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教案2北师大版必修.doc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教案2北师大版必修.doc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教案2北师大版必修.doc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内容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运用历史材料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我国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材分析和教学方法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教材一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置性补偿教学

什么叫手工业?我国古代手工业从何时开始发展?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发展。

新课教学

一、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消长

1.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与地位:

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

(1)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品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花楼机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丝织业生产工具先进,能织造各种精细的丝织品。

二、巨大的规模与细密的分工

1.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2)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3)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6)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7)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

(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能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能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以元代江西景德镇窑制品为代表。青花瓷的出现,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种瓷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在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命力。青花瓷器有盘、瓶、香炉、执壶、罐、碗、杯等,胎体厚重,装饰图案复杂,纹饰层次多。……青花瓷一经出现,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发展,成为景德镇传统名瓷之冠。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hina,等)。

三、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1.青铜铸造的繁荣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技术和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教材中的司母戊方鼎就即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中国于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

2.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

以上种种,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难点突破:试从经营模式、水产水平和与自然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答案提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长期存在;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并且手工业享誉世界;在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合作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材料三: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2)材料四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2:“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这一途径最晚何时开始出现?

还有丝绸之路。西汉时。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出现在明朝。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用三个子目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教材分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本课分5目。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因此受到限制;其次介绍了“工官”和“匠户”制度;第三目介绍了纺织、冶铸、陶瓷三大手工行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古代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发展的概况;了解瓷都景德镇;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和理解其发展特征,学会掌握概括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历史图片和文物实物照片来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和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创设合理的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掌握中国古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演变的历程。 (2)、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与现实连线。让学生主动参与鉴宝探究与文物模拟大拍卖,学会文物鉴赏的基本方法:辩伪、断代、估价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手工业领先于世界的史实,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习本专题时,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注意比较当时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消极因素,汲取历史的教训。 四、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世界看中国。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图片,丝绸之路) 我的眼里只有你---丝绸使西方对东方痴迷不已。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哪些手工业的辉煌成就是是外国个惊羡不已的? 讲授新课: 一、田庄手工业与工官制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了解手工业的概念及自给自足和依附于农业的特点,作简要处理。 (创设情境)材料:出示《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你觉得董永与织女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幸福美满的男耕女织的生活。这种生活 有何特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其生产社会单元是----田庄。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A、、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家主业和副业分别是什么?耕作为主业,纺织手工业为副业。当然董永和织女的生活中,耕田首先还要有耕田的铁农具,还需要吃饭喝水用的陶杯碗等。所以耕田以外,还要纺织、冶铸农具、烧陶瓷杯碗等等。这种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就叫手工业。 (3)请总结田庄手工业的特点?自给自足;依附于农业是它的特点。 过渡:从行业来分:古代手工业有纺织、冶铸、陶瓷业等。从经营形态、规模来分,董永与织女的这种男耕女织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还有民营、官营。 官营: 自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的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如西汉时设于长安的“东西织室”和设于齐郡的“三服官”,这就是“工官”制度 二、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概况。设计思路:分三组进行合作探究,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从生产力水平看:长期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从地位和影响看: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1)冶金业: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小件铜器。②商代青铜器繁 荣时期。③春秋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④西汉时,煤开始成为冶铁燃料⑤ 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萌芽。 ②商周: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 ③西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业作坊出现,纺织品数量相 当可观。 ⑤宋代:棉纺织业推广到江南地区,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明清: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3)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即原始青瓷; (2)东汉: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开始输出国外; (4)宋代涌现一批名窑,如江西景德镇; (5)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清代粉彩瓷器。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3)明朝中后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6、古代中国“市”的形成与发展。 (1)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2)六朝:出现草市; (3)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且夜市繁盛;

历史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作者:丁晓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工匠的创造智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明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对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的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 4、结合地图及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所提到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应用观察法、阅读法、访问法和调查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和地图,对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 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 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三、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2 1 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专题线索】 【主干问题提示】 3.手工业的成就、特点。 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但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 ㈠.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㈡.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补充】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㈢、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 ㈢影响:1.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经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经济史教案一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辨证的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6)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3)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梳理】 一、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 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 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 ②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③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特点: ①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 ②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般了解)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总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才被彻底废除。 (三).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区别、联系: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在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期间,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① 、 技术的出现和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所有的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4.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奴隶制生产关系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9. 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 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 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 10.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远古社会: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学家为与后来出现的磨制石器相区别,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为了研究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考古学家还将它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与古人类学家依据古人类的体质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这三个阶段大体是一致的。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还发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复合工具和钻孔技术,出现了少量磨制石器。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进入全新世以后,地球的气温逐渐变暖,人类渐渐走出山区,移向平原地区活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了邻近水源的地点聚族而居,建造房屋,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石质工具的制作趋于规范、定型,更适合各种不同的用途。8000年前的先民已经雕琢出玉器,发明了纺织技术。7000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说明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驯养。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彩陶文化,还出现了用夯筑技术建造的小城堡。5000年前已养殖桑蚕,并用蚕丝织出了丝织品,还掌握了人工冶铜的技术,铸造出青铜刀一类小工具。4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氏种植五谷,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蚕丝,他的大臣发明文字、舟车以及黄帝战蚩尤等,因这些发现而说明这些传说并非虚妄,它们包含了不少历史的影子。这些发现还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源远流长。 夏朝:手工业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编号:02 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专题线索】 【主干问题提示】 3.手工业的成就、特点。 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但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 ㈠.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 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㈡.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补充】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3、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 ㈢影响:1.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经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 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练习题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解析: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答案: B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注意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的。 答案: B 3.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在( ) A.西周B.秦朝 C.东汉D.西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据图可知所示工具为水排,它是东汉时杜诗发明的。 答案: C 4.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

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发明均出现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 答案: D 5.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被称为“瓷路”。中国瓷器深受世界各国喜爱。丝织品和瓷器图案的变化主要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答案: A 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 答案: C 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

部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课时规范训练

2-6-20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解析】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不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西汉时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这一状况(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与材料中“西汉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耕作技术与材料中“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铁制用品广泛使用,材料中“长剑、长矛、环首大刀”“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反映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生活质量与材料中“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

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二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典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表2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 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 2.图4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图4 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 3.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4.1745年,陕西巡抚陈弘谋颁布《劝民领种甘薯谕》:“陕省向无此物。陕民亦不知此物之可食而又易生……须各官先行觅地试种,或租民地试种。需地亦甚无多。听小民观看。一俟有收,民间见其可食,然后令民依种,自不费力,但不可相强。试成者奖之,不成亦不必问。”这表明() A.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B.民众普遍抵制新的农作物推广 C.陕西农业发展十分落后D.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发展 5.《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 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工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一、田庄手工业 1.田庄 ——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7)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式对三种经营形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对三大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手工业技术进步。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意义和局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三种经营形态的差异。 【课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自主学习进行预习,课前三分钟找四个学生在黑板上作出相应的板书。 【教学过程】 导入:有位西方人曾经说过,古代的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他们用世界上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是什么呢?)树叶和泥土。所以说中国人聪明啊,他们能变叶为宝制成茶叶、化土为金制成瓷器,大受西方人的追捧,当然西方人在以前追捧中国的东西又何止这两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受西方人追捧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并且以此来认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用西方人的一句话来调起学习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深思古今的差异) 解读课标要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大声朗读、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注意,教师板书章节标题) (过渡):要想认识和得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结论,必须要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中归纳,做到史论结合。那么在手工业发展的史实中首先来看以纺织、陶瓷、冶金为代表的三大手工部门的发展。(课前让同学们分组预习并且由各组的代表来板演各部门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及难点的处理

一:古代手工业地特点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中后期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地转移成相应变化.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行销海外,影响深远).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地特点及难点地处理 手工业地特点概括性很强,对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主要做了两个方面地准备:一是理清课本基础知识,二是设计了几个题目,以加深学生对手工业特点地理解.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地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地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参考答案〗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地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官营手工业地压制,②重农抑商政策地限制;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