下题。

6.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为东北季风 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就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的。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就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 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2013复习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热力作用学案(已排版)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复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 【自主学习】复习本节课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准备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 补充: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臭氧(O3)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是如何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的? 2、读图2-2-3太阳辐射光谱指出:太阳辐射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个范围,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于太阳 辐射光谱的部分。相对而言,太阳辐射是辐射,地面辐射是辐射,大气辐射是辐射。 4、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5、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于太阳辐射来讲是个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射到地面,使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给,使大气,大气对于地面而言是个隔热层,大气通过将部分热量还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补充:一、逆温现象 (1)什么是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_______,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大气层稳定,阻碍了空气_______的发展,不易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加重大气污染。 二、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针对训练】 1.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 ) A .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 B .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 .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 D .白天天空蔚蓝色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3月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 ) A .7日 B .10日 C .12日 D .17日 3.下列4天中,气温日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3日 B .6日 C .11日 D .16日 4.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1~3题。 5.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 ) A .多云的夜晚 B .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 C .晴朗的白天 D .多云的白天日落前后 6.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 ) A .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阴雨霏霏,连日不开” 7.此地有座高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估计这座山的高度应该不小于 A .3000m B .3500m C .4000m D .5000m 8.深秋时节,农民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主要是为了 ( ) A .增强大气逆辐射,防御霜冻 B .增加地面辐射,防御霜冻 C .融化霜冻 D .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9.图2-8中天气状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图2-8 第1—3题图

大气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太阳辐射的吸收主要红外线部分,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紫外线辐射。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臭氧对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一般情况下,云的反射率平均为50%~55%。高而薄的云反射率小,约为20%~25%;低而厚的云反射率大,在70%左右,最大可达90%。赤道地区由于云量大,反射率高,明显地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接收。 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反射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散射的辐射能称为散射辐射。阴天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光都是散射光;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散射作用的缘故。

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1.(20XX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可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的温度。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提取信息】①燃烧湿草产生大量浓烟;②防御寒潮。 【思路整理】浓烟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御寒潮。【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温度比较高。 5、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 20XX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