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思潮

景观设计思潮
景观设计思潮

景观设计思潮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19世纪没有创立一种新的造园风格,园林设计风格在继承风景园传统的同时,几何式园林有逐步被设计师采用,园林或以自然式为主,或以几何式为主,停滞在两者相互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渐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或拼凑。可以说,整个19世纪,尽管园林在内容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折辱这个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形式在同期这个时期也正经历着徘徊,鲜少有创新的艺术出现。这时,一大批不满于现状、富有进取新的艺术家们,为了打破艺术领域僵化的学院派教条,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率先探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运动。这一变化预示着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包括新的园林风格即将到来,而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是促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化的推动力。

A: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

所谓“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主要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展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对于世界建筑和其他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工艺美术运动提倡简单,朴实无华、具有良好功能的设计,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意识,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艺术化工业产品,反对工业化对传统工艺的威胁,反对机械化生产。这些主张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他们同样反映在园林设计之中。

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师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也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1892年,建筑师布鲁姆菲尔德(R.Blomfield)出版了《英格兰的规则式庭院》,提倡规则式设计。他认为规则式庭院与建筑的结合更为协调。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争议的结果,使人们在热衷于规则式庭院设计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植物学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将上述两个方面合而为一。

规则式布置与自然植物为内容的风格成为当时园林设计的时尚,并且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这一原则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B: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由于厌恶矫饰的风格,恐惧工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这种心态也是当时欧洲大陆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然而,工业化的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次规模更大,影响更加广泛的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虽然也强调装饰,但并不排斥工业化大生产,它以更积极的态度试图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艺术问题。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n)是19世纪末、20世纪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新艺术运动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表现和称呼,但是这些探索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

新艺术运动追求曲线风格的特点是:从自然结中归纳出基本的线条,并用它来进行设计,强调曲线装饰,特别是花卉图案、阿拉伯式图案或富有韵律、互相缠绕的曲线。曲线风格的园林最极端地表现在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Antonio Gaudi)

高迪去世迄今八十多年了,但是他的影响却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期,他的风格一度被新一代的设计师作为一种可以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抗衡的符号来借鉴。因此研究和探讨他的设计,对于今天的设计发展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另外,新艺术运动中还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格拉斯学派的代表人物——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英国

维也纳分离派先驱——瓦格纳(Otto Wagner)

德国的穆特修斯(Hermann Muthesius)和贝伦斯(Peter Behrens)新艺术运动虽然反叛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其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的,它是现代主义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备。新艺术运动中的主要园林作品,

他们大多出自建筑师之手,是用建筑的语言来设计的,有明确的建筑式的空间划分,明快的色彩组合,优美的装饰细部。但是新艺术运动似乎在园林设计师中并没有形成主流。事实上,当时大多数园林设计师均反对规则式园林。新运中的园林以家庭花园为主,面积较大的园林,特别是公园不多,积极推动新艺术思想的展览会园林在展览结束后又多被拆除,所以完整地保留至今的新艺术园林已经很少了,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可以说,新艺术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预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

C:现代艺术

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是欧洲帝国主义强权政治鼎盛的时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上德国脾斯麦为核心的德意志权利体制的确立和它的扩张,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发展和海外领土的扩张,把德意志建立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则在这个时期通过南北战争之后的统一,而在经济政治上都取得相对惊人的发展,逐步成为一个新兴的西方强权国家。这个时代在西方历史上被称为“大国时代”。

这一时期工业技术发展,新的设备、机械、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但这些东西的现代设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都市的设计和都市内的建筑设计却还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而如何处理这些大量的问题,设计界也基本一筹莫展。无论是英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有新的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新的问题,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设计的出现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抽象艺术成为许多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

风格派两个重要的设计思想影响到包括景观设计在内的设计领域,一是抽象的概念,二是用色彩和几何形组织构图与空间。

抽象艺术家中的一些杰出代表,如康定斯基、克利等人20年代到包豪斯学校中任教,对包豪斯的教学体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体制成为现代工艺美

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教学的基础,对这些工业结合艺术的学科向现代主义方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现实主义带来了新的设计语汇,一些有机形体,如卵形、肾形、飞镖形、阿米巴曲线等,其中的生物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包括景观设计中。肾形的泳池一时成美国“加洲花园”的一个特征。一些设计师的景观设计平面图中,乔木、灌木都演变成扭动的阿米巴曲线。

D: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与景观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条件和思想状况为设计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社会意识形态中出现大量的新观点、新思潮,主张变革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设想、观点、方案、试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建筑师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状况,他们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涌现出一批重要的设计师。或许因为社会的发展还未到一定的阶段,或许因为花园设计难以给当时的建筑师带来很高的声誉,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们也很少关注花园设计,他们只将花园作为建筑设计时辅助的因素。然而他们在零星的花园设计中还是表现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并且留下了一些设计作品和设计图纸,这些对当时的景观设计师起到激励和借鉴的作用,今天,再寻找这些花园已经比较困难了,但是寻找蕴涵在其中的现代设计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在现代建筑运动先行者中,有一些流派和设计师对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a:表现派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画家心目中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天空都画作蓝色的。绘画中的马,有时画成红色的,有时又画成蓝色的,一切都取决于画家主观的“表现”的需要,他们的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励。

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Eric Mendelsohn,1889-1953)在二十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ein Tower,Potsdam)。

有个表现派的电影院建筑在内部天花上做出许多下垂的卷券形花饰,使观众感到如同坐在挂满石钟乳的洞窟之中,有个轮船协会的大楼上做出许多象征轮船的几何图案。荷兰表现派的住宅建筑甚至把外观处理得使人能联想起荷兰人的传统服装和森砂鞋子,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现面的处理手法去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b:风格派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1872-1944),万·陶斯柏(Theo Van Doesberg),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蒙德利安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所以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他说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他的不少画就只有垂直和水平线条,间或涂上一些红、黄、蓝的色块,题名则为“有黄色的构图”,“直线的韵律”,“构图第×号,正号负号”等等。网络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Ner-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总的看来,风格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风格派和构成派既表现在绘画和雕刻方面,也表现在建筑装饰、家具、印刷装帧等许多方面。一些原来是画家的人,后来也从事建筑和家具设计。例如:万·陶斯柏和马来维奇都是既搞绘画雕刻,又搞建筑设计的。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作为绘囤和雕刻艺术,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因而是反现实主义的。最能代表风格派建筑特征的是荷兰乌德勒支(Utrecht)地方的一所住宅。

c:包豪斯(Bauhaus)

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它认为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为此,学院教育必须把车间操作同设计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学院的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①预科教学(六个月)。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同时还上一些设计原理和表现方法的基础课。②技术教学(三年)。学生以学徒身分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改进旧产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期满及格者可获得“匠师”证书。③结构教学。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留校接受房屋结构和设计理论的训练,结业后授予“建筑师”称号。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必须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d: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思想和他的试验、教育影响了20世纪几代建筑家,不但使现代主义建筑得到确立,同时使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他提出的一系列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迄今为止依然对我们具有启迪作用。

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e: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他早年学习雕刻艺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巴黎A·佩雷和柏林P·贝伦斯处工作,1917年移居法国,1930年加入法国国籍。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景观设计思潮2——欧美的现代园林1

1. 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法国现代园林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巴黎一直是世界视觉艺术的首府。

从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到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派都是以这里为中心的。这些艺术思想和艺术财富无疑是推动现代园林发展的巨大动力。

1925年巴黎举办了“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Exposition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此次展览的园林作品位于两块区域,分别在塞纳河的两岸。虽然组织者的意图是要用园林去填充展馆之间的开放空间,但事实上,园林展品很少与它们相邻的建筑有任何形式上的联系,园林的风格也有很大不同。一个引起普遍反响的作品是由建筑师G. Guevrekian设计的“光与水的园林”(the Garden of Water and Light)(图4)。这个作品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式传统,以一种现代的几何构图手法完成,并在对新物质、新技术的使用上,如混凝土、玻璃、光电技术等,显示了大胆的想象力。园林位于一块三角形基地上,由草地、花卉、水池、围篱组成,这些要素均按三角形母题划分为更小的形状,在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多面体的玻璃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旋转,吸收或反射照在它上面的光线。

在这次博览会中还展出了一个庭院的平面和照片(图5),它建于二十年代初期,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和书籍封面设计师P. E. Legrain。这个作品实际上是他为Tachard住宅做的室内设计的向外延伸。从平面上看,这个庭院与Legrain设计的一幅书籍封面(图6)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似乎把植物从传统的运用中解脱出来,而将它们作为构成放大的书籍封面的材料。当然庭院设计并非完全陷于图形的组合上,而是与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的。

Tachard花园的意义在于,它不受传统的规则式或自然式的束缚,采用了一种当时新的动态均衡构图:是几何的,但又是不规则的。它赢得了本次博览会园林展区的银奖。Tachard花园的矩尺形边缘的草地成为它的象征,随着各种出版物的介绍而广为传播,成为一段时期园林设计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后来美国的风景园林师丘奇和艾克博等人都在设计中运用过这一形式。

1925年的展览揭开了法国现代园林设计新的一页。展览结束后,建筑师G. Guevrekian为Noailles设计了位于法国南部Hyeres的别墅庭院。他的设计打破狭小基地的限制,以铺地砖和郁金香花坛的方块划分三角形的基地,沿浅浅的台阶逐渐上升,至三角形的顶点以一著名的立体派雕塑作为结束(图7)。这个设计于1927年完成,它强调了对无生命的物质(墙、铺地等)的表达,与植物占主导的传统有很大不同。

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是现代园林发展的里程碑。那次展览的作品被收录在《1925年的园林》(1925 Jardins)一书中。随后,一大批介绍这次展览前后的法国现代园林的出版物,对园林设计领域思想的转变和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英国的现代园林

唐纳德和《现代景观中的园林》

从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欧洲虽然设计并建造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园林,但是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C. Tunnard)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Garden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美学的。唐纳德生于加拿大,曾学习园艺和建筑结构。他于1937年开始在《建筑评论》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后来这些文章被整理成《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虽然唐纳德的观点几乎全是从艺术和建筑的同时代思想中吸收过来的,但他例举的一些新园林的实例,仍然对当时英国传统的园林设计风格产生了很大冲击。

1935年,唐纳德为建筑师S. Chermayeff设计了名为“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的住宅花园(图8)。花园的露台设计,是唐纳德的现代园林设计三个方面的直接和精美的表达。住宅的餐室透过玻璃拉门向外延伸,直到矩形的铺装露台。露台尽端被一个木框架限定,框住了远处的风景,旁边侧卧着亨利·摩尔(H. Moore)的抽象雕塑,面向无垠的远方。

1939年,唐纳德接受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去哈佛任教。

杰里科

杰里科(G. Jellicoe)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建筑协会学校”。23岁时,为了完成毕业论文,他和同学舍菲德(J. C. Shepherd)来到意大利,对一些著名的意大利园林进行了测绘和研究。当时,几乎没有人研究这些内容,也很少有这方

面可信的资料。所以,当1925年他们的成果《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出版时,立即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这一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

1931年,杰里科成立了一个风景园林的咨询公司。从那时起,直到90年代,他设计了上百个园林。1982年他为Sutton Place做的设计,被认为是其作品的顶峰(图9)。这个十六世纪留下来的园林,最初由威斯顿(R. Weston)设计,后来又经布朗改建,近代又有杰基尔女士做过设计。杰里科设计了围绕在房子周围的一系列小空间,包括苔园、秘园、伊甸园、厨房花园和围墙角的一个了望塔。

由于杰里科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深入研究,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古典色彩。杰里科也许是现代主义者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位。他并没有以一种革命者的形象出现,也没有创造或借用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他似乎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园林要素,如绿篱、花坛、草地、水池、远景等等,但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也没有试图以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物质、新技术来体现现代主义的特点。他的园林富有人情味,宁静隽永,又带有古典的神秘。

1975年,杰里科出版了《人类的景观》(The Landscape of Man),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世界园林历史和文化的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此书也成为现代风景园林的重要著作。杰里科是英国风景园林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他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的首任主席。

现代艺术思潮 简答 (1)

二简答 1、简述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 亚瑟·叔本华(1788—1860)德国着名哲学家。唯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上,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是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主要着作《论自然意志》、《叔本华全集》等。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他的哲学是康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坚持物自体,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着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亨利·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是在本身。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在意识之绵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讲话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主要着作《时间与自由意志》、《生命与意识》等。 3、以《布道后的幻想》为例简述高更艺术的意义 高更1888年的作品,描绘农夫们在听完牧师讲解圣经后产生的幻觉。强烈的色彩超出了描绘性色彩的表现范围,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的图案和弯曲起伏的线条,表现了农民式的宗教幻想。这是以色彩和结构表现出的空间。 高更放弃了以光影效果塑造形体的传统手法,也不用融合的互补色,而是以平涂的色块取得形的自由,他把色彩本身当成表现目的,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某种描绘。强烈的色彩,都是非的,完全是由画家的主观感情所决定,充分显示了高更的综合主义画风。就此而言,它标志着西方绘画时代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美术中心有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更多地是以注重观念改变为特点。 1950年代兴起抽象表现主义,只重绘画行为过程二不是注重绘画结果的行为绘画,体现了美国人自由创造的活力。出现了大色域绘画、极少主义绘画、硬边派等,这些艺术多以冷静、简单的大色块布置画面,不惨任何感情的表现。 1960年代波普艺术,首先风行美国,它使艺术与现代文明互相渗透,让艺术成为更为普及的交流手段,与现代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1970年代后,现代美术完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艺术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索艺术和艺术表现,自此以后再无风格流派可寻。 俄国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画家。是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他的抽象艺术理论把艺术活动看做是纯粹精神领域的事情,他认为被感受的东西能唤起和振奋感情。 他认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任何表现形式都是来自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是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想象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因此有直线、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构成抽象作品,并从抽象角度对点、线、面做出全面深刻的元素分析。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 20世纪西方工艺设计中心转移到德国,尤其是被称为“现代设计摇篮”的鲍豪斯,为现代工艺设计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现代工艺设计的特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2、打破了传统的“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的分离;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后现代主义景观

后现代主义景观 ——刘建平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而后现代主义景观通过批判,扬弃的吸收了现代主义景观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反理性主义、多元意义的表达与观赏者中心论等并走向了继承与延续传统历史文化等价值取向。同时形成了历史主义、地方主义、大众文化主义、隐喻主义和叙事主义等五种设计类型,具有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表演性、参与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历史主义地方主义大众文化主义 Queen Modernism landscape 1970's afterwards, think that queen Modernism arrives at from the middle transplanting building concept other culture when the world of art, same have also evoked the layer-upon-layer ripple. Modernism opposes the art outstanding person after at this time, with the art masses, use vulgar , life-rization oppose extremely elegant art interest; Advocate art between every category , art and life the boundary disappearing, work of art act on optesthesia not only, and ought to act on the sense of hearing , tactile sensation, even the sense of smell aesthetics view, the scene waits as well as the art purpose is to create an entirety, thereby, have urged "environment art to send "the earth " appearing that art sends ". Landscape passes later modern doctrine criticizing , develop what is useful and discard what is not have absorbed Modernism landscape value system , the value such as inheriting and continuing tradition history culture having formed the oppose a rationalism , multivariant significance expressing and viewing and admiring person centre theory and so on and trend has been taken face. Doctrine , localism , mass culture doctrine , metaphor doctrine having formed history at the

解构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Deconstruction) 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 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皆不满意;他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表现统一整体性和构成主义设计强调表现有序的结构感均持 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形式,多表现73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拼合,或者造成视觉上的复杂、丰富感,或者仅仅造成凌乱感。 实际上,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最著名的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曼、特斯楚米、本尼什、晗迪特、里伯斯坎、辛门布劳和日本的井广美藤。其中以生于加拿大的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最负盛名。 20世纪80-90年代,盖里的设计引起世界户泛关注,其重要作品也遍布世界各地: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纳的奥林匹克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学艺术系大楼、德国维特拉家具展览中心等。此外,还有埃森曼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奈视觉艺术中心、哥伦布市市政会议中心;本尼什设计的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学院大楼等。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也许耶鲁批评学派中的激进分子希利斯·米勒在这一问题上阐述得更为形象一点,他说:“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 德里达以《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书出版宣告解构主义的确立,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保尔·德·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解构主义直接对人类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提出了挑战。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理由,认为写作和阅读中的偏差永远存在。他把解除"在场"作为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胜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 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後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阅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阅读成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一个被解构的文本会显示出许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会彼此冲突。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来相比较的话,也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与忽视的。 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的二元对立(比如说,男性与女性、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且呈现出这两个对立的面向事实上是流动与不可能完全分离的,而非两个严格划分开来的类别。而这个的通常结论就是,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解构主义在学术界与大众刊物中都极具争议性。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疯狂。而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象征。尽管有这些争议的存在,解构主义仍旧是一个当代哲学与文学批评理论里的一股主要力量。 解构在建筑上: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一一,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果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德里达本人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1.现代主义景观的概念: 1..1“现代主义景观”是一种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20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产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具有现代主义诸多特征的景观形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景观应该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景观。 1.2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延伸过程的现代景观,其包含一部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2.创作手法: 现代主义景观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现代主义景观始终是现代景观的主流,代表了现代景观的形式和风格。 景观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建筑中吸取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园林风格。 1 3.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1现代艺术的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绘画为主导的艺术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艺术率先反对学院派艺术,与随后涌现出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构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 3.2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包豪斯的理论 空间理论的影响 建筑形式的直接影响 4.现代主义景观发展历程 5.现代主义景观的设计思想 1.与古典分离 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新材料的运用和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但景观却受到土地、水、植物的限制,无法在材料上找到变革。在席卷一切批判传统、力求变革的历史大潮中,景观设计师在现代主义者对传统中的对称、轴线和附加装饰的攻击中找到了变革的方向。同现代主义建筑师一样,他们宣扬功能作为设计起点的理念。艾克勃曾今说过:“现在的景观设计如果仍只考虑美观的话,那么,其就是内在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从这一点出发,在现代主义建筑和立体主义艺术对自由空间的探索下,现代景观设计运动也追求不同于传统的空间.同现代主义建筑革命一样,空间感觉与品质的转变也成为现主义景观设计变革的重要方向。 2.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转变 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设计认为自然中的空间只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才能被感知。凡尔赛宫的园林就是一典型代表。在这样的古典园林中,空间是通过一系列轴线组织起来的序列,再由中心焦点和围合要素所界定的闭合体。但在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者来看,空间是自由而活生生地呼吸着的事物,正如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所认为的:“空间是相互流动没有边界。”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知识讲解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园林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功能,立意布局和院内景区的各种主题分配,都体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以及宽广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现代园林的发展才会丰富多彩,同时也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1、广泛吸收现代艺术思潮,努力实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开拓。人类悠久的历史传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也在飞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既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又能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就成为了景观设计"艺术逻辑"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古典逻辑最终促使意大利台地园、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等著名园林的辉煌,如果现代逻辑不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就不可能促使园林设计的更新换代。上世纪70年代,以沃克和施瓦茨等著名景观设计师为代表,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极简主义艺术的深刻影响。当然现代景观设计非常复杂,往往不仅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现代艺术思潮时起彼伏,也促使多种艺术的交叉多样化,最终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发展状态。因此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景观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要满足时代精神的同时又能满足人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众多艺术流派的缤纷多彩,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有益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园林和景观设计领域,并未出现像建筑类设计领域发生了初期的高潮,

但是过后又出现坚定的背弃,往往都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参照。 2、充分重视现代技术对园林景观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发展,人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自然美景,还可以创造出很多美轮美奂的胜景。现代园林加入了先进技术,往往能极大改善人们用以造景的素材和方法,也带来了全新的美学观念――经过技术美学。一般古典园林会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这就导致景观的表现受到很大的限制,往往不能产生更高的影响。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它们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把很多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园林景观设计里,因此对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的大多灵感都会来源于自然,众所周知,自然景观处在不断变化更新之中。因此,季节交替、河流枯涸和植物的枯荣都会促使自然景观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现代技术因素的引入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入,比如平衡观和系统观。通过这种观念的引入,促使现代景观设计师更新了传统的设计观念,把设计堪称整体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考虑景观设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范围,这就包括与各种动植物、昆虫和鸟类的各种相关性,这些都将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所重视。

当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211099.html, 当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芦静灵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在西方近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世纪年代是一个转折点,生态理论、建筑理论和 艺术理论分别影响了西方的景观设计思想,相应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景观设计思潮。受生态理论影响,产生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受建筑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景观、解构主义景观和高技术景观相应出现而大地景观和极简主义景观的出现又是在艺术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关键词:20世纪年代;西方景观设计;思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155-01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第一个经济繁荣期,景观设计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全速发展的时期。70年代,新兴的信息技术革命来临。20世纪年代后出现的各种景观设计思潮,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段、方法、艺术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 1.生态设计思潮。西方景观设计的生态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居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愈来愈突出和严重,从工业废弃地向城市公园的成功转变,是生态设计的一次进步,也由此掀起了生态设计的高潮。生态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生态恢复与促进。(2)生态补偿与适应。 2.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潮。50年代末期,国际主义风格垄断建筑,世界建筑日渐趋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这种趋势下,建筑界出现了反对的呼声。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历史片断、符号、隐喻、媚俗、戏谑等手段张扬着自我和取悦于大众时,他们的同行景观建筑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应尽管显得有几分迟钝,但仍然有些前卫的景观建筑师在这股新思潮的鼓舞下,在景观设计领域积极进行后现代主义的探索。 3.解构主义景观设计思潮。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分析,解构主义哲学是批判哲学,它从批判对象的理论中抽出典型进行解剖、批判和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而建立对于事物真理的认知。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形式特征,可以概括为空间设计的为解处理和重新构成。 4.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思潮。20世纪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艺术发展迅猛,现代艺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同的艺术门类相互影响,艺术家也开始涉足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当时的艺术设计思潮的影响。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潮中,极简主义艺术和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最大。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 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基石。 2. 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的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 3. 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的主要因素: ① 20世纪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景观设计的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趋势; 4. 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的唯美论、工业时代的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的多元论。 6. 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的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限制,景观空间是复始的。线条之间的对抗、形式之间的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的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的的需求。 7. 丹·凯利的米勒花园:占地1 .86ha的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和林地,他用树篱、林荫道和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和草坪之间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的林荫道,道路的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的雕塑。(2013已考) 8. 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的四个时期及他所宣扬的“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用岩石和水的变化来烘托各时期的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的,引人参与的纪念园的空间特色、景观风格与罗斯福总统平易近人的个性非常吻合,从设计上摆脱了传统模式,更为尊重人的感受和参与,他用独特的造性的理念设计了罗斯福纪念园。

国外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

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 一.拉丁美洲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品 1.路易斯·巴拉甘的景观设计 其作品构图和景观建筑采用现代主义风格,色彩简单明艳,强调色彩的本真之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2.布雷·马克斯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其作品极具有特色,平面图就像是一个彩色的地图,色彩明艳,反差强烈,大量运用花床设计,构图道路线条多为弧形,婉转自然。 二.法国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 法国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地之一,法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被誉为是理性与感性的交锋,在现代主义大旗下出现了多种不同流派,其中以现代主义风格的雪铁龙公园和解构主义风格的拉维莱特公园最具代表性。 1.雪铁龙公园 雪铁龙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后现代主义,在雪铁龙工厂的基础上,设计师以传统的法式园林为蓝本。用古典的元素对现代设计进行装饰与改良公园平面结构,借鉴福凯庄园的平面构图,只是轴线并不居中,而是呈对角线布置轴线,两边的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而非传统建筑公园里大量应用修剪植物,但修剪的造型又是现代的。传统的拱廊与现代装置设计结合,既实现了扩大紧身的效果,又起到了雕塑装置的作用。 2.拉维莱特公园 该公园是解构主义园林的代表作,作者是法国景观设计师屈米。 解构主义风格更多应用在建筑中,是指打破建筑既有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模式,重新进行组合的建筑设计,在景观中运用这一思想进行景观设计即为解构主义风格景观。该公园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并不按照结构功能从面线点逐级递推的框架进行景观设计。屈米在公园内设计了25个即使雕塑又有功能的红盒子,取名为Folie,这些盒子精心设计外形奇特,承担展览餐饮电话等诸多功能,并以自行车为设计模型。这个公园的设计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三.西班牙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西班牙当代景观是抽象艺术与当地传统的结合,又非常注重景观的功能化设计。在新艺术设计大师高迪生活的土地上,西班牙充满着艺术与想象力。当代西班牙景观设计融入抽象艺术的元素,在斜角线花园景观设计中,可以看到西班牙玻璃马赛克传统与雕塑盆景结合,各种架空关系因为无法入地索性成了景观设计的元素,尤其是水景设计,雕塑般的静水设计对中国当前社区景观水体设计非常有启发。目前国内的社区水景,往往只考虑喷泉喷射的宏大场面,而现实中由于气候和经济性的原因,常常处于静水状态,但设计单位很少考虑静水设计,与现实使用脱节。 巴塞罗那植物园是西班牙现代风格景观设计的代表,整个公园提取西班牙传统文化摩尔人几何纹样三角形为设计母题,并贯穿这一母题进行整体性景观设计,利用三角形设计高差,分成不同区域进行不同设计。 四.以大地艺术为理念源泉的现代极简主义景观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大地艺术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现代主义景观极简风格的总要思想源泉。极简主义景观风格借鉴大地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景观基址上用景观语言进行大地艺术创作,感官上强调简约整洁,但在品格和思想上更为优雅从容。 1.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风格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班级:2011级规划2班 作者:王美介 学号:3011206112 指导教师:曾鹏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师纷纷做了后现代设计的尝试与突破,本文通过分类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景观的具体实例,来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指明道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景观设计 1.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逐渐凸显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以及第三世界问题等等,西方世界开始反思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于是在西方兴起了一股以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为主要要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反对,反对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技术主义,反对理性至上,反对中心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反装饰主义,反对冷漠,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并在建筑领域形成了几个主要流派,主要是形式主义、历史主义、地方主义、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界引发的革命虽不像在建筑界那样轰轰烈烈,但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进行重新思考与认知,推动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做出探索与尝试。 2.后现代主义景观分类分析 后现代主义思想纷杂,一个后现代主义景观可能同时体现多种后现代主义精神,笔者大致以后现代景观所侧重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为主要依据做一个分类,将当代后现代主义景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历史主义景观、地方主义景观、隐喻主义景观、生态景观和波普主义景观。 2.1历史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起一种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 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当代景观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将传统元素抽象为一种形式和符号,放在新的景观中,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景观与历史的某种联系。另一种途径是对传统的形式进行分解与重构,使景观更多的体现对传统景观的创新与超越。 彼得·沃克在德国的凯宾斯基饭店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勒·诺特式园 林中常用的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元素提炼出来,但没有用传统的 手法去再现,而是将其彻底分解,并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现代构成手法 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创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庭园。在这个庭 园中,既有现代庭园的强烈秩序感,又能感受到与传统的联系,两者恰到 好处的融合,赋予此处景观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使人们身处其间有与众 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图1) 2.2地方主义景观 地方主义景观强调地域特色,尊重场地原貌与特色。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项 目对场地内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进行保留和再设计,体现出场所的文脉和记忆, 这与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历史主义,尊重场地特性的原则是一致的,设计尊 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也考虑防洪要求设计 了榕树岛,钢结构、水泥框架船坞、两个水塔、一个红烟囱这些工业时代遗留 物都被保留并结合在场地的设计中。古老机器的保留使人们身处其间的时候有 更为丰富的体验。公园中对路网、装置物的处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具 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图2) 2.3隐喻主义景观 隐喻主义景观重视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在含义的表达,并通过一些符号或者特殊的有冲击力的手法表达景观自身的内涵与个性。重观念,轻形式是隐喻主义景观的重要特点。 图 1 图2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详解

前言 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 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强调景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应该是平面的游戏,而是为人们提供体验的场所。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性的一次变革。 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 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 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 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 观应该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 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创造使人和景观环境相结合的场所,并使二 等。进一步揭示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由英国学者提出景观是由复杂的要素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969年,麦克哈格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 生态型景观是指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在生态学的观念下也已经形成一系列生态化的工程技术措施,诸如为保护表层土,保护湿地与水系,模拟地带性群落,采用地带性树种,地表水滞蓄,自然化驳岸,中水利用,透水铺装等。 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

设计犹如布置于非洲土著的地毯之上。 的,也是本土的。 1.2.6个性化与独创性的追求 1.2.7 场所再生与废弃地景观化改造 1.2.8 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1.3 走向系统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1.3.1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现代景观设计1.3.2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意义 1.3.3 走向集约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2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从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已是形态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它的影响力广泛而深刻,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生产于迅速进入信息时代的后工业社会基础之上,是从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是从现代主义里衍生出来,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后现代主义逐渐走向修正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但它并非盲目地模仿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部分的同时,来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是传统与现代、过去与今天链接,目的是使新的设计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这一点正是被现代主义所抛弃的,可见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向了更高阶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艺术性。

目录 目录 (2) 一、引言 (3) 3 4 4 4 4 5 5 5 五、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景观的影响 (5) 六、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表现特征 (6) 七、结语 (6)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现代”同工业社会中的机械化过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提及的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以及传统政治、经济、文明等各个方面向现代的转变。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社会生产力的绝对作用,过多地追求社会的物质化生产,从而忽视自然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人类传统文化的毁灭。而后现代主义者,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发展中人的异化命运,他们渴望在被符号淹没的世界中,追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此,把对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达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之中,期待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多样的设计中,来描述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胡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 二、概述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从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它的影响力广泛而深刻,延续至今。艺术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

景观设计原理完整提纲

一.概述 1.概念含义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学风景园林景园地景…… ?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 1)环境景观形象景观美学 2)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生态学 3)大众行为心理景观行为学 2. 专业范畴 景观规划景观设计 3. 意义 1). 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物化形式显现的作用; 2). 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 3). 方法论:从环境入手的设计方法。 4. 知识结构 艺术艺术上科学的过渡形态科学 绘画建筑学经济学 雕塑城市规划生态学 音乐历史哲学 文学……心理学 ……数学 民族学…… 5. 历史回顾 1). 传统园林 (1)西方传统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整形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 (2)东方传统园林

.日本禅宗园 2). 现代景观设计探索的过程 (1)城市公园运动 .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的现代城市公园 .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2) 新艺术运动对园林的影响 .格拉斯哥学派 .维也那分离派 .德意志制造联盟 3).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1)现代艺术的影响 .绘画.雕塑 (2)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与景观设计 .荷兰风格派.包豪斯 .勒.柯布西耶 .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 .阿尔托 4).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1)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 .杰里科? (2)美国的景观设计 .“哈佛革命” .第一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盖瑞特.埃克博(Garret Eckbo) 丹.凯利(Dan kiley) 詹姆斯.罗斯(James C. Rose) .第二代现代景观建筑师 劳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 泽恩(Robert Zion) (3)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 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 巴拉甘(Luis Barragan) (4) 北欧的景观设计 (5)德国的景观设计 .联邦园林展

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葛双双,3120104474

课程名称:景观设计史 论文题目: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指导老师:苏阿香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与班级:艺术设计1201 姓名与学号:葛双双 3120104474

摘要:解构主义在现实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从生活中的景观区看解构主义,也通过解构主义来设计景观。以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屈米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为例来解析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总结出对于我们当代中国设计的启示和设计思想。 关键词:解构主义,景观,拉·维莱特公园,启示,设计思想

目录 第一章解构主义介绍 (4) 1.1 解构主义的提出 (4) 1.2解构主义的内涵 (4) 1.3 解构主义的发展 (5) 第二章解构主义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6) 2.1批判精神 (6) 2.2空间不确定性以及行为诱发 (6) 2.3体系和系统的解构 (6) 第三章景观设计中解构的方法 (7) 3.1对完整的系统的解构 (7) 3.2对中心论的解构 (7) 3.3对功能意义以及价值的解构 (10) 3.4对确定性的解构 (10) 第四章拉.维莱特公园介绍与分析 (10) 4.1设计师屈米 (10) 4.2拉维莱特的诞生 (11) 4.3融入在城市的公园 (12) 4.4公园分析 (12) 4.5主题花园 (13) 4.6人与公园 (14) 4.7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 (15) 4.7.1对传统意义上的解构 (15) 4.7.2对传统布局和构图的解构 (15) 4.7.3对建筑功能确定性的解构 (15) 4.7.4对符号与意义的解构 (15) 第五章中国景观现状反思 (16) 5.1不足 (16)

5.2 拉维莱特公园的启发 (16)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解构主义介绍 1.1 解构主义的提出 最早提出解构主义概念的是哲学家德里达,他基于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他的核心改革ian是对于结构本身的方案,他认为符号本身已经可以反映出事物本身的真实性,而且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整体结构的研究更加重要,就相当于注重的是事物的细节,并且由这些细节去构成整体。 图1.1 图1.1为康定斯基的代表作,采用的是解构主义的表现手法。图中把单独的点线面作为主题,错落的摆布,摆脱了整体结构的束缚,形成节奏明快,具有跳跃性的画面。 1.2解构主义的内涵 解构主义以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这些秩序不仅是社会秩序,还包括伦理道德、人的意识层面的秩序等等。总之就是把打破的原有的秩序再经过创造成为更加合理的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