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2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22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22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22万吨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章总论

1.1国内外PP的生产发展状况

1.1.1 国外聚丙烯生产发展

聚丙烯树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科研开发成功的.

1953年10月,德国曼海姆(Mulheim)马克思-普朗克学(MaxPlanckInstitute)的齐格勒(Ziegler Karl)采用过渡金属(锆,钛)化合物和烷基铝的催化剂体系首次成功合成了高结晶度的线型聚乙烯.意大利米兰工业学院(Milan Polytechnic)的纳塔(Natta Giulio)教授在Montecatini公司的资助和合作下,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由于Montecatini公司购买过Ziegler教授的一些专利,和Ziegler教授之间有技术交换协议,Natta很快了解到Ziegler的最新研究进展.受Ziegler合成聚乙烯的启发,Natta立即展开了丙烯的聚合研究,并与1954年3月11日,采用TiCl4-AlEt3催化剂首次合成了结晶聚丙烯.虽然当时的聚丙烯的等规度只约有40%,但结晶聚丙烯的合成开创了立体定向聚合的理论.Ziegler和Natta也因此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两人在聚合物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1955年初,Natta发表了成功合成结晶聚丙烯的论文.1954年7月和1955年6月Natta等人以Montecatini公司的名义先后在意大利和美国申请注册了用α-烯烃包括丙烯聚合成结晶聚合物及其工艺的专利.Montecatini公司很快开始建设工业聚丙烯生产装置.1957年在发现聚丙烯不到4年之后,在意大利的Ferrara(费拉拉)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生产能力为6000kt/a的间歇式聚丙烯工业生产装置.同年,美国大力神公司(Hercules)在美New jersey 的Parlin也建立了一套9000t/a的聚丙烯生产装置.

1958~1962年,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都实现了聚丙烯工业化产.

1964年美国达特(DART)公司的雷克萨尔(REXALL)分公司首先采用第一代催化剂及釜式反应器开创了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

1969年巴斯夫公司首先采用立式搅拌床气相聚合Novolen工艺,实现了气相法聚丙烯生产工业化,建立了24000t/a的气相法聚丙烯工业生产装置.

六十年代末,在本体法聚丙烯工艺开发的同时,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特别是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定向能力方面有了重大进展,出现了所谓“第二代”催化剂.以索尔维(Solvay)

公司1971年开发的三氯化钛——异戊醚——四氯化钛——氯二乙基铝

(TiCl3·R2O·Al(C2H5)2Cl)络合型催化剂为典型代表,称之为络合Ⅰ型催化剂.实现了液相本体聚丙烯生产的工业化.

1980年,美国阿莫科(AMOCO)公司采用自己的高效催化剂,选用卧式搅拌床,也开发了新的气相聚合工艺,并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气相法聚丙烯生产装置——135000t/a装置,结束了气相法独家经营的局面.

1983年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和1984年往友化公学公司分别在千叶建成60000t/a 气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1983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借鉴流化床聚乙烯的工程放大的生产经验和成功开发超高活性聚丙烯催化剂(SHAC)的壳牌化学公司,共同开发了“Unipol”聚丙烯气相流化床聚合工艺.并于1985年在得克萨斯(Texas)州建立了80000t/a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高效催化剂与气相流化床结合的新工艺.由于高效催化剂的发展,气相法工艺自7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很快,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工艺,尤其是最近10年来各种气相法工艺发展迅速,1998年已经占到当年全区聚丙烯生产能力的27.9%,而1990年气相法技术的生产能力及占全球聚丙烯生产能力的14.7% ,其市场份额8年来几乎增长了一倍.

2000年,Borealis(北欧工化)建成投产了第一套Borstar工艺的聚丙烯装置.采用一个单环管反应器,在超过丙烯临界点的聚合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再串联两台气相流化床反应器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生产双峰分布的产品.

1.1.2 国内聚丙烯生产发展史

六十年代来末,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厂从英国引进采用Vickers-Zimmer工艺技术及常规催化剂体系的5kt/a溶剂法PP生产装置.

1973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向阳化工厂利用国内研制的催化剂和溶剂法工艺建成投产了一套5kt/a国产溶剂法PP生产装置.

1975年,辽宁瓦房店纺织厂与大连物化所协作,建成了一套300t/a(1.5m2)聚合釜间歇式液相本体PP中间试验装置.随后,江苏省丹阳化肥厂于1978年首先建成一套4m2聚合釜千吨液相本体法PP装置,同年试车成功,在我国首先实现了液相本体法PP生产工业化.

1979年,北京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在络合I型催化剂的基础上研制成火性定向能力更好的络合Ⅱ型催化剂即TiCl3-R2O(正丁醚)-Al(C2H5)2Cl催化剂.络合Ⅱ型催化剂不但可

以用于溶剂法聚丙烯工艺,而且由于他的高活性和高定向能力,也为用于液相本体法PP 工艺打下了良好基础.

8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液相-气相组合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是我国的聚丙烯生产技术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

1989年扬子石化公司引进日本三井油化Hypol工艺建成140kt/aPP装置,1990年和1991年齐鲁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厂先后采用Himont公司S-PP工艺建成70kt/aPP.其后,92-96年国内建成了多所这两种工艺的大型装置.

1.1.3聚丙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9 年,全球PP产能达到了5600 万t/a.其中2009年新投产的装置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缺乏及原料乙烷和丙烷短缺的影响,普遍开工不顺利.如AlWaha石化公司位于沙特朱拜耳的PP装置当前的开工率仅为70%,该装置此前由于技术故障非计划停工长达3周.2009年受新兴市场业务快速扩张的影响,全球十大PP生产商和供应商的排名正在发生变化.埃克森美孚化学位于中国和新加坡的石化联合体项目完成后,该公司已攀升为全球第六大PP生产商,而该公司在新加坡的石化联合体项目将在2011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包括一套45万t / a的PP装置.预计到2012年,中石油将成为全球第四大PP生产商,而北欧化工公司也将从当前全球第九大PP生产商跃升至全球第七.2009年全球十大PP生产商产能情况见表1-1.

截至2009年底,我国PP生产企业已超过80家,生产装置100余套,总生产能力949.0万t / a左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PP生产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354.0万t / a,占总生产能力的37.3%;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165.0万t / a,占总生产能力的17.4%.从产能格局来看,中石化新增产能绝大多数辐射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中石油装置全部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

表1-1 2009 年全球十大PP生产商产能情况

公司产能/ 占全球产能/ 占全球

( 万t· a- 1 ) 比例/% ( 万t· a- 1 ) 比例/%

莱昂德尔巴塞尔666.9 12.87 710.4 14.21

中石化288.0 6.83 354.0 8.05

道达尔石化253.0 4.88 258.0 5.16

英力士229.5 4.43 233.0 4.66

萨比克220.5 4.25 288.0 5.76

埃克森美孚化学212.5 4.10 212.5 4.25

信任工业210.5 4.06 278.0 5.56

台塑198.3 3.83 210.2 4.20

北欧化工188.0 3.63 194.5 3.59

中石油110.0 2.13 165.0 2.95

合计2577.2 47.38 2903.6 58.39

北开发地区.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PP的产量为

522.95t,2008 年产量达到742.36万t ,2009年的产量达到了820.52万t,同比去年增长10. 53%.2009年我国主要PP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1-2.

表1-2 2009 年我国主要PP 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生产厂家生产能力/( 万t·a- 1)

中石化福建炼化52. 0

中石化上海石化40. 0

中石化茂名石化47. 0

中石化燕山石化36. 0

中石化上海赛科石化25. 0

中石化扬子石化20. 0

中石化镇海炼化20. 0

中石化海南炼化20. 0

中石化青岛炼化20. 0

中石化广州石化10. 0

中石化长岭石化10. 0

中石化荆门石化10. 0

中石化武汉石化10. 0

中石化九江石化10. 0

中石化济南石化10. 0

中石化湛江炼油14. 0

中石化合计354. 0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55. 0

中石油兰州石化41. 0

中石油大连石化20. 0

中石油大庆石化40. 0

中石油华北石化10. 0

中石油合计165. 0

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45. 0

绍兴三元石化30. 0

华锦集团盘锦乙烯25. 0

中海壳牌石化24. 0

延长集团20. 0

锦西石化15. 0

大连西太平洋10. 0

陕西延炼集团10. 0

其它251. 0

合计949. 0

预计到2012年,全球PP产能将增长到6857.4万t.其中2010年亚洲和中东地区将有400万t PP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仅中东地区就有望新增约165万t,然而这些新增产能对市场的影响要到2010年底或2011年初才能完全体现出来;中东将成为全球新建PP项目的热土,仅沙特的PP生产商数量就将从目前的4家增至2012年的11家,届时沙特的PP产能将达到600万t/a;美国和韩国将丧失全球PP净出口国的领先地位,而让位于沙特阿拉伯;阿布扎比也将成为较大的PP出口国.到2012年,随着新增能力被吸收,世界PP开工率将慢慢恢复至85%左右.

预计2011年前后,我国PP工业将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届时将有近680万t产能陆续投产(包括在建和扩建项目).在这些新建装置中,除了少数几套规模20万t级外,绝大多数超过30万t级,达到世界级规模,抗风险能力逐渐加强.专家预计,如果所有计划项目都能如期投产,到2011年中国的PP总产能应达到1220万t.

1.2原料及产品的物化性质及用途

1.2.1丙烯的物化性质及用途

丙烯(propylene,CH2=CHCH3)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191.2

沸点(℃):-47.72

相对密度(水=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8

饱和蒸气压(kPa):602.88(0℃)

燃烧热(kJ/mol):2049

临界温度(K):364.75

临界压力(MPa):4.550

闪点(℃):-108

引燃温度(℃):455

爆炸上限%(V/V):11.7

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其它理化性质:丙烯除了在烯键上起反应外,还可在甲基上起反应.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硫酸、无水氢氟酸等)存在下聚合,生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的混合物,可用作高辛烷值燃料.在齐格勒催化剂存在下丙烯聚合生成聚丙烯.丙烯与乙烯共聚生成乙丙橡胶.丙烯与硫酸起加成反应,生成异丙基硫酸,后者水解生成异丙醇:丙烯与氯和水起加成反应,生成1-氯-2-丙醇,后者与碱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加水生成丙二醇:丙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与苯反应,生成异丙苯C6H5CH(CH3 )2,它是合成苯酚和丙酮的原料.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硫酸、氢氟酸等)存在下,可与异丁烷发生烃基化反应,生成的支链烷烃可用作高辛烷值燃料.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氨和空气中的氧起氨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它是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高聚物的原料.丙烯在高温下氯化,生成烯丙基氯CH2=CHCH2Cl,它是合成甘油的原料.

主要用途: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1.2.2聚丙烯的物化性质及用途

(1)物化性质

1)物理性能: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24h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15万之间.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厚壁制品易凹陷.制品表面

光泽好,易于着色.

2)力学性能: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硬度、弹性都比HDPE高,但在室温和低温下,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规整度高,所以冲击强度较差,分子量增加的时候,冲击强度也增大,但成型加工性能变差.PP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抗弯曲疲劳性,如用PP注塑一体活动铰链,能承受7×107次开闭的折迭弯曲而无损坏痕迹,干摩擦系数与尼龙相似,但在油润滑下,不如尼龙.

3)热性能:PP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熔点在164~170℃,制品能在100℃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150℃也不变形.脆化温度为-35℃,在低于-35℃会发生脆化,耐寒性不如聚乙烯.

4)化学稳定性: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PP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丙烯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

5)电性能:聚丙烯的高频绝缘性能优良,由于它几乎不吸水,故绝缘性能不受湿度的影响.它有较高的介电系数,且随温度的上升,可以用来制作受热的电气绝缘制品,它的击穿电压也很高,适合用作电气配件等.抗电压、耐电弧性好,但静电度高,与铜接触易老化.

6)耐候性:聚丙烯对紫外线很敏感,加入氧化锌、硫代丙酸二月桂酯、碳黑或类似的乳白填料等可以改善其耐老化性能.

(2)用途:

1)薄膜制品:聚丙烯薄膜制品透明而有光泽,对水蒸汽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它分为吹膜薄膜、流延薄膜(CPP)、双向拉伸薄膜(BOPP)等。

2)注塑制品:可用于汽车、电气、机械、仪表、无线电、纺织、国防等工程配件,日用品,周转箱,医疗卫生器材,建筑材料.

3)挤塑制品:可做管材、型材、单丝、渔用绳索.打包带、捆扎绳、编织袋、纤维、复合涂层、片材、板材等。吹塑中空成型制品各种小型容器等.

4)其它:低发泡、钙塑板、合成木材、层压板、合成纸、高发泡可作结构泡沫体1.3 合成工艺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气相法、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五大类.

1.3.1 溶液法工艺

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溶液的粘度,并过滤除去残留催化剂.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再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固体聚合物用庚烷或类似的烃萃取进一步提纯,同时也除去了无定形聚丙烯,取消了使用乙醇和多步蒸馏的过程,主要用于生产一些与浆液法产品相比模量更低、韧性更高的特殊牌号产品.溶液法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聚合温度高,加上由于采用特殊的高温催化剂使产品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已经不再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

1.3.2淤浆法工艺

淤浆法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工艺、美国Hercules 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1.3.3 本体法工艺

本体法工艺按聚合工艺流程,可以分为间歇式聚合工艺和连续式聚合工艺两种.

(1)间歇本体法工艺:间歇本体法聚丙烯聚合技术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的生产技术.

间歇本体法工艺优点:生产工艺技术可靠,对原料丙烯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所需催化剂国内有保证,流程简单,投资省、收效快,操作简单,产品牌号转换灵活、三废少,适合中国国

情等.

间歇本体法工艺缺点:生产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装置手工操作较多,间歇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原料的消耗定额较高;产品的品种牌号少,档次不高,用途较窄.

目前,我国采用该法生产的聚丙烯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24.0%.

(2)连续本体法工艺:主要包括美国Rexall工艺,美国Phillips工艺以及日本Sumitimo 工艺.

Rexall工艺:Rexall本体聚合工艺是介于溶剂法和本体法工艺之间的生产工艺,由美国Rexall公司开发成功,采用立式搅拌反应器,用丙烷含量为10%-30%(质量分数)的液态丙烯进行聚合.在聚合物脱灰时采用己烷和异丙醇的恒沸混合物为溶剂,简化了精馏的步骤,将残余的催化剂和无规聚丙烯一同溶解于溶剂中,从溶剂精馏塔的底部排出.以后,该公司与美国El Paso公司组成的联合热塑性塑料公司,开发了被称为“液池工艺”的新生产工艺,采用Montedison -MPC公司的HY-HS高效催化剂,取消了脱灰步骤,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流程.特点是以高纯度的液相丙烯为原料,采用HY-HS高效催化剂,无脱灰和脱无规物工序.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聚合热用反应器夹套和顶部冷凝器撤出,浆液经闪蒸分离后,单体循环回反应;

Phillips工艺:由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特点是采用独特的环管式反应器,这种结构简单的环管反应器具有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大,总传热系数高,单程转化率高,流速快,混合好,不会在聚合区形成塑化块,产品切换牌号的时间短等优点.可以生产宽范围熔体流动速率的聚聚物和无规聚合物;

Sumitimo工艺:由日本Sumitimo(住友)化学公司于1974年开发成功.基本上与Rexene 本体法相似,但Sumitimo本体法工艺包括除去无规物及催化剂残余物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制得超聚合物,用于某些电气和医学用途.Sumitimo本体法工艺使用SCC络合催化剂(以一氯二乙基铝还原四氯化钛,并经过正丁醚处理),液相丙烯在50-80℃,3.0MPa 下进行聚合,反应速率高,聚合物等规指数也较高,还采用高效萃取器脱灰,产品等规指数为96%-97%,产品为球状颗粒,刚性高,热稳定性好,耐油及电气性能优越.

1.3.4 气相法工艺

目前工业上普遍应用的气相法工艺主要有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Basell公司的Sphefilene工艺.

气相法工艺主要特点:采用独特的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用这种独特的反应器,因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范围很窄,可以生产刚性和抗冲击性非常好的共聚物产品.这种接近平推流的反应器可以避免催化剂短路.当有乙烯存在时,可以生成大颗粒共聚物,而不是在均聚物颗粒内生成细粉,这些细粉将降低共聚物的低温冲击强度,并形成不必要的胶状体.因此,气相法工艺很窄的反应停留时间分布可以实现用多个全混反应釜均聚反应器才能生产的高抗冲共聚物的要求.另外,由于这种独特的反应器设计,气相法工艺的产品过渡时间很短,理论上产品的过度时间要比连续搅拌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短2/3,因而产品切换容易,过渡产品很少.

1.3.5 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

工艺主要包括巴塞尔公司的Spheripol工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的Hypol工艺,北欧化工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Spheripol工艺:Spheripol工艺由巴塞尔(Basell)聚烯烃公司开发成功.该技术自1982年首次工业化以来,是迄今为止最成功,应用最为广泛的聚丙烯生产工艺.

Spheripol工艺是一种液相预聚合同液相均聚和气相共聚相结合的聚合工艺,工艺采用高效催化剂,生成的PP粉料粒度其催化剂生产的粉料呈园球形,颗粒大而均匀,分布可以调节,既可宽又可窄.可以生产全范围,多用途的各种产品.其均聚和无规共聚产品的特点是净度高,光学性能好,无异味.

(2)Hypol工艺:Hypol工艺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成功,采用HY-HS-II催化剂(TK-II),是一种多级聚合工艺.它把本体法丙烯聚合工艺的优点同气相法聚合工艺的优点融为一体,是一种不脱灰,不脱无规物能生产多种牌号聚丙烯产品的组合式工艺技术.

Hypol工艺与Spheripol工艺技术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Hypol工艺中均聚物不能从气相反应器旁路排出,部分从高压脱气罐来的闪蒸气被打回到气相反应器.生产均聚物时,第一气相反应器实际上也起闪蒸作用.气相反应器是基于流化床和搅拌(刮板)容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在生产抗冲击性共聚物时,无污垢,不需要清洗.在生产均聚物期间,气相反应器又可用做终聚合釜,提高了生产能力,而且气相反应器操作灵活,可生产乙烯含量25%的抗冲击性共聚物.

(3)Borstar工艺:Borealis公司(北欧化工)的Borstar工艺(北星双峰)PP工艺是1998年才开发成功的PP新型生产工艺,Borstar工艺源于北星双峰聚乙烯工艺,工艺采用与北星

双峰聚乙烯工艺相同的环管和气相反应器,设计基于Z-N催化剂,也能使用正在中试中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其基本配置是采用双反应器即环管反应器串联气相反应器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再串联一台或两台气相反应器生产抗冲共聚物,这取决于最终产品中的橡胶含量,如生产高橡胶相含量的抗冲共聚物则需要第二台气相共聚反应器.

1.4 厂址选择

1. 符合所在地区,城市,乡镇总体规划布局.

2. 节约用地,不占用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有关规定.

3. 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尽量远离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不污染水源,有利于三废处理,并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规规定.

4.接近原料厂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5. 燃料质量符合要求,保证供应.

6. 厂区用地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要求,并预留扩建用地.

7.居住用地应根据工厂规模及定员,按国家、省、市所规定的定额,计算所需面积.

8. 外形应尽可能简单,如为矩形场地长宽比一般控制在1:1.5之内,较经济合理.

9.地形应有手电于车间布置,运输联系及场地排水;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不大于5‰,丘陵坡地不大于40‰,山区建厂不超过60‰为宜.

10.应避开发震断层和基本烈度高于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滑坡,流砂,溶洞等危害地段,以及较厚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一级膨胀土等地质恶劣区.

11.应避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以及古井,古墓,坑穴密集的地区.

12.根据工厂运货量,物料性质,外部运输条件,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采用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

1.5影响反应和产品质量的因素

聚合温度:温度对丙烯聚合反应有较大影响。在50℃以下时反应速度较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加速,催化剂得率和丙烯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等规度随温度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在70℃以上时下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配位催化剂的稳定性下降而使等规度下降。对TiCL4-A1(C2H5)3而言,形成的络合中心在高温下也较稳定,等规度的下降并不太大.反应温度以70-78℃左右为宜,最高不应超过80℃.除反应温度外,升温速度对反应控制也有较大的影响.升温过快容易造成反应失控而超温超压,液相丙烯满釜,压力剧增,甚至产生

暴聚结块.这步很重要.

搅拌效率:搅拌效率高,物料均匀,反应热易传出,可避免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结块或颗粒不均匀,搅拌效率也是借助挡板的形状,安装位置和角度的作用来实现的.

反应应时间的影响:由于三氯化钛的活性寿命较长,一般控制到‘干锅”即人为地停止反应,回收聚丙烯降温泄压.“干锅”是指反应物系中液相消失,但气相丙烯仍很多,还继续进行气相聚合.因此转化率,得率明显地受反应时间的影响.

分子量的调节:氢气在聚合反应中起链转移的作用,因此,氢气被用作聚丙烯分子量的调节剂.随着H2/C3比例增大,聚丙烯分子量相应变小,熔融指数相应增大,此时催化活性和单釜产量会提高,但等规度略有下降.氢气加入的量对获得不同质量的产品很关键.

“干锅”程度的影响:于锅后如不及时回收丙烯,则气—固相反应继续进行.氢量足够的话,氢与催化剂表面接触的机会增加;生成分于量较低的聚合物;如果氢量甚少则可能生成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再则气相反应时因固体传热不好,容易发生超温,对熔融指数也会产比一定的影响.

聚合釜撤热效果的影响等: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热,此时若聚合釜撤热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撤不出去,使反应剧烈,难控制,被迫回收丙烯来稳定操作,因氢气较轻在聚合釜顶部,在回收丙烯时,回收大部分氢气,从而使MI难控制,降低了MI的合格率.因此应注意清理釜壁和夹套,保证聚合釜的撤热效果.

1.6工艺流程叙述

(1)原料精制:液态的丙烯通过固碱塔、水解塔、脱硫塔、分子筛、脱氧塔、脱砷塔

O、氧等杂质后,进入到精丙烯计量罐.

去除硫化物、CO、H

2

(2)聚合反应:精制过后的丙烯经过计量加入到聚合釜内,并将活化剂、给电子体、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氢气)按一定配比分别加入聚合釜.各种物料加完之后,开始向聚合釜的夹套加入热水升温聚合,整个过程可以采用手动控制也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半自动控制.每个釜的反应时间约3~4h,聚合的压力约3.5MPa,聚合的温度约为75℃.反应至有70%~80%丙烯聚合成为聚丙烯时(实际生产中,根据聚合釜搅拌器电机的电流大小判断),停止聚合反应.将丙烯加入高压丙烯冷凝器,用循环的冷却水将丙烯冷凝回收到平衡压力,冷凝后的液态丙烯储存在高压丙烯回收罐中,用来供给下一釜聚合时投料用.将固体的聚丙烯粉料喷入闪蒸釜.

(3)闪蒸:为了让丙烯与聚丙烯分离采用闪蒸的方法(即多次抽真空、多次充氮气),得

到不含丙烯的聚丙烯粉料后,由闪蒸釜的下料口送到料仓后进行包装然后以粉料的形态出厂.未能够反应的低压丙烯回收到气柜内.等到聚合釜喷料完成之后,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釜的投料操作.

(4)粉料包装:利用设备的高度差,打开闪蒸釜下端的出料阀,将闪蒸釜中的物料装入袋,并同时完成称重封袋工作.

(5)丙烯回收:回收到气柜内的丙烯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并冷凝液化之后,送入粗丙烯储罐.

(6)丙烯系统:从罐区来的粗丙烯经通过流量调节阀(FICQ-3101)到达粗丙烯精制系统,丙烯精制是为了除去丙烯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S,O,水等.丙烯精制先经过固碱塔(T-3101A,B).进行脱硫脱水,后通过水解塔(T-3102)中的A911水解催化剂使得有机硫转变为无机硫后,再经过脱硫塔(T-3103)中的Z919氧化锌脱硫.脱除大量水和微量硫的粗丙烯经四个分子筛干燥塔(T-3104A、B/C、D;T-3105A、B/C、D)深度干燥脱水后经过脱氧塔(T-3106A/B),其中分子筛及脱氧设备为双系列,可切换操作;通过锰系列脱氧剂脱氧后的丙烯送入脱砷塔(T-3107),经RAS998高效脱砷剂脱砷后达到聚合级的精丙烯送入精丙烯计量罐。整个精制系统均在表压小于2.2MPa和常温下进行操作.

精丙烯罐(V-3101A.B.C容积36m3操作压力低于表压2.16MPa)内纯度为99%丙烯经丙烯投料泵(P-3101A/B)输送通过流量调节阀(FICQ-3202)到聚合釜(R-3201A.B.C.D)投料.

精丙烯在聚合釜内通过催化剂、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和氢气的共同作用,在温度为73~84℃,压力为3.5MPa时通过搅拌发生聚合反应,反应时间约为2~3小时;反应结束后丙烯气通过高压回收系统回收.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粉料在聚合釜的余压下经过上喷料阀(XV3231、XV3232、XV3233、XV3234)和下喷料阀(XV3241、XV3242、XV3243、XV3244)分多次(不少于三次,喷料时需注意闪蒸釜接料压力不得大于0.5MPa)喷入净化合格(釜内氧含量小于0.5‰)的闪蒸釜(R-3202A、B、C、D)内.生成的聚丙烯粉料中含有的丙烯气经低压回收系统回收至气柜.回收后对闪蒸釜内的进行真空泵(P-3202A/B)抽真空后通氮气置换丙烯气,置换合格(可燃气含量小于 1.5‰)后进行氮气充压(充氮压力须小于0.5MPa),利用氮气压力经闪蒸釜底阀(XV3261、XV3262、XV3263、XV3264)将釜内聚丙烯粉料送入料仓包装.

聚合釜内末参与转化的高压气相丙烯经高压回收阀(PV3206C、D、E、F)依次先进入丙烯气沉降罐V-3210A和V3210B,后通过Y型过滤器过滤再进入丙烯冷凝器

(E-3101A、B)的管程,用循环冷水冷凝至35℃后进入丙烯回收罐(V-3102).

聚丙烯粉料中的丙烯气经由闪蒸釜的低压回收阀(XV3271、XV3272、XV3273、XV3274),先到一级旋风除尘器(V-3211A、B、C、D),后经二级旋风除尘器(V-3212),再到布袋除尘器(V-3213)除尘后进入气柜.气柜内的丙烯气经丙烯压缩机压缩冷凝后进入粗丙烯贮罐再利用.

另外因超压产生的气相丙烯由压力容器上方的安全阀经丙烯气放空总管(VT-3201)去气柜或火炬燃烧.

(6)活化剂系统:活化剂运输槽(V-3202)内的活化剂先经精氮充压压入活化剂高位槽(V-3204)缓冲,后由精氮充压经控制阀(LIC3201A,LIC3202A)分别压入活化剂计量罐

(V-3205A,V-3205B),计量罐的活化剂经精氮充压后再由控制阀(LIC3201B,3202B)压入活化剂加料罐(V-3206A,V-3206B)后,先后通过活化剂加料阀

(FV-3202,FV-3202B,FV-3202C,FV-3202C)和(XV-3221,XV-3222,XV-3223,XV-3224)分别向四个聚合釜加入.

(7)氢气系统:外购的氢气由氢气钢瓶充入氢气储罐(V-3207,压力低4.6MPa)后分为两路,一路去精制系统的脱氧塔(T-3106A,B)进行工艺再生时使用,另一路经控制阀(PV-3205A)进入氢气计量罐(V-3208)后分别经阀(PV-3205B,PV-3205C,PV-3205D PV-3205E)向四个聚合釜加入.

(8)热水循环水系统:罐区来的粗丙烯经流量调节阀(FICQ-3101)进入粗丙烯精制系统,丙烯精制的目的是除去丙烯中的杂质,主要是硫、氧、水等.丙烯精制先经固碱塔(T-3101A、B),脱硫脱水,后经水解塔(T-3102)中的A911水解催化剂将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后,再经脱硫塔(T-3103)中的Z919氧化锌脱硫.脱除大量水及微量硫的粗丙烯经四个分子筛干燥塔(T-3104A、B/C、D;T-3105A、B/C、D)深度干燥脱水后经过脱氧塔(T-3106A/B),其中分子筛和脱氧设备为双系列,可切换操作;经锰系列脱氧剂脱氧后的丙烯送入脱砷塔(T-3107),经RAS998高效脱砷剂脱砷后达到聚合级的精丙烯送入精丙烯计量罐.整个精制系统均在表压小于2.2MPa和常温下进行操作.

精丙烯罐(V-3101A.B.C容积36m3操作压力低于表压2.16MPa)内纯度为99%丙烯经丙烯投料泵(P-3101A/B)输送通过流量调节阀(FICQ-3202)到聚合釜(R-3201A.B.C.D)投料.

在聚合釜内的精丙烯在催化剂、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和氢气的作用下,在温度73~84℃,压力3.5MPa时经搅拌发生聚合反应,反应约2~3小时;反应结束时丙烯气经高压

回收系统回收.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粉料在聚合釜的余压下通过上喷料阀(XV3231、XV3232、XV3233、XV3234)和下喷料阀(XV3241、XV3242、XV3243、XV3244)分多次(不少于三次,喷料时需注意闪蒸釜接料压力不得大于0.5MPa)喷入净化合格(釜内氧含量小于0.5‰)的闪蒸釜(R-3202A、B、C、D)内.生成的聚丙烯粉料中含有的丙烯气经低压回收系统回收至气柜.回收后对闪蒸釜内的进行真空泵(P-3202A/B)抽真空后通氮气置换丙烯气,置换合格(可燃气含量小于1.5‰)后进行氮气充压(充氮压力须小于0.5MPa),利用氮气压力经闪蒸釜底阀(XV3261、XV3262、XV3263、XV3264)将釜内聚丙烯粉料送入料仓包装.

聚合釜内末参与转化的高压气相丙烯经高压回收阀(PV3206C、D、E、F)依次先进入丙烯气沉降罐V-210A和V3210B,后通过Y型过滤器过滤再进入丙烯冷凝器(E-3101A、B)的管程,用循环冷水冷凝至35℃后进入丙烯回收罐(V-3102).

聚丙烯粉料中的丙烯气经由闪蒸釜的低压回收阀(XV3271、XV3272、XV3273、XV3274),先到一级旋风除尘器(V-3211A、B、C、D),后经二级旋风除尘器(V-3212),再到布袋除尘器(V-3213)除尘后进入气柜.气柜内的丙烯气经丙烯压缩机压缩冷凝后进入粗丙烯贮罐再利用.

另外因超压产生的气相丙烯由压力容器上方的安全阀经丙烯气放空总管(VT-3201)去气柜或火炬燃烧.

活化剂系统:活化剂运输槽(V-3202)内的活化剂先经精氮充压压入活化剂高位槽

(V-3204)缓冲,后由精氮充压经控制阀(LIC3201A,LIC3202A)分别压入活化剂计量罐

(V-3205A,V-3205B),计量罐的活化剂经精氮充压后再由控制阀(LIC3201B,3202B)压入活化剂加料罐(V-3206A,V-3206B)后,先后通过活化剂加料阀

(FV-3202A,FV-3202B,FV-3202C,FV-3202C)和(XV-3221,XV-3222,XV-3223,XV-3224)分别向四个聚合釜加入.

氢气系统:外购的氢气由氢气钢瓶充入氢气储罐(V-3207,压力低于4.6MPa)后分为两路,一路去精制系统的脱氧塔(T-3106A,B)进行工艺再生时使用,另一路经控制阀(PV-3205A)进入氢气计量罐(V-3208)后分别经阀(PV-3205B,PV-3205C,PV-3205D PV-3205E)向四个聚合釜加入.

热水循环水系统:新鲜水经调节阀(LIC-3203)加入热水槽(V-3209)后,通过温度调节阀(TIC-3229)调节低压蒸汽的量将新鲜水加热到95℃后,经热水泵(P-3201A/B)先通过泵出口压力控制阀,后通过聚合釜加套进水阀(PV3201B,PV3202B,PV3203B,PV3204B)分别进

入加套给聚合釜加热,当加套出水温度低于50℃时经程控阀

(TV3217A,TV3218A,TV3219A,TV3220A)和内冷水一起回循环水池;加套内的热水出水温度大于50℃时经程控阀(TV3217B,TV3218B,TV3219B,TV3220B)返回到热水槽.

由公用工程来的循环水到车间各工段的冷换设备及喷淋外,主要用于聚合釜的夹套和内冷管撤温,出水回到循环水池.

第二章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

2.1物料和热量工艺计算

2.1.1物料衡算

1):物料衡算的原理、方法、步骤.

(1):原理

对于连续稳定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是:

∑M x = ∑M m2-1

即:初始输入量=最终输出量

对不连续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为:

∑Mλ = ∑M f + M累积 2-2

即:初始输入量+生成输入量=最终输出量十消耗量.

(2):方法.

本设计属于连续反应,采用第一种计算方法

(3):步骤:

a:收集数据:

①:原理产品规格;

②:过程单位时间的物流量;

③:有关消耗定额;

④:有关转化率选择性、单程收率.

b:画物料流程图,确定衡算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总物料某个组分某个元素等;

c:确定衡算范围: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车间某个设备等;某个设备的局部等;

d:确定衡算基准: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等;

e:列出输入输出物料平衡表.

2):物料衡算过程

(1):收集数据:

表2-1原料性质

密度(00C 摩尔质量沸点含量比热容

原料名称101. 33kpa㎏/m3 ) (g/mol) (101. 33kpa) (%) J/(mol.o C)

丙烯 1.914 42 -47.7 99 1.436

乙烯 1.261 28 -103.7 99 1.222

氢气0.0899 2 -252.75 99 10.13

氮气 1.251 28 -159.78 99 0.745

(2):确定单位时间内物流量:

已知:220,000t/a

年工作夫数:365-(T1+T2+T3)

选择连续工作制度:

T1=3+1+3+3+1+1+1=13(其中对于工厂,星期六、日照常上班,劳动节3天,元旦1天,国庆节3天,春节3,清明节1天,中秋1天,端午1天)

T2---设备大、中、小修及正常检修总天数,反应器取54天/年.

T3---设备加工不同物料时的换料时间(不计).

故年工作天数=365-(54+13)=298d/a;

聚丙烯日产量:220000/a÷298/a=738.26t;

聚丙烯时产量:738.26t÷24h=30.76t.

(3):由已知消耗定额(以每吨产品计)

消耗定额是指生产每吨合格产品需要的原料、辅料及试剂等的消耗量

表2-3消耗定额

项目用量

丙烯47000kg/h

乙烯300kg/h

氮气10000kg/h

氢气100kg/h

氧气200kg/h

主催化剂(Amoco CD催化剂) 0kg/h

助催化剂(三乙基铝) 50kg/h

改性剂(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50kg/h

因为原料厂内贮存运输损失率5%,又原料厂外运输损失率为5%,其中操作因子在物料衡算中进行.可的聚丙烯生产流程中原料的年采购量:年采购量=小时消耗定额×24×298÷0.95÷0.95.

表2-4聚丙烯成产的原料年采购量

项目用量

丙烯 3.7×105t/a

乙烯 2.38×103t/a

氮气7.9×104t/a

氢气7.9×102t/a

氧气 1.6×103t/a

主催化剂(Amoco CD催化剂) 4.0×102t/a

助催化剂(三乙基铝) 4.0×102t/a

改性剂(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 4.0×102t/a

(4):确定衡算范围,并进行深入计算:

1) 净化塔:

每小时进料量为:

粗丙烯: 47000kg/b

每小时出料量为:

精制丙烯: 46000kg/t

合计每小时进料量为: 47000kg/h

每小时出料量为: 46000kg/t 第一聚合反应器:

每小时进料量为:

丙烯: 46000 kg/t

氢气: l00kg/t

主催化剂: 50kg/t

助催化剂: 50kg/t

改性剂: 50kg/t

每小时出料量为:

聚丙烯: 27600kg/h

丙烯: 18400kg/h

氢气: 100kg/h

主催化剂: 50kg/h

助催化剂: 50kg/h

改性剂: 50kg/h

合计每小时进料量为: 46250kg/h

每小时出料量为: 46250kg/h 第二聚合反应器:

每小时进料量为:

聚丙烯; 27600kg/h

丙烯: 18800kg/h

乙烯: 300kg/h

主催化剂: 50kg/h

助催化剂: 50kg/h

改性剂: 50kg/h

每小时出料量为:

聚丙烯: 45000kg/h

丙烯: 1600kg/h

乙烯: 100kg/h

主催化剂: 50kg/h

助催化剂: 50kg/h

改性剂: 50kg/h

合计每小时进料量为: 46850kg/h

每小时出料量为: 46850kg/h

(5):列出输入一输出物料衡算平衡表

表2-5 净化塔

名称进料出料

单位kg/h kmol/h o C MPa kg/h kmol/h o C MPa

粗/细丙烯47000 1119.5 40 1 46000 1095.24 40 1

表2-6第一聚合反应器

名称进料出料

单位kg/h kmol/h o C MPa kg/h kmol/h o C MPa 聚丙烯0 0 ——276000 —70 2.2 丙烯46000 1095.24 20 2 18400 438.10 70 2.2 氢气100 50 20 3.3 10 5 70 2.2 主催化剂50 —20 —50 —70 —助催化剂50 —20 —50 —70 —改性剂50 —20 —50 —70 —

表2-7 第二聚合反应器

名称进料出料

单位kg/h kmol/h o C MPa kg/h kmol/h o C MPa 聚丙烯27600 —65 —45000 —65 2.0

丙烯18800 447.62 50 2.2 1600 38.09 65 2.0 乙烯300 10.71 20 3.0 100 3.57 65 2.0 主催化剂50 —50 —50 —65 —

助催化剂50 —50 —50 —65 —

改性剂50 —50 —50 —65 —

2.1.2热量衡算

关于编织袋扁丝生产工艺中拉伸强度的控制技巧

关于编织袋扁丝生产工艺中拉伸强度的控制技巧 在编织袋的生产工艺中,编织袋扁丝的相对拉断力是编织袋强度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怎样控制扁丝的相对拉断力,这就要控制好原料的配比、膜片的冷却成形和扁丝的拉伸强度三个方面,不同的设备、环境可能其控制的方法各有不同。根据塑料编织的理论,下面简要的谈谈如何控制好扁丝强度。 一、原材料的配比 填充母料是原料配比的主要成份之一,作用是改善扁丝的物理性能和降低成本。随着填充母料填充量的增加,扁丝的拉伸强度将逐渐降低。是因为填充母料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没有拉力,少量的填充母料加入后,分散在聚烯烃高分子链的间隙中,对扁丝拉伸强度影响不大,此时扁丝刚度得到提高。当添加量超过20%~25%时,填充母料因过剩占据了高分子链的位置阻碍高分子的弹性变形,使得高分子链不能沿着纵向的外力作用充分拉伸,影响了高分子链的拉伸取向效果,扁丝的强度,刚度都有明显下降,扁丝的相对拉断力低于0.32N/tex,不能满足国家标准GB/T8946中的规定。实际生产过程中,填充母料的添加量在8%~12%范围较适合。 二、膜片的冷却成形 水箱是拉丝机的一个组成部分,水箱中的冷却水温的高低影响膜片冷却成形后的物理性能,也是影响扁丝强度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聚丙烯是结晶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晶形态有多种。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往往会形成相当大的α型球晶,这种球晶拉伸取向比较困难,不利于拉丝。在水箱中急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酝晶结构,酝晶分子链的排列规正性较差,结构较疏松,因而容易拉伸取向。 从结晶度角度看,水温过低时,酝晶分子链尚未及时有序排列成为晶形阵列就丧失了运动能力,其结晶度降低。缓慢冷却时,结晶度增大。拉伸强度随着结晶度增大而大为提高。这是由于结晶度越大,需要更大的力去破坏致密的结晶结构,其晶内滑移比无定形结晶结构更难。但是,急冷会导致结晶速率过快、细腻。水温过高,冷却缓慢,晶核成长过大,拉伸强度会降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两种现象:冷却水温过低,薄膜发脆,易产生裂纹,拉伸时断丝率高,膜片发硬,有皱褶时通过分丝刀具易断丝;冷却水温高时,膜出水柔软,容易展平。如果冷却水温继续升高,晶体成长过大,拉伸后易出现竹节丝。综合考虑来看,冷却水温度在40℃~60℃之间较好。我厂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扁丝的厚度范围在0.035mm~0.065mm之间,冷却水温度设定40℃左右。在加工厚度0.029mm,纤度70tex的,宽度2.78mm出口编织袋的过程中,使用聚丙烯全新料生产扁丝,由于厚度要求值较低,加工困难。最初冷却水40℃时,冷却后的扁丝强度低,拉伸时出现了部分的断丝现象,当冷却水温度升到55℃时,扁丝的强度提高了,解决了断丝的问题,编织而成袋布的强度得到了加强。 三、扁丝的拉伸 在生产过程中,扁丝的拉伸就是将冷却定型后的扁丝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软化点以下,使聚合物分子链在很大程度上顺着拉伸方向做有序排列,使分子链之间的引力增加,提高扁丝的相对拉断力。所以,控制扁丝相对拉断力的有效办法是设定出合适的拉伸倍数。拉伸倍数越大,扁丝的相对拉断力越高。对于扁丝拉伸倍数的大小,由扁丝的相对拉断力和断裂伸长率来确定。拉伸倍数5倍时,扁丝的相对拉断力约0.32N/tex,一般厂家设定拉伸倍数4~7倍。我厂生产集装袋的扁丝,其工艺指标厚度0.1mm,线密度150tex,作为一种特殊要求的扁织袋,集装袋扁丝的基布抗拉强度要求达到1470N/50mm,我厂将拉伸倍数设定为7倍,扁丝经测试后,相对拉断力0.48N/tex(断裂伸长率21%),集装袋基布抗拉强度1920N /50rpan,远远大于国标的规定值,充分保证了集装袋灌装的安全性。

五大聚丙烯生产工艺

5大聚丙烯生产工艺(二) 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主要包括巴塞尔公司的Spheripol工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的Hypol工艺、北欧化工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Spheripol工艺。Spheripol工艺由巴塞尔(Basell)聚烯烃公司开发成功。该技术自1982年首次工业化以来,是迄今为止最成功、应用最为广泛的聚丙烯生产工艺。Spheripol工艺是一种液相预聚合同液相均聚和气相共聚相结合的聚合工艺,工艺采用高效催化剂,生成的PP粉料粒度其催化剂生产的粉料呈园球形,颗粒大而均匀,分布可以调节,既可宽又可窄。可以生产全范围、多用途的各种产品。其均聚和无规共聚产品的特点是净度高,光学性能好,无异味。Spheripol工艺采用的液相环管反应器具有以下优点: (a)有很高的反应器时-空产率(可达400kgPP/h.m3),反应器的容积较小,投资少; (b)反应器结构简单,材质要求低,可用低温碳{TodayHot}钢,设计制造简单,由于管径小(DN500或DN600),即使压力较高,管壁也较薄; (c)带夹套的反应器直腿部分可作为反应器框架的支柱,这种结构设计降低了投资; (d)由于反应器容积小,停留时间短,产品切换快,过渡料少; (e)聚合物颗粒悬浮于丙烯液体中,聚合物与丙烯之间有很好的热传递。采用冷却夹套撤出反应热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大,环管反应器的总体传热系数高达1600W/(m2.℃); (f)环管反应器内的浆液用轴流泵高速循环,流体流速高达7m/s,因此可以使聚合物淤浆搅拌均匀,催化剂体系分布均匀,聚合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而且可以控制得很精确,产品质量均一,不容易产生热点,不容易粘壁,轴流泵的能耗也较低; (g)反应器内聚合物浆液浓度高(质量分数大于50%),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高,均聚的丙烯单程转化率为50%-60%。以上这些特点使环管反应器很适宜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Spheripol工艺一开始使用GF-2A、FT-4S、UCD-104等高效催化剂,催化剂活性达到40kgPP/gcat,产品等规度为90%-99%,可不脱灰、不脱无规物。 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二代。与采用单环管反应器的第一代技术相比,第二代技术使用双环管反应器,操作压力和温度都明显提高,可生产双峰聚丙烯。催化剂体系采用第四代或第五代Z-N高效催化剂,增加了氢气分离和回收单元,改进了聚合物的高压和低压脱气设备,汽蒸、干燥和丙烯事故排放单元也有所改进,增加了操作灵活性,提高了效率,原料单体和各项公用工程消耗也显著下降。所得产品颗粒度更加均匀,产品的熔体流动指数范围更宽(从0.3-1600.0g/10min),可生产高刚性、高结晶度和低热封温度的新PP牌号。Spheripol工艺的抗冲共聚反应采用气相法生产,反应器是一个或两个串联的密相流化床反应器{HotTag}。反应器采用气相法密相流化床。采用一个气相反应器系统可以生产乙烯含量在 8%-12%(质量分数)的抗冲共聚物,如果需要生产橡胶相含量更高且可能具有一个以上分散相的特殊抗冲共聚物(如低应力发白产品),则需要设计两个气相反应能够器系统,保持两个气相反应器系统中的气相组成和操作条件独立,可以获得两种不同的共聚物添加到均聚物中。 采用汽蒸和干燥两步法处理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将汽蒸尾气中的蒸气冷凝而分离出纯烃类单体,能够完全回收利用尾气中的烃类,降低单体的消耗。闭路氮气干燥系统也降低了装置的氮气消耗量。此外,Spheripol 工艺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易于分步建设(如先上均聚物生产系统,在适时增加气相反应系统),装置的生产能力也容易扩大。Spheripol工艺有严格完善的安全系统设计,使装置有很高的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新一代Spheripol工艺采用纯的添加剂加入系统,使产品质量更加均一稳定,

聚丙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通用版)

聚丙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 设备(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57

聚丙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通用 版)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聚丙烯(Polypropylene,缩写为PIP)是以丙烯为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通用塑料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结构式为: 1953年德国Ziegler等采用R3Al—TiCl4 催化体系制得高密度聚乙烯后,曾试图用R3 Al—TiCl4 为催化剂制取PP,但是只得到了无定形PP,并无工业使用价值。意大利的Natta教授继Ziegler之后对丙烯聚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954年3月用改进的齐格勒催化剂紫色TiCl3和烷基铝成功地将

丙烯聚合成为具有高度立体规整性的聚丙烯。 1957年Montecatini公司利用Natta的成果在意大利Ferrara 建成了6000t/a的生产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套PP生产装置,使PP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同年Hercules公司在美国Parlin也建成了9000t/a的生产装置,这是北美第一套PP生产装置。到1962年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纷纷建厂,相继实现了PP的工业化生产。 2.装置的主要类型 50多年来已有二十几种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路线,各种工艺技术按生产工艺的发展和年代划分,可分为第一代工艺,生产过程包括脱灰和脱无规物,工艺过程复杂,主要是70年代以前的生产工艺,采用第一代催化剂;70年代开发的第二代催化剂使生产工艺中取消了脱灰过程,称为第二代工艺;80年代以后,随着高活性、高等规度(HY/HS)载体催化剂的开发成功和应用,生产工艺中取消了脱灰和脱无规物,称为第三代工艺;按照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浆液法(也称溶剂法)、本体法、本体和气相组合法、气相法生产工艺。

塑料编织袋生产工艺

塑料编织袋生产工艺现状 塑料编织袋是指以聚丙烯、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制袋而成的产品。 20世纪30年代,H·Jaeque通过对聚氯乙烯薄膜拉伸的研究,发明了生产切割纤维丝(扁丝)和裂膜纤维的新技术;上世纪50年代,O·B·Rasmussen利用薄膜挤出方法、拉伸设备研制出了编织用纤维。1965年,欧洲开始工业化生产单向拉伸扁丝,用以生产工业包装用编织袋。我国自1966年开发出扁丝编织袋至今,产品发展迅速,已形成花色品种多样、规格尺寸齐全的系列产品,大量应用于工农业产品包装、建筑包装、食品包装等方面,品种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2 塑料编织袋生产工艺 塑料编织袋基本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图 1 塑料编织袋生产流程塑料编织袋整套生产线包括:干燥搅拌机、拉丝机组、收卷机、圆织机、印刷机、裁袋机、缝包机。 2.1 原料配比工序 根据客户对品质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的原料配比。但如果是食品用,不允许使用回收料,填充母料添加不超过8%为宜。一般情况下,回收料最多宜加入30-40%[1]。填充母料添加量10-15%为宜,超过20-25%会造成扁丝相对拉断力低于国家标准GB/T8946要求。随着填充母料填充量的增加,扁丝的拉伸强度将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填充母料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少量的填充母料加入后,分散在聚烯烃

高分子链的间隙中,对扁丝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扁丝的刚度得到提高。当添加量超过20-25%时,填充母料过剩,占据高分子链的位置,从而阻碍高分子弹性变形,使得高分子链不能在纵向外力的作用下充分拉伸,影响高分子链的拉伸取向,导致扁丝强度、刚度明显下降,扁丝的相对拉断力低于国家标准GB/T8946中的规定[2]。 2.2 混料工序 新旧原料配混时,要特别注意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应尽量选择熔融指数相近的原料来配混。原料的熔融指数相差过大,则熔融温度相差大,在塑化挤出过程中不能同时塑化均匀,会严重影响拉伸,造成扁丝质量下降,同时断丝率、废品率高,甚至无法生产[3]。在混料过程中,还要留意原料的干燥时间和温度。广西华塑集团有限公司混料的情况为:搅拌功率37.5KW,投料125公斤,干燥时间约为20min,干燥温度约为100℃。 2.3 拉丝工序 拉丝工序是塑料编织袋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编织袋的质量影响极其巨大。 2.3.1 拉丝工艺过程拉丝工艺路线为:原料进入挤出机后,经过料筒加热和螺杆与机筒的相互剪切作用后,在几乎完全塑化的状态下成为熔融状,经过模头成型挤出成为薄膜,经过冷却,用刀片切割成胚丝,并经过烘箱被拉伸形成扁丝;扁丝经过热定型,在低牵引速度的情况下收缩,并在低温下进行处理,最后经收卷系统收卷成型。拉丝工艺方法的成膜方法有管膜法、平膜法两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是

聚丙烯工艺参数

PP的注塑成型参数 PP通称聚丙烯,因其抗折断性能好,也称“百折胶”。PP是一种半透明、半晶体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强度、绝缘性好、吸水率低、热就形温度高、密度小、结晶度高等特点。改性填充物通常有玻璃纤维、矿物填料、热塑性橡胶等。 不同用途的PP其流动性差异较大,一般使用的PP流动速率介于ABS与PC之间。 1、塑料的处理 纯PP是半透明的象牙白色,可以染成各种颜色。PP的染色在一般注塑机上只能用色母料。在华美达机上有加强混炼作用的独立塑化元件,也可以用色粉染色。户外使用的制品,一般使用UV稳定剂和碳黑填充。再生料的使用比例不要超过15%,否则会引起强度下降和分解变色。PP注塑加工前一般不需特别的干燥处理。 2、注塑机选用 对注塑机的选用没有特殊要求。由于PP具有高结晶性。需采用注射压力较高及可多段控制的电脑注塑机。锁模力一般按3800t/m2来确定,注射量20%-85%即可。 3、模具及浇口设计 模具温度50-90℃,对于尺寸要求较高的用高模温。型芯温度比型腔温度低5℃以上,流道直径4-7mm,针形浇口长度1-1.5mm,直径可小至0.7mm。边形浇口长度越短越好,约为0.7mm,深度为壁厚的一半,宽度为壁厚的两倍,并随模腔内的熔流长度逐肯增加。模具必须有良好的排气性,排气孔深0.025mm-0.038mm,厚1.5mm,要避免收缩痕,就要用大而圆的注口及圆形流道,加强筋的厚度要小(例如是壁厚的50-60%)。均聚PP制造的产品,厚度不能超过3mm,否则会有气泡(厚壁制品只能用共聚PP)。 4、熔胶温度 PP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 5、注射速度 为减少内应力及变形,应选择高速注射,但有些等级的PP和模具不适用(人地幔现气泡、气纹)。如刻有花纹的表面出现由浇口扩散的明暗相间条纹,则要用低速注射和较高模温。 6、熔胶背压 可用5bar熔胶背压,色粉料的背压可适当调高。 7、注射及保压 采用较高注射压力(1500-1800bar)和保压压力(约为注射压力的80%)。大概在全行程的95%时转保压,用较长的保压时间。 8、制品的后处理 为防止后结晶产生的收缩变形,制品一般需经热水浸泡处理。 聚丙烯(PP) 料筒温度喂料区30~50℃(50℃) 区1 160~250℃(200℃) 区2 200~300℃(220℃) 区3 220~300℃(240℃) 区4 220~300℃(240℃) 区5 220~300℃(240℃) 喷嘴220~300℃(240℃) 括号内的温度建议作为基本设定值,行程利用率为35%和65%,模件流长与壁厚之比为50:1到100:1

聚丙烯主要的气相法生产工艺简介

聚丙烯主要的气相法生产工艺简介 第四代聚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上图所示的二个大类,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气相法工艺。 气相法聚丙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BASF公司在Ludwigshafen建成一套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气相聚丙烯工艺中试装置。1969年BASF和Shell的合资ROW公司在德国Wesseling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建成世界上第一套万吨/年气相聚丙烯工业装置,命名为Novolen工艺。20世纪70年代,美国Amoco公司开发出采用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气相反应器的气相法PP生产工艺。80年代初期,UCC公司将其成熟的气相流化床Unipol聚乙烯工艺用于聚丙烯生产中,推出了Unipol气相聚丙烯工艺。日本的Sumitomo公司也于同期开发出

采用气相流化床的气相法工艺。目前,世界上气相法PP生产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Chisso工艺、联碳公司的Unipol工艺、BASF公司的Novolen工艺以及住友化学公司的Sumitomo工艺等。 Innovene工艺 Innovene工艺又名BP-Amoco工艺。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独特的接近活塞流的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用这种独特的反应器,因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范围很窄,可以生产刚性和抗冲击性非常好的共聚物产品。这种接近平推流的反应器可以避免催化剂短路。当有乙烯存在时,可以生成大颗粒共聚物,而不是在均聚物颗粒内生成细粉,这些细粉将降低共聚物的低温冲击强度,并形成不必要的胶状体。因此该工艺很窄的反应停留时间分布可以实现用多个全混反应釜均聚反应器才能生产的高抗冲共聚物的要求。另外,由于这种独特的反应器设计,该工艺的产品过渡时间很短,理论上产品的过度时间要比连续搅拌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短 2/3,因而产品切换容易,过渡产品很少。 Innovene工艺采用丙烯闪蒸的方式撤热。液体丙烯以一种能保持反应器床层干燥的方式从各个进料点喷入反应器内,液体丙烯汽化后,其单体的分压小于它的露点压力,并足以撤走反应热。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液体丙烯的进料速度和其在反应器中的汽化,以保证床层干燥程度、流化程度与反应温度范围之间的平衡。

世界5大类聚丙烯生产工艺概述

世界5大类聚丙烯生产工艺概述 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具体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气相工艺、Sumitomo 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 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 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

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 溶液法工艺 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溶液的粘度,并过滤除去残留催化剂。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再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固体聚合物用庚烷或类似的烃萃取进一步提纯,同时也除去了无定形聚丙烯,取消了使用乙醇和多步蒸馏的过程,主要用于生产一些与浆液法产品相比模量更低、韧性更高的特殊牌号产品。该方法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聚合温度高,加上由于采用特殊的高温催化剂使产品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已经不再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 3 本体法工艺 本体法工艺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美国Dart公司采用釜式反应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工业化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1970年以后,日本住友、Phillips、美国

塑料编织袋工艺指标

塑料编织袋工艺指标 塑料扁丝,塑编行业简称:扁丝,也有称为切割纤维,它是生产塑料编织物的基本材料,扁丝由特定品种的聚丙烯,聚乙烯树脂经熔融挤出成膜,然后,纵向分切成条,诸条同时加热牵伸取向后定型,最终卷绕成扁丝纱锭,供织造编织物. 扁丝工艺包括:原料改性,共混,着色,填充,配制,防老化,防降解问题,挤出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调节控制及挤出过程的流变行为,功耗,产率问题,牵伸过程的牵引比,吹胀比,牵伸比,结晶冷却,取向,热处理定型问题,卷绕过程中的成型及纱锭的质量检测等技术问题. 扁丝工艺,又称造纱工艺,它是塑料编织物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扁丝生产工艺方法按成膜方法分有两种,管膜和平膜,按成膜后冷却方式分有,空冷,水冷和间冷,按牵伸加热方式有热板,热辊,热风,按纱锭卷绕成型分有,集中摆线卷绕,单锭力矩电机卷绕,磁力矩卷绕. 3-1.扁丝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主要分四类: 3-1-1.是物化改性指标,主要有共混改性,混配比,功能助剂添加比,废旧再生料掺混比. 3-1-2.是物性流变指标,主要有牵伸比,吹胀比,牵伸比,回缩比. 3-1-3.是机械性能指标,主要有拉断力,相对拉断力,断裂伸长率,线速度,线密度偏差. 3-1-4.是公差尺寸指标,主要有扁丝厚,扁丝宽等. 3-1-1.改性混料比及百分率: 扁丝生产工艺方法按成膜方法分有两种,管膜和平膜,按成膜后冷却方式分有,空冷,水冷和间冷,按牵伸加热方式有热板,热辊,热风,按纱锭卷绕成型分有,集中摆线卷绕,单锭力矩电机卷绕,磁力矩卷绕.扁丝原料中常添加一些改性剂或是功能母料及废旧再生料等,可用两种指标. 3-1-1-1.混料比,某添加组分和主要原料的重量比例称混料重量比. 3-1-1-2.添加百分率,某添加组占总体各组的重量百分数,称添加重量百分率. 3-1-2.流变牵引比,吹胀比,牵伸比,回缩比: 3-1-2-1.牵引比是挤出膜牵引速度与从膜口挤出速度之比,它不仅用于平膜,也用于管膜,通过控制牵引比,使膜在牵引方向上略有取向作用.牵引比的控制是控制挤出膜冷却后的厚度唯一有效的手段.因为一台挤出机的模口间隙基本固定,调节量较小,一般情况下,牵引比保持在4-8为宜. 3-1-2-2.吹胀比,吹塑时,管膜吹出的膜泡直径和原来的模口直径的比,叫吹胀比.显然平膜没有吹胀比问题.从理论上看,吹胀比越大,则薄膜的横向拉伸定向作用越好,拉伸强度越好,但实际上产中不能太高,以免引起蛇形摆动,均匀程度下降,膜厚不等,出现皱褶等.一般情况下吹胀比控制在2.0-3.5之间,最大不超过8位宜. 3-1-2-3.牵伸比,扁丝牵伸时,单位长度分割丝(坯丝)所牵伸的长度倍数,或者描述为牵伸(二牵)速度与牵引(一牵)速度的比值为牵伸比.牵伸比是扁丝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指标.牵伸比也称牵伸倍数,拉伸比.扁丝的牵伸是在熔点温度以下进行的单向拉伸,拉伸过程是取向过程,以便扁丝获得高强度和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一般情况下,牵伸比控制在4-7倍,特殊需要的扁丝,牵涉比柯达11倍.

PP生产工艺

PP生产工艺 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大类。具体工艺主要有BP公司的气相Innovene工艺、Chisso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公司的Unipol工艺、Novolene气相工艺、Sumitomo 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等。 1 淤浆法工艺 淤浆法工艺(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 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2 气相法工艺 气相法聚丙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BASF 公司在Ludwigshafen建成一套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的气相聚丙烯工艺中试装置。1969年BASF和Shell的合资ROW公司在德国Wesseling采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建成世界上第一套2.5万吨/年气相聚丙烯工业装置,命名为Novolen工艺。

聚丙烯生产装置工艺简介

1 装置简介 1.1 概述 本装置采用意大利HIMONT公司的SPHERIPOL工艺,该工艺采用的聚合反应器为液相环管反应器,用于聚丙烯均聚物的生产。 工艺名称:SPHERIPOL液相本体法 承包商:北京石化工程公司(BPEC) 装置占地面积:3.3公顷 设备总台数:354台 管道总长约:40km 装置年生产能力:7×104t/a PP均聚物本色颗粒 装置年操作时间:7200h 装置h生产能力:9.7吨 装置产品牌号:25种牌号 装置生产线:1条 装置包装线:2条 1.2 装置组成 本装置由下列工艺操作单元组成 100单元:主催化剂、三乙基铝、给电子体和防结垢剂的配制和计量 200单元:催化剂预接触、丙烯预聚合和丙烯聚合 300单元:聚合物的闪蒸脱气和丙烯单体回收 500单元:聚合物的汽蒸和干燥 600单元:排放系统、废油处理和工艺辅助设施 700单元:丙烯精制 800单元:聚合物添加剂的加入和挤出造粒 900单元:聚合物颗粒的掺混、储存、包装和码垛 另外装置还包括丙烯的预精制和消防系统 1.3 工艺简述 从界区来经过预精制的丙烯经丙烯精制单元脱除杂质后进入丙烯储罐,再经丙烯进料泵分别进入预聚合和聚合反应器,氢气由氢压机送入丙烯总管与丙烯混合。配制后的主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经计量连续加入预聚反应器,少量聚合的聚丙烯包裹着催化剂颗粒随大部分丙烯连续地从预聚反应器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器内的物料在轴流泵的作用下强制高速循环,进行较均匀的液相本体聚合,聚合热由反应器夹套冷却水带走。流出反应器的淤浆经一蒸汽套管加热后依次进入高低压闪蒸罐,未反应的气态丙烯与聚合物分离后经压缩、冷凝后循环使用。闪蒸后的聚丙烯经过汽蒸脱活和氮气干燥后,加入一定量添加剂,经挤压造粒,产品颗粒掺混后送去包装、码垛和贮存。

聚丙烯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精品

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1概述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工艺是我国七十年代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流程短、投资少、成本低、基本上无三废等特点,目前我国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的本体法生产聚丙烯几乎全采用此聚合工艺。 本装置生产聚丙烯是以炼厂气分离出来的丙烯为原料,采用工艺为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合工艺,聚合散热采用聚合釜夹套及内冷指形管并用的方式,以保证聚合热的迅速撤出,使反应顺利进行。聚合采用高效催化剂,在活化剂三乙基铝(AlEt3)及第三组分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C6H5)2Si(OCH3)2]的配合下,使用H2调节分子量,使丙烯单体聚合成聚丙烯粉状树脂。 反应剩余的丙烯,除大部分通过气化后冷凝回收外,其余的丙烯在闪蒸釜内通过闪蒸收集于丙烯气体罐内,再经压缩冷凝后送回V-212罐中,退回油品车间。 生产规模:3.5万吨/年 年操作天数:330天 生产制度:间断生产,四班二运转 本工段主要有催化剂分装、原料、闪蒸、聚合、压缩及粉料包装等岗位组成。 1.1工艺流程简述(见附录A图A1) 1.1.1原料岗位工艺流程 来自华北石化二联合车间预精制的精丙烯,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丙烯原料罐(V-201、V-202),经过液位计或投料质量流量计计量,用投料泵(P-201/1,2)送入聚合釜(R-201/1,7),进行反应。 1.1.2聚合岗位工艺流程 来自华北石化PSA 或二联合电解水制氢装置的氢气经氢气质量流量计计量后,加入到聚合釜(R-201/1,7)中。将2吨丙烯加入聚合釜(R-201/1,7)中作底料,然后分别用1吨丙烯,通过活化剂缓冲罐(V-204/1,7)冲入三乙基铝,分别用0.5吨丙烯经催化剂加料斗(V-205/1,7)冲入催化剂、硅烷。 热水自热水罐(V-208)由热水泵(P202/1,2)经汽水混合器升温后送至聚合釜夹套内升温,平稳地将釜内物料加热至55-60°C。此时聚合反应开始,即可关掉热水,完成升温过程。反应开始后,在夹套内通入冷却水取热,在压力3.2~3.6MPa,温度75~80℃条件下进行恒温恒压的聚合反应。 反应结束后,聚合釜(R-201/3,5)内未反应的丙烯气化通过聚丙烯沉降罐(V-206/1)过滤粉尘,经丙烯回流冷凝器(E-202/1)冷凝冷却回收到丙烯接收罐(V-207);聚合釜(R-201/6,7)内未反应的丙烯气化通过聚丙烯沉降罐(V-206/2)过滤粉尘,经丙烯回流冷凝器(E-202/2)冷凝冷却回收到丙烯接收罐(V-207)。回收的液相丙烯自流至丙烯原料罐(V-201/1,2)重新使用 反应结束,(R-201/1,2)未反应的丙烯气化后通过铜网过滤器(V-219a/b)过滤粉尘,经丙烯回流冷凝器(E-201a/b)冷凝回收到丙烯接收罐,再送回丙烯计量罐(V-201/1,2)重新使用。 1.1.3闪蒸岗位工作流程 自聚合釜(R-201/1,7)将粉料带压喷入粉料闪蒸釜(R-202/1,7)内,经圆布袋除尘器(V-211)将低压丙烯排放至丙烯气体罐(V-209/1,3)回收;釜内压力达到常压后,开启真空泵(P-203/1,2)抽真空。几分钟后用停止抽真空。开始向釜内冲氮气,釜内压力至。

聚丙烯(pp)的注塑加工工艺介绍

来源于:注塑财富网聚丙烯(PP )的注塑加工工艺介绍 PP通称聚丙烯,因其抗折断性能好,也称“百折胶”。PP是一种半透明、半晶体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强度、绝缘性好、吸水率低、热就形温度高、密度小、结晶度高等特点。改性填充物通常有玻璃纤维、矿物填料、热塑性橡胶等。 不同用途的PP其流动性差异较大,一般使用的PP流动速率介于ABS与PC之间。 1、塑料的处理。 纯PP是半透明的象牙白色,可以染成各种颜色。PP的染色在一般注塑机上只能用色母料。在华美达机上有加强混炼作用的独立塑化元件,也可以用色粉染色。户外使用的制品,一般使用UV稳定剂和碳黑填充。再生料的使用比例不要超过15%,否则会引起强度下降和分解变色。PP注塑加工前一般不需特别的干燥处理。 2、注塑机选用 对注塑机的选用没有特殊要求。由于PP具有高结晶性。需采用注射压力较高及可多段控制的电脑注塑机。锁模力一般按3800t/m2来确定,注射量 20%-85%即可。 3、模具及浇口设计 模具温度50-90℃,对于尺寸要求较高的用高模温。型芯温度比型腔温度低5℃以上,流道直径4-7mm,针形浇口长度,直径可小至。边形浇口长度越短越好,约为,深度为壁厚的一半,宽度为壁厚的两倍,并随模腔内的熔流长度逐肯增加。模具必须有良好的排气性,排气孔深,厚,要避免收缩痕,就要用大而圆的注口及圆形流道,加强筋的厚度要小(例如是壁厚的50-60%)。均聚 PP 制造的产品,厚度不能超过3mm,否则会有气泡(厚壁制品只能用共聚PP)。 4、熔胶温度 PP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 5、注射速度 为减少内应力及变形,应选择高速注射,但有些等级的PP和模具不适用(人地幔现气泡、气纹)。如刻有花纹的表面出现由浇口扩散的明暗相间条纹,则要用低速注射和较高模温。

世界常用聚丙烯生产技术工艺介绍

世界常用聚丙烯生产技术工艺 介绍 世界常用聚丙烯生产技术工艺介绍 发布于2007年10 月10 日| 24 次阅读近年来,世界上气相法和本体法工艺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比例逐年增加,世界各地在建和新建的聚丙烯装置将基本上采用气相法工艺和本体法工艺。尤其是气相法工艺的快速增加正挑战居第一位的Spheripol工艺。根据NTJ 公司称,1997 年以来,世界范围许可聚丙烯新增能力的55% 都是采用Novolen气相工艺,今后气相法工艺还将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除以上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外,原Montell 公司于20 世纪90 年代又成功开发了反应器聚丙烯合金Catalloy 和Hivalloy 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开发成功为聚丙烯树脂高性能化、功能化以及进入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创造了条件,现均已工业化。 目前,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

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和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5 大类。具体工艺主要有BP 公司的气相Innovene 工艺、Chisso 公司的气相法工艺、Dow 公司的Unipol 工艺、Novolene 气相工艺、Sumitomo 气相工艺、Basell公司的本体法工艺、三井公司开发的Hypol 工艺以及Borealis 公司的Borstar 工艺等。 1、淤浆法工艺淤浆法工艺( Slurry Process)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从1957 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 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 工艺、美国Hercules 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 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 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目前世界淤浆法PP 的生产能力

聚丙烯生产工艺

聚丙烯生产工艺 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分子式:C3H6nCAS 简称:PP,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丙烯的生产工艺按聚合类型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气相法、本体法-气相法组合工艺五大类。 一、溶液法工艺 溶液法生产工艺是早期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的工艺路线,由Eastman公司所独有。该工艺采用一种特殊改进的催化剂体系:锂化合物(如氢化锂铝)来适应高的溶液聚合温度。催化剂组分、单体和溶剂连续加入聚合反应器,未反应的单体通过对溶剂减压而分离循环。额外补充溶剂来降低溶液的粘度,并过滤除去残留催化剂。溶剂通过多个蒸发器而浓缩,再通过一台能够除去挥发物的挤压机而形成固体聚合物。固体聚合物用庚烷或类似的烃萃取进一步提纯,同时也除去了无定形聚丙烯,取消了使用乙醇和多步蒸馏的过程,主要用于生产一些与浆液法产品相比模量更低、韧性更高的特殊牌号产品。溶液法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聚合温度高,加上由于采用特殊的高温催化剂使产品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已经不再用于生产结晶聚丙烯。 二、淤浆法工艺 淤浆法又称浆液法或溶剂法工艺,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从1957年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淤浆法工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主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典型工艺主要包括意大利的Montedison工艺、美国Hercules工艺、日本三井东压化学工艺、美国Amoco 工艺、日本三井油化工艺以及索维尔工艺等。 这些工艺的开发都基于当时的第一代催化剂,采用立式搅拌釜反应器,需要脱灰和脱无规物,因采用的溶剂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近年来,传统的淤浆法工艺在生产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保留的淤浆产品主要用于一些高价值领域,如特种BOPP薄膜、高相对分子质量吹塑膜以及高强度管材等。 近年来,人们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淤浆法生产工艺使用高活性的第二代催化剂,可删除催化剂脱灰步骤,能减少无规聚合物的产生,可用于生产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产品等。目前世界淤浆法PP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3%。 三、本体法工艺 本体法工艺按聚合工艺流程,可以分为间歇式聚合工艺和连续式聚合工艺两种。 1、间歇本体法工艺:间歇本体法聚丙烯聚合技术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的生产技术。 间歇本体法工艺优点:生产工艺技术可靠,对原料丙烯质量要求不是很高,所需催化剂国内有保证,流程简单,投资省、收效快,操作简单,产品牌号转换灵活、三废少,适合中国国情等。 间歇本体法工艺缺点:生产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装置手工操作较多,间歇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原料的消耗定额较高;产品的品种牌号少,档次不高,用途较窄。

聚丙烯工艺介绍

工艺 2.1工艺设计基础 2.1.1 生产能力、产品方案和操作弹性 (1)设计能力和操作时间 a) 聚合 生产能力: 20万吨/年(按均聚物考虑) 反应器台数: 3台(1台预聚合反应器, 2台串联的环管反应器) 年操作时间: 8000小时 b) 挤压造粒:一条生产线 设计能力:28吨/小时,按均聚/抗冲产品按MFR<1.0g/10min考虑 33吨/小时,按均聚/抗冲产品按MFR≥1.0g/10min考虑 35吨/小时,按均聚/抗冲产品按MFR≥70g/10min考虑 c) 包装码垛:三条全自动生产线,包装生产线采用轨道可移动式。 每条生产线包装能力: 1200袋/小时,每袋25kg。 码垛能力: 1400袋/小时,每袋25kg。 d) 产品装运:两种装车方式。 使用槽车装运散状聚丙烯粒料。 使用叉车、托盘方式装运袋式包装聚丙烯粒料。 一周生产7天,每天两班,每班8小时。 (2)产品方案 本装置可以生产均聚物(包括高刚性牌号)、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作为预留),产品牌号共103个。 a)均聚物 56个牌号 其中:挤出热成型:10 注塑: 12 纤维: 17 BOPP膜:13 流延膜:4

b)无规共聚物 21个牌号(预留) 其中:流延和管式膜:6 BOPP膜的热封层:3 挤出和吹塑:4 注塑:5 流延膜(Clyrell牌号):3 b)高抗冲共聚物 26个牌号(预留) 其中: 适用于全部应用领域: 23 专用TPO牌号:3 (3)催化剂 主催化剂: ZN-GF2A(生产均聚物) ZN-M1(生产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 ZN-127L、ZN-101、ZN-104、ZN-126 (生产高刚性、高抗冲 等专用牌号) 助催化剂:三乙基铝(TEAL) 给电子体(Donor C) 给电子体(Donor D) (4)装置操作弹性 从单体净化单元到干燥单元的操作弹性围:70-120% 反应器操作压力围:3.4-4.5MPag 后续关键设备挤压造粒机组的操作弹性围:60-140% 2.1.2 装置组成 (1)装置工段组成见下表: 表2-1-1装置工段组成表

编织袋及其加工工艺

塑料编织袋是以聚丙烯(PP)为主要原料,经过挤出、拉丝,再经织造、编织、制袋而成。PP是一种半透明、半晶体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强度、绝缘性好、吸水率低、热就形温度高、密度小、结晶度高等特点,是制成编织袋的主要原料。改性填充物通常有玻璃纤维、矿物填料、热塑性橡胶等。塑料编织袋的使用范围很广。就目前来说,塑料编织袋的主要用于农产品包装、水泥袋包装、食品包装、岩土工程、旅游运输、抗洪物资等。编织袋主要有塑料编织袋(无复膜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以及各种编织布等三类。塑料编织袋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编织布通过印刷,切割,缝制,成为编织袋。依据所用的设备不同,可先切割后印刷,也可先印刷后切割。自动切割缝纫可连续完成印刷,切割,缝纫等工序,也可制成阀口袋,放底袋等,对于平织布可进行中缝粘合后制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将编织布,涂复料和纸或膜,进行复合或涂复。得到的筒布或片布,筒布可以进行切割、印刷、缝合、制成普通的缝底袋,也可以打孔、折边、切割、印刷、缝合,制成水泥袋,得到的片布,可以中缝粘合,印刷,切割,糊底,制成糊底袋。也可以焊接,卷取,制成篷布、土工布。平织布可以涂复或不涂复生产篷布,土工布等,圆筒布也可以破幅后涂复或是不涂复生产篷布或是土工布等扁丝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主要分四类: ⑴..物化改性指标。主要有共混改性、混配比、功能助剂添加比、废旧再生料掺混比; ⑵.物性流变指标。主要有牵伸比、吹胀比、牵伸比、回缩比;

⑶.机械性能指标。主要有拉断力、相对拉断力、断裂伸长率、线速度、线密度偏差; ⑷.公差尺寸指标。主要有扁丝厚、扁丝宽等 内衬袋工艺聚乙烯物料经挤出机加热,熔融塑化稳定挤出;通过机头挤出成圆筒型薄膜;通入压缩气吹胀,形成管泡;由冷却风环冷却定型,牵引入人字夹板折合;经牵引辊、传动辊至收卷辊;最后进行切割、热合工序完成内衬袋的生产,最后进行套袋。 生产扁丝用纯聚丙烯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还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高压聚乙烯、碳酸钙和色母料等。加入少量的高压聚乙烯,可以降低挤出过程中料流的黏度和熔化速度,流动性增加,改善扁丝和编织袋的韧性、柔软性,保持一定的断裂伸长率,使之改善聚丙烯的低温冲击性。 接枝聚丙烯加入,可以降低加工温度、压力。提高材料的流动和粘接性,更可以提高拉伸强度。碳酸钙的加入,可以改变透明、不透光的缺陷,在减少在拉伸、编织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有害静电,增加印刷商标图案的油墨附着力,降低成品在存放过程中的自然收缩和降低成本。

塑料编织袋扁丝工艺指标

塑料编织袋扁丝工艺指标 编织袋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扁丝,其决定编织袋基布的质量,以下是扁丝的相关知识! 塑编行业简称:扁丝,也有称为切割纤维,它是生产塑料编织物的基本材料,扁丝由特定品种的聚丙烯,聚乙烯树脂经熔融挤出成膜,然后,纵向分切成条,诸条同时加热牵伸取向后定型,最终卷绕成扁丝纱锭,供织造编织物. 扁丝工艺包括:原料改性,共混,着色,填充,配制,防老化,防降解问题,挤出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调节控制及挤出过程的流变行为,功耗,产率问题,牵伸过程的牵引比,吹胀比,牵伸比,结晶冷却,取向,热处理定型问题,卷绕过程中的成型及纱锭的质量检测等技术问题. 扁丝工艺,又称造纱工艺,它是塑料编织物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扁丝生产工艺方法按成膜方法分有两种,管膜和平膜,按成膜后冷却方式分有,空冷,水冷和间冷,按牵伸加热方式有热板,热辊,热风,按纱锭卷绕成型分有,集中摆线卷绕,单锭力矩电机卷绕,磁力矩卷绕. 一、扁丝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主要分四类: 1.是物化改性指标,主要有共混改性,混配比,功能助剂添加比,废旧再生料掺混比. 2.是物性流变指标,主要有牵伸比,吹胀比,牵伸比,回缩比. 3.是机械性能指标,主要有拉断力,相对拉断力,断裂伸长率,线速度,线密度偏差. 4.是公差尺寸指标,主要有扁丝厚,扁丝宽等. 二、.改性混料比及百分率: 扁丝生产工艺方法按成膜方法分有两种,管膜和平膜,按成膜后冷却方式分有,空冷,水冷和间冷,按牵伸加热方式有热板,热辊,热风,按纱锭卷绕成型分有,集中摆线卷绕,单锭力矩电机卷绕,磁力矩卷绕.扁丝原料中常添加一些改性剂或是功能母料及废旧再生料等,可用两种指标. 1.混料比,某添加组分和主要原料的重量比例称混料重量比. 2.添加百分率,某添加组占总体各组的重量百分数,称添加重量百分率. 3 流变牵引比,吹胀比,牵伸比,回缩比: a 牵引比是挤出膜牵引速度与从膜口挤出速度之比,它不仅用于平膜,也用于管膜,通过控制牵引比,使膜在牵引方向上略有取向作用.牵引比的控制是控制挤出膜冷却后的厚度唯一有效的手段.因为一台挤出机的模口间隙基本固定,调节量较小,一般情况下,牵引比保持在4-8为宜. b.吹胀比,吹塑时,管膜吹出的膜泡直径和原来的模口直径的比,叫吹胀比.显然平膜没有吹胀比问题.从理论上看,吹胀比越大,则薄膜的横向拉伸定向作用越好,拉伸强度越好,但实际上产中不能太高,以免引起蛇形摆动,均匀程度下降,膜厚不等,出现皱褶等.一般情况下吹胀比控制在2.0-3.5之间,最大不超过8位宜. c.牵伸比,扁丝牵伸时,单位长度分割丝(坯丝)所牵伸的长度倍数,或者描述为牵伸(二牵)速度与牵引(一牵)速度的比值为牵伸比.牵伸比是扁丝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指标.牵伸比也称牵伸倍数,拉伸比.扁丝的牵伸是在熔点温度以下进行的单向拉伸,拉伸过程是取向过程,以便扁丝获得高强度和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一般情况下,牵伸比控制在4-7倍,特殊需要的扁丝,牵涉比柯达11倍. d.回缩比,是指扁丝牵出速度和牵引速度的比值.从生产工艺需要上看,牵出速度要低于牵引速度,给边丝二次加热定型一个回缩量,使扁丝内应力消除,获得较强的拉力和优良的伸长率.回缩比,又称定型比.一般情况下,回缩比在0.96-0.99之间. 三、扁丝线密度,相对拉伸负荷,断裂伸长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