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XXXX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一、辨识目的

及时辨识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二、辨识依据

《XX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三、辨识原则

实事求是,全面细致。

四、辨识内容

各部门在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应对人、机、物、环、管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辨识。

1、人的因素

在对人的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心理、生理因素

主要辨识员工在作业负荷、健康状况、禁忌作业、心理状况、五官辨识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2)行为因素主要是辨识员工在指挥、操作、监护以及遵

章守纪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2、物的因素

在对物的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物理性因素

主要是辨识机械设备、建筑设施、工器具、附件、防护

设施、电气设施、信号设施、标志、光照以及噪音、振动、辐射、动能、热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2)化学性因素

主要是辨识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辨识作业场所是否存在或存在导致产生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安全风险。

3、环境因素

在对环境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室内、室外和地下三方面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主要包括气温、湿度、压力、光照、气流(风速)、通风及有害物质浓度等作业条件指标。

4、管理因素

主要是辨识在组织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以及执行落实制度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五、辨识与评价程序

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各部门应严格依据下列程序开展辨识工作:

1、罗列作业活动清单,编制辨识记录表格

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列出工作清单或生产作业活动清单,根据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的操作说明,结合一线作业人员的阐述,写明作业活动的具体内容,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料和设备设施,制定辨识记录表格。

2、安全风险辨识

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依据辨识记录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辨识,将生产作业活动或区域内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安全风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型,详细的罗列汇总并记录在表格内,作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的依据。

3、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步骤

安全风险评价是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来分析评估安全生产总体状况的管理性的安全活动。

1)选择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根据我公司生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考虑,各部门在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确认时,可依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安全风险现状的评价和分级。具体选择条件按照如下要求进行:

(1)对某项工作或具体某环节作业活动潜在的危险性进行辨识评价时,可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亦可选择其他两种评价方法。

(2)对某个作业区域、岗位等的安全作业条件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可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也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SCL)”。

(3)需要系统的评价作业区域或装置、设备的运行系统等的安全状况时,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SCL)”。

2)评价单元

各部门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需要,将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设备设施等划分成若干个类型的评价单元来进行评价。

3)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评估

各部门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组织包括部门负责人、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工代表在内的相关人员,按照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计算评估,确定评价单元的危险性等级,并从组织、管理、技术、应急等方面制定风险源的管控措施。

六、辨识频次

公司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应严格按照本法规定的程序按照下列频次组织落实:

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对

公司的双控管理制度、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措施等符合

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完善,确保各类安全风险的管控

措施及时有效。

2、各部门经理和车间主任应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全面辨

识,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及时完

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3、班组长应每天对各岗位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及时

完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4、当公司存在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开展专项风险辨识,

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1)发生险肇事件或安全生产事故。

2)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例如主要负责人变更、

作业场所位置变更等。

3)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

4)进行动火、吊装、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时。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七、附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风险矩阵

MES法 LEC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 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 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

(完整版)公司内部网络安全和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网络安全和设备管理制度 1、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应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管理 规定参照执行;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和用户使用权限控制;安 全等级和用户使用网络系统以及用户口令密码的分配、设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和实施; (3)计算机中心机房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 (4)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施附近实施的维修、改造及其他活动, 必须提前通知技术部门做好有关数据备份,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安全。 (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科室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计算机安全 使用规则,以及有关的操作规程和规定制度。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发生的问题,有关使用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报告;(6)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信息的防 范工作,由信息中心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7)所有HIS系统工作站杜绝接入互联网或与院内其他局域网直 接连接。 2、网络安全管理规则 (1)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和网络设备设施 安全管理; (2)网络系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系 统各种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制度,如:值班制度、维护制度、数据库备份制度、工作移交制度、登记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网络运行安全稳定; (3)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注册用户,设置口令,授予权限,对 网络和系统进行监控。重点对系统软件进行调试,并协调实施。同时,负责对系统设备进行常规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功能状态; (4)设立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用户的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库维护 及日常数据备份。每三个月必须进行一次数据库备份,每天进行一次日志备份,数据和文档及时归档,备份光盘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对服务器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防护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 入。系统的保密设备及密码、密钥、技术资料等必须指定专人保管,服务器中任何数据严禁擅自拷贝或者借用; (6)系统应有切实可行的可靠性措施,关键设备需有备件,出现 故障应能够及时恢复,确保系统不间断运行; (7)所有进入网络使用的U盘,必须经过严格杀毒处理,对造成 “病毒”蔓延的有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条款给予行政和经济处 罚; (8)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 (9)所有上网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操作 规程,禁止无关人员在工作站上进行系统操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1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总经理担任组长,保障体系工作展开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2.3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公司全员均应掌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标准、程序、方法,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3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3.1步骤 风险分析与管控的工作步骤是: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3.2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民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安全[20xx]18号等); ——行业设计规范、标准管理、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28263-20xx、《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表方法检查表法》WJ9075-20xx、《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 ——公司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生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潍坊龙海民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等); 3.3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涵盖公司所有生产线及其设备设施、储存场所和作业活动,包括:铵油类炸药(乳化炸药、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区域、原辅材料和成品库区域、生产辅助设施区域(理化室、机修间、锅炉房、变电所)、试验场以及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项目部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辨 识、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标段、各道工序可能存在 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 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 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并结合我项目 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 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 南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 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和《中国葛洲坝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级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各部室部门长、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丰南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项目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依法开展管控。 第七条项目部各部室、所属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 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

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 4.2.2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 4.3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 5.1评价组织 5.1.1组织组成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5.1.2.1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5.1.2.2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5.1.2.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5.1.2.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5.1.2.5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目的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完整版)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安全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本公司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营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防范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公司安全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办公区域用水、用电安全 2、办公区域防火、防潮安全 3、办公区域防盗安全 4、办公区域卫生管理、仓库安全管理 三、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在工作过程中,公司全体应确保合理运作,保证安全,杜绝粗心大意、贪图方便等侥幸想法。 四、公司全体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并切实做好、配合好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检查与监督,确保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五、员工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公司安全管理中。 第二章办公区域用水、用电安全 一、全体员工应坚持“合理使用,勤俭节约”的用水、用电原则。 二、卫生间使用过后,应冲洗干净,并确保冲水闸、洗手台水龙头等相关出水口处于正常关闭状态,避免人为忽略或配件损坏而造成水资源的无故浪费。

三、在不进行办公、招待等合理作业的情况下,应将相关区域的电灯、空调、电脑、排气扇等设施关闭,避免浪费资源,同时降低安全隐患。 四、每天下班前,各部门最后离开部门办公区域的员工,应确保部门办公室相关耗电设备(例如,电脑、电灯等)都处理合理关闭状态;最后离开公司的员工,应确保公司各个区域的用水、用电设施都处理合理关闭状态,方可离开。 五、若发现个别设施设备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恰当处理,并通知总经办,以便安排更详细的检查和维修。 六、每逢假期放假前,总经办应对各办公区域用水、用电情况进行监督,长假期间应对办公区域进行断水、断电,以减少安全隐患。 第三章办公区域防火、防潮安全 一、办公区域内,严禁烟火;抽烟的员工应到指定的抽烟区(楼梯口,远离窗口高压电线处)抽烟,并确保烟头、烟灰处于完全熄灭状态,方可离开;如到访客户抽烟,则负责接待的员工应确保烟火对办公区不造成安全威胁(即要为客户提供烟灰缸,确保烟头、烟灰不掉落地毯,且丢弃时已完全熄灭等等)。 二、办公区域内,除了工作所需的物品、产品之外,严禁堆积任何易燃易爆的杂物,废弃的纸皮箱、胶袋等应及时丢弃处理,相关业务所用的物品(例如,画册、宣传单等),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整理。 三、办公区域内,严禁出现废水积存的情况,以免产生潮气,滋生蚊虫,影响工作环境。 四、天气潮湿时期,各办公区域应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时检查(例如,久置不用的耗材、电脑、投影仪等等),确保设备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五、如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及时向总经办提出,以便进行整改。 第四章办公区域防盗安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安全科负责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 组长: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 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 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六)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二章职责 第十六条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重要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及控制措施的批准。 第十七条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十八条安监部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 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 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803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标准版本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厂院 1、人行道和车行道应该平坦,畅通;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道路和铁路轨道的交叉处必须设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信号装置或落杆。在十字路口或交通要道要设立限速牌。 2、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和池,应该有围栏和盖板。 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该不妨碍通行和装卸的时候便利和安全。 4、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如果有损坏或者危险的象征,应该立即修理。

5、电网内外都应该有护网和明显的警告标志(离地2.5米以上电网可不装护网。 第二章工作场所 1、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应该便于工人安全操作,通道的宽度不能小于1米。 2、升降台和走台应该加围栏,走台的围栏高度不能低于1米。 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堆放要不妨碍操作和通行,废料应该及时清除。 4、在易使脚部潮湿、受寒的工作地点,要设干燥的木头站板。 第三章机械设备 1、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电锯、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飞轮等危险部分,都要安设防护装置。

2、机器的转动磨擦部分,可设置自动加油装置或者蓄油器,如果用人工加油,要使用长嘴注油器,难于加油的,应停车注油。 3、各种机械设备有造成碾、挤、扎、刮伤等危险部位都要防护装置。 4、机器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检修,如有损坏,应该立即修理。 第四章电气设备 1、电气线路和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场所,否则必须设置安全遮拦和显明的警告标志。 2、电气设备必须设有可熔保险器或者自动开关。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

2020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

负责。 2、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段长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厂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厂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80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正式样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

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 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 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

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xx公司企业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2xxx发布 2xxx实施 xx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全面加强风险预控,规范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和坚决防范事故,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标准由xx公司标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公司安全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安全监察部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xxx 本标准审核人:xxx 本标准审定人:xxx 本标准批准人:xxx 本标准委托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现场以及所辖的多经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包含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xxxx公司电力企业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管理重点要求》(2017版) 《xxxx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规定(2017年版)》? 3、定义 本制度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4、风险预控管理 组织机构与职责

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企业看看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茶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属员工的管理除法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则办理茶楼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总公司员工的管理比照办理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员工以在本公司核定之员工编制名额内雇用的无定期工作契约职员为限其区别标准如下: (一)职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 (二)技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程度并有下列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经技工转类考试及格或甄选提升的工人: 1.有关生产各项设备的操作运转、制造及装修等工作 2.原物料或产品的制造、检验、加工、整理及包装等工作 3.其他与生产有关的专业性工作 (三)管理工:具备高中毕业以上程度并有本业二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方可胜任的事务工作或其他程度相当的非技术性工作经管理工考试及格或甄选提升的工人 (四)服务生:从事迎宾、托盘、擦抹等对客人直接服务的员工 (五)普通工:担任搬运事务或简易事务等无需特殊技能或知识的工人 第三条工人编制名额依据实际需要拟订呈报本公司核定

第四条为配合工作及人事调度的需要遇有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工作时得依实际需要雇用定期契约工人(以下简称定期工)其雇用及管理办法另定之 第二章雇用及解雇 第五条雇用员工应由所属主管单位填具员工采用申请书送由主管单位签请负责人核定 第六条雇用员工以考试方式录用为原则 第七条雇用员工应先行试用但试用期间不得超过40日在试用期间内由所属主管单位负责考核期满后依据试用成绩签请正式雇用或解雇 第八条雇用工人得就在岗位工作三个月以上工作成绩优良的定期工中选用前项选用的员工得不经考试及试用 第九条雇用工人以身家清白、身体健壮、年满18岁以上35岁以下并具有初中毕业或以上学历者为合格但雇用特殊性技能的工人不在此限 第十条不得录用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为员工: 1.曾受刑事处分或宣告禁治产者 2.患有传染病或痼疾者 3.曾服务于本公司及所属单位因案开革者 第十一条经雇用的工人应亲至劳务主管单位报到并填缴下列书表由雇用单位存查或核验发还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文件汇编 编制:xxx 审核: xxx 签发: xxx

xxxxxx有限公司 2018年3月 目录 一、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4 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4 三、xxxxxx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领导小组的通知12 四、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12 五、组织机构图及安全承诺书14 六、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7 七、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26 八、2017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32 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渣治理教育制度34 十、会议记录汇总38 十一、安全培训教育记录汇总53 十二、两个体系培训教育教材74 1.、两个体系建设基础知识问答手册75 2、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通则91 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111

十三、培训试卷(样本)125 十四、成绩单(样本)128 十五、签到表(样本)129 十六、培训照片(样本)130 十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32 十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59 十九、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167 二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97 二十一、文件发放记录(样本)222 二十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管理制度224 二十三、两个体系考核记录229 二十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制度236 二十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考核记录243 二十六、风险评价准则248 二十七、安全风险公告制度266 二十八、风险评估报告270

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编制: 审核: 审批:

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2术语 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3职责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3.1.1各单位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3.1.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3.1.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应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3.1.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化学品和生产过程危险、生产作用的设备和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3.1.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3.1.6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3.1.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1.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不可承受。 3.1.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职责 3.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安全风险评估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负责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更新。 3.2公司各部门应参与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 工作程序 4.1风险评估活动的实施步骤 4.1.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风险评估活动,成立评估组织。 4.1.2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员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4.1.3全员以部门为单位参与对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 4.1.4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审核签字后,提交本公司评估组织。 4.1.5评估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评估目标的风险等

级。 4.1.6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估组织成员应进行现场勘察,明确危险有害因素。4.1.7评估组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4.1.8各单位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分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和管理。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5.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5.2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培训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岗位需要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6.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 6.1确定为重大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重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编号:SM-ZD-62676 企业内部消防安全规章制 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企业内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宾馆消防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场所设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面积≥200m2的宾馆。其它宾馆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铜板带厂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1.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2术语 2.1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2风险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3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3职责 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3.1.1各单位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3.1.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3.1.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应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3.1.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化学品和生产过程危险、生产作用的设备和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3.1.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3.1.6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3.1.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1.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不可承受。 3.1.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利用事故分析会,周一安全活动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3.2危害辨识 3.2.1各单位危害辨识要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