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下表所示。(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

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 -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 -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2. 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试解答: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自总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40万美元,即40-10=30;两个阶段共增值

10+30=40万美元。

(3)工资:7.5+5=12.5万美元;利润:(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为:工资+利润=12.5+27.5=40万美元。

3. 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生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 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答:(1)由题设,厂商A产出为5000,其中向C买了3000,故A的价值增加为

5000-3000=2000

厂商B产出为500,其中向A买了200,故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

厂商C产出为6000,其中向A买了2000,故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

这样,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

(2) 由题设,厂商A卖给消费者最终产品2800,厂商B卖给消费者最终产品500,厂商C卖给消费者最终产品3000,这样,由最终产品生产法可得GDP为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

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 =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

5.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2)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3)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1)由均衡条件Y=C+I,即Y=100+0.8Y+50,得Y=750(10亿美元)

于是,C=100+0.8×750=700(10亿美元)

S=Y-C=50(10亿美元)

投资增至100,再利用Y=C+I,即Y=100+0.8Y+100,得Y=1000(10美元)

于是,增加的收入(10亿美元)ΔY=1000-750=250(10美元)

(2)再由均衡条件Y=C+I,即Y=100+0.9Y+50,得Y=1500(10亿美元)

于是,S=Y-C=1500-100-0.9×1500=50(10亿美元)

投资增至100,再利用Y=C+I,即Y=100+0.9Y+100,得Y=2000(10亿美元)

于是,增加的收入ΔY=2000-1500=500(10亿美元)

工程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

《工程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年利率8%的情况下,3年后的125.97元与现在的( B )等值。 A.A、90元 B、95元 C、100元 D、 105元 2.每半年末存款2000元,年利率4%,每季复利计息一次。2年末存款本息和为( C )元。 A.8160.00 B.8243.22 C.8244.45 D.8492.93 3.公式 A = P(A/P, i, n)中的P应发生在( A )。 A.第一年年初 B. 最后一年年末 B.第一年年末 D. 任意时刻 4.税后利润是指( D ) A利润总额减去销售税金 B利润总额减去增值税 C利润总额减去营业税 D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5.对于已投产项目,引起单位固定成本变化的原因是由于( D )。 A.原材料价格变动 B. 产品产量的变动 C 劳动力价格的变动 D. 总成本的变动 6.现代公司的资金来源构成分为两大部分( B )。 A.注册资金和负债 B.股东权益资金和负债 C、权益投资和负债 D.股东权益资金和贷款 7.确定基准收益率的基础是( A )。 A.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 B.投资风险 C.通货膨胀 D.汇率 8.价值工程的目标表现为( A )。 A.产品价值的提高 B.产品功能的提高 C.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协调 D.产品价值与成本的协调 9.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则说明( B )。 A.少投资的方案不可行 B. 多投资的方案不可行 B.少投资的方案较优 D. 多投资的方案较优 10.当两个方案的收益无法具体核算时,可以用( B )计算,并加以比较。 A.净现值率法 B. 年费用比较法 B.净现值法 D. 未来值法 11.某建设项目只有一个单项工程不编制建设项目总概算,则该单项工程的综合概算除了单位建筑工 程概算,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外,还应包括( B )概算 A.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 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给排水采暖工程工程 D.特殊构筑物工程 12.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 D )。 A.直接费 B. 土地使用费 C.铺底流动资金 D. 涨价预备费 13.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直接融资方式( C )。 A.从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 B. 从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债券 C 从商业银行贷款 D. 股东投入的资金 14.用于建设项目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是( B ) A.投资回收期 B.流动比率 C.资本金净利润率 D.财务净现值率 15.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直接融资方式( C )。 A.从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股票 B. 从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债券 C 从商业银行贷款 D. 股东投入的资金 C.损益表 D.资产负债表 16.用于建设项目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是( B ) A.投资回收期 B.流动比率 C.资本金净利润率 D.财务净现值率 17.投资项目的应付利润是税后利润与( A )等项目的差。 A.盈余公积金、公益金 B.本息偿还 C.所得税 D.累计盈余 18.下列费用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是( C )。 A.包装费 B.劳动保护费 C.职工培训费 D.利息净支出 19.某设备原始价值16,000元,残值为零,折旧年限为5年,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第4年折旧额为( A )元。 A.1,728 B.2,304 C.1,382.4 D.3,840 20.已知项目的计息周期为月,月利率为8‰,则年实际利率为( B )。 A.8.0% B.10.03% C.9.6% D.9.6‰ 21.下列费用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D )。 A.运输费 B.劳动保护费 C.技术转让费 D.利息净支出 22.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B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23.计算固定资产各期折旧额时,可以先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方法是( B ) A.平均年限法 B.双倍余额递减法 C.工作量法 D.年数总和法 24.某设备原始价值20000元,残值为零,折旧年限为5年,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第4年折旧额为( B )元。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减少 B. 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3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服装 C.食盐 D.化妆品 4.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增后减 5.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 C.高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 6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先增后减 7.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 A.产量增加 B.产量减少 C.产量不变 D.价格提高 8.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在经济 B. 内在经济C. 规模经济 D.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9.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 A.折旧 B.正常利润C.管理人员的工资 D.生产工人的工资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 A.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是()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充分就业 E.通货膨胀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 A.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C.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D.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E.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3.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有() A.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B.厂商之间的合作C.综合利用 D.行业扶植E.管理水平提高 4.通货膨胀理论包括() A.需求技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B..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C.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D.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E.滞胀理论 5.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是() A.生产迅速增加 B.投资增加C 信用扩张 D.价格水平上升E.失业严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 2.规模收益递增 3.结构性失业 4.需求管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2.说明牙膏社种产品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3.简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工程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复习参考_)(DOC)

1 试题(A ) 一、填空题(2’×15=30') 1、在对一个系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时,通常把该系统在考察期间各时点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和资金流入称为( )。 A .净现金流量 B .资金流量 C .现金流量 D .现金流动 2、在下面的现金流量图中,若横轴的时间单位为年,则大小为40的先进流量的发生时点为( )。 A .第二年年末 B .第三年年初 C .第三年年中 D .第三年年末 3、某设备原值为8万元,目前账面价值为3万元,现在的净残值仅为1.5万元,目前该设备价值为( )万元。 A .8 B .3 C .1.5 D .5 4、某建设项目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则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 t 年末 1 2 3 4 5 6 净现金流量(万元) -550 -600 -200 76 312 560 560 A 、5.25年 B 、5.72年 C 、6.25年 D 、6.72年 5、工程经济研究中,( )常常被视为资金的机会成本。 A .股息 B .利息 C .利率 D .贷款额 1 2 3 4 5 6 7 8 9 C D C B B D D D B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D C A

6、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要假设各个不确定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当考察一个因素时,令其余因素( )。 A.由小到大变化B.由大到小变化C.依次变化D.保持不变 7、某项目有4种方案,各方案的投资、现金流量及有关评价指标见下表。若已知i c=18%,则经比较最优方案为( )。 方案投资额(万元) IRR(%) ΔIRR(%) A B C D 250 350 400 500 20 24 18 26 ΔIRR B-A=20.0 ΔIRR C-B=5.3 ΔIRR D-B=31.0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8、与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无关的量是( )。 A.现金流人B.现金流出C.项目寿命期D.基准收益率 9、价值工程中,方案创新常用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们的意见和信息的沟通主要依靠( )。 A.信息处理B.每轮征询表的反馈C.对专家征询表的回答进行统计处理D.专家意见的统计处理 10、某建设项目的现金流量为常规现金流量,当基准收益率为8%时,净现值为40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变为10%,该项目的NPV( )。 A.大于400万元B.小于400万元C.等于400万元D.不确定 11、若名义利率一定,年有效利率与一年中计息周期数m的关系为( )。 A.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不变B.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减小 C.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增加D.计息周期减小,年有效利率增加 12、对于效益基本相同但又难以具体估算的互斥方案比选时,常选用()。 A、最小费用法 B、净现值法 C、内部收益率法 D、差额内部收益率法 13、若某项目按基准折现率12%计算,所得的净现值为100万元,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可能为()。 A、8.23% B、10.78% C、12% D、15.04% 14、对于一个特定的投资方案,若基准收益率变大,则( ) A.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均减小B.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均增大 C.净现值减小,内部收益率不变D.净现值增大,内部收益率减小 15、旧设备的经济寿命为一年,经济寿命时的年度等值费用为6050元/年,第二年使用旧设备的年度等值费用为6750元/年,第三年使用旧设备的年度等值费用为7450元/年,新设备的经济寿命为8年,8年时的年度等值费用为6466元/年,根据更新方案比较的原则,最经济的更新方案是()。 A.旧设备保留使用一年更换B.旧设备保留使用二年更换C.旧设备保留使用三年更换D.旧设备马上更换 2

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主张经济政策应以效率优先,还就是以公平优先”的问题,属于实证经济学的问题。( ) 2、苹果的价格上升,将使苹果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指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 4、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就是企业,还就是全行业,其需求曲线都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 6、如果上游的造纸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只要污染权利可以交换,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 7、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当计入当年的GDP内。( ) 8、如果某人一月的收入就是1000元,她当月消费了800元,则她当月的边际储蓄倾向一定就是0、8。( ) 9、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表示该社会经济一定达到了充分就业。( ) 10、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 11、实证分析要解决的就是“就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要解决的就是“应该就是什么”的问题。( ) 12、如果一种物品就是需求缺乏价格弹性,那么其价格的上升将增加市场上的总收益。( ) 1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点上的商品组合,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就是不一样的。( ) 14、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总产量就会减少。( )

15、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 增加利润。( ) 16、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 17、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就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就是日本 GNP的一部分。( ) 18、当公众从中央银行手中购买政府证券时,货币供给增加( ) 19、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扩张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 曲线向左移动( ) 20、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下降 与实际GDP上升(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就是( )。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 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 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需求; 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2、如果商品X与商品Y就是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恩格尔曲线从( )导出。 A.价格—消费线; B.收入—消费线; C.需求曲线; D.差异曲线。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体制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2、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3、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共同作用的结果。 4、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5、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 6、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7、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8、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 准备率政策,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 9、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 C.研究如何更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2、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D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3、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多余的农产品 D、对生产者予以补贴 4、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C )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边际报酬。 5、关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正确的说法是( A )。 A、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基尼系数越大,收入不公平程度越小 D、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不公平程度越小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 7、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可以( D ) A.亏损 B.利润为零 C.获得利润 D.上述情况都可能存在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工程经济学题库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 A.技术 B.工程技术 C.工程项目 D.工程 2.工程经济学是以()为主体,以()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 A.工程,经济系统 B.工程,技术系统 C.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系统 D.工程项目,经济系统 3.投资所费是指()。 A.投资活动中支出的货币资金 B.工程项目建造和购置中支出的货币资金 C.在资金支出的背后,投资品、施工力量以及其他物质产品的消费 D.投资活动中的消耗和占用 4.投资花费中所指的投资活动的占用是指()的占用。 A.资金 B.资源 C.技术 D.物质条件 5.()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 A.工程经济学 B.工程经济分析 C.技术经济学 D.投资项目评估学 6.()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成果。 A.投资产出 B.投资成果 C.投资所费 D.投资所得 二、多项选择题 1.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是指要同时具备()条件。 A.技术的先进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 C.技术的可操作性 D.经济上的合理性 E.理论的科学性 2.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是指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 A.使最少的产出建立在最大的投入情况下 B.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 C.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D.如何用最少的供给满足最大的需求 E.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 3.下列关于投资所费与投资所得正确的论述是()。 A.投资所费是指投资活动中的消耗和占用 B.投资中的物流与资金流都是投资活动中的消耗 C.投资所得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D.资源的占用也是投资所费 E.投资活动中的资金流是最主要的消耗 4.下列关于工程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工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只是做理论研究 B.工程经济学是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主体 C.工程经济学侧重于方法论研究 D.工程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其基础 E.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是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一个特点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题和答 案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 A )。 A. 有形磨损 B. 第一种有形磨损 C. 第二种有形磨损 D. 无形磨损 2、当多个工程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较为简便的评价选优方法为( C )。 A. 净现值法 B. 内部收益率法 C. 年值法 D. 费用现值法 3、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 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C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独立 D. 互斥 4、在复利系数的关系式中,(A/P,i,n)=( D )+i。 A. (F/P, i, n) B. (P/F, i, n) C. (F/A, i, n) D. (A/F, i, n) 5、某人以单利方式借款5000元,年利率为%,则第一年末的利息额为( B )元。 A. 160 B. 335 C. D. 5335 6、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万元,当i=12%时,NPV=万元,用线性内插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A )。 A. 11.51% B. % C. 10% D.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ABCD )。 A.财政资金 B.企业自留资金 C.外商资金 D.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2、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主要有( ABD ),它们也是构成现金流量的几个要素。 A.资金额大小 B.资金发生的时间 C.资金的收益 D.资金适用的利率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互斥方案可比原则的是( ABC )。 A.满足消耗费用可比性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doc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工程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某项目的原始投资为20000元(发生在零期),以后各年净现金流量如下: 第一年获得净收益3000元,第二年至第十年每年均收益5000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基准收益率为10%。(1)请绘制该现金流量图;(2)按需要完善现金流量表;(3)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Pt );(4)计算净现值(NPV );(5)计算内部收益率(IRR );(6)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计算结果保留小数后两位)(20分) 解: 1)绘制该现金流量图: 2分 2)完善现金流量表 3)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Pt )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 当年净现金流量 绝对值 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 2分 =5-1+ 年 4.45000 2000=- 1分 4)计算净现值(NPV ) NPV(10%)=-20000+3000(P/F.10%.1)+5000(P/A.10%.9)(P/F.10%.1) 2分 =-20000+3000×0.9091+5000×5.759×0.9091 =8904.83万元 1分 5)计算内部收益率(IRR ) 设1i =15% 1分 NPV 1(15%)=-20000+3000(P/F.15%.1)+5000(P/A.15%.9)(P/F.15%.1) 1分

=-20000+(3000+5000×4.7716)×0.8696 =3355.72万元 1分 设2i =20% 1分 NPV 2(20%)=-20000+3000(P/F.20%.1)+5000(P/A.20%.9)(P/F.20%.1) 1分 =-20000+(3000+5000×4.0310)×0.8333 =-704.94万元 1分 ∵IRR=1i +(2i -1i ) 2 1 1 NPV NPV NPV + 2分 ∴IRR=15%+(20%-15%) 3355.723355.72704.94 +=0.1913=19.13% 1分 6)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 ∵ Pt=4.4年<10年 NPV(10%)=8904.83万元>0 IRR=19.13%>10% ∴该项目可行 2分 2、某建设项目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若基准收益率i c=10%。 (1)请绘制该项目现金流量图;(2)按需要完善现金流量表;(3)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Pt );(4)计算净现值(NPV );(5)计算内部收益率(IRR );(6)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计算结果保留小数后两位)(20分) 某项目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1)绘制项目现金流量图 -400 100 2分

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练习题库 《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 ________ 的一个分支。 2. 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 底、全程负责”的___________ 服务,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3. 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____________ 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 4. 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业广泛使用新技术,二是运输 的_____ 。 5. 运输化的三个阶段是指前运输化、运输化以及_______________。 6. 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__________ 。从整体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 型经济。 7?在劳动的专业分工中,各地都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这里遵循的是经济学 中的_____________ 原则。 8.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___________ 两个领域。 9. 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______________ 的过程。10?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之为______________ 需求。 门?杜能的________ 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12. 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 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 13. 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的市场规则和_________________ 性的市场规则两大类。 14. 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________________ 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 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15. 运价只有_______ 价格一种形式。 16. 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反映客货位置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 ,其复合计量单位是“人公里”和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练习题 (一)填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 和的特征。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答案:满足感的增量 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答案:增加减少 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答案:利率 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答案:未来收益率 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二)单项选择 1.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C 提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归属感和友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发展、自我理想的实现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 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答案:C 提示:不同的人对萝卜和白菜的效用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因此体现了效用的主观性,A、B、D都不能反映题干的内容。 3.“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了效用的() 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工程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 工程经济学 习 题 解 答

第一部分客观题 1.( )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阐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管理、经济决策和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等,使工程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更加丰富和完整。 A、布西 B、里格斯 C、迪安 D、凯恩斯 2.工程经济中的(),通常是指拟议中的工程(投资)项目,表现为一个或一组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 A、工程 B、技术 C、手段 D、工艺 3.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主要是指()。 A、生产关系 B、国民经济 C、节约或节省 D、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4.已知折现率i>0,根据所给现金流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1 为现金流出 B.A2 发生在第3 年年初 C.A3 发生在第3 年年末 D.若A2 与A3 流量相等,则A2 与A3 的价值相等 5.在完成建设项目投资和营业收入估算后,就可以估算经营成本,为项目融资前分析提供数据。因此,经营成本与()无关。 A.总成本费用B.外购原材料费 C.工资及福利费D.融资方案 6.项目的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税金及附加与()的差额。 A.总成本费用B.经营成本 C.经营成本+所得税D.折旧+摊销 7.在建设投资估算方法中,( ) 最为粗略,一般仅用于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A. 系数估算法 B.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C.生产能力指数法 D. 比例估算法

8.某建设项目建设期3年,生产经营期17年,建设投资(静态)5500万元,流动资金500 万元。建设期第 1 年初贷款2000万元,年利率9%,贷款期限5年,每年复利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项目的总投资为()万元。 A.6000 B.6540 C.6590 D.7077 9.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由()组成。 A.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规费和税金 B.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 C.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 D.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10.某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贷款600万元,第二年贷款800万元,贷款年利率10%,按年复利计息,则该项目建设期利息综合为()万元。 A.103 B.140 C.133 D.200 11.下列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资金时间价值在商品经济中有利息和利率两种表现形式 B. 不同时间点发生的资金可能具有相同的价值 C. 资金在任何情况下,随时间的推移都可以产生增值 D. 资金时间价值的根源在于其资本性特征 12.投资者投资某一个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收益是否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因此,在工程经济研究中,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 A.基准收益率B.沉没成本 C.年有效利率成本D.机会成本 13.某项目的现金流量图如下(单位:万元),i=12%,其8年的收益相当于现值为( )。 A. 1827.76万元 B.1728.67万元 C.1628.76万元 D. 1782.67万元 14.当实际计息周期不超过1年时,则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

经济学复习题

《经济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 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 2.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 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3.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 4.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 c.需求价格; d.最低价格。 5.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a.张某买了面包; 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 c.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 d.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6.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7.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8.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9.一种物品需求增加将会引起()。 a.均衡价格和数量增加; b.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而均衡数量增加。 10.一种物品供给减少将会引起()。 a.均衡价格和数量增加; b.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而均衡数量增加。 11.奢侈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 a. E m>1; b. E m=0; c. E m<0; d. E m>0。 12.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13.无差异曲线上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14.商品X、Y价格与消费者收入按相同比例下降,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动; b.向右上平动;c.不变动; d.转动。 15.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 ) 。 a.消费者收入; b.消费者偏好; c.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d.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16.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 a.取决于它们的价值; b.取决于它们的价格;c.可以比较; d.无法比较。 17.边际效用递减是由于( )。 a.人的欲望是有限的;b.商品有多种用途及人的欲望本身的特点; c.人的欲望的多样性;d.商品用途的多样性。 18.当总产量下降时,( )。 a.平均产量为零; b.边际产量为负数;c.边际产量为零; d. 边际产量最大。19.如果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 )。 a.大于零; b.等于零;c.小于零;d.递增。 20.当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值时,平均产量( )。 a.递增; b.递减;c.达到最大; d.以上每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21.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 b.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c.平均产量小于边际产量; d.边际产量等于零。 22.当生产过程处于生产第一阶段时,关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先递增然后递减到与平均产量相等。 d.平均产量始终大于边际产量。 23.理性的厂商将让生产过程在( )进行。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 d.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 24.当处于生产过程第三阶段时,边际产量为( )。 a.负值;b.正值;c.零;d.不能确定。 25.在生产均衡点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RTS KL=P K/P L; b. MP L/MP K=P L/P K; c.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不相切。 26. 等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平移表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