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药剂学1简答

(完整版)药剂学1简答
(完整版)药剂学1简答

简答题

1.在乳剂制备中,选择乳化剂的原则是什么?(16分)

(1)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1)口服乳剂:可选用无毒、无刺激性的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如多糖类或蛋白质用于制备O/W型乳剂.选择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应注意其毒性,一般非郭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性或毒性很低,可使用.

2)外用乳剂:可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其表面活性适度,以避免表面活性太强而引起刺激性.外用乳剂可以是O/W型或W/O型,一般不宜采用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

3)注射用乳剂:对于注射用乳剂、尤其是静脉注射用乳剂,作为乳化剂的物质应无毒、无刺激性(肌内、血管)、无致敏及无溶血性.目前用于静脉搏注射乳剂(为O/W型)的乳化剂仅有卵磷脂、泊洛沙姆(poloxamor188)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三种.

(2)乳化剂的混合使用

在制备乳剂时为了使其更稳定,常将几种乳化剂合用.这样可达到如下效果.

1)调节HLB值油相的种类不同,乳剂的类型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要求也不相同,可根据油要求来调配混合乳化剂,使其具有相应的HLB值.

2)改善膜的稳定性使用混合乳化剂,尤其是油性与水性乳化剂的混合使用,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复合膜,从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3)增加乳剂的黏度混合乳化剂能增加乳剂黏度,如阿拉伯胶、果胶等混合使水相黏度增加,而十六醇硬脂酸酯与蜂蜡合用可增加油相黏度,使乳剂的分层速度降低,有利于乳剂的稳定.不过此类乳剂主要是用口服或外用.

2.影响滴眼剂中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溢出

正常人泪液的容量约为7;不眨眼时眼部可容纳3左右的液体;一滴眼药水的体积一般为50-75;当滴入眼药水时,估计有70%的药液从眼部溢出,如果眨眼则有90%的药液损失.

(2)药物外周血管消除

结膜上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当由滴眼剂滴入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有很大比例的药物可透过结膜,进入血液中,从而迅速从眼组织消除.

(3)pH与Pka

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均有丰富的类脂质,脂溶性药物较易渗入,水溶性物质则比较容易透入基质层中.既有脂溶性部分,又有水溶性部分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一般难以透过完整的角膜.水溶性药物容易通过巩膜,而脂溶性药物则不易通过.

(4)刺激性

眼用制剂如果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则滴入眼部后可使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加快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同时使泪腺分泌增多,后者将药物溶液迅速稀释,并通过泪管系统排入鼻腔或口腔,使药物地眼部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严惩影响药效.另一方面,眼用制剂如果具有较大的刺激性,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用药的顺应性.

(5)表面张力

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它与泪液的弃分混合,也越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从而使药物渗入角膜的机会增加.

(6)粘度

适当增加介质的粘度,可降低药物对眼部的刺激性,使滴眼剂中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7)其它:小分子量的离子可以很快的速度通过细胞间隙透入角膜;角膜创伤时药物的透过去时性可大大增加.

3.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10分)

输液中的微粒有各种各样,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细菌、真菌、真菌芽胞和结晶等。

微粒产生的原因:微粒主要产生于容器与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车间空气洁净度差、容器洗涤工艺设计不当不净、滤器选择不佳、滤过方法不好、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输液容器的问题主要是橡胶塞和输液容器的质量不好,在贮存过程中可能污染药液,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办法:包括加强工艺过程管理,采用先进的层流净化空气技术和微孔薄膜滤过技术,采取生产联动化等措施,提高输液容器及橡胶塞的质量,必要时加用涤纶

4.叙述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与稳定化措施(12分)

(1)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瓜速度加快,所在药物制剂在制备过程中应考虑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制订合理的工艺条件.有些产品在保证完全灭菌的前提下,可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对热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生物制品,要根据药物性质,设计合适的剂型(如固体剂型),生产中采取特殊的工艺,如冷冻干燥,无菌操作等,同时产品要低温贮存.

(2)光线的影响

光能激发氧化反应,加速药物的分解.光敏感的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要避光操作,选择包装也很重要,应采用棕色下班瓶包装或容器内衬垫黑纸,避光贮存.

(3)空气(氧)的影响

大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制剂氧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易氧化的品种,除去气氛是防止氧化的根本措施.生产上一般在溶液中和容器空间通入隋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置换其中的氧.对于固体药物,也可采取真空包装.此外还要加入抗氧剂.抗氧剂可分为水溶性抗氧剂与油溶性抗氧剂两大类,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酸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4)金属离子的影响

制剂中微量金属离子主要来自原输料,溶剂,容器以及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要避免金属离子的影响,应选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操作过程中不要使用金属器具,同时还可加入蝥合剂如依地酸盐或枸橼酸,酒石酸,磷酸,二巯乙基甘氨酸等附加剂.

(5)湿度和水分的影响

湿度与水分对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影响特别重要.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固体药物吸附了水分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应就在膜中进行.生产过程中注意尽量不引入水分,另外产品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6)包装材料的影响

药物贮藏于室温环境中,主要受热,光,水汽及空气(氧)的影响,包装设计就是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玻璃理化性能稳定,不易与药物作用,不能使气体透过,为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类容器.棕色玻璃能阻挡波长小于470nm的光线透过,故光敏感的药物可用棕色玻璃瓶包装.塑料容器存在透气性,透湿性,吸着性.因此要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

5.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角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2分)

(1)制成盐类

某些不溶或难溶的有机药物,若分子结构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可分别将其制成盐,以增大在品中的溶解度.例如巴比妥类,磺胺类,氨基水杨酸等酸性药物,可用碱(常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铵,乙二胺,二乙醇胺等)与其生成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又如天然的及合成的有机碱一般可用酸(盐酸,硫酸,磷酸,氢溴酸,枸橼酸,水杨酸,马来酸,酒石酸或醋酸等)使其成盐.

(2)应用混合溶剂

水中加入甘油,乙醇,丙二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剂,可增大某些难溶性有机药物的溶解度,如氯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25%,采用水中含有25%乙醇与55%的甘油复合溶剂可制成12.5%的氯霉素溶液.又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3)加入助溶剂

一些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种物质时能够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低药物的生活活性,称此现象为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为低分子化合物,笱此为助溶剂,助溶机理为: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盐,形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复盐.例如难溶于水的碘可用碘化钾作助溶剂.与之形成络合物使碘在水中的浓度达5%.

(4)用增溶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增溶剂,以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溶机理是具有疏水性中心区的胶束可包裹,插入与镶嵌极性不同的分子或基团.非极性药物如苯.甲苯.维生素A棕榈酸酯等,其亲油性强,可被包裹在胶束的疏水中心区而被增溶;极性药物如对羟基苯甲酸等,由于亲水性强,与增溶剂的亲水基具有亲和力被镶嵌于磁针束的亲水性外南宁而被增溶;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的药物,如甲酚,水杨酸等,分子的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的疏水中心区,亲水部分嵌入胶事的亲水外壳内而被增溶。

6.简述混悬剂中稳定剂类型,在制剂中的作用以及常用的稳定剂。(15分)

混悬剂具有热力学与动力学不稳定性,根据其特点在制备时可加入不同的稳定剂,根据其

作用可分为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1)润湿剂

润湿剂系指能够改善疏水性药物微粒表面被介质(水)润湿性能的附加剂。一些固体药物

疏水性强的药物,药物微粒表面吸附有空气,在制备混悬剂时药物微粒不易被水润湿而飘浮于液体表面,此时应加入润湿剂来改变药物微粒润湿性能。

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变药物微粒表面的亲水性。

常用的润湿剂的是表面活性剂,最常用的是HLB值在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泊洛沙姆等。

(2)助悬剂

助悬剂的作用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此

外,助悬剂可吸附在微粒表面形成机械性或电性保护膜,防止微粒间的相互聚集与结晶的转

型。

目前常用助悬剂有:

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

②高分子助悬剂:有天然高分子助悬剂,如黄原胶、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桃胶、琼脂、白及胶、海藻酸钠、淀粉浆等;还有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

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

此外还有硅皂土,触变胶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电位降低到适当的程度,即使微粒间的排斥力稍

低于吸引力,此时微粒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可恢复成均匀的混悬剂,这个现象称为絮凝,所加电解质称作絮凝剂。絮凝剂的加人量,以使暑电位降至20~25my为度,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的絮凝,是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最佳状态。

如果在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ξ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

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同一电解质可因加入量的不同,在混悬剂中可以起絮凝作用(降低ξ电位)或起反絮凝作

用(升高ξ电位)。常用絮凝剂或反絮凝剂为枸橼酸盐或枸橼酸的酸式盐、酒石酸盐或酸式酒

石酸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如三氯化铝)等剂。

3.简述滴丸剂的特点。

滴丸剂的特点

①溶出速率快,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

②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便于携带和服用。

③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与基质熔融后,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从而减少药物氧化和挥

发,若基质为非水性,则不易水解。

④根据药物选用不同的基质,还可制成长效或控释的滴丸剂。

⑤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车间内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而且生产工序少、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

⑥但由于目前可使用的基质少,且难以制成大丸,所以只能应用于剂量较小的药物。

2.简述输液制备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6分)

输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细菌污染和热原污染,以及澄明度与微粒污染问题。

(1)染菌问题

染菌原因,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灭菌不彻底、瓶塞不严或者漏气等等;由于输液多为营养物质,细菌易于滋长繁殖,因此也特别容易染菌;即使最后经过灭菌,但大量细菌尸体存在,也能引起发热等不良反应;输液的灭菌条件一般为115℃处理30分钟,但有些细菌的芽胞需经120℃加热30—40分钟才能杀灭,而某些放线菌要经过140℃处理15—20分钟才能杀死;

解决方法主要是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同时要严格灭菌,严密包装。

(2)热原反应

热原污染的途径有:从溶剂中带人;从原料中带人;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从制备过程中带入,从输液器带入等。

防止热原污染的方法:注射用水应在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用优质低碳不锈钢罐贮存,并要求在80℃以上保温,另外定期进行热原检查;选用精制的原辅料;生产用具必须经严格处理,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制备过程中,环境保持足够的空气洁净度,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装置密闭等使用过程中按规定使用一次性全套输液器,可以保证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受热原污染。

(3)澄明度问题

澄明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原辅料的质量对输液的澄明度有明显的影响。解决澄明度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严格控制原辅料的质量,制订符合输液用的原辅料质量标

准。

(4)微粒污染问题

输液中的微粒有各种各样,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细菌、真菌、芽胞和结晶等。

微粒产生的原因有:微粒主要产生于容器与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车间空气洁净度差、容器洗涤工艺设计不当不净、滤器选择不佳、滤过方法不好、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输液容器的问题主要是橡胶塞和输液容器的质量不好,在贮存过程中可能污染药液,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办法:包括加强工艺过程管理,采用先进的层流净化空气技术和微孔薄膜滤过技术,采取生产联动化等措施,提高输液容器及橡胶塞的质量,必要时加用涤纶膜等。

3.药剂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10分)

(1)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新技术

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将进一步促进药剂学的深入发展,而且对提高制剂生产的技术水平,对研制安全、有效、稳定和用药方便的药物制剂具有重要意义。药剂学中常涉及的基本理论包括流变学理论、增溶与助溶理论、片剂成型理论、释药动力学理论、分散体系的理论、化学动力学理论、表面现象和生物药剂学知识等;药剂学中常涉及的新技术包括微粉化技术、纳米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包合技术、缓释与控释技术等等。

(2)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普通剂型(如片剂、注射剂和溶液剂等)已很难满足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和定位等的要求。新型给药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减低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延长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选择性等,结果是提高了药物疗效,降低了毒副作用,因此,大力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在药剂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3)开发新型的药用辅料

没有优质的辅料就没有优质的药品。药物剂型的改进和发展、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等,都要求有各种各样的药用辅料。我国辅料开发的落后严重影响到我国制剂工业的发展。辅料的研发和生产,在药物制剂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

(4)整理与开发中药新品种

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学知识和方法,在继承、整理、发展和提高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胶、露、酒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药新剂型和新品种,是当今我国药剂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5)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制药机械和设备

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对发展新剂型和新工艺、提高制剂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变生产环境、缩短同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制药设备正向着一机多用、密闭式、多机联动和高度自动控制等方向发展。

1.简述混悬剂中稳定剂类型,在制剂中的作用以及常用的稳定剂。(15分)

混悬剂中稳定剂的类型主要有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1)润湿剂

润湿剂系指能够改善疏水性药物微粒表面被介质(水)润湿性能的附加剂。一些疏水性强的固体药物,药物微粒表面吸附有空气,在制备混悬剂时药物微粒不易被水润湿而飘浮于液体表面,此时应加入润湿剂来改变药物微粒的润湿性能。

常用的润湿剂的是表面活性剂,最常用的是HLB值在7~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泊洛沙姆等。

(2)助悬剂

助悬剂的作用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此外,助悬剂可吸附在微粒表面形成机械性或电性保护膜,防止微粒间的相互聚集与结晶的转

型。

目前常用助悬剂有:

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

②高分子助悬剂:有天然高分子助悬剂,如黄原胶、阿拉伯胶;还有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此外还有硅皂土,触变胶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δ电位降低到适当的程度,即使微粒间的排斥力稍低于吸引力,此时微粒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可恢复成均匀的混悬剂,这个现象称为絮凝,所加电解质称作絮凝剂。絮凝剂的加入量,以使δ电位降至20~25mV为度,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的絮凝,是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最佳

状态。

如果在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δ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常用絮凝剂或反絮凝剂为枸橼酸盐或枸橼酸的酸式盐、酒石酸盐或酸式酒石酸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如三氯化铝)等。

3.影响滴眼剂中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溢出

正常人泪液的容量约为7μl;不眨眼时眼部可容纳30μl左右的液体;一滴眼药水的体积一般为50一75μl;当滴人眼药水时,估计有70%的药液从眼部溢出,如果眨眼则有90%的药液损。

(2)药物外周血管消除

结膜上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当由滴眼剂滴人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有很大比例的药物可透过结膜,进人血液中,从而迅速从眼组织消除。

(3)pH与pKa

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均有丰富的类脂质,脂溶性药物较易渗入,水溶性物质则比较容易透人基质层中。既有脂溶性部分,又有水溶性部分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一般难以透过完整的角膜。水溶性药物容易通过巩膜,而脂溶性药物则不易通过。

(4)刺激性

2.在乳剂制备中,选择乳化剂的原则是什么?(16分)

(1)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①口服乳剂:可选用无毒、无刺激性的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选择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应注意其毒性,一般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性或毒性很低,可使用。

②外用乳剂:可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其表面活性适度,以避免表面活性太强而引起刺激性。外用乳剂可以是O/W型或W/O型,一般不宜采用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

③注射用乳剂:对于注射用乳剂、尤其是静脉注射用乳剂,作为乳化剂的物质应无毒、无刺激性(肌内、血管)、无致敏及无溶血性。目前用于静脉注射乳剂(为O/W型)的乳化剂仅有卵磷脂、泊洛沙姆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三种。

(2)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O/W型乳剂根据用药途径的需要可选择HLB值在8一16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W/O型乳剂应选择HLB值在3—8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

(3)乳化剂的混合使用

在制备乳剂时为了使其更稳定,常将几种乳化剂合用。这样可达到如下效果。

①调节HLB值油相的种类不同,乳剂的类型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要求也不相同,可根据油相要求来调配混合乳化剂,使其具有相应的HLB值。

②改善膜的稳定性使用混合乳化剂,尤其是油性与水性乳化剂的混合使用,能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复合膜,从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③增加乳剂的黏度混合乳化剂能增加乳剂黏度,如阿拉伯胶、果胶等混合使用可使水相黏度增加,而十六醇硬脂酸酯与蜂蜡合用可增加油相黏度,使乳剂的分层速度降低,有利于乳剂的稳定。不过此类乳剂主要是用口服或外用。

1.简述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油的乳化,混悬剂的分散、润湿、透皮吸收的促进剂、增进药物的吸收以及改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质量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用消毒、杀菌及防腐。

(1)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最适合的HLB值约15~19。

(2)乳化剂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最适宜的HLB值为3~8(W/O

型)与8~16(O/W型)。

(3)润湿剂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或称贴附)现象叫做润湿,能够促使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作用称为润湿作用,而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作润湿剂。在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时,为了使微粒能很好地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常加入一些润湿剂。作为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最适宜的HLB值为7~9。

(4)起泡剂与消泡剂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对泡沫有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称其为泡沫剂。有时泡沫存在不便于操作,可加入一些HLB值为1~3的表面活性剂消除泡沫,此表面活性物质称为消泡剂。

(5)去污剂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叫作去污剂。常用的去污剂HLB值为13~16。

2.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结构,容易氧化,试从处方设计与生产工艺两个方面说明解决维生素C氧化降解的措施。

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结构,容易氧化,所以在处方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入pH调节剂,如碳酸氢钠,为其提供相对稳定的pH环境。

(2)加入抗氧剂,如亚硫酸氢钠,延缓氧化反应的进行。

(3)加入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减少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4)由于维生素C在灭菌过程中含量会下降,可适当增加投药量。

在生产工艺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新鲜制备的注射用水并通二氧化碳驱赶里面溶解的氧气。

(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灌封。

(2126号)药剂学(1)答案第2页(共3页) (3)适当缩短灭菌时间,灭菌条件为100℃15分钟流通蒸气灭菌,减少维生素C的氧化。

3.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8分)

(1)制成盐类

某些不溶或难溶的有机药物,若分子结构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可分别将其制成盐,以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酸性药物,可用碱与其生成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机碱药物一般可用酸使其成盐。

(2)应用混合溶剂

水中加入甘油、乙醇、丙二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剂,可增大某些难溶性有机药物的溶解度,如氯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O.25%,采用水中含有25%乙醇与55%的甘油复合溶剂可制成12.5%的氯霉素溶液。(3)加入助溶剂

一些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种物质时能够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低药物的生物活性,称此现象为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为低分子化合物,称此为助溶剂。助溶机理为: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盐,形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复盐。例如难溶于水的碘可用碘化钾作助溶剂,与之形成络合物使碘在水中的浓度达5%。

(4)用增溶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增溶剂,以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溶机理是具有疏水性中心区的胶束可包裹、插入与镶嵌极性不同的分子或基团。非极性药物可被包裹在胶束的疏水中心区而被增溶;极性药物与增溶剂的亲水基具有亲和力被镶嵌于胶束的亲水性外壳而被增溶;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的药物,分子的非极性部分插人胶束的疏水中心区,亲水部分嵌入胶束的亲水外壳内而被增溶。

《药剂学》第1、2阶段作业答案

药剂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药剂学:指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 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指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 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 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 途径(3)改变剂型。 5、GMP: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6、临界胶束浓度:指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7、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8、昙点:指因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而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 度称为昙点或浊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9、絮凝度:指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 参数。 10、热原:指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二、填空题(每个3分,共30分) 1、溶解法制备糖浆剂可分为热溶法法和冷溶法。 2、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是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3、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粒子大小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流变学测定和 重新分散试验。4、乳剂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表现有分层、絮凝、转相、和合并与破坏、酸败。 5、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液体制剂的介质性质和 灭菌温度时间。 6、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包括抗氧剂、抑菌剂、局麻剂

15秋西交《药剂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001]

15秋西交《药剂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是软膏烃类基质的是()、 A.硅酮 B.蜂蜡 C.羊毛脂 D.聚乙二醇 E.固体石蜡 正确答案 :E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2. HPMCP可做片剂的何种材料()、 A.肠溶衣 B.糖衣 C.胃溶衣 D.崩解剂 E.润滑剂 正确答案 :A 3. 下述那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正确答案 :E 4. 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用的蒸汽是()、 A.过热蒸汽 B.饱和蒸汽 C.不饱和蒸汽 D.湿饱和蒸汽 E.流通蒸汽 正确答案 :B 5. 常用于过敏性试验的注射条件是()、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正确答案 :D 6. 下列是软膏水性凝胶基质是()、 A.植物油 B.卡波姆

C.泊洛沙姆 D.凡士林 E.硬脂酸钠 正确答案 :B 7. 作为注射液抗氧剂的是、 A.亚硫酸钠 B.硫代硫酸钠 C.乙醇 D.苯甲酸钠 E.枸橼酸钠 正确答案 :A 8. 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适宜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为()、 A. 2-5 B. 1-4 C. 1-5 D. 2-6 F.3-7 正确答案 :B 9. 无菌室空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流通蒸汽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 C.火焰灭菌法 D.紫外线灭菌 E.热压灭菌 正确答案 :D 10. 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要求是()、 A. 15min B. 30min C. 45min D. 60min F.120min 正确答案 :A 11. 加入改善凡士林吸水性的物料是()、 A.植物油 B.鲸蜡 C.液体石蜡 D.羊毛脂 E.聚乙二醇 正确答案 :D 12. 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A. 核糖核酸 F.胆固醇 G.脂多糖 H.蛋白质 I.磷脂 正确答案 :C 13. 膜剂中常用的成膜性能好的膜材是:( A.明胶

药剂学名词解释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的作用。 kraff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点。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难溶性药物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会发生溶血现象,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属于生物学概念。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表面活性剂: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润湿剂: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作用的称为润湿作用,能起润湿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润湿剂。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灭菌制剂: 采用某一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无菌制剂: 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湿热灭菌法: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的灭菌方法。 D值:系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或使之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 Z值:系指降低一个1gD值需升高的温度数,即灭菌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数。 F值:系指在一定温度下(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F0值:系指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C、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44.Granules颗粒剂 :药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叫临界相对湿度。 湿法制粒:在药物粉末加入液体黏合剂,靠黏合剂的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

药剂学作业1答案word精品

药剂学作业1答案(药剂学第1 —3章) 1 ?结合工作经验简述药剂学的任务。 解:见书3,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以保证用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药剂学的主要任务及发展趋势如下:① 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② 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③积极研究和开发药用新辅料;④ 整理与开发中药剂型;⑤ 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加以阐述。) 2. GMP和GLP各指什么?它们对药品生产有何意义? 解:见书15,①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监控的通用准则,是医药工业新建和改造的依据。② GLP: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指试验条件下,进行药理、动物试验的准则,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法规。 3?请分别列举一种溶液剂、溶胶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每种剂型的定义是什么?它们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解:①溶液剂:复方碘溶液。溶胶剂:碘化钾溶胶。高分子溶液剂:胃蛋白酶合剂。混悬剂:复方硫磺洗剂。乳剂:鱼肝油乳剂。②质量要求:⑴液体制剂要 求剂量准确、稳定、无刺激性,并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⑵制剂所需溶剂应首 选水作溶剂。⑶均相液体制剂应均匀澄明;非均相液体制剂应粒径小且均匀,并伴有良好的再分散性。⑷ 液体制剂应口感好,以解决患者的顺应性。 4?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有哪些?请列举两个处方来说明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解:⑴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① 物理化学性质:1、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 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3-6: W/0型hlb8-18 : O/W 型HLB7-9:润湿剂HLB13-18:增溶剂。3、增溶作用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 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点: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②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3、表面 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吐温20>60>40>80 4、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5、吐温类小。⑵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①作增溶剂:例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 但在钠肥皂溶液中却增大到50% ② 作润湿剂:例如喷洒农药杀灭害虫时,如果农药水溶液对植物的茎叶表面润湿不够,药液易滚落下来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洒在植物上的药液也不能良好的展开,待水 分蒸发后,叶面上只能形成断续的斑点,杀虫效果不好。若在药液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使药液易在叶面展开,待水分蒸发后,形成均匀的药物薄层,大大提咼了农药的利用率和杀虫效果。 5?举例说明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药剂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一)剂型的概念 剂型:任何一种药物(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生物制品、中药提取物、基因药物等)用于防病治病,必须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如丸剂、冲剂、片剂、膜剂、栓剂、软膏剂、胶囊剂、气雾剂、滴鼻剂、乳剂等)这些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制成药物的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二)制剂的概念 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 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三)药剂学的概念 药剂学(pharmaceutics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药剂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 2?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有: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五个方面; 3?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 (一)剂型的重要性 1?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

(1)人体有多种给药途径 (2)药物剂型必须根据给药途径的特点来设计与制备,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剂型的重要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剂型的重要性 (1)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5)剂型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剂型的分类 1?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即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它能反映出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给制剂的特殊要求,但同一种制剂可能其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不同,所以出现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里。按给药途径分类常见的剂型,如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这种分类可能使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与制备方法的不同,被分到几个分散系统中,如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与乳剂型。 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1 )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3?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4?按形态分类:按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与半固体剂型。形态相同的剂型,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20200625135839)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1. 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 合剂 B. 胶囊剂 C. 气雾剂 D. 溶液剂 E. 注射剂 3. 靶向制剂属于() . 第一代制剂B. 第二代制剂C. 第三代制剂 D. 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 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 数学 B. 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 微生物学 5. 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 加水量 B. 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 药物的粉碎方法 6. 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 溶液剂 B. 气雾剂 C. 片剂 D.乳剂 E.散剂 7. 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 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 指导制剂设 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 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 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 药品 B. 方剂 C. 制剂 D. 成药 E. 以上均不是 9. 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 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药剂学作业1答案

药剂学作业1答案 (药剂学第1—3章) 1.结合工作经验简述药剂学的任务。 解:见书3,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以保证用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药剂学的主要任务及发展趋势如下:①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②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 ③积极研究和开发药用新辅料;④整理与开发中药剂型;⑤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加以阐述。) 2.GMP和GLP各指什么?它们对药品生产有何意义? 解:见书15,①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监控的通用准则,是医药工业新建和改造的依据。②GLP: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指试验条件下,进行药理、动物试验的准则,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法规。 3.请分别列举一种溶液剂、溶胶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每种剂型的定义是什么?它们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解:①溶液剂:复方碘溶液。溶胶剂:碘化钾溶胶。高分子溶液剂:胃蛋白酶合剂。混悬剂:复方硫磺洗剂。乳剂:鱼肝油乳剂。②质量要求:⑴液体制剂要求剂量准确、稳定、无刺激性,并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⑵制剂所需溶剂应首选水作溶剂。⑶均相液体制剂应均匀澄明;非均相液体制剂应粒径小且均匀,并伴有良好的再分散性。⑷液体制剂应口感好,以解决患者的顺应性。

4.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有哪些?请列举两个处方来说明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解:⑴表面活性剂的特性:①物理化学性质:1、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3-6:W/O型hlb8-18:O/W 型HLB7-9:润湿剂HLB13-18:增溶剂。3、增溶作用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②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3、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吐温20>60>40>80。4、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5、吐温类小。⑵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①作增溶剂:例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但在钠肥皂溶液中却增大到50%,②作润湿剂:例如喷洒农药杀灭害虫时,如果农药水溶液对植物的茎叶表面润湿不够,药液易滚落下来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洒在植物上的药液也不能良好的展开,待水分蒸发后,叶面上只能形成断续的斑点,杀虫效果不好。若在药液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使药液易在叶面展开,待水分蒸发后,形成均匀的药物薄层,大大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和杀虫效果。

药剂学试题4

(注意:第一至三项请答于答题卡上,其余项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A 型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 ) A 85%(g/ml )或64.7%(g/g) B 86%(g/ml)或64.7%(g/g) C 85%(g/g)或64.7%(g/ml) D 86%(g/ml)或65.0%(g/g) E 86%(g/ml)或65.7%(g/g) 2. 作为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其最合适的HLB 值为( ) A 15-18 B 4-9 C 3-8 D 6-10 E 12-15 3. 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90%乙醇是苯巴比妥的( ) A .防腐剂 B .助溶剂 C .增溶剂 D .抗氧剂 E .潜溶剂 4. 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 A .乳化剂 B .抗氧剂 C .增溶剂 D .防腐剂 E .矫味剂 5. 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药物密度较大 B .粒度分布不均匀 C .δ电位降低 D .分散介质粘度过大 E .药物溶解度降低 6. Krafft 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 )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D .不变或变小 E .不确定 7. 用干胶法制备乳剂时,如果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是( ) A .2:2:1 B .3:2:1 C .4:2:1 D .1:2:4 E .1:2:1 8. 往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时,控制ξ电势在( )范围内,能使其恰好产生絮凝作用? A .5-10mv B .10-15mv C .20-25mv D .15-20mv E .25-30mv 9. 滴鼻剂pH 应为( ) A .4-9 B .5.5 C .4-6 D .5.5-7.5 E .5-8 10. 制备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哪一条是正确的( ) A 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B 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 C 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D 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E 配制、精滤、灌封、灯检为洁净区 11. 氯化钠的等渗当量是指( )

药剂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6分单选题 1.下列关于药典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的依据 B 药典作为药品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C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D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 E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正确答案:E 2.下列关于乳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乳剂属于胶体制剂 B 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 C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D 制备乳剂时需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E 乳剂的分散度大,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正确答案:A 3.根据《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 A 方剂 B 调剂 C 中药 D 制剂 E 剂型 正确答案:D 4.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 A 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 B 使微粒的ζ-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 C 调节制剂的渗透压 D 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 E 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正确答案:D 5.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正确的为()。 A 预冻→升华→干燥→测共熔点 B 测共熔点→预冻→升华→干燥→升华 C 预冻→测共熔点→升华→干燥 D 预冻→测共熔点→干燥→升华 E 测共熔点→预冻→干燥 正确答案:B 6.下列关于甘油的性质与应用中,错误的表述为()。 A 可供内服或外用 B 有保湿作用 C 能与水、乙醇混合使用

D 甘油毒性较大 E 30%以上的甘油溶液有防腐作用 正确答案:D 7.以下关于聚乙二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作为溶剂使用的聚乙二醇分子量应在400以上 B 聚乙二醇在片剂中可作为包衣增塑剂、致孔剂 C 聚乙二醇具有极易吸水潮解的性质 D 聚乙二醇可用作软膏基质 E 聚乙二醇可用作混悬剂的助悬剂 正确答案:A 8.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是()。 A 加助溶剂 B 加助悬剂 C 成盐 D 改变溶剂 E 加增溶剂正确答案:B 9.下列关于输液剂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输液从配制到灭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2h B 稀配法适用于质量较差的原料药的配液 C 输液配制时用的水必须是新鲜的灭菌注射用水 D 输液剂灭菌条件为121℃、45min E 药用活性炭可吸附药液中的热原且可起助滤作用 正确答案:E 10.制备液体制剂首选的溶剂应该是()。 A 蒸馏水 B PEG C 乙醇 D 丙二醇 E 植物油 正确答案:A 11.注射用抗生素粉末分装室要求洁净度为()。 A 100级 B 300,000级 C 10,000级 D 100,000级 E B、C均可正确答案:A 12.下列关于药物溶解度的正确表述为()。 A 药物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B 在一定的压力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 (一)1.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 2.药剂学:是将原料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1.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没有药理活性、无毒的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 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设计剂型和制剂处方以及制备工艺等提供依据,使制剂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给药途径分类:口服给药剂型、口腔内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眼部给药剂型、鼻粘膜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剂型、阴道给药剂型、耳部给药剂型、透析给药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四)1.药用辅料系:是指生产药物制剂时使用的赋形剂或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以外,含在药物制剂中的所有物质。 2.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 (五)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章 (一)1.药用溶剂的种类:水、非水溶剂 2.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烃类、亚砜类 (二)1.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选择): (1)药物的分子结构; (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晶型; (4)溶剂化物; (5)粒子大小; (6)温度; (7)pH与同离子效应; (8)混合溶剂; (9)添加物 3.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

工业药剂学试题

《工业药剂学》试卷一 1.剂型:药物经加工制成的适合于预防、医疗应用的形式。 2.渗漉法:是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填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浸方法。 3.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的基质重量之比。 4.热压灭菌法: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使菌体内蛋白凝固而达到灭菌效果。 5.软膏剂: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1.根据赋形剂在制备片剂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同,可分为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湿剂。 2.预测固体湿润情况,0.<θ<90.表示液滴在固体面上可以润湿。 3.三氯叔丁醇为注射剂的附加剂,具有抑菌剂和局部止痛剂作用。 4.一般膜剂最常用的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其外文缩写PVA,其性质主要是由其分子量和醇解度决定。 5.倍散较为适宜的赋形剂为乳糖。 6.滴丸剂的基质可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 7.玻璃瓶输液剂的灭菌温度为115℃时间为 30min;塑料袋输液剂的灭菌温度为109℃时间为45min。 8.输液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源检查、无菌检查。 9.现需配发硫酸阿托品散1mg×10包,应取硫酸阿托品千倍散0.01g。 1(√)粉碎小量毒剧药应选用玻璃制乳钵。2(× )表面活性剂作为O/W型乳化剂其HLB 值应为15-18。 3(√)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商品名称是吐温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卫生部制定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5(√)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是淀粉。 6(√)生物制品.抗生素适宜的干燥方法是冷冻干燥。 7(×)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一般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 8(×)热压灭菌时,压力表指针开始上升时即可计算灭菌时间。 9(√)栓剂浇注后应于起模后把模孔上多余部分切掉 10(× )GLP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11(×)眼膏基质的组成为白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 12(√)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为三年。 13(×)干胶法制初乳时,液状石蜡:水:胶比例为4:2:1。 14(√)输液剂灌封室消毒后的菌落数应控制在2个以下。 15(√)虫蜡常用作片剂包糖衣打光物料 1.下列化合物能作气体灭菌的是( D )。 A.乙醇 B.氯仿 C.丙酮 D.环氧乙烷 E.二氧化氮 2.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最适用于( A )。 A.偏酸性溶液 B.偏碱性溶液 C.不受酸碱性影响 D.强酸性溶液 E.强碱性溶液 3.胃蛋白酶合剂属于哪种制剂( D )。 A.混悬液型 B.溶液型 C.乳浊液型 D.胶体溶液型 E.溶胶剂型 4.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D )。 A. 制成盐类 B. 制成酯类 C .加增溶剂 D.加助溶剂 E .采用复合溶剂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选择题( 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分,共30分) 1. 适合热敏性药物粉碎的设备是( C ) A. 球磨机 B.万能粉碎机 C. 流能磨 D.锤击式粉碎机 E.冲击式粉碎机 2. 流能磨粉碎的原理是( B ) A. 圆球的研磨与撞击作用 B.高速弹性流体使药物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器壁之间相互碰撞作用 C.不锈钢齿的撞击与研磨作用 D. 机械面的相互挤压作用 E.旋锤高速转动的撞击作用 3. 工业筛的目数是指( D ) A. 筛孔目数/l厘米 B.筛孔目数/1厘米2 C.筛孔目数/1寸 D.筛孔目数/1英寸 E.筛孔目数/英寸2 4. 当主药含量低于多少时,必须加入填充剂( A ) A. 100毫克毫克毫克毫克毫克 5. 以下可作为片剂崩解剂的是( C ) A. 乙基纤维素 B.硬脂酸镁 C.羧甲基淀粉钠 D.滑石粉 E. 淀粉浆 6. 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主药含量每片300毫克),干淀粉的作用为( B ) A. 填充剂 B.崩解剂 C. 粘合剂 D.润滑剂 E.矫味剂 7. 对湿、热不稳定且可压性差的药物,宜采用( E ) A. 湿法制粒压片 B.干法制粒压片 C. 粉末直接压片 D.结晶直接压片 E.空白颗粒法 8.“轻握成团,轻压即散”是指片剂制备工艺中哪一个单元操作的标准( C ) A.压片 B.粉末混合 C.制软材 D.包衣 E.包糖衣 9. 下列各组辅料中,可以作为泡腾颗粒剂的发泡剂的是( E ) A.聚维酮淀粉 B.碳酸氢钠硬脂酸 C.氢氧化钠枸橼酸 D.碳酸钙盐酸 E.碳酸氢钠枸橼酸钠 10. 微晶纤维素为常用片剂辅料,其缩写为( D ) 11.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不适合添加的辅料为( E ) A.淀粉浆 D.滑石粉 C.淀粉 D.液体石蜡 E.硬脂酸镁 12.下列宜制成软胶囊的是( C ) A. O/W乳剂 B.芒硝 C.鱼肝油 D.药物稀醇溶液 13. 以下属于水溶性基质的是( D ) A.十八醇 B.硅酮 C.硬脂酸 D. 聚乙二醇 E. 甘油 14. 不宜用甘油明胶作栓剂基质的药物是( C )

春西南大学工业药剂学作业答案

1、下列化合物能作气体灭菌的是 .二氧化氮 .环氧乙烷 .丙酮 .氯仿 .乙醇 2、下列剂型中即有内服,又有供外用的剂型是()。 . C. 合剂 .洗剂 .溶液剂 .含漱剂 3、下列不是压片时造成黏冲的原因的是()。 .颗粒含水量过多 .颗粒吸湿 .冲表面粗糙 .润滑剂用量不当 .压力过大 4、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 . B. 加助溶剂 . E. 制成盐类

.采用复合溶剂 .制成酯类 .加增溶剂 5、注射剂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是()。 . A. 配液→质检→过滤→灭菌→灌封 .配液→灌封→灭菌→过滤→质检 .配液→灭菌→过滤→灌封→质检 .配液→质检→过滤→灌封→灭菌 .配液→过滤→灌封→灭菌→质检 6、不宜用于包装含挥发性药物散剂的材料是()。 .蜡纸 .玻璃纸 .玻璃管 .硬胶囊 .聚乙烯塑料管 7、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最适用于()。 . D. 偏酸性溶液 .强碱性溶液 .强酸性溶液 .偏碱性溶液 .不受酸碱性影响

8、气雾剂中的氟利昂(F12)主要用作()。 .抛射剂 .消泡剂 .防腐剂 .助悬剂 .潜溶剂 9、气雾剂的组成是由()。 .药物与附加剂 .以上均是 .耐压溶器.阀门系统 .抛射剂 判断题 10、()软膏剂的处方设计是需考虑的因素有基质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和乳化剂的选择等。 . A.√ . B.× 11、()喷雾装置通常由手动泵和容器二部分构成。 . A.√ . B.× 12、()药物粉碎的目是减小粒度,增大比表面积。 . A.√

. B.× 13、()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的种类和两相的比例。 . A.√ . B.× 14、()溶液剂是指药物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中所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 A.√ . B.× 15、()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高浓度。 . A.√ . B.× 16、()三氯叔丁醇作为注射剂的附加剂,具有抑菌和局部止痛的作用。 . A.√ . B.× 17、()药物的比例量相差悬殊,应用等量递加法或配研法。 .A.√ . B.× 18、()片剂包衣方法有滚动包衣法、流化包衣法和压制包衣法。 . A.√ . B.× 19、()无菌制剂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药剂学1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 2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分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商标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一种剂型包括各种制剂。 3药剂学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邀功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 4药物制剂的重要性:不同剂型改变药的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泻下,5%注射剂解痛,镇静;不同剂型改变药物作用速度:如注射剂快于丸剂;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成栓剂消除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微粒结构静脉注射剂;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DDS:药物传递系统 5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是制备过程简便;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 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具有法律效率,现行为2005年编 7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同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品(OTC) 8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特点:优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布于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可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生物利用度高。不足:易产生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大,运输贮存不便;水性制剂易霉变,须加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相 2低分子溶液剂 <1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溶解法制备(均相) 高分子溶液剂 <100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胶溶法制备(均相) 溶胶剂 1-100nm 以胶态分散成多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乳剂 >100nm 以液体微粒分散剂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制备(非均相) 混悬剂 >500nm 以固体微粒分散型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3溶剂分类:按介电常数大小分: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亚矾;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4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联系与区别:都增加药物溶解度。区别:增溶剂为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助溶剂为药物形成络合物增加药物溶解度;潜溶剂为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容积达到某一比利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 糖浆剂浓度为85%(g/md/64.7%(g/g)为含药物或芳香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5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为60%-90% 6酊剂: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高分子的荷电性,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和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胶凝性。 8高分子溶液:由有限溶胀——无限溶胀 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高分子间空隙中,与亲水基团水化膨胀,水分子充满分子间隙。 无限溶胀:由有限溶胀至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于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 9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浓度上稳定性下降,温度下稳定性下)10乳化剂:O/W型:乳白色可用水稀释导电水外相油内相 W/O型:近油色可用油稀释几乎不导电油外相水内相 11乳化剂的作用:被吸附于乳滴界面,使形成时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使乳剂具一定分散度和稳定性;乳剂制备过程中耗能小。12乳剂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13鱼肝油乳剂:鱼肝油(主要油相)、阿拉伯胶(乳化剂)、西黄耆(加草字头)胶: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过程:阿拉伯胶+鱼肝油研匀后一次加入纯化水,沿一个方向研成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溶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耆胶胶浆,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乳剂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过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源微生物的手段。 4微波灭菌法的特点:微波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深部,可使介质和物料表里一致的加热,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快速、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等特点。 5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热灭菌法(干热、湿热)、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6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耐热耐压次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微生物数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蒸汽性质: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汽,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其他:介质的PH:一般情况下,中性环境下微生物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育。 7注射剂特点:药效快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不方便且疼;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体格较高。 8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源:特别是共静脉脊椎注射的, 9热源体内实验方法有:家兔法,体外实验方法: 试剂实验法。澄明度,安全性(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相近(4—9),稳定性(物理、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确保安全)。 10主要附加剂:缓冲剂、抑菌剂、麻醉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助悬剂、填充剂、稳定剂、保护剂。 1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0.9%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细致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0.9%氯化钠溶液 等张不一定等渗,等渗不一定等张。 12等渗调剂: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w为配置等渗溶液调节剂的百分含量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霉菌。病毒也可。 12热原的性质:耐热性(250℃,30-40min;200℃,60min;180℃,3-4h可破坏)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其他(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破坏) 13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注射用水,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14热原的去除方法:高温法(250℃,30min以上)酸碱法,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微波,二级以上湿热灭菌及提高灭菌温度时间) 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成名溶液或混悬液。PH5-9 无菌 洗眼剂: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

药剂学考试综合题库

药剂工综合技能测试理论题库 一、判断题 1.煎煮液制成浓缩液是蒸馏过程。 2.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是1:13,可先将碘溶于乙醇,再加碘化钾制成碘酊. 3.药物粉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压性者可用于直接压片。 4.小剂量注射剂中可按药品性质加入适当的附加剂。 5.在抗坏酸注射剂中加入碳酸氢钠是调节溶液的渗透压。 6.化学试剂可用作药物,来制备药物制剂。 7.葡萄糖注射液加热灭菌后,PH值上升。 8.因为药物多晶型间的溶解性不同,其药效有差异。 9.磺胺嘧啶乳为乳剂型药物。 10.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时,将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率越高。 11.保证药品的三级标准为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12.在磺胺类药物中,除磺胺嘧啶外,都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 13.在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中,乌拉坦常常用作溶剂。 14.药房快速分析的特点为设备简单易行,消耗量小,费时少,但不准确可靠。 15.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范围。 16.在磺胺类药物中脑部感染首选SMZ,全身感染可选用SD、SDM、SIZ。 17.各种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速度快慢依次为静注、吸入、肌注、皮注、直肠给药、口服。 18.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两大类,缺乏维A易得软骨症,缺乏维E易得夜盲症。 19.临床常用1%的新洁尔灭和0.5%的碘酊清毒皮肤和器械。 20.石膏、知母、桅子、天花粉有清热泻下的用途。 21.《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药学巨著。 22.甘草根呈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无横长突起的皮孔,栓皮松紧不一,呈鳞片状脱落。 23.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忍冬的干燥花蕾。 24.冬麻顶端有地上茎残基,春麻顶端有红色顶芽。 25.冷冻干燥指在低温低压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26.假药指药品所含成分名称与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不符合。 27.已生产过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管理范围。 28.药事管理的目标是向人们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增进人类健康。 29.游离的生物碱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而生物碱的盐与之相反。 30.GSP表示《良好药品供应规范》。 31.检查药物中的重金属杂质时,所用的标准铅溶液在应用前可用久置的铅贮备液配制。 32.VA(饱和无水SbC12的无醇氯仿溶液中)→显不稳定的蓝色(快)→紫红色 33.反映加强“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四个主要方面,即GLP、GMP、GSP、 GCP。 34.用古蔡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砷盐时,则需在反应液中加入KI及碱性SnC12。 35.在片剂的含量测定中,要排除硬脂酸镁的干扰,常需添加硬脂酸镁的掩蔽剂,如草酸、 硼酸等。 36.制备高分子化合物胶体溶液要经过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两个过程,其中前者需搅拌或加 热。 37.在粉粒学中,对同一种粒子组成的粉粒来说,其真密度>粒密度>堆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