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

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
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

平远:抗日战争30位将领

八年抗战,中华儿女浴血疆场,梅州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将士,本帖罗列的是其中平远籍的30位抗日将领。转起来!让大家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相信历史也必将永远铭记他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黄梅兴(1897-1937),追赠陆军中将,字敬中,平远东石镇坳上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爆发,任264 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多次与日寇较量,屡建奇功,敌人称他为“黄老虎”。因立功升为264旅旅长,驻防鄂西。后调驻闽、赣、皖南石埭,川东万兴一带。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黄梅兴率领驻扎在持志大学等地的264旅与日寇展开生死博斗,率本旅奋起抗击,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连续攻破敌军十几个堡垒。1937年8月14日下午6时,进攻日军设在爱国女子大学的据点时,日军炮火密集,并加百架飞机轰炸。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不幸被炮弹击中,经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40岁,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追赠陆军中将。

姚中英(1896-1837),追赠陆军中将,字若珠,平远大柘墩背村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建立战功。后进入陆军大学深造。抗战爆发后,1937年时任陆军第156

师团长职务的姚中英参加淞沪会战,屡立战功,擢升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淞沪会战失利后,退守南京。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41岁。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姚子青(1909-1937),追赠陆军少将。字若振,号中琪,平远大柘墩背村人,抗日忠烈。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九十八师二九三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同年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腹部中弹,壮烈殉国。“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这是罗卓英为悼念姚子青营壮烈牺牲的官兵所写的诗。

刘时亮(1892-1980),中将,平远坝头樟演人,保定军校第九期毕业。历任粤军司令部上尉参谋、少校参谋、广东省保安处少将参谋长,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军务处长。抗战胜利后调任军政部中将高参。严若寰(1906-1972),少将,平远仁居长后村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毕业。抗战爆发

后,赴淞沪前线作战,1938年8月后升任团长、副旅长,广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兼六十四军江北支队少将队长,1949年率部起义。谢义(1904-?),少将,平远仁居后山岗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军官训练班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6年后任第六十二军少将参谋长等职。温蒲香(1890-1951),少将,名钟声,仁居镇仁居村人,南京陆军中学毕业,曾任第八路军少将军务处长,广东省禁烟局长。1948年春,县立二中恢复私立附城中学,温被推选为学校董事长。王尚武(1901-1963),少将,平远石正南台陂下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师参谋处少将处长。抗战胜利后,任广东省交通运输专员,中央警官学校广州分校少将高级教官。丘定侯(1898-1971),少将,原名远雄,又名定桂,平远上举人。192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任陆丰县政府秘书、潮阳县地方法院推事,代理潮阳县县长、浙江省政府秘书、浙江省丽水、平湖等五县县长。抗战爆发,1937年后任第八集团军少将军法处长兼平湖县长。抗战胜利后,迁往香港。刘雄章(1905-1962),少将,别字燕民,平远热柘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后历任排、连、营、团长,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学生总队少将队长,1949年到台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总司令部少将参议。1954年退役,转任台湾林务局顾问。刘时荣(1895-1981),少

将,平远坝头樟演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曾任陕西省宁姜县、西乡县县长,抗战爆发后调任陕西第四战区第四训练团副团长,云南第七战区点验分会副主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军长。黄思宗(1909-2002),少将,平远东石坳上杉园子人,1926年夏初中毕业后即加入中国国民党,秋随父参加北伐。黄埔军校第七期工兵科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旅长、旅长等职,1945年

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高参。黄明(1892-1951),少将,平远长田官仁堂下人,保定军校毕业。1926年任黄埔军校中

校筑城主任教官、上校筑城主任教官,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少将专员。陈志坚(1906-1995),少将,平远超竹狮山岗下人,初中毕业后从军,初入燕塘教导团,后在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曾在甘肃、南京等地从军,抗战爆发后,曾调任新疆骑兵独立团任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广州绥靖公署上校参谋、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成龙

(1911-1987),少将,平远仁居井下人,上海暨南大学毕业,1935年到广东军校政治深造班学习,毕业后从军。抗战期

间曾参加衡阳战役,战后随军驻守过越南、台湾、天津,后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林秉良(?-?),中将,平远东石汶水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被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凌坤泉(1910-1970),少将,平远石正寺前人,1932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

抗战爆发后,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参加忻口会战和豫东会战,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第五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1月随傅作义部起义,收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六军独立第二十一师,任副师长。张伟汉(1908-1986),少将,平远河头田心人,1928年2月考入黄埔军校(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炮科。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某部工兵团中校副团长、代理团长,1942年7月陆军大学毕业,任宜昌警备司令部工兵指挥官,第四方面军总司令部少将工兵指挥官兼工兵第二团团长,1942年任暂编第二军少将参谋长。张大华(1909-2001),少将,平远河头田心人,黄埔军校(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第二总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工兵指挥部中校主任参谋,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第三课上校课长,1942年后任六十二军上校副参谋长、少将代参谋长。1945年任第二方面军总部兵站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运输指挥部主任,1947年起任粤中师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广东绥靖公署参谋处少将副处长。1949年秋参加粤东起义。张达权(1901-1960),少将,平远河头田心人,广州陆军测量学校毕业。曾参与广东1/200000地形图测绘,抗战中擢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军务处长。杨政民

(1903-1965),少将,平远仁居西门角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毕业,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

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少将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政治特派员等职。杨杰兴(1911-?),少将,平远黄畲凤仪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安大学政治经济系,后在军政机关任职,参加抗日战争,曾任第五兵站南京副官处少将。严应鱼(1894-1951),陆军少将,字碧生,平远仁居城南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炮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34团排、连长,第12师36副官、参谋主任,广东西区绥靖公署军务科长,第8路军总部独立团副团长。1930年任广东编遣区第1师补训团上校团长。1934年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直属独立1师2旅少将旅长。1937年2月2日授陆军少将。后任第4路军总部少将参议。1940年任潮惠师管区司令(严托病不就,去职还家)。1944年冬,广东省政府迁至平远。经姚雨平介绍,省府主席李汉魂请严应鱼出山,委任他为梅(县)、蕉(岭)、平(远)、(大)埔守备区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平办事处

主任,少将衔。严与县长秦庆钧联合中共游击队,协同保卫平远等地。日寇北犯丰顺,严应鱼奉命率四县地方团队一万余人开赴猴子岽,配合其他部队与日寇作战,严炮再显神威,奋战五昼夜,歼灭敌人五千多人,迫使日寇退回潮汕。1945年抗战胜利后,严应鱼辞职乡居,任平远县参议会副议长。1951年4月,严应鱼因“历史反革命案”被判处死刑。1982年,何长工发表《难忘的岁月》,第一次将重要历史事

实披露于世,接着原平远县长秦庆钧著文回忆当年严应鱼与自己联床夜话时的谈话内容。1991年7月,平远县人民法

院正式宣告对严平反。丘河清(1902-?),少将,又名字训,平远人。广东省广雅学校、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科毕业。1926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政治部常务特派员、党

务科科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政治部主任,总司令部直属警卫师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起任广东绥靖公署党务处处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党政指导委员会设计委员、政训室少将主任。1945年7月至1946年3月任平远县县长。后任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

员兼组织部部长。刘茂文(1906-1952),少将,平远坝头樟演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据连、营、团长,广东省保安第三团团长,第六区保安副司令,闽粤边某指挥所主任、少将。凌发泉(1913-?),少将,平

远大柘羊子甸人,广东省地政人员训练班毕业后曾任台山县政府地政科长、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军法处少将处长,抗战期间参加鲁南会战等战役。林伟宏(1906-1980),少将,平远东石汶水村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后参加北伐。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时任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五二八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因功晋升中校团副。参加南京保卫战后,升任八十八师上校大队长。1938年任

该师二六四旅三二四团团长。参加武汉会战,晋升为少将旅长。1941年升任八十八师副师长。1944年任第二十七军预备第八师少将师长。1945年入北平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深造,后任第九十三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9月22日授陆军少将军衔。同年在平津战役中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后定居江苏常熟。林锋(1900-1951),少将,平远东石东汶鱼塘头人,广西将校学校炮兵科毕业。抗战期间,任惠龙师管区少将副司令,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王瑞献

(1909-?),少将,平远人,中山大学工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在上海宝隆医院从医。抗战爆发,1937

年任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助教、内科少校军医兼德国顾问翻译,后任云南昆明军医学校分校药理学上校主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暂编第五十五师少将军医处长兼野战医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国防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兼代主任,汉口海军第六医院院长等职。黄雪春(1911-?),少将,平远东石大

屋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

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

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 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张自忠,临清人也,字荩臣,《诗经大雅文王》曰:“王之荩臣”,取其忠臣意也,后改荩忱。自忠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父早亡,母冯氏主家计。十六岁,冯氏为娶本县李议员女敏慧,夫妻琴瑟相得。自忠身长八尺,眉目清秀且轩昂,有三分似周公,望之如儒士,有古人风。闲时好读《三国》、隋唐文,常以关公、岳武穆自许。 又有萌萌哒之风,其旧部之侄孙言于太史刘曰:将军与众将共食,见有佳肴,乃吐沫其中,众人不敢食,将军笑而虎食之。宣统三年,天下更始,民国肇造,自忠入同盟会,就学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民国五年(1916)年,于廊坊见冯公玉祥,冯公见其有威猛英武气象,曰:“有沉毅之气。”遂为中尉。自忠为将,整肃威严,兵卒见之,背如负霜。腊月,自脱其衣甲,走于雪中,健儿不得已,皆随之,人曰:“张扒皮”。民国19年(1930),战中原,自忠时为师长。冯公不甚许自忠,尝曰:“荩忱勇则勇矣,然短于谋。”自忠大恨,欲有功,乃请缨守许昌。逢蒋军之德械师,自忠深壑沟垒,不与之战,蒋军力竭,自忠乃出击,大胜,蒋中正之机械师狼狈走。自忠曰:“吾军捷,此时若出武胜关,冯公定天下矣。”冯公不能用,后数年,冯公太息:“吾不用张自忠谋,

失中原,悔无及也。”自忠多有战功,许昌战后,击张治中、汤恩伯,皆大胜。然冯公每表彰战功,甚重吉鸿昌、张印相。唯自忠无名。 自忠副将张克侠甚不平,曰:“张将军决心坚强,临危振奋。”叹其为良将也。中原战酣,少帅入关,冯公、宗仁、阎公军溃,自忠无所归,中正曰:“吾知荩忱,良将也,可大用。”乃与之银元三十万,许为二十三路总指挥,自忠不受,语其左右张克侠曰:“吾终不背冯公。”乃往见冯公,冯公不见。自忠惆怅,曰:“冯公疑我。”遂渡河北去。冯公失势,左右尽丧,避河南修武荒店,旧部刘骥率师往见冯公,冯公曰:“石友三、高树勋、吉鸿昌、孙连仲皆背我投蒋,吾甚失望。”刘曰:“自忠有消息乎?”冯公叹息曰:“不知,然,自忠有节,必不叛我。”民国二十年(1931),西北残部整编,为二十九军,守平津,宋哲元节制,秦德宪为副节制,授自忠三十八师。时,日军夺我辽东,逼长城,自忠守三屯营,战七日,日军不得进,日本始知自忠,皆曰:张将军,中国之美男子。 民国22年(1933),三月,日军两旅团逼喜峰口。自忠曰:“华北危矣,非夜袭不足以退敌。”乃率死士千余,夜攀援绝壁,截断山岭,如猿而进。日寇不知,夜饮酒,曰:“二十九军欲袭我,飞则可。”夜,残雪未尽,大刀队忽至喜峰口,入敌营,斵杀,东瀛兵无备,死伤狼藉,余者弃营走。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位国民党将领上将人中将人,少将 精选人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 81人,少将171人)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附: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271人国军上将(19人)=========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5、刘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9、陈安宝上将,1939年5

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10、廖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11、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12、张自忠上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13、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4、周复上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5、李家钰上将,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16、陈训泳上将,1944年因病殉职17、邹洪上将,1945年4月因伤殉国18、方振武上将,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19、陈季良上将,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国军中将(81人)==========1、王凤阁中将,1937年4月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2、黄梅兴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3、蔡炳炎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4、姜玉贞中将,1937年10月于山西崞县阵亡5、刘家麒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6、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7、庞汉桢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8、秦霖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9、朱耀华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吴继光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2、夏国璋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3、吴国璋中将,1937年11月26日于

抗日名将张自忠

抗日名将张自忠(历史名人) ■林治波 5月16日,是抗日爱国名将张自忠殉国60周年纪念日。 “张扒皮”和“活关公”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他是个天生的军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却因对军事兴趣浓厚而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张自忠以治军严厉著称西北军,绰号“张扒皮”。1933年,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大败日军,这是他抗日历史的起点。 全国抗战爆发后,张自忠犹如蛟龙出水,猛虎出柙,历经淮河、临沂、徐州、潢川、随枣及冬季攻势诸战役,攻锐守坚,所向披靡,建立赫赫威名,官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同时,张自忠也作为一个厉害的敌手而备受日军钦敬,被他们尊之为“活关公”、“现代关公”。曾被误解为“亲日派” 张自忠的内心很沉重。因为,卢沟桥事变之前,张自忠身为天津市长曾受命办理对日交涉并率团访问过日本,受到国人误解;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张自忠又奉命留平缓冲,更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在国人的眼中,张自忠简直成了汉奸亲日派。国民政府还一度发布命令,将张自忠撤职查办。 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逐渐消去了人们对张自忠的误解;但往昔的罪名仍纠缠在他的心头,使他难以释怀。 1939年夏,张自忠在重庆接受《大刚报》记者采访时曾神色凝重地说:“我张自忠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绝命赴敌 1940年5月1日,15万日军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以后的几天里,日军沿襄河东岸迅速向北推进,战局日趋恶化。为扭转战局,援救友军,张自忠决定东渡襄河,赴第一线督战。行前,张自忠匆匆给自己的副手写信说: “到河东后,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 这分明是一封绝命书,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跃然纸上。 上将战死第一人 5月7日拂晓前,张自忠率部渡过宽阔浩荡的襄河,奔赴河东战场。 张自忠挥师北向,一路疾进。在张自忠的指挥下,河东官兵拼死搏杀,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攻势,并截断了日军的后方补给线。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5万余人,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张自忠立即调整部属,迎击日军,在琚家湾、梅家高庙、方家集等地重创日军。 不幸的是,33集团军总部的发报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和身边部队遂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双方鏖战至5月16日,张自忠力战不退,身中7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 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张自忠为第一人。 英名长留神州大地 噩耗传出,举国震悼。当时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以张自忠与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共享国葬殊荣。延安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1943年张自忠殉国3周年之际,周恩来著文将其誉为“抗战军人之魂”。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设立张自忠路。张自忠由此得到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崇高荣誉。大地长留英名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5月17日第十版)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一、第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蒋介石黄埔嫡系,从王耀武、张灵甫到俞济时。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 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4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该军抗战开始时组建,首任军长为俞济时,当时辖51师、58师。1938年初,将原来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阮肇昌皖军57师吞并,以后一直下辖这3个师。74军战斗力很强,编制较大,是4个攻击军之一,该军直辖有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2个补充团等,有员额约3.5万人。1939年由王耀武接任军长,1944年施中诚任军长。该军为中部战场的救火队,先后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1938年武汉会战中的万家

岭战役,1939年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1941年的上高会战第一次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获得了一号、二号武功状,但随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全军击溃。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余程万死守常德,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都没有出彩,但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打败了孤注一掷的鬼子,为其抗战历程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将领有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施中诚、李天霞、余程万、邱维达等。二、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第200师更是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19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

抗日将领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抗日将领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张自忠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杰出的抗战英雄,那张自忠有哪些事迹值得留恋。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张自忠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而出名,因此,关于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很多,被世人广泛流传。张自忠在世期间,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备战临沂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军队主动攻击临沂,与庞炳勋的部队发生激烈战斗。然而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庞炳勋的部队伤亡惨重,需要等待援军。那个时候,张自忠奉命带着第59军快速赶来增援,事实上,张自忠与庞炳勋两人有一些不和,但是那个时候,张自忠以战事和国家为重,舍弃个人恩怨,与庞炳勋两人合作带领部下重创了日本军队,为中国军队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枣会战也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张自忠率领部下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重创日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荆门县周边地区。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时候,中日双方在鄂北地区发生了随枣会战,日本军队在强火力的支持下,向张自忠所在部队发起了大进攻,张自忠部队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强力进攻,支撑了并不坚固的防

线。然而在日军第六日后,我军最终还是被日军突破了,先后失守多个地区。在八日,张自忠率领部下冒雨向东前进,五月十日的时候,在田家集重创日军,破坏了日军渡河进攻襄阳的计划。 张自忠生平事迹张自忠从14日与日军交战开始到16日下午4点。张自忠一直坚持到身边只剩下张敬、马孝堂等一共8人,坚定的和日军作战,直到下午4点,张自忠部队全军战亡。 张自忠是一名被舆论逼死的将军,1936年,张自忠为天津市市长,宋哲元退保定后,张自忠代北京市长与日军周旋,后来北京沦陷,舆论就一直是将张自忠称为“汉奸”或者“张自忠逆贼”,所以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日军奋战的。 实际上,张自忠虽然对日军采取的是缓和政策,但是当时日本要求张自忠反蒋介石时,张自忠是拒绝的,所以他躲避着回到了南京,想告诉蒋介石,在途径济南的时候,他就曾写过一封信给蒋介石,表示社会上有不谅解自己的地方,自己将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所以在1937年,张自忠回到原来部队任军长后,他就和部下说这次回来是和大家一起杀敌报国的。所以在1940年,日军再次向枣阳地区侵犯时,张自忠作为中将,上阵杀敌,只带了2个团与日军数万精兵抗战,临走前曾给冯治安留下了遗嘱,在心中已有战死报国的决心。 张自忠死前身中7弹,身边只剩下马孝堂,最后马副官也牺牲了,也就是说张自忠全军覆没,壮烈殉国。 张自忠遗书张自忠是我国著名抗日烈士、民族英雄,也是二战同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抗战阵亡将军名单

抗战阵亡将领名单 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国军阵亡将军275位。多方搜索,仍无法找齐相关资料,今将部分资料整理如下,向抗战英烈致敬!!! 一、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战争比较(仅记录大规模战争) 1、淞沪会战日军伤亡6万余人 2、太原会战毙伤日军4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毙伤日军1.5万余人 4、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 5、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 6、随枣会战毙伤日军4万余人 7、枣宜会战毙伤日军2.3万人 8、南昌会战毙伤日军1.2万人 13、上高会战毙伤日军2万人 14、晋南(中条山)会战毙伤日军9900人 15、第二次长沙会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16、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 17、浙赣会战毙伤日军3万余人 18、鄂西会战毙伤日军4万余人 19、常德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 20、豫中会战毙伤日军4000余人 21、长衡会战毙伤日军6万 22、桂柳会战毙伤日军3万余人 23、缅北会战毙伤日军9万余人 24、雪峰山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 二、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有271人。 上将(19人) 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已找到) 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已找到) 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已找到) 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已找到) 5、刘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已找到) 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已找到) 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已找到) 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已找到) 9、陈安宝上将,1939年5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已找到) 10、廖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已找到)

左权: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年仅37岁殉国

1938年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潞城北村。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楷模”,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制胜韬略:在战斗中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利用地形巧布口袋阵,痛击日军苫米地旅团。1938 年春,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便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9 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这一建议得到了总部其他领导人的认可。左权利用武乡县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将有限兵力分作3 部分,利用地形布成口袋阵。待敌人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如长蛇般蠕动的日军队伍顿时被斩成数段。日军拼死挣扎,但终被歼灭。旅团长苫米地亲率精锐前来救援。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之仓皇而逃。长乐之战歼敌2000 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迂回设伏以小胜大,打赢府城大道阻击战。1938年2月20日,左权和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和特务团第二营由牧马村到达府城。只有一个营和一个骑兵排的我军,与日军一○八师团一○四旅团6000 余人遭遇,当时沿线的百姓和军政机关都暴露在日军面前。虽然形势明显敌强我弱,但左权的意见是绝不能躲,坚决要打,以保护老百姓和地方政府转移。朱德再三考虑同意了左权的意见,并让他直接指挥战斗。左权将手里不多的兵力设置成两道防线:将一个连安置在安泽、屯留交界的“三不管”岭,组成第一道防线;将其他两个连放在府城以东的对口店、郭都岭一带,布置成第二道防线。朱德对安泽县县长邓肇祥说:“我带的队伍不多,全部用上了。你不是还有点自卫队吗?交给左参谋长去指挥吧,他很有办法。”一切布置妥当后,左权命令警卫员护送朱德去第二道防线,自己带两个作战参谋和一个骑兵班亲临第一道防线指挥。敌人先是用飞机侦察轰炸,接着用大炮远近炮击,最后是士兵抱枪冲锋。左权命部下既不反冲锋也不放弃阵地,敌人靠近时就甩手榴弹杀敌。战士们比赛似的看谁的手榴弹投得多、投得准。就这样打了一昼夜。敌人万万没想到,阻击他们3000 余人进攻的仅有八路军一个连。夜幕降临,日军在山脚下燃起熊熊大火,以为我军会放弃阵地追击。左权却反其道而行之,命令部队后撤。 23日上午,日军进到府城以东强渡沁河。左权命部队猛烈射击封锁河面。日军连续3次冲锋却未能前进一步。日军又改用“钳击”战术,佯攻对口店、郭都岭一带,主力则分两路夹击府城。左权则将我军之一部拆成小股,分头袭扰夹攻府城之日军。直到太阳落山,敌人才扑进了空城。第二天,左权集中身边仅有的3个连兵力,采取迂回战术,伏击了敌辎重部队,共歼敌200余人,击毁敌运输车80多辆,缴获数百包军衣、军毯及大批枪支弹药和食品。 左权指挥的府城大道阻击战共打了四天三夜,战线东起“三不管”岭,西至尧店村,打击了敌人,保护了安泽县的老百姓,沿途45个村庄没有一人遭日军杀害,粉碎了日军妄图

抗日战争烈士事迹

抗日战争烈士事迹 抗日战争烈士——张自忠 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 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 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 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 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

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 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 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 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 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 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 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 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 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 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 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

四川抗战 - 四川川军抗战将领
杨森
杨森
【 杨森】 (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 ,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 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 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他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
川军将领杨森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 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 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 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 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 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 国争光。”,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 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 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五卅运 动”同时期) ,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当时蒋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说称其也有“借刀杀 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

刘湘
刘湘
【刘湘】 (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 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生于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祖父刘 公敬,系前清武举。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 座。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 (其中两个夭折)一女。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 “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 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
当时刘湘正在患病,众多士绅、谋士、川中父老都苦劝他不要率军出征,但刘湘执意抱 病亲率首批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血战一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 战”的恶名。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 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
从9月7日起,川军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开赴抗日前线。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督师抗战。蒋介石将川军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 团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副司令孙震,辖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军(由李家 钰新6师扩编而来) ,第二十三集团军由刘湘自任总司令,唐式遵副之,辖二十一、二十三 军。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 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 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 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对于刘湘的死因,另一种在川内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刘湘在前线吐血不止,不得不回到 武汉医治,但随即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和软禁之中。刘湘遂与手下设计诈死,图谋躺在棺材 中以“灵柩回乡”的名目返回四川再作打算。不料被戴笠识破,戴笠遂将计就计派人将棺材钉 死, 把刘湘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 载灵柩的船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欢迎会就开成了追悼会。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

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的英雄们,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同样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burrjiang整理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的抗日名将名单,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和 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了,谢晋元牺牲后才被追晋为陆军步兵少将) 二、CCTV抗日英雄谱(或CCTV抗战纪念馆)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的国军将领,人民网在登载新闻时冠与“抗日名将”的国军将领孙立人、张发奎、孙元良 三、生还且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或美国总统二战抗战勋章的国军将领和牺牲于战场后被国军追晋军衔的国军将领 入围名单:薛岳、李宗仁、张自忠、卫立煌、孙立人、傅作义、戴安澜、冯玉祥、张发奎、宋哲元、马占山、李家钰、蒋光鼐、杜聿明、蔡廷锴、郑洞国、孙元良、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郝梦龄 第一节:薛岳、李宗仁、卫立煌 薛岳、李宗仁和卫立煌三名战区司令长官不但是国共双方公认的抗战名将,也是民间公认的抗战名将,都曾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勋章;也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

1、抗日战神---薛岳 1896-1998,广东,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薛岳公认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指挥其部先后歼敌十四万.1938年秋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的薛岳指挥抗战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1941年冬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五万六,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并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被网民称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张治中将军曾称其为百战名将。 2、台儿庄大捷的指挥官----李宗仁 1891-1969,广西,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委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 抗战初期,1938年3月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以及国军参谋次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指挥的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卫立煌 1897-1960,安徽,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建国前牺牲的二十位中共高级将领

建国前牺牲的20位中共高级将领 叶挺: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屡建奇功,威名远扬。 他在陈炯明炮轰广州总统府时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孙中山对他十分感激,叶挺却从不把此事挂在嘴上。他精于练兵,长于野战。攻平江,战汨罗,夺汀泗,袭贺胜,破武昌,他率领的独立团打遍两湖无敌手,赢得“北伐先锋”和“铁军”称号。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叶挺连续参与领导南昌、广州两次起义,对于执行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千古奇冤,皖南事变。1941年1月在皖南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军队围攻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致电决定新四军由叶挺指挥。叶挺率军血战。兵败之际,叶挺提出,以一身而赎部下。在狱中,蒋介石亲自劝降。叶挺作《囚歌》以表心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努力交涉,叶挺终于获释,并被批准重新入党。 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1946年4月8日,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午后2时许,叶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触山焚毁。叶挺不幸遇难。叶挺去世后,周恩来在发表的悼文中说:“希夷(叶挺字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10年流亡,5年监牢,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左权一代名将血洒太行山 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长征后他率部夜战山城堡。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打得敌将丁德隆从此只谈佛经、不论军事。在抗战时期,他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立下

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事迹介绍

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事迹介绍 张自忠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相当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日英雄。张自忠还是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中之一。你知道张自忠其他资料吗?他的事迹你又了解多少?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抗日英雄张自忠资料简介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以中华民国衔陆军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从1917年开始,入冯玉祥部,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0年,张自忠战死,享年49岁。 张自忠是个非常有名的,他的军事能力和领兵能力都非常出色,他曾经出任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统帅第33集团军。张自忠不仅是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中一个,他还是十大名将中的第一个。张自忠能够当选其中的第一名是因为他曾经立下了无数辉煌的战绩。张自忠曾经在那场台儿庄战役中,使日本军队中坂垣师团受到了重大伤亡,获得了临沂大捷;在他收服枣阳桐柏地区的时候,取得了鄂北大捷。不仅如此,张自忠还曾取得襄东大捷,在那次大捷后,张自忠被人们称呼为活关公,以此来彰显张自忠的厉害强大。 除了张自忠曾立下不少功绩外,他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魏国牺牲

的国军最高将领,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牺牲的最高将领。然而,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位爱国、正直、忠诚的却被误以为是汉奸而被人人喊打,实在是令人可悲。最后张自忠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主动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真可谓是英雄的悲剧。 总的来说,张自忠是个非常出色、颇有爱国精神的,为国家作出了不少贡献。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哪些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而出名,因此,关于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很多,被世人广泛流传。张自忠在世期间,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备战临沂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军队主动攻击临沂,与庞炳勋的部队发生激烈战斗。然而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庞炳勋的部队伤亡惨重,需要等待援军。那个时候,张自忠奉命带着第59军快速赶来增援,事实上,张自忠与庞炳勋两人有一些不和,但是那个时候,张自忠以战事和国家为重,舍弃个人恩怨,与庞炳勋两人合作带领部下重创了日本军队,为中国军队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枣会战也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张自忠率领部下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重创日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荆门县周边地区。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时候,中日双方在鄂北地区发生了随

抗日战争统计

抗日战争统计 阵亡中国将领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菏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6日江西高安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满族将领

佟麟阁将军 1892年10月生,河北高阳人,字捷三。行伍出身。1925年任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兼陇南镇守使。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教导团团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1937年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七七事变爆发,任北平(今北京)南苑驻地指挥官,1937年7月28日被日机炸死,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1947年3月13日,佟麟阁生前在北京居住过的南沟浴大街被命名为佟麟阁路。今北京佟麟阁路就是为纪念这位满族抗日民族英雄而命名的。 陈翰章将军 (1913—1940),满族,吉林敦化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抗联将领。 陈翰章自幼性情刚毅,聪明好学,曾被誉为敦化的“小才子”。1927年夏,他进入敖东中学,开始接受反帝爱国思想。很快就成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并主编校刊《敖中》,撰写和发表宣传爱国思想的文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陈翰章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2年9月,他投笔从戎,参加了东北裙 吻胺剿玖畈棵厥椤M 辏 馊偌尤胫泄 膊 常 ⒊晌 裙 忻孛艿匙橹 幕 愀涸鹑酥 弧?934年,陈翰章被党组织派往关内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活动。 1935年,陈翰章回到东北,脱离抗日救国军,加入到抗日联军的队伍之中。以后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兼师党委书记,第二军第五师师长、党委书记、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部转战于镜泊湖等吉黑两省交界地区,同敌人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0年秋,敌人调重兵围剿陈翰章部。在雪野寒冬,给养匮乏的严重形势下,他毅然决定亲自率领60余人的小分队留守镜泊湖地区牵制敌人,掩护三方面军主力突围转移。同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小分队被敌人包围。在生死关头,陈翰章拒绝了敌人的劝降,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积极掩护其他同志奋力突围,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这首至今仍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歌,表达了人民对抗日英雄陈翰章的深切怀念。 吴克仁将军 吴克仁(1894-1937)字静山,满族,黑龙江宁安人。镶白旗满洲乌拉那拉氏。1915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5年赴日本军校学习。历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教导队队长,国民党陆军一一七师师长、六十七军军长。先后参加和城抗战、华北抗战和淞沪抗战。1937年11年6日,为掩护主力战部队撤退,率六十七军扼守松江,与日军展开恶战。9日部队撤退至青浦白鹤,与日军穿插部队遭遇,中弹阵亡。 唐聚五 唐聚五(1898--1939),字甲州,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双城县新镶兰旗三屯(今兰棱镇新化村)。 唐聚五幼时,天资聪颖,喜武好斗,常作领兵打仗的游戏,指挥井然有序,俨然儿童领袖。11岁入私塾读书,四年后进城里一家木匠铺学徒,1916年入东北军二十七师当兵,因作战勇敢,加之枪法好,受张学良赏识,1926年升为少校副官。同年五月入东北陆军议武堂第六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晋升为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