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政治多样化教学方式之我见

浅析初中政治多样化教学方式之我见

浅析初中政治多样化教学方式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5-28T17:06:43.71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魏美英[导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魏美英(永年县第九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1.理论学习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接受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教师如果把教学限定在学校、课堂和书本的范围内,拘泥于理论的灌输式说教,已经不被学生所认可,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政治是一门抽象反映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学科,是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中新的形势、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并且不断渗透、冲击到教育之中。要想让学生对政治理论有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就必须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正确地、辩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去感受,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机关进行参观和调查,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更深切的感受,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用教材中的观点和原理去回答、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生活热点,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从而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已的实践。

2.渗透道德教育

历史的发展将我们带进21世纪,开放改革使我们祖国日益强盛,经济的发展使我们走进小康、安定与繁荣,社会文明的进步更加要求我们的教育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当今教育的步伐在急进,特别是学科的教改发展迅猛,中国的基础教育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媲美,中国的教学成效令世界瞩目。在一些国际的比赛中,我国青少年取得的优秀成绩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就。然而,我们在欣慰之时又难觉不察,一味强调“知识为本”的同时,道德教育却被忽略了。诚如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口号式的应试教育,没有一套较为完善及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教材来帮助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很多反映青年学生不良思想道德的事件见诸报端,如马加爵事件、北影学生打死人的事件、留学生打母亲事件等等,为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由此看来,重视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中学思想政治课大纲明确提出,政治是一门向中学生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知识,普遍、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课程。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在小学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初中学生进行合格公民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间的关系,树立为国家、集体做贡献的观念。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避免抽象的教育和牵强附会,这样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真善美、假丑恶,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挂图来教学生。只是把抽象的内容复述一遍,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累,政治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教学状况,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弥补了以往教学的缺陷,让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多媒体综合了视听功效,让学生学习过程听得见,看得见,刺激了视觉和听觉神经,活跃了思维,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知识的学习高于传统教学的结果,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实验研究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由此可见,视听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是最重要的。①多媒体逼真的表现形式,为抽象知识和学生感性认知之间搭建了桥梁,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便于学生理解。将其中的道理讲深、讲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②能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政治课自身还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以及感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教学过程当作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其良好智力的过程。比如,在讲授《一国两制》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从感情上体会到“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比如,先用幻灯片播放香港、澳门的地图,对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做简要的概述,此时播放《七子之歌》的背景音乐,在视觉和听觉共同受到一定冲击的情况下,阐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最后,播放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片段。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从情感上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以及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再次,多媒体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记忆、信息转化功能,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书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把多媒体放到主要位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政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忌搞形式主义,将课堂教学变成了各种电教手段的演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各种教学手法综合运用,将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互相结合起来,使得两者互相补充,让整个教学过程相得益彰,这才是每个政治教师恰当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落伍,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脱颖而出。

收稿日期:2012-04-1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