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工程技术

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依据

(1)DNA是遗传物质

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高等动物和植物,直至人类,它们的基因都是一个具有遗传功能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而所有生物的DNA 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同生物的基因(DNA片段)原则上是可以重组互换的。

虽然某些病毒的基因定位在RNA上,但是这些病毒的RNA仍可以通过反转录产生。DNA 并不影响不同基因的重组或互换。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Avery,通过细菌(肺炎链球菌)转化(有毒与无毒)研究确定了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噬菌体转染实验

1952年Alfred Hershy和Marsha Chase用标记物的噬菌体(P32和S35)感染大肠杆菌,发现只有P32标记的DNA注入寄主细胞才能繁殖下一代进一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2)DNA双螺旋结构

1953年James D. Watson和Francis H. C. Crick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

(3)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是通用的。一系列三联密码子(除极少数的几个以外)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有生物中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遗传密码是通用的,重组的DNA分子不管导人什么样的生物细胞中,只要具备转录翻译的条件,均能转译出原样的氨基酸。即使人工合成的DNA分子(基因)同样可以转录翻译出相应的氨基酸。现在,基因是可以人工会成的。(4)基因是可切割的

基因直线排列在DNA分子上。除少数基因重叠排列外,大多数基因彼此之间存在着间

隔序列。因此,作为DNA分子上一个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允许从DNA分子上一个一个完整地切割下来。即使是重叠排列的基因,也可以把指定的基因切割下来,尽管破坏了其他基因。

(5)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基因不仅是可以切割下来的,而且发现生物体内有的基因可以在染色体DNA上移动,甚至可以在不同染色体间进行跳跃,插入到靶DNA分子之中。由此表明基因不仅是可转移的。

(6)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现在普遍认为,一种多肽就有一种相对应的基因。因此,基因的转移或重组可以根据其表达产物多肽的性质来检查。

(7)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经重组的基因一般来说是能传代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转基因生物。

二、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基础研究

基因工程问世以来,科技工作者始终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包括构建一系列克隆载体和相应的表达系统,建立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开发新的工具酶,探索新的操作方法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使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趋向成熟。

1、基因工程克隆载体的研究

基因工程的发展是与克隆载体构建密切相关的,由于最早构建和发展了用于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所以以原核生物为对象的基因工程研究首先得以迅速发展。Ti质粒的发现以及成功地构建了Ti质粒衍生的克隆载体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随之就迅速发展起来。动物病毒克隆载体的构建成功,使动物基因工程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可以认为构建克隆载体是基因工程技术路线中的核心环节。至今已构建了数以千计的克隆载体。但是构建新的克隆载体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适合用于高等动植物转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定位整合载体还须大力发展。

2、基因工程受体系统的研究

基因工程的受体与载体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克隆载体的宿主,是外源目的基因表达的场所。受体可以是单个细胞,也可以是组织、器官、甚至是个体。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可分为两类,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早期被采用的最好受体系统,应用技术成熟,几乎是现有一切克隆载体的宿主;以大肠杆菌为受体建立了一系列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以及大量转基因工程菌株,开发了一批已投入市场的基因工程产品。蓝细菌(蓝藻)是进行植物型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兼具植物自养生长和原核生物遗传背景简单的特性,便于基因操作和利用光能进行无机培养。因此,近年来蓝细菌开始被用作廉价高效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受体系统。

酵母菌是十分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与原核生物很多相似的性状。酵母菌营异养生长,便于工业化发酵;基因组相对较小,有的株系还含有质粒,便于基因操作。因此酵母菌是较早被用作基因工程受体的真核生物。有人把酵母菌同大肠杆菌一起看作是第一代基因工程受体系统。酵母菌不仅是外源基因(尤其是真核基因)表达的受体,建立了一系列工程菌株,而且成为当前建立人和高等动物、植物复杂基因组文库的受体系统。真核生物单细胞小球藻和衣藻也被用于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受体系统。

随着克隆载体的发展,至今高等植物也已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一般用其愈伤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也用部分组织和器官。目前用作基因工程受体的植物有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烟草、番茄、棉花等,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等,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植物。

动物鉴于体细胞再分化能力差,目前主要以生殖细胞或胚细胞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获得了转基因鼠、鱼、鸡等动物。动物体细胞也用作基因工程受体,获得了系列转基因细胞系,

用作基础研究材料,或用来生产基因工程药物。随着克隆羊的问世,对动物体细胞作为基因工程受体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将成为21世纪初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人的体细胞同样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转基因细胞系用于病理研究。近年来还以异常生长的细胞作为受体,通过转基因使其回复正常生长状态(基因治疗)。

3、目的基因研究

基因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有限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开发基因资源已成为发达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谁拥有基因专利多,谁就在基因工程领域占主导地位。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开发人们特殊需要的基因产物,这样的基因统称为目的基因。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理所当然是目的基因。而致病基因在特定情况下同样可作为目的基因,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即使是那些今天尚不清楚功能的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许以后成为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目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特殊需要的基因。近年来也广泛使用PCR技术直接从某生物基因组中扩增出需要的基因。对于较小的目的基因也可用人工化学合成。现在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医药相关的基因;第二类是抗病、虫害和恶劣生境的基因;第三类是编码具特殊营养价值的蛋白或多肽的基因。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基因组的研究工作,试图搞清楚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基因,为全面开发各种基因奠定基础。据统计,至1998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有11种,如嗜血流感杆菌(1830 137bp,1743个基因)、产甲烷球菌(1664 976 bp,1682个基因)、大肠杆菌K-12(4 639 221bp,4288个基因)、啤酒酵母(~12 x 10 bp,5882个基因)、枯草杆菌(Bacillussubrilis)(4.21 X10bp,4100个基因)。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对人类基因组产生了兴趣,提出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从1990年开始,先后由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于1999年9月也获准参加这一国际性计划,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承担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这些国家聚集了一批科技人员,经过十年的辛勤工作,于2000年6月宣告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制完毕。同时已破译了近万个基因。至1999年,美国对6500个人类基因提出了专利申请。一般认为人类基因组含有数万个基因,各司其职,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繁殖。一旦人类基因组全部被破译,就可了解人类几千种遗传性疾病的病因,为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将保证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除“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外,目前正在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以稻米为主食的我国早在1992年8月正式宣布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并且是目前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参加者,并于2001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水稻(税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在我国已经完成。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独立完成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能力的国家,表明我国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不仅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而且具备了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科研项目开发的能力。籼稻全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将带动小麦、玉米等所有粮食作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此外,中国、美国合作的“家猪基因组计划”也已经启动。

4、基因工程工具酶的研究

基因工程工具酶指体外进行DNA合成、切割、修饰和连接等系列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包括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修饰酶和连接酶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有规律地切割DNA把提供的DNA原材料切割成具特定末端的DNA片段。现已从不同生物中发现和分离出上千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本上可满足按不

同目的切割各种DNA分子的需要。

耐热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长识别序列稀切酶仍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DNA连接酶用于连接各种DNA片段,使不同基因重组。现在常用的DNA连接酶只有两种,即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前者只能连接具勤性末端的DNA片段;后者既能连接具默性末端的DNA片段,也能连接具平末端的DNA片段。

DNA聚合酶用于人工合成连杆、引物等DNA小片段以及含基因的较大的DNA片段,还用于制备DNA探针。多种耐热性DNA聚合酶的发现,使使PCR技术迅速发展.给当今生命科学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5、基因工程新技术研究

围绕外源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发展了一系列用于不同类型受体细胞的DNA转化方法和病毒转导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研制的基因枪和电激仪克服了某些克隆载体应用的物种局限性,提高了外源DNA转化的效率。

围绕基因的检测方法,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非放射性标记DNA探针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如生物素标记DNA探针、Dig标记DNA探针、荧光素标记DNA探针等。

PCR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而且为分离基因提供了快速简便的途径。PCR技术自从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很快,除一般采用的常规PCR技术外还发展了多种特殊的PCR技术,如长片段PCR技术、反转录PCR技术、免疫PCR技术、套式引物PCR 技术、反向PCR技术、标记PCR技术、复合PCR技术、不对称PCR技术、定量PCR技术、锚定PCR技术、重组PCR技术、加端PCR技术等等。

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在凝胶板上把不同分子大小的DNA分子或DNA片段分开,但是只能分辨几万碱基的DNA分子或片段。脉冲电泳技术的问世,不仅能分开上百万碱基的DNA分子或片段,而且能够使完整的染色体彼此分开。

当堂检测

1、DNA连接酶的重要功能是()

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 B.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

C.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都不正确

2、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A.人工合成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

A.质粒.线粒体.噬菌体B.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4、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6、右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

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

(1)图中质粒A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重组质

粒的过程通常是在体外完成的,此过程必须用

到的工具酶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

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所以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

骤中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这一步骤.

(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后,目的基因在

“工程菌”中表达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 。

个人总结

答案:

同种;另一种;

一、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修饰改造;定向;分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定的核苷酸;DNA连接酶;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细菌;酵母菌;环状DNA;提取目的基因;表达;检测

二、基因重组;DNA分子;

三、A、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体内(尤其是原核生物)。

B、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C、磷酸二酯键

D、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未端的DNA片段

四、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五、A、作用对象: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

B、作用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C、作用结果:形成重组DNA分子

六、可以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直接定向地改造生物,培育出新品种。

比较项目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不同点重组

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不同物种间的不同基因方式

繁殖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方式

变异

小大

大小

相同点都实现了不同基因间的重新组合,都能使生物产生变异

当堂检测:

CCCDD

6、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3)“工程菌”能合成生长激素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孝义三中高一生物组张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两课时讲授。第1课时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第2课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育种内容的补充,是即贴近生活又远离生活的微观内容。由于在选修3中还有基因工程的介绍,因此本节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内容抽象和复杂,学生接触少,会出现掌握不好,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生活化打比喻的方式和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并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图解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切记不可讲的太多。 三、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4、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如何?4)基因工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由于本节内容和前面的育种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让学生回顾前面几种育种方法的成果,再通过情景展现传统育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进而引出基因工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转基因成果让学生知道基因工程就在我们身边。而后通过与学生们所熟知的器官移植做对比,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本质和操作过程。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讨论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六.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 根据激趣原则,通过展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入手,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借助老师生活化打比喻和多媒体动画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从而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 七、教学设计流程图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标 (1)能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能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了解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二.自主学习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加以,然后放到,地改造生物的。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本工具 (1)基因的“剪刀”:指______________(简称_ _____),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并在_______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露出。 (2)基因的“针线”:指________ ,它能在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两条DNA片段连接起来,而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连接的。 (3)基因的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______ 、______ 等。质粒主要存在于许多____ 和_______ 等生物中,其作用是将______送入受体细胞。 质粒:是或外,能的状DNA分子,通常含有,如大肠杆菌中的质粒。 4. 基本步骤 (1)过程: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___。 (2)成功的标志:获得_______________。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作物育种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___ ___、稳产和具有____ __的农作物,培育出了具有各种__ ____的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奶牛等。 2.药物研制 利用基因巩固才方法,能够地生产出、的药品,如、、、、、等等。 3.环境保护 可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______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______,分解泄漏的_____,处理__ ____等。 (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 认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由:从化学本质上看,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逐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而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针对本节内容即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而本课知识、能力上主要解决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基本步骤以及模型构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三)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②基因工程的应用 ③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 难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②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五、教学过程:

六、学案设计: 6.2基因工程---课堂探究案 一.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 二.合作探究 1.核心概念:基因工程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别名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阅读以下资料,找出能代表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关键步骤的三个动词。 美国人在1978年用大肠杆菌生产出了胰岛素,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原理是运用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它是先将人胰岛素基因从人的染色体DNA上剪切出来,插入从细菌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质粒(作为载体)中,再将这个合并起来的、带有胰岛素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随后该胰岛素基因会指导大肠杆菌细胞产生胰岛素,人类即可将这些胰岛素提取并收集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病人,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能代表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关键步骤的三个动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02页最后一段至103页第二段,探讨以下问题 (1)限制酶的分布、作用及特性 思考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分子的哪个部位_______________ (2)DNA连接酶的作用、作用对象和作用部位 思考二: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载体的常见种类、作用 4.读图说话:读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基因工程操作的一般步骤。

基因工程的应用练习题(超好)

基因工程的应用练习题7-14 点滴积累汇江海厚积薄发 1、下列各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 A、棉珠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 C、酵母菌中产生了干扰素 D、抗病毒基因导入土豆细胞中 2、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3、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成功表达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病毒 B.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具有局限性或特异性 C.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抗害虫D.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4.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5.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保上的重要意义是 A.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节约能源 C.避免氮肥过多引起环境污染D.改良土壤结构 6.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B.注射化学药物 C.采用基因治疗D.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7.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A.为形成杂交的DNA分子提供能量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 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B.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C.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9.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棉虫,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10.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B.含有某种抗原特异性物质 C.含有一些生活的病菌D.能刺激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11、切取某动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用某种方法将此基因转移到鲇鱼的受精卵中,从而鲇鱼比同类个体大3~4倍,此项研究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B.基因工程,DNA→t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12.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B.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有无病毒 C.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胰岛素D.将C4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C3植物细胞内 13.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D.目前,在发达国家,基因治疗已用于临床实践 1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着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15.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不包括 A.白细胞介素一2 B.干扰素C.聚乙二醇D.重组乙肝疫苗 1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体内,转基因绵羊生长速率比一般的绵羊提高30%,体型大50%,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生长激素基因的受体细胞最好采用 A.乳腺细胞B.体细胞C.受精卵D.精巢 17、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 A、从大肠杆菌体内制取白细胞介素 B、在酵母菌体内获得的干扰素 C、在青霉菌体内提取青霉素 D、在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 18、基因治疗是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可使人类遗传病得到根治 B、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产品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 C、基因治疗是指将健康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D、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1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中,对人类不利的是 A.制造“工程菌”用于药品生产B.创造“超级菌”分解石油、DDT C.重组DNA诱发受体细胞基因突变D.导人外源基因替换缺陷基因 20.“工程菌”是指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的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取的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21.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⑤基因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⑤D.①④③③ 22、下列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的是 A、耐寒的小黑麦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椒D、试管牛 2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C.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替换 D.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案例.doc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案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也是本节要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并未明确指出本章要讲述基因工程的内容,考虑到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学生达成上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还将"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教学目标。 二、--思路 第一课时--流程图如下。 第二课时--流程图 如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通过图 片和音像资料展示基因工程产品,如种子、水果、疫苗或药物等,

引入课题。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 ·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 ·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从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切入,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说明本节教学目标。 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引发思考。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 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 以ecor 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教师交代清楚ecor 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 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 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七、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比较

优质课第一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逐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该内容被录入了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并且在选修教材中有更详细的阐述。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课学习的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教材概括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这四个步骤,都可以在必修1和必修2中找到理论基础。但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的操作,操作过程细微,抽象,实验现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凭教师讲述是很枯燥并较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展示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认识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基因工程的概念 ②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 ③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④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运用学到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网上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 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③关注科学与社会。 四、教学重难点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习题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习题 一、选择题 1、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2、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是蛋白质⑤环状RNA分子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3、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4、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5、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6、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基因存在于() A、核区 B、线粒体 C、质粒 D、核糖体 7、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没有涉及()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8、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10、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了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二、非选择题 11、据调查,随着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危害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请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新技术,毒蛋白对人畜无害,但能使棉铃虫致死,从蛋白质的特性看,蛋白质具有性。 (2)在培养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基因的针线是,基因的运载工具是。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工程技术 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依据 (1) 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完整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优秀教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将听证会规则、程序、角色扮演的程序和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复印好,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2)教师整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利弊争论的要点》,印发给各学习小组。 (3)收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信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利弊关系的资料,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4)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5)教师根据学生的资料准备状况、知识的准确性、抢答的积极性、讲述的条理性、姿态的自然性、课件的美观性编制《学生听课记录和评价表》。 (6)教师编制《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2.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地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并制成课件,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 (3)分组预习并完成教师下发的有关资料。 (4)按听证会的要求摆好课桌椅,根据各小组的选择按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分成左右两个大组。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巨大成就的图片。同时述说如下:基因工程自1973年诞生后,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可以直接控制基因,将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至另一个物种,创造出新的物种或新的品种的显著特点,也就是说,可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的生物类型,使人类从单纯地认识生物和利用生物的传统模式跳跃到随心所欲改造生物和创造生物的新时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转移、基因扩增多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在实际应用领域中,为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天就由同学们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师生互动] 教师: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资料。 学生分组汇报并交流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1: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2)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现在已培育出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盐碱、抗病毒、抗干旱等性状的转基因农作物。1996至2000年的短短五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从170×104 hm2发展到4 420×104 hm2,其推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学生2: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上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与病毒DNA构成重组DNA,然后,通过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DNA转移到动物受精卵中,并由这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转基因动物。通过转基因动物人们

人教版试题试卷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练习 2

6 .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在遗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检测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和导入 D.目的基因的提取和与运载体结合 2.下列四条DNA分子,彼此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 4.下列关于运载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与目的基因结合后,实质上就是一个重组DNA分子 B.对某种限制酶而言,最好只有一个切点,但还要有其他多种限制酶的切点 C.目前最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对其进行切割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5.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人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① 6.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A.内含子 B.外显子 C.编码区 D.非编码区 7.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根瘤菌、圆褐固氮菌的固氮基因存在于质粒上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核(区)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8.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是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的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这里“负压”的作用主要是()A.防止具有重组基因的生物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从而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B.提高微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 C.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D.避免其它生物对实验材料的污染 9.如欲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置入细菌 B.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C.重组后的运载体DNA,须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 D.生产人胰岛素的细胞工程技术也可生产疫苗

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工程及其应用.doc

2019湖南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 基因重组 3.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④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备考)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基因工程及应用(含解析)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基因工程及应用(含 解析) 1.(2013重庆,5,6分)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 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 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 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生根时, 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2.(2013北京,5,6分)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 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 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 性 D. 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3.(2013年大纲,2,6分)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 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 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4.(2013湖北七市(州)高三联考)【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我省某地近些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大力推行以种植柑橘为主的生态农业,显著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但也出现了水果销量有限与产量不断增加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地企业拟开展以果肉生产果汁和橘皮提炼精油的生产为主的深加工,实现增产与增收的统一。请据所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⑴当地企业拟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其理由是: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存在________问题。你认为应使用________方法提取。在提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应先使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使橘皮浸透。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时不会滑脱,出油率高,并且________的黏稠度不会太高,过滤时不会堵塞筛眼。 ⑵在果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果胶酶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 ⑶在进行柑橘育种的过程中,会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应选择花粉发育至________期的花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应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应用》word 教案 教学建议 1.本节可将教材中提供的实例列表总结,给出具体的转基因生物,指导学生整理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填写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及其来源,增强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将“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原理”与本节内容一起学习,加强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的明白得,通过一个又一个转基因生物实例,能更好明白得“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基因重组”等基因工程这一概念中的关键词。既能学好概念,反过来又能关心学习基因工程的实例。 3.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如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工程菌、基因治疗等,可适当讲解。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其差不多过程与其他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可单独提出,如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关于工程菌,可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以及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特点,说明用其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关于基因治疗,可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大致治疗过程。 参考资料 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定义 基因治疗狭义上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广义上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2.基因治疗的分类 (1)基因治疗按基因操作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基因修正和基因置换,立即缺陷基因的专门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通过同源重组即基因打靶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另一类为基因增强和基因失活,是不去除专门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专门基因表达的目的。 (2)按靶细胞类型又可分为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体细胞基因治疗。广义的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以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细胞作为治疗对象。由于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以及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仍属禁区。在现有的条件下,基因治疗仅限于体细胞基因治疗。 3.基因治疗的差不多步骤 (1)目的基因的转移:在基因治疗中迄今所应用的目的基因转移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病毒方法和非病毒方法。基因转移的病毒方法中,RNA和DNA病毒都可用作基因转移的载体。常用的有反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转移的差不多过程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病毒基因组中,然后让重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以使目的基因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非病毒方法有磷酸钙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等。 (2)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为此,可运用连锁基因扩增等方法适当提高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拷贝数。在重组病毒上连接启动子或增强子等基因表达的操纵信号,使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新基因高效表达,产生所需的某种蛋白质。 几个重要概念 1.干扰素:是指动物或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抗击所有病毒引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试题研究(精)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试题研究 周小建(苏州市第三中学 215001) 摘要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高中生物新教材选修3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对该部分试题进行研究,探寻命题的方向和特点,是提高该类试题得分率的关键,也是提高整卷成绩、拉开差距的关键。 关键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江苏高考命题特点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核心内容,其地位更是由《课程标准》上的Ⅰ级(了解层次)上升为《考试说明》上的B级(理解层次),是《考试说明》上对选修3要求的3个B级中的一个,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近几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中,对该部分内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每年都会考到,尤其是大题,而且一般会与遗传变异或其他工程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考,考查更全面,更细致。所以,有必要针对近几年江苏生物高考卷中此类试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探寻命题的方向和规律,把握命题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1 近4年江苏高考该部分试题分析 项目 题号38 15、38(2)、41 38(1)(2)、42B 32、34B(4) 题型非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合计分值9分11分8分9分 具体考点基因工程的工具、步骤、应用及安全性问题 从上表所列内容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题量在2 题左右,所占的分值大致在10分左右,涉及的知识点是相对集中、有侧重的,如基因工程的工具、步骤、应用及安全性问题等内容,显然是考查的重点。而对照08年的《考试说明》发现,这些知识点都是要求的,而且还有要求比较高的B级水平(基因工程的应用),符合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 高考生物该部分试题的命题特点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卷来看,该部分试题的命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分析具体考题,笔者认为大致体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命题特点。 2.1 重视基础,紧扣课本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一直是很大的。要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分析这几年该部分的高考试题发现,贴近教材,强化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但是许多学生在平时复习中轻基础、重难题,考到相关试题,不能及时领悟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缺乏产生相关联想、提取出相关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失分增多。事实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会形成过硬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掌握厚实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解题时,思维的启动往往产生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1:(2007年江苏卷第42题B题)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选择题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选择题 2019.3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0分) 1、(5分)下列培育新品种与其育种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培育“特异功能”的细菌--单倍体育种 B.无子西瓜--多倍体育种 C.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基因工程育种 D.矮秆抗病小麦--杂交育种 2、(5分)人工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基因突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 D.含A、B、C三项 3、(5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4、(5分)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高产青霉菌株—基因突变 C.“黑农五号”大豆—基因重组 D.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变异 5、(5分)人工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基因突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 D.含A、B、C三项 6、(5分)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所共有的优点是 A.提高变异频率 B.加速育种进程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定向改良品种 7、(5分)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 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8、(5分)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A.水稻F1花药经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用较高浓度的盐水长期浇灌水稻植株,从而选择出耐盐的新品种 C.将含水稻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玉米抗病植株 D.搭乘神舟飞船返回的青椒种子经过多年选育得到产量提高20%的新品种 9、(5分)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最简便,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0、(5分)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载体DNA D.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将黏性末端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 11、(5分)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突出优点分别是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③缩短育种年限 ④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5分)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髙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髙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髙产青蒿素的植株 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髙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髙产青蒿素的植株 D.纯合的抗病低产青蒿与纯合的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全为抗病低产,F1自交在F2中即可直接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13、(5分)神十飞天承担着许多科研任务,将萌发的种子带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强辐射进行太空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