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历史文化等简介

大方县历史文化等简介
大方县历史文化等简介

奢香故里古彝圣地----大方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之一。全县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含委托百里杜鹃风景区管委会管理的2个乡31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4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10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2%。大方地处贵阳、重庆、成都、昆明、南宁经济辐射圈内,自古以来“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321、326国道纵横交错,横贯县境的贵毕公路、大方至四川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县城距贵阳178公里,距毕节50公里,距成都539公里,距北海1172公里;动工新建的杭瑞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黔西至大方至毕节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规划即将建设的成贵快速铁路、隆黄铁路、昭吉铁路和毕水兴铁路四条铁路在县境内交汇;规划建设的毕节飞雄机场距县城20公里。全县36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水、电、路、讯畅通,优越的地理位置,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将使大方成为“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黔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鸡鸣三省”(川滇黔交界)结合部重要物资集散中心。

——大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县城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周属夜郎国地,蜀封罗甸王国,宋赐罗施鬼主,元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明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世代相袭,使大方成为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奢香在摄贵州宣慰使期间,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致力于发展水西经济、文化,深受人民爱戴,被朱元璋誉为“得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并加封为“顺德夫人”。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多姿多彩,书法、灯谜、诗词、楹联、木雕、农民画、

漆器工艺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林则徐和翁同书为《大定府志》作序时高度评价:“大定自入版图以来,名公钜卿,俊民耆德,后先相望,人物之盛,与贵阳、遵义相抗”。仅清代大定就有翰林3名、进士23名、举人268名;民国时期大方赴日本、美国留学生达19名。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水乳交融,焕发出勃勃生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不仅被国家民委评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受到国务院表彰,而且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并受到表彰。

——大方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良好的资源优势,是一个大聚宝盆。大方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经探明的有无烟煤、硫铁矿、高岭土、大理石、冰州石等19种,优质无烟煤储量达102亿吨,其中上表储量53.02亿吨,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为了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大方发电公司于2003年 8月成立,由华电集团公司、贵州中水能源公司和兖矿能化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火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300兆瓦,发电量累计已达287亿度,计划投资50亿元的二期工程装机容量2×660兆瓦,一、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需燃煤总计约600万吨。全县现有大中小型煤矿63对,预计到2015 年全部建成投产后煤炭设计生产能力1881万吨,目前已经建成投产18对产量350万吨。煤炭与电力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我县坚持实施“大煤保大电,煤电联营”战略,以煤炭生产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产业,把大方矿区建成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新型能源生产基地、优质煤炭出口基地和煤炭深加工基地。

——大方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是一个大空调、大氧吧。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光、热、雨同季的气候与多样的地形地貌条件相结合,产生了特色突出、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8.6%,是乌江和赤水河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县共有野生动物140余种,高等植物120

2

——大方是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地方。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从1988年到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从2.35亿元增长到67.13亿元,年均增长12.96%;财政总收入从4666万元增加到1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3142万元增加到8.4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22.66%、16.9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5元增加到3302元,增长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0元增加到14135元,年均增长15.1%。粮食总产量从14.55万吨上升到30.5万吨,年均增长3.99%;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183公斤增加到350公斤;贫困人口从55.85万人下降到7.6万人;2006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86.23亿元。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47.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27.5%;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亿元,同比增长9.6%;收购烟叶41.87万担,占收购计划的107.36%,兑付烟农收购资金2.75亿元,完成烟叶税6054.2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7.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5.35亿元。

2011年以来,中国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大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城区开发和古城恢复重建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到目前为止,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6个,签约资金500多亿元。到2011年10月30日止,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7.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73.60亿元。

对于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副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包到底的项目包保责任制,以良好的亲商、帮商、扶商、富商氛围共谋发展。

--------今天-------希望----------

请政府相关秘书人员针对九龙坡区的活动加以概括和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