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三章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第三章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从两个方面为社会服务:即传授生产斗争经验——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传授社会生活经验——为生产关系的维持服务。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及促进人的社会化去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又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培训,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训育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务升迁、薪酬提级等。

【选择题】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D )

A、间接性

B、隐含性

C、潜在性

D、迟效性

E、超前性

【填空题】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填空题】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又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

【名词解释】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名词解释】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我们所应重点掌握的就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即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方面的功能。

一、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教育所具有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代经济的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运用经济发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了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的结论。丹尼森把教育和知识的进展看做单位投入产量长期持续增长的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原因。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对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跨国的动态比较,表明:各国经济发展路径和速度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的结果。识字率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可能快;相反,识字率水平低的国家,尽管有的起始收入水平很高,但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可能越慢。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为33%的结论。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运用以受教育的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所以,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即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名词解释】教育的经济功能

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一些研究表明,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在技术创造上的积极性,比没有受过同等教育而工龄相同的工人要多4—5倍。教育正是通过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仅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合格的工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良好背景,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如战后德国、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写道:“要使日本复兴,一靠教育,二靠技术的引进。”

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普通教育与职业或专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传授一般的文化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和专业教育旨在传授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可见,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将不发达、不专门的劳动力培养成发达、专门的劳动力;将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劳动力;将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而劳动能力的提高,可使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提高对生产过程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提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对生产的改造能力,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育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能力的培养,对经济发展直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题】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A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㈡、教育通过生产及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一种高效的和扩大的再生产,它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来缩短再生产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它通过教师的传播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他们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不竭动力。

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是知识、技术和工艺创新的机构,它们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发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校科研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研究后备力量充足,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

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这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借助人的掌握,把科学技术渗透到物质生产过程中去。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再生产使新一代掌握并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所以,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印度、日本等国都建立了围绕高校建立科技园区,快速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㈢、教育对于经济的运行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

1、教育以自身的消费能力影响着市场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2、教育以自身的人才培养影响着劳动力供给。

3、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但是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教育,

不然的话,教育的经济功能无从谈起。其次,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果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会产生负功能。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教育,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要先行。教育先行是由《学会生存》首先提出的。教育先行不是盲目发展,必须考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给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

【判断题】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判断题】现代社会里,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

【判断题】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简答题】怎样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2010年考研真题、专升本真题)

二、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所具有的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㈠、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从而发挥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标中的作用

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政治人才作支柱,而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㈡、教育帮助年青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确保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公民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教育进行的。因为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理论化的政治文化,对学生的政治行为更有影响力和约束力,容易使之形成与统治阶级相一致的思想意识,并自觉予以维护。更因为教育对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可以起到一种奠基方向的作用。

㈢、教育可以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从而发挥教育在发展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

政治的基本功能。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张、思想作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有效的抵制,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

当然,学校也可能会形成消极的言论。因此我们要重视通过教育形成正确舆论。

㈣、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从而发挥教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

古代社会,教育始终是统治阶级愚昧人民的精神鸦片。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思想意识,提高入的民主观念,鞭打愚昧和落后,成为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2、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中开花、结果。

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民主之外的。”老解放区让农民在碗里放豆子选举,享受其民主权利,现在也有村长一人填写所有选票代替全村选举。

㈤、教师和学生是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分子

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要注意:教育的政治功能有性质与程度的不同;

教育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能起决定作用。

【选择题】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C )作用。(专升本真题)

A、决定

B、促进

C、加速和延缓

【选择题】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D )

A、促进经济发展

B、适应社会发展

C、民主参与

D、培养人

【选择题】通过对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学习,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ADE )

A、教育对政治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是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C、“教育救国”的口号是正确的

D、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E、任何“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选择题】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下列哪一项说法有误(C )

A、教育传播科学,启迪民主观念

B、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民主化

C、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教育发展规模

D、民主的教育是社会民主的加速器

【填空题】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专升本真题)

【填空题】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判断题】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

【名词解释】教育的政治功能

【简答题】怎样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所具有的影响与作用。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又在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名词解释】教育的文化功能

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传递着文化,它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

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最安全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教育也就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

㈡、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通过教育对人的培养,文化就可以体现在人的身上,文化就不再是“文物”,而是思想。这样就可以把“存储形态的文化”变为“活跃形态的文化”,把“死”的文物变为“活”的文化。这一过程就是活化文化的过程。

㈢、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教育并不是传递、保存、传播所有的文化,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通过教育的文化选择,使文化更加简化、净化,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吸收是对与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的肯定性选择;排斥是对与教育异向文化因子的否定性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便有了文化批判功能,即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文化批判与选择是密切联系的,批判的过程也是一个

选择的过程。

【选择题】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B )(2013年考研真题)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㈣、教育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功能

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化共同体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和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融合则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它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也就有了融合文化的功能。

教育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

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等,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重构和创造,这一过程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㈤、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创新文化的功能,是从其保存、选择、交流文化的功能中衍生而来的。表现在:

教育在保存文化的过程中,将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使其具有了创新文化的能力和个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更新。

教育交流、文化交流使得原生文化受到冲击与挑战,不断处于分化和重组之中,使得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而激发出文化创新的动力和生机。

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经过选择的文化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加具有生命力。

通过师生进行的文化创造活动创新文化。

【填空题】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

【简答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的科技功能

㈠、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选择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运用

C、科学理论研究

D、完善社会制度

【填空题】教育是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专升本真题)

㈡、教育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㈢、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如,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是科学从业余变为职业的发展过程,而学校为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提供了理想的母体。

㈣、教育可以使科学转化为技术

【填空题】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教育则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或手段。

【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科技功能。

五、教育的人口功能

㈠、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

1、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

2、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

教育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质,而文化素质高的人具有较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人情有所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孩子少或没有孩子的遗憾,所以,精神境界越高,生育率越低。

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拥有较强的理性力量。这种理性力量使人们自觉地抵

制旧的生育观,愿意接受国家的人口政策。

3、文化素质较高的妇女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

4、教育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同时,推迟了人口的初婚年龄,从而降低了生育率。

因为人的生育年龄妇女大概持续到50岁左右,男子大概持续到65岁左右,所以,结婚越晚,生育率就越低。

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生育与培养,用优生学的科学原理指导人口的生育行为,从而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质量的许多量化指标是用教育程度来表示的,人口质量是通过教育来提高的。教育质量决定着人受到怎样的教育,从而影响人口质量。

【选择题】世界上通常用于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是(ABCDE )

A、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B、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

C、文盲率或识字率

D、每万人口中的科技人员数

E、义务教育普及和提高程度

【填空题】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质量。

【填空题】现代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事例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并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水平。(专升本真题)

【填空题】人口后天质量和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由教育程度决定的。

【填空题】人口质量许多量化指标是用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

【判断题】人口质量的许多指标是使用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专升本真题)()

㈢、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1、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等

2、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地域分布的合理化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而受教育程度越低,迁移倾向相对薄弱。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⑴、现代教育体系是城市文明的产物,课程内容及其价值观念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接受此体系教育的农村学生希望迁到城市以求进一步发展。

⑵、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工作相对简单,高级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促使教育程度较高者向城市迁移。

⑶、城市多是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可以使个体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吸引着流动人才。

⑷、劳动者和就业岗位存在相互选择的关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择业能力越强,择业范围越广,在迁移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反之则处于劣势,难以迁移。

【判断题】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

【选择题】现代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BCDE )

A、教育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惟一手段

B、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C、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D、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E、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B )(2012年考研真题)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简答题】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专升本真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专升本真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专升本真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专升本真题)

【简答题】简述政治民主与教育平等的关系。

【简答题】简述人口数量与教育的关系。

【简答题】简述人口质量与教育的关系。

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故足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果不顾当前事实的需要,硬用这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想,也足以增加社会的混乱。”这时教育对社会发展就表现出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即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

教育的社会负向功能,有些是整体的,有些是局部的,这取决于社会的性质:

第一,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当社会处于倒退状态、反动势力得势之时,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这是教育发挥的是负向功能。这是一个反动的、复辟的时代,教育培养了野心家式的人物和他们的顺民,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和倒退,欧洲中世纪和我国封建的宗法统治时期都是如此。

第二,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系统和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失调,致使教育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这种情况下教育出现负向功能是人为的结果。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制约,所以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衡量教育与社会关系协调与否的准绳。违背这一规律,必然出现教育的社会负向功能。如由于教育内容陈旧,学校所输送的人才并没有受到恰当的训练,因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就出现了教育成果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社会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这一方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还会酿成社会问题,严重时会危及社会的安定。教育的结构不合理,造成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

如: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物质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性条件,如果超过了物质生产所能提供的“底限”,就会出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就是不顾本国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过度地投资教育(如喀麦隆从1967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经费增加了65%,同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10%多一点)而导致国民经济的失衡,工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反而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盲目的教育先行,还会带来一系列负效应。首先,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培养出过多的毕业生,而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又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和足够的岗位,致使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无相应的岗位就业。这些毕业生在国内无法就业,造成社会的压力,同时,他们中的部分人就可能流向国外,这时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多大作用,而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其次,劳动者的素质应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时,提高受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如果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它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劳动者素质,而教育提供的高学历人才只能就低工作,让大学生干中专生的活,不仅是人才浪费,而且因为大批高学历人才没有流向有限的高职位,而被迫在第一线消极工作,如果摆正不了心态的话,还有碍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或者,教育者素质不高,做出损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事情,或错误的教育理念,不尊重学生个体,产生负向功能。

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负向功能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

【论述题】你如何看待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学前教育学》作业

《学前教育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A )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C ) 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 A )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学前公共教育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 A ) 4、1923 年,( C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7、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 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是 (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大教学论》 D.《世界图解》 C ) 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D ) C.《理想 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A. 蔡元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 D.陶行知 D ),其创建者是() 。 B. 劳工幼稚 园 陶行知 D. 6、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 C )。 A. 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自然环保的功能 8、下面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 A. 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9、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 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10、 列关于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功 能 C. B. 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D. 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

学前教育学自考练习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 D )155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 导论”和( C )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56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152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 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 D )原则。130 A.发展适宜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独立自主性 5.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 全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137 A.连续性 B.发展性C.综合性D.差别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152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135 A.发展适宜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152 A.综合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135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0.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 )144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2、学前教育学的开创这是(福禄贝尔)。 3、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首先表现在(经济功能)。 4、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与人效益)。 二、简答题 1、夸美纽斯对于学前教学的发展的贡献(P7~8) 2、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P8) 3、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P37框) 4、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P47框) 三、论述题 1、试述蒙台梭利对于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P13) 2、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前教育功能(P44) 第二次作业(第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学前教育阶段) 2、影像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幼儿园) 3、我国幼儿园承担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4、在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庭往往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 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德育的(一致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P62框) 2、简述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P61) 3、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P114框) 4、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P86) 三、论述题:举例分析如何贯彻和实现幼儿园的双重任务(P88框) 第三次作业(第五、六章)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三类。 2、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构造和建筑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叫做(结构游 戏)。 3、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4、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具有制约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P149框) 2、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P158框) 3、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P185~186) 三、论述题 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P149~154)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 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认知发展理论。 )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 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 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 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 A.连续性B .发展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 D.差别性 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A.综合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 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 C )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综合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 育的(D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

学前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第一至二章) 一、单选 ACDCD CBCAD 二、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P14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分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32 3、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P45 三、简答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P7-8 答: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其代表作主要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奉献给父母亲与儿童的良好教材,书中含有宗教色彩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对母育学校的实施作出了完整的论述。其中,《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创立学前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尝试。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P37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P44 答:为了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六个途径入手: (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6)为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P52 答: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益,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学 自考复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基础教育 B. 启蒙教育 C. 属义务教育 D.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C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权威性 B. 知识性 C. 主导性 D. 艺术性 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 D )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A. 教育制度 B. 教育结构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观念 4.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的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 C ) 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 A )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5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生教育 6.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B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7.(A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D ) 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 9.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界中代与代之间的“教”和“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 B )。 A.一种社会性活动 B.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C.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D.一种人类活动 10.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11.从教育的起源看,教育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 D ) A.个体现象 B.群体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2.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 D ) 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13.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C ) A.自我教育的发展B.家庭教育的发展 C.学校教育的发展D.终身教育的发展 14.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物质资源 15.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 C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16.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 A.教育制度现代化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17.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C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18.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 B )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19.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 B )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岁岁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生理成熟 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0."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德纳 11.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B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培尔 C.卢梭 D.洛克 12.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 A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13.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1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 B ) 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15.幼儿的完整学习的概念是建立在( D )基础上的。 A.蒙台梭利教学法 B.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 C.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 16.个体社会化是( C )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自考考题汇总

《学前教育学》自考考题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A. 蒙台梭利 B. 陈鹤琴 C. 福禄贝尔 D. 夸美纽斯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 良好的智力品质 B. 良好的道德素质 C. 良好的身体素质 D. 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 伙伴关系 B. 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 行政关系 4. 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 全园教育目标 B. 中期目标 C. 近期目标 D. 行为目标 5.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 A. 民主化 B. 社会化 C. 义务化 D. 普及化

6.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 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 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 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 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7.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教育者的主导性 B. 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 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的方法 8. 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 幼儿园生活环境 B. 幼儿园心理环境 C. 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 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9.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 A. 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B. 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C. 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D. 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0. 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A. 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B. 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 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教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 A 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教育物质资源 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一般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是(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4.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 A.道德完善 B.智力发展 C.体质增强 D.审美发展 5.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6.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7.儿童厌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一身体部位出现病变,而是因为情绪压抑或紧张等 心理原因,这表明()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8.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皮亚杰 C.格塞尔 D.洛克

9.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10.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爱弥尔》 11.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3.如果是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 )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14.头大、躯干长、四肢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几乎相等的是( ) A.初生儿 B.周岁儿 C.2 岁儿童 D.2 岁半儿童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16.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 17.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 A.教育活动游戏化 B.游戏活动教育化 C.游戏活动系列化 D.游戏活动教学化 18.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9.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方法是( ) A.故事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观察法

学前教育学自考练习

第十三章 、单项选择题 1.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反馈儿童在园所的表现等,适宜采取的形式是( B )329 A.家访 B.开家长会 C.办家长学校 D.教育讲座 2.下列家长参与中,属于亲子活动的是( B )338 A.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B.带孩子去公园 C.参观园所保教活动 D.与孩子共同参加园所活动 3.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是( D ) 330 A. 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 B.向家长汇报园所情况 C.让家长为园所提供方便 D.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育儿方法 4.园所设立家长接待日的主要目的是( B )332 A. 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 B.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C.向家长宣传育儿方法 D.让家长为园所提供方便 5.为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适宜采取的形式是( D )331 A.家长接待日 B.家长学校 C.教育讲座 D.举办咨询活动 6.因为儿童生病或过生日而进行的家庭访问是( C ) 330 A.新生家访 B.定期家访 C.情感性家访 D.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7.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 ( A )332 A.家长接待日 B.家长学校 C.咨询活动 D.开放日制度 8.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A )331 A.开放日活动 B.家长接待日 C.家长会 D.家长学校 9.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教学活动,这是( A ) 337 A.园所内参与 B.园所外参与 C.亲子互动 D.亲子活动 10.托儿所、幼儿园的( A )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331 A.开放日活动 B.咨询活动 C.家长学校 D.家访 11.园所和家庭书面联系的主要形式是( A )332 A.家园联系手册 B.家长园地 C.问卷调查表 D.征求意见书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B )324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长接待日332 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家长参与337 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331 3.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加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

学前教育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答: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就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答: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3.家庭: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家庭教育:广义的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指由家长(父母或者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教育环境答:教育环境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两种:学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3.简述教师的作用: (1 )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 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 1.简要论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答:(1)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①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②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3)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 2.简要论述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计划性和目的性 (2)儿童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 (3)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 (4)情境性 (5)整合性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1.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1)基础性与易感性 (2)连续性与阶段性 (3)普遍性与差异性 2.根据早期儿童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1)学前教育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 (2)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 (3)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 (4)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与因人施教 (5)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 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 1.论述儿童观现代化的内涵。 答:(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 (2)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作准备的双重价值 (3)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 (4)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 (5)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6)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7)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8)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 2.简述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 答:(1)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作进一步的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站在时代制高点上关照各种文化中的儿童观,以便洋为中用(3)加强国际合作,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 (4)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使现代化的儿童观深入人心 3.简述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答:(1)生活照顾者 (2)行为观察者 (3)课程建构者 (4)活动指导者 (5)资源整合者 4.简述优质师幼关系具有什么特征,应怎样培育? 答:(1)特征:平等性、助长性、民主性、对话性、互动性 (2)培育策略 ①树立现代儿童观是关键 ②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 ③提高教育技能是保证

自考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00383)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P5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P5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担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12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终身教育;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P10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0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 (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个体社会化P25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P16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P17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3.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P18 (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随政治发展而改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 5. 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P20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儿童的发展P28: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儿童观P44: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3.教育观P4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人本位儿童观P45: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 5.年龄特征P37: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P35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P90:即儿童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观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恩物P68: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3.情商P91: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以达到提升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素质,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在我院开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本课程最初称为《幼儿教育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编写的。主要是供中专层次的幼师使用的教科书。随着幼教改革的发展,大家认为,使用《幼儿教育学》这一名称显然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其名称被改为《学前教育学》,其内容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侧重于幼儿教育内容转化为更为0-6、7岁儿童教育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综合学前教育学理论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针对国内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缺乏适宜的《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现状,我们根据高职院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以构建高职高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为目标,初步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了涉及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领域的改革,努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了本学科较为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教学现象和幼儿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培养他们热爱幼教事业的思想,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沿革 多年来,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在完善课程体系、选用合适的教材、改革实践教学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该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成果,使该学科成为一门受到学生喜爱的学科。 1、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两级师范教育体制,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学的教材建设相对来说是一个空白。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借鉴此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探索,终于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该学科体系容纳了当今国际、国内学前教育领域最新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丰富性,夯实了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 2、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改进实践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