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

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
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

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与乐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互联网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开拓视野,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

一、在预习中,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热情,我要求学生每单元找出一篇以上自己喜欢的课文,通过上网查资料做好预习工作。如可以查找有关作者生平、课文写作背景之类的资料,也可以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查阅作家的名言名作……总而言之,只要跟课文内容沾上边、有关联的知识都可以成为学生作业的内容。

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以极大的勇气,冲破当时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弄清伽利略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我便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通过上网查阅课文中出现的关键人物伽利略及亚里斯多德的生平事迹及其他有关内容的资料。

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学生在课前搜集到了伽利略、亚里斯多德以及比萨斜塔等大量资料。在正式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布置出一个全面而又详细的展板,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生平简介、科学成就甚至趣闻轶事几乎已耳熟能详。一篇有一定难度深度的课文就这样被学生攻克了。

二、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性学习

1 /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6835112.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作者:何洪波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1期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但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因而,教师要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正确认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基础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水平。 2、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材料,解决写作内容问题。课文中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按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3、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文思。观察万物和研读经典都可以引起文思,最通俗的便是写心得笔记。 (二)、写作对阅读具有反作用,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首先,写作能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一种亲身的体验,能激发其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写作能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更能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及其借助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等,更能激发其与作者的共鸣。 其次,写作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锤炼自己作文语言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种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融合探析 发表时间:2020-01-08T14:45:47.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7期作者:周安琪[导读]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00 摘要: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丰富性等具体化声文图信息的整合和展现,促进教学知识点的完整展现,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从而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实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师生双赢的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操作进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多媒体技术革新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及挑战,实现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程度,尽可能全面消除影响教学效果的风险因素。 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多以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对小学生而言,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教学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奇异的景观,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限制,不能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深刻的体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这些美景,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想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对课文中的疑难知识点有详细的认识与分析。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如果将古诗词的教学翻译成现代文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需求,甚至会减弱古诗词的韵味及其审美价值,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利用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将古诗词以优美的诵读方式展示给学生,还能够以详细的解读让学会对古诗词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接受语文的熏陶,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懂的语文知识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拓展延伸,强化练习 在小学语文拓展延伸练习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练习效果。在课后练习中,将学生感兴趣或者不易理解的问题整理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新颖化并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看到更有趣的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最终落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把握适用尺度 多媒体技术自身优势相对明显,能持续优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流程,属于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但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领域充分发挥其教学工具的作用,是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由此可见,严格把握多媒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时机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滥用问题相对严峻,促使教育部门将是否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视为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一旦过犹不及则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阻碍其教学进度。如以泉城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济南四大名泉相关视频导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济南泉水形成初步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必然需要,与此同时,也是迎合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及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具有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件设计,以及课堂内容中语文教学情境的营造和呈现,都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在树立学生思想观念方面起着规范化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繁祥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外交流,2017,(43):259-260。 [2]姜亦珍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8,(28):208。 [3]李凡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7,(9):9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在读书有利于写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和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关键词:阅读;练习;积累 目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令他们头疼的就是写作。学生一说到作文,就感觉苦恼,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指导学生写作也成了一直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尽管翻阅了许多作文报、作文指导书,试着给学生读范文,讲写作方法,但最后结果仍不尽如人意。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因为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表达能力强了,又会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首先可以从读入手,文章要多读后才能领会其义。我在执教《梅花魂》一课时,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外祖父对祖国的那深深的眷恋之

情。于是,我首先让学生对文章熟读,知道课文大概的内容。然后,抓住重要的字、词、段落,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学生在知道了梅花的精神后,又让他们继续读,去发现外祖父是想通过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的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细细感悟:为什么外祖父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还能记住梅花呢?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作者为了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选材很巧妙,结构很清楚。思乡的事、物很多,但作者小中见大,用梅花和梅花手绢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然后再和学生讨论生活中有许多人的精神就和某一事物的特征吻合,请你去思考,并把它写下来。我想,读是基础,那后面的写就是迁移运用。前过程是基础,是“初读”;后过程是提高,是“善读”。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对写作有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所以,阅读只有完成上述两个过程,达到善读的过程,才能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从阅读的认识过程分析,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应该作为写作的基础,要在读中学写,又要在写中促读。 二、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具有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绎和交互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枯为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段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用课件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一”,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和“\”,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在艺术的感染、熏

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却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从教将近十年的观察分析,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只关注朗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文本内涵的感悟。因此,朗读指导显得过于理性,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老师如此指导孩子:“这句话朗读时,语速应当快一点!”“某某词应当读得重一点!”“某某词语之前应当稍作停顿!”“这是个问句,句尾的那个词语音调应当往上扬!”……在老师如此“具体”地指导下,虽然孩子们也能读出教师期待的那种效果,但可悲的是,孩子们只能读“好”这一句、这一段或者这一篇,倘若换了读的内容,往往就不会读了。 问题二:一味注重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而轻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往往显得感性。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不太着边际的指导:“你能读出春天的五彩缤纷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有了火之后人们的幸福生活。”“中朝人们情深似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现吧!”“小珊迪太可怜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小珊迪的可怜吧!”……在老师云里雾里的指导中,孩子

们凭借着已有的经验“云里雾里”地朗读,有时也会“声声泪,字字血”,有时也会“声音高亢,群情激昂”,但是,这种朗读训练有增量吗?鬼才知道。 问题三: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以析代读,以讲代读,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讲评,以致于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朗读声,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这样朗读的韵味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 问题四:学生缺乏朗读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无法让学生自觉进行朗读。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句一句地硬读,存在为了朗读而朗读的现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老师读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味,导致学生没有了朗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从细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问题五:朗读的方式单一。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利用到教学中朗读的较少,大部分是利用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而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假读,就是不读,集体朗读时还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有时还不整齐。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1、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摘要】语文课应上出语文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应然追求。所谓的语文味,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去表情达意;二是要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独特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要体现在对文章情感的领悟上,让学生从中得到陶冶;四是要体现在对语文深邃博大的体验上,让学生感受到文字对重现历史、演绎传奇、品读人性的功能,从而体悟到中国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总之,语文课堂一定要根植于语文内容,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 【关键词】语文味训练文本解读情感体验 语文课应有语文味,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都在追求的语文课堂的效果。于永正老师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中说:语文教学其实并不是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而贾志敏老师在《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中说: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上出语文课的特点,简简单单教语文。两位老一辈著名特级教师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真,那就是语文课要像语文课,无须云山雾罩,让人感受不到语文课堂的真切感。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呢? 一、语文味,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上 语文课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去表情达意。语文课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就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中必须牢牢把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线。 怎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富有语文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抓住语言文字的个性,充分发挥其内含的语意,让学生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语文的深意,达到语言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魅力,即使是片言只语,也让它富有无限的语文情趣。 我曾听一位教师上过一堂低段的语文课《丑小鸭》。虽然课上得有点稚嫩,但从课堂设计和教师在行课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控所透出来的浓浓的语文味却让我不能忘怀。 【《丑小鸭》教学片段】 1.揭示课题时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丑小鸭》,请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写题目的。 师(板书“丑小鸭”三个字,边写边说):小朋友们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个“丑”字的,请大家看好笔顺。 师(板书“鸭”字时边写边说):这个字左边一个“甲”,右边一只“鸟”,“鸭”就是最棒的鸟,看老师写这个字时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写得小,右边写得大。 师(及时归纳):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做到“左窄右宽”,这样这个字才好看。 (通过课题书写,从字的笔顺到字的间架结构,有重点地抓住字的特征进行无痕教学,说明教师在上语文课时有较强的语文意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意识的渗透。这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 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 生:是一个叫安徒生的作家写的。 师:对!(板书: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们还看过安徒生写的其他童话故事吗?大家来说说。(生答:《皇帝的新装》《风车》《红鞋》《蝴蝶》……) (简介课文时进行适当的文学知识的教学,这是十分必要的,涉猎无须太深,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童话”这一文学样式,也知道安徒生及他写的各种童话故事,为进一步学习包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策略 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吸引了较多人的眼球。而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则是指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全面融合,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现阶段,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被大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然而,在小学这一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成优化改进教学活动的这一目标。 一、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生动、灵活地再现教学内容,带给人一种立体感,而这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并激发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资料转化为新鲜、有趣、生动的画面,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当学生看到上述生动画面后,可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借助特定的情境与美好的图画,刺激好奇心,最终激发求知欲,增强语文学习动机[1]。以春天这一课节为例,我们借助多媒体展现春天的景色,并播放与春天相关的短片,有效再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并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下朗读课文,使其感受多姿多彩的春天。除此之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现名家朗诵,使其欣赏名家的风采,陶醉于春天怡人的景色中。当本课节结束后,大多学生意犹未尽,沉醉于春景中不能自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切实提升思维情感

提升思维情感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且这还是基础条件。多媒体技术于教学情境创设和培养学生思维情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可提供理想的视觉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段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感情变化和心理状况,科学运用多媒体,以此完成课件制作,全面激发和提升思维情感,使其产生共鸣,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创设自主、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喜好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高度集中[2]。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一般较为枯燥和单一,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频和音频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新课导入。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的与雷锋相关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下面课程的进行。随后,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关音频,使其仔细聆听,并对生僻字进行标注,利用视频与音频,让学生在开始阶段便可明确文章大意,促进后续内容的讲解。由此不难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除能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还可改善教学质量。 四、全面运用展示功能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大多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进而不能有效完成写作教学任务。但多媒体技术内部的PPT却能生动、完整展现写作资料,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景物描写作文课为例,可把描写景物所用的写作技巧、重要例文等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使其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大胆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李场小学莫璐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重要性形式技巧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重视“讲”的功能,而忽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之所以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学,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少不了

老师对课文的串讲,少不了老师对繁琐词句的分析,少不了对文章中心的提炼,更少不了对段意的概括等。总之,学生始终都会围着老师的各种问题及深入的个人讲解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住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凭借老师嘴“倒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滞留不前,仍不会说话、作文。究其原因无疑是:读得太少,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语言积累太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纷繁复杂的繁琐分析,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的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各种弊端。针对语文教学的时弊,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呼吁:要把语文课上出纯正的“语文味”来,呼唤原生态语文、本色语文。下面从五个方面说明语文课应充满“语文味”的重要性。 一、追求本真语文,上出语文味 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那种省略了沉静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热热闹闹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精彩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语文课,形式花哨、内容苍白,以貌似厚重的说教取代文字品读,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离学生真实的生命太遥远。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静心读书、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踊跃发言,能说会道善写,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

川博士说:“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会想方设法培育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引导他们意兴盎然地走进语文的缤纷世界,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得’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章熊老师也说:“学生语文学得好,是教师‘引’出来的,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工夫不是花在读文章上,而是花在记老师的这套分析上。” 语文课确实需要安排一定的读书、思考时间,须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贵自得”的道理。我们的语文教师不妨大胆地把课堂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讲解和繁琐的训练,遏制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只有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有效的语言品味活动,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只有安静地学习、思考,才能把“语文味”融进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变“一言堂”为“大家堂”。 二、关注文本阅读,咏出语文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找到一把解读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课程”一词,在我国出自先秦时期的一部教育论著。 《学记》 2.在西方,“课程”一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为“”,用来说明幼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于是转义为“学习过程”。 跑马道 3.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 《语文》 4.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5.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实验稿),适应新世纪的“新语文”登上语文教育的舞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台湾的小学语文课程名称为《》。 国语 7.“语文”的“语”指,“文”指文字、文章、文学等。 语言和言语 8. ,指以语文教材与课外读物为文字材料中规范而优美的言语,对小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教育与言语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0.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蒙学”,它所使用的教材称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蒙学读本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年。 1900 1902* 1919

1949 2.“国文”科的名称始见于()。 《钦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钦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3.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即新学制,其中小学学制为()。 5年 6年* 4年 3年 4.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独立成章,明确规定“国语”一科教学内容包括()。 语言、读文、作文、写字* 识字、读文、作文 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读经、识字、写字、作文 5.1997年,由()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 《人民文学》 《文艺争鸣》 《文学理论》 《北京文学》* 6.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只有()个,加上四声和轻声,也只有()个。 515 1337 415 1335* 418 1323 420 1353 7.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它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又不断吸收古词语、方言词和外来词,它的词汇日益丰富,仅常用词就有()个,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约()条。 多音节词20000 65000 双音节词20000 65000 * 单音节词30000 56000 双音节词30000 56000 8.汉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为()。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有效结合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有效结合探析 概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 生进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因此习作教 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习作能力的培养。 怎样做到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一点,小学语文阅读与运用研究实验中尤为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炼,在阅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阅读与运用实验研究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帮助分析,积累写作基本功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并把写作特点运 用到平时的习作之中。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是一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告诉学生习作时,两段内容不同的段落可以用这样的语句连接起来。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类文章时,我让学生认真读,仔细体会课文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妙处,让学生明白文章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再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游记类的文章时,我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找出描写游览路线的语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就像一根线一样把珠子穿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课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方法,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父亲被害十六年后,接下来向我们讲述了父亲十六年前被害的经过。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更能吸引读者,写叙事的文章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 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如,《火烧云》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摘要:当今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多媒体属于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及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困难转化为易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改过去课堂枯燥无味的氛围,化难为易。毕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的一言一行皆与语文有关。所以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小学生热爱语文,拥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不是被迫性地去学他们不喜爱的内容,如此,才可真正学好小学语文。那么,老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呢? 一、设计动画,让课文起“死”回“生” 语文尽管有丰富的文字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及画面有吸引力,他们还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不喜欢安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

说,飞舞的蝴蝶远比静静绽放的花朵更能吸引他们的眼光。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懂得投其所好,让看起来平淡的课文起“死”回“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或下载动画,然后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例如,小学语文中会学到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让其印象深刻呢?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幅动画:“骄阳似火,炙热地烤着大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民手里挥着一把锄头,一下一下地锄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滴下,一滴滴地滴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声音。”这样的动态画面,相信一定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对于将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得多。 二、图片展览,让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生是一群追求新鲜的孩子,他们喜欢明媚的颜色,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片。语文课本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极少数的彩色图片,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篇好几百字的文字介绍,有时还不如一幅图直观明了。比如,小学语文会学到很多描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