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氯离子检测原始记录

砂氯离子检测原始记录
砂氯离子检测原始记录

砂氯离子含量检验原始记录

受控号:YFGJ/Ⅴ-(二)

委托编号: SL 环境条件:℃ %(RH)样品编号: SL 送检日期:

检验依据:JGJ 52-2006 检测日期:

校核:试验: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1 / 1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一 实验目的:学习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掌握了解氯离子的测定过程和现象 二 实验原理 利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跃,以一对适当的电极对监测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并由此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滴定法。本实验根据Nerst 方程E = E θ- RT/nF lgC Cl- ,滴定过程中, Cl - + Ag + = AgCl ↓,使得氯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发生改变,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氯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电位相应发生突变,而后继续加入滴定剂,溶液电位变化幅度减缓。以突变时滴定剂的消耗体积(mL )来确定滴定终点(AgNO 3标准溶液的体积)。 三 仪器和试剂 酸度计(mv 计),磁力搅拌器,转子。KNO 3甘汞参比电极,银电极,滴定管,烧杯(电解池),0.05mol·L -1NaCl ,0.05mol·L -1AgNO 3,KNO 3固体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0.05mol·L -1AgNO 3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移取0.05mol.L -1NaCl 标准溶液10.00mL 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 ,KNO 3固体2g ,搅拌均匀。 开启酸度计,开关调在mv 位置,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随着AgNO 3标准溶液的滴入,电位读数将不断变化,读数间隔可先大些(1-2mL ),至一定量后,电位读数变化较大,则预示临近终点,此时应逐滴加入AgNO 3标准溶液(0.5-0.2mL ),并记录电位变化,直至继续加入AgNO 3标准溶液后电位变化不再明显为止。做E(mv)-V(mL)曲线,求得终点时所消耗AgNO 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2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水样10.00mL 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 ,KNO 3固体2g ,搅拌均匀。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同标定的步骤,做E(mv)-V(mL)曲线,求出与水样中氯离子反应至终点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五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做E(mv)-V(mL)曲线,从两个图中获得终点所消耗的AgNO 3标准溶液体积,从而根据物质反应平衡公式C Cl-V Cl-=V Ag+C Ag+计算求出水中氯离子的含量(mol·L -1)。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参比电极所装电解液应为饱和KNO 3溶液。 2甘汞电极比银电极略低些,有利于提高灵敏度。 3读数应在相对稳定后再读数,若数据一直变化,可考虑读数时降低转子的转数。 问题:实验中KNO 3的作用? 终点滴定剂体积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氯化物的检测原始记录

大理恒泰科技有限公司受控号: 化学分析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氯化物)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性状:液态数量: 检验项目:氯□,氯化物□,盐酸□ 收样日期:年月日检测日期:年月日 检验技术依据/标准:GBZ/T160.3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 检验方法:GBZ/T160.37-2004氯化物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检验地点及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7230G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一、试剂: 二、分析步骤: 1.吸收液的配置: 称取0.1000g甲基橙,溶于约100ml40~50O C无氯蒸馏水中,冷却后加入19ml99.7%(V/V)乙醇,用水定量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1ml此溶液相当于24μg氯。 标定方法: 量取5.0ml此溶液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0.1g溴化钾,20ml水和5ml硫酸(2.57mol/L);用10ml微量滴定管逐滴加入氯标准溶液;在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每滴加1滴必须振摇5min,待颜色完全退去后才能再加,滴加至甲基橙红色褪去为止。根据标准溶液用量计算1ml此溶液相当于氯的含量。 注:根据浓硫酸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来配置 2.57mol/L的硫酸; 氯含量的相关计算公式:cl2+2KBr=2Kcl+Br2 2Br2+{(cH3)2NC6H4N=NC6H4SO3Na}=(cH3)NC6H4NBr2+Br2NC6H4NSO3Na 3H2SO4+5KBr+KBrO3=3K2SO4+3H2O+3Br2 然后,取相当于1.25mg氯的此溶液(约50ml),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g溴化钾,加水至刻度。1ml此溶液相当于2.5μg氯。再取400ml此溶液与100ml硫酸溶液(2.57mol/L)混合。为吸收液。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学习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掌握了解氯离子的测定过程和现象 二实验原理 利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跃,以一对适当的电极对监测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并由此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滴定法。本实验根据Nerst方程E = Eθ- RT/nF lgC Cl- ,滴定过程中,Cl- + Ag+ = AgCl↓,使得氯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发生改变,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氯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电位相应发生突变,而后继续加入滴定剂,溶液电位变化幅度减缓。以突变时滴定剂的消耗体积(mL)来确定滴定终点(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 三仪器和试剂 酸度计(mv计),磁力搅拌器,转子。KNO3甘汞参比电极,银电极,滴定管,烧杯(电解池),·L-1NaCl,·L-1AgNO3,KNO3固体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 ·L-1AgNO3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移取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KNO3固体2g,搅拌均匀。 开启酸度计,开关调在mv位置,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随着AgNO3标准溶液的滴入,电位读数将不断变化,读数间隔可先大些(1-2mL),至一定量后,电位读数变化较大,则预示临近终点,此时应逐滴加入AgNO3标准溶液(),并记录电位变化,直至继续加入AgNO3标准溶液后电位变化不再明显为止。做E(mv)-V(mL)曲线,求得终点时所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2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水样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KNO3固体2g,搅拌均匀。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同标定的步骤,做E(mv)-V(mL)曲线,求出与水样中氯离子反应至终点所消耗的AgNO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五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做E(mv)-V(mL)曲线,从两个图中获得终点所消耗的AgNO3标准溶液体积,从而根据物质反应平衡公式C Cl-V Cl-=V Ag+C Ag+计算求出水中氯离子的

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1]

标准号:D 512-89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1 1.适用范围* 1.1如下三个测试方法包括了水、污水(仅测试方法C )及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部分 测试方法A(汞量滴定法)7~10 测试方法B(硝酸银滴定法)15~21 测试方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22~29 1.2测试方法A、B和C在应用(practice)D2777-77下有效,仅仅测试方法B在应用D2777-86 下也同样有效,详细的信息参照14、21和29部分。 1.3本标准并不意味着罗列了所有的,如果存在,与本标准的使用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本 标准的使用者的责任,是采用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且在使用前确定规章制度上的那些限制措施的适用性。明确的危害声明见26.1.1。 1.4以前的比色法不再继续使用。参照附录X1查看历史信息。 2.参考文献 2.1 ASTM标准 D 1066 蒸汽的取样方法2 D 1129 与水相关的术语2 D 1193 试剂水的规范2 D 2777 D-19水委员会应用方法的精确性及偏差的测定2 D 3370 管道内取水样的方法2 D 4127离子选择电极用术语2 3.专用术语 3.1 定义——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参照D 1129和D4127中的术语。 4.用途及重要性 4.1 氯离子是,因此应该被精确的测定。它对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具有高度危害,所以为 防止危害产生监测是必要的。氯分析作为一个工具被广泛的用于评估循环浓度,如在冷却塔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使用的处理水和酸洗溶液也需要使用可靠的方法分析氯含量。 5.试剂纯度 5.1在所有的试验中将使用试剂级化学物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应符合美国化学品协 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规范要求。如果能断定其他等级的试剂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使用它不会减少试验的精度,则这种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 5.2 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关于水的标准应理解为指的是如Specification D1193中 由第二类所定义的试剂水。

氯化物原始记录

二次供水检测原始记录 检验项目:氯化物检验日期:年月日 检验方法:硝酸汞容量法室内温度:℃室内湿度: % 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2006 1.试剂 标准溶液(自配)浓度:c[1/2Hg(NO3)2]= mol/L ;配制过程:称取g硝酸汞溶于含mL 硝酸(ρ20=1.42g/mL)的纯水中,用纯水稀释至mL;c(NaCl)= mol/L :配制过程:称取经700℃烧灼1h的氯化钠(NaCl)g,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mL。吸取mL,用纯水稀释至mL。 2. 仪器:锥形瓶,250mL;滴定管,25mL;无分度吸管,50mL。 3. 分析步骤 3.1水样的预处理 3.2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5.00mL加纯水至50mL,水样及纯水各50mL,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0.2mL指示剂,用硝酸(1.0mol/L)调节水样PH值,使溶液由蓝色变成纯黄色,再加硝酸(0.1mol/L)0.6mL,此时溶液PH值为3.0±0.2。 3.3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呈淡橙红色,泡沫呈紫色时即为终点。记录氯化钠标准溶液消 耗硝酸汞的量V1mL,水样消耗硝酸汞的量V2;标定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量V0 mL。滴定样品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量V0′ mL。 4结果计算 硝酸汞标准溶液的浓度: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g/mL m—1.00mL硝酸汞标准溶液相当于以mg表示的氯化物(Cl-)质量 V0—标定时,纯水消耗硝酸汞的体积,mL V1—滴定氯化物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 校正硝酸汞标准溶液浓度,使1.00ml含氯化物0.50mg:需取纯水mL加原硝酸汞标准溶液定容至mL。 氯化物计算公式:ρ(C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ρ(Cl-)—水样中氯化物的质量浓度,mg/L V—水样体积,mL V0′—滴定空白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 V2—滴定氯化物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汞的体积,mL 检验者:复核者: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砂中氯离子含量检测实细细则

砂中氯离子含量检测实施细则 1.本方法适用测定砂中的氯离子含量 2.试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1)天平--------------称量1000g,感谢量1g; 2)带塞磨口瓶------容量1000mL 3)三角瓶------------容量300mL 4)滴定管------------25mL 5)容量瓶-------------空量500mL 6)移液管-------------50mL,2Ml 7)5%(W/V)铬酸钾指示剂溶液 8)0.0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 9)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 3.试验步骤: 1)取经缩分后样品2Kg,要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经冷却至室温备用; 2)称取试样500g,装入带塞磨口瓶中,用容量瓶取500mL蒸馏水,注入磨口瓶内,加上塞子,摇动一次,放置2小时,然后每隔5分钟摇动一次,共摇动3欠,使氯盐充分溶解。将磨口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过滤,然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滤液,注入三角瓶中,再加入浓度为5%的铬酸钾指示剂1mL,用 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溶 液的毫升数(V1); 3)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吸取50mL蒸馏水到三角瓶内,加入5%铬酸钾指示剂1mL,并用0.01mol/L的销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为止,记录此点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 4)砂中氯离子含量计算,精确至0.001%: (V1-V2)*0.0355*10*100%/m WcL=C AgNo3 式中W---砂中氯离子含量(%);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C AgNo3--------- V1------样品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V2------空白试验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m-------试样质量(g)。

C38外加剂氯离子检测原始记录

JL/C38 共页第页产品名称委托编号 规格型号样品编号 环境条件委托日期 样品数量检测类别 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结果 氯离子含量 1)第一次空白:AgNO3溶液浓度的标定: 加10ml0.1000mol/LNaCl溶液加20ml0.1000mol/LNaCl溶液 滴加A gNO3标液 体积V01(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滴加AgNO3标 液体积V02 (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2)第二次空白:AgNO3溶液浓度的标定: 加10ml0.1000mol/LNaCl溶液加20ml0.1000mol/LNaCl溶液 滴加A gNO3标液 体积V01(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滴加AgNO3标 液体积V02 (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AgNO3溶液浓度: 检测说明计算公式: 2 V - ( ) 2 2 01 1 ) (V V V V + - =;100 1000 .45 35 · ? ? ? = - 样 m V c X cl 校核:主检:

JL/C38 共页第页产品名称委托编号 规格型号样品编号 环境条件委托日期 样品数量检测类别 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结果 氯离子含量 1)第一次样品:称样品 g,加蒸馏水及HNO3溶解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加10ml0.1000mol/LNaCl溶液加20ml0.1000mol/LNaCl溶液 滴加A gNO3标液体 积V1(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滴加AgNO3标 液体积V2(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1)第二次样品:称样品 g,加蒸馏水及HNO3溶解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加10ml0.1000mol/LNaCl溶液加20ml0.1000mol/LNaCl溶液 滴加A gNO3标液体 积V1(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 滴加AgNO3标 液体积V2(ml) 电势 E(mV) △E/△V mV/ml △2E/△2V (mV/ml)2氯离子含量平均值: 检测说明计算公式: 2 V - ( ) 2 2 01 1 ) (V V V V + - =;100 1000 .45 35 · ? ? ? = - 样 m V c X cl 校核:主检:

砂子中氯离子含量试验

一.目的 检测砂子中氯离子含量,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砂子中氯离子含量 执行标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到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六.仪器设备 1.GY64鼓风烘箱(JC411):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HCTP12A天平(JC231):称量1000 g,感量0.1 g; 3. 滴定管:10 ml或25 ml,精度ml; 4. 容量瓶、移液管、三角瓶、磨口瓶、洗耳球;

5.5%铬酸钾溶液指示剂、l 硝酸银标准溶液。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物理试验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取试样500g ,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磨口瓶中,用容量瓶量取500ml 蒸馏水,注入磨口瓶,盖上塞子,摇动一次后,放置2h ,然后每隔5min 摇动一次,共摇动三次,使氯盐充分溶解。将磨口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过滤,然后用移液管吸取50ml 滤液,注入到三角瓶中,再加入5%铬酸钾溶液指示剂1ml ,用l 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精确至1ml 。 2. 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吸取50ml 滤液,注入到三角瓶中,再加入5%铬酸钾溶液指示剂1ml ,用l 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此点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精确至1ml 。 3.结果计算与评定 m M V V C m M V V C X )(100100010)(00-=???-= 式中:X----氯离子含量,% C---硝酸银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 V---样品滴定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ml ; V 0---空白试验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ml ; 10---全部试样溶液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m----试样质量,g 。 氯离子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标准号:D 512-89 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1 1. 适用范围* 1.1 如下三个测试方法包括了水、污水(仅测试方法C )及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部分 测试方法A(汞量滴定法) 7~10 测试方法B(硝酸银滴定法) 15~21 测试方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 22~29 1.2 测试方法A、B和C在应用(practice)D2777-77下有效,仅仅测试方法B在应用D2777-86下也同样有效,详细的信息参照14、21和29部分。 1.3 本标准并不意味着罗列了所有的,如果存在,与本标准的使用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的责任,是采用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且在使用前确定规章制度上的那些限制措施的适用性。明确的危害声明见26.1.1。 1.4 以前的比色法不再继续使用。参照附录X1查看历史信息。 2.参考文献 2.1 ASTM标准 D 1066 蒸汽的取样方法2 D 1129 与水相关的术语2 D 1193 试剂水的规范2 D 2777 D-19水委员会应用方法的精确性及偏差的测定2 D 3370 管道内取水样的方法2 D 4127离子选择电极用术语2 3.专用术语 3.1 定义——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参照D 1129和D4127中的术语。 4.用途及重要性 4.1 氯离子是,因此应该被精确的测定。它对高压锅炉系统和不锈钢具有高度危害,所以为防止危害产生监测是必要的。氯分析作为一个工具被广泛的用于评估循环浓度,如在冷却塔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工业中使用的处理水和酸洗溶液也需要使用可靠的方法分析氯含量。 5.试剂纯度 5.1在所有的试验中将使用试剂级化学物质。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试剂应符合美国化学品协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规范要求。如果能断定其他等级的试剂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使用它不会减少试验的精度,则这种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 5.2 水的纯度——除非另有说明,关于水的标准应理解为指的是如Specification D1193中由第二类所定义的试剂水。

砂中氯离子含量测定表、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

记录说明: 1、筛分试验:①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 区,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公称直径为5.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 ②称取烘干样500g,放入套筛中筛分。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 各筛的分集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③结果计算:a.分计筛余(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b.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c.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d.砂的细度模数计算:μ=(β 2+β 3 +β 4 +β 5 +β 6 )-5β 1 /100-β 1 e.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 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试验。 2、含泥量及泥块含量:①含泥量称取400g的试样两份,浸泡2h后清洗烘干称量。 含泥量=(洗前烘干质量-洗后烘干质量)÷洗前烘干质量×100% 含泥量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②泥块含量筛取1.25mm以上筛的烘干试样200g两份,浸泡24h后 把试样放在630μm的方孔筛上搓洗烘干称量。 泥块含量=(试验前烘干质量-试验后烘干质量)÷试验前烘干质量×100% 泥块含量以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3、氯离子含量:称取烘干样品200g,置于1000ml磨口瓶中,加入250ml蒸馏水,加盖 摇晃1min,静置30min,并按此顺序重复一次;将上部清液移至500ml 烧杯中测量其氯离子含量。 河砂中的氯离子含量以每克被测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100%得出。 4、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①筛除5.00mm的颗粒烘干至恒重。 ②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容量筒与砂试样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体积×10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 kg/m3。 5、表观密度:①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装入容量瓶并摇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后加水至瓶颈处,擦干外部水份称量。 ②表观密度=[(烘干试样质量/烘干试样质量+水及容量瓶质量-烘干试样、水及容 量瓶质量)-水温对砂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10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 kg/m3。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空隙率:堆积或紧密密度的空隙率=(1-堆积或紧密密度/表观密度)×100% 空隙率精确至1%。 7、含水率:①称取试验样品500g,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质量 ②含水率=(烘干前试样质量-烘干后试样质量/烘干后试样质量)×1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实验目的:学习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掌握了解氯离子的测定过程和现象 二实验原理 利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跃,以一对适当的电极对监测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并由此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称为电位滴定法。本实验根据Nerst方程E = E e- RT/nF IgC CI-,滴定过程中,C「+ Ag+ = AgCI 使得氯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发生改变,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氯离子浓度发生突变,电位相应发生突变,而后继续加入滴定剂,溶液电位变化幅度减缓。以突变时滴定剂的消耗体积(mL)来确定滴定终点(AgN03标准溶液的体积)。 三仪器和试剂 酸度计(mv计),磁力搅拌器,转子。KN0 3甘汞参比电极,银电极,滴定管, 烧杯(电解池),0.05mol L-1NaCI,0.05mol『AgNO3,KNO3 固体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 0.05mol L-1AgNO3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移取0.05mol.L-1NaCl 标准溶液10.00mL 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KNO3固体2g,搅拌均匀。 开启酸度计,开关调在mv 位置,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随着AgNO 3标准溶液的滴入,电位读数将不断变化,读数间隔可先大些(1-2mL),至一定量后,电位读数变化较大,则预示临近终点,此时应逐滴加入AgNO3标准溶液(0.5-0.2mL),并记录电位变化,直至继续加入AgNO3 标准溶液后电位变化不再明显为止。做E(mv)-V(mL) 曲线,求得终点时所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确切体积。 2 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水样10.00mL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mL,KNO3固体2g,搅拌均匀。加入滴定剂,记录溶液电位随滴定剂的体积变化情况。同标定的步骤,做E(mv)-V(mL)曲线,求出与水样中氯离子反应至终点所消耗的AgNO3标准溶液的 确切体积。 五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做E(mv)-V(mL) 曲线,从两个图中获得终点所消耗的AgNO 3 标准溶液体积,从而根据物质反应平衡公式C CI-V Cl-=V Ag+ C Ag+计算求出水中氯离子的含量(mol L?-1)。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参比电极所装电解液应为饱和KNO3溶液。 2 甘汞电极比银电极略低些,有利于提高灵敏度。 3 读数应在相对稳定后再读数,若数据一直变化,可考虑读数时降低转子的转数。 问题:实验中KNO3的作用?终点滴定剂体积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