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十章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研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分析确定教学任务、评定教学结果,以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理论和技术。教学设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加涅等为代表创立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正式形成。随着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触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教学设计活动进行从新审视。

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形式、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设计。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框图表示如下:

价值观

引导者

促进者自主性

合作者创造性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课程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教材只规定活动原则、方式及注意事项和案例,教学活动要由教师来设计。过去,教师只会备课,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局限于

单向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把教学大纲、教材作为进行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现在,教师则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实践中,课堂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导学生的学习,努力实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保证没有一个学生处于教育劣势,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发挥和完善自己的才能,能适应环境并积极参与创造的活动。这样就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强调教学不仅要从社会需要、教学内容、教师及教学资源等实际出发,更要求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并通过科学评价进行反馈,根据每个或某类学习者实际,采用强化措施,使教学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促使他们按各自的特点有效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三、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实践中大量运用课程设计、单元设计、课堂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设计,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保持最佳状态。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既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必经之路。这种参与不应该是强迫的,而应该是自愿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

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

3.注意师生的交流。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情感的交流。

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应该容许出差、出分歧、出错误,容许超标(课程标准)、超本(教材)、超时(固定的教学时间),对于具有生成因素的“三超”应该鼓励。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一般系统理论

里奇认为,任何系统都包含人、物、过程、外部限制因素和可用资源五个要素,而这五个要素之间又存在着三种联系形式:过程的时间顺序,各因素间数据或信息流程,从一个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的原材料(人或物)。对系统的设计离不开这五个因素及三种联系形式的分析与综合。任何一个因素或联系形式的差异都会造成系统设计的变化。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的系统,是一个由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的完整过程,它要求人们从系统论的整体出发,从环境分析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广泛的采用了一般系统理论。

2.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原本就是人类为寻求最佳的学习途径而进行的策划,课堂教学设计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经验而引起的学习者的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无疑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还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都为

教学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传播理论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与信息的传播密不可分。信息传播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运行,并由信息源、信息渠道和信息接受者三者为主要成分构成的系统。为此,教学传播必须充分考虑信息编码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传播渠道的畅通性和信息密度的适度性,信息接受和选择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离不开传播理论的。

4.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

里奇把教学理论的概念分为三类:时间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卡罗尔在时间中心模式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

学习程度=F(实用时间/所需时间)

其中,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与教学的质量决定所需时间,毅力和所许可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决定实用时间。该模式认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可控的是影响个体学习的外在因素即所许可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与教学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如何安排适量学习时间、确定具体学习目标,有效运用教学传递技巧就十分重要。而任务中心模式则关注对学习过程的促进,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布鲁纳与加涅所提出的两种模式,两者均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导向。学习者中心模式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教学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上,其目的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总之,借鉴该理论是有助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因素,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向着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其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生活的世界,构建课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价值观的体验等等。教师要自觉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策略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过程体验、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3.发展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情感的、价值观的因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共研讨、共探索、共提高、共发展。

4.过程性原则

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过程重于结论”。传统教学的误区就在于重传授结论,轻过程探究,这一条残杀儿童创造性的所谓捷径,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关系,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为机械的听讲和记忆。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摧残。重过程在于让学生“会学”,重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这是怎么来的”。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直接动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一场考验和锻炼。

5.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理论主张课程是开放的。因此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也应该是开放的。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师生互动、多感官参与、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立体教学信息传递以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师生身心愉悦的气氛,使学生的心态和思想不受拘束,保持自由与开放,让生命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去学习、研究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6.情境、体验教学原则

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获得生命成功的体验,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

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很多,下面仅介绍其中的主要方面。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1.课堂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即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最广泛的一般目标常指国家教育方针的目标,其次是比较具体的学校的目标和更具体的学校中各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最后是最狭窄的具体目标,即一堂课或一个练习的目标。

教学目标有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之分。前者指教学产生的明显的、看得见的行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明显的目标而忽视或干脆放弃隐蔽的目标,而许多更大的、更重要的目标往往是难以明显检测的。

依照目标自身的层次,教学目标包括有靶目标(终极目标)和使能目标(条件性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学习的结果,后者是要达到这种结果的必要准备;教学自身是连续的过程,教学内容是有系统的,前面的目标完成,就成了后面的使能目标。

2.编写教学目标的步骤

根据教学目标的特征和编写要求,教师编写教学目标一般步骤如下: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确立目标点

教师要通过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钻研和分析,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找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确立重点难点和关键,确立几节课或某一课时的目标点,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基础。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

可以从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原有的知识准备、学习的技能技巧、认知结构和风格;非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一般生理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其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状态尤其值得关注;社会因素包括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等。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3)确立目标分类

要保证目标在教学中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采用的还是布卢姆等人的分类方法,这也是我们确立教学目标的重要的参考框架。

三种目标领域、学习水平及其意义

(4)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学生是行为的主体,目标表述的行为必须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要用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语

言来表述行为动词,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对条件的表述可以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或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使用字典等;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一张空白地图上标……”;三提供时间限制,如“在10分钟内完成……”;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表现程度是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完全无误”、“至少有三种解题思路”、“做对率达到80%”等。

(5)评价教学目标

对编写的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评价,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全面、合理、适度、有效。

(6)完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使之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力争日臻完善。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言语等社会经验的总和。它受社会、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及学生水平要素制约。广义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课程设计。而狭义的教学内容设计则是指学科教师在既定的目标、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背景下所做的分析和处理,亦称分析和处理教材。

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关系,教材的直线式与螺旋式排列有机结合。第二,处理好学科的内在联系。纵向,要处理好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之间联系;横向,要处理好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一般要求“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第三,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比较相对稳定的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周期相对较长。但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不断更新学生学习内容,努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采用实用的乡土教材,编写校本课程,使学生感受更真切、亲近、有用。第四,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现代生活不仅要求人们有扎实的“双基”,能够“学会生存”,而且要求其成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要学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授人以渔场”,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重在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分析教材是指确定其广度(即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范围)、深度(即学生知识必须达到的深浅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明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理教材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删、补、换)、教学顺序的安排(将确定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材,用学习者所能接受的形式加以系列化),包括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关键的把握。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超越教材,因此,分析处理教材时要做到基础知识教学与发展学生能力、素质并重,教法与学法统一考虑,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力求少而精。

一般而言,分析教材可分如下几步进行:

1.熟悉知识体系

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以及实施要求,课程设置中明确各学科的地位、要求,规定了该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宏观的指导。通读、钻研教

材,可深入具体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具体分析教材,从微观上指导教师分析教材。教师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教材的分析,就能从宏观到微观上去熟悉教材体系,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2.明确教学任务

通过对教材的熟悉,教师就要进一步明确通过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要实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对自己的教学“结果会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3.掌握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相互关联

分析教材要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科的知识和结构的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此了解教材的相互关联,掌握教材自身的前后关联和与相近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样,通过教学构建的知识网才会环环相扣,纲举目张,符合教学目标的预想。

4.评价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的总目标是力求达到最优化,教材的分析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标准,就有借助于教师自我评价。

选择、组织和处理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内容要“现实化”,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编写校本课程,使学生由近及远地学习,感受到乡土气息;二是安排能够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成就的最新事例、材料、声像教材,使学生感受到时代气息;三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气息,取与舍,选择与剪裁是相辅相成的。选择要精,就必须要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取舍、剪裁。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就是指把经过分析和选择的教材进一步进行分析,区分出重点、难点并通过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使之达到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策划的采用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媒体的方略。教学策略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关于教学方法、形式、程序、媒体的知识,而是一种高水平的理智技能,对上述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于特殊的教学情境,对它们相互的关系有全面的分析和创造性综合,对各种策略的得失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策略作为理智技能,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情境性。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是复杂多变的。问题的性质、类型、教学内容、条件、目标、对象都随教学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必须适应情境的改变才能有效。二是指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的出发点,教学策略总是指向教学目标,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目标一旦实现,教学策略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三是实践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在采用教学行动前预想的方略,带有主观的理想色彩,但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在教学中付诸实施,因此,它有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双方都是可操作的,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中的方案。四是灵活性。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境不是一一对应的,受多种因素制约,要求教师灵活运用。

制定教学策略的内容有:

1.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目的是熟悉学生的一般特征、学习准备情况、学习风格、初始能力,为目标制定、

任务分析、策略的采用,乃至最终结果的评价打好基础。了解学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必须要借助于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2.确定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的步骤及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和任务,是教学顺序结构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顺序,一般制定四种教学顺序:课程顺序(反映在课程标准中)、课题或单元顺序(反映在教材或教师的教案中)、课堂教学顺序、一节课中完成某一具体目标的顺序。确定教学程序主要指设计后两种教学顺序。

关于课堂教学程序的研究,近代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流派纷呈,模式繁多,典型的有:

(1)认知领域目标实施的程序: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作好心理准备;感知理解教材,指导学生领会知识;复习强化教材,指导学生巩固知识;多方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应用知识;检查评定,检测学习效度,简化的表达是:动机、领会、巩固、应用、评价。

(2)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实施的程序:讲解示范、指导方法,使学生形成动作映像;从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提供反复练习机会,指导学生由技能到技巧;及时评价,指导学生强化矫正。简化的表达是:知觉、练习、熟练、强化。

(3)态度、品德等情感领域目标实施的程序:形成正确舆论、良好氛围,建立约束机制,使学生顺从教师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表示认同;启发自觉,诱发价值观念矛盾冲突,指导学生内化;组织多种活动,强化积极体验,评价优良行为,指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外化。简化的表达是:顺从、认同、内化、外化。

从课的结构来研究,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程序。①综合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②传授新知识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意义;讲授新教材;概括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新教材。③培养技能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说明操作目的、要求;讲解示范、说明操作方法;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小结、评价;布置作业。④巩固知识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说明复习要求和重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小结、指导学生掌握重点、形成体系;布置作业。⑤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的程序:组织教学;宣布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口头、书面或实际操作检测;小结、分析评定。

3.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优化组合:收集各种方法,加以分类根据教学目标、师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一般方法选择这类方法中的最适合的一二种具体方法以这一二种方法为主选择最佳的辅助根据教学目标、师生特点,对这些方法进行再选择组合成一个教学方法系统。

4.组合教学组成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关于师生组合,时、空资源分配的策略。按照组织结构分,有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要优化组合教学组织形式,首先要了解各自的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然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另外,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一般情感领域目标取小组交流或集体讲授形式,而认知领域中的分析、综合、评价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个别差异。小组讨论多用于中学中高年级学生,个别指导多用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对差生多用个别教学予以指导。

(四)课堂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也简称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如课本、挂图、录音、录像带等。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等,也就是信息。但信息本身是观念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媒体即信息载体才能传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媒体把教学内容的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媒体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

由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不同媒体可以传递相同的信息,不同的媒体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特性,所以教学媒体的选择并不存在刻板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一是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二是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媒体对经验的传递作用,取决于经验接受者的信号接受及加工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及年龄等。三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的地点和空间,是否分组或分组的大小,对学生的反映要求,获取和控制教学媒体资源的程度等。四是技术方面的因素。如硬件的费用,软件开发费用,媒体维修费用,教辅人员的培训的费用等。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质量,操作媒体的难易程度,媒体对环境的要求,媒体使用的灵活性和耐久性。

在实践中,教学媒体选择和组合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要能够具体到每节课中可以完成。同时,进行科学的目标分类。

2.列出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列出课堂教学中具体教学活动,包括师、生双边活动的计划。

3.选择刺激种类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计划选择刺激种类是比媒体选择更为一般和基本的决定。看哪种刺激更易实现教学目标,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听觉刺激,还是视觉刺激,亦或是视听刺激等等。

4.列出备选媒体

在前几项工作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可供使用的若干媒体,以便最后决策。

5.选择出理论上最佳媒体

根据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模型,判断出若干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佳的媒体,这一程序一般不过多地考虑实际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6.最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

这一程序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等因素,而且要考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因素、条件的因素、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等,在前一步理论选择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使用的教学媒体,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需要以及各教学媒体的特性加以组合,发挥教学媒体的最佳效益。

7.选择、修改和设计教学媒体材料

教学媒体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合适的教学媒体材料。获得合适的教学媒体材料有三种途

径:选取现有的、修改现有的或者设计全新的。

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概述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些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既包括这些因素本身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也包括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要考虑比较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并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教师基本素养、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只重评“教”,“以教师教学为重点”,这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导致学生厌学、低效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实施新课改后,“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战场,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解决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科学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改进教学提供方向。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体现在“以学论教”。

2.促进教师成长

根据新课程评价目的的要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班主任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把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作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的依据。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这是一种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3.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标

准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新的评价标准包括全新的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上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从学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四种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即学生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构

1.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基础性目标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感、能力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1)认识课堂教学目标,澄清两个误区

误区一,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把某一类活动,或以某种内容为主的活动,视作只为某一方面发展服务。如班级的团、队活动是服务于德育的,以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则是为智育服务的。

误区二:发展性目标与基础性目标的关系是依附关系,知识、技能教学处于中心地位。

在此,我们不赞成把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任务丢掉,或者使他们完全依附于认识任务。试以课堂教学目标中有关“情感”的方面为例说明这种观点上的区别。有不少教学论著作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学好。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又如,语言学习中强调情境与情感体验,其旨意是使情感作为有助于识记的背景发挥作用。还有强调把文学教材中的情感挖掘出来,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这比前面仅把情感作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要前进一步,但还没有注意到课堂生活本身具有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

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应该包括情感目标,但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与认知目标相呼应的情感目标,而是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显然,这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一节课来实现,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还必须包括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由此提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尚需花大力气深入研究的问题,其目的不仅要揭示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还要考察课堂教学与这些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但可以明确提出的是,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

人们忽视的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的。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估计学生多方面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

(2)现代学力理论为我们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学力”作为一种词汇,在我国早已有之,即所谓“学问之力量”或“学问之效力”,但作为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在教育学术界,对它的解释随着时代的不同,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不同。

从我国来看,建国初十六年间,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强调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1979年至1988年强调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1988年以后,由于认识到学习态度如何对学习主体的素质提高影响甚大,在一些地区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学力概念,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三个方面。

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部分:(1)增加知识;(2)建设学习能力;(3)培养社会素质。在日本,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曾把“学力”界定为“读、写、算的能力”。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研究者的教育观、学校观、儿童观等等的不同,对学力的界定也是见仁见智。如菊地良辅认为:学力旨在培养学习动机与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关心、意欲、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技能;知识、理解。

2.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创造性学习。由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策略包括三个策略体系: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

学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主动发展的学生首先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爱学”。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意识和归因品质、元认知能力等。

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创造性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的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

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和实用性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努力学习的理想。

②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使教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④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⑤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

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2)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

①问题设计最优化:教师要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分析、解决,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②教学过程活动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的学科兴趣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各种内容的认知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③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教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探索,自求解决”。

④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越来越应成为学习者主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⑤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所谓自由学习,就是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我们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学生自由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同时又能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⑥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3)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

①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②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

③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

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这里的“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这里的“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四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价。我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中,从下面两个角度进行判断:

(1)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交往状态

教师和学生皆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其一,发现了一种第四类脑波,它是轻松高效的学习最有利的“频率”,有人称之为a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状态’,它出现于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同步之时,身体是最放松的,而大脑注意力最集中,并准备接受新信息。其二,刺激大脑的六个主要通道(看、听、尝、触、嗅和做)能协调地发挥学习的作用。其三,大脑的情感中心,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关联,因此有高度情感的内容容易记住,所以培养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与真挚情感,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之情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

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安静时或者等待回答机会时,应该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不错!”“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等等。

教师应该防止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例如: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教师不能远远站在一边或者坐在一边,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查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积极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只注意优秀学生或者个别要求关注的学生,要关注全体学生。

(2)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

“积极的认知干预”,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积极的认知干预”,需要学生自己考虑如何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努力: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对它草率地瞧一眼,打个钩或者表示一下就算了事。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的取得进步和发展。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皮亚杰认为,应该鼓励这种“调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内在的知识进行调节以适应新的信息。那样的话,学生就开始产生学习欲望,把作业视为是相关的。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学习者就开始投入学习任务。

除了简答题外,教师应该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能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和做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师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的思路,这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教学疾病

教学疾病是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的作用之下,教学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发生异常变化,

系统功能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以致产生不良影响与消极作用的不正常状态。教学疾病往往以病态的教学行为和变异的形态结构表现出来。

教学疾病既可能是教学系统内外不和谐所致,也可能因系统内部各环节因素整合不当所生,更有可能是教学活动主体错位、行为失范所致。从教学系统与外部的社会系统关系看,教学疾病主要因对教学系统的性质认识不清、目标定位不当、价值导向失误所致。从教育系统内部看,教学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与其他因素不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的不协调、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匹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境的不相容、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和谐等。从教学活动的主体角度看,教学疾病主要会因教师的职业理想定位不当、教育观念落伍、知识结构欠缺、技能技巧贫乏、自我监控能力差等而生。无论哪种原因导致教学疾病,都会影响教学系统的健康发展,阻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了解、预防和诊治教学疾病十分重要。

(一)教学疾病的类型

教学疾病按照性质来分,可分为道德性疾病、心理性疾病和技术性疾病三类。道德性教学疾病往往与教师的道德认识水平、思想品德修养、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及个性品质如诚实、正直、公平、责任感、纪律性、组织性等有关。心理性教学疾病往往与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监控能力、轻度的人格障碍等有关。这两种疾病行为有时是故意的,明知违背教学规律和师德规范,却因某种原因故意有之;有时是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但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由于认识水平低、工作能力弱、工作经验缺乏、再加上不了解教学规律和规范,而导致产生不良教学后果的病态教学行为,为技能性缺乏所致,如新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评价不当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等均属此类,这类疾病称为技术性疾病。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疾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教学失范

教学失范在实践中有多种表现。第一,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由于教师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更不注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抓不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不出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导致漏讲、错讲、乱讲,随意发挥;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起点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了解、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技巧的贫乏,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千篇一律,讲课速度过快过慢、语言过高过低,语言表达含糊不清、枯燥乏味,普通话不标准;教学节奏混乱、思路不清。第二,是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不规范。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教学失范的课堂,其课堂规则的制定往往是随意的,且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制定或规定,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课堂规则条目众多且多与负面评价和惩罚性手段联系在一起。课堂规则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常常朝令夕改,如上课开始的学生起立、向教师问好,教师还礼这一环节,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一种手段,有的教师就不能坚持下去,时做时不做,让学生无所适从。课堂规则的执行不能一视同仁,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执行标准,对优秀的学生放宽要求,而对潜能生或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于严厉。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咳嗽,微声等表现出“过敏”反应,往往小题大做,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第三,是指教师的身教失去了示范作用。由于教师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死板、课

堂教学气氛低沉,缺乏人格魅力,随意许诺不守信用,对学生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等,或者即使这个教师学术水平高能力强,但由于缺乏起码的工作责任感,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就同样会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没有了教师的权威,不仅会引起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也使教师失去了身教示范的作用。

2.教学失衡

教学失衡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整体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不平衡状态。教学失衡又可以分为目标失衡、方法失衡、内容失衡、评价失衡等方面。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可以分为各级各类学校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任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又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类,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教学活动是个体的劳动、集体的结晶,是系统要求,分科实施,因此落实在具体某一门课程、某一节课上,其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但又互为补充的。把全面发展当成平均发展,是貌似平衡实则失衡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什么课都只强调知识教学而忽视教学的教育性和发展性,智育第一或德育第一,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符,也是目标失衡的一种表现。因此,如何科学分解教学目标,并具体落实在每节课上,使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学校目标、学校目标与教育目的一致起来,同时,又实现每一层次内部的目标结构如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和谐平衡发展。目前学校教学内容失衡现象比较严重,重点学科、考试内容拼命讲,其它的内容随意性很大,应试教育倾向明显;表现在传授的知识类型上的不平衡,陈述性的知识讲得多,程序性知识讲得少,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更是被忽视。教学方法的失衡表现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化,以教师灌输为主,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交流,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作秀”、“做戏”。教学失衡表现在评价标准的主观性、随意性、模糊性和盲目性,还表现在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只看产出不看投入等方面,表现在只根据长官意志来评价的评价行为中。在评价中,过去是以单一的分数取代一切评价指标,“分数唯一”,而现在又过分否定分数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失衡的表现。

3.教学失偏

教师个人的思想观念、经验经历和个性性格等都影响其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升学率作为其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的目标,就会导致重智轻德忽视体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学行为:课堂上凡考试内容拼命灌,非考试内容丢在一边;课外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授,忽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一味从过去的陈旧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时间越多成绩就一定越高;压力越大,进步就越快;那么他就会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打疲劳战,通过“时间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出现教学时间的病态行为。无论是时间战术还是题海战术,都违背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原则,违背了教学效率效益意识,往往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产生内向性的问题行为。如果教师对这些学生再采取歧视的态度,更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内向性行为就会发展为厌学逃学等系列的外向性问题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教师多年来所形成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也会导致教学失偏。如由于过于专制,极少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而导致信息传播渠道的堵塞,出

现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别处;因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而出现的放羊式教学;因教学能力和教师权威的缺乏而导致教学失控。此外,教学失偏还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上,如教师对优秀生的偏爱,常常会在座位的排列、工作的安排、课堂提问、交往频率、评价指标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教学失偏还表现在教师的个性、性格等方面,如性格过于内向的教师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缺乏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而导致教学失偏。

4.教学阻隔

由于师生社会角色、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差异,再加上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阻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影响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有效交流的阻隔现象。这种阻隔分为空间阻隔和心理阻隔两类。空间阻隔因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空间的划分、空间距离的远近、师生所占有的空间面积的大小以及教师的课堂站位等导致的。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安排及教师固定在讲台上的站位,就容易出现教学阻隔现象,同时也是产生师生之间的心理阻隔的原因之一。心理阻隔的另一原因,来自于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年龄差异和知识技能水平差异。由于师生之间的社会地位不同,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教师自然就有角色权威;年龄差异容易产生代沟并蕴藏着价值取向的冲突;知识技能水平差异决定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这一切都会导致师生之间的认识阻隔和价值阻隔。教学阻隔是客观存在的,但适度的教学阻隔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保持学生对教师的新鲜感,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便于教师控制和组织教学,也便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反思的态度。但是,过多的阻隔,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困难,导致了移情体验精神认同的障碍,阻碍良好课堂气氛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不相符,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局面难以形成。

(二)课堂教学疾病的诊治

教学疾病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防并加以诊治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全新教育观念,实现新课程条件下的角色转变,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出发,以学生为本,树立效率效益意识,全面提高教学系统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为主

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做好教学疾病的预防工作。要强化对师范生和新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运用课堂教学规范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有规可依,有范可仿。

2.及时控制

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控制或终止教学疾病的传播。可采用的控制策略有:一是鼓励和强化良好的教学行为,以良好行为影响和控制病态性教学行为;二是选择有效方法,终止病态性教学行为;三是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诊治和转变病态性教学行为。

3.培养教师反思性的教学意识和能力

反思性教学是在教师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师发展理论,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反思的教师,是那些既能思考发现并提炼出实践当中碰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教师,是研究型的教师,他们能把教学的信念和技巧内化,并用以指导研究自己的教学,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反思性教学

是一种经验性的学习,促使教师形成了反思意识,而自我反思意识是教师教学变化的基础。研究表明,教学疾病的产生都跟教师的反思意识的缺乏有关,因此,就要通过引入反思性教学的观念,全面培养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要求教师在道德、心理和技术上实现对自己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预防、控制和诊治教学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课题及其反思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容。主要结合、门牌、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 (课名)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 计 该内容总课时 1 翻转课时 1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四、课前任务设计 1.制作一份通知。 2.制作一份邀请函。 3,自选主题,从网上下载材料,形式不限。 任务要求: 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鲜明。 版面布局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清晰。 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样式和谐美观,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观点。 遇有疑难问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加工日常文本信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文件。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谢玉燕湘潭市雨湖区江南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重要素材。 学生情况:学生(高一下学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除法计算。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明确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微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满堂间的对话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问题②: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偏离目标非学科活动浅层次的教学、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2 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⑴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教师要积极为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⑵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活动中,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⑶要创设一定

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1 要确立学生的主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⑷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⑸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⑹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⑺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游戏、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⑻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品,进行交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以学生活动为主“变为”以教师讲为主“由况的联系,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耳听、操作训练直观形象传递信息、语言传递信息、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课名:《认识小动物》翻转教学(小游戏、诊断活动) 课时:第1课时(注: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认识小动物》是一篇精讲课文,儿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蓝本。 本节课教学采用大量课前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附录在文件夹中),以“蜻蜓”一词的学习为范例,其它的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布置下去完成。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 2、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是为下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特点的独特性做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学习以“蜻蜓”为代表的生难字词,学习内容有两套,即基础套和拓展套。基础套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而拓展套学生可根据前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为主的道德情感特点,微课视频的设计偏重于动感,色彩也比较艳丽,容易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微课教学中就已经设置好了反馈系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仁爱版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 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 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充分发挥起思想情感的教育作 用,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上、价值观上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开口,勇于实践,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二、设计理念: 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 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 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1、透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图片的应用与提示,提供有意义的代换练习,以利学生由大量练 习中熟悉本课句型。 2.、透过上网的使用,提供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的多元化、适性化学习环境 3、.运用小组讨论、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课件的辅助。恰当、合理地使用课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这可以帮助学 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得主动,学得愉快。但是,如果课件使用不当,只会浪费时间, 根本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使用课件前一定要考虑到本设计是否有效。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我相信,只要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处理课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感兴趣 的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坚持寓教于乐,肯定能探索出更多的富有创意的教学 方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三、设计特色: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 立足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能充分树立自 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其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设语言课堂的情景,从新课导入开始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可以激活学生,有助于优化语言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预习作业的设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澳 大利亚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它的国旗、国名、人民、语言、著名人物等,并能用 英语做简单介绍。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四、设计教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知识框架,这一做法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络;同时,这也对学生后期复述课文及掌握全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模仿写作也是一个可取之举,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可以在分享成果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提高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可以在小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才能。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法也是如此。只有依据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来确定教法,才是最佳的教法。 1 / 5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后,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剖 析3个课堂教学实例,解读其中的关键部分。 第一,学习任务在真实情境中生成。 《向先烈致敬》是***市***中学教师***设计和执教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单元教学最后一课,单元总任务是:百年校庆即将到来,请学生结合对孙中山先生及其战友和对***市***中学的认识,策划并运营“我们前进在先烈路上”微信公众号,向校庆献礼。 ***说,这是“四无”的新课——无教材、无课型、无资源、无 案例,一切只能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设计。单元教学结束后,他 总结了五点:一是教师的解放。以前困于教材,现在是利用教材。教 师要懂教材、用好教材。二是教材的重组。年级与学科的跨越、课内 与课外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连通、文本与活动的共融都使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性。三是任务驱动。任务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 合作则让学生知能生成。四是资源的采集。教师根据任务群教学需要选择阅读内容,不仅是书籍,还有社科文献、展览馆及其他跨媒介阅 读内容,针对性强、指向性明,学生收获也更多。五是素养的培养。 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语言建构、审美养成与思维训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知不觉渗透其中。 整个任务群,从任务布置到公众号设计成形,体现了“生成”

二字——由任务开始,设计学习情境;情境有了,在任务驱动下师生 共研共读,生成教材、学法,生成知识与能力的小体系,而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也在活动中生成。 第二,文化参与在调查研究中深入。 《书信类节目为何这样“红”》由***市协和中学教师王殿宇设计并执教。教学中,王殿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书信式微背景下书信节 目走红的现象,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意愿,教师再指导学生调研和分析。学习中,学生需要阅读5万多字的学习资源并开展网络、社区调 研活动,最后完成调研报告。 王殿宇认为,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打通了日常语文学习与作为 课程的语文学习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的“实践性”理念。该任务群 明确提出围绕“调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关注、剖析、传播”等 环节呈现“参与”,其开放式学习特征明显。基于此,设计学习任务、分配课时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不能将学习活动限定在课堂、学校。学习任务要带动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教师也要结合任务群需要选择多样化阅读策略和学习方式。 王殿宇的设计将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落实在“关注”“剖析”与“传播”3个关键词,通过任务群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注”“剖析”与“传播”先进文化的方法,更唤醒、培养学生“关注”“剖析”与“传播”先进文化的意识。 第三,媒介素养在语言构建中实现。

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转载]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阅读:62014-10-09 13:47 标签:转载 原文地址: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原文作者:pplong 案例一: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 2011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回家看教师的教学影片,回到课堂上可以在教师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作业。因此,他们不再有和父母一起做作业时因不会做题而出现的挣扎和挫折感。学生可以按自己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 ~15分钟讲课视频;之后会接受三到五个问题的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会即时反馈给他们。在学校教师使用Moodle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看到谁看了影片并完成测验,这样更容易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决定实施翻转课堂尝试,因为他们相信不同水平学生都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翻转课堂能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案例二:“星巴克教室” 当谈到帮助青少年学习时,美国高地村小学正在尝试的东西会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在二年级,许多教师就在尝试翻转课堂;各年级都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么去看看他们的“星巴克教室”:传统教室中的一排排整齐课桌不见了,空间充满的是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电脑终端。好一个非正式的舒适环境,“翻转”得够彻底!校长肖纳·米勒说,这样的想法来自学生,他们希望在教室中更加放松,有类似咖啡馆的氛围。这种新风格的课堂是德州路易斯维尔学区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以科技为中心的战略似乎得到了回报,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所学校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东西,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案例三:翻转课堂的发源地 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粉丝”们都感谢这所高中的开创性的实践。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但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之后,两人意识到,也许他们已经“迷迷糊糊”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并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师生双方都认为,是综合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而这往往可以促进更大的学习动机。自他们率先开始翻转课堂后,这种方法不胫而走,现在全球数以千计的学校在使用。 案例四:全校实现翻转模式 如果有一所学校能展示翻转课堂真正的成功的话,柯林顿戴尔高中算一个。在用两个班经历了两年的翻转课堂试验后,校长格雷格·格林大胆地在全校实现了翻转模式。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学校还解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选修六Unit2 Poems 第一课时Warming up & Reading)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年段国家级子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Poems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英文诗歌,扩展到英文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种类、风格)等。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英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课时是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 2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我将Warming up, Pre-reading和Reading部分整合成了一篇阅读课。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从回顾所学中文诗歌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中文诗歌并阐明理由;然后通过快速阅读Reading部分了解几种形式简单的英语诗歌,从而激发他们诗歌创作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很理解中文诗歌的种类、风格、特色,对诗歌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想知道中英文诗歌是否一样?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说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好,但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认可,有些学生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好,因此,要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范围和感兴趣的教案,因材施教,让全班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完整版)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雕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姿态平等、、、。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 ”、“ ”、“ ”和“ ”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2、什么是素描? 3、什么是案例? 4、什么是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6、什么是美术语言? 7、什么是文化情境? 8、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9、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10、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第三部分辨别题 请辨别正确、错误或片面,并陈述理由。 1、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3.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4.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第四部分观点论述 1.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2、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3.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4、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 1、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会滚的玩具》

翻转课堂完整教案

学科英语教学内容Clothing 教师2013级Raziya(热则耶)课时1课时(40分钟)一,教学内容分析 1.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 2.Wear,fit,match cloth四个动词 3.日常生活中关于Clothing的经典句型 4.课堂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并记忆有关clothing的句型,典型句子; 2.用英语灵活的表达自己(关于clothing的对话); 3.在小组内积极的表达并展现自己的成果; 二、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有关clothing的基本常识和一些衣着习惯。 2.会展现情景,并创造自己的情景自己的句式。 三、文化意识目标:1.了解外国的不同的关于clothing的表达和衣着区别。 2.学习不用国家的口音并练习准确的口音 3.接触了解不同国家的 文化,了解差异并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wear,fit match coat四个单词的延伸,并会灵活运用到日常口语中;.几个句式的运用并记忆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课堂货动中的积极表现 四,教学方法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这课时主要是老师讲授为主 给出典型例句,分析例句,扩展延伸。 五,教学步骤 教师开场白例:Hello,everyone?How was your day?I had a very bad day today T-T,Do You know why?Because I’m wearing my high-hied shoes,its very uncomfortable for walking.So 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1分钟)导入 1,提问学生(至少两名)(1分钟) 2,检查学生的课前任务的学习(0.5分钟) 3,简单的总结课前任务提供的学习资料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出有一质疑的地方,并解疑(10分钟) 4,让学生说出自己发音不准确或者是有疑问的单词纠正学生的发音(3分钟)(此过程可以与前一步结合进行) 5.展开课堂活动 一、学习内容 What are you doing today?的想滚句型情景练习,小组内展示个人成果,在全班内展示小组的优秀作品。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很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