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第一节:维护我国的国家统一

第一框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特征,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等基本观点。过程与能力:借用时政材料对各种政治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分析能力,能透过现象了解本质了解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真正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珍惜国家独立,自觉维护我国国家主权。

二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文字材料(小品)资料准备指导检查导读指导小品的排演收集下载视频学生课前准备:导读准备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表演小品

三 【教学过程】:

学生导读,师生评价略

教师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思考到底什么是主权?对一个国家来说主权有何重要性?带着这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侧小品(让学生表演)

材料二:撒切尔先声夺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她语气逼人地阐明了英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铁娘子自信,凭着自己的雄辩和马岛之战的声威,一定可以压住邓小平。

但是,铁娘子错了,她听到的回答是斩钉截铁,不容讨论的断语:“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接着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阐明了中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构想,除了在香港驻军这一条外,香港的一切内部事务,由香港自己管理,香港将是中国高度实现自治的特区,港人治港。

最后,邓小平摊了牌: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是我们的地方,但从现实出

发,“香港问题”可以谈,但主权不能讨论。第二,希望在一、二年内解决香港问题。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第三,与其今后解决,不如现在解决。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重新考虑收回主权的日期。

铁娘子没有料到邓小平这么厉害,她的雄辩在这里派不上用场,马岛之战的声威对中国人也不起作用。中国人有自己的底牌,香港不是马岛,中国也不是阿根廷。而英国的皇家重坦克营则早在朝鲜战场上被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中国志愿军部队全歼。撒切尔夫人面对的是有着一支打败过几十万美军的英雄部队的中国。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脸色阴沉,心神不定,表情落寞。她从福建厅出来时,邓小平也没有送她。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 第一百七回筹统一设计师倡一国两制收主权邓小平说香港驻军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主权不容讨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收回香港?带着这2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课堂

一维护我国国家主权(板书)

师问: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主权不容讨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收回香港?

生讨论交流(略)

师:什么是主权?它具备那些特征?怎么理解?

1 国家在主权的含义,特征(板书)

生阅读课本自行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归纳总结。

国家主权是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对内它具有至高无上性任何其他权力都不能高于国家最高权力;对外它具有独立性,不容许别国的干涉和侵犯。这两个特性只有紧密结合,才有真正的国家主权。

师:大家都知道为了能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在撒切儿夫人与邓小平同志的谈判中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就香港的经济,管理权,和驻军等问题多次谈判。(多媒体同步显示香港地图,由大到小逐步显示出整个中国地图)

师:对我们国家而言香港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要保证我们领土的完整。但是只拥有完整的领土就够了吗?大家请看材料二:2004年6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当局临时政府移交主权,但10多万联军部队仍继续驻扎在伊拉克领土上,并拥有开展军事行动所有“必要的”权力。试问:当时的伊拉克拥有怎样的独立性?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 (略)

2 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板书)

教师归纳:国家主权由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领土完整三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内容组成的。

阅读教材P32知识窗,P32相关连接。

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界碑”“新中国成立画面”等展示国家团结繁荣富强的景象的一组图片;切换另一组图片“插上日本国旗的钓鱼岛”战乱时候的上海,饱受战争摧残的人民等一组图片,与上一组形成鲜明对比。

师问:在看到这2组图片的你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讨论交流 (略)

师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各民族经历了迁徙与融合,分和聚散,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认同始终如一;新中国的主权来之不易。

生交流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近代历史)略。

师总结: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维护国家的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自觉维护国家主权不仅是我们神圣的义务更是我们做为中华儿女的最祖国母亲的责任!

四 【学习训练与评价】

? 1.分析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和港澳的高度自治权有何不同?

? 2.课堂上学生交流认真,积极性很高,所以在课后让他们的热情劲继续升温。这个问题既包含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包含了没有学过的知识,兼有温故知新的效果。对这个问题的完成教师纳入学生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一项进行考核。

2015高考真题分章分节汇编之必修一之专题二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表2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化试题:专题二_第3讲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含解析

一、选择题 1.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解析:根据材料“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可知,早在这一时期,清王朝中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们就已经意识到中英之间的差距产生相应的防范心理,故D项正确。 答案:D 2.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材料是针对外国人能否入城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人能否入城与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中方反对外国人入城,以致引发反入城风潮,说明清政府消极抗拒《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根据《南京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外国人要求入城符合条约规定,故D项错误。 答案:C 3.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 A.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二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含解析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 一、选择题 1.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解析:根据材料“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可知,早在这一时期,清王朝中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们就已经意识到中英之间的差距产生相应的防范心理,故D 项正确。 答案:D 2.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解析:材料是针对外国人能否入城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人能否入城与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中方反对外国人入城,以致引发反入城风潮,说明清政府消极抗拒《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根据《南京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外国人要求入城符合条约规定,故D项错误。

答案:C 3.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 A.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伊里布并非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错误;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牵涉的协定关税,并非最惠国待遇,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协定关税侵犯了中国的关税主权,而题目中清政府的官员却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故D项正确。 答案:D 4.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解析: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只是说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美两国平等外交往来不会实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只是说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按照国际惯例和外国交往,不能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 答案:D 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美国最有力的挑战者,美国要实行其在亚洲的统治地位,首先必须搞定中国。也只要把中国问题解决了,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才得以建立。中国现在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的加大,这更增加了美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张底牌。反观中国大陆,由于要高速的发展经济,那么必然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建立经贸往来。并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国家,特别是亲美国家,就会首先提出台湾问题,并以此要挟中国,中国政府往往为了这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陈诺,而不得不牺牲很多利益,这也就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巨大软肋。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 由于,前些年,国名党在大选中以微弱的票数输给了明显台独的民进党。这从侧面说明了,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庞大,由于美国几十年的影响,以及明显的西化,导致很多台湾民众支持台独。而民进党以微弱的票数当选为执政党,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那么他们就必须加大台独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台独的阵营。这种影响我们可以从这几年台湾政府的座位可以看到。民进党多次抛出台独论调,公开挑衅大陆政府,最近又有废统的举动,这一切都是民进党为了巩固其地位而为之的行为。 军事威慑对于台湾的效果减弱,也是导致台湾加速台独进程的很重要因素,由于台湾年年军费开支增加,以及美国不断对台军售,使台湾的军备总体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台湾政府认为可以和大陆抗衡一段时间了,并且有美国在后面撑腰,使台湾政府腰杆更加硬,所以对于大陆的数次威慑性的军事演习,均视而不见。在岛内也作弱化宣传,使岛内台独分子相信可以与大陆抗衡,使他们的底气更足。这也是导致台湾问题的久久不能解决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由于近年,台湾加速了台独的进程,国内要求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且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论调也越来越高,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大陆居民认为该武力收复台湾,几乎所有的民众认为应该尽早收复台湾。政府不可能忽视民众的呼声。大陆政府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是国内安定也就必须处理好台湾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由于大陆政府要发胀经济,而由于台湾问题使中国政府与很多国家之间的谈判中处于劣势,这不利于经济的发胀,中国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劣势也必须处理好台湾问题,不然这将用于是中国政府心中的一块心病。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政府,要加强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必须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强硬的态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威信。 从目前台湾问题的走势来看,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台湾经济的萎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必须要与大陆合作才有出路,另外,美国在东亚影响力由于中国的崛起大大减弱,美国也认识到必须和大陆政府搞好关系。大陆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美国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世界的市场,美国就相对放松了台湾问题。这样有利于大陆对于台湾的控制,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砝码加中。国民党和亲民党这些台湾岛内的在野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支持大陆的统一,在去年和今年,国民党和亲名党先后

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A)

资源信息表 第六课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第一节维护我国的国家统一 第一框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A)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掌握国家主权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近现代史知识和国家政治知识,在讨论交流中,正确理解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国家的主权原则。增强学生捍卫自己国家主

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以爱护国家主权为荣,以损害国家主权为耻的价值观念。 二.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复习国家政权的有关知识。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录像:播放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政权交接大典盛况,约3分钟。)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在香港悬挂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终于落下,取代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这些意味着什么? 【学生讨论】这意味着国家的统一,国家的主权得到了维护。 【讲授新课】一、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师:国家政权与国家主权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引导学生回忆第四课国家机关的相关知识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媒体出示】 中央政权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各 部委,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政权机关 地方政权机关 师:能行使国家主权的是哪类政权机关? 生:中央政权机关 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是不是中央政权机关? 生: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是地方政权机关,所以它不具备国家主权。 【媒体出示】(一)国家主权的含义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这一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所固有的,是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凭借这种最高权力,行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师:找一找含义中的关键点,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略) 【师生总结】 1.主体:中央政权机关。 2.内容: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 ..权力。 3.作用:国家凭借这种最高权力,行使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接着我们来看看香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质量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A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材料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符,故A项正确。 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 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而发生,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4.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机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而试图射击他”。这一描述反映出( ) A.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 B.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 C.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 D.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

《维护国家安全》教案9.2

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下列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 元。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思考:水葫芦破坏生态安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作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安全也是离不开生态的,而国家安全更是需要人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过渡到课时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一)国家安全需要我们的行动 活动一:生活思考——生态安全急需保护 (展示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和以下图片) 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二)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活动二:情境再现——“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 (展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1.思考:你如何评价该渔民的行为?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目标导学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三)分清楚违法行为和正义行为 活动三:情境再现——明辨是非 (展示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及下列图片) 材料:遇到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的人和遇到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的现象。 1.思考: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2.遇到以上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1.这是两种相同性质的行为,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活动四:感悟法律的尊严 (展现教材P101“相关链接”及P102“阅读感悟”的内容及下列图片) 思考:“阅读感悟”中的常某为什么会被批捕? 提示:《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可以看出,常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总结: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维护国家安全,我行动 活动五:小小讨论会 (展示活动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主题,开展一次讨论活动。综合相关案例,分析破坏国家安全的危害性。 (展示活动具体要求)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步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各组分别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第三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提示:(1)做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危害:威胁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结合具体材料分析)知识拓展:积极为维护国家安全作贡献。 教师总结: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正式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内容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3.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4.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5.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6.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7.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整体感知] 从1840年开始,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掠夺中国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屠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与欺凌。但同时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追求民族的独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因此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但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本专题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从1840年到1900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进行英勇斗争。3、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清单] 一、1840年至1900年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1、背景、原因: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强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中国封建落后,内部危机严重,清朝妥协腐败。 2、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可归纳为: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商、设工厂)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洋权益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洋权益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即便如此,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在"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这个前提下而言的。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处于相对和平态势,但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各国之间力量的角逐日趋激烈。 中国大陆周边海洋形势相对平稳,黄海形势稳中有忧,东海形势突破与挑战并存,南海形势复杂多变。在南海,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实质是资源之争。在东南亚地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观。 在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确保安全环境等方面,中国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谨慎面对、妥善处理,积极参与,进而谋求最大的海洋安全局面和利益,从而为创建和谐的周边海洋环境,为综合国力的强盛提供保障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明确我国海洋权益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目前面临什么形式的威胁,这样才能有方向和针对性得看待这一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海洋权益打下基础。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局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就此次钓鱼岛问题,需要全面综合的分析认识。钓鱼岛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它不仅在于岛屿本身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经济与军事等价值。其重大的战略价值使得中日双方都是十分重视,钓鱼岛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无数事实和资料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理论是缺乏依据的,行为是有悖于事实的,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我们都必须坚决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钓鱼岛作为我国应有的主权,由于国家海军力量薄弱,邓小平执政时期就曾讲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的“弱者生存”的思想,加之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造成了目前中国政府的一味忍让。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斗争不是过家家,一旦哪个国家出手就无法挽回。所以作为国民,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带来的考

【教育资料】人民版必修一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学习精品

2019年11月10日高中历史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 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 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认识不足 ③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④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带有爱国性质,故①④正确;“扶清”容易让农民放松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故②正确;“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故③正确。所以答案选A。 2.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义和团运动使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错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不是由义和团运动而兴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符合事实的,但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 应视之为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另一方面,站在中国国家即清朝的角度看,又应将其理解为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空缺处应填入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题:第5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榆林模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解析:选B。由于英国在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 2.(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据《清宣宗实录》记载,“(江苏巡抚程矞采奏)省城民情静谧。现于吴江、震泽一带,择要防守。得旨,小心防堵,无汉奸,逆英不敢轻入,是以严拿汉奸为第一要着。懔之,勉之!逆夷全恃汉奸为引导,不除汉奸,无以克敌”。据此可知,清政府() A.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高层妥协导致战争失败 C.对敌情的判断缺乏理性分析 D.缺乏对即来战争的防范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严拿汉奸为第一要着”“无汉奸,逆英不敢轻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意思是以抓汉奸为第一要务,显然对于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缺乏对敌情的理性分析,故C项正确。 3.(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解析:选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指的是领事裁判权,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洋权益

2010年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多个海域形势趋于复杂,多个国家或单独或联合举行海上军演,一时间各种海上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中国周边黄海、东海、南海同时“波动”,近海三大海域“维权”与“维稳”形势趋于严峻。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海权是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发展海权是中国应对现实威胁的需要,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和使用是防御性、自卫性的,是以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权益 为目的,是地区性的、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中国海权功能主要有:能粉碎任何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企图,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海上战略环境,能有效地维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保持对亚太地区足够的影响力,能遏止来自海洋方向的侵略和打赢针对中国的战争,保持有效的海上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在《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二00九》报告中指出,中国大陆周边海洋形势相对平稳,黄海形势稳中有忧,东海形势突破与挑战并存,南海形势复杂多变。在南海,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实质是资源之争。在东南亚地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观。中国维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严峻,任重道远。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处于相对和平的态势,但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各国之间力量的角逐日趋激烈。 面对我国周边严峻复杂的海洋形势,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问题,我们不想称霸世界海洋,但绝不能不重视公约赋予我们的权益。我们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而且要从国家、军队层面研究对策,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因此,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对已经颁布实施的海洋法律法规必须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否则,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上安全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强海洋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加强海洋意识,要树立海洋安全观和经济观。首先,一定要像保卫每一寸陆地国土那样保卫每一寸海洋国土。海洋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现在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来自海洋,最可能发生冲突的也是海洋。其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运输成本低,80%以上的对外贸易通过海路。如果海洋安全得不到保证,我们的对外开放、经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 争》知识点总结 一.1840至1900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原因:英国的侵略,请政府卑躬屈膝. 2、意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二)、黄海海战 、性质: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概况:1894年9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3、结果:因李鸿章“避战自保”而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2、概况:①1895年5月台湾军民同爱国志士邱蓬甲、徐骧、徐永福并肩作战,抗击日军;②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保卫战表现了台湾军民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

争史上留下了光荣的篇章。在此后50年时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 祖国的斗争,一直没停止过。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爆发。 2、概况:①1899年底,清政府派袁世凯至山东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向津京地区转移;②在北京城里,义和团战士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动猛攻,义和团运动达 到高峰。③清政府迫于列强压力,向帝国主义乞降,从背后攻击义和团,这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二、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背景:外因----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 2、经过:(略)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

维护国家主权的方式有很多种

维护国家主权的方式有很多种 郑浩:韩国军控独岛给中日两国的启示 2010年09月18日10:05凤凰卫视核心提示:郑浩认为,钓鱼岛事件目前还正在发酵,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他个人判断到九一八,在国内的有些城市,可能会有一些民间反日示威具体行动,表达维护中国主权的诉求。因为钓鱼岛这个事件,可以看到中日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个正面的碰撞。而20世纪50年代,韩国对与日本有争议的独岛实施了夺取和军事控制,这一做法对于应该如何维护国家主权非常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凤凰卫视9月17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姜声扬:欢迎加入今天的《时事开讲》,就在中日就钓鱼岛事件吵的沸沸扬扬之际,香港的《亚洲周刊》刊登了一篇名为“韩国民间夺回独岛风云”的专题报道,讲述韩国是如何以实际的行动夺回独岛,也是日本称的竹岛,并且以多种的方式向韩国的国民宣传独岛主权。这个专题报道对于中日钓鱼岛主权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请时事评论员郑浩先生为我们做说明。郑先生首先可不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韩国是如何夺回独岛,也就是日本称的竹岛,以及他们这样的做法对中国有哪些具体的启示? 韩国军控独岛给中日两国的启示

郑浩:这个岛屿在中国来讲是叫独岛,在日本的方面叫做竹岛,韩国方面已经多次的向全世界公开的宣称,就是在世界上,在世界的版图上从来没有竹岛,只有独岛。那么也显示出韩国方面他们对捍卫国家主权的这样一种宣誓,这样一种立场。那么你刚才提到《亚洲周刊》在最新的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实际上《亚洲周刊》它是根据最近一段时间,钓鱼岛这个事件做了一个专题,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谈到了韩国在独岛问题上所采取强硬的一些立场,看了这片文章之后我觉得韩国的有关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当然对日本来讲它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关于日本这一部分我们稍候再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简单的这样一个背景,就是在1953年的时候,当时有一名退伍的韩国军人,他是一个上士,退休的时候他是受过伤的,这个年轻人当年23岁,就是1953年的时候是23岁,叫做洪淳七。他在退役之后有一天他看到了有一个报道,就是日本的军人在独岛上有一个碑子,宣示这是日本的领土,因此他非常的气愤。他就和40多名叫独岛义勇军守碑队购买了武器,然后在4月20号的时候,分两路登上了独岛,并且把日本的守军全部都赶走了。从那以后,就是从1953年4月份开始成功的夺回了独岛之后,他用了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独自的来守护这样一个岛屿,这上面也有义勇的守备军,并且在1953年到1957年这段时间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要求】 1.知道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事迹。 2.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 1、甲午海战。 2、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 基础知识回顾 一)黄海海战(1894年9月) 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 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2、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 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圭 3、结果:战争以日军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结束,北洋水师损失虽大,但主力尚存。 4、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使清军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日 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二)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10月)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台湾保卫战:徐镶、丘逢甲领导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意义:①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②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三)义和团反帝运动(1900年—1901年) 1、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义和团运动 (1)概况:山东—直隶—天津 (2)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失败。 3、历史意义:①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义和团战 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五、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 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1、这是光绪帝写的一首挽联,挽联中的公指的是谁? 邓世昌 2、结合所学知识,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历史上的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登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徐蓝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进行着挑战,但并未导致主权的终结。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国际经济秩序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全球化是各民族国家参与的历史进程,所以人们自然会提出与民族国家主权相关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即狭义的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基本动因,因此本文仅对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谈点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经济全球化也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它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尽管在理论上对经济全球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定义,但是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两个基本 ?#全球化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可以说,自20世纪60年代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首先在美国提出之后,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就始终不衰,9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从重点描述全球化的社会现象,发展到对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讨论,其中自然涉及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的关系问题。其代表论著有:戴维 赫尔德等著,杨雪冬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戴维 赫尔德和安东尼 麦克劳:?治理全球化%(David H eld&An th ony M cGrew,G ove rning G lobaliz ation),政治出版社,2002年版;保罗 赫斯特和格雷厄姆 汤普森:?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未来%(Paul Hirs t&Grahame T hompson, Glob alization and the Fu tu re of th e Nation S tate),?经济与社会%(Ec onomy and S ociety)第24卷,1995年第3期,等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学者对全球化的关注与研究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199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持的、以俞可平为总主编的?全球化译丛%(全7册)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99年,以龙永图为学术总指导,刘力、刘光溪为主编的?经济全球化丛书%(全5册)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中国史学界则更为关注全球化与全球史观的问题,并组织了有关全球化与全球史观的笔谈(见?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这些文章从史学的角度说明全球化是全方位的,其影响是多元的,全球化、全球史观和 民族主义的冲动是并存的。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注意到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俞可平撰写的?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但是总体来说,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的写作得到 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的资助。本文及?圣经时代以色列人的国家观念与国家形态%、?论赫梯国王的对外政策%均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 历史上的国家:形态、属性和功能研讨会论文

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2 教学分析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下列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思考:水葫芦破坏生态安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作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安全也是离不开生态的,而国家安全更是需要人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过渡到课时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一)国家安全需要我们的行动 活动一:生活思考——生态安全急需保护 (展示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和以下图片) 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二)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活动二:情境再现——“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 (展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1.思考:你如何评价该渔民的行为?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目标导学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三)分清楚违法行为和正义行为 活动三:情境再现——明辨是非 (展示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及下列图片) 材料:遇到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的人和遇到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的现象。 1.思考: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2.遇到以上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1.这是两种相同性质的行为,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活动四:感悟法律的尊严 (展现教材P101“相关链接”及P102“阅读感悟”的内容及下列图片) 思考:“阅读感悟”中的常某为什么会被批捕? 提示:《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可以看出,常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总结: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维护国家安全,我行动 活动五:小小讨论会 (展示活动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主题,开展一次讨论活动。综合相关案例,分析破坏国家安全的危害性。 (展示活动具体要求)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步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各组分别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第三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提示:(1)做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危害:威胁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结合具体材料分析)知识拓展:积极为维护国家安全作贡献。 教师总结: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