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发展特征及趋势

上海人口发展特征及趋势
上海人口发展特征及趋势

上海人口发展特征及趋势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在全市居民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机构队伍组建、方案设计、地图制作、户口整顿、摸底调查、现场登记、质量抽查、快速汇总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工作。本次普查摸清了上海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生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情况。一、人口规模突破2300万“六普”资料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10年共增加661.15万人,增长40.3%,高于同期全国人口5.8%的增长水平。、外省市来沪人口成倍增加年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897.7万人,与“五普”相比,增加591.96万人,增长193.6%,年均增长11.4%。年来,上海人口增量中,89.5%来自外省市流入,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上海常住人口比重由“五普”的18.6%提高到39%(见图1),每5个上海常住人口中就有2个是外省市来沪人员。图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比重“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在沪居住的境外人口达20.83万。2、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转正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流入超过人口流出而引起的增长。2010年外省市来沪居住人员

达897.7万人,而上海户籍人口到外省市居住的只有14.29万人,人口流入明显大于流出。这是近10年上海常住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自然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由于上海常住人口中青年人大量增加,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岁)从五普的128.88万人上升至253.23万人,10年增加近1倍,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五普”的-0.3‰转为2‰。二、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延缓普查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1870.5万人,占81.3%,同“五普”的76.3%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从12.3%减少到8.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同“五普”基本持平,反映社会负担情况的指标抚养比相应下降(见图2)。图人口年龄构成1、外来青年人迅速增加,延缓了本市老龄化进程在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897.7万人中,有589.56万人集中在15-39岁的年龄段,占65.7%。在这一年龄段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人口比重为56.9%,多于户籍人口。大量外来青年人的来沪,增强了上海人口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20年。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从“五普”的188.03万人增加到233.13万

人,增长了24%,但比重却比“五普”的11.5%降低1.4个百分点,为10.1%,老龄化程度略有下降。2、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抚养比下降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有1756.67万人,比“五普”的1193.92万人增加562.7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由72.8%上升到76.3%,而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则下降3.5个百分点,因此,总抚养比由“五普”的37.4降为31.1(见表1)。表人口抚养比单位:%年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198225.816.442.2199027.021.048.0200016.820.637.4201 011.319.831.1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析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2007-1-10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中国人口网2007-01-11 19:57:04 基本判断: 一、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来之不易。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反弹势能大,维持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 三、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战略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多少?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统计。上海现有53个少数民族(缺阿昌族、德昂族),共有103639人。其中,人数超过万人有回族,人数在千人以上还有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10个民族;人数在百人以上还有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水族等11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上还有黎族、仫佬族、佤族、门巴族、纳西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羌族、高山族、鄂温克族、拉祜族、傈僳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撒拉族、毛南族、赫哲族、布朗族等20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下有基诺族、裕固族、京族、柯尔克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珞巴族、怒族、保安族等11个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 2 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

福建省2006-2020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框架

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综合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按照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布局和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制定并适时调整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人口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体系。 人口发展战略立足于指导性、实用性、全局性、前瞻性。通过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科学把握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和规律,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制定“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预测至2020年人口状况、个别指标延伸至205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一、人口发展态势研究: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生育水平变化。 综合分析和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妇女生育水平。研究各相关因素(如婚姻、避孕、生理等直接影响因素和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治等间接影响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程度,揭示制约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环节。测算、监控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和各地放宽生育间隔控制等生育政策微调对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提出适合小康社会目标的生育政策和战略规划。 2、 2005—205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分 析。 根据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基于多区域预测模型、家庭预测模型,对2010、2020、205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态势进行科学预测。建立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如独生子女和双女户数量)、城乡分布、区域分布等人口数量及结构指标体系 3、人口自然结构及人口社会结构状况 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口社会分层结构等人口结构问题,是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65岁+”5年后将破2亿,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窗口期开启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进行了上述预测。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应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推进的重要改革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完善退休制度,如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属于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但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有分析文章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报告认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27 万人,占比为7%。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人口。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 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 高龄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一个重要的特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1904万高龄老年人。《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8 年,低龄老年人口、中龄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从 6.16%、 3.34%、0.96%左右上升到

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 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 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 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人口总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摘要: 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 关键词: 人口现状影响发展措施发展方向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 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 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三)年龄结构轻 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 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 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 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fa9028590.html,/GB/219457/219506/14633606.html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田雪原 2011年05月09日15:2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由中国社科院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 04&ZD03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和《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人口战略》)专著最终成果。《报告》上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专著于200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实际,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怎样,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关系十分密切。譬如,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休戚相关;如何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与人口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联;如何构建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取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程度等。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的人口学研究方法,给出21世纪主要是21世纪前半叶人口变动与发展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同时通过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交叉研究,对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相关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阐发,提供具有实证研究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努力推进学术创新。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360docs.net/doc/fa9028590.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完整)上海地理高二等级考第10讲人口城市化2016一模

第10讲人口和城市化2016一模 宝山(七)“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 17.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18.“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②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④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奉贤(一)图1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英国 美国 100 80 40 60 20 1850 1890 城市化水平(%) 1920 1950 1970 2000 2010 2030 2050 年 中国 图1

虹口(一)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3.目前,我国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 A.大量增加劳动力B.缓解人口老龄化 C.刺激消费,拉动经济D.减少人口迁移数量 (二)某超市计划在某市开设分店。下图该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表为该市内部各区交通联系状况统计表。 甲乙丙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0 1 0 a 1 1 0 a 1 1 1 b 0 1 0 b 1 1 0 b 1 1 0 c 1 1 1 c 1 1 1 c 1 1 1 d 0 0 1 d 0 0 1 d 1 0 1 说明:甲、乙、丙表示该市的三个区域,a、b、c、d为各区域内的4个小区。表中数据1表示两小区间有交通干线相连,数据0表示不相连。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最新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 战略研究

第33卷第2期2009年3月人口研究 Vol·33, No·2 March 2009 4Population Research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 关键词:教育适龄人口;在校生人数;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改善民生六大重点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3.28亿人①,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新发展阶段。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重点,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本研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剖析教育热点问题,谋划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课题组组长:马力,课题组成员及分报告撰写人:王军平、王俊、桂江丰、张许颖、陈佳鹏、刘中一、王志理、王钦池、 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本论文执笔人: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 ①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基于Leslie矩阵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 问题,可是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却出现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针对近几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特别是自从200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定的降低,为了考虑其以后的人口发展情况,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一定的预测,并评价其合理性。 从种群的方面出发,在种群的Lesli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中国的年龄按阶段分成20组,通过Leslie矩阵建立起他们的相关关系,我们以最近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控制5年内总生育率的倍数来控制每个夫妇所生孩子的个数,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若我国严格采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每个夫妇仅生一个孩子,则50年后我国的人口将为5亿左右,可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 为了提出新的政策,我们通过改变其倍数关系来改变其人口的结构,我们发现当生育率为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左右,也即每个夫妇大约生2个孩子时,从人口数量来看,50年后我国的人数将在10亿左右;而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男女比例也接近于1,老少比也比较合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关于放宽二胎政策的时间,我们通过探索两个不同总和生育率的相关人口变化情况下,发现在2015年对计划生育进行改变,其改变的内容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为10亿情况下,在最近50年里,可以对二胎政策给予一定的放宽。 在模型的检验中,在现行总和生育率与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时,我们通过增大或减小其值时,其效果都不是往老龄化方向发展就是往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的方向发展,所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 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 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 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 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5. 76,提高6.69(见图3)。 图3 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

江苏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

江苏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课题 1、江苏省人口现状及发展态势研究 目标:综合分析江苏省人口发展的现状,科学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建立江苏省人口发展指标体系。 内容: (1)综合分析和评估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人口发展的现状,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及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科学预测江苏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未来10年至2050年江苏省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3)建立江苏省人口发展及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人口发展预报、预警机制; (4)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历程及政策分析。 2、江苏省人口容量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适度人口规模、江苏省人口密集地区的管理、江苏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适度人口规模,探讨淡水、土地、能源、粮食等基本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口高峰时期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居环境等问题。 (2)研究江苏省人口密集地区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3)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3、江苏省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趋势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同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容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人口的影响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劳动就业变动趋势的关系; (2)预测江苏省中长期人口就业趋势,预测江苏省中长期就业人口素质; (3)提出适应小康目标的江苏省就业人口总量及收入、素质指标,提出优化人口产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建议。 4、江苏省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趋势,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 内容: (1)研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城市化发展目标与趋势; (2)研究江苏省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3)研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4)研究适合小康社会目标的江苏人口城市化道路,提出促进城市化、促进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5、江苏省人口素质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标:研究江苏省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研究江苏省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发展战略等。 内容: (1)分析与评估江苏省人口素质现状,研究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2)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江苏省人口素质及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系统分析;

[整理]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作者:翟振武 在人口的变化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注目。从1973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翟振武减缓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如今,经过千千万万计划生育干部的艰苦努力,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却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无论是人口总量的继续扩大,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严峻的挑战。而且,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老龄化还是一对矛盾。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会因此而减慢。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1人口总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矛盾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预测,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见表1)。也就是说,尽管资源在短缺,环境在恶化,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压力在21世纪的前40年,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还要在现有规模上再增加近3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口总量预测的假定条件之一是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1.86左右)。这是一个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条件下的预测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如果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到,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左右,中国刚刚跨入老龄社会的门槛。以后,这个比例呈加速上升状态。2010年为8.38%,比2000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而到2030年以后,老龄人口比例在10年内提高近7个百分点,从2030年的14%快速上升到2040年的20.9%。在全社会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的数量从2000年的近9000万人上升到2040年的2.9亿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0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1.6亿)的2倍。以致近年来,“中国将成为国际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