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永久或暂时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损害对方的低等生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生物。

?中间(终)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成虫)或无性(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①疟疾②血吸虫病③丝虫病④钩虫病

⑤利什曼病(黑热病)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

的现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带虫者:无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但很少见,例如;

利什曼病

?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

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楚,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很常见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吸血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疟疾的带虫免疫:疟疾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宿主体内仍保持着低密度的原虫,使机

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感染,一旦根治后,随着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童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对体

内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的免疫现象。

?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掠夺营养:寄生虫在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宿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的排泄物、脱落物、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

起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寄生关系终止,(罕见)

2.宿主能清除部分的寄生虫,宿主转入慢性期。(常见)

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病

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寄生虫病)

?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有哪些?有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

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幼虫移行症: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

可在非正常的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常见的人

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有;①带绦虫病②棘球蚴病③旋毛虫病

?简述影响寄生虫流行的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二、生物因

素:某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对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起决定性的作用。三、社会因素;经济状况、科学水平等。

?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一、地方性;这种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中间宿主或媒介

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二、季节性

三、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那些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可

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

给人,这种地区称自然疫源地。

?简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寄生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寄生虫病的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全

?简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简单,包括具有感染性的包囊期和能增值的滋养体期。包囊包括未成熟的包囊(1~2核,)和成熟的包囊(4个核,无糖原泡及拟染色体),滋养体包括大滋养体(组织内)和小滋养体(肠腔内)。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成熟的包囊期致病阶段为;大滋养体病位:肝、肺、脑、结肠。传染源:带虫者

?简述肠内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过程分为急性或慢性,急性期的临床症状从轻度、间歇性腹泻到暴发性、致死性痢疾不等。典型的阿米巴痢疾常有腹泻、粪便果酱色,伴有奇臭,大都病人有腹痛、里急后重。急性暴发性痢疾则是严重和致病性的肠阿米病,儿童多见,病人有大量黏液血便,有的可肠穿孔。慢性阿米巴病表现为间接性腹泻、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

?简述阿米巴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诊断主要包括1.病理学诊断(①生理盐水涂片法②碘液涂片法③体外培养④核酸诊断) 2.血清学诊断 3.物理学诊断

防治原则:①治愈肠内外的侵入性病变②清除肠腔中的包囊③对无症状带包囊者也要治疗

?简述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

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仅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滋养体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尤以后穹隆多见,偶可侵入尿道,男性感染者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也可侵入睾丸及附睾。虫体以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也是感染和致病阶段。传播方式以直接或间接

接触方式在人群中传播。

?简述阴道毛滴虫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诊断:直接涂片、荧光抗体试验等。

防治原则:及时治疗无症状的带虫者和病人以减少和控制传染源。临床常用的口服药为甲硝唑(灭滴灵)

?疟疾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次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

原虫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疟疾复发: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

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疟疾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

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疟疾带虫免疫。

?简述疟原虫生活史?

一.人体内的发育(1)红细胞外期(2)红细胞内期(3)配子体的形成期

二.蚊体内的发育配子与孢子的增殖

?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形态特征?

在滋养体期,有环状体,环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在裂殖体期:早期的裂殖体时核开始分裂,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在晚期期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疟色素集中。在配子体期;雌配子体呈圆形,核小致密,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核大疏松疟色素分散。

?引起疟疾典型发作及贫血的原因?

疟原的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贫血的原因:①脾功能的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②免疫病理的损害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④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疟疾的防治原则?

一防、;个人、集体预防二治:抗疟药作用于不同时期三灭蚊

?简述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区别?

1.猪带绦虫:节片;少、体壁较薄、略透明。头节;球形,具有顶突和两圈小钩。

成节;卵巢分三叶。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且少于13支。

囊尾蚴;寄生人体致囊尾蚴病。

2.牛带绦虫:节片;多、体壁较厚、不透明。头节;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成节;卵巢分两叶。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多于15支。

囊尾蚴;不寄生人体。

?简述猪带绦虫的预防及治疗?

除了加强卫生教育外,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1.驱虫治疗病人(阿苯达唑)

2.管好厕所、猪圈

3.加强肉类检查

4.加强

卫生健康教育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形态特征和组成?

棘球蚴为圆形囊状体。棘球蚴由内囊和外囊构成。内囊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角皮层,内层为生发层。内含物有生发囊、原头蚴、囊液及子囊等。

?棘球蚴砂的概念: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

?细粒棘球绦虫的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治病特点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毒性和过敏反应 3.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防治原则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控制传染源查治、救助和管理现有的病人。

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其次药物治疗以阿苯达唑疗效最佳。

?简述牛、猪带绦虫及细粒棘球的生活史?

1.猪带绦虫:人是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为人和猪,成虫寄生部位为小肠,

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感染期为虫卵或囊尾蚴。感染方式有自体内感染、

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

2.牛带绦虫:人是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为牛,寄生部位为小肠,感染途

径为经口感染,感染期为牛囊尾蚴。

3.细粒棘球:终宿主为犬、狼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为牛、羊、人,寄生部

位为小肠,感染期为虫卵,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感染方式为人误食虫卵

污染的食物和水。

?简述我国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①蛔虫生活史简单②雌虫产卵量大③虫卵抵抗力强④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

随地大便的习惯⑤人的不良卫生习惯

?简述蛔虫的生活史?蛔虫的致病机制?

1)产卵大、无中间宿主、产卵抵抗力强,感染阶段:感染期的蛔虫卵感染途径:经口食入寄生部位:小肠致病阶段:成虫和幼虫蛔虫体内的移行:感染期的虫卵(第1次蜕皮)→人食入且在小肠幼虫浮出→肠壁小血管→肝脏→右心→肺脏(第2/3次蜕皮)→气管→咽→食管→胃再到小肠(第4次蜕皮)→成虫(产卵)2)致病机制: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均致病,表现为①机械性损伤②超敏反应③营养不良及宿主肠道功能障碍等。幼虫的致病机制:侵入肠黏膜、在体内移行。

成虫的致病机制:①掠夺营养和破坏肠黏膜影响吸收②超敏反应

?试述蛔虫有哪些主要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死、蛔虫性胰腺炎、肝蛔虫病、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

?简述鞭虫的生活史要点?

成虫主要寄生于盲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致病期:成虫诊断期:虫卵成虫寿命:3~5年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为什么蛲虫的成虫不易见到?

雌雄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而被排出体外,雌虫在肠内环境和低氧环境中一般不排卵或仅产很少虫卵,产卵后雌虫大都自然死亡。

?为什么蛲虫病易在儿童集体环境中流行?

因为儿童缺乏卫生习惯,入睡时蛲虫爬到肛门外排卵,用手搔抓后不及时洗手,虫卵就随食物进入人体,如此就极易反复感染,而虫卵排至肛门皮肤上,脱落于床上、被褥以及玩具和板凳上可传播一起玩耍的儿童导致蛲虫病的流行。

?为什么蛲虫病不易根治?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可致自身感染和再次感染相互感染或交叉感染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发育迅速感染期虫卵抵抗力强呈聚集性的特点

?简述钩虫的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经口/皮肤感染感染阶段:丝状蚴移行途径:在土壤中2次蜕皮成具有感染的丝状蚴,当接触皮肤→血液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部分幼虫随痰液被吐出)→大部分随吞咽到小肠(蜕皮2次变成虫)

?简述钩虫病的致病特点?

两种人体钩虫的致病机制相似,幼虫的入侵,在肺部的移行及成虫在小肠定居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但以成虫的危害最严重。与美洲钩虫比,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幼虫致病主要是丝状蚴侵入皮肤和幼虫在体内移行对宿主造成的损害。成虫致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消化道症状和贫血。

?简述钩虫病的流行环节?

带虫者和钩虫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钩虫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以热带和亚热带为甚。虫种地域分布上,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而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但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种类、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夜现周期性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微丝蚴多随淋巴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它们白天滞留于肺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慢性阻塞期丝虫病人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象皮肿②鞘膜积液③乳糜尿④隐形丝虫病

?简述旋毛虫幼虫的特点及其致病性?

幼虫自阴门产出,在宿主骨骼肌内发育成熟的幼虫卷曲于梭形囊包中,一个囊包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有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厚而外层较薄,在骨骼肌内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囊包。

致病性:①侵入期(肠道期)②幼虫移行期(肠外期)③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完整版)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 ★我国有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黑热病 ★人体寄生虫包括: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原虫、节肢动物 ★宿主:寄生生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寄生物: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机会致病寄生虫:常宿主体内隐形感染,于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无益也无害。 互利共生:双方均受益。 寄生: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生长发育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 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直接型(钩虫、蛔虫、鞭虫、土原性蠕虫) 需要中间宿主的间接型(日本血吸虫、并殖吸虫、丝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保持低密度,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多数) 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既能消除虫体,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热带利什曼原虫) ★终宿主或成虫宿主: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转续宿主:幼虫寄生而不发育的宿主 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家畜或野生动物。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病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生物、自然、社会因素。 ★蠕虫成虫直接产幼虫的是:丝虫、旋毛虫 ★医学原虫:指寄生于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原虫。 ★医学原虫的基本结构:包膜、包质、包核。 ★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疟原虫(红细胞)、杜氏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 1

刚地弓形虫(有核细胞)、旋毛虫(横纹肌细胞) 不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疟疾 疟原虫虫媒传播有世代交。 疟原虫主要致病作用:侵袭并破坏红细胞。 疟原虫在人体的繁殖方式:裂体增殖 疟原虫感染后所产生的免疫:带虫免疫 我国较常见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其外周血有雌、雄配子体。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途径:经按蚊叮咬感染、经输血感染。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按蚊 流行主要因素:温度 疟原虫引起复发的发育阶段是:休眠子 疟原虫引起复发是由于:血液中有红内期疟原虫残留 与疟疾发作有关的疟原虫生活史时期是:红内期裂体增殖期 从恶性疟患者外周血中一般只能查见:环状体、配子体 检查:对间日疟患者进行血疫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是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病原学检查方法:厚、薄血涂片 镜检血涂片上的疟原虫时要注意观察:大小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雌雄配子体、被寄生红细胞的形态。 确诊依据: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并定种。 临床表现:周期性寒战 恶性疟初为隔日发热,以后则每天或不规则间歇发作,持续高热20-36小时以上; 间日疟、卵形疟为隔日发热; 三日疟为隔2天发热。 初发或混合两种或以上疟原虫感染、儿童以及进入疫区的初患病 2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杨嘉力[关键词] 大学生寄生虫研究现状 在人类疾病当中,寄生虫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在我国首次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中发现,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在60%以上[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防治寄生虫病技术的改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在逐年降低,但是,寄生虫感染仍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未来的栋梁人才。本文就高校大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状况作一综述。 一、大学生寄生虫病感染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寄生虫病的感染和分布也有较大差异。据全国首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我国人体寄生虫总的感染率为62.632%,北方感染率较低,东北区为37.57%;南方感染率较高,西南区达80%以上;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率为65.1%[2,3]。同期湖南某高校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45.3%[4];山东大学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17.62%[5],均较全国学生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低,说明大学生整体卫生水平较高,寄生虫的感染相应减少,同时也看出大学生寄生虫病的感染也呈现北方较低、南方较高的现象。 1. 线虫线虫是寄生虫中一大类群,种类繁多,流行广泛,危害较大,多是土源性寄生虫,迄今为止,线虫感染仍然是寄生虫病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在首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发现,线虫感染率为59.022%。寄生虫感染的前4位都是线虫:它们是蛔虫( 46. 999%)、蛲虫( 26. 363%)虫 (18.796%)和钩虫(17.166%)[1]

2.吸虫吸虫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寄生虫。 一直以来,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等均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广东省的感染率为16.42%[9]; 四川西昌邛海周边居民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率为28.81%[10]。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和肺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华支睾吸虫为0.1%~2.58%[4,7,11];日本血吸虫为0.17%[4];姜片吸虫为0.19%~0.50%[4,12];肺吸虫为0.02%[4]。3. 绦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绦虫在人体的感染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在偏远的地区仍然可以见到绦虫的感染, ,在2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 在大学生寄生虫感染调查中,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发现带绦虫的感染,感染率在0.02%~0.54%之间[4,6,7,8],以湖北大学生的感染率最高。 4. 蠕形螨蠕形螨通常寄生在人体面部皮肤的毛囊和皮 脂腺,可引起酒渣鼻、睑缘炎、痤疮、粉刺等颜面疾患,感染率最高可达97%[12],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面部分泌物较多,很适宜螨虫的生长。虽然大学生比较讲究卫生,很注意面部清洁,但蠕形螨的感染率仍然较高。作者对全国各地大学生群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感染率最低为7%[13],最高的达53.81%[14],平均达29.467%;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染那种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感染的大学生中,男生一般高于女生[15 -17],面部有痤疮、脂溢性皮炎者高于面部皮肤健康者,且有寝室聚集性[18,19];高低年级并无明显差异[20],但明 显高于中学生[21]。 二、大学生寄生虫感染发展趋势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5708124.html,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作者:陈砚儒周柏林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6期 【摘要】松原市属吉林省,位于其中西部,是松嫩平原上的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多年来,我市重点在沿江、沿湖县区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筛查工作。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华支睾吸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等,它是指寄生虫侵入人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因受到虫种与寄生部位的不同,所以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守着江河湖畔的当地村民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吃生鱼虾的不良恶习,使寄生虫病严重的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松原;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按照《吉林省2017年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签县(市)区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启动。前郭县、扶余市、宁江区为国家肝吸虫监测点;三个县市区共设置调查点15个,调查总人数为3159人。各地对此次调查工作都非常重视,现场调查工作启动前,各监测点的卫生行政部门均组织召开了启动会。为使每个抽样调查点的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省方案的的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均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截至到目前,各监测点已经全面完成便检和数据录入工作。 1 监测内容 各监测点随机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人口200人(包括外来人口居住超过6个月者,但排除当地人口外出超过6个月以上者)进行调查。 2 监测病种 监测病种为华支睾吸虫病。 3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图片法(Kato-Katz法)[1-2]。 4 调查结果分析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异嗜症:少数钩虫患者表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食泥土、碎纸、破布等异常嗜好,此种现象称为“异嗜症”。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 一、防治现状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 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 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寄生虫感染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包虫病、黑热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肝吸虫病、带绦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加快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医院三基考试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5,分数:65.00) 1.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的是: ?A.心肌广泛出血坏死,心脏破裂猝死 ?B.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C.发热、低血压、休克 ?D.三红(颜面红、颈部红和胸部红)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A.空洞壁的中、外两层分别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B.肺内常见新旧不一的播散病灶 ?C.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D.空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不易找到结核杆菌 ?E.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形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关于生殖系统结核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男女不孕的原因之一 ?B.多与周围器官的结核病有关 ?C.女性好发于输卵管 ?D.直接由血源感染所致者,男多于女 ?E.男性好发于附睾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浅表脑皮质可伴有轻微水肿,但从不累及脑实质?B.病变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 ?C.蛛网膜下腔积脓,以脑底部为著 ?D.脑脊髓膜血管弥漫扩张、充血 ?E.脑室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在伤寒病的潜伏期中,伤寒杆菌在哪种细胞内寄生、繁殖: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胆囊黏膜上皮 ?D.小肠黏膜上皮 ?E.淋巴细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有关中毒型痢疾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推荐下载

?寄生虫:永久或暂时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损害对方的低等生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生物。 ?中间(终)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成虫)或无性(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的条件 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①疟疾②血吸虫病③丝虫病④钩虫病 ⑤利什曼病(黑热病)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 现的现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带虫者:无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但很少见,例 如;利什曼病 ?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 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楚,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很常见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吸血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疟疾的带虫免疫:疟疾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宿主体内仍保持着低密度的原虫,使 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感染,一旦根治后,随着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童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对 体内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的免疫现象。 ?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掠夺营养:寄生虫在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宿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的排泄物、脱落物、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 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寄生关系终止,(罕见) 2.宿主能清除部分的寄生虫,宿主转入慢性期。(常见) 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 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寄生虫病) ?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有哪些?有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寄生虫

1 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又称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 热带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利什曼病(黑热病)。 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共生现象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 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关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的关系。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类寄生虫。 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在此期间,可导致幼虫移行症。 寄生虫的分类:医学原虫(叶足虫、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医学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医学节肢动物(昆虫、蛛形)。 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阴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免疫应答:指宿主对特异的寄生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 原虫:单细胞真核动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具有能独立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的完整的生理功能。 原虫篇 运动细胞器为原虫分类重要标志。 溶组织内阿米巴 运动器:伪足。繁殖:二分裂法。 溶组织内阿米巴成熟内有4核,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内含8核。 肠阿米巴多发于盲肠或阑尾,典型的病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烂。 病原学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涂片法、体外培养、核酸诊断。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寄生虫理论复习题目

总论部分(包括一部分综合性试题) 1.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原虫是: A丝虫B蛲虫Cxxxx虫D疟原虫E包虫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B钩虫病C蛲虫病D疟疾E黑热病 3.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大类: A吸虫、绦虫、线虫B绦虫、节肢动物、原虫C蠕虫、原虫、节肢动物D吸虫、原虫、节肢动物E线虫、节肢动物、原虫 4.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 A一方受害,一方受益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C双方都受益 D双方都受害E双方既无害也无利 5.诊断人体寄生虫最常用的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C问病史D PCR,DNA检测E免疫学检测 6.人体寄生虫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B医学节肢动物C所有野生动物D所有家畜E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 7.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最常见的是: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消除性免疫D非消除性免疫E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8.下列哪项全是机会致病寄生虫: A蛔虫、蛲虫、钩虫B钩虫、日本血吸虫、阴道毛滴虫

C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D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 E丝虫、xx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9.可以引起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 A华支睾吸虫B血吸虫C包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以上都可以 10.下列需要同肝癌进行鉴别的寄生虫病是哪一种: A包虫病B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脏损害C泡球蚴病D黑热病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E疟疾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 11.引起脾肿大的寄生虫有: A日本血吸虫、钩虫、杜氏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日本血吸虫、疟原虫D间日疟、杜氏利什曼原虫、日本血吸虫E钩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12.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 A微小膜壳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蚴D疟原虫E丝虫 13.下列与吃肉类食物无关的寄生虫病是: A包虫病B猪带绦虫病C牛带绦虫病D肝吸虫病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生。 B寄生虫生活是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病阶段。 C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直接性和土源性两种。 D人感染寄生虫后最常见的免疫类型为消除性免疫。 E防治寄生虫病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

人体寄生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寄生虫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抗寄生虫新药,疫苗和诊断技术及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媒介防治技术是寄生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里,我想就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的诊断现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五种寄生虫病诊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一些临床检测技术,由于一些诊断方法正处于研究中,因此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方法终将成熟适用。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诊断 寄生虫种类繁多,据记载,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在我国有229种,其中线虫35种,吸虫47种,绦虫16种,原虫41种。血吸虫病、疟疾、幼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根据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查出感染于人体的蠕虫26种。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减少了4.07亿人。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方式,病原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测。 一、病原学诊断技术:1)粪便检查:a:直接涂片法 b:厚涂片透明法 c:浓聚法 d:毛蚴孵化法 e:肛门拭子法 f:钩蚴培养法 g:定量透明法 h:淘虫检测法 i: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2) 血液检查:a:检查疟原虫 b:检查微丝蚴 3)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检查: a:痰液 b: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c:尿液 d:鞘膜积液 e:阴道分泌物 4)其他器官组织检查:a:骨髓穿刺 b:淋巴结穿刺 c:肌组织活检 d: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 e:直肠粘膜活检 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一般免疫学诊断技术:a:皮内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法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 (A)化脓性炎 (B)变质性炎 (C)浆液性炎 (D)纤维素性炎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多为 (A)女性 (B)男性 (C)儿童 (D)成人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属于 (A)RN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4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HIV

(B)HCV (C)HPV (D)HBV 5 初步确定HIV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法 (B)免疫荧光检查 (C)免疫印迹检测法 (D)放射免疫测定法 6 具有HIV储备作用的细胞是 (A)CD8+T细胞 (B)CD4+T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7 下列不符合结核病的描述是 (A)主要由鸟型结核杆菌引起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结核性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 (D)形成结核性肉芽肿 8 下列不符合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描述的是

(A)肺原发综合征多已钙化痊愈 (B)多见于成年人 (C)患者多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 (D)多由干酪样坏死破入颈内静脉,血行播散引起9 下列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A)病变新1日交错,上重下轻 (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C)不易引起空洞 (D)不经治疗绝大多数能自然痊愈 10 下列不符合浸润型结核病的描述是 (A)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B)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C)可引起干酪样肺炎 (D)常伴有全身症状 11 下列对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描述,恰当的是(A)脊椎结核多累及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B)附睾结核由血源播散而来 (C)结核性脑膜炎的脑顶病变最明显

寄生虫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2、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明显上升 寄生虫的类型 专性寄生虫 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活,如蛔虫。 兼性寄生虫 既能自生,又能寄生,如粪类圆线虫。 偶然寄生虫 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如犬钩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如肺孢子虫。 宿主的类型(宿主是指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有些寄生虫有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则依其寄生的顺序分别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指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又称储蓄宿主。某些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是人体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或Transport host):是幼虫所寄生的非正常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宿主的特点: (1)特异性一种寄生虫只能与某种或某些宿主建立寄生关系,这称宿主特异性 (2)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寄生虫的生活史,除一部分寄生原虫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传代外,大多有宿主转换和/或世代交替(有性与无性)。大多数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转换宿主和世代交替。 寄生环境 寄生虫可在脊椎和无脊推动物的各种系统、器官和组织寄生,具体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人体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可粗分为血内(包括淋巴管内),细胞内,组织内和呼吸道、胃肠管及其他管腔内。 在宿主体内、有的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比较专一,有的则可在多种器官或组织中寄主。这种现象是在演化过程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长期相互适应的结果。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的代谢可简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 能量的来源主要为糖,其代谢大概分为同乳酸酵和固定二氧化碳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和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 固定二氧化碳是在糖酵解到磷酸烯醇丙酮酸(PEP)时进行的这个过程与通常的三羧酸循环相比较是个逆过程(正常过程是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生活史类型包括: 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蛔虫。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血吸虫。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2.3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寄生虫病,在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基础上治疗甚至预防寄生虫病的产生。以下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为人兽共患性疾病。在夏、秋季节,要重点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一、主要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多汗、乏力、头昏、头痛、咳嗽、腹痛、腹泻和肝脾肿大等。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之间。 二、急性血吸虫病诊断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体征,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即可确诊。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及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1.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如何?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饮食习惯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患病人数超过了疟疾、血吸虫病等,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吃鱼人数增多,原广泛存在于我国人体中的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人均感染率从1992年的62.2%下降到2003年的7.7%,取而代之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明显上升,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地区上升幅度更大。例如广东和黑龙江省感染率呈数倍上升。1992年广东省和黑龙江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分别仅为2.09%和1.19%,现在却分别上上升到12.6%和40%。福建省人均感染率也由原来的0.23%上升到0.56%。 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的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感染率明显升高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生的或不熟的哺乳动物肉可引起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生的或不熟的淡水生物类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都较为严峻,由于食源性寄生虫是近年来才较多发生的寄生虫病,临床医生对的其了解、认识不多,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造成错诊、误诊、漏诊。 2.原因 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主观、自然人为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首先,从经济上考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群体有较大的改变。过去总会把食源性寄生虫病和“穷病”联系到一起,因为食源性寄生虫病过去多见于农村或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一些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烧、烤、涮等大排档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使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机率增加。一些食源寄生虫病,大都市也有发生的潜在威胁,2006 年北京市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群体感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其次,从地理环境上分析。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及江、浙等地,但随着气温的上升、国际交流的频繁、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呈现出“南病北移”的趋势;人类专有的寄生虫病逐渐减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断增加;以乡村流行为主扩展为城乡共有寄生虫病增多;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时有发生。这种趋势使食源性寄生虫病情况复杂,为新发、再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食

中国五大寄生虫病

中国五大寄生虫病 1 / 1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及哺乳动物静脉血管内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 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患者粪便中的活卵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感染;血吸虫发育阶段中的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虫卵沉积在宿主肝脏及结肠等组织中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是其主要病变特征。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所致的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 我国流行的病原体主要是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疾,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夏秋季节流行。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兽共 患寄生虫病,主要经白蛉叮咬传播。我国流行的主要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种形态,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体内,无鞭毛体寄生在人的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引起皮肤或内脏器官的严重损害或坏死。患者皮肤上常有色素沉着,又称黑热病(kala —azar). 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心血管等部位所致的寄生虫病,蚊为其传播媒介.我国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流行。丝虫因虫体细长如丝而得名,幼虫在蚊子 体内、成虫在人体内发育。雌虫产出微丝蚴,当蚊子叮吸人血时便把微丝蚴吸入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于蚊子再叮人时侵入人体淋巴管,逐渐移行到淋巴结发育为成虫。丝虫病临床急性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表现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 美洲钩口线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丝状蚴)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比较 间日疟原虫临床表现脾肿大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左)和无鞭毛体(右)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下肢象皮肿 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 咬附于小肠壁上的钩虫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