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分析

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分析
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分析

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分析

摘要: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构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河流水

一旦被污染,不仅会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影响着城市功能

的正常发挥。如何解决城市河流水质污染问题,恢复河流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已然成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入手,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及修复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城市河流水污染问题越发

严重,已开始严重影响河流周边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势在必行。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

河流功能发挥,更影响了居民生活,受到河水臭味影响后,人体会出现消化功能

衰退、精神烦躁不安、呼吸障碍等现象,治理城市河流污染刻不容缓。

1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

制约,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排放并不能同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严重地污

染了河流,不但影响了河流的水质,还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更为严重地是影

响了水体的安全,使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严重损害。

1.2 工业废水的排放

工业废水的排放是城市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虽然国家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

考虑,对产生的工业废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偷排、漏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没

有经过处理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直排放入河流,河流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

1.3 农业污水的排放

农业污水的排放主要是指在农村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体表

现为化肥、农药的流失,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尿和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

河流,成为日益严重的污染源。

1.4 雨水污染

雨水要主是指初期雨水污染.初期雨水淋洗大气后,再经冲刷道路、建筑物

以及废弃物等.常含有NO2、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病原体等污染物.径流至水体,会加重城市河流的污染。

2 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2.1 物理防治法

(1)禁止污水排放,清理河底淤泥。

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例如严禁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中,减少河流污染来源,减少城市河流的负担,这对于提高城市河流的自净能力具有

重要的作用。有必要时应当实行河流配水工程,加强城市河流网络的循环,提高

河流的自净能力。防止污水随意排放是河流治理的关键,因此应当加强环境法律

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要加强对河流的自动化监控,对于继续

排放污水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严厉地处罚。此外,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原因是由

于河底淤泥的污染,水底的污泥由于雨水自流等将城市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带进

了河流中,同时淤泥中还有一些富有机物等,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何志印 【摘 要】:以昆明市玉带河—篆塘河生态治理为例,介绍了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针对治理河段岸边用地紧张状况,提出了充分利用河底空间资源,在河道内设置子河槽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思路,既达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丰富了河道景观,也节省了城市土地资源,减少了由于河道治理产生的拆迁工程量,同时给河道水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健康河道的理念。 【关键词】:用地紧张,河底空间资源,子槽,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1. 玉带河—篆塘河概况 玉带河—篆塘河是盘龙江支流,流经昆明市中心,是滇池重要入湖河道之一。目前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内寸草不生,水生动物、植物完全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消失,也对滇池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玉带河—篆塘进行河截污和水环境治理,是减轻滇池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中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玉带河—篆塘河治理段全长3.29km ,其中明河段全长1.16km ,暗涵段全长2.13km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截留全部入河污水口及部分初期雨水至污水处理厂,明河段护岸重建、水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对入滇池河道治理项目非常重视,除截污外,特别对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玉带河本次需要重点治理的明河段,东起土桥,北至鸡鸣桥,全长908m 。该河段位于昆明市市中心,人流量大,沿岸有小区、医院、宾馆等,大多建筑紧邻河岸,拆迁难度很大,基本没有放缓边坡的可能(图1、图2)。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城区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 图1 玉带河现状图(一) 图2 玉带河现状图(二) 2. 方案设计 2.1 生态修复目标 根据健康河流的概念[1]:河流在满足基本水量的前提下, 具有稳定的河道、适度的洪水、清洁的水质、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和持续的造物能力等。玉带河的生态治理, 受到众多条件

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摘要:本文从城市河道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城市河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城市河道发展新理念的探索与总结,指出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城市河道从单纯水利建设到综合性城市景观河道的转变的必然性及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利建设;生态;转化;新理念;城市新形象;个性。 引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迅速确立打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目标,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 对于城市中的水利建设——河道,在城市大发展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不仅需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使城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完成水利建设主动适应发展需要的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并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赋予更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个性化定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成为城市展示的新名片,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 一、城市河道的历史 在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有着城市文化的积淀,在传统城

市建设史上,水的布局及其周围环境的配置一直是被重视的。水利在城市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市并且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城市古代水利建设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昆明湖,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又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人工水库。据《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载;疏挖昆明湖的目的,在于“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显然这是按平原水库来设计的,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通惠河漕运用水和扩大海淀一带稻田用水的目的。但是,皇帝并不仅仅是要求达到上述目的而已。乾隆自己说:“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台缀?”(见《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这个设计指导思想,又明确地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施工中,将明代古迹龙王庙加以保留,使其成为湖心岛,并从龙王庙迤东建十七孔桥与湖东岸相连;又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模式,修建西堤,沿堤也建了不同风格的西堤六桥;湖南则配置了绣漪闸,成为长河的起点。水库建成后,与瓮山的建筑群谐和辉映,俨然一座皇家园林出现了。 2、把堤防绿化美化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北京古代城区水道的堤防绿化历来颇有讲究,特别是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象玉河桥东西岸都广植柳树,垂荫水面,明人有诗说:“风飘河上垂垂绿,烟锁桥边濯濯轻”(见(宸垣识略))。玉渊潭堤岸有“万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一 建筑 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 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 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 憩的建筑。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所以生态化

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 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邓硕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对人类:概括下来大致是人们的耕作方式、聚落结构、具体生活习惯。耕作方式——在平整土地上(主要是平原0-200m)一般采取大片、范围广的耕地,而面对相对破碎的平整地形(江南水乡那样的水网密布,土地相对破碎)采用小块、分片的耕地形态(还有很重要一点多为水田),崎岖的丘陵或山地上,只要坡度适宜就可以开垦梯田,扩大有效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 聚落结构——大江大河的三角洲这就不说了,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优点不少。另外,山区聚落沿着山谷条形、零散分布,或是集中于山区某一相对平整之处。在山区的人们在建房时还需注意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居山涧,择高而居。 具体生活习惯——大概就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了。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没有当二个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人类只有地球一个生活的环境,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山地,平原,盆地,丘陵,什么地方都生活的人类。 我来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比较一下。我选择了两个地方作为背景。一个是珠穆朗玛峰,和中国的四川盆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达到了8858米,我们可以爬上去,可是在峰顶,我们无法生活,只能在上面停留,上面十分的冷 再说四川盆地,那里生活着很多人,那里就可以生活,可是那里的气候就不一样了,那里时候十分潮湿,那里人喜欢吃辣椒。 这两个地方有着较大的差别。 ·总述 黄河、淮河两岸确实南北差距很大。那么让我们把视野向南,看看长江两岸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记得,上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上海人找对象,第一个要问的就是:他家是苏南的,还是苏北的?曾几何时,“苏北”就是贫困的代名词。不用看地图,长江两岸也是南富北贫。长江中游武汉以东,江南岸有鄂州、黄石、九江、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上海等大中城市星罗棋步,江北岸仅仅有黄冈、安庆、扬州、南通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发达程度远远不如江南。武汉三镇虽然横跨长江,但是作为湖北省政府驻地的武昌却是座落在长江南岸。 最北的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国界线,江西(南)岸的城市(镇)有漠河、呼玛、黑河、逊克、嘉荫、同江、抚远,江对岸的城市大概只有海兰泡(布拉格维申斯克)和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在未经严格考证的情况下,大致可以认定南岸比北岸发达。如果说黑龙江两岸的比较有些证据不足的话,它的支流松花江两岸的情况则完全是一边倒:南岸有哈尔滨、佳木斯、富锦、同江,北岸几乎没有城市。 二.举例说明 1. 江西赣州: 赣州又称赣南,是江西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约占江西总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赣州处于武夷山脉、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交汇地带,属亚热带的南缘,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等特点。既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又存在旱、涝、低温等对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因素。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摘要: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流具有的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河流是发挥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河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 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河流或穿城而过,城市或滨水一侧。在远古时代河流就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河流成为了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仅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净化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 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河流与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城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创建一个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河流本身所具备的物质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城市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1河流与城市水源 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许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业用水)已达到100L/d·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用水量从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资少,稳定性高等诸多优势。城市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类工业用水从就近的河流中解决,也具有明显低成本、高稳定的优势。地下水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卫生性、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补给量仍来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均会影响到地下水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尽管人类可以远距离调水,但是伴随而来的将是高的供水成本。可以预见,河流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河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河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业化进程也随之迅速发展,人口也增加迅猛,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河流的污染情况与人口的关系比较密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点,积极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彻底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水污染;环境污染;污染防治;管理 概述 目前,我国的水体污染便得越加严重,多数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近三四十年,国家已经制定和颁布和很多相关的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过这种污染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特别有效的管控。有些河流流经城市会遭到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大部分的污染物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生活和工业垃圾等,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机污染物。上述这些污染物质导致这些内河会呈现比较严重的有机污染,这种现象在大型的城市更加明显,这样便会使得河流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一旦这些河流受到污染,势必会对我们的饮用水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居民的饮水安全与健康也带来隐患。 1、河流水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河流已经受到绝大多数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这种污染日益严重。环保相关部门在全国的几百条河流做质量测试与评估工作,特别是一些经过城市的河流,污染更是严重。数据表明,类似的城市河流已经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即四类水和五类水。在我国47个环保重点监测断面中,有百分之29属于五类水。海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是全国水质最差的几个河段。黄河流域与松花江流域的水体质量较差,而珠江,长江水体质量总体良好。 2、河水污染成因分析 2.1自然河流的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质量差 自然河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其容量以及水体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些因素主要涵盖: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拦水大坝上游水库等。并且,一些城市由于管理和治理不善,很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任意过量排放,造成一部分河流失去可使用的价值。这些污染中,有机物造成的污染会使得好氧微生物快速分解,这就需要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一旦河流被污水污染,那么其中含氧量会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2.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 张雅卓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目标从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单一目标定位发展成为既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又改善水质污染、重塑滨水景观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的多目标定位。基于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多目标定位,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截污纳管、引清调水、清淤疏浚的物理治理,驳岸处理、湿地营建、滨河景观的景观治理,以及生态浮岛、食藻虫技术、水体鱼草贝共生生态体系、滤食性鱼类投放的生物治理三方面,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城市河道多目标定位的可持续性维持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生态浮岛;河道景观;生物治理 中图分类号:T V85;X1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1408(2009)0620032206 收稿日期:2009203204 作者简介:张雅卓(1979—),女,硕士研究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河道治理的目标从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单一目标定位发展成为既修复行洪排涝功能,又改善水质污染、重塑滨水景观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的多目标定位。城市河道整治涉及水文学、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环境生态学、建筑景观学等多学科多种知识层次架构体系的融汇,是多种整治方法和途径结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多目标定位,分析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物理治理、景观治理、生物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城市河道多目标定位的可持续性维持和发展的方向,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在相关工程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11 行洪排涝的功能性问题 首先要保证河道行洪排涝的安全问题,以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的规划要求。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许多河流的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窄,致使行洪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洪水泛滥的机会,故在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中,对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满 足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河道内阻水障碍物的设置也是影响行洪排涝功能的又一因素,人工河滩内建筑物、河道围堰、水中弃置物等阻水障碍物均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人为诱因。 112 河道水质问题 河道水质问题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滞后,致使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同时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岸边,造成水体及土壤的污染,尤其是到了夏季,随河水漂流的污染物使污染面积扩大。当水质问题严重时,水体呈现浑浊、透明度低、臭气弥散、富营养化明显、水华现象产生、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甚至近乎灭绝等状态。严重影响了河岸生态平衡、景观价值及居民视觉感观和生活质量。 113 滨河景观观赏性问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在需要层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杨清玲 准考证号: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2016年09 月07 日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从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能够有效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目录前言……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二)深圳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匮乏 2.水源水质状况 二、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小河径流小,自然净化能力低。 (二)规划建设局部与河流协调不足 (三)跨界河治理不同步 (四)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五)长期排污致底泥污染引发内源污染 (六)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薄弱。 (七)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废水排放监控

(三)综合整治河流水环境 (四)强化污染源整治,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五)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前言 对人们来说,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是人们生存下去必备的基本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的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因为工业化城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出现十分严重的水污染。所以,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水资源,培养居民的净水观念。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 深圳市河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以海岸山脉和羊台山为主要分水岭,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河流水系的分布和走向,小河沟数目多、分布广、干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个特点,整体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系、东江中下游水系和粤东沿海水系三个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西部和西南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西乡河和茅洲河。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8T11:28:25.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赵雪枫 [导读]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广州贝山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城市的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对于城市河流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工作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结合国外乡镇河流治理措施和现状进行分析,有效的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深度强化河流生态保护和河流附近环境保护区域的建设,促进我国城市河流环境保护的发展;例如:在江浙上海等河流临近区域进行合理的保护带修建工作,推行“循环型治水”策略,结合每个城市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河流保护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河流修复在不断开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但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河流治理修复的认识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河流自身水文水质特点各异,各种治理技术适用条件不同,所治理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相差甚远,所以实际工程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河流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修复方案。 城市河流水环境是城镇居民用水保证的基础,因此要积极保护城镇河道以及河道周边的水资源环境,从而维系整个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城镇的建设。城镇河道治理工作中缺乏实际性的工作规划,因此要维护河道环境建设,要积极从专业管理技术入手,对我国城镇河道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充分保证城镇河道治理的进程。 2河流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经实地探勘,城市河流污染源主要以下几类: 2.1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是直接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各个城市积极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污水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或一级B标准,大大削减了生活污染源对河流的影响。但由于出水量大,尽管能达标排放,其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对所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贡献较大,影响河流水质达标。 2.2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内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在近年来迅速提高,畜禽养殖产业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畜禽养殖户自身的污染治理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及其他保障措施,存在部分养殖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法过于简单,无沼气利用工程配套;个别小型养殖场由于场地限制,直接往河流排放养殖粪污,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 2.3地表径流污染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不透水表面的面积不断增加,其表面上富集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地表径流的污染也引起了重视。国内老城区大部分仍是雨污合流制的管网系统,内河流承担一定的防洪排涝作用,在降水的过程中,这些携带着多种污染物的地表径流通过雨水管汇入内河流,也是导致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4工业污染源 目前各城市主打工业化城市,城市内有许多大型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内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随着轻工业的逐步发展,小作坊也在逐步兴起,部分小型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偷排乱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河流污染进一步加剧。 3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3.1水力学技术 水力学技术主要是指引清调水、水力造流,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通过引水冲污稀释污染水体,加快污染水体流动,加强水体的自净工程,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体流动性的增强对底泥与水相界面物质交换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强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对底泥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力造流引起水流扰动,可以促进氧的传递和扩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氨氮降解效果提高。 目前,许多城市内的小型河流,一般采取引水冲淤的方式改善水质,引水一般为湖泊换水,污水厂的中水等,效果比较显著。 3.2物理技术 溶解氧在河水自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向河流水体充氧,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提高水体中耗氧微生物的活力,以改善水质。针对污染严重河流采用低强度连续曝气,效果明显,并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对河道水体进行处理,可基本消除河水臭味,有利于恢复下游的生态环境工程,提高自净能力。 疏浚污染底泥是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消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的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底泥疏浚曾是发达国家修复河道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底泥疏浚使用后水质效果改善明显但是因为其成本较高具有一定局限性。 3.3化学技术 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等,从而使污染物得以从底泥涌分离,或降解转化成其他无毒的化学形态。具体做法包括:混凝沉淀、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化学方法的暂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十分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使用成本较高,常作为一种协助技术或应急控制技术。 3.4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复合酶污水净化技术。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指向污染的水体中经过筛选的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种,以降解过量的污染物,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投菌法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我国在河道治理等工程应用中,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菌剂,不仅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阅读:6922013-03-11 15:05 标签: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滨水景观河道景观设计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不少城市造成极大的“城市内涝”压力。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聚集程度提高,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的工作迫在眉睫。国外很多城市也遭遇过暴雨侵袭,但完善的城城市排水系统使之避免或减轻了雨水灾害。现代意义上的排水设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排水理念和系统设计更胜一筹,如果将城市河道的功能与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美国模式城市河道治理——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加强立法防内涝 风靡一时的《侠胆雄狮》,讲述了一段人狮与美女之间美好感人的爱情故事,文森特就居住在美国纽约设施齐全的下水道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在这个城市河道规划中,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河道功能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经济效益与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 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 巴黎模式——地下建庞大地下河道世界,细节河道景观 设计令人倾心 “你看过电影《悲惨世界》吗?主角冉·阿让在巴黎下水道里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巴黎现代化的系统地下排水工程的开建比伦敦早 6 年,比柏林早20 年。它是最早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效果的分析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 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 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

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4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时教法分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标解读 1.理解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出示世界最早的城市分布图,并提出问题: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在哪里?为什么大都沿河布局?我国最早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黄河流域?以上地方有哪些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导入新课——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两部分。是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首次结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本知识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多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以现实材料为背景进行命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76-8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1; ②看教材P80-8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79图4-1-7的解读,讲解“探究1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总结方法规律。←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4。 步骤7:教师通过【例2】,讲解“探究2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自然因素”,总结方法规律。→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9: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 录入者:1 | 时间:2006-11-05 09:26:09 | 作者:未知 | 来源:未知 ]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汤建中转贴自:汤建中点击数:139 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河流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和舟棹交通之利,对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从60年代起,西方国家分别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较滞后,但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城市河流的污染已严重到刻不容缓进行治理的地步。总结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城市河流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城市河流的污染特点 1.1 生态系统复杂城市河流往往是整条河流的某一河段,作为自然流域的一部分,它参与整个水文循环过程。在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河流呈现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和对水环境的破坏力度不断增加,使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日益遭到人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河流也就成为两种生态交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影响特别大的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明显退化,以致有些河流不但鱼虾绝迹,连水草亦很罕见。 1.2 污染类型齐全据估计,全世界各城市地区每年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5000亿吨以上,使城市河流污染类型十分齐全,主要包括: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病毒细菌污染、热污染等。 有机物又可因其污染后果,分为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酚类化合物等类型。需氧污染物是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因其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而称为需氧污染物。它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中的植物营养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的粪便以及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它们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酚类化合物主要来自冶金、炼焦、塑料、石化等行业的工业废水,酚有毒性,可使人和水生动物慢性中毒。重金属污染指工厂、矿山排放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有汞、镉、铬、铜、铅、锌等。重金属污染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日本的“水俣病”。1959年,九州西岸的小城市水俣,一些居民食用了受由当地化工厂排放的含汞废水所污染的鱼而诱发了一种特别痛苦的不治之症——水俣病,死亡150多人。另外,神通川流域因金属矿业公司排放的含镉废水,引起32位沿河居民死于骨痛病。因工业中酸碱应用十分广泛,酸碱及无妨碍水体的自净机能,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生长,废酸废碱能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机盐污染也很常见。. 还能腐蚀船舶和水工建筑。城市的生活污水,制药、洗毛、屠宰等工厂和医院排放的废水,含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能传播疾病,甚至致癌。热污染指工厂向水体排放的高温废水,如热电站冷却水,它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莱茵河和阿勒河的汇合处到德荷边境的区段内,1970年共有19个原子能电站,1500万千瓦装机容量,1985年增35座电站,4300万千瓦装机容量,每秒钟往莱茵河排放15000兆千卡热量,造成严重热污染。此外,莱茵河及其支流还因核电站、原子能研究所、放射性元素再生装置、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和医院等机构较为集中,存在着核污染威胁。美国的三哩岛和俄国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发生过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核污染。 1.3 污染源数量多、密度高,污染危害严重城市河流的污染源以点污染为主,但由于污染源数量多、密度高,彼此既相独立,又互联成网,虽以点污染形式出现,实际上形成与河系相应的网络状面污染。与非城市化地区相比,城市河流的污染十分严重。在未治理之前,泰晤士河、特拉华河、塞纳河等许多国际著名的城市河流,都成为城市排污的臭水沟。如东京的多摩川、莫斯科的莫斯科河接纳的污水比河流流量高出1倍多。因此,使河流常年黑臭,鱼虾绝迹,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英国泰晤士河可以作为危害严重的城市河流的典型。18世纪,泰晤士河曾是世界著名的鲑鱼产地,香鱼、银鱼、鳝鱼的捕获量也很大。自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泰晤士河水质迅速恶化,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流之一。从伦敦到格雷夫赛河污染尤为严重,河水中不含氧气,水色墨黑,伴有臭鸡蛋味,河中水生生物和水鸟基本绝迹。1832~1886年间,伦敦曾4次流行霍乱,均与饮用水源遭到污染有关。仅1849年的一次霍乱,就死亡14000余人。 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以泰晤士河为例泰晤士河曾是世界上污染最早、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河流之一,经10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本世纪60~70年代的高强度治理,成为收效最显著的河流。80年代的河流水质,已恢复到17世纪的原貌,达到饮用水标准,100多种鱼类重返泰晤士河,连名贵的鲑鱼也可年产10万尾以上。泰晤士

地形河流对人类活动、城市的影响

2-6.运用地形图,如何分析地形、河流与当地人类活动、城市分布的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观察讨论【展示】 提问: 1.中南半岛以哪两种地形为主? 2.山脉大致呈什么方向延伸? 3.在p19页中南半岛地形图上自西 向东依次找到伊洛瓦底江、萨尔温 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并用笔 描粗。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请你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总结:对地形特征的说明要从 地势和种类两方面说明,请你从这 两方面总结该地地形特征。 延伸拓展: 1.读图回答该地多山的原因 2.判断那幅图显示了河流上游, 那幅图是下游,上下游有何区别? 【回答】 1.山地和平原 2.南北方向 中南半岛有许多南北延伸 并列分布的山脉,山脉之 间有很多河流从北向南流 向海洋。 特征:地势北高南低,地 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 山脉隆起。 上游河道狭窄,峡谷幽深, 水流湍急,下游河道宽阔,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培养学生读图 分析的能力,学 会分析区域地 形特征的方法。 明确地理事物 的分布和成因, 即在哪里、有什 么、为什么。

3.人们对河流上下游的利用上有何利弊?上游 利:水力、林木资源丰富。 弊:地势陡峭,交通不便。 下游 利:地形平坦,灌溉便利, 水运养殖条件好。 弊:地势低洼,易发洪涝。 讨论明确河流 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分析 讨论 展示:东南亚人口分布图 提问:对照地形图回答,中南半岛的人 口主要分布在何种地形上,为什么? 展示: 提问:中南半岛上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完成p20页图上所得: 河流为城市提供,沿岸地形平坦,和便利,农业发达。 河流的和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沿河分布是城市分布的普 遍规律。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三角 洲人口稠密,那里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城市沿河分布,多分布于 河流下游三角洲。这里水 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 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水源 交通灌溉 供水运输 锻炼学生运用 地图能力,说明 地形、河流等自 然条件对人口 和城市分布的 影响。 拓展练习,巩固 所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