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

最新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
最新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

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

1 中国钢铁产业的现状及其特征

1.1 中国钢铁产业的现状钢铁产业特征

(1)钢铁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与钢铁产业相关联的下游产业有建筑及房地产业、汽车、造船、家电、铁路等,与之相关联的上游产业有煤炭、能源、交通等。

(2)钢铁产业与国民经济呈正相关性。当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钢铁产业也会快速发展,体现在钢铁需求上升,价格上涨;当国民经济调整时,钢铁产业也

会进行调整,体现在钢铁需求下降,价格下落。

(3)钢铁产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快,在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钢铁产品质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钢铁生产成本。如高炉喷煤、平炉改转炉炼

钢、连铸、计算机自动控制轧钢等等。

(4)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钢铁产业生产工艺决定了其大型化和规

模化的发展方向,冶炼钢和铁的经济规模都在百万吨以上。

2 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是钢铁工业影响着本地的产业结构变化,对当地税收贡献大,地方政府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往往有积极上新的钢铁项目或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欲望,这在无

形中对小规模企业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九五”和“十五”期间,大部分省份都在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共有19 个省、区、市把钢铁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其结果是中国的钢铁产业高居世界第一,但产量的集中度却在世界上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

(2)是市场进入壁垒低,企业进入过量。由于国内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钢铁业的投入产出见效快,在没有产业进入限制的情况下,短期内就出现大量产业新进入者的状况。

3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

3.1 新建产能扩大生产规模

新建产能扩大生产规模是一种比较常规的企业扩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新产能,便于直接控制产能扩张的规模、生产设备的配置和产品的构成,可以在新建产能时采用最新开发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将新产能建在原料产地或其产品市场所在地,当然也可以建在既有原料、又有市场的地方。 3.2 参股有关企业进入某些市场和领域

通过参股或控股某些企业也是近年来钢铁公司经常采取的扩张方法。采取这种扩张的优点是投资相对较少,且可以控制,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效益,迅速进入一些对企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市场和领域,而且一旦市场出现变化,企业可以

很快决定是加大投入还是迅速撤资,将损失减到最小。

3.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从理论上讲,产业政策是为了实现结构优化的一种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如

果产业政策忽视了市场规律,反而会成为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而且,任何一项产业政策的执行,都要涉及到大量的协调问题,一旦协调成本过大,制定出来的产业政策最终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为了使中国钢铁产业能适应国际化多层的竞争,提高自身实力,政府更应该做的是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

(1)取消阻挡钢铁企业兼并中的各种壁垒,比如国税问题上,国家应该给予地方更大的优惠。只有破除了各种阻碍市场要素流动的东西,才能让中国钢铁业的兼并走上正轨。我国可以借鉴上世纪50 年代欧盟六国”煤钢联营”的方法,在国内进行一次跨地区的联营。国家应该做的是取消阻挡钢铁企业兼并中的各种壁

垒。协调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利益分配问题。

(2)重组中注意“联横”与“合纵”兼顾。中国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目前以横向

并购为主要模式,这也是钢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第一,横向并购是优化行业组织结构的最基本手段,也是优势钢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发展需要。第二,横向并购有利于各种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迅速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第三,横向并购的企业由于相互之间基本业务流程存在着相似性、同质性,所以有利于兼并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业务流程整合再造。然而,对于能源依赖型的钢铁工业,在横向并购进行到一定程度,或者市场容量不足以承载规模扩张之时,立足于供应链思维的纵向的并购重组由于独占资源、用户等,更能够形成企业独特、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具有相当基础的优势企业,超前研究纵向整合,势必会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中国钢铁业协会.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钢铁工业[R ]. 北京: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5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钢铁行业工艺流程介绍

钢铁行业工艺流程介绍 选矿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选矿是冶炼前的准备工作,从矿山开采下来矿石以后,首先需要将含铁、铜、铝、锰等金属元素高的矿石甄选出来,为下一步的冶炼活动做准备。选矿一般分为破碎、磨矿、选别三部分。其中,破碎又分为:粗破、中破和细破;选别依方式不同也可分为:磁选、重选、浮选等。本栏目将详细向大家讲述选矿的一些具体工艺常识,以及主要选矿设备的大致工作原理,主要控制要点等知识。

烧结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为了保证供给高炉的铁矿石中铁含量均匀,并且保证高炉的透气性,需要把选矿工艺产出的铁精矿制成10-25mm的块状原料。铁矿粉造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烧结法和球团法。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块矿分别为烧结矿和球团矿。本专题将详细介绍烧结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其次,我们将简要介绍球团法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 炼焦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高炉生产前的准备除了准备铁矿石(烧结矿和球团矿)外,还需要准备好必需的燃料--焦炭。焦炭是高炉冶炼的主要燃料,焦炭在风口前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并产生煤气,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将热量传给炉料,使高炉内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得以进行。本专题将详细介绍焦炭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

高炉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钢铁)工业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本专题将详细介绍高炉炼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 电炉/转炉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为了得到比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更好的钢,需要将高炉产出的铁水处理后,再次冶炼成钢。转炉炼钢是把氧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本专题将详细介绍转炉(以及电炉)炼钢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要求等信息。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41017034 李光远 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程度通常被视为衡量一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回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一例外是建立在钢铁工业的优先发展上。因此,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1年以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1992年至2003年CR4、CR5、CR8、CR10的计算,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由1992年的32、35、44、48逐年下降到1999年,2000年有所提高,接着继续下降至2003年的19、24、32、37;分别下降了40.6%、31.4%、27.3%、22.9%。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类型由2001年以前的高度寡占型跌落到低集中竞争型。与此同时,其它钢铁生产大国(区)的钢铁产业集中度都有所提高,日本和欧盟的钢铁产业集中(CR4 和CR1 值)都超过中国的两倍多,美国和独联体基本上在中国的1.5 倍以上。对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的分析刻不容缓。下面从2001年起我将进行具体分析。 2001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1867.97、879.21、824.76、708.53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2.54%、5.9%、5.53%、4.76%,CR4为28.73。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14892.72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3630.91,占全国比重91.53%。总体各方面产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排名前四位的企业钢铁总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2003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012.89、957.08、778.85、691.77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57%、4.06%、3.30%、2.93%,CR4为18.87。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3581.58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7418.55,占全国比重73.87%。总产量上升,其中宝钢鞍钢的产量上升,首钢和武钢产量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比重进一步下降,CR4下降。 2004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198.55.1082.79、871.98、819.1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0.31%、

钢铁产业链深度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之路——周期行业研究方法和实战 案例分享(分析概要) 化繁为简了解一个行业,主要分解为七个步骤:纵观发展历史阶段、判断当前所在周期、理清产业链格局、解析上游核心要素、解析中游核心要素、解析下游核心要素、画出市场解析图。 2、建立逻辑严谨的行业分析框架,主要分为六个步骤:理清行业要素框架(包括宏观经济、下游行业、市场要素)、建立数据库并跟踪核心指标、以行业利润为核心构建模型、清楚行业预测的主要方法、找出不同时期行业核心驱动影响因素、判断行业景气变化的关键指标和时间点。 3、周期个股研究强调"自上而下",要点解析:第一个是产品投资性和行业竞争的问题;第二个是行业的趋势的把握更为重要(先行业,后公司);第三点就是重点放在一个公司的量本利三个指标上。 4、重视投资时钟理论与行业轮动理论。 5、行业案例分析(钢铁供给侧改革)与公司案例分析(抚顺特钢研究思路)。2016年以来,虽然市场振荡幅度加大,但是随着政策预期以及周期行业轮动的表现,钢铁行业目前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一个领域。 一、化繁为简了解一个行业 首先,化繁为简的告诉大家怎样看待这个行业,在此基础上讲讲行业分析框架和个股选择的方法,然后以当前最热的供给侧改革做一个行业分析案例,最后做一个个股分析案例,用的是抚顺特钢的研究思路。 下面是怎样看钢铁行业这个话题。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在接触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会有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式,建议是对于周期行业领域,可以采取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了解。我拆解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不管哪个行业,一定要看历史,有句古话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个兴替在投资领域可以理解为波峰或者是波谷,正是行业的变化使得在其中捕捉投资机会。把时间轴拉长一点,整个中国市场发展到现在,钢铁行业是一个百年的话题。起源是在1890年的洋务运动,张之洞建了汉阳铁厂,也就是大冶特钢的前身。发展是从1949年到2015年,从数量上来看,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讲呢?1949年的时候,国内的钢铁只有16万吨,到了目前来看,2014年底,最高的产能峰值是11.4亿吨,15年虽然有所淘汰,但现在还是保持在10亿吨以上的水平。 下面将各历史阶段进行一下分解:1958-1962年有一个口号叫"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当时国内还设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冶金工业部。1970-1974年,整个钢铁工业是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后,1978-1986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双轨价格机制转变,钢铁行业也是如此。在七五期间,就是1986-1990年期间,整个钢铁行业是出现了第一次大幅的波动,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大幅涨价,企业这一块宏观调控影响主要倾向于压缩产能。请注意,在这个时间段,国内是第一次提出了压缩产能的概念。 在1994-1998年,这个时间点主要是体现在行业融资渠道增多,最典型的是马钢在香港上市。1998-2002年的时间段,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老的工业基地的蓬勃发展,有一个口号是"向鞍钢这样的老工业基地致敬",政策也在向东北倾斜。2002-2006年阶段,是钢铁行业真正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企业是脱颖而出,包括上市公司太钢不锈做到全球不锈钢的龙头位置。2006-2010年这段时间,这是目前投资者最关注的,首先表现在股市上的反应是

钢铁行业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介绍

钢铁行业 一.我国钢铁行业简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钢铁冶炼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就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春秋战国时期,基本掌握了块炼铁、铸铁和炼钢技术。 进入工业大革命时期以后,随着工业发展需要和电炉炼钢,连铸技术的发展,钢铁冶炼技术大大提高,全球钢铁产钢量大幅度提高。建国后,我国先后从西德和日本引进大量的先进的冶炼设备和工艺,从而改善了国内钢铁冶炼落后的形势,到20009年国内生产粗钢5.65亿吨,连续10年居世界之首。 我国有大小钢铁企业几百家,主要的钢铁企业有:宝钢、首钢、鞍本、武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沙钢、包钢、攀钢、马钢、太钢等等。 和分类 二. 钢铁的定义 钢铁的定义和分类 钢铁从本质上都是铁和碳的化合物,其中还有微量的磷、硫、硅和锰等元素。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 钢铁的分类方式很多,常用分类如下。 (1) 按品质分类:普通钢(P≤0.045%,S≤0.050%);优质钢(P、S均≤0.035%);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2)按化学成份分类: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3)按成形方法分类:锻钢、 铸钢、 热轧钢、冷拉钢。 (4)按钢的用途分: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专业用钢。 三. 钢铁的冶炼钢铁的冶炼流程流程流程和主要设备和主要设备 一般来说,钢铁的冶炼大致分为四个过程:炼铁、炼钢、热轧、冷轧。 宝钢钢铁产品冶炼工艺流程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产业创新体系及其政策工具有效供给关系的研究

产业创新体系及其政策工具有效供给关系的研究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将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若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国的再一次腾飞,只有依靠基于创新推动的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国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一个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不仅能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更能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实现对于产业创新体系的宏观调控将在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意志的客观体现,其实施的合理性及对产业需求供给的有效性对于产业创新体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政策工具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产业创新体系的内在需求和客观发展规律,并应该随着产业创新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根据产业创新体系的发展及时调整不利于创新的政策,构建促进产业创新的政策。然而,现实中的政策创新往往滞后于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和内涵,建立一套基于产业创新体系的政策工具分析方法,并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深入分析政策工具对该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揭示出政策工具与产业创新体系之间供给关系的普遍性规律,为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工具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系统研究了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及内涵,提出产业创新体系由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过程和创新效益四部分构成。其中,创新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是产业创新体系的内在基础,而企业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包括区域环境和产业环境,是产业创新体系的外在保障;创新过程是产业创新体系的动态行为,包括创新链条、创新动力和创新路径,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各种创新路径,不断提升创新动力,实现创新价值在创新链条中的流动,同时进一步巩固各种创新路径;创新效益是产业创新体系的价值体现,也是产业创新体系的经济属性及其现实体现。其次,本文基于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理论,构建了产业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对其2009年到2015年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年度比较。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钢铁产业链

钢铁产业链 钢铁产业链是以钢铁制造企业为中心,吸引钢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等加入其中形成动态联盟,共同完成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1 .模式分析 2 .整合思路 3 .案例分析 1.模式分析 (1)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1]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集群配送加工模式和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 1.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 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是一种基于生产合作式的产业链延伸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有特定的下游用户,为专业用户直接提供中间产品,不与战略用户产生竞争,避开直接的产业竞争。同时,钢铁企业会跟随市场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设备与技术,以满足专业用户的订单要求。 2.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 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产业链是以同一行业内用材需求相同的企业集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这为钢铁企业发展产业集群配送加工模式产业链提供了契机。同时,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兴起,开发区内汇集了各色各样的经济群体,不同类型的经济群体对钢材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为钢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3.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 集群中间贸易商配送加工模式是钢铁企业通过中间商贸商而进行的产业链延伸。这一模式以钢铁销售渠道为依托、钢铁物流贸易为主体,面向区域目标市场中多系列多要求的客户群体。一方面,集群中间贸易商是钢材加工配送服务的延伸,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延伸和扩展产业链,提高下游用钢企业的直接配送比例,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达到以产定销的目的;另一方面,集群中间贸易商为原材料采购、存储、加工及运输提供服务,降低企业采购及运输成本。 (2)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钢铁企业及相关产业园区的分布并不集中,支持其发展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也各不相同。各钢铁企业只有明晰每种模式的特点,才能选择出适合自身状况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深加工下游目标 市场特征产业链群特征产业链群发展的 关键因素 专业化配送加工模式专业化的生产协 作和跟随式的技 术发展 基于钢铁深加工 (材料特性或技 术特性)的一个 或几个特定行业 的企业客户 钢铁加工企业和 特定的下游用材 企业基于相关联 的产业技术所构 建的专业化配送 加工协作系统 上下游的专用性 技术,产业链上 的垂直合作关 系。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论文导读: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方都很低。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以宝山钢铁公司为例,提出了有关钢铁企业的集成优化策略。关键词:宝钢产业集中度,产业优化1 引言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几乎都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欧美等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钢产量虽然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等。前者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量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经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一方面,低档次的普通建筑用材因占总量的70%以上而显出过剩倾向;另一方面,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板管类工业用材却因产量、质量、价格等原因约1/ 3需进口。如2002年,我国钢铁产品的板管带比仅为40%,而发达国家却达60%以上,而该年我国净进口钢材1904万吨。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其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

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此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产业集中度就会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从1992-2004年中国钢铁产业四大厂商生产集中度(CR4)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行业分析报告-钢铁工业,2005),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这两个指标值在1992-2000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虽然在20世纪末,宝钢公司并购了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使产量集中度出现过一次较显著的提高,但从2001年开始又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2004年,CR4值已经跌至18%,比199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按照贝恩分类法,显然,中国钢铁产业远远小于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即前4名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65%〈CR4〈75%为高度集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对于钢铁、汽车、造船这样的规模经济优先的产业而言,“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从国际上钢铁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受技术进步因素和市场竞争限制减弱的影响作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其基本方向。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工业集中度CR4分别为:巴西99%、韩国88%、日本73%、印度67%、美国61%、俄罗斯69%、国际钢铁市场几乎都是寡头市场,有的甚至达到极高寡头垄断。论文参考网。中国钢铁业较低的集中度不仅限制了该产业的效率,而且削弱了钢铁企业作为买力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从而增大钢铁产品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07-2-26 0:00:00 编辑:煤炭网 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务。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研究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呈观以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绩效的比较研究发现,临海港口型的空间布局应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合理方向。论文对2005年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探讨了产业政策的真正意义,主张作为产业政策不适宜对市场作具体数量的规定。 一、引言 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举凡世界上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几乎是无一例外地优先发展了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ppelin-Hill,1999;Wu ,2000)。一些国家曾经采用政府支持甚至补贴的办法,使本国的钢铁工业迅速成长,并在国际上处于优势的地位(Tansey,2005;Ohishi ,2005)。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规模经济是这个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国际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是发挥专业化生产,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优选的经济地理条件约束下,钢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产能布局不断合理的发展过程。钢铁业的产业组织变迁,以及生产力布局的演化,又对该产业的结构形态产生正面优化或负面制约的作用。 钢铁产业又是一个相对古老的产业,任何产业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产业中的现存者和潜在进入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促进竞争,还是维持现有竞争,或是照顾一些集团利益避免竞争,政府的政策也具有相应的功能。有研究证据表明,集团游说往往对产业政策的制定起相当的影响,在美国和英国,钢铁业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和政治集团利益有关。在集团游说的情况下,产业政策不一定以市场绩效为优先选择(Crompton,2003;Tansey ,2005)。 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前者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收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2004年,钢材价格全年以涨价为主,到2005年下半年,价格全面回落,且降幅显著,再次显现出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和市场的特征。 二、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化 一般而言,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会促使产业渐

钢铁产业链一线调研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038 (报告范本系列) 钢铁产业链一线调研报告 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钢铁产业链一线调研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调研总结: 1、从环保影响来看,目前多数钢厂都已经完成了基本环保设备配臵,环保对生产影响不大;但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加强,后期在设备改造和维护上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环保的常规检查企业已经基本能够应对,但重大会议的强制限产无法回避。 2、从淘汰落后产能来看,徐州的少数小型生铁生产企业,唐山的少数小型调坯轧材企业,确实在退出市场;但高炉企业退出极为困难,唐山春节前停产的高炉,近期逐渐全面复产,并且由于当前原料价格

低位,新开高炉税前铁水成本能做到1330,远低于主流1450的成本。而这部分企业之所以能复产,主要因为涉及了很多国企央企的资金,此种情况江苏也存在。换言之,由于国企资金在钢铁行业中牵涉较深,所以去产能的过程也会非常漫长而纠结。 3、从国内订单来看,多数钢厂反馈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价格高位持续时间短、接单困难;而出口订单来看,春节期间有过一次出口放量,但是3月以来国内外价格持续倒挂,供需僵持严重,导致接单较为困难。不过,最近几天钢坯大幅回落,方钢出口有所回暖。 3、从钢厂利润来看,目前钢厂不含税铁水成本1330-1500不等,不同钢厂盈利从几十到200不等。但整体盈利从3月下旬之后才恢复,整体一季度亏损情况较为严重。

钢铁行业案例介绍

一公司简介 苏州奥可鑫金属修复技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金属修复和金属表面处理专家。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应用与推广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是设备维修一级资质企业。 “苏州奥可鑫特种修复技术”可以对不同使用环境、不同形状、不同材质、不同国家生产的机械零件断、裂、划伤、磨损、腐蚀、加工超差等进行修复。我们的技术特点是:在常温状态形成冶金结合、不产生内应力、不会热变形、无断裂潜在隐患的情况下进行修复;修复后质量可以达到或超过新品标准。“苏州奥可鑫特种修复技术”主要在线修复各种轴承孔、轴承座(如减速机轴承座、穿孔机轴承座、减径机机架孔、行车减速机轴承座、风机轴承座、电机端盖轴承孔等各种孔类零件);各种轴类零件磨损(如:轧辊轴、风机轴、电机轴、水泵轴、激振器轴、高速轴、减速机轴等各种轴类零件)及轴瓦;各种液压缸修复、活塞杆修复;混合机滚带在线车削修复、拖轮修复;各种裂纹缺陷在线修复。已于湖北新冶钢、九江萍钢、济源钢铁、沙钢、舞钢、山西建龙钢铁、上海宝钢等多家单位合作,一流的技术期待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二业绩表

三案例图片 混合机滚带在线车削修复混合机滚带在线车削修复

混合机滚带在线车削修复 混合机滚带在线车削修复 减速机轴承座修复 减速机轴承座修复 辊轴激光修复

辊轴激光修复 激振器轴修复前激振器轴修复后 行车减速机轴承座修复行车减速机轴承座修复减径机轴承孔修复减径机轴承孔修复

穿孔机架维修 风机轴在线维修 汽轮机转子轴颈在线修复汽轮机转子轴颈在线修复汽轮机转子激光熔覆修复汽轮机转子激光熔覆修复

电机轴密封位在线修复电机轴密封位修复后发电机电机轴修复减速机轴承孔修复

创新管理-0105048我国传统产业创新研究 精品

我国传统产业创新研究 于树江11 戴大双2武春友2王云峰1 (1.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30 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116023)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产业创新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我国传统产业创新的主要 特点,指出创新投入低、创新系统失效、创新主体缺位等是我国传统产业创 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促进传统产业创新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传统产业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系统 1 引言 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产业升级改造任务繁重。《“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其中,要把传统产业改造放在重要位置,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是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想的传统产业改造是产业的创新问题,最终体现是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我国传统产业创新的特点,分析创新活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探求有效的思路与途径,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创新的内在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 我国传统产业现状 2.1传统产业含义 传统产业是一个历史相对概念,至尽没有见到对传统产业的标准定义,这里介绍一些学者对它的理解,以把握其主要内涵,并不期望给出严格的定义解释。 北方交通大学的王稼琼等认为,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1]。 台冰根据Dosi技术规范理论,把技术活动分为传统技术和高技术,把相应技术所支撑形成的产业称为相应的产业。因此,产业可以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使用传统技术规范来解决各种生产问题而形成的产业称为传统产业;而运用新的技术规范即高新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无法用传统技术解决问题而出现的新产业称为高技术产业。[2]刘世锦等认为,传统产业是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是指工业化过程中起支柱与基础作用的产业。主要是工业,也包括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工业经济时代的 1于树江,1973年生,讲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E-mail:sjysll@https://www.360docs.net/doc/fb17483560.html,

钢铁产业逆集中化现象

中国钢铁产业逆集中化现象 正确理解钢铁产业集中度 1.产业集中度基本定义 产业集中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集中度,表示特定行业或产业的市场容量中最大几家企业的份额,是对产业状况、市场竞争形势及企业影响力分析的相对量化指标。一般倾向是以3-8家行业最大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所占本行业总量的份额来表示产业集中度。 2.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畴界定 一个产业究竟应具有什么样的集中度,其基础是科技进步、规模经济、充分竞争,其衡量标准是市场绩效,一个产业及其市场绩效高低主要表现为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以及销售费用率等。现代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一些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中,现代科技水平和特定生产经营的要素禀赋决定了企业规模、装置水平能力的扩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即当企业规模足够大时,可以带来由技术、设备引起的生产的规模经济性,这也促进了生产经营的绝对集中。 从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看,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其企业组织规模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依存关系,其企业组织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导设备功率的大小和生产率的高低。按照国际标准,钢铁联合企业最低经济规模为年产钢300

万~500万吨,最佳经济效益规模为年产钢800万~1000万吨。同时,钢铁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行业,寡头垄断是钢铁产业技术条件、市场条件的客观需要。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指标是以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为依据的,这也符合钢铁产业的工艺特性。在美、日、等钢铁强国,其较高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是基于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对粗钢产量的控制,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更侧重于对钢材的深加工,并以此满足用户对钢铁产品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而中国钢铁产业从粗钢生产这一环节上就不集中,以小高炉为主体的钢铁厂数量较多,导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由于在粗钢生产这一环节上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直接造成中国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吨钢耗新水比世界先进水平高8-10吨。 3.世界围钢铁产业集中度发展趋势 2004年,国仅浦项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国前3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88%;日本前6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81%;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美国前8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7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全世界围的钢铁企不断并购重组和产业集中度提高已成为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1993、2003年,世界排名前30名的钢铁公司粗钢产量之和由27665万吨增至45209万吨,其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比例由38.0%增至46.86%。不过,从全球产业对比的角度看,尤其是钢铁产业上游的世界铁矿业和下游的世界汽车业的产业状况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链结构及特点--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决策者的杂志 Mounting challenges ahead | China needs to fi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 Ten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lan announced | Which industries will be the next engines to driv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another 30 years? We tell you what to watch out for and provide key recommendations S p e c i a l e d i t i o n f o r C A I J I N G f o r u m -钢铁行业

从粗放到精耕,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与契机 一、前言 1,中国钢铁行业的机遇 钢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产业链约占中国GDP总值的8.8%,行业上下 游关联产业多,在整个经济振兴的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而言,中国钢铁行业上游牵涉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铁合金等行业,下游覆盖房 地产、建筑、汽车、造船、家电、轻工、石油与化工。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9,936亿元,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 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 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超过20%。2008年,粗钢产量达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消 费量为4.5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 但是,中国钢铁行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 控制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波及中国,不但钢铁出 口前景不佳,内部需求也形势堪忧。 罗兰·贝格研究认为,危机之下,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在机遇。一方面,中国政府 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集中在基建领域及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将间接放大用钢量,改善行业 现状;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国内钢铁产能是一种“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高品质钢材产品供 应不足,还需大量进口。配合政府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将加强发展特钢产 品,因此高端产品领域潜在需求巨大。企业如果致力于通过研发投入或国际合作加强产品技术含 量,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华菱管线就通过与米塔尔的战略合作,获得了多项核心技术并 间接拥有了资源控制力。 另一方面,按照《规划》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的方针,以宝钢为首的国内钢铁 龙头企业已经展开横向战略兼并,通过区域整合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并以参股或策略联盟的方 式参与下游行业项目,加快实现与下游制造行业的完整对接,建立持续与稳固的产业链,以抵御 行业周期性波动。 综上,在面临全球经济疲软以及国内钢铁产业供需失衡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钢企将经历一段 无可避免的转型历程。如果钢企妥善利用产业振兴政策,优化本身运营结构,发挥产业整合的优 势,便有机会打造一流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促成中国钢铁产业全面升级。 2. 中国钢铁产业链特点 我国整条钢铁产业链以钢材制造为重心向上游辐射。国内矿产资源以低品位矿为主,加工成 本大,因此较依赖进口资源,产业链上游的自然资源掌控能力不强。钢材制造企业为抵御原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