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戏剧)【圣才出品】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戏剧)【圣才出品】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戏剧)【圣才出品】

第17章现代戏剧

17.1 复习笔记

Ⅰ. Overview

1. Beginning

2. Drama in the 19th Century

3. Drama in the 20th Century

Ⅱ. Eugene Gladstone O’Neill (1888-1953)

1. Life

2. Literary Career

3. Comment

Ⅲ. T 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

1. Life

2. Literary Career

3. Comment

Ⅳ. Arthur Miller (1915-2005)

1. Life and Career

2. Comment

Ⅴ. Theater of the Absurd

Ⅵ. Edward Albee (1928-2016)

1. Life

2. Literary Career

Ⅶ. Sam Shepard (1943-2017)

1. Life and Career

2. Comment

Ⅰ. Overview

1. Beginning

In the 18th century, native American drama began to develop. Comedy was staged. Famous playwrights included Royall Tyler and William Dunlap. The demand for Indian plays also began.

Ⅰ. 概述

1. 开端

18世纪,美国本土戏剧开始发展。喜剧登上舞台。著名剧作家包括罗耶尔·泰勒和威廉·邓拉普。印第安人戏剧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2. Drama in the 19th Century

(1) From 1814 to 1824, along with Western expansion, there appeared some

famous playwrights, such as James Nelson Barker, Samuel Woodworth, etc. (2) Poetic plays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mong the

outstanding playwrights were Howard Payne, Robert Montgomery Bird and

George Henry Baker.

(3)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atr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Civil War to 1900 was the

emerging of realism from domestic melodrama. The popular dramatists include James A. Herne, David Belasco, etc.

2. 19世纪的戏剧

(1) 从1814到1824年,也就是西进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戏剧家,如詹姆斯·纳尔逊·巴克和伍德沃思等。

(2) 19世纪上半叶,诗剧非常流行。著名剧作家包括豪沃德·佩恩,罗伯特·蒙哥马利·伯德和

乔治·亨利·贝克。

(3) 从内战到20世纪,戏剧发展意义最重大的是从国内情节剧向现实主义戏剧的演变。著

名作家包括詹姆斯·赫恩,大卫·贝拉斯科等。

3. Drama in the 20th Century

(1)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drama made its attempt to place realistic plays on the American stage.

(2) The Little Theater Movement began around the beginning of World War Ⅰ. The

Great Depression greatly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little theaters. The most famous were the Washington Square Players and the Provincetown Players.

3. 20世纪的戏剧

(1) 20世纪初美国戏剧尝试在舞台上表演现实主义作品。

(2) 一战爆发后,小剧场运动开始。大萧条极大促进了小剧场的发展。最著名的有华盛顿广

场剧团和普罗文斯顿剧团。

Ⅱ. Eugene Gladstone O’Neill (1888-1953)

1. Life

O’Neill was born in a Broadway hotel in New York City. While doing all kinds of jobs, he came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the outcasts of society and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life. During his recovery from illness, he began drama writing.

Ⅱ. 尤金·格拉斯通·奥尼尔(1888-1953)

1. 生平

奥尼尔出生在纽约百老汇。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过社会边缘人,饱尝生活苦难。在病愈期间,他决定开始戏剧创作。

2. Literary Career

(1) O’Neill worked on a variety of one-act plays at first.

(2) Later, he began writing full-length plays, which were on various subjects and in

various styles, trying to depict the universal predicament of modern man. His writings reflected determinism and later fell into mysticism.

(3)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is a semi-autobiographical play. It was awarded

a Pulitzer Prize in 1957.

2. 文学生涯

(1) 奥尼尔起初创作不同题材的独幕剧。

(2) 后来,他开始创作长剧,题材广泛,风格不一,试图反应现代人的普遍困境。他的作品

呈现宿命论特点。后来发展成了神秘主义。

(3)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部半自传剧。1957年获得普利策奖。

3. Comment

O’Neill was the greatest American dramatist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e was the first playwright to explore serious themes in the theater and to carry out his experiments with theatrical conventions. He introduced the European realism, naturalism, and expressionism to the American stage.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establishing the modes of the modem American drama.

3. 评论

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探讨戏剧深刻主题、对戏剧常规手法进行实验的第一人。他把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引入美国舞台,对建立现代美国戏剧模式做出了巨大贡献。

Ⅲ. T 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

1. Life

Tennessee he was born in Columbus. While still in his teens, he published verse, fiction, and plays. He studied in three universities and published his plays during school years. In 1939, he changed his name to “Tennessee” from Thomas.

Ⅲ.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

1. 生平

田纳西出生于哥伦布市。当他还是青少年时,就开始发表诗歌、小说和戏剧。他在3所大

学学习过,期间发表戏剧作品。1939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托马斯改成田纳西。

2. Literary Career

(1) Tennessee’s early plays are all rooted in the southern social scene. Among

them the famous ones include The Glass Menagerie and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2) In the 1960s Williams suffered from illness, opiates, and the death of his lover. But he did not stop writing.

(3) In 1969 he had a physical and mental breakdown. However, he produced some more plays later.

2. 文学生涯

(1) 田纳西早期作品都以南方社会场景为背景。著名作品包括《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

(2) 20世纪六十年代田纳西受疾病、吸毒和情人死去的困扰,但他并未放弃戏剧创作。

(3) 1969年他的身体和精神遭到严重损伤。然而,后来他创造了更多的戏剧。

3. Comment

Tennessee’s plays portray the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of people in modern times, revealing depths of frustration, sex, and violence underneath a veil of romantic politeness. His style is a combination of coarseness and poetry. His subject matters are shocking, including murder, drug addiction, etc.

3. 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 (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 主要发起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新青年》: 《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主要社团: (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 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 (3)新月社——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 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 《呐喊》与《彷徨》的主要内容 (1)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害人的罪恶; (2)展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存境遇并刻画出人物卑微的灵魂; (3)对知识分子境遇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1.中国近现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 2.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3.造成这种性质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进入近代后,中国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A.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反帝反封建革命) B.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只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进一步实现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 6.在中国共产党之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出路都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失败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从主观上讲,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革命需要有新的革命阶级的领导 8.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些探索我们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9.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哪一次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新的是无产阶级) 10.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南陈北李)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在哪里?名字叫什么?在上海建立;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11.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的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但这次纲领的制定比较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12.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消除内乱、达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A.黑幕小说B.言情小说C.影射小说D.讽刺小说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A.创造社B.新潮社C.新月社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A.沈从文B.梁实秋C.朱光潜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B.藤野先生C.作者“我”D.长妈妈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B.结构严谨C.现实主义D.主情主义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A.反对种族歧视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B.《红烛》C.《微雨》D.《昨日之歌》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A.静女士B.方罗兰C.张曼青D.王仲昭 18.符合虎妞性格的某一方面的正确表述是() A.愚昧无知B.粗俗刁泼、善玩心计 C.固执凶悍D.自信、自尊 19.《家》的情节主线是() A.觉慧与父辈(克字辈)的冲突 B.觉新对高老太爷的妥协 C.觉慧、觉新、觉民等年青人的命运与封建大家庭的矛盾D.觉慧与冯乐山的斗争 20.曾树生这个人物出自于() A.《雾》B.《第四病室》C.《寒夜》D.《憩园》21.曹禺剧作《日出》的时代背景是() A.“五四”前后B.30年代初期 C.抗战时期D.大革命时期 22.1936年,被称为“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的作品是() A.夏衍《包身工》B.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C.丘东平《第七连》D.范长江《塞上行》 23.1930年初,殷夫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65首编为诗集,题名为() A.《放脚时代的足印》B.《孩儿塔》 C.《血字》D.《我们的诗》 24.沙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淘金记》B.《故乡》C.《春明外史》D.《围城》25.鲁迅断言“不容于满洲帝国,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的小说是() A.萧军《八月的乡村》B.萧红《生死场》 C.叶紫《丰收》D.吴组缃《鸭嘴崂》 26.戴望舒将其1934—1945年间显示诗风变化的25首诗结集,题名为() A.《我的记忆》B.《望舒草》 C.《灾难的岁月》D.《旧锦囊》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A.《丈夫》B.《长河》C.《边城》D.《湘西》28.小说集《传奇》的作者是() A.庐隐B.丁玲C.苏青D.张爱玲 29.《种谷记》的作者是() A.欧阳山B.柳青C.孔厥、袁静D.马烽、西戎30.《漳河水》中克服了好逸恶劳等缺点的妇女是()A.荷荷B.苓苓C.紫金英D.荷荷与苓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圣才出品】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激烈争夺,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②战后欧洲开始衰落,美、日兴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2)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①1917年11月(俄历10月)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③1919年3月共产国际的成立促使各国共产党壮大,推动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2)中国人民首先开辟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时中国守军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3)世界人民开始相互配合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4)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宣告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战后国际格局出现了三个重要变化: (1)资本主义世界中德、意、日战败,英、法削弱,美国成为霸主。 (2)苏联成为与美抗衡的大国,社会主义在多国取得胜利。 (3)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从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变为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阵营。 考点二:“三座大山”的重压(见表1)★★★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一、1917—1927 文学革命 二、1928—1937革命文学 三、1937—1947 抗战 第一章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 第一节文学革命运动 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 1、三个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性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1915年9月《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发起人:陈独秀,胡适,胡提出“八条纲领”,刊载于《新青年》被称为“中国文界之雷声”。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标志: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宗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二、“人的发现”和“人的文学” 1、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2、是否有人道主义作为区分“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 3、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是从动物进化的。 三、新旧文学观念之激战 1、响应方: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双簧会”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2、反对方:①林纾:发表《妖梦》和《荆生》痛骂陈、胡、钱玄同 辩:钱玄同和刘半农“双簧信” 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 辩:蔡元培《答林秦南书》 ②学衡派:根据地:南京东南大学(1922)刊物:《学衡》杂志 总编辑:吴宓主要撰稿人:胡先骕和梅光迪 论战以新青年胜利告终 ③甲寅派:1925年章士钊号召:读经救国。 第二节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 一、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后”在北京诞生。 2、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耕济之 3、代用刊物:《小说月报》,又创办了《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等月刊 4、三个方面成绩显著:A、提倡“为人生”文学,B、大力介绍外国文学,C、推动写实主义“平民文学”创作 5、杰出代表:①朱自清。A家庭小品《背影》《给亡妇》,B海外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C写景美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特点:诗歌以写实为主,兼用象征。他的抒情长诗《毁灭》问世后,诗坛的赞誉由他短诗转向长诗。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注:作品后带有*号的为精读篇目,要求写读书笔记。 一、小说 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茅盾:《子夜》*、《腐蚀》、《春蚕》、《林家铺子》、 3、巴金:《激流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家》*) 4、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5、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6、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 7、沈从文:《边城》* 8、钱钟书:《围城》* 9、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 10、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1、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12、艾芜:《山峡中》* 13、萧红:《生死场》 14、庐隐:《海滨故人》 15、许地山:《缀网劳蛛》 1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7、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18、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诗歌 1、胡适:诗集《尝试集》 2、郭沫若:诗集《女神》(《凤凰涅磐》、《天狗》) 3、冰心:诗集《繁星》、《春水》 4、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 5、徐自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沙 扬娜拉》)

6、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忆菊》、《发现》、《死水》*) 7、李金发:诗集《微雨》(《弃妇》*) 8、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集》(《雨巷》*) 9、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 《火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乞丐》、《手推车》、《北方》) 10、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老马》*) 11、何其芳等:《汉园集》 12、田间:《给战斗者》 13、穆旦等九叶诗人:《九叶集》 三、散文 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鲁迅杂文全集》(《野草》) 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给亡妇》 3、冰心:《寄小读者》、《往事》、《笑》 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乌蓬船》*、《北京的茶食》) 5、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代序》*、《男人》*、《女人》、《中年》) 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祝土匪》、《讨狗檄文》、《中国人之聪明》、《我的 戒烟》、《秋天的况味》*) 7、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 四、戏剧 1、郭沫若:《屈原》* 2、曹禺:《雷雨》*、《北京人》 3、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4、田汉:《名优之死》 5、贺敬之等执笔:《白毛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酝酿期:1840-1898; 发生期:1898-1917; 发展期:1917-1949 (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 (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 (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 (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 (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 ——梁启超提出。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主张,有其革命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那就是革其精神而不革其形式。显示出革命终不彻底的一面。 “新文体” ——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发表政论时创造的一种新文体。这些政论具有空前开拓的创造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白之间。条理明晰,笔锋含情,有很强的鼓动性。“新文体”是梁启超借鉴了日本和“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创造的过渡期文体形式。“新文体”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的藩篱,便于表达新的思想。 小说界革命 ——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向来没有正统地位,只能附于“四部”子、史部中。严复、夏曾佑鉴于“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于是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出发,提出“小说为正史之根”。第一次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在小说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梁启超在严、夏之后,从小说具有的“启蒙”、“新民”社会功能角度,把自古视为卑贱文体的小说提高到史无前例之高度。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四)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嘉宝(字伯元,江苏武进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1 21.参加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各方有 A.创造社成员 B.太阳社成员 C.新月社成员 D.鲁迅、茅盾 E.胡秋原、苏汶 22.三十年代以农村“丰收成灾”为题材的小说有 A.《春蚕》 B.《多收了三五斗》 C.《丰收》 D.《咆哮了的土地》 E.《一千八百担》 23.丁玲创作于解放区的小说有 A.《我在霞村的时候》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在医院中》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E.《水》 24.在《茶馆》中,老舍以“一个茶馆三幕戏”埋葬了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E.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25.“新写实小说”的特色有 A.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呈现出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 B.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C.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 D.创作主体往往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E.节奏急促,人物夸张变形,情节散乱无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文学研究会 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8.“寻根小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9.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有何特点? 30.简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

31.简述董桥散文的主要特征。 32.简述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 33.论述《呐喊》、《彷徨》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4.论述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2 31.抗战后,沙汀接连完成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称为著名的“三记”,它们是 A.《还乡记》 B.《困兽记》 C.《南行记》 D.《淘金记》 E.《红灯记》 32.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树生 B.高觉新 C.杨老三 D.汪文宣 E.杜大心 33.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借鉴和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有 A.《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B.《活动变人形》 C.《夜的眼》 D.《布礼》 E.《春之声》 34.曹禺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有 A.侍萍 B.繁漪 C.陈白露 D.金子 E.愫方 35.奠定高行健在探索戏剧中不可替代位置的几部作品是 A.《绝对信号》 B.《骗子》 C.《野人》 D.《车站》 E.《狗儿爷涅槃》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6.“七月诗派” 37.第一次文代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8.简述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39.简述“十七年文学”中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收获。 40.简述新时期“朦胧诗”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为新中国而奋斗)【圣才】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途径的原因和实践(见表7-1)

表7-1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途径的原因和实践 (2)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①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国民党政权有其阶级局限性,并未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撕毁协议。 ②中国共产党被迫采取自卫行动,但仍试图和平解决,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各界的影响力,为之后的自卫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了解) (1)全面内战爆发 ①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②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③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①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a.在政治上要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在军事上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②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③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④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开始局部反攻,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计划。 考点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了解)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①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兵力下降、士气低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增加、士气高涨。 ②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③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也在发起攻击、转入反攻,东北战局被改变。形成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①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②1947年12月在陕西米脂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见表7-2) 表7-2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见表7-3)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着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潮,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近。 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 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9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成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的成熟。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出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在国统区,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用,出现了大量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在30年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一方面反叛传统旧文学,在艺术形式上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新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学、旧文化是在联系中更新发展的。 2、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充分吸收外来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这就是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不懈追寻。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意义及新文学初期创作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以《新青年》编者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兴起。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钱玄同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改变旧文学轻视小说戏剧的传统观念;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张;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当时作家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刊登了《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资料

[备注]完全根据考试大纲整理归纳的自考资料[07120802] 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科目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资料(样本) 一、基础知识(含填空、单选和多选)(344)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 ⑴第一个十年(1917-1927); ⑵第二个十年(1928-1937); ⑶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 ⑴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 ⑵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 ⑶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⑴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 ⑵三种文化思想: ①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

②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 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晚清时期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 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 333.柯仲平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334.长篇小说欧阳山《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草明的《原动力》,中篇小说邵子南的《地雷阵》,短篇小说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 。。。。。。 341.周立波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51年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342.由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343.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诗歌领域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4到(《辛丑条约》)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5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字林西报》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7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需要的前提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大批劳动者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9.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主要是通过()完成的。《瑷辉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10西方列强通过以下哪些条约,一步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 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 11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北洋水师 13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14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校邠庐抗议》 15.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16..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 17.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国闻报》) 18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广州万木草堂 19.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 20.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淮军( .2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劝学篇》)2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训政) 23洋务运动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包括(.张之洞.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2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2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2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创立民国 27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28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 2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共进会文学社) 30.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 31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推翻了封建帝制) 32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331915年,(蔡锷)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34..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组织武装反袁 35.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36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护法运动的失败) 3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和面粉) 39.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张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