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

塔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
塔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

塔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

一:总体设计----------------------------------------------------------------------------(2-13)1.主要技术性能---------------------------------------------------------------------------(2-3)2.计算原则--------------------------------------------------------------------------------(4-5)3.平衡重的计算--------------------------------------------------------------------------(5-8)4.塔机的风力计算-----------------------------------------------------------------------(8-12)5.整机倾翻稳定性计算---------------------------------------------------------------(12-13)二:结构设计--------------------------------------------------------------------------(14-39)1.塔身的计算---------------------------------------------------------------------------(14-21)2.塔顶的计算--------------------------------------------------------------------------(21-22)3.爬升架的计算-----------------------------------------------------------------------(22-25)4.起重臂的计算-----------------------------------------------------------------------(26-33)5.起重臂拉杆的计算-----------------------------------------------------------------(33)6.回转支承的计算--------------------------------------------------------------------(33)7.回转塔身的计算-------------------------------------------------------------------(34-35)8.平衡臂的计算---------------------------------------------------------------------(35-38)9.平衡臂拉杆的计算---------------------------------------------------------------(38-39)

(一):总体设计

一.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1. 额定起重力矩: 97t.m

2. 最大起重力矩: 116t.m

3. 最大起重量: 6t

4. 起升高度: 固定式45m 附着式200m

5. 工作幅度: max60m min2.5m

6. 小车牵引速度: 20/40m/min

7. 空载回转速度: 0~ 0.62r/min

8. 最大起升速度: 80m/min(α=2时) 40m/min(α=4时)

平均工作速度: 40m/min 20m/min

最低稳定速度: 10m/min 5m/min

9. 顶升速度: 0.5m/min (功率11kw)

10. 起升电机功率30kw

回转电机功率2×3.7kw

牵引电机功率3/4.5kw

11. 起重性能曲线

α= 4时, 依据总体要求

R = 60m时, Q = 1.0t R = 51m时, Q = 1.7t

Q = 95.75/(R-0.89)-0.62 Q = 116.2/(R-0.89)-0.62

R = 56m时, Q = 1.3t R = 46m时, Q = 2.1t

Q = 105.8/(R-0.89)-0.62 Q = 122.7/(R-0.89)-0.62

附表(设计依据参数表)

二计算原则

1.起重机的工作级别

根据GB/T13752-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取定TC6010塔式起重机。

工作级别: A5 利用级别: U5 载荷状态: Q2 (中) 载荷谱系数:列产品K P = 0.25

2.工作机构级别

3.载荷

a.起升载荷(含吊钩、钢丝绳) 动载系数为1.25;

b.风载荷q1=150N/m2用于机构计算及结构疲劳强度计算

q2=250N/m2用于总体计算及结构疲劳计算

q3.1= 800N/m20~20m

q3.2=1100N/m2 20~100m 用于非工作状态的总体及结构计算

c.惯性载荷

各机构的起、制动时间

回转机构t = 8S(0.2→0 r.P.m)

牵引机构t = 2S(19.5→0 r.P.m)

d.基础倾斜载荷

坡度按0.01计算

e.其实载荷

动载按1.15[额定载荷静载按1.25额定载荷

4.安全系数n的确定

结构工作状态n=1.34 结构非工作状态n=1.22

起升钢丝绳n≥5 牵引钢丝绳n≥5

工作状态整体稳定性n≥1.15 非工作状态整体稳定性n≥1.1

5.主要材料的许应用力

σ〕= 2350 / 1.34 = 1700kg / cm2

a. Q235-C 〔τ〕= 1700 / 3 = 980kg / cm2

σj y〕= 1700× 3 = 2940kg / cm2

〔σ〕= 3450 / 1.34 = 570kg / cm2

b. 16Mn 〔τ〕= 2570 / 3 = 1480kg / cm2

σjy〕= 2570× 3 =4400kg / cm2

σ〕= 2480 / 1.34 = 1800kg / cm2

c. 20#〔τ〕= 1800 = 3 = 1000kg / cm2

σjy〕= 1800× 3 = 3200kg / cm2

σ〕= 3480 / 1.34 = 2600kg /cm2

d. 45#〔τ〕= 2600 / 3 = 1500kg / cm2

σjy〕= 2600× 3 = 4500kg / cm2

σ〕= 7200 / 1.34 = 4000kg / cm2

e. 40Cr 〔τ〕= 5400 / 3 = 2300kg / cm2

σjy〕= 5400× 3 = 7000kg / cm2

f.Q235-C 非工作状态〔σ〕= 2350/1.22 = 1920kg / cm2

三. 平衡重的计算

(注:表二中各部件重量为初步估算的重量,待各部件全部设计完成后,最终调整平衡重的重量)。

各部件重重心表二

表二中各值均按60m臂架列出,其他臂长平衡重各不相同,须分别进行计算。

1. 臂长60m时:

M空= 145.84 – 12.3 G平

M满= 231.5 – 12.3 G平

令–M

空= M满

G平= 231.5+145.84

2×12.3

2.臂长55m臂长时:

M空= 121.4– 12.3G平M满=217.7 – 12.3G平

令– M

空= M

G平= 121.4+217.7

2×12.3

G平= 13.78t 取3.臂长50m时

M空= 93.9– 12.3 G平

M满= 194.4 – 12.3 G平

令– M

空= M

G平= 93.9+194.4

2×12.3

G平= 11.72t 取4.臂长45m时

M空=63.6 – 12.3G平

M满= 173.6– 12.3G平

令– M

空= M

G平= 63.6+173.6

2×12.3

G平= 9.64t 取

综合上述结果

60m、臂长时,平衡重15.3t 60m臂变56m臂长时,取掉1.5t×1的

配重块。

55m臂长时,平衡重13.7t 50m臂长时,取掉1×1.5 和1x2.1t的

配重块。

50m臂长时,平衡重11.7t 45m臂长时取掉1x1.5和2×2.1 t 的

配重块。

45m臂长时,平衡重9.6t

配重块的配置如下:

总数量7块其中4块2.4t×4、2块2.1t×2、一块1.5t×1;

四.塔身的风力计算

1. 工作工况I

a. 平衡臂

q2 = 250N/m2C W = 1.2 A实= 12.44×0.32= 3.98m2

P W = 1.2×250×3.98 = 1194N

X C = 7.11m Y C = 47m

b. 起升机构

A = 1m2P W = 1.2×250×1= 300N

X C = – 9.22m Y C = 47m

c. 平衡重

A ≥2m2P W = 1.2×250×2 = 600N

X C = – 12.3m Y C = 47m

平衡臂部份综合:

∑A =6.98 ∑P W = 2094.6N

∑M XW =∑P W×X i = 16150.2N.m

∑M YW =∑P W×Y i =98446N.m

X C = –∑Mxw

∑Pw

= – 7.71m Y C =

∑Myw

∑Pw

= 47m

d. 起重臂

C = 1.3

A实= 29.67m2

P W = 1.3×250×29.67=9643N

X C = 26.5m Y C = 47m e. 牵引机构

A = 0.32m2 P W = 1.2×250.×0.32 = 96N X C = 8.2m Y C = 47m

起重臂部份综合 ΣP W = 9936N

ΣM XW = 2.56×105N.m ΣM YW = 4.67×105N.m X C =ΣMxw ΣPw =26m Y C = ΣMyw

ΣPw =47m f. 塔顶

A 轮 = 1

2 ×1.48×6.5= 4.81m 2

ω= 0.38 η= 0.43 C = 1.3 A 实 = 1.43×0.38×4.81= 2.61m 2 P W = 1.3×250×2.61 = 850N

X = 0 Y C = 47.5m g. 回转塔身

A 轮 = 1.48×1.91 = 2.812m 2

ω= 0.21 η= 0.69 C W = 1.6 A 实 = 1.69×0.21×2.812 = 1m 2 P W = 1.6×250×1= 400N X C = 0 Y C = 45m h. 上、下支座

ΣA = 1.29m 2 P W = 1.2×250×1.29 = 387N X C = 0 Y C =45m i. 塔身

A 轮 = 44.8×1.8 = 80.64m 2

ω= 0.357 η= 0.57 C = 1.6 (15节标准节, 1节底

节)

A 实 = 1.57×0.357×80.64= 45.22m 2 P W = 1.6×250×45.22 = 18088N X C = 0 Y C = 22.5m j. 司机室

A = 3m 2 P W = 1.2×250×3 = 900N 2. 工作工况Ⅱ

A实= 1.65×0.235×0.828= 0.321m2 P W = 1.3×250×0.321×1.333 = 139N X C = 0 Y C = 47m

d. 牵引机构

A = 0.32m2P W = 96N

X C = 0 Y C = 47m

e. 塔顶(同工况I)

f. 司机室(同工况I)

g. 回转塔身(同工况I)

h. 上、下支座(同工况I)

i. 塔身

A轮= 1.2×80.64 = 96.77m2

A实= 1.57×0.357×96.77= 54.23m2 P W = 1.6×250×54.23=21695N

X C = 0 Y C =22.5m

3. 非工作工况

a.平衡臂部份: P W =900×4.4 = 3960N

b.起重臂部份: P W = 235×4.4 = 1034N

c.塔顶: P W =850×4.4 = 3740N

d.司机室: P W = 900×4.4 = 3960N

e.回转塔身: P W =400×4.4 = 1760N

f.上、下支座: P W = 387×4.4 = 1703N

g.塔身: 20m以下, P W = 3.2×21695×(20÷45)=30855N

20~45m, P W = 4.4×21695×(25÷45)= 53032N

五. 整机倾翻稳定性计算

1. 固定式底架

a. 工作工况

F h = 2..54t F V = 74.4t

M满= 42t.m M W = 66t.m M坡= 30.5t.m

e = F

h

×h+ΣM

F

v

+G

b

3M hx = 45.3t.m

2.54×1.4+18

3.8

e = ___________________ =0.8 ≤b

3=2.3

74.4+2.3×7×7×1.4

b. 非工作工况

F h = 10.3t F v = 61.6t ΣM = 315.7t.m

e = F

h

×h+ΣM

F

v

+G

b

3 10.3×1.4+315.7

e = ___________________ =1.5 ≤b

3=2.3

61.6+2.3×7×7×1.4 故整机稳定。

(二):结构设计

一.塔身的结构计算

1. 塔身上部的载荷

起重臂位于塔身对角线上,且风沿塔身吹,此时塔身受力最为恶劣。

①工作状态的载荷

M=1838KN.m

F V =744KN

P H1=4KN

q风=0.33KN/m

q重=4 KN/m

M n=320 KN.m

P H2=14.5 KN (计算腹杆时用)

②非工作状态

M= - 1187KN.m

P H=19.2 KN

q风1=1.06KN/m

q风2=1.45KN/m

其中:

M——作用在塔身顶面的弯矩

M n——作用在塔身顶面的扭矩(用于计算腹

杆)

F V——作用在塔身顶面的压力

P H1、P H——风平行于起重臂,作用在塔身顶面

的水平力

P H2——风垂直于起重臂,作用在塔身顶面的

水平力(用于计算腹杆)

q风——作用在塔身上的线风压

q重——塔身自重线重力

2. 塔身的几何特性计算 1—1、2—2截面截面 方钢管 □ 1352×12 单肢几何特性

A II = 55.33cm 2 I II = 1345cm 4 W II = 199.2cm 3 r II = 4.93cm

整体结构的几何特性

A I = 221.3cm 2 I I = 1539165.6cm 4 W I = 18488cm 3 R I = 83.4cm

斜腹杆的几何特性 方钢管 □ 702×5 A 腹= 13cm 2 I 腹= 92cm 4 W 腹 = 26.2cm 3 r 腹= 2.66cm 其中:

A ——结构的截面积 I ——结构的惯性矩 W ——结构的抗弯模量 r ——结构的惯性半径 3. 材料 单肢:Q235-C 整个塔身看作Q235—C 腹杆: Q235-C 钢 4. 强度计算

选塔身底截面C为计算的危险截面。

4.1整个结构的强度计算

工作状态

C截面

N

C M

C

744×103 1838×103

σ

C

= ——+ —— = ————— + ——————=133MPa <[σ]=170MPa

A

Ⅱ W

221.3×10-4 18488×10-6

非工作状态(只须计算C截面)

N

C M

C

616×103 2350×103

σ

C

= ——+ —— = ————— + ——————=155MPa <[σ]=170MPa

A

Ⅱ W

221.3×10-4 18488×10-6

综上计算,整体强度足够。

4.2 腹杆的强度计算

斜腹杆N=153.2KN φ=0.75

σ=(12.2×103)/(0.75×13)=125MPa<[σ]=170MPa

直腹杆N=320/(2×1.665)=96KN

σ=N/φ

A

= (9.6×103)/(0.75×10)=128MPa<[σ]=170MPa 综合以上计算可知塔身强度足够。

5.塔身稳定性计算

5.1 塔身整体稳定性计算

结构的欧拉临界载荷F

E

π2×EIπ2×2.1×103×1539165

F

E

= ————— = ———————————— = 3934KN (μl)2 (2×45)2

结构要稳定须满足下列两式

F N 1 C

O

M

O

+C

H

M

H

——— + ——————(—————)≤[σ]

A

Ⅱφψ 1-F

N

/(0.9F

E

)φw W

F

N

———≤[σ]

A

φ

其中:

F

E

——结构的欧拉临界载荷

F

N

——计算轴力

C

O

——端部弯矩不等折减系数

C

H

——横向载荷引起的最大弯矩系数

M

O

——端部弯矩

M

H

——由横向载荷引起的最大弯矩φ——轴压稳定修正系数

ψ——受弯结构件侧向屈曲稳定系数工作状态

F N = 744KN M

O

= 1178KN.m M

H

= 668KN.m

其中C

O =1 C

H

= 1 ψ=1.602 φw=1 而λ

h

=111.54 →φ

=0.529

F N 1 C

O

M

O

+C

H

M

H

σ= ——— + ——————(————)

A

Ⅱφψ 1-F

N

/(0.9F

E

)ψ.W

744×107 103 1178+668

= ———————— + ———————————(————————)

1.602×0.529×221.31-744/(0.9×3934) 18488×10-6

= 166MPa<[σ]B=170MPa

F

N

又:σ=——

ΦA

744×103

∴σ= —————————— =73.8MPa<[σ]

B

0.529×221.3×10-4

工作状态塔身稳定

5.2 非工作状态

载荷F

N =616KN M

O

= -434KN.m M

H

= 2350KN.m

因2M

O

<M H 则取M O=0

616×103 2350×103

∴σ= ——————+ ————————————=1867MPa<

[σ]

C

=1920MPa

221.3×10-4 0.80×18488×10-6

F

N

又:σ=——不必计算

φA

∴在非工作状态塔身整体稳定。

5.3 单肢稳定性计算

因单肢为压力构件,其稳定性公式为:σ= F

N

/(φA) l 140

λ=—— = ————— = 28.4

r 4.93

→φ=0.96

工作状态

单肢稳定性计算

F NB1=N

B1

=740KN

F

NB1

740×103

σ= ———— = ———————— = 139MPa<[σ]B

φ

II A

II

0.96×55.33×10-4

非工作状态

F NC1=N

C1

=859KN

F

NC1

859×103

σ= ———— = ———————— = 161MPa<[σ]B

φ

II I A

II I

0.96×55.33×10-4

综合以上计算单肢稳定

5.4 腹杆稳定性计算

1.9

λ= ———— = 72

2.66×10-2

→φ=0.778

F

153×

103

σ腹= ———— = ——————————————

φ

腹A

2×0.778×13×10-4

= 75MPa<[σ]

B

其中:[σ]

B

=250/1.34=186.6MPa

综合以上计算塔身安全。

6.塔身接头计算

6.1螺栓计算

螺栓工作拉力 P=368KN

P

o

=14KN

P

=381KN M36螺栓强度级别10.9 As=865mm2

螺栓强度有

F

1+ K

C

F

N

σL = ————≤[σL] A

d

L

F

1= K

1

.F

N

K

1

=1.45

F

N

=381

K

C

=0.25

(1.45×381+0.25×381)×103

∴σ

L = ————————————————— =662MPa<[σ

L

] =750MPa

865×10-6

6.2 接头处焊缝计算

P=381KN

l=20cm δ=4cm

M=381×0.11=41.9KN.m 6M

σ= ——— = 142MPa[σL

l2δ

7.顶升踏步计算

P=245KN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 1、附着装置布置方案 根据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附着距离一般为3~5 m,附着点跨距为7~8 m[1,2],塔机附着装置由附着框架和附着杆组成,附着框架多用钢板组焊成箱型结构,附着杆常采用角钢或无缝钢管组焊成格构式桁架结构,受力不大的附着杆也可用型钢或钢管制成。 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楼面顶板标高,按照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需设4道附着装置,以满足工程建设最大高度100 m 的要求。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如图2 所示。 图1塔吊简图与计算简图 塔吊基本参数

图2塔吊附着简图

三、第一道附着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第一道附着的装置的负荷以第四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计算,第一道附着高度计划在第8层楼层标高为23.45米。 (一)、支座力计算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Q = 0.41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 w = 105.3733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44.0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8.4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75.21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64.95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11.6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11.69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 σ= N / A 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275.21 kN; A 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

QTZ63塔吊附着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塔吊附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遵义华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在遵义县南白五里堡,总建筑面为90000M2,分A1、A2、B1、B2栋,A1、A2、B1、B2地下室一层,总高度98M建筑占地面积4000 M2,正负零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908.40M,采用框剪结构。其中A1、A2共用一台塔吊,B1、B2共用一台塔吊。 二、塔吊介绍 本塔吊为“华夏”牌QTZ40,最大独立高度为28.3米,最大附着高度为120米,在工作高度达70米前,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当工作高度超过70米时,只能采用二倍率钢丝绳。 三、附着架的安装 1、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此时为提高塔机稳定性和刚度,在塔身全高内设置至少7道附着装置。为此要求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的距离为2.9米,附着装置之间的距离尺寸用户可根据施工情况自行调整,安装方法见图1-1。在图1-1中,H1小于或等于21.3米, H2=H3=H4=H5=H6小于或等于17.6米,H7小于或等于15米。

①、附着点的强度应满足塔机对建筑物的荷载,必要时应加配筋或提高砼标号。 ②、附着筐尽量设置在塔身标准节接头处,附着架应箍紧塔身,附着杆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0°以内。 ③、杆件对接部位要开30°坡口,其焊缝厚度应大于10mm,支座处的焊缝厚度应大于12mm。 ④、附着杆件与墙面的夹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⑤、锚固点以上的自由高度应控制在说明书规定高度之内。 ⑥、附着后要有经纬仪进行检测,并通过调整附着撑杆的长度及顶块来保证塔身垂直度(塔身轴线和支承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4/1000,最高锚固点以下的塔身垂直度不大于2/1000),并作好记录。 四、附着架的拆除 1、用钢管、跳板在附着筐下搭设操作平台,搭设时应将平台支撑好。 2、依据建筑物搭设走道或设置其它辅助起吊装置。 3、用走道拆除时可直接将附墙支撑转移到建筑物内,再转移至地面。 4、采用其它辅助起吊装置拆卸时,应先用吊绳固定好靠建筑物端的撑杆,然后退掉靠建筑物端的撑杆销;再用绳将塔身端撑杆固定好,退掉销子后缓慢放下支撑杆,让辅助起吊装置受

塔吊计算书

附塔机基础及平衡重和塔吊计算书 ○1基础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80,塔吊起升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m,基础埋深d:1.60m, 自重G:600kN,基础承台厚度hc:1.00m,最大起重荷载Q:60kN,基础承台宽度Bc:5.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 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5mm 二、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6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6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 k =G+Q=600+60=660kN; 2、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M kmax =960kN·m; 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 k /(F k +G k )≤Bc/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 k ──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 k ──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 k ──混凝土基础重力,G k =25×5.5×5.5×1=756.25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960/(660+756.25)=0.678m < 5.5/3=1.83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地基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678m < 5.5/6=0.917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k =(F k +G k )/A P kmax =(F k +G k )/A + M k /W 式中:F k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 k =660kN ; G k ──基础自重,G k =756.25kN ; Bc ──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5m ; M k ──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 k = 960kN ·m ; 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0.118Bc 3=0.118×5.53=19.632m 3;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 k =(660+756.25)/5.52=46.818kPa P kmax =(660+756.25)/5.52+960/19.632=95.717kPa ; P kmin =(660+756.25)/5.52-960/19.632=0kPa ;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160.000kPa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压力标准值P k =46.818kPa ,满足要求!

塔吊附着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部署 (2) 4作业工艺 (3) 4.1预埋件安装 (3) 4.2附墙架选用 (4) 4.3安装工具选用 (4) 4.4作业人安排 (5) 4.5附墙安装程序 (5) 4.6顶升作业 (6) 4.7塔吊升高完毕后检查、调整,验收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5安全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6计算书 (1) 6.11#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 6.22#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5) 6.33#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0) 6.45#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15) 6.56#附着计算计算书 (19) 7附图: (25) 7.1附着平面布置图 (25) 7.2附着高度示意图 (28)

1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为保证xxx八期工程施工现场的5台TC6010塔机的各级顶升满足塔机使用说明书中附着高度及自由高度的要求,错开群塔高度,落实群塔防碰撞措施,保证塔吊作业安全,特编制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正)国务院令第549号)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3)《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除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8)《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79-2009 (10)xxx八期工程塔吊基础平面布置图 (11)xxx八期工程施工图纸 (12)TC6010-6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工程概况 深业xxx八期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古塘坳片区金榜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2996.0平方米,本期总建筑面积约160112.57平方米。地下室一层,局部负二层,地上30层,包括5栋塔楼及一栋商业中心,建筑概况如下所示: 本工程5台塔吊型号均为QTZ80(TC6010-6)型,为基础固定、外墙附着式,独立式起升高度为40.5米,附着式时起升高度可达220米;标准节最大起重量为6t,额定起重力矩为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型号QTZ40(浙江建机)塔身桁架结构类型型钢塔机计算高度H(m) 30 塔身宽度B(m) 1.6 起重臂长度l1(m) 57 平衡臂长度l2(m) 12.9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06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 准值T k1(kN·m) 60 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60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kN*m) 60 附着杆数四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Ⅰ类附墙杆截面类型格构柱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 附着次数N 4 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9.5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9.5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5.7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7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5.7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7 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4(m) 9.5 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4(m) 9.5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1 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 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度 h1(m) 附着点净高 h01(m) 风压等效高 度变化系数 μz 工作状态风 荷载体型系 数μs 非工作状态 风荷载体型 系数μs' 工作状态风 振系数βz 非工作状态 风振系数 βz' 工作状态风 压等效均布 线荷载标准 值q sk 非工作状态 风压等效均 布线荷载标 准值q sk' 第1次附 着 9 9 0.65 1.95 1.95 1.977 1.977 0.269 1.347 第2次附 着 15 6 0.734 1.95 1.95 1.901 1.963 0.293 1.51 第3次附 着 20 5 0.738 1.95 1.95 1.825 1.934 0.282 1.496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 塔吊附着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职务:编制人: 校对人:职务: 审核人:职务: 审批人:职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 2 二、塔吊选型 --------------------------------------------------- 2 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 3 四、技术保证条件 ----------------------------------------------- 4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计划--------------------------------------------------- 5一、施工进度计划 ----------------------------------------------- 5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 5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 一、技术参数 --------------------------------------------------- 6 二、施工工艺流程 ----------------------------------------------- 6 三、施工方法 --------------------------------------------------- 6 四、检查验收 --------------------------------------------------- 7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9 一、组织保障 --------------------------------------------------- 9 二、技术措施 -------------------------------------------------- 12 三、监测监控 -------------------------------------------------- 14 四、应急预案 -------------------------------------------------- 14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15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15 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 16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6 一、计算书 ---------------------------------------------------- 16 二、节点图 ---------------------------------------------------- 27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 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筑 2(m) 建筑面积(m建筑高度) 0 0 总工期(天)主体结构框架0 地上层数地下层数0 标准层层高其它主要层高(m) 0 (m) 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XXX XXX 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 XXX XXX 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 二、塔吊选型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1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着 悬臂端30 5 0.774 1.95 1.95 1.79 1.945 0.29 1.578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 q k=0.8βzμzμsω0α0h=0.8×1.79×0.774×1.95×0.2×0.35×1.06=0.16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 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16×572-1/2×0.16×12.92=246.607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 k=0.9(T k1+ T k2)=0.9×(454.63+246.607)=631.113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塔身悬臂支承端)的支承反力最大,应取该反力值作为附着装置及建筑物支承装置的计算载荷。 剪力图 得:R E=85.771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5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5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5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21.299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45° α2=arctan(b2/a2)=45°

塔机附着计算书实例

塔机附着计算书实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H5810塔式起重机非标附着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GB/T 13752-9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二、设计说明 1、本方案仅适用于我公司QTZ80(H5810)塔机在以下附着示意图方式的使用; 2、任何力学或几何方式的改变均不再适用于本方案。 三、QTZ80(H5810)塔机附着平面内的最大载荷见下表: (表一) 四、附着示意图 各附着杆长度(表二)

五、附着杆受力及附着点反力 工作状态各附着杆最大受力(表三) 非工作状态各附着杆最大受力(表四) 通过以上分析,选取以下各附着杆的最大受力工况进行校核: 工作状态各附着点最大受力(表五)

非工作状态各附着点最大受力(表六) 通过以上分析,附着点最大反力见下表: (表七) 六、附着杆校核 附着杆截面示意图 以下仅对附着杆1~4进行分析计算; 附着杆主肢:∠50×50×5,Q235,截面积A1=480mm2;

附着杆缀条:∠30×30×3,Q235,截面积A2=175mm2;附着杆截面边长a1=(mm) 附着杆截面边长a2=(mm) 附着杆1重量:G1=210(kg) 附着杆2重量:G2=175(kg) 附着杆3重量:G2=170(kg) 附着杆4重量:G2=206(kg) 附着杆最大截面主肢X轴总惯性矩:Imax=(mm^4) 附着杆最小截面主肢X轴总惯性矩:Imin=(mm^4) 主弦单肢弱轴惯性矩:I1=46400(mm^4) 缀条弱轴惯性矩:Iz=6100(mm^4) 缀条跨距L1=(mm) 材料安全系数:k= 整体惯性半径:r=(mm) r=mm) 主弦单肢惯性半径: 1

论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word文档

论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 引论:塔式起重机的安装说明书中对其附着装置的制作、内力、安装使用要求均有详细论述,安装单位按说明执行即可。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形式多变,往往出现塔机安装位置与建筑物可锚固点的距离超过使用说明的情况,需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进行附着计算。本文着重论述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 许多建筑安全计算软件都可以用来进行超长附着的计算,其计算程序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一是附着杆内力计算时,塔吊工况分析不正确,各工况下内力取值不明确,一笔带过,例如品茗安全计算软件对附着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并未给出具体数值,直接得出结果。由于塔吊型号各异,附着高低不同,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也是不同的,软件中采用同一取值,很难弄清是否与实际相符;二是附着杆设计采用单根型钢,无法进行组合截面的计算,设计出的附着杆选型很大,不能利用。本文通过对附着整体设计过程的分析,对塔吊超长附着的设计一个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1、附着杆计算 (1)附着杆内力 超长附着杆的内力在说明书中一般无规定,需进行计算。附着杆的安装高度在塔机说明书中有规定,最上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应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多支承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可采用软件求解,本文利用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力学求解器研制组的力学求解器作为例子。塔机参数如下:

计算采用广东建机厂的QTZ80B型塔机为例,附着参数如下表,采用力学求解器求塔身内力及其支座反力。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滁州碧桂园工程江麓QTZ63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滁州碧桂园工程江麓QTZ63塔吊附着计算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支座力计算、附着杆计算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W0×μz×μs×βz = 0.450×1.170×1.450×0.700 =0.534 kN/m2; 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 0.450 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45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0.534×1.600×0.200 = 0.171 kN/m; 其中Wk──风荷载水平压力,Wk= 0.534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0.171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630.000 kN.m;

7#塔机附着计算书

7#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JGJ/T187-2019 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附图如下: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回转惯性力及风荷载产出的扭矩标准值:T k=T k1=67kN·m 2、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 E=92.328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5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3、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5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5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30.572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 α1=arctan(b1/a1)=52.997°α2=arctan(b2/a2)=51.771° α3=arctan(b3/a3)=51.771°α4=arctan(b4/a4)=52.997° β1=arctan((b1-c/2)/(a1+c/2))=43.518°β2=arctan((b2+c/2)/(a2+c/2))=50.557° β3=arctan((b3+c/2)/(a3+c/2))=50.557°β4=arctan((b4-c/2)/(a4+c/2))=43.518° 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δ11× X1+Δ1p=0 X1=1时,各杆件轴力计算: T11×sin(α1-β1)×(b1-c/2)/sinβ1+T21×sin(α2-β2)×(b2+c/2)/sinβ2-T31×sin(α3- β3)×(b3+c/2)/sinβ3-1×sin(α4-β4)×(b4-c/2)/sinβ4=0 T11×cosα1×c-T31×sinα3×c-1×cosα4×c-1×sinα4×c=0 T21×cosα2×c+T31×sinα3×c-T31×cosα3×c+1×sinα4×c=0 当N w、T k同时存在时,θ由0~360°循环,各杆件轴力计算: T1p×sin(α1-β1)×(b1-c/2)/sinβ1+T2p×sin(α2-β2)×(b2+c/2)/sinβ2-T3p×sin(α3- β3)×(b3+c/2)/sinβ3-T k=0 T1p×cosα1×c-T3p×sinα3×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 T2p×cosα2×c-T3p×sinα3×c+T3p×cosα3×c-N w×sinθ×c/2-N w×cosθ×c/2-T k=0 δ11=Σ(T12L/(EA))=T112(a1/cosα1)/(EA)+T212(a2/cosα2)/(EA)+T312(a3/cosα3)/(EA)+12(a4/co sα4)/(EA) Δ1p=Σ(T1×T p L/(EA))=T11×T1p(a1/cosα1)/(EA)+T21×T2p(a2/cosα2)/(EA)+T31×T3p(a3/cosα3)

塔吊附着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 品茗软件大厦工程;工程建设地点:XXX;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某某房开公司投资建设,某某设计院设计,某某勘察单位地质勘察,某某监理公司监理,某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由章某某担任项目经理,李某某担任技术负责人。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ωk=ω0×μz×μs×βz= 0.550×1.170×1.290×0.700 =0.581 kN/m2; 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550 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29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 k×B×K s = 0.581×1.600×0.200 = 0.186 kN/m;

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设计

QTZ125塔机附着 计 算 书 共8页 (包括封面) 2009年9月24日

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 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人:审核: 编制日期:2009年9月24日

说明 本设计计算是按照撑杆受力进行设计计算及校核,对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主要工况撑杆稳定性进行计算,及时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基座板焊缝、联系梁螺栓、连接板进行强度校核,计算结果QTZ12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目录 一、技术参数-2 二、撑杆强度计算和校核-3 三、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υ25强度计算和校核-4 四、基座板焊缝强度计算和校核-4 五、联系梁螺栓M24强度计算和校核-4 一、附着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1、塔吊附着架非工作状态下经查说明书,其最大工况为17T,撑 杆长度4.6米。 2、撑杆用4根63*5角钢焊接拼方。 3、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υ25。

4、 环梁连接螺栓M24,8.8级。 二、撑杆强度计算和校核; 计算撑杆刚度受力和安全性; 撑杆截面积 =6.414*4截面积=24.56㎡ 1x=23.17*4=92.68cm 4 撑杆刚度条件 λ≤[λ] λ---构件的长细比。 [λ]---许用长细比。 1.23794 .1460===r LC λ cm cm cm A I r 94.156.24/468.92/2=== 查表4-1-17 υ=0.130 2/266) 10056.24(130.02/170000mm N N =??=ΦA =α490][=?α N----计算轴压力(N ) A----构件毛截面积cm 2 υ---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α]--------材料许用压应力。 所以撑杆受压稳定。 三、撑杆基座预埋螺纹钢φ25强度计算和校核; []22/300/78.24) 1009.4(1417000011mm N mm N nA N =?=??==αα

塔吊附墙计算书[1]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 k=W0×μz×μs×βz 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0.55kN/m2; μ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 μz=2.34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U s=0.065;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0.7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N w=W k×B×K s 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059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1.50m 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0.02kN/m 风荷载实际取值 q=0.02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 M=1000kN.m q M 24.0m 9.0m 12.0m 12.0m 30.0m 计算结果: N w=107.477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三、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 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39.88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89.06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3.98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22.71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0.50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12.70 kN 四、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45,135,225,315, 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 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14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57.47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60.08 kN

塔吊基础种类与计算书

7 种塔吊基础计算 目录 一、单桩基础计算 二、十字交叉梁基础计算 三、附着计算 四、天然基础计算 五、三桩基础计算书 六、四桩基础计算书 七、塔吊附着计算

一、塔吊单桩基础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60,自重(包括压重)F1=245.0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 塔吊倾覆力距M=600.00kN.m,塔吊起重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0m 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14500.00N/mm2 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2.50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m=8.00MN/m4 桩顶面水平力 H0=100.00kN,保护层厚度:50mm 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245.00kN 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1.2×(F1+F2)=366.00kN 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600.00=840.00kN.m 三. 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计算简图: 1. 按照m法计算桩身最大弯矩: 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4.5条,并参考《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 (1) 计算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 其中 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b0──桩的计算宽度,b0=3.15m。 E──抗弯弹性模量,E=0.67Ec=9715.00N/mm2; I──截面惯性矩,I=1.92m4; 经计算得到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0.271/m (2) 计算 D v: D v=100.00/(0.27×840.00)=0.45 (3) 由 D v查表得:K m=1.21 (4) 计算 M max: 经计算得到桩的最大弯矩值: M max=840.00×1.21=1018.87kN.m。 由 D v查表得:最大弯矩深度 z=0.74/0.27=2.78m。

塔式起重机附着计算

福清裕荣汇塔机附着方案(施工、计算) 编制单位:福州鲁福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3年07月11日

施工组织设计(安拆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福清裕荣汇1#楼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现报上塔机QTZ5613附着施工、设计、计算 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文件, 请予以审查。 主编 编制人工程项目部/专业分包施工单位(盖章)技术负责人 审 核 单 位 总承包单位审核意见: 年月日总承包单位(盖章)审核人审批人 审 查 单 位 监理审查意见: 监理审查结论:□同意实施□修改后报□重新编制 监理单位(盖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日期:

塔吊附着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福清裕荣汇1#楼 建设地点:福清市 施工单位: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根据工程的需要拟在1#楼处【见塔吊位置平面图(图一)】安装一台的QTZ80(TC5613)型塔机,用于结构施工中的大宗物料(如:钢筋、模板、砼、构件等)的水平、垂直运输塔机初装基本高度20m,最终安装高度为138 m,起重臂长56m。本次安装臂长56m,根据说明书附着锚固的架设要求,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需要安装7道锚固【见塔吊立面示意图(图二)及附着大样平面图(图三)】, 二、编制依据 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⒉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⒊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⒋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⒌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性能测试》 ⒍《QTZ80(TC5613)塔机使用说明书》 7.附着杆件A1为5米A2为5.6米A3为5.3米. 三、塔机概述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求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受力计算及使用要 求 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中高层建筑施工日趋增多,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附着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使用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装置,下面通过对附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附着处支座的受力及附着杆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浅析它在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计算塔机附着装置的受力时按如下2种工况进行附着处支座和附着杆的受力计算: 计算工况Ⅰ 塔机满负荷工作,起重臂顺着塔身方向,风垂直吹向起重臂、风载作用产生的扭矩与旋转机构作用产生的扭矩方向一致。 计算工况Ⅱ 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位于塔身对角线方向,起重臂能随风回转,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1.附着处支座的受力计算 计算塔机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可以将其塔身简化成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如图A所示。由于塔机最上一道附着处附着装置受力最大,并以此道附着装置的荷载分析附着装置受力,对附着装置进行设计计算。因此实际计算其附着处支座的受力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多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简化成2点支承的悬臂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B。

图A 塔身受力图 图B 塔身简化受力图 M1=(8×M×Lb+8×Pw×Lc×Lb-q1×La3- 2×q2×Lb3+4×q3×Lc2×Lb)/(12×La+16×Lb) (1) Fv=[2×M1+2×M+2×Pw×(Lc+Lb) +q2×Lb2+q3×Lc×(Lc+2×Lb)]/(2×Lb) (2) 式中: M-作用于塔身端部的弯矩,塔身上部各部件的自重与工作载荷 对塔身回转中心的力矩之和; Pw-作用于塔身上部各部件的风载之和; q1、q2、q3-作用在塔身各部段上的风载,计算工况Ⅰ时,风吹向塔身 方向,不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q1=q2=q3;计算工况Ⅱ时,风吹向塔身 对角线方向,考虑高度变化的影响, q1取平均值,q2、q3取大值; La、Lb、Lc塔身各部段的高度,如仅有一道附着装置、令La=0; M1-多余约束弯矩; Fv-塔身最上面一道附着处的作用力。计算工况Ⅰ时,分别计算塔身端 部弯矩与风载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1与Fv2,Fv1与Fv2相互垂直、作用于 塔身方向;计算工况Ⅱ时,端部弯矩与风载共同作用形成的作用力Fv, 作用于塔身对角线方向。 2.附着杆的受力计算 如图c所示,∑X=0、∑Y=0、∑Mc=0,解出附着杆对附着框的作用 力Nbd、Nac,Nbc。附着杆对附着框的作用力与附着框对附着杆的作用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附着杆的受力情况。 Nbd=[Fv1(sink1-cosk1)+ Fv2(sink2-cosk2)±2Mn/L]/2sinb (3) Nac=[Nbd(cosb/cosc- sinb/sinc)+Fv1(cosk1/cosc+sink1/sinc)+Fv2(cosk2/cosc+sink2/sinc)]/(cosa/(4) Nbc=( Fv1sink1+Fv2sink2-Nacsina-Nbdsinb)/sinc (5) 式中:Fv1、Fv2-附着处的作用力,计算工况Ⅰ时,Fv1与Fv2相互垂 直,计算工况Ⅱ时,Fv1与Fv2方向相同,Fv=Fv1+Fv2; K1、K2-附着处支座的作用力与塔身平行线的夹角,计算工况Ⅰ时,取 K1=0o、90o、180o、270o,K2=90o、180o、270o、360o循环计算;计算 工况Ⅱ时,K=K1=K2、取K=45o、135o、225o、315o进行计算;

扶墙计算书QTZ63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附着杆数三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Ⅲ类 附墙杆截面类型槽钢附墙杆型钢型号) 16号槽钢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6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 附着次数N 3 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0.8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2.2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2.4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2.2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0.8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2.2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45 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 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 度h1(m) 附着点净高 h01(m) 风压等效 高度变化 系数μz 工作状态风 荷载体型系 数μs 非工作状 态风荷载 体型系数 μs' 工作状态风 振系数βz 非工作状 态风振系 数βz' 工作状态风 压等效均布 线荷载标准 值q sk 非工作状 态风压等 效均布线 荷载标准 值q sk' 第1次附 着 21 21 1.088 1.95 1.95 1.581 1.629 0.316 0.732 第2次附 着 37.84 16.84 1.262 1.95 1.95 1.587 1.645 0.367 0.857 第3次附 着 53.68 15.84 1.393 1.95 1.95 1.588 1.646 0.406 0.946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 q k=0.8βzμzμsω0α0h=0.8×1.582×1.454×1.95×0.2×0.35×0.97=0.244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 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44×452-1/2×0.244×10.5852=233.381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 k=0.9(T k1+ T k2)=0.9×(454.63+233.381)=619.21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