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2009年度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 )。

A.首要任务

B.中心任务

C.出发点和落脚点

D.衡量标准和决策依据

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 )的关系。

A.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与资源利用

B.加速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C.速度、质量和效益

D.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3.科技、人才和教育,三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可以表述为( )。

A.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B.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C.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

D.科技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关键

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前提,发展是动力,稳定的目的

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基础,稳定是条件

C.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条件,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

5.在衡量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诸多指标中,目前最通行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工农业总产值

D.国民收入

6.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 )的比率。

A.总人口

B.总成年人口

C.总劳动力人口

D.总适龄人口

7.按生产法统计GDP,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 )进行加总。

A.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

B.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

C.所有个人和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D.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

8.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数是( )。

A.消费物价指数(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价格指数(PPI)

D.核心价格指数

9.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分为( )。

A.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B.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C.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D.潜在供给和真实供给

10.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

A.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B.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排他性和竞争性

。”>

1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投资建设项目类别制定相关的调控政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鼓励类项目,简化审批程序

B.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实行总量控制

C.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

D.对淘汰类项目,要求限期整改达标

12.按照我国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在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成果中,需对资本金筹措情况做出详细说明的文件是( )。

A.项目建议书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初步设计

D.施工图设计

13.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方式分为( )。

A.公开招标和封闭招标

B.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C.普通招标和特殊招标

D.直接招标和间接招标

14.根据我国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承包单位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方完成

B.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可以采取分包方式完成

C.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D.禁止承包方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15.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原则上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

B.《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主要依据之一

C.《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D.《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16.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代建制”的适用范围是( )。

A.国有单位投资项目

B.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C.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

D.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项目

17.财政政策工具不包括( )。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债回购

D.公债发行

18.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 )。

A.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B.增税、减少财政支出

C.增税、增加财政支出

D.减税、减少财政支出

19.在增值税类型中,允许纳税人从计税依据中将外购固定资

产价款全部扣除的是( )增值税。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分配型

20.我国成品油消费税实行的是(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累退税率。”>

21.我国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其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A.25%

B.20%

C.15%

D.10%

22.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是免税法和( )。

A.退税法

B.抵免法

C.折让法

D.递延法

23.同业拆借市场是指( )之间的短期资金调剂市场。A.同类企业

B.商业银行

C.金融机构

D.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24.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属于( )市场。

A.债券

B.场内交易

C.场外交易

D.期货

25.期货交易的对象是( )。

A.商品

B.掉期合约

C.标准化合约

D.远期合约

26.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B.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保进经济增长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D.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实现物价稳定

27.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

A.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

B.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银行备付金

C.再贴现、银行备付金和公开市场业务

D.银行备付金、信用配额和存款准备金

28.关于我国再贴现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四个月

B.再贴现是金融机构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以贴现的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

C.再贴现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

D.再贴现利率降低,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

29.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由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具有( )。

A.法令性

B.指令性

C.指导性

D.强制性

30.我国区域规划是以( )为对象编制的规划。

A.特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B.特定流域范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C.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D.特定领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3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次分为( )。

A.国家级规划、部委级规划、行业规划

B.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C.国家级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地(市)级规划

D.国家级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

32.我国规定,各级各类规划之间要保证衔接,有关政府部门应在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反馈衔接意见。

A.10

B.20

C.30

D.60

33.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量化指标分为( )两类。

A.指导性和指令性

B.预期性和约束性

C.预期性和指导性

D.导向性和强制性

34.保险的作用是()。

A.转移风险

B.防止风险

C.对冲风险

D.减少风险

35.“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 )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A.和谐社会

B.小康社会

C.富裕社会

D.民主社会

36.“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石化工业布局调整的方向是( )。

A.专业化、集约化、接近原料地

B.综合化、集中化、接近消费地

C.大型化、综合化、外向化

D.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

37.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任务包括( )。

A.加快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

B.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C.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D.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38.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

A.2%

B.3%

C.4%

D.5%

39.“十一五”时期,我国增值税改革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 )。

A.消费型转为收入型

B.消费型转为生产型

C.生产型转为收入型

D.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40.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主要措施是( )。

A.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B.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C.整合政府投资

D.控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

41.“十一五”期末,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5亿吨标准煤,在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排名(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2.“十一五”时期,加快我国油气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

B.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拓海域、挖潜南方

C.挖潜东部、稳定西部、开拓海域、发展南方

D.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

43.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核电生产目标是,到2010

年核电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达到( )。

A.0.9%

B.1.0%

C.1.5%

D.2.0%

44.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建设新线17000km,其中客运专线( )km。

A.5000

B.7000

C.8500

D.10000

45.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电力工业要大力发展( )万kw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

A.15

B.30

C.60

D.90

46.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同期( )。

A.工业增长速度

B.服务业增长速度

C.农业增长速度

D.经济增长速度

47.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要达到节能( )的标准。

A.40%

B.50%

C.60%

D.70%

48关于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形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B.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

C.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但开发潜力巨大

D.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但开发潜力巨大

49.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工业用水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比2005年降低()以上。

A.15%

B.20%

C.25%

D.30%

50.关于“十一五”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建立健全以差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调控体系

B.建立健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C.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D.建立健全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51.我国目前正在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其规划期是到( )。

A.2010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25年

52.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一批国家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基地,其中,钾肥加工基地位于( )。

A.新疆南部

B.云南北部

C.青海柴达木和新疆罗布泊

D.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河套

53.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煤化工基地布点于( )。

A.陕西、内蒙古、宁夏、贵州

B.新疆、陕西、广西、云南

C.新疆、山西、贵州、广西

D.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

54.《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一批国家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基地,其中铜的开采加工基地位于( )。

A.云南、新疆

B.陕西、四川

C.宁夏、甘肃

D.广西、重庆

55.我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是,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 )翻一番。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5年

56.我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并将东北钢铁工业发展的空间重点做出了调整,其调整方向是( )。

A.由西部向东部转移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C.由山区向平原转移

D.由内陆向沿海转移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政府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当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 )等指标。

A.资源节约率

B.废物产生率

C.资源化率

D.废物回收率

58.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其他

各类建设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须经( )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土资源部

59.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其措施包括( )。

A.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B.优先保障农村建设用地

C.整合规范基础设施用地

D.建设用地实行集中布局

60.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对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区的划分是( )。

A.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B.京津塘区、长江三角洲区、珠江三角洲区

C.京津冀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D.京津冀区、苏鲁豫区、闽粤赣区。”>

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包括( )。

A.产业升级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设施先进

E.管理民主

6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包括( )。

A.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相结合

B.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C.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D.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E.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63.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经济学将失业类型划分为( )。

A.非自愿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系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E.周期性失业

64.净出口是开放的宏观经济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于( )的差额。

A.国内需求与实际GDP

B.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

C.潜在总产出与实际总产出

D.政府预算与政府决算.

E.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

65.控制负的外部性是政府的职责。针对负的外部性,政府可以使用的公共政策有( )。

A.设立公共企业

B.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C.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

D.价格管制

E.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

66.经过30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主要标志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C.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E.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67.关于投资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B.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C.投资的增加会引起产出的更大增加

D.投资乘数是加速数的倒数

E.投资乘数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68.关于年度投资总规模的计划预期目标,我国通常使用的测定方法是( )。

A.投资率法

B.年增长率法

C.倍数法

D.指数法

E.建设周期法

69.根据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下列国有投资项目中必须进行招标的是( )。

A.施工单项合同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B.施工单项合同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C.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D.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E.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70.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 )活动。

A.规划管理

B.宣传

C.技术推广

D.组织协调

E.咨询服务。”>

71.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的税种有(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E.土地增值税

72.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可划分为( )。A.委托事务拨款

B.利息补助拨款

C.鼓励或扶持性拨款

D.共同事务拨款

E.财力补助拨款

73.我国规定,国有企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行为包括( )。A.资产转让

B.企业兼并

C.企业出售

D.企业联营

E.企业关停

74.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有( )。

A.生产环节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 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 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 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 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 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 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 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 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 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 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 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 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 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 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作者:————————————————————————————————日期: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上) 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二0一五年三月 今天的主题是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的分析,并且还要结合两会的热点,以及一些政策的讨论。那么,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是,2015年马上就要展开了,在此之前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2015年。2014年总的来说是“困难重重、稳中趋缓、有稳有缓”,2015年是“隐患难消、退中求稳”。 一、2014年宏观经济形态 (一)2014年宏观经济的变化 按照我的研究,目前的宏观经济势态是“有退有进”。当然政府报告和中共中央说的是“稳中有进”,中央电视台归纳的是“三稳四进”,就是政府报告中说的“增速稳、就业稳、价格稳”,“四进”就是经济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改善,改革开放新突破,“进”主要从运行质量和结构状态上来说,这是政府报告的说法。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或者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它是“有退有进”,不完全都是“进”。 那么,按照统计局最新的说法是“稳中趋缓”,“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减缓或者放缓,就是稳中有退,稳中有落,不是稳中有“进”,是有“落”。为什么呢?因为稳中出现了放缓。前面三句话不一定是稳,应该是“增速落、就业增、价格落”,也就是两落一增。从结果和运行状态上来看,相对于上面的说法,是增长底线失守后撤,增长底线是7.5%,原定的底线后撤到区间去了。结构调整进退交错,收入增速全面下落,虽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全面下落。改革创新,且行且止,就是正在前进,也有停止不前的地方,因为有困难。风险挑战新旧交加,有旧的风险的积累,也有新的风险的产生。 那么看第一个图像,这是3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曲线,上下波动,去年掉到了7.4%,也就是说GDP增长速度“艰难守稳,似稳未稳”。为什么叫做“艰难守稳”呢?就是要想守住7.5%的底线非常艰难。你看最右端,从2012年底的7.7%降到了7.4%,降了0.3个百分点,没有守住7.5%。“似稳未稳”,看起来好像下降的幅度比2008年到2012年期间要平缓了,但是还在下落,所以还没有稳定。总的来看,我们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指的是以前平均10%的高度增长,甚至10%以上,但是现在变成了7%多一点的中高速增长,因为10%的中间即5%的增长是中速,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 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 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A.企业减少对耐用设备的投资B.股价下跌,劳务需求下降 C.税收收入增加D.失业补偿支付增加 11.以下哪种因素不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的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的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正面临着“双重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第二个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正在就此进行重大实践。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双重转型: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20XX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20XX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适当的收紧、适当的控制”。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部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到20XX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下降%。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即出口这辆“马车”的拉动力在大幅缩减。这时,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取向,就会约束国内的投资增长,再加上对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对买房的需求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导致内需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所以,20XX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实施“一揽子”计划。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揽子”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XX年相比,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即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现最明显的是在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为-16%,外贸出口总额由20XX年的约14 300亿美元减少到12 016亿美元,净减少20XX多亿美元,按照20XX年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万亿左右的人民币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可编辑修改word版)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入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2)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 (3)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 2、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的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西方财政制度 1、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国家关于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它是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2、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工具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1)政府支出 ①政府购买 ②政府转移支付 (2)政府的收入 ①税收 ②公债 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控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它通过以下三种制度发挥作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也会上升→消费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率更是到达95.2%,拉动GDP 8.7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只占到45.4%和-40.9%,拉动GDP分别为4.1和-3.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结构极不合理,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在消费和出口方面寻找突破口,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

中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中国金融危机前后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从07年年底开始,一直贯穿至今,归纳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控。文章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方面进行论述,侧重于财政政策,最后简单浅显地总结了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理论依据及其实际效果。 关键词:积极、宽松、宏观、结构调整、民生……

目录 一、导言: (4) 二、2008年金融危机前奏 (4) 三、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经济低迷时期 (5) 四、2010年至今经济发展开始走进复苏 (6) 五、结语 (7)

一、导言: 从07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走过了一个“V”字形的轨迹。07年至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甚至有过热的倾向,股市泡沫严重,经济发展存在水分。08年10月金融危机危及到中国后,中国经济一下从极度繁荣、有活力,坠入了低迷的深渊。经过国家积极灵活的宏观政策调控,在2010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渐渐的复苏,可以说,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V”字的拐点,重新开始了高速稳健的发展。这其中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可以说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2008年金融危机前奏 0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而在高速之中,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趋势。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在06年以及以前的年份,物价指数一直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较低水平,是经济正常发展的体现。但07年的物价指数中,居民消费指数较06年上涨了4.8%,股市过热,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已经开始产生泡沫。 面对过热的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趋势,07年底,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国家出台了计划的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主旨即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可以高度概括为: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表现如下: (一)从紧的财政政策:首先,优化政府的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支出幅度,间接地就减少了投资支出。其次,运用财税杠杆,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 产品生产,同时做好必需商品进口,加大产品市场的供给,抑制物价的上涨。再 次,调整产业结构,在创新型领域实行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经济产业的转型。 最后,针对原材料、能源等的价格上涨,鼓励新能源的开发,以期在未来能对能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作业

一、单选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6、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7、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 8、中央银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A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 难以确定。 9、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 A 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B 减少和利率的提高; C 增加利率的降低; D 减少和利率的降低。 10、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 提高贴现率; B 增加货币供给; C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11、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 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 B 将制约经济活动; C 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 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1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 1997~2004 积极财政政策 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在需求不振、经济增长乏力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作用是: ——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1年,共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带动其他配套资金的投入,使国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近3万亿元。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连续几年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增长。1999年以来,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建立了艰苦边远津贴制度。1999年至2001年,居民消费分别增长6.54%、9.1%和10.1%。 ——保持了进出口稳定增长。1998年以来,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平均退税率达到15%。同时,完善了加工贸易管理,扩大了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效地刺激了对外出口。 ——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2000年,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分别增长13.8%、14.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6.1个百分点。 ——建成和开工兴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过去4年中,共加固大江大湖堤防3万多公里,长江沿岸移民建镇200多万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增加铁路新线4000公里、复线1988公里;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经开工;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过分,挤兑了民间投资。 2004至今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货币政策

高考政治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素材

高考政治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素材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 基本判断之一:世界经济初放晴———已经恢复增长 基本判断之二:经济复苏又遇阴霾———金融风险财政化 经济危机和反危机政策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掣肘,尤其是目前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困扰,在发达国家表现为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通货膨胀。 基本判断之三:驱散迷雾的法宝———政策持续、政策退出与政策协调后危机时期,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是两难选择———经济增长和财政安全。如果持续刺激政策,将难以保证财政安全,也可能进一步诱发通货膨胀;如果启动刺激政策退出程序,则整个经济刺激计划难以收效,甚至牺牲经济增长,发生“二次探底”。我们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是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但必须考虑财政安全,财政政策酌情收紧或不再出台新的宽松措施,同时,为了不影响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政策的敏感度较强,经济复苏的过程较短,但也同时诱发了通货膨胀,为了防止其转为恶性,只能将安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收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但同时必须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因此,后危机时期,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视情况有弹性地退出,由于遇到的问题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方向也应有所不同。目前各国的实际做法

虽然还没有完全走上这一轨道,但已初露端倪。美国一方面坚持刺激政策持续,另一方面有重整财政的行动目标,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紧缩政策。日本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紧缩并列为经济复苏的首要难题,其宏观经济政策只能走结构性调控之路:刺激政策持续和退出并进,一边紧缩财政,一边放松银根,做好政策的协调配合。欧盟集中全力治理财政风险,为了保持复苏势头,宽松的货币政策须持续。威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的是通货膨胀以及高通货膨胀预期,以亚太地区为首,掀起了一轮刺激政策退出的浪潮,收紧的主要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暂时保持连续 目前来看,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刺激政策都不应该绝对地退出和持续,应该是科学地“有退有进”,对症下药,同时保持本国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搭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发挥最大化的政策合力。在后危机时代,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艰巨使命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只有齐心协力营造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实现本国复兴。从经验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的国内协调已经成为常态,但国际协调机制还没有搭建起来,直接原因是各国利益分散并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实际来看,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初步的政策国际协调平台,但是一开始就期望实现多边协调不大现实,难以达成有效一致。此次多伦多峰会各国达成的预算赤字减半目标也未必真正能实现。因此,相对于国际协调来说,地区协调更容易实现,相对于多边协调来说,双边协调更容易实现,所以,可以从地区和双边协调开始,逐渐向国际协调推进。 基本判断之四:经济复苏迷雾中的曙光———中国的推动 目前,中国的经济政策较好地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世界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迷雾中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