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作者:————————————————————————————————日期: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化学平衡的移动都与反应物的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物的压强等因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又与反应速率的变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一定形式的图像来表达。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都是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的。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推理、自学和创新能力。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是借助于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反应的特征;二是掌握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与平衡移动的规律;三是掌握图中符号的含义,图中符号项目主要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图像,对图像要弄清楚其起点、拐点、交点、终点和走向(即“四点一向”)的含义。现归纳如下。

一、确定图像的意义

(1)确定图像的物理意义

例1.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顺中,进行可逆反应:X(气)+2Y(气)2Z(气)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A.X的浓度的减少

B.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Y的浓度的减少

D.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意义。由图可知纵坐标表示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横坐标表示时间,阴影部分面积表示:[V(正).t1-V(逆).t1],即Y的消耗浓度与Y的生成浓度之差,也就是Y的浓度的减少。故选C。(2)确定图像的横(或纵)坐标轴的意义

例2.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气)+B(气)xC(气)ΔΗ=

有如下图(a)、(b)所示的关系曲线,试判断下列对图b的说法正确的是()

A.P3> 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 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

C.P3< 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P3> P4 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

解析:由图(a)可知:当压强相同(均为P2),温度为T1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故T1>T2,且温度高时C%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Η=Q<0)。当温度相同(均为T1),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故P2>P1,且压强大时C%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正移,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x=1。由图(b)可知:当压强相同(均为P4),随温度升高,y减小。当温度相同时,若P3>P4,随压强增大y增大;若P4>P3, 随压强增大y减小。综合分析可知:该题答案为A、D。

二、确定条件变化

例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 ΔH<0。下图表示该

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

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X的转化率最低

解析: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Δv正、Δv逆的相对大小;三

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由图可知:t2~t3时,Δv正=Δv逆>0, 化学平衡不移动,t2时加入了催化剂;t3~t4时,v(逆)、v(正)均减小,且Δv正>Δv逆,化学平衡逆移,t3时是减小压强;t5~

t6时,v(逆)、v(正)均增大,且Δv逆>Δv正,化学平衡逆移,t5时是升高温度;由化学平

衡移动原理可知:t6时X的转化率最低。故本题答案为A。

例4.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 2HI(g)△H<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不再充入任何气体),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B.平衡向右移动,HI浓度增大

C.改变条件前后,速率时间图像如右图

D.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H<0,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同时是放热反应。且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不再充入任何气体),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此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再结合图像可知:t0时,v(逆)、v(正)均增大,且Δv逆>Δv正,化学平衡逆移。故t0时是升高温度。图像与题设条件一致,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故本题答案为C。

三、确定反应特点

例5、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 B(g) pC(g) ΔΗ=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中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

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

断正确的()

A. T1< T2P1>P2m + n>p Q< 0

B. T1>T2P1<P2m+ n >p Q< 0

C.T1P2m+n

0

D.T1 > T2P1 0

解析:①根据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可以断定:压强均为P2时,T2<T1;温度均为T1时,P2>P1。②根据“平台”高低,可断定低温有利于B%增大,说明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正反应为吸热,Q>0;高压有利.B%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移,故m+n<p。由此可知,本题答案:D。

例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如图1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解析:经常有一些同学错选B,认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其实,图像告诉我们的是:增大压强,加快了正、逆反应,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左移动.而压强的改变,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选项B所言的X、Y皆非气体即其正反应速率不受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

四、确定化学方程式

(1)由浓度-时间曲线确定化学方程式

例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析:起始时A的浓度为2.0 mo l/L ,B 、C 的浓度为0, 随着时间的推移,A 的浓度降低为1.2 mo l/L ,C 的浓度升高 为1.2 mol /L,B的浓度升高为0.4mol /L .t 1时刻后各物质浓 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得出A为反应物,B 、C 为 产物,它们浓度变化的差值之比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 计量数之比。

故正确答案为:(1)A ;(2)40%;(3)2A B+3C (2)由物质的量-转化率曲线确定化学方程式

例8、一定条件下,将X 和Y 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放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

平衡后,测得X 、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如图1。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表一)

温度/℃

压强/kP a Z 的质量分数

200 101 0.40 300

101

0.48 400 202 0.52 400

303

0.52

A.3X(g)+Y(g)4Z(g)

B.X(g)+3Y(g)4Z(g)

C.3X(g)+2Y(g)3Z(g)

D.2X(g)+3Y(g)3Z(g)

解析:从图像可知:当n(X)/n(Y)=3时,X的转化率曲线与Y的转化率曲线相交,即X 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起始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如下:

设:某可逆反应为:m A(g)+ n B(g) pC(g),A、B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n(B),A、B的转化率分别为a(A)、a(B)。则有:

m A(g) + nB(g) pC(g)

mn

n(A)a(B) n(B)a(B)

即:m:n = n(A)a(B) :n(B)a(B)

n(A)/n(B)=ma(A)/na(B)

当a(A)=a(B)时,n(A)/n(B)=m/n,即起始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起始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X)/n(Y)=3,故X 与Y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答案为A。

五、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9.右图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 O2 △H<0中NO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E五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 B点和C点

B. A点和E点

C.E点

D. A点和C点

解析:当条件一定时,反应的最大转化率一定是达平衡状态时。该图像与初中所学的溶解度曲线很相似。A、D所在的曲线上所有的点均为平衡时的状态。曲线上下的点均为非平衡时的状态。反应从非平衡自发达到平衡。从图中可看出,B、C所在状态的转化率小于该温度平衡时的转化率。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而E所在状态的转化率大于该温度平衡时的转化率,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

例10.在容积相同的五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的A2和B2,在不同温度下同时任其发生反应:A2(g)+3B2(g) 2AB3(g),分别在

某一同时刻测得其中AB3所占的体积分数变化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E、F二点尚未达到平衡

C.H、I二点尚未达到平衡

D.G、H、I三点已达平衡状态?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E、F到G点(AB3%最大,平衡状态),AB3%所占的体积分数增大;从G到H、I,AB3%所占的体积分数降低,曲线上G、H、I三点均为平衡时的状态,温度高时AB3%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移,能得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E、F两点AB3%比G点低,原因是低温下反应速率慢,反应未达平衡状态。故选C。

六、综合应用:即综合运用多种图像与信息来解决化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自学以及创新能力。

例11(05广东卷)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己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l molXe,则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mol。

(2)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XeF6(g)XeF4(g)+F2(g),其反应热△H 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以图给出信息,旨在考查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对图中给出的图像分析可知:(1)在420K时,产物只有XeF6,即Xe+3F2==XeF6;(2)在600K~800K时随着温度的升高,XeF6的分压减小,XeF4的分压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向为吸热反应, △H>0;(3)在900K时XeF2、XeF4、XeF6共存,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还应有XeF2存在着。

答案为:(1)Xe+3F2==XeF66;(2)>;随着温度的升高,XeF6XeF4+F2平衡向右移动,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原理,则该反应的△H >0。(3)X eF6、XeF4、XeF2、Xe、F2。

例12.向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Ⅰ)所示,其中t0~t1阶段c(B)未画出。图(Ⅱ)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四个阶段改变的条件均不相同,每个阶段只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其中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ol· L—1·min—1。

(2)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mol· L—1。

(3)t5~t6阶段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若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了0.01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是一道运用浓度-时间图像与速率-时间图像来确定化学方程式、条件改变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的综合题。因图(Ⅱ)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四个阶段改变的条件均不相同,每个阶段只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其中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可推断:t2~t3阶段和t5~t6阶段平衡发生了移动,t4~t5阶段平衡没有移动。由于改变浓度、温度化学平衡一定移动;而改变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平衡不移动。利用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Δv正、Δ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由图可知: t2~t3阶段为改变浓度;t5~t6阶段为升高温度,且化学平衡正移,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t4~t5阶段为改变压强,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图(I)可知:t1时刻达到平衡,c(A)消耗0.2 mol·L—1,c(C)增加了0.3 mol·L—1,只有当c(B)消耗0.1mol·L—1时,才满足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这一条件,故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B(g) 3C(g) 。答案如下:

(1)0.02 mol· L—1·min—1

(2)减小压强0.5mol·L—1

(3)2A(g)+ B(g)3C(g) △H= +200akJ·mol—1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

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依据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 型认知能力,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学生自主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粗略到准确,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 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 概括→实际应用。 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入课题,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符合学生的元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 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外界条件。 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学生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调控反应,从而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1.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 c C(g)+ 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都必须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 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压强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 1·s - 1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1(×)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2018·郑州质检)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 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0.5 mol·L - 1·min - 1 B.v (B)=1.2 mol·L - 1·s - 1 C.v (D)=0.4 mol·L - 1·min - 1 D.v (C)=0.1 mol·L - 1·s - 1 答案 D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投影]:图2-17 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 [思考与交流]:通过投影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反应很快,有的反应很慢,但许多反应我们希望快,有些反应希望慢,人们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人类造福。 根据投影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炸药爆炸、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石油及煤生成等方面,那一些人们希望快?那一些人们希望慢? [学生活动]: [讲述]:咱们这一节就要讨论人们最关心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想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提问]: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 [回答]: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板书]: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着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化学反应速率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富有启发性和直观性。因此,讲解时可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实验、数据、图片、漫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化学反应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在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与物理学中的速度作比较;在学习有效碰撞理论时可联系化学键的知识。学习时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抽象问题通俗化。 基于以上几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 教学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①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②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2)技能性学习目标 ①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②初步学会利用有效碰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体验性学习目标 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②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 教学重点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5 教学方法 1.通过物体运动速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类比的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利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来学习有效碰撞理论 4.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5.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实验设计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实验设计: ①实验探究一: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5mL 1mol/L的盐酸,再分别加入长短、厚薄大致相同的镁条、铁片,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探究二:在两支放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1mol/L盐酸和5mL 0.1mol/L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③温度为变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媒体的应用: ①应用直观图片来分析问题 ②应用动画来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 2、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 ①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 ②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③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 【例1】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 H2,发生反应:N 2 + 3H22NH3,2min 时,测得剩余的N2为1mol 则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v(N2)=1 mol/(L﹒min) B、v(H2)=0.75 mol/(L﹒min) C、v(NH3)=0.25 mol/(L﹒min) C、v(N2)=0.5 mol/(L﹒min) 【例2】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 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 【例3】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这2min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设计课时:1课时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初步的概念,故该课时是对学生认识的一个进一步深入,而本课时又为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诸多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谈论的形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 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突出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培养,为避免学生“做实验,看热闹”的心态,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法阐述】 【教具】 教 法 方 法 使 用 实验法 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温度、催 化剂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发现教学法 通过讲授、引导、启发,让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像科学家一样去发 现科学事实 ,获取知识。 媒体类型 媒体来源 媒体使用 媒体效果 PPT 教师自制 播 放 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的播放,增加课堂生动性。 视频 下 载 播 放 在课堂中增加视频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3、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探讨]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回答]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导入] 提出问题讨论:(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 [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 2 + 3H 2 = 2NH 3 ,开始时N 2 浓度8mol/L,H 2 浓度 20mol/L,5min后N 2 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 N 2浓度浓度变化表示:V (N 2 )== △C/△ 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 V(H 2 )==1.2mol/(L·min) V(NH 3 )==0.8 mol/(L·min)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 VN 2:VH 2 :VNH 3 ==== 1 :3 :2 5.对于在一个容器中的一般反应 aA + bB == cC + dD来说有: V A :V B :V C :V D === △C A :△C B :△C C :△C D === △n A :△n B :△n C :△n D ==== a :b :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 必修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必修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 3. 必修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注意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A)=△c(A) △t 单位:mol·L -1·min -1 mol·L -1·s -1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般说在反应过程中都不是等速进行的,因此某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视为定值。 (4)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3.对化学反应速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以mol/L 为单位,时间单位通常可用s 、min 、h 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与常见单位一般为mol/(l·s)、mol/(l·mon)或mol/(l·h)。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体系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一般是以最容易测定的一种物质表示之,且应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 (3)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有相互关系,彼此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对于反应来说,则有。 )()()()(g qD g pc g nB g mA +=+q V p V n V m V D C B A ===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一二节复习学案 1、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浓度的减少或增加来表示。 (2).定义式:t c v ??= (3).单位:mol ?L -1 ?s -1 、mol ?L -1 ?min -1 、mol ?L -1 ?h -1 或 mol/(L ?s )、mol/(L ?min )、 mol/(L ?h ) 【注意】 ①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且反应速率均取正值,即0>v 。 ② 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③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同一个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 能会不同,但意义相同,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相应反应物计量数之比。 ④ 比较同一个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速率大小,要折算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例题1】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和3mol 的H 2和N 2,发生 N 2 + 3H 2 2NH 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的NH 3,求用N 2、H 2、NH 3分别表示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例题2】对于反应A + 3B = 2C + 2D ,下列数据表示不同条件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相等的是( ) (A) =(L·S) B. v (B) =(L · S) C. v (C) =1mol/(L · S) D. v (D) =(L · min) 【例题3】 某温度时,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时, X 、Y 、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 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 3min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有效碰撞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2.计算公式v =Δc /Δt 注意:①一般来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浓度等外界条件在不断改变,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在 不断变化。我们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速率值是指某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平均速率。 ②一般不用固体物质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定值。 3.特点 (1) .同一反应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一样. (2)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值等于各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的v (A)∶v (B)∶v (C)∶v (D)=m∶n∶p∶q (3)比较反应速率快慢一般要以同一物质的速率值作为标准来比较 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也包括必须依靠仪器来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在溶液中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概念: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3)活化能: 活化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注意: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内因。 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因为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注意: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注意:压强的改变,本质上是改变气体的浓度,因此,压强改变,关键看气体浓度有没有改变,v才可能改变。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相同时,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习题中一般指的是正催化剂。 5.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习题中构成原电池也可增大反应的速率。 【注意】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变。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 2. 可逆过程的表述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中原来用的”=”,把从左到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从右到左的过程称作逆反应。 3.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①两同:即相同条件、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③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 223 2SO+O2SO 反应体系中有SO2、O2、SO3。 二.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陈波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教学设计构架】 在开始本课题教学设计之初,首先对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予以统筹考虑,初步搭建与整合教学设计架构,使之保证后续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合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图所示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将按照以下关系展开。 本课题教学设计架构的突出点在于: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科书中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定性探究实验进行重构,在探究验证知识结论的同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本课题着眼于探究过程中“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着重以“方案设计”中“控制变量”和“寻找标记”两个要点为突破口,力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达成课标的有关要求。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联系本课题的内容,课标具体指出的内容标准有:“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初步认识实验方案的

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课题的知识在生活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教学中不但要注意进行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还应注重本课题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从学科中心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已经经过必修1的学习,掌握了各种化学反应(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也学习了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知识。同时,在必修2第一章已经从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的角度系统学习了有关化学反应和元素性质的知识。可以这样说,此时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化学反应,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较深刻地理解,并初步系统地建立起了对各元素性质的基本认知。这一方面为本课题学习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分析案例,为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知识基础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学中从元素性质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内因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考虑,怎样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点。因此,采用“碘钟实验的探究”一方面将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 三、确定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所述,结合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及其影响效果。 2. 知道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及其影响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渗透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 2.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 以“探究方案的设计”为突破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在此基础上说出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的利弊。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专题 1. 化学反应速率: ⑴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 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 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 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 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 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 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 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

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高中化学_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 v =△C / △t 单位: mol/(L?s )mol/(L?min)mol/(L?h) ※注意:(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变化浓度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 ν(A):ν(B):ν(C):ν(D) = 2:3:1:4 【例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摩尔/升,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摩尔/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 0.2 mol/(L?min) ] 【例2】在一定条件下N2 + 3H 3 的反应中,起始C(N2) 为2mol/L,C(H2)为5mol/L,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 (1)分别用N2 、 H2、 NH3 表示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看图片)教师首先提问: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的时间一样吗?炸药爆炸(图1)、金属锈蚀(图2)、溶洞形成(图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图4、图6、图7)、镁条燃烧(图5)、溶液中新制的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8)、食物腐败、塑料老化 你能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什么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因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来表示。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反应观察反应快慢的方法:①冒气泡快慢;②固体量的改变;③浑浊 程度;④颜色变化;⑤温度变化等。)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例:将锌粒放入5mol/L 的盐酸中,经过10s 盐酸的浓度变成1mol/L。此10s 内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为多少? (5mol/L-1mol/L)/10s=0.4mol/(L?s) 根据理解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 【思考】V= C t mol/L·min 或mol/L·s 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 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 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 [小结]1、反应速率的值越大,说明化学反应越快! 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反应速率。 练习: 1、反应N2+3H2=2NH3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 内NH3 的质量增 加了1.7g,求ν(NH3)、ν(N2)、ν(H2)。 2、反应A(g) + 3B(g)=2C(g)在2L 密闭容器中反应,0.5min 内C 的物质的量增 加了0.6mol,有关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V(A)=0.005mol/(L·s) B、V(C)=0.002mol/(L·s) C、V(B)=V(A)/3 D、V(A)=0.001mol/(L·s) 探究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因素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实验:做实验2-5,并填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和思考。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一-实验探究-一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投影:图2-17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反应 [思考与交流]:通过投影观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反应很快,

有的反应很慢,但许多反应我们希望快,有些反应希望慢,人们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快慢为人类造福。根据投影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炸药爆炸、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石油及煤生成等方面,那一些人们希望快?那一些人们希望慢? [学生活动]: [讲述]:咱们这一节就要讨论人们最关心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想类似,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运动速率的理解,自学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内容。 [提问]:请-位同学回答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葛 [回答]: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提问]: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呢? [回答]:由于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而时间的单位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②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对教材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也为后面反应限度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了解到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也可能速率不同,而且基本上能够用微粒的观点加以解释。本课时选择浓度这一影响因素为载体,教会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从物质微观结构做出解释的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整章学完之后,仅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而今后遇到新问题,很难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已有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借助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的快慢?” “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定量的比较反应的快慢?”三个层层深入的讨论题贯穿这节课,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的习得,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二、教学目标与流程 1、教学目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初步解释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从实验数据出发,建立数学图像、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宏观到 微观、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