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我们去旅行》

六年级美术上册《我们去旅行》
六年级美术上册《我们去旅行》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我们去旅行

第一课美术六年级

第一课:请到绿色商店来 学习目标 1、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2、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4、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重难点: 重点: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难点:广告设计的方法。 课前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4.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说说标志中的形状,图形和象征意义。

5.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 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a)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b)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c)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 三、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画一画简单的包装设计示意图。 2.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

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

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人教版1-6年级美术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请你画出波浪线和圆形: 请你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别涂出来了哦 三、请你用你学过的方法(绘画、剪贴等),创作一幅你喜欢的画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卷 《美术》第三册(知识卷50 分) 中山小学班姓名:成绩(等级) 、在图形添加美丽的图案和主体动物或人物,并填上美丽的颜色。(25) 、请你在下面的动物图案中用水彩笔或油画棒填上美丽的颜色和背景。(25 分)。

《美术》第三册(技能卷50 分) 设计绘制一个美丽的花瓶,(要求:构图合理,画面丰富,色彩鲜艳,内容富有情趣.)绘制要求:A)画面饱满,绘画认真;B)画面干净;C)色彩搭配丰富、大胆、有创意;E)构思新颖,造型奇特。 A等(42.5 -50 分):符合六项要求为准;B等(37.5 -42.4 分):符合其中 四项要求为准;C等(30-37.4 分):符合前三项要求为准;D等(30 分以下, 不含30 分):符合其中两项要求为准。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7 分) 1、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被称为_____ 、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色。 2、我最喜欢的颜色是________ , 它给我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 . 我还喜欢__________ 色,它给我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色相环中,_______________ 是暖色, _____________ 是冷色。 4、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集________________ 于一身,是于面部佩戴的艺术品。 二、选择题:( 8 分) 1、生活中的暖色有()等色彩,生活中的冷色有()等色彩。 A 红; B 蓝; C 橙; D 绿 湖北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有()。 A 生肖邮票; B 剪纸; C 糖塑; D 年画 3、《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运用了()的表现方法。 A 水粉画; B 中国画; C 拓印画 、创作画《我的小天地》(25 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第二课蔬菜(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课的学习为本课做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蔬菜的图片和对蔬菜实物的观察,了解蔬菜的造型特点,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发现蔬菜的美,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描绘蔬菜。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以及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蔬菜的精美图片,绘画大师作品,学生作品,有关蔬菜的

资料,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工具,多种蔬菜实物。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蔬菜的精美图片。 2、学生谈话交流。 a、图中的哪些蔬菜是你平时喜爱吃的? b、在我们家乡,还可以吃到哪些蔬菜? c、谁能说一说多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3、老师小结: 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营养食物。教育学生要爱惜蔬菜,多吃蔬菜。(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告知学生几种在我们家乡常见的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 二、引导探究: 1、观察体验。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各种蔬菜。 ①、通过观察发现蔬菜的外形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大致分类: a、种子、果实类——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 b、茎、叶类——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葱、洋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明与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明与暗》教学设计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六年级美术学习园地 1.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2.视平线与消失点【视平线】: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点】: 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3.写生: 直接以实物或风景或人物为对象绘画。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 一般写生不作为成品绘画,只是为作品搜集素材,但逐渐发展也有的画家直接用写生的方法创作,尤其是印象派的画家,经常利用风景写生,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外光派画家。 4.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是集美术、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 1 / 7

进行演戏,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5.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6.美术的表现形式: 绘画、手工制作等,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7.色彩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最常见的七种颜色是: 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三原色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8.生活中的基本形体: 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 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 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0.编钟: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

最新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知识讲解

课题7、小小园艺师授课班级六年级1~4班课型设计·应用课时第1课时总授课总第12课时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1、运用实践所学知识形成服务家乡、服务他人的技能。 2、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技能。 方法与 过程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学 生相互帮助,共同得到提高。 情感与 态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家乡的花卉资源、 花卉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所需的信息,并根据确定的主题,实践插花。 学习难点: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QQ视频软件、手机一部、花材、花泥、插花容器、剪刀、作品成本表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 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 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 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 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 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 地域空间造园呢? 在《我们的祖国 是花园》的音乐 声中,把学生带 入新课学习。 第34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 二、教师小结: 三、欣赏引导: 四、互动交流: 五、示范提示: 六、评价活动: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 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 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 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 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 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 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 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 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 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 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 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 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 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 点线面结合。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 俯视图画法。 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 远小。 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 立体感。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 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演示。 ppt课件播放背 景音乐。 投影仪展示学生 作品。 第35 页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新人教版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 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 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基本形体的切挖》教学反思 《基本形体的切挖》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造型表现能力,教学中,先由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形,复习基本形体,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特别是媒材的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兴趣持久。可以说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激发学生对媒材、对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开拓。我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了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帮助学生总结出了概念。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概念,认识了一个物体与基本形体必然的联系,一个物体的形体是有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从这个联系上,学生能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即艺术的演示,进而理解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切挖体验的前期,我着重强调了关于安全用切挖工具的问题,交待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左手放到切挖工具运动的方向,安全起刀。不要随意走动,以免推碰到别人,以免发生意外。通过学习及实践,学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人教版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分析生活用品的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⒈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师问: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把它们称为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⒉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生答。 师总结: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或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⒊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二、发展阶段 ⒈尝试做

师:每位同学准备好一块立方体的泥材,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尝试制作《凯旋门》,比比哪个小组最快。(生练习) 请制作最快的小组介绍他们的制作方法。 师总结:切,用刀(强调握刀方式);挖,可用汤匙;还有很多东西也可利用,例如:纸卷筒,可以在花泥上镂空等。 ⒉欣赏讨论 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⒊教师示范 师示范怎样将六面体花泥加工成圆柱体,示范完整作品的切挖。完成后把作品进行写生。 三、练习阶段 作业内容:根据构思对基础形体进行切挖练习,做完后根据作品画出结构图。 学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评选出最棒的作品,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构思以及制作方法。 五、拓展阶段 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二、作业展示 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较多的共性问题,通过示范展示的方法进行纠正。 三、学生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1、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评优完整版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建筑,可以算是与孩子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他们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这一课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孩子对建筑的认识内涵,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感受建筑的内部空间,观看建筑美的造型,聆听建筑的节奏和旋律,呼吸建筑蕴涵的文化气息,启发孩子们用心灵触摸建筑,把他们领入到一片艺术的新天地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学时重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 什么变化。 学时难点 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活动 【导入】建筑艺术的美 (一)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课前:收集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和资料(建筑的历史、材质、造 型特点以及感受等)。 (二)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命运交响乐》 (画面定格在音频中)听一段雄伟的交响乐,看着这上下起伏的音频,像什么?你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想到一块儿去了。他把建筑比 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板书:建筑艺术 的美)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 【讲授】建筑艺术的美评论 (三)欣赏北京故宫建筑 1、整体感受故宫。 首先让我们走进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 筑群——故宫。(课件,图片,音乐) 北京故宫简介: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开始建造是在明永乐五年(1406年), 历史14年的才建造完成。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5间,这么多 房间会不会有种很乱的感觉?为什么多而不乱? 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两边都是对称的。布局 很严谨,对称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传统模式。在这条中轴线上,有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戏曲人物教案设计

第2课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戏曲是一项中华名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品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赏水墨微动画,趣味入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1)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 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 2017学年 任课: 1.建筑艺术的美 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欣赏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及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及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及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及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及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及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形色协奏曲

第一课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 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 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件播放音乐《渔舟唱晚》。 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课件出示《山川》和山川的照片。课件出示三幅风景图片。 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升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实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风景写生》 课时:3-4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